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络合铁法的含硫化氢尾气处理工艺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瑞祥 谢若涵 +5 位作者 马晓珑 范峥 李长海 刘姝延 刘锋 胡杨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有效处理含硫尾气,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方法采用Aspen Plus V11软件基于Peng-Robinson热力学模型对改进络合铁装置的H_(2)S处理过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并根据Box-Behnken Design对其进行了响应面设计,得到了最佳H_(... 目的有效处理含硫尾气,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方法采用Aspen Plus V11软件基于Peng-Robinson热力学模型对改进络合铁装置的H_(2)S处理过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并根据Box-Behnken Design对其进行了响应面设计,得到了最佳H_(2)S脱除率及其对应的优化操作参数。结果此模拟流程能够较好地反映改进络合铁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作为后续优化研究的基础模型。当循环溶液温度为47.2℃、循环溶液中Fe^(3+)质量分数为8.4100%、循环溶液体积流量为3.12 m^(3)/h、电解槽电压为0.64 V时,改进络合铁装置的H_(2)S脱除率高达99.999988%。此时,外排气中H_(2)S质量浓度为9.5 mg/m^(3),完全可以满足外排气中H_(2)S质量浓度不大于10 mg/m^(3)的约束条件;t检验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预测值和验证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准确度一致。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提升含H_(2)S尾气处理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支撑和数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化氢尾气 改进络合铁法 热力学模型 流程模拟 响应面法 参数优化
下载PDF
Top-down法评定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碳酸钙含量的不确定度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强 杨天邦 +3 位作者 黄雪华 雷知生 贺晓宇 陈宋英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依据Top-down技术中的质控图法对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碳酸钙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利用2021年质控样标准物质GBW 07333、GBW 07314和GBW 07316中CaCO_(3)测定值的时序数据进行评定,3组时序数据正态统计量A^(2*)(s)和独立... 依据Top-down技术中的质控图法对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碳酸钙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利用2021年质控样标准物质GBW 07333、GBW 07314和GBW 07316中CaCO_(3)测定值的时序数据进行评定,3组时序数据正态统计量A^(2*)(s)和独立性统计量A^(2*)(RM)均小于1,CaCO_(3)测定值、A_(EWMi)和移动极差控制图没有失控点,3组时序数据处于受控状态。当CaCO_(3)质量分数分别为2.05%、6.20%和38.56%时,计算得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8%、0.07%和0.20%。将测量不确定度与对应含量值进行线性拟合建立了不确定度预测模型,GBW 07309和GBW 07334中CaCO_(3)的测量不确定度预测值分别为0.09%和0.18%,预测值与Top-down技术获取的评定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碳酸钙 不确定度评定 质控图法 络合滴定法
下载PDF
络合滴定法测定复方乳酸依沙吖啶软膏中氧化锌的含量
3
