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工维权行为选择偏好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武汉市112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徐增阳 姬生翔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7,共14页
从维权行为的暴力性和公开性程度两个维度测量,农民工维权行为偏好具有非暴力性、非常态公开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等政治信任水平的农民工选择一般公开维权行为的可能性最大;农民工维权行为的暴... 从维权行为的暴力性和公开性程度两个维度测量,农民工维权行为偏好具有非暴力性、非常态公开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等政治信任水平的农民工选择一般公开维权行为的可能性最大;农民工维权行为的暴力性和公开性程度均与文化层次呈正相关;建筑业农民工比其他行业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一般公开维权和非暴力维权;务农经历和环境会使农民工维权行为更倾向私下维权;良好的居住环境会降低农民工维权行为的暴力性程度;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农民工闹大维权的可能性也就越低。据此,政策制定者应疏通既有体制内农民工维权渠道,加大对特定农民工群体的社会管理力度及农民工的组织化管理力度,并做好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维权 维权行为偏好 维权偏好测量 闹大维权 暴力维权
下载PDF
依势博弈:基层社会维权行为的新解释框架 被引量:121
2
作者 董海军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120,共25页
基层社会的维权行为研究保持着延续性的沟通对话,但需要发展一种更为综合的解释框架来消解已有解释之间的张力。本文借用本土资源性概念"势"的含义,汲取各种解释的合理内核,基于乡镇场域的现实案例提出一种融合性的解释框架... 基层社会的维权行为研究保持着延续性的沟通对话,但需要发展一种更为综合的解释框架来消解已有解释之间的张力。本文借用本土资源性概念"势"的含义,汲取各种解释的合理内核,基于乡镇场域的现实案例提出一种融合性的解释框架——依势博弈,包含知势、造势、借势、用势四个方面,与博弈对象的以势摆平、调解方的中庸调势处于同一维权行为系统中。依势博弈解释框架体现了维权行动的主体多元性、博弈平等性、策略权宜性、因素多样性、内容丰富性等特征,反应了中国基层社会变迁的倾向,拓展基层维权抗争的视角,体现了从官民或者说强弱维权中走向多元化利益博弈,具有更高层次的概括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势抗争 维权行为 基层社会 解释框架
下载PDF
中间阶层在公共领域中的维权行为——厦门市U小区公摊纠纷个案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胡荣 刘艳梅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1-44,共4页
文章以厦门市纯商品房住宅小区U小区的公摊纠纷为个案,分析中间阶层如何在业主委员会筹委会这准群众性自治组织中整合有利资源,维护自身权利,表达合理意愿。文章认为,中间阶层在现有体制下,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寻找利益和公平... 文章以厦门市纯商品房住宅小区U小区的公摊纠纷为个案,分析中间阶层如何在业主委员会筹委会这准群众性自治组织中整合有利资源,维护自身权利,表达合理意愿。文章认为,中间阶层在现有体制下,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寻找利益和公平的最大平衡点,在不断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进程的同时,保持了比较温和的、保守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阶层 业主委员会筹委会 维权行为 城市基层民主
下载PDF
政治机会结构视野中的农民维权行为及其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祝天智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100,共5页
当前农民维权行为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村政治机会结构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农村政治机会结构的改善为农民维权行为的激增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政治机会结构的缺陷又限制了农民维权行为的效能。要避免农民维权行为的无序化和暴力化,... 当前农民维权行为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村政治机会结构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农村政治机会结构的改善为农民维权行为的激增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政治机会结构的缺陷又限制了农民维权行为的效能。要避免农民维权行为的无序化和暴力化,解决农民维权与政府维稳之间的尖锐矛盾,必须尽快改善农村政治机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机会结构 农民维权 维权行为原子化 政治吸纳
下载PDF
被征地农民非理性维权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彭小霞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7-75,共9页
因土地征收所引发的农民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直接对抗、群体性事件等非理性维权行为愈演愈烈,其发展态势是:维权者所宣示的权利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化,维权主体由个体性向群体化扩展,维权诉求由个体权利向制度变革延伸。从被征地农民的... 因土地征收所引发的农民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直接对抗、群体性事件等非理性维权行为愈演愈烈,其发展态势是:维权者所宣示的权利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化,维权主体由个体性向群体化扩展,维权诉求由个体权利向制度变革延伸。从被征地农民的权利缺失和土地征收中的公权力滥用角度探寻其动因,从法律制度的正当性重塑,依法甄别与回应多样化的权利诉求,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维权组织、地方政府土地征收权之法治化等方面提出法律规制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征地农民 非理性维权行为 土地征收权 法律规制
下载PDF
