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舌下络脉诊法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群 徐志伟 柴雅倩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0-71,共2页
参考近10年来舌下络脉诊法的研究文献,综述舌下络脉诊法在临床疾病诊断方面的意义,指出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具有特殊的优势,并对该诊法的研究作一展望。
关键词 舌下络脉诊法 综述文献 舌下
下载PDF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概述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群 徐志伟 柴雅倩 《北京中医》 2003年第2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舌下络脉诊法 解剖学 临床研究 血瘀证 冠心病 消化系统疾病 糖尿病 老年病
下载PDF
舌下络脉诊法的组织学基础 被引量:6
3
作者 司兆学 靳士英 何尚宽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7年第2期22-25,共4页
为阐明中医舌下络脉的实质,采用连续组织切片结合解剖追踪观察了舌腹面粘膜下静脉及肌层血管,并与犬和大白鼠相对照.结果:舌下络脉在舌腹面外带为舌神经伴行静脉及其属支;内带为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及其属支;舌边细络为舌神经伴行静脉与舌... 为阐明中医舌下络脉的实质,采用连续组织切片结合解剖追踪观察了舌腹面粘膜下静脉及肌层血管,并与犬和大白鼠相对照.结果:舌下络脉在舌腹面外带为舌神经伴行静脉及其属支;内带为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及其属支;舌边细络为舌神经伴行静脉与舌根静脉的属支,它们均分布在粘膜下层近肌层,犬与大白鼠有相同分布.舌静脉有丰富的静脉瓣和瓣窦,有双瓣、单瓣、静脉隔等类型,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及舌神经伴行静脉中末段尤多,有连续呈葫芦串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络脉诊法 舌静 舌动 组织学
下载PDF
糖尿病舌下络脉诊法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4
作者 黎湘娟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16-319,共4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舌下络脉诊法 舌下异常 中医
下载PDF
探讨舌下络脉诊法在肿瘤中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君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第10期121-122,共2页
舌下络脉是指位于舌下系带两侧纵行的静脉。舌下络脉诊法是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从舌腹面观察舌下络脉和细络等的变化,侧重判断人身气血的瘀畅,与传统舌诊主要从舌背观察舌质、舌苔、舌态等相辅相成,共同为辨病、辨证提供重要诊断... 舌下络脉是指位于舌下系带两侧纵行的静脉。舌下络脉诊法是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从舌腹面观察舌下络脉和细络等的变化,侧重判断人身气血的瘀畅,与传统舌诊主要从舌背观察舌质、舌苔、舌态等相辅相成,共同为辨病、辨证提供重要诊断信息。舌下络脉主干的宽度、长度和颜色可作为观察人体气血、津液盈亏和瘀畅的指征,与各病种的病程及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NKI,1980~2010年)对舌下络脉诊法研究,探索舌下络脉诊对疾病转归以及确立治则和判断预后、分析疗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络脉诊法 肿瘤
下载PDF
舌下络脉诊法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8
6
作者 崔韵然 张卓然 关静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448-1453,共6页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观察舌腹面系带两侧的静脉,从而诊察人体血运之通畅瘀滞,疾病之浅深进退。中医古籍中对舌下络脉的记载始自先秦两汉,历代医家对该诊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随着观测仪器的发展,目前...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观察舌腹面系带两侧的静脉,从而诊察人体血运之通畅瘀滞,疾病之浅深进退。中医古籍中对舌下络脉的记载始自先秦两汉,历代医家对该诊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随着观测仪器的发展,目前对于舌下络脉已有了较完善的解剖学、组织学及血液流变学研究。在舌下络脉的判定方面,分项法、王氏分度法、陈氏积分法各有所长,为临床所广泛应用。舌下络脉的判定对于心脑血管病之血瘀证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其异常表现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疾病的病程、病位、并发症密切相关,其特征可提示血常规、血脂、冠脉病变和神经功能缺损等指标的改变,可为心脑血管病的早期筛查和预后判断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络脉诊法 心脑血管病 血瘀证 现代基础研究 微循环
下载PDF
舌下络脉诊法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概述
7