作者 张建 王晓玲 +5 位作者 魏京海 刘宗洋 李云晴 王海伦 王文莉 安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建立复方乳酸依沙吖啶软膏中氧化锌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络合滴定法对同一批次复方乳酸依沙吖啶软膏供试品进行氧化锌含量测定,对其专属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以判断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本实验... 目的:建立复方乳酸依沙吖啶软膏中氧化锌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络合滴定法对同一批次复方乳酸依沙吖啶软膏供试品进行氧化锌含量测定,对其专属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以判断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本实验方法专属性良好,氧化锌在6.0~56.5 mg质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Y=0.245196X+0.050564(r=0.9994);氧化锌检出限为0.13 mg,定量限为0.43 mg;精密度实验氧化锌重复性实验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n=6),氧化锌中间精密度RSD为1.3%(n=12);所有加标水平氧化锌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2.7%)。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9101要求,适用于复方乳酸依沙吖啶软膏中氧化锌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乳酸依沙吖啶软膏 氧化锌 含量测定 络合滴定法
下载PDF
络合沉淀法—硫化沉淀法联合处理铜氰贫液试验研究
4
作者 刘强 伍赠玲 +3 位作者 高世康 王弘 韩良 林国钦 《黄金》 CAS 2024年第2期89-92,共4页
针对某黄金生产企业产生的铜氰贫液,采用络合沉淀法—硫化沉淀法联合进行回收处理。在络合沉淀法五水合硫酸铜投加量3.0 g/L、焦亚硫酸钠投加量2.0 g/L,硫化沉淀法九水合硫化钠加药量0.35 g/L条件下,铜氰贫液中总氰化合物、铜和硫氰酸... 针对某黄金生产企业产生的铜氰贫液,采用络合沉淀法—硫化沉淀法联合进行回收处理。在络合沉淀法五水合硫酸铜投加量3.0 g/L、焦亚硫酸钠投加量2.0 g/L,硫化沉淀法九水合硫化钠加药量0.35 g/L条件下,铜氰贫液中总氰化合物、铜和硫氰酸盐质量浓度从150.84 mg/L、121.46 mg/L、252.65 mg/L降至0.44 mg/L、86.17 mg/L、1.23 mg/L,回收金、银、铜的产值为116.62元/m^(3),扣除药剂成本后产生经济效益55.44元/m^(3)。研究结果为类似氰化企业铜氰贫液的净化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氰贫液 络合沉淀 硫化沉淀 联合处理 总氰化合物
下载PDF
焦炉煤气GLT络合铁脱硫绿色低碳系统性解决方案分析
5
作者 余国贤 胡璐 +1 位作者 徐勋达 潘威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焦炉煤气PDS脱硫的硫磺收率在50%~60%,副盐累积产生大量脱硫废液,仅仅络合铁催化剂应用在HPF装置上存在诸多问题。从GLT络合铁脱硫的化学原理和工艺原理出发,结合工业改造实际,GLT络合铁技术应用在焦炉煤气净化中形成了系统化成套解决方... 焦炉煤气PDS脱硫的硫磺收率在50%~60%,副盐累积产生大量脱硫废液,仅仅络合铁催化剂应用在HPF装置上存在诸多问题。从GLT络合铁脱硫的化学原理和工艺原理出发,结合工业改造实际,GLT络合铁技术应用在焦炉煤气净化中形成了系统化成套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络合铁催化剂应用的适配性问题,而且将硫膏资源化的同时实现零废液外排。通过案例对比分析了不同技术路线的技术经济性,GLT络合铁技术系统性解决焦炉煤气脱硫存在的环保问题,显著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极大降低煤气净化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煤气 脱硫 络合 绿色低碳 解决方案
下载PDF
应用化学专业“三元络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6
作者 黄露 陈毅挺 +2 位作者 李艳霞 邱桢丽 陈强 《福建轻纺》 2024年第9期66-70,共5页
应用化学(工科)专业旨在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在于解决毕业生适应力不强、知识复合应用能力较差、创新创业能力较弱等问题。为破解上述问题,文章以闽江学院应用化学(工科)专业为例,构建了... 应用化学(工科)专业旨在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在于解决毕业生适应力不强、知识复合应用能力较差、创新创业能力较弱等问题。为破解上述问题,文章以闽江学院应用化学(工科)专业为例,构建了“三元络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利用新工科理念和工程教育模式作为人才培养新体系的两种“配位体”,三全育人作为人才培养新体系的“核心离子”,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协同,输出适应新工科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教育 三全育人 三元络合 应用化学
下载PDF
