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绘事后素”注解考辨
1
作者 王莉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绘事后素”一词源自《论语》。古往今来,对“绘事后素”的解读,学者争议不断,其中以东汉郑玄的“后素”说和南宋朱熹的“先素”说最为典型。针对“绘事后素”注解之争,该文从对其解读影响较大的“绘事”、“素”、“后”及绘事工序入... “绘事后素”一词源自《论语》。古往今来,对“绘事后素”的解读,学者争议不断,其中以东汉郑玄的“后素”说和南宋朱熹的“先素”说最为典型。针对“绘事后素”注解之争,该文从对其解读影响较大的“绘事”、“素”、“后”及绘事工序入手进行深入辨析,探讨“绘事后素”注解之争的根源。通过辨析发现,当“绘事”意指服饰织物的一种局部装饰工艺时为“缋画”,当“绘事”意指独立的绘画艺术时为“绘画”;当“素”意指白采时,素色后施,当“素”意指粉地时,素色先施。最终得出结论,“绘事后素”注解之辩的实质不在于绘事本身“先素”“后素”的工序之争,而在于隐藏其后的孔子“礼”之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缋画 白采 粉地
下载PDF
实施阅读“1+3+N”工程,促进学生“全成长”——济南市市中区泉秀学校“绘事后素零起点课程”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赵静静 王永秀 《山东教育》 2024年第25期18-19,共2页
为切实尊重学生发展的连续性,遵循学习的渐进性,彰显育人的统一性,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泉秀学校以绘本为载体,着力打造一座科学衔接、有效赋能的成长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事后素零起点课程”。“绘事后素”出自《论语·八佾》,... 为切实尊重学生发展的连续性,遵循学习的渐进性,彰显育人的统一性,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泉秀学校以绘本为载体,着力打造一座科学衔接、有效赋能的成长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事后素零起点课程”。“绘事后素”出自《论语·八佾》,意为画画先把白底抹好,然后再加上五彩的颜色。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而言,这个白底则是阅读。绘本阅读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六七岁的儿童正处于具象阅读时期,绘本中的插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阅读 绘事后素 一年级学生 零起点 认知特点 市中区 统一性 渐进性
下载PDF
“绘事后素”语义考辨
3
作者 高查清 蔡满园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2-76,94,共6页
以朱熹和郑玄为代表的两派对《论语》中“绘事后素”之“后素”在解读上截然对立。前者解“素”为“粉地”,名词,解“后素”为“后于素”,即布好粉地然后在上面作画;后者解“素”为“以素粉勾勒”,动词,解“后素”为“后素之”,即绘画... 以朱熹和郑玄为代表的两派对《论语》中“绘事后素”之“后素”在解读上截然对立。前者解“素”为“粉地”,名词,解“后素”为“后于素”,即布好粉地然后在上面作画;后者解“素”为“以素粉勾勒”,动词,解“后素”为“后素之”,即绘画中“布完众色之后以素粉分布其间”。二者均没有充分关注孔子“起予者商也”之内涵,亦没有将“绘事后素”之语义与整个对话语境结合起来加以审视。基于对《论语》“绘事后素”章节文本结构的逻辑分析,从对话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参悟双方意图,推敲其“言外之意”,认为占据学术主流的“朱派”观点理据不足,“郑派”则对“后素”的本义作出了准确判断,惜乎对“素以为绚兮”的解释仍有失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逻辑分析 言外之意 语义
下载PDF
何以言《诗》——基于文本发生脉络的“绘事后素”新释与经典诠释再思
4
作者 胡晓艺 《天府新论》 CSSCI 2023年第4期41-49,共9页
对《论语》“绘事后素”进行基于文本发生脉络的梳理,认为“绘事后素”的理解应包含子夏对《诗》的征引的内文本、《论语》中的对话文本、儒家诠释文本三层文本发生的脉络;三层文本发生的脉络内蕴着轴心时代所面临的“原生”传统、轴心... 对《论语》“绘事后素”进行基于文本发生脉络的梳理,认为“绘事后素”的理解应包含子夏对《诗》的征引的内文本、《论语》中的对话文本、儒家诠释文本三层文本发生的脉络;三层文本发生的脉络内蕴着轴心时代所面临的“原生”传统、轴心时代所“创生”的文化传统与“生生”不息的经典传统三种传统。以“绘事后素”为例,由《诗》这一经典出发,可以引发出对艺术之诗、真理之思与经典如何与生命共在的哲学诠释学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绘事后素 文本脉络 哲学诠释
下载PDF
从出土漆画、帛画看“绘事后素” 被引量:10
5
作者 邵碧瑛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3-237,共5页
《论语》“绘事后素”,郑玄认为是一种绘画技巧,指的是绘画后施白采;朱熹则释“素”为“粉地”,认为指的是先有白底,然后彩绘。清代学者多是郑非朱,但由于时代所限未能提供可靠的实物印证,削弱了立论的可信度;现代也有不少学者批驳朱熹... 《论语》“绘事后素”,郑玄认为是一种绘画技巧,指的是绘画后施白采;朱熹则释“素”为“粉地”,认为指的是先有白底,然后彩绘。清代学者多是郑非朱,但由于时代所限未能提供可靠的实物印证,削弱了立论的可信度;现代也有不少学者批驳朱熹的观点,但证据侧重语言学。本文从考古实证的角度对郑是朱非做了新的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漆画 帛画 绘事后素
