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每卷结衔看《资治通鉴》各纪的撰进时间 被引量:7
1
作者 梁太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5期105-110,共6页
《资治通鉴》每卷结衔前后很不相同,大致随各纪撰进当时作者官衔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以此为依据,参稽宋代职官制度和涉及司马光官衔的诸种文献,包括不经见的《氵束水司马氏源流集略》,考定各项官衔变动的比较确切时间,并进而考定《... 《资治通鉴》每卷结衔前后很不相同,大致随各纪撰进当时作者官衔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以此为依据,参稽宋代职官制度和涉及司马光官衔的诸种文献,包括不经见的《氵束水司马氏源流集略》,考定各项官衔变动的比较确切时间,并进而考定《资治通鉴》各纪撰进的比较确切时间:周、秦纪在治平四年五至九月间,前汉纪在治平四年四月,后汉、魏纪在熙宁元年,宋、齐、梁、陈、隋纪在熙宁八至九年间,唐纪在元丰三至六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结衔 撰进时间 考释
下载PDF
明清时期“结衔五行”本《穆天子传》版本源流考论
2
作者 周书灿 张晓琳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91-99,共9页
元明以来,宋本《穆天子传》流传甚少,明代只见秦汝操绣石堂抄本和秦酉岩抄本,除了明代传抄的“结衔五行”本,清代各藏书家之间还传抄有袁寿阶和顾之逵校“影宋本”。清代袁廷梼和顾之逵所藏影宋抄本或是出自明代秦酉岩抄本,袁廷梼影宋... 元明以来,宋本《穆天子传》流传甚少,明代只见秦汝操绣石堂抄本和秦酉岩抄本,除了明代传抄的“结衔五行”本,清代各藏书家之间还传抄有袁寿阶和顾之逵校“影宋本”。清代袁廷梼和顾之逵所藏影宋抄本或是出自明代秦酉岩抄本,袁廷梼影宋抄本出自顾之逵所得旧抄本,近人张宗祥《铁如意馆随笔》中所著录的旧抄本《穆天子传》亦出自顾之逵、袁廷梼藏影宋抄本。从明清传抄的“结衔五行”本的荀勖序序首格式来看,秦汝操本与秦酉岩抄本似乎出自不同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天子传》 结衔五行 清代影宋本
下载PDF
金代官员结衔样式考——以石刻资料为基础
3
作者 宋卿 《宋史研究论丛》 2020年第1期522-530,共9页
金代石刻资料中的官员结衔,是金代政治制度的一个缩影。本文以金代石刻资料中的官员结衔为样本,对金代官员结衔问题进行考察。金代官员结衔中包含多个官职要素,一般散官置于衔首,其排序为散官、职事官、兼官、勋官、封爵、服色;但若职... 金代石刻资料中的官员结衔,是金代政治制度的一个缩影。本文以金代石刻资料中的官员结衔为样本,对金代官员结衔问题进行考察。金代官员结衔中包含多个官职要素,一般散官置于衔首,其排序为散官、职事官、兼官、勋官、封爵、服色;但若职事官带有"学士"类头衔,则职事官置于衔首;官员结衔更具弹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结衔 样式 特点
原文传递
关于金代结衔之间的关系规律研究
4
作者 荣瑶 《今古文创》 2021年第30期56-57,共2页
结衔作为古代官员一种代表身份地位的象征,各种衔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结衔。金代结衔之间的品阶尚有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金代后期尤其是大定年以后,散官的品阶低于勋官和爵位的品阶,与此同时的勋官和爵位品阶一致。金朝官... 结衔作为古代官员一种代表身份地位的象征,各种衔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结衔。金代结衔之间的品阶尚有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金代后期尤其是大定年以后,散官的品阶低于勋官和爵位的品阶,与此同时的勋官和爵位品阶一致。金朝官员的结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金代官制的特征,它既继承了唐宋时期的相关制度,又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结衔 官阶 规律
下载PDF
对金代结衔中兼职部分的探究
5
作者 董春雨 《今古文创》 2021年第25期52-54,共3页
在金代结衔中,兼职官阶可低于本职官阶一阶半以内,未曾发现兼职官阶高于本职的情况。在散官官阶高于兼职官阶的情况下,散官与兼职的官阶联系并不密切,主要以职事官为纽带,散官对兼职品阶的束缚并不深。当散官官阶低于兼职官阶的情况下,... 在金代结衔中,兼职官阶可低于本职官阶一阶半以内,未曾发现兼职官阶高于本职的情况。在散官官阶高于兼职官阶的情况下,散官与兼职的官阶联系并不密切,主要以职事官为纽带,散官对兼职品阶的束缚并不深。当散官官阶低于兼职官阶的情况下,目前已知兼职最高可高于散官官阶一阶半。当三者存在于同一结衔中时,它们的关系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呈链状紧密连接在一起的。通过结衔中的兼职部分记载功能的不同可将兼职分为实职、虚职、虚实结合三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结衔 兼职 碑刻文献
下载PDF
金代官员章服制度探究:以碑刻所见结衔为中心
6
作者 牛淼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4期62-63,共2页