玉米须总黄酮含量检测络合显色体系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晓伟 李柱刚 +6 位作者 李晓娟 王珣 赵伟 冷春旭 赵曦 陆杰 韩浩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6-303,共8页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最适合玉米须总黄酮(Corn Silk Total Flavonoids,CSTF)含量检测的络合显色体系。实验选用体积分数60%乙醇为溶剂对CSTF进行提取,并以不同极性溶剂对CSTF进行分级萃取,最终获得正己烷(Normal Hexane,n-Hexane...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最适合玉米须总黄酮(Corn Silk Total Flavonoids,CSTF)含量检测的络合显色体系。实验选用体积分数60%乙醇为溶剂对CSTF进行提取,并以不同极性溶剂对CSTF进行分级萃取,最终获得正己烷(Normal Hexane,n-Hexane)、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 Extracts,EAE)和正丁醇(Bormal Butanol,n-BuOH)萃取物。以玉米须中不同类型黄酮为对照品,比较研究NaNO_(2)-Al(NO3)3/AlCl3-NaOH和KAc-Al(NO3)3/AlCl3四种络合显色体系下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中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从而确定最适合的对照品种类和显色体系。结果表明,HPLC法检测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中黄酮含量分别为83.45%和57.36%,经比较研究发现,与HPLC法检测总黄酮含量最接近的是以芦丁为标准品的KAc-Al(NO3)3络合显色体系。综上所述,KAc-Al(NO3)3络合显色体系是玉米须和各萃取物总黄酮含量检测的最佳方法,该方法检测CSTF提取液黄酮含量为1.08%。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为玉米须黄酮类物质的开发利用和质量管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 分光光度法 络合显色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金属组学方法识别水中络合态重金属形态及其吸附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何丽娜 SCHOTT Eduardo 吴一楠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Cu^(2+)、Pb^(2+)和Ni^(2+)等重金属离子可与水中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分子形成络合态重金属。相比于游离态离子,络合态重金属具有更高的水溶性和环境毒性,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稳定存在且形态复杂,难以通过化学沉淀等常规... Cu^(2+)、Pb^(2+)和Ni^(2+)等重金属离子可与水中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分子形成络合态重金属。相比于游离态离子,络合态重金属具有更高的水溶性和环境毒性,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稳定存在且形态复杂,难以通过化学沉淀等常规方法高效去除。对近年来基于金属组学方法的水中络合态重金属复杂形态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对吸附净化技术在络合态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上述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组学 络合态重金属 形态分析 吸附 展望
下载PDF
铅镉在玄武岩黄壤中的吸附行为及表面络合模型研究
9
作者 张志涛 安娅 +2 位作者 李梅 杨阳 秦好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8-1400,共13页
【目的】为探究贵州黄壤对污染毒性较强的铅(Pb)和镉(Cd)元素的吸附特征及吸附机制,针对性地为农业土壤重金属Pb、Cd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不同位点玄武岩母质黄壤为研究对象,根据1-site/2-p Ka广义复合表面络合模型(S... 【目的】为探究贵州黄壤对污染毒性较强的铅(Pb)和镉(Cd)元素的吸附特征及吸附机制,针对性地为农业土壤重金属Pb、Cd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不同位点玄武岩母质黄壤为研究对象,根据1-site/2-p Ka广义复合表面络合模型(SCM)理论的相关公式,结合黄壤理化性质测定实验、电位滴定实验和Pb、Cd的吸附边实验,获得黄壤表面酸碱性质参数即模型参数,然后利用1-site/2-p Ka SCM模拟黄壤表面3种活性位点形态分布情况以及不同pH下的Pb、Cd吸附行为,探讨黄壤对Pb、Cd的吸附特征及吸附机理,进行相关性分析,解析影响黄壤对Pb、Cd吸附的因素。