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真实确立神——维克多·雨果的《哲学前言》
1
作者 彭茗熹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3年第3期61-70,共10页
本文聚焦维克多·雨果在《哲学前言》中借助自然科学研究提供的事例,确立神的过程及其产生的意义。通过想象,雨果对“真实”被实际观测到、记录下的样子施加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将世界在三个大层面上呈现为无极;在因果律的帮助下,与... 本文聚焦维克多·雨果在《哲学前言》中借助自然科学研究提供的事例,确立神的过程及其产生的意义。通过想象,雨果对“真实”被实际观测到、记录下的样子施加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将世界在三个大层面上呈现为无极;在因果律的帮助下,与无极的接触带来了一种对神的体验。事例的繁多与堆叠展示出宇宙的盛大,帮助读者以直观的方式认识到虚无主义的荒诞。人类灵魂与神的连接为民主制度提供了道德根基,而将真实拉向无极的想象则成为了作者表达其个人信仰的一种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克多·雨果 《哲学前言》 虚无主义 想象
下载PDF
法律与道德的博弈--论维克多·雨果《九三年》中的“公共场所”
2
作者 王霞 李阳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13-116,127,共5页
维克多·雨果的《九三年》涉及大量环境描写,多处场所的设置使得故事更具空间感和层次感。无论是旺代叛乱的地点还是共和党对其镇压的场所,都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场所”,在这些公共场所中,表面上进行着两大阵营各自为夺取胜利... 维克多·雨果的《九三年》涉及大量环境描写,多处场所的设置使得故事更具空间感和层次感。无论是旺代叛乱的地点还是共和党对其镇压的场所,都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场所”,在这些公共场所中,表面上进行着两大阵营各自为夺取胜利所做出的努力,实则隐含了革命法律与人性道德之间暗潮汹涌的矛盾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克多·雨果 《九三年》 公共场所
下载PDF
争取和捍卫自由的战士——纪念维克多·雨果诞辰 200周年
3
作者 冯光荣 《法国研究》 2002年第1期184-189,共6页
Les souvenirs sont nos forces." En retra*sant, dans leurs grandes lignes, les combats menés par Victor Hugo pour gagner et défendre la liberté, le présent article glorifie l’une de ses qualit... Les souvenirs sont nos forces." En retra*sant, dans leurs grandes lignes, les combats menés par Victor Hugo pour gagner et défendre la liberté, le présent article glorifie l’une de ses qualité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克多·雨果 作家 法国 自由思想 文学作品
下载PDF
维克多·雨果法译本小说《悲惨世界》中的语言特色
4
作者 肖菲菲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67-69,共3页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品之一,通过描写主人公冉·阿让的人生遭遇,讲述了一个被救赎的故事。小说论证了教化不能通过惩罚的方式来实现,而是要建立在关爱的基础上的道理。法译本《悲惨世界》拥有较为鲜...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品之一,通过描写主人公冉·阿让的人生遭遇,讲述了一个被救赎的故事。小说论证了教化不能通过惩罚的方式来实现,而是要建立在关爱的基础上的道理。法译本《悲惨世界》拥有较为鲜明的语言特色及艺术内涵,通过对其故事梗概、人性观进行深入地了解,可以更好地感受其叙事语言的多样性、人物语言的复杂性,使《悲惨世界》的语言分析,更加契合作品的创作情境,进而不断提升语言分析的精准性、针对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克多·雨果 法译本小说 《悲惨世界》 语言特色
下载PDF
维克多·雨果(英文)
5
《考试(高考英语)》 2010年第12期34-36,共3页
Victor-Marie Hugo(26 February 1802 22 May 1885)was a French poet,playwright, novelist,essayist,statesman,and exponent of the Romantic movement in France. In France,Hugo’s literary fame comes first from his poetry but... Victor-Marie Hugo(26 February 1802 22 May 1885)was a French poet,playwright, novelist,essayist,statesman,and exponent of the Romantic movement in France. In France,Hugo’s literary fame comes first from his poetry but also rests up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高考英语 阅读 维克多·雨果
下载PDF
维克多·雨果作品中的建筑艺术——以《巴黎圣母院》为例
6
作者 柴冒臣 《作家》 2015年第11X期120-121,共2页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可谓著作等身,有很多传世不朽之作。《巴黎圣母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并被改编成电影、音乐剧搬上银幕。雨果一生钟爱建筑艺术,并把建筑艺术融入到了他的文学作品中。《巴黎圣母院》中建筑艺术的...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可谓著作等身,有很多传世不朽之作。《巴黎圣母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并被改编成电影、音乐剧搬上银幕。雨果一生钟爱建筑艺术,并把建筑艺术融入到了他的文学作品中。《巴黎圣母院》中建筑艺术的描写贯穿始终,不同角度的建筑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克多·雨果 建筑艺术 文学
原文传递