女性农民工维权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472份问卷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翠萍 贺婧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69-76,共8页
基于对全国女性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剥夺感、社会资本和权益保障水平四个方面对女性农民工维权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绝对剥夺感、相对剥夺感、参加社会组织的数量以及社会关系... 基于对全国女性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剥夺感、社会资本和权益保障水平四个方面对女性农民工维权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绝对剥夺感、相对剥夺感、参加社会组织的数量以及社会关系中的家人亲戚与老乡工友变量对采取维权行为有显著影响;而在维权选择方面,出生于1979年前、受教育程度较高、非群众身份、低绝对剥夺感以及签订劳动合同的女性农民工倾向于采取制度化的维权行为。进而建议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完善劳动制度、改善劳资关系引导女性农民工制度化维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农民工 维权行为 剥夺感 社会资本 权益保障水平
下载PDF
当前我国农民维权行为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常士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10109-10110,10120,共3页
利用静态博弈理论,建立了乡村社区农民维权投入的函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民受到权益侵害时的理性选择,验证和解释了当前我国农民无法有效维护其基本权益的原因及现实约束,讨论了在外部干预条件下农民维权的行为选择,为解决我国农民的维... 利用静态博弈理论,建立了乡村社区农民维权投入的函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民受到权益侵害时的理性选择,验证和解释了当前我国农民无法有效维护其基本权益的原因及现实约束,讨论了在外部干预条件下农民维权的行为选择,为解决我国农民的维权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维权行为 博弈分析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维权行为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茂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70-71,共2页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生代农民工不断涌入城市,出现了一些相应的问题,例如最棘手的讨薪问题。讨薪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以至于他们做出过激的行为。国家、社会、企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都应有所作为,力求做到社会和谐,保障新生代农民...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生代农民工不断涌入城市,出现了一些相应的问题,例如最棘手的讨薪问题。讨薪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以至于他们做出过激的行为。国家、社会、企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都应有所作为,力求做到社会和谐,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维权行为 劳动权 工会
下载PDF
消费者维权行为的进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芦珊 《经济论坛》 2008年第22期44-45,85,共3页
一、模型假设 参与人为市场中进行商品交换的一个消费者和生产者。在本文的分析中,首先假设参与人都是理性人,对二者单独的一次博弈,对他们的策略选择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为了分析影响二者行为的因素在对市场中消费者群体和消费者... 一、模型假设 参与人为市场中进行商品交换的一个消费者和生产者。在本文的分析中,首先假设参与人都是理性人,对二者单独的一次博弈,对他们的策略选择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为了分析影响二者行为的因素在对市场中消费者群体和消费者群体行为的稳定均衡,将消费者和生产者两个群体看作是有限理性的,对二者的进化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进化稳定策略。假设当生产者合法经营时,二者都没有损失和额外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稳定策略 消费者群体 博弈分析 维权行为 群体行为 生产者 模型假设 商品交换
下载PDF
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群体性维权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0
作者 刘磊 朱红根 康兰媛 《新疆农垦经济》 2014年第8期1-6,共6页
文章基于全国农民工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参加群体性维权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状况、参加同乡会、务工领域和务工收入、医疗保险制度评价和失业保险制度评价对农民工群体性维权行为影响显著,而... 文章基于全国农民工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参加群体性维权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状况、参加同乡会、务工领域和务工收入、医疗保险制度评价和失业保险制度评价对农民工群体性维权行为影响显著,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风险偏好及所在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影响不显著。研究还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之间群体性维权行为的代际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维权行为 影响因素 代际差异 农民工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转型时期制约农民制度化维权行为的因素分析
11
作者 唐云红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1-53,共3页
