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H疗法治疗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43例体会
1
作者 余少雄 刘泽 +2 位作者 赵万 苗雨露 黄志斌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48-49,141,共3页
目的探讨3H疗法对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脑血供的改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43例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入院后3—7天复查头颅CT出现缺血性脑梗塞改变,给予3H疗法治疗。结果治疗7天和14天后复查头颅CT与初次检查比较梗塞面积及梗... 目的探讨3H疗法对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脑血供的改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43例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入院后3—7天复查头颅CT出现缺血性脑梗塞改变,给予3H疗法治疗。结果治疗7天和14天后复查头颅CT与初次检查比较梗塞面积及梗塞灶个数,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GOS评分预后较好。结论3H疗法可明显降低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面积,改善预后,是治疗继发性缺血性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H疗法 发性缺血梗塞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新东 励勇 郎岳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09年第2期116-117,共2页
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缺血、缺氧,致脑水肿、脑肿胀,是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动物实验证实,氧自由基清除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也有较好的疗效。依达拉奉(Edaravone)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 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缺血、缺氧,致脑水肿、脑肿胀,是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动物实验证实,氧自由基清除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也有较好的疗效。依达拉奉(Edaravone)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使用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依达拉奉 临床分析 治疗 氧自由基清除剂 羟自由基清除剂 脂质过氧化反应 继发性脑缺血
下载PDF
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丰浩荣 许鹏程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关键词 出血 水肿 周围 AQP 组织 水肿形成机制 血肿周围水肿 RCBF 血管源性水肿 水通道蛋白 继发性脑缺血 神经细胞 血流量 自由基 游离基 屏障 凝血酶原 酶蛋白
下载PDF
冠心宁注射液对脑出血术后脑水肿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芦戬 王黄锁 吉宏明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11期1289-1290,共2页
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及其周围继发性脑缺血、脑水肿。脑水肿在出血后2h即可发生,24h开始明显增多,3~5d达到高峰。即使手术清除血肿也不能阻止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发生。脑水肿是影响脑出血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对... 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及其周围继发性脑缺血、脑水肿。脑水肿在出血后2h即可发生,24h开始明显增多,3~5d达到高峰。即使手术清除血肿也不能阻止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发生。脑水肿是影响脑出血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也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后水肿 出血术后 疗效分析 冠心宁注射液 血肿周围组织水肿 继发性脑缺血 病理生理改变 出血患者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海波 周妙兵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2期140-141,共2页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外伤和外伤后继发性脑缺血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可导致残疾甚至死亡。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措施中,亚低温治疗是一种重要手段。国际上将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外伤和外伤后继发性脑缺血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可导致残疾甚至死亡。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措施中,亚低温治疗是一种重要手段。国际上将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0C)和超深低温(16℃以下),江基尧口0于1993年首先将28℃~35qC定义为亚低温,目前国内外临床多采用32℃~35℃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本科2005年8月开始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亚低温治疗 临床应用 神经功能障碍 继发性脑缺血 损伤患者 轻度低温 中度低温
下载PDF
脑淋巴引流阻滞降低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灌注压和基底动脉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
6
作者 孙保亮 王轩 +4 位作者 贾丽丽 杨明峰 袁慧 张颜波 谢方民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讨脑内物质经淋巴引流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性脑缺血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SAH组、SAH+脑淋巴引流阻滞(CLB)组。用结扎颈部淋巴管并摘除淋巴的方法制作CLB模型,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制作SAH模型;... 目的探讨脑内物质经淋巴引流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性脑缺血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SAH组、SAH+脑淋巴引流阻滞(CLB)组。用结扎颈部淋巴管并摘除淋巴的方法制作CLB模型,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制作SAH模型;在SAH+CLB组,先制作CLB模型,1 d后制作SAH模型。在术后12 h内检测脑灌注压;于术后3 d观察基底动脉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结果SAH组于枕大池注入动脉血后脑灌注压显著而持续下降,SAH+CLB组脑灌注压下降更加显著。表面滴加乙酰胆碱后,SAH组基底动脉舒张百分率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SAH+CLB组基底动脉舒张百分率显著小于SAH组。结论脑淋巴引流途径阻滞可降低SAH后脑灌注压和基底动脉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提示该途径在SAH后继发性脑缺血损伤中可能发挥内源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继发性脑缺血 淋巴引流 灌注压 乙酰胆碱