论两岸跨文化新编京剧创作模式——以维克多·雨果作品为讨论对象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佳彬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以维克多·雨果作品作为戏曲"跨文化"改编的京剧,现存计有《大钟楼》(1999年)、《悲惨世界》(2005年首演)、《圣母院》(2008年创演)、《情殇钟楼》(2011年更名修编演出)、《弄臣》(2008年首演)。上述各剧在文本改编过程中... 以维克多·雨果作品作为戏曲"跨文化"改编的京剧,现存计有《大钟楼》(1999年)、《悲惨世界》(2005年首演)、《圣母院》(2008年创演)、《情殇钟楼》(2011年更名修编演出)、《弄臣》(2008年首演)。上述各剧在文本改编过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融合了多元的表演形态;在剧场实践中,以"文化流动"的演出方式来适应不同的地域风情,并结合传统资源打造了以戏曲教育为主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戏曲 新编京剧 维克多·雨果 《悲惨世界》 《情殇钟楼》 《弄臣》
原文传递
纪念维克多·雨果诞辰200周年
8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纪念活动 诞辰 中国作家协会 维克多·雨果 文化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会 行纪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国家
原文传递
走下神坛的维克多·雨果
9
作者 阿轮 《世界博览》 2002年第4期38-41,共4页
他的童年并不像他描述的那样幸福,他的父母并不相爱; 他与他8岁就爱上的女人结婚,并保持着自己的忠诚,但妻子却欺骗了他,于是他与情人的恋情持续了半个世纪; 他的孩子年纪轻轻即被死神或疯狂带走,好像中了诅咒,他陷入无法摆脱的痛苦; ... 他的童年并不像他描述的那样幸福,他的父母并不相爱; 他与他8岁就爱上的女人结婚,并保持着自己的忠诚,但妻子却欺骗了他,于是他与情人的恋情持续了半个世纪; 他的孩子年纪轻轻即被死神或疯狂带走,好像中了诅咒,他陷入无法摆脱的痛苦; 他对招魂术十分迷恋,并与耶稣和穆罕默德对话……与其说维克多·雨果是普救众生的普罗米修斯,毋宁说他是反复无常的海神普洛透斯,因而他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更需要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克多·雨果 普罗米修斯 普洛透斯 朱丽叶 招魂术
原文传递
雨果小说中的史诗性维度:以《悲惨世界》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乃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87-93,共7页
史诗性是探讨雨果写作风格时频繁出现的形容词,对史诗的创作追求也始终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史诗一词在雨果笔下的运用不仅限于诗歌范畴,更进一步扩展到了小说领域,从作者在《文哲杂论集》中对"理想小说"的定... 史诗性是探讨雨果写作风格时频繁出现的形容词,对史诗的创作追求也始终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史诗一词在雨果笔下的运用不仅限于诗歌范畴,更进一步扩展到了小说领域,从作者在《文哲杂论集》中对"理想小说"的定义便可窥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克多·雨果 史诗 小说 《悲惨世界》 诗学 体裁史
下载PDF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
11
作者 陈计倩 李健 《青苹果》 2005年第3期46-47,共2页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不仅为文学和艺术作出杰出的贡献.他还具有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真诚地热爱下层劳苦大众,一生都在为反对暴政和专制。
关键词 浪漫主义文学 为文 维克多·雨果 作家 崇高 人道主义精神 真诚 代表 民主 和平
下载PDF
文坛巨匠雨果的爱情生活
12
作者 阿轮 《小学教学参考(教育管理)》 2004年第4期38-40,共3页
2002年2月,全世界都在纪念维克多·雨果的200岁诞辰。作品全集回顾、圣徒般的传记和溢美之辞构成了大肆宣扬的架势。这些旨在拔高个人的举动对于一个已经站在荣誉之巅的文学大师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他的浩繁巨著已经说明了一切。... 2002年2月,全世界都在纪念维克多·雨果的200岁诞辰。作品全集回顾、圣徒般的传记和溢美之辞构成了大肆宣扬的架势。这些旨在拔高个人的举动对于一个已经站在荣誉之巅的文学大师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他的浩繁巨著已经说明了一切。然而说到他走过的政治旅程,则无论是君主制支持者、波拿巴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克多·雨果 文学家 文学创作 人物传记 法国
下载PDF
新古典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剧照
13
《艺术广角》 2023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新古典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由国际知名编导帕特里克·德·巴纳为辽宁芭蕾舞团量身定制。作品以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同名长篇小说为创作背景,围绕着一个吉普赛姑娘的悲惨遭遇而展开充满奇异情节的故事叙述。舞台设计... 新古典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由国际知名编导帕特里克·德·巴纳为辽宁芭蕾舞团量身定制。作品以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同名长篇小说为创作背景,围绕着一个吉普赛姑娘的悲惨遭遇而展开充满奇异情节的故事叙述。舞台设计以法国著名画家的油画为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帕特里克 舞台设计 故事叙述 法国作家 量身定制 维克多·雨果 吉普赛
原文传递
汤姆·霍伯《悲惨世界》的电影改编分析
14
