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1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特根斯坦哲学视角下的商周青铜器纹饰研究
1
作者 齐秀芝 贺雪梅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文章基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符号学思想,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符号学系统,深入探讨青铜器纹饰的文化内涵和逻辑演变。从符号学视角,结合青铜器实际案例,分析纹饰的形式结构和符号系统。通过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历... 文章基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符号学思想,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符号学系统,深入探讨青铜器纹饰的文化内涵和逻辑演变。从符号学视角,结合青铜器实际案例,分析纹饰的形式结构和符号系统。通过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阐述,揭示青铜器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通过对青铜器纹饰的逻辑系统分析,突显其在礼器、容器等不同器类中的使用规则和文化内涵。强调母题与主题之间的关系,阐释青铜器纹饰的符号演变过程,并将其置于商周历史背景下进行深层次的哲学符号学解读。通过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青铜器纹饰的理解,还为维特根斯坦的符号学理论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符号学 青铜器 纹饰 逻辑系统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照下的机器智能
2
作者 关晓薇 郭姿菲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在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视域下,机器被定义为缺乏面相知觉能力的“面相盲人”和不具有意向性的“意义盲人”,由于机器无法具身化的参与到“语言游戏”中因而不存在思维。维特根斯坦强调机器只是在遵守一种机械式的程序,非语境化的机器智... 在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视域下,机器被定义为缺乏面相知觉能力的“面相盲人”和不具有意向性的“意义盲人”,由于机器无法具身化的参与到“语言游戏”中因而不存在思维。维特根斯坦强调机器只是在遵守一种机械式的程序,非语境化的机器智能只有回归了语言的实践才能够消解“遵守规则”这一悖论。同时机器翻译在“语言游戏”中也面临着语义困境,只有实现人工智能语境化的语义识别才能消除句法与语义的内生对立,解决语义歧义,输出带有自然属性的语义内容。维氏的语言哲学思想对指导具身机器智能科学的发展路径以及机器翻译机制的迭代方向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哲学 遵守规则 机器智能 机器翻译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研究的“语法”性质
3
作者 林允清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1,196,共30页
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研究是语法研究。私人语言的定义表明私人说话者对他的感觉没有自然表现。这就意味着他对他的感觉词汇没有正确性标准。如果一个词的使用没有正确性标准,那么它就是无意义的;这是一条语法规则。根据这条语法规则,... 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研究是语法研究。私人语言的定义表明私人说话者对他的感觉没有自然表现。这就意味着他对他的感觉词汇没有正确性标准。如果一个词的使用没有正确性标准,那么它就是无意义的;这是一条语法规则。根据这条语法规则,私人的感觉词汇是无意义的,私人语言也就是无意义的了。维特根斯坦通过语法研究成功消解了私人语言问题,他对私人语言的处理与他的哲学理念是一致的。此外,维特根斯坦还对认为私人语言有可能的哲学家们所犯的错误进行了诊断并为其提供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私人语言 感觉 自然表现 正确性标准 语法
下载PDF
面相观看与概念变化——维特根斯坦是不是一个概念工程师?
4
作者 黄远帆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7,196,共17页
维特根斯坦的“面相观看”不仅是对“知觉经验”议题的讨论,更是一种元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倡导哲学家致力于概念革新的“概念工程”是当代最炙手可热的哲学方法论议题。但有种观点提出维特根斯坦的面相观看是一种不同于概念工程的方法... 维特根斯坦的“面相观看”不仅是对“知觉经验”议题的讨论,更是一种元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倡导哲学家致力于概念革新的“概念工程”是当代最炙手可热的哲学方法论议题。但有种观点提出维特根斯坦的面相观看是一种不同于概念工程的方法论。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面相观看可以是概念工程的一种形式或一个环节,捍卫这个主张要具体回应三种可能的挑战:其一,面相观看作为一种知觉经验无法概念化;其二,概念工程预设了概念的单一性,而这无法覆盖语词在生活世界的多样性;其三,面相观看是治愈的,这与概念工程的积极建构是不融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面相观看 概念工程 概念 知觉
下载PDF
感觉是如何组织的?--论维特根斯坦对苛勒的格式塔心理学批判的立足点
5
作者 张巧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2期233-243,共11页