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仍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农民制度化的维权行为:高维权经济成本是其经济因素,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是其政治文化因素,农村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是其制度因素,农民传统伦理道德的定势思维是其心理因素,权力和金钱的干预是其时代... 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仍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农民制度化的维权行为:高维权经济成本是其经济因素,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是其政治文化因素,农村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是其制度因素,农民传统伦理道德的定势思维是其心理因素,权力和金钱的干预是其时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期 制度化 维权行为 因素
下载PDF
失地农民维权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12
作者 郑月龙 冷峥峥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7-93,共7页
失地农民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产物,若农民被征用土地而不能得到正当补偿就可能诱发其维权行为,这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针对此问题,运用演化博弈论建立失地农民群体间的博弈模型,分析失地农民维权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演... 失地农民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产物,若农民被征用土地而不能得到正当补偿就可能诱发其维权行为,这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针对此问题,运用演化博弈论建立失地农民群体间的博弈模型,分析失地农民维权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演化规律;研究发现:失地农民维权行为具有较强的学习与模仿等有限理性特征,预期征地补偿是失地农民选择维权的基本动力;失地农民对未来生活越是担忧越可能选择维权,较高的维权难度和较大的失地农民群体规模是抑制失地农民维权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对于理解失地农民的维权行为并据此制定相应政策均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失地农民 演化博弈 维权行为分析
下载PDF
人格特征如何影响人们的维权行为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莉 杨莉 肖唐镖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121,共9页
通过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人格特征确实会影响人们的维权行为,但它是通过挫折感这一中介变量而产生作用的。情绪越不稳定的人,越容易体会到挫折感,进而越倾向于采取维权行为。人格特征并未以维权效力感为中介机制而影响维权行为,不过... 通过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人格特征确实会影响人们的维权行为,但它是通过挫折感这一中介变量而产生作用的。情绪越不稳定的人,越容易体会到挫折感,进而越倾向于采取维权行为。人格特征并未以维权效力感为中介机制而影响维权行为,不过,维权效力感对于维权行为的影响却不受人格特征的影响。维权行为不仅是对维权效力感的反向考量,还可能是对挫折感的回应。因此,加强心理建设、健全社会支持网络、建立通畅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渠道,有利于降低挫折感,进而促进社会政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征 挫折感 维权效力感 维权行为
下载PDF
为了权力与权利的平衡——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与维权行为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靖 孙琳琳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6年第1期85-87,共3页
大学生维权行为包括了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外的一方与其他法律主体发生的维权行为和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与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发生的维权行为。大学生们在“为权利而斗争”的同时,也要“认真地对待权力”,维护国家赋予... 大学生维权行为包括了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外的一方与其他法律主体发生的维权行为和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与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发生的维权行为。大学生们在“为权利而斗争”的同时,也要“认真地对待权力”,维护国家赋予学校管理的权力,这是学生应履行的义务,需要“为权利而尽责”,实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权利意识 维权行为 平衡
下载PDF
当前农民工维权行为的方式、特征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亮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5期31-35,共5页
时代的发展,法治的进步,必然带来农民工权利意识的觉醒。农民工的维权行为有合法形式、非法形式以及"中间途径"。从这些方式来看,农民工的维权行为具有徘徊在自力救济与他力救济之间、理性与冲动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以及政... 时代的发展,法治的进步,必然带来农民工权利意识的觉醒。农民工的维权行为有合法形式、非法形式以及"中间途径"。从这些方式来看,农民工的维权行为具有徘徊在自力救济与他力救济之间、理性与冲动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以及政府的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之间的多元化特征。形成多元化的原因是农民工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政府职能注重加强民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维权行为 多元化 民生
下载PDF
临床维权行为对医患双方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凡龙 余丽川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8期1002-1002,共1页