金代官员的章服是凸显出官员间官秩差异的重要表征,从而影响到金代不同级别官员的结衔。本文从已知的唐、宋两朝的章服制度入手,并结合同时代的少数民族政权辽朝的章服制度对金代的章服制度进行研究。据碑刻文献资料显示,金代散官地位... 金代官员的章服是凸显出官员间官秩差异的重要表征,从而影响到金代不同级别官员的结衔。本文从已知的唐、宋两朝的章服制度入手,并结合同时代的少数民族政权辽朝的章服制度对金代的章服制度进行研究。据碑刻文献资料显示,金代散官地位逐渐降低,世宗后职事官地位逐渐提高,官员章服等级以品高者为据,此种制度一直延续至金末。在金代官员结衔中可一窥其汉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章服 结衔
下载PDF
金代官员结衔中的职官探析——以金代石刻为基础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卿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官员结衔体现了官员的官阶与职务,代表了官员的政治身份与地位,同时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缩影。金朝是东北女真人建立的王朝,女真人立国之初,国家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金熙宗天眷改制,国家主体制度完成向中原王朝政治制度的转... 官员结衔体现了官员的官阶与职务,代表了官员的政治身份与地位,同时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缩影。金朝是东北女真人建立的王朝,女真人立国之初,国家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金熙宗天眷改制,国家主体制度完成向中原王朝政治制度的转变。本文以金代石刻资料中的官员结衔为样本,考察有金一代职事官、散官、勋官三者间的相互对应。石刻资料显示,有金一代散官地位逐渐降低,但授予并不猥滥,多以同于或高于职事官官品一、二品为主。散官与职事官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博弈,世宗前散官地位尊崇,以散官为本品;世宗时职事官地位逐渐提高,直至章宗明昌四年,职事官取得与散官平等地位,本官以品高者为据,此种制度一直延续至金末。勋官地位在金代得到某种程度的复活,较多授予七品职官,后期渐向中级职官偏移,其封授原则与散官类似,多以同于或高于职事官官品一、二品者授人。金朝统治者在具体封授中主要以五品散官、五品勋官为主,高品的散官、勋官较少授人。金世宗、章宗时期,金朝职官管理日趋成熟与完善,散官、勋官与职事官在官品上大体对应,三者同品成为此时期官职授予的主流。考察金代官制,可窥见其政治制度中的中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结衔 职事官 散官 勋官
原文传递
辽代史官孟初事迹考辨
8
作者 程嘉静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8期1-6,共6页
孟初为辽末著名史官,因《辽史》无传,其诸多生平事迹仅以《孟初墓志》为考,过于单薄。本文试图详尽搜罗石刻资料及文献资料,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周边因素,对孟初的生平细致爬梳,以期获得对其较为全面的认识。孟初与李君裕等为同科殿试... 孟初为辽末著名史官,因《辽史》无传,其诸多生平事迹仅以《孟初墓志》为考,过于单薄。本文试图详尽搜罗石刻资料及文献资料,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周边因素,对孟初的生平细致爬梳,以期获得对其较为全面的认识。孟初与李君裕等为同科殿试进士,其仕宦过程说明辽代“史馆院”确实存在,并且是修史机构。孟初的仕宦经历表明辽代的南面官系统是在唐宋官职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创新、改造,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实例。孟初出使北宋、高丽有协调宋夏之争、联结高丽防御女真的政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初 结衔 修史 北宋 高丽
下载PDF
辽朝南面官研究——以碑刻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34
9
作者 杨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9,共17页
碑刻资料证明,辽朝南面官的结衔总计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依次为:功臣号、职、阶、官、散官、宪、勋、爵、邑(封)、赐。职是实职,官代表品级,其他皆为虚衔。官员在职、阶、官、勋四个方面的升迁并不同步,但官与职大致存在对应关系。根据... 碑刻资料证明,辽朝南面官的结衔总计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依次为:功臣号、职、阶、官、散官、宪、勋、爵、邑(封)、赐。职是实职,官代表品级,其他皆为虚衔。官员在职、阶、官、勋四个方面的升迁并不同步,但官与职大致存在对应关系。根据碑刻复原的辽代南面官的散官系统,既不同于唐代的实职官,也不同于北宋前期的寄禄官。从门下省、尚书省及六部等机构的属官多作为官称而非职名来看,辽朝并未实行三省六部制,南面朝官的主要权力机构为枢密院和中书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面官 结衔
下载PDF