下载PDF
《论语》“素以为绚”、“绘事后素”新解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尚儒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9-141,共3页
关键词 《论语》 以为绚” 绘事后素 孔子 朱熹 全祖望
下载PDF
孔子的礼乐思想与“绘事后素”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池瑜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0-33,共4页
在孔子看来礼和乐都是仁的表现,“依仁游艺”是孔子关于仁与艺关系的基本观点。孔子从仁和礼的思想出发来考察诗、乐与绘画。孔子提出的“绘事后素”,并不是前人注解所说的是在绘有彩色布上加以白色条状以成彩纹,而是用绘画在素白的底... 在孔子看来礼和乐都是仁的表现,“依仁游艺”是孔子关于仁与艺关系的基本观点。孔子从仁和礼的思想出发来考察诗、乐与绘画。孔子提出的“绘事后素”,并不是前人注解所说的是在绘有彩色布上加以白色条状以成彩纹,而是用绘画在素白的底上加以彩绘的方法,来寓意礼是国家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仁这种质底上的华饰,其深层意义是用礼来维护贵族统治。孔子用礼作为标准来评价诗与绘画,对其后中国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礼乐思想 绘事后素 艺术创作 艺术批评
下载PDF
《论语·八佾》“绘事后素”义旨辨略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洪杏 刘娜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5年第1期36-42,共7页
考察孔子对晚周"文敝"的深刻反省和孔子立教之初衷及《论语·八佾》各章章旨可以看出,孔子之道可谓文质彬彬之道,是"人"与"文"张力被措置到恰到好处之道。礼仪中人的真性情在孔子这里构成了礼之本、... 考察孔子对晚周"文敝"的深刻反省和孔子立教之初衷及《论语·八佾》各章章旨可以看出,孔子之道可谓文质彬彬之道,是"人"与"文"张力被措置到恰到好处之道。礼仪中人的真性情在孔子这里构成了礼之本、礼的本然义旨;《八佾》全篇中绝大部分皆辐辏礼的本然义旨。从"人"与"文"的张力进入,自"礼之本"理会"绘事后素"章的旨趣可能是一条可靠的入路,即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画之事当后于素朴的底色。郑玄一系说的根本破绽在于混淆了作为"质"的德之端倪与可以"文质彬彬"视之的德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文敝 礼之本
下载PDF
道德修养论视域中的《论语》“绘事后素”章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海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6,共5页
孔子和子夏在《论语》"绘事后素"章中由言诗而及礼。由于这则对话简略且以比喻的形式进行,后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郑玄和朱熹。子夏不理解诗中"素以为绚兮"的意思,孔子以绘画要先有绘画的材质,... 孔子和子夏在《论语》"绘事后素"章中由言诗而及礼。由于这则对话简略且以比喻的形式进行,后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郑玄和朱熹。子夏不理解诗中"素以为绚兮"的意思,孔子以绘画要先有绘画的材质,在此之上才能作画的回答给子夏以启发。子夏从孔子的回答中所隐含的思想引申出: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对外在于人的礼的接受必须以内在的"礼之性"为依据。孔子对此表示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为绚 绘事后素
下载PDF
阅读素养,是各种阅读习惯的“绘事后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林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2-65,共4页
无论学生应该发展怎样的核心素养,都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相应的要求,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素养是一种修习及养成的良好习惯所表现出来的质态,也就是,素养主要跟习惯有关。然而当下,无论是阅读课堂教学,还是... 无论学生应该发展怎样的核心素养,都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相应的要求,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素养是一种修习及养成的良好习惯所表现出来的质态,也就是,素养主要跟习惯有关。然而当下,无论是阅读课堂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指导,对阅读习惯培养的理解还很不到位。阅读素养的形成其实是各种阅读习惯"绘事后素"的结果。这就需要阅读课堂能逐渐侧重对各种阅读方法的修习并养成习惯;课外阅读指导要从传统的模式转向帮助学生养成闲适性阅读的习惯;最后还要能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生活提供支持,帮助他们从象牙塔式的运用阅读转向养成在生活中主动运用阅读的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 阅读习惯 绘事后素 阅读课堂 课外阅读