【结果】根据SCM理论相关公式,计算获得4个黄壤样品的电荷零点pHpzc,SCM分别为5.040、5.549、7.984、4.297,表面位点浓度(Hs)分别为0.137,0.183,0.181,0.308 mol/kg,表面位点密度(Ds)分别为4.519,2.571,2.122,3.664 sit/nm^(2);通过SCM模拟了不同pH条件下黄壤表面≡SOH2+、≡SOH、≡SO-形态的变化,并初步解释了Pb、Cd在黄壤表面的吸附机理,同时拟合了不同pH下Pb、Cd在黄壤表面的吸附行为(相关系数R≥0.96),说明SCM适用于描述黄壤表面Pb、Cd的吸附特征。吸附边实验表明Pb、Cd初始浓度以及土壤环境的pH均会影响Pb、Cd在黄壤表面的吸附行为,且Pb、Cd在黄壤表面的吸附存在差异;黄壤对Pb的吸附能力大于Cd,不仅源于Pb具有更小的水合离子半径和更大的水解常数,且由SCM计算络合平衡常数lg KSOPb大于lg KSOCd,表明Pb在黄壤表面形成的络合物比黄壤Cd的络合物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黄壤Hs主要受铁铝氧化物和有机质的影响,pH对黄壤pHpzc及lg KSOCd、lg KSOPb有重要影响。【结论】1-site/2-p Ka SCM对于准确描述贵州玄武岩母质黄壤表面Pb、Cd吸附特征及解释Pb、Cd的吸附机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为重金属在农业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黄壤 PB CD 表面络合模型 吸附特征 吸附机制
下载PDF
贵州泥质灰岩中性自然与耕作黄壤镉的表面络合模型
10
作者 李万利 安娅 +3 位作者 李梅 李治梅 杨阳 秦好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04-2716,共13页
贵州省黄壤Cd污染形势严峻,而地域性及母质分异会引起土壤表面酸碱性质及其对重金属Cd吸附行为的差异.本研究以贵州省黔西林泉镇泥质灰岩发育的不同深度4层中性自然黄壤和耕作黄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理化性质、连续电位滴定实验、不同p... 贵州省黄壤Cd污染形势严峻,而地域性及母质分异会引起土壤表面酸碱性质及其对重金属Cd吸附行为的差异.本研究以贵州省黔西林泉镇泥质灰岩发育的不同深度4层中性自然黄壤和耕作黄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理化性质、连续电位滴定实验、不同pH下两土壤对Cd的吸附实验,利用1-site/2-pKa表面络合模型(SCM)探究两土壤表面酸碱性质,模拟两土壤对Cd的吸附行为及其形态分布,同时探究耕作对土壤表面酸碱性质及其对Cd吸附行为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两土壤组成与表面酸碱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电位滴定实验和SCM计算所得的两土壤表面位点浓度(Hs)和表面位点密度(D_(s))随土层深度基本呈下降趋势,自然黄壤Hs大于耕作黄壤,D_(s)反之.电荷零点的模型计算值(pHpzc,SCM)与实验值(pHpzc,M)十分接近且变化趋势一致,表明该模型对于泥质灰岩中性黄壤的表面酸碱性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结合不同pH下两土壤对Cd的吸附实验,利用SCM拟合获得的吸附态、溶解态曲线与实验数据吻合好(r≥0.98),模型拟合≡SOH_(2)^(+)、≡SOH、≡SO−的3种表面位点的形态分布揭示Cd在不同pH下的吸附特征,说明1-site/2-pKa SCM可预测不同酸碱条件下Cd的存在形态及其在泥质灰岩中性土壤上的吸附行为.通过土壤酸碱性质参数和组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土壤的表面酸碱活性位点主要受有机质影响,而土壤pHpzc基本由铁铝氧化铁决定.因耕作施肥造成自然黄壤与耕作黄壤之间有机质含量的差异,使耕作黄壤表现出较弱的缓冲能力和较大的缓冲范围;两土壤pHpzc较为接近,导致Cd的吸附行为无明显差异.研究显示,1-site/2-pKa SCM可用于准确描述泥质灰岩中性黄壤表面酸碱性质及Cd的吸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泥质灰岩 中性黄壤 CD 表面络合模型 表面酸碱性质 吸附 耕作.
原文传递
镁改性增强小麦秸秆生物炭对镉的吸附能力:表面络合模型研究
11
作者 王室苹 李梅 +1 位作者 安娅 秦好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625,共9页