作者 沙拉木·沙塔尔 热米莱·阿卜杜合力力 沙地克·沙吾提 《新疆中医药》 2022年第6期106-109,共4页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对血瘀证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中医四诊中易忽视。缺血性脑卒中亦称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病范畴,中医病因包括风、痰、瘀、火、虚等导致脑络瘀阻形成复杂的临床表现。临床观察发现缺血性脑卒患者普遍存...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对血瘀证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中医四诊中易忽视。缺血性脑卒中亦称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病范畴,中医病因包括风、痰、瘀、火、虚等导致脑络瘀阻形成复杂的临床表现。临床观察发现缺血性脑卒患者普遍存在血瘀之象,临床接诊中却易忽视观察患者的舌下络脉变化情况,不能很好地评估患者气血运行情况。本文在有关舌下络脉研究的相关文献基础上,总结舌下络脉诊法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络脉诊法 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 中风病 血瘀证
下载PDF
舌下络脉诊法的进展
8
作者 靳士英 甘树炯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51-55,共5页
关键词 舌下络脉诊法
下载PDF
舌下络脉诊法的形态学基础
9
作者 靳士英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0年第2期180-185,共6页
通过血管造影、活检、解剖实践对中医舌下络脉诊法的形态学基础进行了探索,观察到:“舌下络脉”为舌深静脉及属支舌尖静脉,它汇集舌尖、舌两侧、舌腹面的静脉血注入舌下神经伴行静脉。“细络”为毛细血管、微小静脉,扩张瘀血即成“瘀血... 通过血管造影、活检、解剖实践对中医舌下络脉诊法的形态学基础进行了探索,观察到:“舌下络脉”为舌深静脉及属支舌尖静脉,它汇集舌尖、舌两侧、舌腹面的静脉血注入舌下神经伴行静脉。“细络”为毛细血管、微小静脉,扩张瘀血即成“瘀血丝”,多在粘膜固有层,符合瘀证的微循环障碍,“瘀血颗粒”即鱼子酱舌,为腹面粘膜上皮内瘀血扩张的毛细血管。舌腹面粘膜的丰富血运来自舌深动脉斜行向下的细小分支,它不同于舌背的特殊粘膜而为保护性,瘀证时可见角化。另对我国对舌动静脉的认识历史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络脉诊法 舌认 形态学
下载PDF
不同恶性肿瘤患者舌下络脉特征的临床观察分析
10
作者 王立娟 钱鹏 +5 位作者 徐鸽 韩柯柯 徐莹 张伟妃 张瑞义 李福凤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舌下络脉特征。方法:通过用舌下络脉采集装置收集217例恶性肿瘤患者和162例非肿瘤患者的舌下络脉图像,采用舌下络脉观察表从舌下络脉长度、宽度、颜色、形态及瘀斑瘀点5个方面进行人工判读,分析肿瘤组与... 目的:分析不同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舌下络脉特征。方法:通过用舌下络脉采集装置收集217例恶性肿瘤患者和162例非肿瘤患者的舌下络脉图像,采用舌下络脉观察表从舌下络脉长度、宽度、颜色、形态及瘀斑瘀点5个方面进行人工判读,分析肿瘤组与非肿瘤组组间、不同系统肿瘤组间舌下络脉量化积分及各特征分级程度的差异。结果:肿瘤组舌下络脉积分明显高于非肿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组舌下络脉积分≤5分(正常)的占比(24.9%)明显低于非肿瘤组的占比(38.3%),≥10分(重度)的占比(22.1%)明显高于非肿瘤组的占比(13.0%)(P<0.05)。肿瘤组舌下络脉宽度、颜色、形态、瘀斑瘀点等特征与非肿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系统恶性肿瘤87.2%舌下络脉超过舌下肉阜与舌尖连线的3/5,消化和呼吸系统恶性肿瘤舌下络脉偏宽,颜色多为青紫、蓝紫、紫黑,络脉多迂曲粗张,瘀斑瘀点也明显多于内分泌系统、妇科恶性肿瘤组。结论:肿瘤患者和非肿瘤患者舌下络脉特征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系统的恶性肿瘤舌下络脉特征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观察舌下络脉对恶性肿瘤的筛查和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诊法 舌下 恶性肿瘤 不同系统肿瘤
下载PDF
舌下络脉诊法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超 韩丽华 +2 位作者 王振涛 袁彬 张会超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1期25-29,共5页
舌下络脉诊法作为络脉诊法的重要分支,其用于疾病的诊查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从中医学中的“三因制宜”“治未病”思想切入,列举了现代医学病理研究和临床观察的最新发现,并考虑了冠心病危险因素与舌下络脉之间的联系,概述了舌下络脉诊法... 舌下络脉诊法作为络脉诊法的重要分支,其用于疾病的诊查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从中医学中的“三因制宜”“治未病”思想切入,列举了现代医学病理研究和临床观察的最新发现,并考虑了冠心病危险因素与舌下络脉之间的联系,概述了舌下络脉诊法与冠心病的密切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中舌下络脉用于冠心病的诊查提供一定参考,并期推动科学的冠心病舌下络脉诊查标准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舌下络脉诊法 相关性 研究概述
原文传递
论皮纹络脉诊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明 陈家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783-3785,共3页