辽代斡鲁朵官制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大坤 《宋史研究论丛》 2021年第1期370-385,共16页
斡鲁朵官分为北面宫官和南面宫官两个系统,最高长官分别是契丹行宫都部署和汉人行宫都部署,二者之下各设副贰官与僚佐官,分别管辖契丹与汉人事务。各个斡鲁朵由某宫契丹都部署和汉人渤海都部署共同执掌。斡鲁朵内游牧人口的管理体系与... 斡鲁朵官分为北面宫官和南面宫官两个系统,最高长官分别是契丹行宫都部署和汉人行宫都部署,二者之下各设副贰官与僚佐官,分别管辖契丹与汉人事务。各个斡鲁朵由某宫契丹都部署和汉人渤海都部署共同执掌。斡鲁朵内游牧人口的管理体系与部族基本相同,为斡鲁朵-石烈-抹里三级。斡鲁朵对农业人口通过各级提辖司进行管理。辽代斡鲁朵官属于职,其品秩高下是由任职者所带官来确定的。大体而言,契丹行宫都部署和汉人行宫都部署带尚书左仆射衔,某宫契丹都部署与某宫汉人都部署在品级上与节度使相当但地位略高。斡鲁朵官制遵循辽朝南北面官分立的原则,是辽朝政治体制的一个缩影。而斡鲁朵官制中弥合农耕区和游牧区的努力,也证明了斡鲁朵乃是辽朝将草原区与农耕区维系在同一政权之内的重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斡鲁朵 官制 结衔 南北面官
原文传递
《邙洛碑志三百种》著录订补
11
作者 黄清发 《古籍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63-166,共4页
赵君平先生《邙洛碑志三百种》(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下简称《邙洛》)共收洛阳出土碑志306方(附录2种),以个人之力,历时10余年方得成书,令人感佩。其中唐志241方(包括五代墓志7方),占全书近80%的篇幅,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石刻文献①... 赵君平先生《邙洛碑志三百种》(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下简称《邙洛》)共收洛阳出土碑志306方(附录2种),以个人之力,历时10余年方得成书,令人感佩。其中唐志241方(包括五代墓志7方),占全书近80%的篇幅,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石刻文献①。该书于每方拓本下均附说明文字,著录墓志首题、墓志行款、墓主卒葬年、墓志撰书者、墓志出土及相关流传情况,以便学者参考利用,但亦存在一些遗憾,已有人撰文补正②。笔者因涉石刻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补 县尉 墓主 流传情况 君夫人 令彝 结衔 全唐文 太夫人 上柱国
原文传递
宋代告身书写人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东光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94-100,共7页
宋代告身大字部分的书写人是告身结衔在最后的令史或书令史,但不同时期其供职机构有所变化。小字部分的书写人或有告身经办部门的低级吏员参与。告身上结衔的官员在岗者原则上要亲书名字,特别是宰执、给事中、中书舍人、吏部长官和告身... 宋代告身大字部分的书写人是告身结衔在最后的令史或书令史,但不同时期其供职机构有所变化。小字部分的书写人或有告身经办部门的低级吏员参与。告身上结衔的官员在岗者原则上要亲书名字,特别是宰执、给事中、中书舍人、吏部长官和告身经办部门长官。皇帝审批的文字一般由尚书内省的女官或后宫妃嫔代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身 书写人 结衔 署名
原文传递
北宋敕制碑志翰林书手探赜
13
作者 苏世英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2X期63-66,共4页
本文基于北宋石刻资料的整理,摭取敕制碑志,通过对翰林书手结衔的分析,可知翰林御书院脱胎于翰林院下辖书艺局,其职事的翰林御书院待诏、翰林书艺、御书院祗侯,常无定制,多由翰林院待诏兼任。"元丰改制"后的翰林书艺局,是御... 本文基于北宋石刻资料的整理,摭取敕制碑志,通过对翰林书手结衔的分析,可知翰林御书院脱胎于翰林院下辖书艺局,其职事的翰林御书院待诏、翰林书艺、御书院祗侯,常无定制,多由翰林院待诏兼任。"元丰改制"后的翰林书艺局,是御书院应奉职能延续,也是对旧有御书院的规整。从书法看,御书院创建后相当长时间仍然以"院体"行书写碑,直至翰林书艺局改制后,御制碑志多用楷书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衔 翰林御书院 翰林书艺局
原文传递
碑版有资考订
14
作者 叶昌炽 《碑林集刊》 1994年第1期47-47,共1页
撰、书、题额结衔,可以考官爵,碑阴姓氏亦往往书官于上,斗筲之禄,史或不言,则更可以之补阙。郡邑省并,陵谷迁改,参互考求,了于目验。关中碑志,凡书生卒,必云终于某县某访某里之私第,或云葬于某县某村某里之原,以证《雍录》、《长安志》... 撰、书、题额结衔,可以考官爵,碑阴姓氏亦往往书官于上,斗筲之禄,史或不言,则更可以之补阙。郡邑省并,陵谷迁改,参互考求,了于目验。关中碑志,凡书生卒,必云终于某县某访某里之私第,或云葬于某县某村某里之原,以证《雍录》、《长安志》,无不吻合,推之他处,其有资于邑乘者多矣。至于订史,唐碑之族望及子孙名位,可补宗室、宰相世系表;建碑之年月,可补朔闰表;生卒之年月,可补疑年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玺 族望 疑年 唐碑 碑版 雍录 释老志 结衔 生卒 安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