近年来研究改性生物炭有效去除水中重金属成为热门,但使用表面络合模型从微观探讨生物炭对镉的吸附机理鲜见报道。通过MgCl2与小麦秸秆生物炭(WB)共热解制备镁改性生物炭(MgWB)。SEM-EDS、FTIR和BET等表征显示镁成功接枝到生物炭,Mg的... 近年来研究改性生物炭有效去除水中重金属成为热门,但使用表面络合模型从微观探讨生物炭对镉的吸附机理鲜见报道。通过MgCl2与小麦秸秆生物炭(WB)共热解制备镁改性生物炭(MgWB)。SEM-EDS、FTIR和BET等表征显示镁成功接枝到生物炭,Mg的质量分数增加了3.97%,生物炭表面新增Mg-O峰且-OH、-C-O峰增强,镁改性未改变小麦秸秆的条状管道主体结构但比表面积降低9.94%。293-313 K的等温吸附曲线表明改性前后生物炭的吸附行为均符合Langmuir模型,MgWB在313 K时最大饱和吸附密度(3.50μmol·m-2)是WB的3.7倍。Boehm滴定实验显示改性使总酸性官能团增加13.4%,其中代表高、中、低亲和型官能团的羟基、内酯基、羧基浓度分别增加4.28%、8.92%和0.178%。电位滴定曲线显示镁改性导致生物炭的pHpzc从9.2降为5.3,不同pH条件下Cd2+的吸附边实验中WB和MgWB吸附率达90%所需pH分别为9和6,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所需pH值与pHpzc有关,且pHpzc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炭表面位点类型在不同pH条件下的镉吸附差异。利用非静电表面络合模型NEM、以广义复合法进行拟合,最佳参数计算的位点分布曲线显示WB和MgWB的吸附贡献主要为高亲和型位点,该位点与Cd^(2+)的吸附态浓度达到最高值所对应的pH分别为10和7;模型拟合参数pKa和pK≡SOCd+表明镁改性导致生物炭表面官能团的质子化能力降低,与Cd^(2+)的络合能力增强。镁改性可以丰富生物炭表面官能团,通过增加表面位点浓度和降低pHpzc有效改善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本研究在使用非静电表面络合模型拟合中将表面位点类型的吸附贡献与pHpzc结合讨论微观吸附机理,为生物炭-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CD 镁改性 非静电表面络合模型 表面酸碱性质 吸附 小麦秸秆
下载PDF
甘草超滤液中总黄酮络合萃取-反萃取工艺优化
12
作者 万玲娟 刘媛媛 +4 位作者 冯晓莉 刘梅清 徐镱文 刘晓霞 魏舒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22-3425,共4页
目的优化甘草超滤液中总黄酮络合萃取-反萃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萃取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络合剂种类和体积分数、稀释剂种类、超滤液pH、转速;以总黄酮反萃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筛选反萃取剂种类和体积分数、反萃取时间、转... 目的优化甘草超滤液中总黄酮络合萃取-反萃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萃取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络合剂种类和体积分数、稀释剂种类、超滤液pH、转速;以总黄酮反萃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筛选反萃取剂种类和体积分数、反萃取时间、转速。结果最佳络合萃取条件为10%三烷基氧膦(TRPO)+90%磺化煤油在pH 6、转速25 r/min下萃取10 h,总黄酮萃取率为95.04%;最佳反萃取条件为0.09%NaOH溶液在25 r/min下反萃取10 h,总黄酮反萃取率为94.46%。结论该方法可实现总黄酮从甘草超滤液到萃取剂再到反萃取剂的高效转移,从而对其进行分离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超滤液 总黄酮 络合萃取工艺 反萃取工艺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基于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预测土壤中As(Ⅴ)吸附行为研究
13
作者 薛沁 李焱 +1 位作者 郁何敏 王玉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4,共7页
吸附是控制As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过程之一,为了预测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使用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CCM)模拟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获取As(Ⅴ)在土壤上吸附的表面络合常数,建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有机质、碳酸钙、无定形铁/铝... 吸附是控制As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过程之一,为了预测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使用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CCM)模拟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获取As(Ⅴ)在土壤上吸附的表面络合常数,建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有机质、碳酸钙、无定形铁/铝/锰、总铁)与As(Ⅴ)表面络合参数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阐明As在土壤中吸附的主控因子。