目的:通过对医疗服务中病人及医务人员维权行为的分析,找到更加合法、合理的医疗服务模式。方法:针对临床维权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及结果。结果:医患双方过分的维权行为不利于医疗服务的正常秩序和病人就诊。结论:合理的维权有... 目的:通过对医疗服务中病人及医务人员维权行为的分析,找到更加合法、合理的医疗服务模式。方法:针对临床维权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及结果。结果:医患双方过分的维权行为不利于医疗服务的正常秩序和病人就诊。结论:合理的维权有利于医院从人文关怀细节上完善医疗服务行为,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维权 维权行为 过度维权
下载PDF
民刑分界:过度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罪之界分
17
作者 张群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3-36,共4页
消费领域纠纷中,行为人的过度维权行为并不会直接侵犯刑法所要保护的法益。行为人以媒体曝光的方式向经营者索要巨额赔偿原则上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的本质特征在于行为人对自己没有权利取得的财物,使用胁迫手段,对他人施以精... 消费领域纠纷中,行为人的过度维权行为并不会直接侵犯刑法所要保护的法益。行为人以媒体曝光的方式向经营者索要巨额赔偿原则上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的本质特征在于行为人对自己没有权利取得的财物,使用胁迫手段,对他人施以精神强制,从而获取该财物。认定过度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行为,关键在于确认"赔偿数额"是否属于行为人有权取得的范围:客观上,行为人索赔的手段并不符合敲诈勒索罪的胁迫行为;主观上,巨额索赔并不表明行为人具备财产犯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维权行为 胁迫 非法占有目的
下载PDF
如何看待图片侵权职业维权行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晓冰 《云岭先锋》 2021年第6期46-46,共1页
近年来,图片侵权职业维权迅速升温,一方面,起到了一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遏制侵权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却使诉讼沦为少数企业和个人获利的手段。笔者认为,在这类案件中,法官凭借司法自由裁量权对利益进行平衡尤为重要,既要保护知识... 近年来,图片侵权职业维权迅速升温,一方面,起到了一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遏制侵权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却使诉讼沦为少数企业和个人获利的手段。笔者认为,在这类案件中,法官凭借司法自由裁量权对利益进行平衡尤为重要,既要保护知识产权,又要防止诉讼秩序遭到破坏。诚信原则就是利益平衡的"秤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自由裁量权 侵权行为 维权行为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保护知识产权 利益平衡 诉讼秩序 诚信原则
下载PDF
正确处理行政相对人不当维权行为 保证行政执法工作合法高效
19
作者 孙晓波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5年第4期67-69,共3页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将不可避免地介入或者影响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制止和取缔违法经营行为,剥夺违法收益并处以罚款,甚至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因此,正确对待和处理行政相对人所采取的不当维权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将不可避免地介入或者影响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制止和取缔违法经营行为,剥夺违法收益并处以罚款,甚至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因此,正确对待和处理行政相对人所采取的不当维权行为,对确保依法行政和工作效率,保持稳定发展大局尤显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相对人 维权行为 行政执法工作 正确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高效 合法 具体行政行为 生产经营活动 违法经营行为 其他组织 违法收益 刑事责任 正确对待 工作效率 依法行政 稳定发展 当事人 公民 取缔 剥夺 追究
下载PDF
正本清源:职业打假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罪之界分
20
作者 李夏一心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29-35,共7页
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消费品领域投诉案件数量显著上升,职业打假人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范围内。然而,我国法律法规中对“职业打假人”的定位模糊,司法实践中针对该类群体是否属于消费者、其维权行为是否会构成敲诈勒索罪等问题尚未... 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消费品领域投诉案件数量显著上升,职业打假人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范围内。然而,我国法律法规中对“职业打假人”的定位模糊,司法实践中针对该类群体是否属于消费者、其维权行为是否会构成敲诈勒索罪等问题尚未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在职业打假人维权案件中常常发生。全文通过对相关案例裁判及学术界相关理论的总结、归纳、整理,以及对法院案件审理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明确职业打假人产生的原因及争议,探究职业打假人的维权行为是否可以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其立法选择背后的价值理念是什么,在何种情况下职业打假人的维权行为会触犯刑法,以期明晰职业打假人的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罪的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打假人 维权行为 消费者 敲诈勒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