皮纹络脉诊法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已经意识到皮肤纹理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开始逐步运用到临床之中。中国是皮纹络脉诊法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将皮纹络脉理论运用到医学诊断的国家,最晚到唐代... 皮纹络脉诊法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已经意识到皮肤纹理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开始逐步运用到临床之中。中国是皮纹络脉诊法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将皮纹络脉理论运用到医学诊断的国家,最晚到唐代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四肢部位的皮纹络脉在临床中便于医者观察与判断,所以到宋代皮纹络脉诊法应用于小儿,并创立小儿指纹诊法。文章尝试运用中医原理阐释四肢皮纹络脉诊法的客观性,以期为中医临床诊断的标准化与客观化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纹 络脉诊法 特色 民间
原文传递
望食指络脉在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俊玫 敬小青 刘艳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25-1926,共2页
目的探讨食指络脉诊法在婴幼儿肺炎并发心衰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0例婴幼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每天早晨及午睡后观察其食指络脉的显露部位、充盈程度、流畅程度、形状及颜色变化,并同时记录当时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结果47例食指络脉长... 目的探讨食指络脉诊法在婴幼儿肺炎并发心衰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0例婴幼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每天早晨及午睡后观察其食指络脉的显露部位、充盈程度、流畅程度、形状及颜色变化,并同时记录当时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结果47例食指络脉长度抵达命关,3例抵达气关;48例充盈明显,2例充盈可疑;49例流畅程度为迟,1例正常;20例形状纡曲,30例食指络脉末梢可见分叉;50例颜色严重青紫,都具有随着病情加重或好转的规律性变化。结论食指络脉诊法在婴幼儿肺炎并发心衰诊断中有一定意义,其对疾病预后和转归的判断、治疗效果的监测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肺炎 食指络脉诊法 心衰
下载PDF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晓丽 龚一萍 南敏敏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1-83,共3页
血瘀证是临床中常见证型之一,中西医都有着成熟的诊断标准,然而还有一些特殊诊法散在大量古代文献中,对于完善和丰富血瘀证的诊断有着临床指导和参考意义。这些特殊诊法,多是基于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本文就这些特殊诊法略作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 血瘀证 特殊 临床 爪甲 虚里 腭黏膜 鱼际络脉诊法
下载PDF
舌诊的发展史略(续完) 被引量:3
15
作者 靳士英 黄子天 《现代医院》 2022年第4期650-656,共7页
舌下络脉诊法为我国所特有,它源于舌诊与络脉刺血,奠基于《内经》,既是络脉诊法的一个分支,又是舌诊的组成部分。舌下络脉诊法作为独立的诊察方法应用于临床是在晋以后,隋唐宋代有明显发展与进步,在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处于停滞状态。舌... 舌下络脉诊法为我国所特有,它源于舌诊与络脉刺血,奠基于《内经》,既是络脉诊法的一个分支,又是舌诊的组成部分。舌下络脉诊法作为独立的诊察方法应用于临床是在晋以后,隋唐宋代有明显发展与进步,在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处于停滞状态。舌下络脉诊法在本世纪60年代又在我国兴起,通过临床与基础研究,正在阐明观察到的变化的实质与机理,已经引起国内外医界的重视,它丰富了传统舌诊的内容,提供了传统舌诊缺少的某些信息。当下应在综合诊断中赋予舌下络脉诊法以相应位置,逐步使之科学化、客观化、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络脉诊法 发展史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舌诊的发展史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靳士英 黄子天 《现代医院》 2022年第3期469-475,共7页
舌诊和舌下络脉诊法均是中医特色诊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舌诊历史悠久,甲骨文中已有舌与舌病的记载,周秦时代、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等早期的舌诊侧重于描述舌的局部症状。汉晋隋唐对舌的解剖、脏腑配属、经脉络属、全身疾病的舌部症... 舌诊和舌下络脉诊法均是中医特色诊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舌诊历史悠久,甲骨文中已有舌与舌病的记载,周秦时代、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等早期的舌诊侧重于描述舌的局部症状。汉晋隋唐对舌的解剖、脏腑配属、经脉络属、全身疾病的舌部症状、舌病及其治疗、舌苔、舌质、舌态、舌感、舌下络脉、各科杂病舌象均有论述,对舌诊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宋金时代的舌诊总体上呈现两个方向的发展趋势:①对伤寒舌诊的归纳总结;②对舌病的辨治更趋成熟。元代开始出现舌诊专著,标志着舌诊的发展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并在明清两代不断推广舌诊的临床应用范围。近代迄今,舌诊之学日趋规范,舌诊的研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与技术,从基础到临床做了深入的探索,阐明了许多机理,取得了大量成果,舌诊的专著包括图谱也日趋增多。可以预见,舌诊学将成为我国中医诊断学的一大特色,而对世界医学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络脉诊法 发展史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