结果显示,As(Ⅴ)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表现出不同的吸附特征,恒电容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As(Ⅴ)在不同pH下的吸附特性(R^(2)为0.71~0.96),通过CCM模型拟合得到As(Ⅴ)在土壤表面的3个表面络合常数,绝大部分土壤lg K_(1)比lg K_(2)和lg K_(3)的值要大,说明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相较于单齿络合物更偏向于形成双齿双核的络合物。As(Ⅴ)表面络合常数与土壤性质间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s(Ⅴ)表面络合常数主要受土壤pH和无定形铁、无定形锰含量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线性模型的普适性,利用文献数据中土壤性质数据预测不同土壤上As(Ⅴ)的表面络合常数,并结合CCM模型预测了As(Ⅴ)在文献土壤中的吸附量,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络合模型 As(Ⅴ) 吸附 恒电容模型 广义复合模式
下载PDF
酸碱度对硼酸/柠檬酸(钠)络合物合成的影响及其分析策略
14
作者 徐晨 孙艺格 +4 位作者 曹红 高云玲 钱丽 何德飞 郑兰兰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517-524,共8页
目前市面上柠檬酸硼膳食补充剂的商品信息中缺乏对其确切结构的描述,其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这与常规分析手段无法满足对柠檬酸硼络合物的结构和质量评价有关。此外,对于柠檬酸硼络合物合成的相关研究也鲜有报道。综合运用核... 目前市面上柠檬酸硼膳食补充剂的商品信息中缺乏对其确切结构的描述,其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这与常规分析手段无法满足对柠檬酸硼络合物的结构和质量评价有关。此外,对于柠檬酸硼络合物合成的相关研究也鲜有报道。综合运用核磁共振(^(11)B NMR,^(13)C NMR)、红外光谱(FT-IR)和热分析法协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和Chemdraw软件预测的分析策略,探究了不同酸碱度(pH)下硼酸和柠檬酸(钠)络合作用的规律。结果表明:硼酸与柠檬酸的络合能力和形成的络合物结构会随着pH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pH=9.5时硼酸与柠檬酸络合程度达到最高,此时合成的络合物Na-Cit-B_(pH9.5)包含五元和六元2种单环阴离子络合物。本研究可为柠檬酸硼及其他含硼膳食补充剂的开发利用与质量控制提供方法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11)B NMR 密度泛函 硼酸 柠檬酸 络合 合成
下载PDF
羟基邻位三齿[OSO]双酚钛络合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性能的研究
15
作者 王静云 张丹 +2 位作者 于洪博 李君华 钱建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以4-叔丁基苯酚为原料,通过改变羟基邻位取代基经过溴甲基化、亲核取代以及金属络合反应得到了4种三齿[OSO]双酚钛络合催化剂[S(2-CH_(2)-4-^(t)Bu-6-R-C_(6)H_(2)O)2]TiCl_(2)(R^(1)=CMe_(3),R^(2)=CPhMe_(2),R^(3)=CPh_(2)Me,R^(4)=CP... 以4-叔丁基苯酚为原料,通过改变羟基邻位取代基经过溴甲基化、亲核取代以及金属络合反应得到了4种三齿[OSO]双酚钛络合催化剂[S(2-CH_(2)-4-^(t)Bu-6-R-C_(6)H_(2)O)2]TiCl_(2)(R^(1)=CMe_(3),R^(2)=CPhMe_(2),R^(3)=CPh_(2)Me,R^(4)=CPh_(3))。在温度30,50,70℃,压力0.6 MPa的条件下探讨乙烯聚合反应性能,通过改变催化剂的Al/Ti比和反应时间,得到不同条件下的聚烯烃产物,并利用凝胶色谱(GPC)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对不同反应条件下的这4种催化剂进行比较,由于R基团位阻效应的影响,位阻越大催化剂的活性越高,结合实验结果得出,在50℃条件下[S(2-CH_(2)-4-^(t)Bu-6-CMePh_(2)-C_(6)H_(2)O)_(2)]TiCl_(2)催化剂的活性最高,为6.7×10^(6)g PE/(mol Ti·h)以及得到的聚烯烃产品M W为1.68×10^(5),分子量分布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叔丁基苯酚 三齿[OSO]双酚钛络合催化剂 邻位取代基 乙烯聚合 凝胶色谱
下载PDF
Fe(Ⅱ)EDTA络合吸收耦合H_(2)-MBfR处理NO效能
16
作者 刘婉婷 钱飞跃 +3 位作者 赵俊杰 徐正慧 王建芳 缪润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5-1346,共12页