下载PDF
《论语》“绘事后素”章释义考辨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远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27,共4页
"无所与杂"谓之素,"不亏其神"谓之纯,"素以为绚兮"是对庄姜纯素美的概括。"绘事后素",典出《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之事后素功"句,指绘画中最后施以素功(用白彩等去其渍污),修整... "无所与杂"谓之素,"不亏其神"谓之纯,"素以为绚兮"是对庄姜纯素美的概括。"绘事后素",典出《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之事后素功"句,指绘画中最后施以素功(用白彩等去其渍污),修整画迹。"礼以节人",礼的作用可比于"素功"。"礼后乎"指恭慎勇直等需要礼随其后节之,以避免过或不及。"起予"指"发明我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为绚 绘事后素 礼后 起予
下载PDF
“绘事后素”考辨——兼析“礼后乎”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雅丽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6-139,共4页
“绘事后素”与“礼后乎”之论断,是儒家在解读《诗经.卫风.硕人》语句之特定情境下推演产生的哲学和美学命题,是《诗经》特有的文化基因与儒者彼时彼地之智慧与理性相互激荡而迸发出的思想光华。从文本训诂看,“绘事”即绘画之事,“素... “绘事后素”与“礼后乎”之论断,是儒家在解读《诗经.卫风.硕人》语句之特定情境下推演产生的哲学和美学命题,是《诗经》特有的文化基因与儒者彼时彼地之智慧与理性相互激荡而迸发出的思想光华。从文本训诂看,“绘事”即绘画之事,“素”指素白质地;“绘事后素”即“绘事后于素”,指绘画中巧布众色当在具备了素白质地之后。儒家崇礼,认为礼乃“国之大器”;同时认为,礼亦是“文”,它必须以仁德———即“质”作为基础和精神内涵。所以“礼后”即“礼后于仁”,儒家赋予礼丰富的道德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文质彬彬
下载PDF
绘事后素——素描与绘画创作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浩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4-146,共3页
素描最直接、最朴实、最本质的绘画语言,在造型艺术领域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倘若没有品质优良而又不乏纯真的素描作为基础,也就没有绘画创作的成功。本文探讨了素描与绘画创作的关系问题。指出素描本身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作,同样也能成为... 素描最直接、最朴实、最本质的绘画语言,在造型艺术领域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倘若没有品质优良而又不乏纯真的素描作为基础,也就没有绘画创作的成功。本文探讨了素描与绘画创作的关系问题。指出素描本身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作,同样也能成为造型艺术的经典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画创作
下载PDF
“绘事后素”之我见——读王文娟《论儒家的色彩观》之“绘事后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新龙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5-98,共4页
“绘事后素”是子夏与孔子的一段对话。但从汉郑玄、宋朱熹至今,学术界长期以来在孔子《论语.八佾第三》中“绘事后素”一文的理解上存在断章取义、肢解孔子原文精神指向的错误观点。本文通过对《论语.八佾第三》中“素以为绚兮”、“... “绘事后素”是子夏与孔子的一段对话。但从汉郑玄、宋朱熹至今,学术界长期以来在孔子《论语.八佾第三》中“绘事后素”一文的理解上存在断章取义、肢解孔子原文精神指向的错误观点。本文通过对《论语.八佾第三》中“素以为绚兮”、“绘事后素”、“礼后乎”前后语境及其内在联系的客观、理性的分析,证明了孔子在此文中所表述的精神内涵是关于外表形式与内在美的关系,而不是在述说“礼”与绘画理念的错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为绚兮” 绘事后素 “礼后乎”
下载PDF
从“绘事后素”看文人画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硕鹏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57-61,共5页
"绘事后素"是孔子借绘画之理来阐述"礼"后于"仁"的道理,从"绘事后素"导出"礼后于仁""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依仁游艺"的儒家美学思想,对文人画"... "绘事后素"是孔子借绘画之理来阐述"礼"后于"仁"的道理,从"绘事后素"导出"礼后于仁""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依仁游艺"的儒家美学思想,对文人画"崇尚人品""诗画融合""含蓄典雅""寄乐于画"等艺术追求影响深远。"礼后于仁"奠定文人画本质上"崇尚人品";"文质彬彬"奠定文人画内容上"诗画结合";"尽善尽美"奠定文人画形式上"含蓄典雅";"依仁游艺"奠定文人画表现上"寄乐于画";形成后世文人画以"仁""人品"为中心,主张人格修养与绘画表现互相印证,人品决定画品,通过绘画来展现文人君子的德行、人格、修养和境界,并逐渐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文人画 美学思想