下载PDF
经鼻给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脑皮层CD31/PECAM-1表达
7
作者 杨明峰 申发平 +3 位作者 袁慧 谢方民 张颜波 孙保亮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889-89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应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脑皮层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D31/PE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SAH组、经鼻生理盐水(NS)+SAH、经鼻CGRP+SAH组。用枕大... 目的探讨经鼻应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脑皮层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D31/PE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SAH组、经鼻生理盐水(NS)+SAH、经鼻CGRP+SAH组。用枕大池两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制作SAH模型,CGRP和NS经鼻腔给予。于第二次枕大池注血后3d,将大鼠经心灌注生理盐水后取脑制作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大脑皮层CD31/PECAM-1表达。结果行为学和解剖学观察证实大鼠SAH模型制作成功。第二次枕大池注血后3d,SAH组和经鼻NS+SAH组大鼠大脑皮层CD31/PECAM-1表达增多,经鼻CGRP+SAH组大鼠大脑皮层CD31/PECAM-1表达进一步增强。结论经鼻应用CGRP可促进SAH后大脑皮层CD31/PECAM-1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管新生,减轻继发性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继发性脑缺血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刺五加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礼刚 曾凡俊 +5 位作者 魏东 柴建康 李开慧 曾祥元 卢敏 刘波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71-1372,共2页
关键词 刺五加注射液 重型颅损伤 血液流变学 继发性脑缺血缺氧
下载PDF
亚低温综合治疗4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应晓薇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84-186,共3页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外伤和外伤后继发性脑缺血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而致残甚至死亡。亚低温治疗早在1943年就被报道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因并发症较多而未推广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前瞻性研究发现,30~33℃的低温能显著降低严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外伤和外伤后继发性脑缺血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而致残甚至死亡。亚低温治疗早在1943年就被报道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因并发症较多而未推广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前瞻性研究发现,30~33℃的低温能显著降低严重颅脑伤患者的死残率。如控制得当,可以避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嘲。本文主要将我院ICU运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报道如下,旨在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型颅损伤 亚低温治疗 临床观察 综合治疗 损伤患者 神经功能障碍 继发性脑缺血 重型颅外伤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管建军 季勇 《实用医技杂志》 2013年第12期1339-1341,共3页
目前认为重型脑外伤后由于脑组织减速伤或伴有旋转性外力产生的剪力造成脑组织挫伤,伴有脑内血肿及脑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引起脑血管扩张与再灌注,造成严重的继发性脑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水肿和坏死,患者预后多较差[1].临床上早已认识到... 目前认为重型脑外伤后由于脑组织减速伤或伴有旋转性外力产生的剪力造成脑组织挫伤,伴有脑内血肿及脑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引起脑血管扩张与再灌注,造成严重的继发性脑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水肿和坏死,患者预后多较差[1].临床上早已认识到高压氧治疗(HBOT)是缓解脑外伤后缺血缺氧、改善脑组织功能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2],但对于外伤后何时开始进行HBOT的认识尚不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压氧对重型脑外伤的疗效和治疗时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外伤 高压氧治疗 临床疗效 疗效观察 继发性脑缺血缺氧 组织水肿 外伤后 血管调节
下载PDF
头颈动脉狭窄联合ABCD2评分对TIA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浅析
11
作者 杨月君 《益寿宝典》 2022年第21期0164-0166,共3页
目的:讨论揭示头颈动脉狭窄评估方法联合 ABCD2 评分方法,基于预测确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继发脑梗死病情层面的临床作用效果。 方法: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2 月,将我院 64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32 ... 目的:讨论揭示头颈动脉狭窄评估方法联合 ABCD2 评分方法,基于预测确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继发脑梗死病情层面的临床作用效果。 方法: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2 月,将我院 64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32 例,参照组实施基于头颈动脉狭窄评估方法的预测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基于头颈动脉狭窄评估方法联合 ABCD2 评分方法的预测干预,测算对比两组的继发性脑梗死病情预测结果准确性衡量项目,以及接受干预前后的 SAS 衡量项目、SDS 衡量项目和生活质量衡量项目。 结果:研究组的继发性脑梗死病情预测结果准确性衡量项目高于参照组(P<0.05)。 干预前,研究组的 SAS 衡量项目以及 SDS 衡量项目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 干预后,研究组的 SAS 衡量项目以及 SDS 衡量项目均低于参照组(P<0.05)。 干预前,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衡量项目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 干预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衡量项目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基于头颈动脉狭窄评估方法联合 ABCD2 评分方法的预测干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发性梗死患者 头颈动脉狭窄评估方法 ABCD2评分方法 临床效果 测算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保亮 曹明志 +5 位作者 杨明峰 袁慧 谢方民 贾莉 王轩 贾丽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38-1441,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健康Wistar大鼠,将动物随机分入非SAH组、SAH组、溶媒组、EGb1组(低剂量)、EGb2组(高剂量),EGb腹腔注射给予。