构建Fe(Ⅱ)EDTA络合吸收耦合H_(2)-MBfR一体化系统,驯化具有同步反硝化及铁还原能力的混合菌种,在维持反应体系稳定反硝化性能的基础上,探究进水Fe(Ⅱ)EDTA浓度、pH值对NO去除效率的影响,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Fe(Ⅱ)EDTA络合吸... 构建Fe(Ⅱ)EDTA络合吸收耦合H_(2)-MBfR一体化系统,驯化具有同步反硝化及铁还原能力的混合菌种,在维持反应体系稳定反硝化性能的基础上,探究进水Fe(Ⅱ)EDTA浓度、pH值对NO去除效率的影响,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Fe(Ⅱ)EDTA络合吸收耦合H_(2)-MBfR还原一体化系统对NO具有稳定去除效能,最大去除效率为99.50%.提高初始Fe(Ⅱ)EDTA浓度有助于Fe(Ⅱ)EDTA-NO的生成,且体系内的NO平均去除速率随着Fe(Ⅱ)EDTA浓度的提升而提升.在Fe(Ⅱ)EDTA浓度为10mmol/L时,NO最大去除速率达到44.68mg/(m3·h).pH值升高则不利于Fe(Ⅱ)EDTA-NO的生成,控制pH值为6更适合一体化系统运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一体化阶段优势菌门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和Firmicutes,在该反应器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其丰度占比分别为50.35%,16.43%,14.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自养膜生物膜反应器(H_(2)-MBfR) 烟气脱硝 络合吸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型金(Ⅰ)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催化炔烃与苯胺的氢胺化反应中的应用
17
作者 朱宏志 徐剑 +1 位作者 齐帆 李志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亚胺类化合物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通过开发高活性催化剂,催化苯炔与芳胺的氢胺化反应制备亚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论文利用二烷基烯锡与氯化金Au Cl键的插入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烯锡配位的一价金络合物3.该一价金络合物表现出较强... 亚胺类化合物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通过开发高活性催化剂,催化苯炔与芳胺的氢胺化反应制备亚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论文利用二烷基烯锡与氯化金Au Cl键的插入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烯锡配位的一价金络合物3.该一价金络合物表现出较强的“嗜碳性”,可以活化碳碳不饱和碳,从而实现苯胺与苯炔的氢胺化反应,高产率合成了亚胺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价金络合 催化反应 氢胺化反应
下载PDF
金丝桃素-β-环糊精络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小龙虾保鲜膜中的应用
18
作者 白顺杰 姜紫薇 +5 位作者 白婵 涂子仪 廖涛 邱亮 潘晖 金士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6-58,共13页
目的探究魔芋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巴西棕榈蜡(carnaubawax,CW)与金丝桃素-β-环糊精络合物(hypericin-β-cyclodextrin complex,Hyp-β-cd)制备的光敏性保鲜膜在4℃储藏条件下对小龙虾... 目的探究魔芋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巴西棕榈蜡(carnaubawax,CW)与金丝桃素-β-环糊精络合物(hypericin-β-cyclodextrin complex,Hyp-β-cd)制备的光敏性保鲜膜在4℃储藏条件下对小龙虾的品质影响。方法将制备的Hyp-β-cd加入到KGM、SA与CW溶液中,采用流延法制备光动力杀菌保鲜膜(KGM/SA/CW/Hyp-β-cd膜),通过核磁共振光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与荧光猝灭法验证了Hyp-β-cd的形成和活性氧(reativ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能力,然后用正交实验法对复合膜的制备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ction,XRD)进行表征,最后,以pH、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菌落总数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ants,TBARS)值做为指标对保鲜效果进行评估。结果NMR及荧光猝灭的结果表明Hyp-β-cd的形成和ROS的生成,通过正交实验法对复合膜的制备进行优化:KGM含量为0.7%(m/V,下同)、SA含量为1.2%、CW含量为0.6%、Hyp-β-cd含量为0.4%时,复合膜有最优机械性能,拉伸强度为51.84MPa,断裂伸长率为14.27%。