作者 付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霍伯在改编《悲惨世界》时,有意沿袭音乐剧中以歌唱为主的表现方式,电影85%以上的人物台词都由演员唱出。这种大胆的尝试固然使得《悲惨世界》问世之后毁誉参半,但是在排除唱功等音乐元素后,霍伯在剧本改编上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值得肯定... 霍伯在改编《悲惨世界》时,有意沿袭音乐剧中以歌唱为主的表现方式,电影85%以上的人物台词都由演员唱出。这种大胆的尝试固然使得《悲惨世界》问世之后毁誉参半,但是在排除唱功等音乐元素后,霍伯在剧本改编上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值得肯定的。《悲惨世界》也为舞台剧、文学名著与电影手法如何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提供了一个正面的范例。文章从人物意义的更换、情节与台词的调整、情节的增加三方面,分析《悲惨世界》的改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 汤姆·霍伯 改编
下载PDF
一种美学主张的忠实体现——谈“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巧妙运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庄文泉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1998年第3期34-39,共6页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著名积极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的典范之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成功得力于思想和艺术的多元性。以往的评论者多数只谈到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个性鲜...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著名积极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的典范之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成功得力于思想和艺术的多元性。以往的评论者多数只谈到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典型形象是小说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却很少深入研究,作者的“美丑对照”的美学主张在《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得到忠实的体现和产生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主张 《巴黎圣母院》 法国 维克多·雨果 小说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一部浪漫主义的奇书——《巴黎圣母院》导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清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2年第8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文学评论 导读 法国作家 维克多·雨果 浪漫主义
下载PDF
从作家的干预性评论读《巴黎圣母院》的人物悲剧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甜甜 《海外英语》 2016年第2期156-158,共3页
以《巴黎圣母院》为基础探讨雨果的写作手法以及浪漫主义的文本甚多,学者们从人物性格、故事主线、建筑艺术等角度对小说进行了各个层面的深入分析,但从作家在小说中所做评论的角度做研究的文章还较少。该文拟从分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 以《巴黎圣母院》为基础探讨雨果的写作手法以及浪漫主义的文本甚多,学者们从人物性格、故事主线、建筑艺术等角度对小说进行了各个层面的深入分析,但从作家在小说中所做评论的角度做研究的文章还较少。该文拟从分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评论性话语对部分人物(克洛德、伽西莫多和甘果瓦)进行性格层面的分析,以期对小说有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雨果 干预性评论 浪漫主义
下载PDF
巴黎圣母院大火,敲响了一声警钟
18
作者 洪金灵 陈治怡(校对)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20年第1期22-25,共4页
两个世纪前,维克多·雨果创作出了不朽巨著《巴黎圣母院》。见证了法兰西沧桑巨变的地标式建筑,巴黎圣母院,被这浪漫的一笔勾勒出令全世界人民神往的轮廓。然而,2019年4月15日的一场大火将圣母院的尖顶吞噬,整个教堂顶部的木质结构... 两个世纪前,维克多·雨果创作出了不朽巨著《巴黎圣母院》。见证了法兰西沧桑巨变的地标式建筑,巴黎圣母院,被这浪漫的一笔勾勒出令全世界人民神往的轮廓。然而,2019年4月15日的一场大火将圣母院的尖顶吞噬,整个教堂顶部的木质结构全部被摧毁,石质的断壁颓垣令人唏嘘。卡西莫多失去了心爱的姑娘,或许还将失去他心爱的钟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木质结构 卡西莫多 维克多·雨果 断壁颓垣 法兰西
下载PDF
九三年
19
作者 桂裕芳(译)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74,共1页
《九三年》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也是他的最后一部杰作。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戈万,以及戈万的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丹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 《九三年》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也是他的最后一部杰作。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戈万,以及戈万的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丹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著名作家 朗德纳克 《九三年》 九三年 封建势力 特派员 维克多·雨果
原文传递
雨果与马肉
20
作者 聂明 《法语学习》 2002年第3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法语 维克多·雨果 双关语 "la selle" 词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