非SAH组于枕大池注...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健康Wistar大鼠,将动物随机分入非SAH组、SAH组、溶媒组、EGb1组(低剂量)、EGb2组(高剂量),EGb腹腔注射给予。非SAH组于枕大池注入0.3ml生理盐水;其余各组于枕大池注入自体动脉血溶血物0.3ml诱导SAH。将动物处死后取脑,用RT-PCR方法检测术后24h、72h皮层HO-1 mRNA,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72h海马HO-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非SAH组大脑皮层未见HO-1 mR-NA表达;SAH组大鼠在诱导SAH后24h,大脑皮层HO-1 mRNA表达增加,72h进一步增加;在EGb1组和EGb2组,大脑皮层HO-1 mRNA表达更加明显,其中EGb2组的表达强度又高于EGb1组。非SAH组未见海马HO-1蛋白表达;SAH组在诱导SAH后72h海马可见HO-1蛋白明显表达;EGb1组和EGb2组海马HO-1阳性细胞和表达强度增加,以EGb2组更加明显。结论EGb对SAH后脑组织HO-1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继发性脑缺血 银杏叶提取物 血红素氧合酶 大鼠
下载PDF
血管痉挛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洪涛 李淼 +3 位作者 田耕任 王传钢 焦丹 赵丛海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4期654-656,共3页
颅内动脉瘤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最常见病因,占颅内出血的25%,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1]。而SAH后出现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CVS既可以导致继发性脑缺血,... 颅内动脉瘤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最常见病因,占颅内出血的25%,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1]。而SAH后出现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CVS既可以导致继发性脑缺血,也同时降低动脉瘤内血流速度,继而降低动脉瘤再次破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痉挛 动物模型 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HEMORRHAGE 继发性脑缺血 常见病因 生命安全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若干基础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孙保亮 张苏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93-98,共6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具有高病死率和高病残率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再出血和继发性脑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原因。随着动脉瘤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具有高病死率和高病残率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再出血和继发性脑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原因。随着动脉瘤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然而由于继发性脑缺血发生率的增高,其总的预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因此,近年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继发性脑缺血损伤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基础研究 HEMORRHAGE 继发性脑缺血 血管疾病 缺血损伤 病残率 再出血 发生率 病死率
下载PDF
EFFECT OF VASOPRESSIN ON DELAYED NEURONALDAMAGE IN HIPPOCAMPUS FOLLOWING CEREBRAL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 GERBILS
15
作者 刘新峰 金泳清 陈光辉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3-96,共4页
EFFECTOFVASOPRESSINONDELAYEDNEURONALDAMAGEINHIPPOCAMPUSFOLLOWINGCEREBRALISCHEMIAANDREPERFUSIONINGERBILSLiuXi... EFFECTOFVASOPRESSINONDELAYEDNEURONALDAMAGEINHIPPOCAMPUSFOLLOWINGCEREBRALISCHEMIAANDREPERFUSIONINGERBILSLiuXinfeng;(刘新峰),JinY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利尿激素 海马 继发性脑缺血 动物实验 神经损伤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16
作者 梁玉敏 包映晖 江基尧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关键词 出血性损伤 外伤后 进展性 HEMORRHAGIC 外伤患者 继发性脑缺血 临床表现 INJURY 研究发现 进展综述
原文传递
丙泊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体内活性氧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敏 魏小斌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pro)对急性颅脑损伤(ACI)患者开颅手术期间体内活性氧(ROS)的清除作用。方法ACI患者4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pro组)和对照组(γ-OH组)。以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测定血内氧自由基(OFR);用化学方法测定一... 目的观察丙泊酚(pro)对急性颅脑损伤(ACI)患者开颅手术期间体内活性氧(ROS)的清除作用。方法ACI患者4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pro组)和对照组(γ-OH组)。以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测定血内氧自由基(OFR);用化学方法测定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观察时间为麻醉诱导前、开颅手术去骨瓣后2、4h(分别用T0~T2表示)。并以40例健康者作为术前对照。结果术前患者NO、OFR、LP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γ-OH组T1时患者血中NO、OFR、LPO显著高于T0(均P<0.01)。T2时OFR、LPO较T1呈显著升高,NO显著降低(均P<0.01)。pro组NO自始至终(T0~T2)呈降低趋势,于T2时达到正常水平。较T0呈显著性降低(P<0.01)。OFR、LPOT1较T0呈显著性升高(均P<0.05)。T2较T0呈显著性降低(均P<0.01)。结论ACI患者术前就存在ROS代谢紊乱及开颅手术可导致继发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临床麻醉剂量的pro在人体内具有直接清除ROS特性,可对脑损伤患者提供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活性氧 清除作用 损伤患者 丙泊酚 急性颅损伤 电子自旋共振 脂质过氧化物 继发性脑缺血 γ-OH 开颅手术 正常对照组 再灌注损害 保护作用 OFR LPO 显著性 手术期间 麻醉方法 氧自由基 一氧化氮 化学方法 麻醉诱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