SEM证明了各物质在复合膜中的均匀分布。FTIR与XRD结果表明,随着SA、CW与Hyp-β-cd的加入,KGM与SA之间形成氢键,提高了复合膜的物理性能,CW的加入减少了复合膜的微孔隙,其中水接触角从67.5°增加到88.7°,氧气透过率从32.96降低到22.37 m^(3)·μm/m^(2)·day·kPa。由KGM/SA/CW/Hyp-β-cd膜包裹且在黄色LED光源照射处理后的小龙虾,在第8d时TVB-N值为20.37mg/g,菌落总数为6.14lgCFU/g,TBARS值为0.85 mg/kg,pH超过7.6。结论KGM/SA/CW/Hyp-β-cd复合膜具有作为光敏性抗菌包装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素-β-环糊精络合 光动力灭菌 小龙虾 保鲜膜
原文传递
羟胺强化Fe(Ⅲ)-NTA络合物活化过二硫酸盐降解磺胺甲恶唑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真然 彭藴斓 +1 位作者 刘义青 付永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3-1172,共10页
针对Fe(Ⅱ)/过二硫酸盐(Peroxydisulfate,PDS)高级氧化技术存在的pH值应用范围窄、铁泥产量大等缺陷,研究构建Fe(Ⅲ)-氨三乙酸(Nitrilotriacetic Acid,NTA)/羟胺(Hydroxylamine,HAm)/PDS体系,以在中性条件下高效降解水中新污染物磺胺甲... 针对Fe(Ⅱ)/过二硫酸盐(Peroxydisulfate,PDS)高级氧化技术存在的pH值应用范围窄、铁泥产量大等缺陷,研究构建Fe(Ⅲ)-氨三乙酸(Nitrilotriacetic Acid,NTA)/羟胺(Hydroxylamine,HAm)/PDS体系,以在中性条件下高效降解水中新污染物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研究结果显示,Fe(Ⅲ)-NTA/HAm/PDS体系在pH=7条件下对SMX的降解率可达91%,该体系降解SMX的主要活性物种为·SO_(4)^(-)和·OH。SMX在Fe(Ⅲ)-NTA/HAm/PDS体系中的降解效率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降低,且增加Fe(Ⅲ)、PDS的用量会加速SMX降解。NTA的引入可将Fe(Ⅱ)/PDS体系的pH值应用范围由酸性拓展至弱碱性,与此同时,向体系内加入HAm可有效减少铁泥的产量。根据检测到的降解产物,提出SMX在Fe(Ⅲ)-NTA/HAm/PDS体系中可能的降解途径包括断键反应、羟基化反应、氨基氧化反应。双酚AF、双氯芬酸、土霉素等其他新污染物也能在Fe(Ⅲ)-NTA/HAm/PDS体系中被高效去除,表明该体系在新污染物的降解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磺胺甲恶唑 羟胺 Fe(Ⅲ)-NTA络合 过二硫酸盐
原文传递
固载Cu(Ⅰ)的π络合MOF吸附剂用于乙烷/乙烯的选择性分离
20
作者 王涛虹 王超 +5 位作者 李政 刘莹 田歌 常刚刚 阳晓宇 鲍宗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65-2573,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常见的吸附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乙烷和乙烯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其中引入金属离子所产生π-络合作用可以显著提高MOFs对乙烯的吸附能力。在双羟基功能化后的UiO-66中负载Cu(Ⅰ),得到了优先吸附乙烯的Cu(Ⅰ)@UiO-66-(OH...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常见的吸附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乙烷和乙烯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其中引入金属离子所产生π-络合作用可以显著提高MOFs对乙烯的吸附能力。在双羟基功能化后的UiO-66中负载Cu(Ⅰ),得到了优先吸附乙烯的Cu(Ⅰ)@UiO-66-(OH)_(2)吸附剂。羟基功能化的框架在增强极性的同时,可以与Cu(Ⅰ)产生协同效应,有效地提高了材料对乙烯/乙烷的吸附分离性能。得到的3%(质量分数)Cu(Ⅰ)@UiO-66-(OH)_(2)在298 K及1 bar(1 bar=0.1 MPa)条件下的C_(2)_H_(4)/C_(2)H_(6)IAST选择性为2.98,约为纯UiO-66-(OH)2的3倍。单组分吸附实验证明3%Cu(Ⅰ)@UiO-66-(OH)_(2)在整个压力范围下对乙烯的吸附容量均高于乙烷,并且其对乙烯的吸附热(42.81 kJ·mol-1)低于许多已报道的乙烯-选择性吸附剂。在模拟工业条件下对50/50(体积比)C_(2)_H_(4)/C_(2)H_(6)混合物进行穿透实验,进一步表明了3%Cu(Ⅰ)@UiO-66-(OH)_(2)吸附剂可以有效分离乙烷/乙烯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 乙烯 吸附 吸附剂 选择性 π-络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