下载PDF
“绘事后素”与“白贲无咎”——浅谈中国绘画色彩美学中的儒、道合一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天成 《书画艺术》 2009年第5期70-71,共2页
中国传统的绘画和工艺,非常注重色彩的使用。《周礼》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彩备谓之绣。”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绘画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色彩... 中国传统的绘画和工艺,非常注重色彩的使用。《周礼》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彩备谓之绣。”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绘画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色彩美学传统,抑“彩”扬“墨”,即贬抑美艳的色彩而推重淡雅的水墨,就是其中之一。对于这个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美学 中国 绘事后素 白贲 中国传统 《周礼》 历史进程 美学传统
下载PDF
“绘事后素”:孔子的一个美学命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维忠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3期41-44,共4页
《论语·八佾》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美学观点:"素以为绚"、"绘事后素"。美术理论、文艺理论、美学理论对这两个要点的训释、阐述,尚欠中肯。孔子和《考工记》中所说的"绘事后素"之"素",强调... 《论语·八佾》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美学观点:"素以为绚"、"绘事后素"。美术理论、文艺理论、美学理论对这两个要点的训释、阐述,尚欠中肯。孔子和《考工记》中所说的"绘事后素"之"素",强调的是各种色彩在画面上的一种整体效果、品位和境界,众色协调统一或多样统一,达到一种毫无绚丽、琢饰之感的和谐美,此即"素功":最精善、最上等的绘画功力。这种美的境界,可以延伸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共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为绚 绘事后素 雕琢 返朴
下载PDF
论“绘事后素”的中和美及其当代意义
18
作者 孙琳 张昭兵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绘事后素"出自《论语·八佾》子夏与孔子论诗,后世对其有多种阐释。文章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究"绘事后素"的本义,并结合孔子的诗教、礼教思想,分析其蕴含的中和美及其当代审美意义。
关键词 绘事后素 论语 诗教 礼教 中和美 当代审美
下载PDF
“绘事后素”中“后素”与“后于素”再辩
19
作者 王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1-226,共6页
对于《论语·八佾》中“绘事后素”一词有关“素”在绘事中前后的问题,以郑玄的“后素”说和朱熹的“后于素”说最具代表性。但综合考虑中国古代绘画技法的演变、有关考古发现、孔子和子夏的对话语境,以及孔子的人生观和艺术思想等... 对于《论语·八佾》中“绘事后素”一词有关“素”在绘事中前后的问题,以郑玄的“后素”说和朱熹的“后于素”说最具代表性。但综合考虑中国古代绘画技法的演变、有关考古发现、孔子和子夏的对话语境,以及孔子的人生观和艺术思想等因素,朱熹的“后于素”说疑点颇多。“绘事后素”之“素”解释为“粉地”不妥,应释为“本色”“素朴”。“后”,除有时间先后的承续关系外,还应将其理解为一种逻辑意义上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绘事后素”可解释为绘画等美化之事都要以自然、朴素为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绘事后素 “后 “后于
原文传递
说“绘事后素”
20
作者 徐爱国 《远程教育杂志》 1994年第4期26-28,共3页
诗无达诂。说诗而曲解本义、穿凿附会者,自古及今,实不鲜见。然而我们对于曲解、附会之见却不能一概斥之为虚妄荒诞,弃而不睬。有时情况往往是这样:说诗者以歪曲之意,却以成就无心插柳之功。正所谓歪打正着、捕鱼得珠。孔子解《硕人》曰... 诗无达诂。说诗而曲解本义、穿凿附会者,自古及今,实不鲜见。然而我们对于曲解、附会之见却不能一概斥之为虚妄荒诞,弃而不睬。有时情况往往是这样:说诗者以歪曲之意,却以成就无心插柳之功。正所谓歪打正着、捕鱼得珠。孔子解《硕人》曰:“绘薯后素”即其一例。 《论语·八佾》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郑玄注曰:“绘画,文也。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情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案考工记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以为绚 《硕人》 中国画艺术 孔子 诗无达诂 辩证法 最高境界 绚烂之极 “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