在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的形成过程中,他与心理学家苛勒的对话占有十分专有的位置。从“感觉组织”这一问题切入,可以探究维氏对苛勒的格式塔心理学批判的出发点。苛勒的基本观点是,“组织”乃是和形状与颜色类同的视觉经验的事实。... 在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的形成过程中,他与心理学家苛勒的对话占有十分专有的位置。从“感觉组织”这一问题切入,可以探究维氏对苛勒的格式塔心理学批判的出发点。苛勒的基本观点是,“组织”乃是和形状与颜色类同的视觉经验的事实。但维特根斯坦认为将“组织”还原为某种生理学意义上的视觉实在只能是某种经验上无法验证的假说。当更细致地辨析“组织”和“看”就会发现,它们居于差异化的概念层次,而不应当过度同化。维特根斯坦给心理学的启示在于,心理学的任务并非是对心理现象的解释,而应关注心理学符号是如何表达的,即应当从科学的事质求证,到心理学哲学的语法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苛勒 方法论 感觉组织 语法考察
原文传递
阐释《逻辑哲学论》的一条可能路径——从新维特根斯坦派的解读谈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国山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7,共10页
随着新维特根斯坦派的兴起,如何从总体上把握《逻辑哲学论》的思想再度成为学术讨论的热点。新旧各种解读意见之间的争论主要围绕维特根斯坦为何要将自己书中的命题视作没有意思的空谈而展开。传统解读者大都倾向于认为,尽管构成《逻辑... 随着新维特根斯坦派的兴起,如何从总体上把握《逻辑哲学论》的思想再度成为学术讨论的热点。新旧各种解读意见之间的争论主要围绕维特根斯坦为何要将自己书中的命题视作没有意思的空谈而展开。传统解读者大都倾向于认为,尽管构成《逻辑哲学论》的命题本身没有任何意思,但通过它们可以显示出形而上学真理。而新维特根斯坦派则认为,应果断地将这些命题看作是不仅毫无意思而且也无法显示任何东西的纯粹空谈。这些针锋相对的解读意见虽各有道理,却未能足够细致地考察维特根斯坦用“我的命题”这一短语到底意指他书中的哪些命题。而只要严格按照该书所使用的命题编码系统,不仅从纵向而且从横向上看待这些命题之间的层次区分与相互关联,便可望寻得一条全面理解该书思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正统解读 编码系统 空谈 应用
原文传递
如何消解他心难题?——从维特根斯坦的“甲虫比喻”谈起
7
作者 李国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8,共12页
维特根斯坦认为,像其他所有哲学难题一样,他心难题也无法从正面予以解答。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量详细地考察像“疼痛”“思考”“我理解”“我知道”等这样一些心理学表达式的日常用法,看清同一表达式的各种不同用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维特根斯坦认为,像其他所有哲学难题一样,他心难题也无法从正面予以解答。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量详细地考察像“疼痛”“思考”“我理解”“我知道”等这样一些心理学表达式的日常用法,看清同一表达式的各种不同用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抵御寻求心理现象之共同本质的强烈诱惑。一旦彻底扭转探究思路,关于他心的传统本体论和认识论难题便有望迎刃而解。不过,由于我们人类自主使用语言的实践活动异常复杂,要理解任何一个言语行为并对之做出有效的回应都非常困难,所以,任何一项关于心理学表达式的语法考察都只能在具体的语言游戏之中进行,并竭尽所能地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包括像掩饰、假装、说谎等等通常被视作语言的负面运用的情形。尽管如此,只要我们彼此保持开放,他心将不成其为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心难题 语法考察 外在标准 开放性 维特根斯坦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与反本质主义
8
作者 楼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36,共8页
自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来,本质主义就是西方哲学的典型特征。这种思考方式主张所有落入同一个类概念之下的个别物一定有一个共同之处,并且正是这种共同之处使得它们落入了同一个类概念之下。这种思考方式在语言哲学上的表现就是主张每个... 自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来,本质主义就是西方哲学的典型特征。这种思考方式主张所有落入同一个类概念之下的个别物一定有一个共同之处,并且正是这种共同之处使得它们落入了同一个类概念之下。这种思考方式在语言哲学上的表现就是主张每个类概念都应该有明确的边界和定义,而人们就是将这些边界和定义视为严格的规则来使用类概念的。为了反对这种看法,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这是一种反本质主义的立场。除类概念外,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还涉及很多日常的心理表达式。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呈现出了一种更广阔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反本质主义 语言哲学
下载PDF
知识归属与责任归属: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类比
9
作者 胡靖波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5-133,共9页
知识归属和责任归属都是以辩护为核心的日常实践活动,它们都受到怀疑论的威胁。将知识归属的反怀疑论策略应用到责任归属领域是有益的尝试。在维特根斯坦的《论确定性》中能提炼出一套应对知识论怀疑论的策略:受怀疑论威胁的命题是枢轴... 知识归属和责任归属都是以辩护为核心的日常实践活动,它们都受到怀疑论的威胁。将知识归属的反怀疑论策略应用到责任归属领域是有益的尝试。在维特根斯坦的《论确定性》中能提炼出一套应对知识论怀疑论的策略:受怀疑论威胁的命题是枢轴命题;枢轴命题具有辩护豁免,因为它们具有非反思性/类行动性、不可抛弃、构成性等特征。而以斯特劳森的道德责任理论为媒介,这套知识论中的反怀疑论策略有望应用于道德责任领域,因为在道德责任领域也能找到枢轴命题,即责任枢轴。然而,要完整地移植这套策略,需要刻画道德责任的日常辩护以说明责任枢轴的构成性。一种关于日常辩护的“默认-比对”模型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疑论 维特根斯坦 道德责任 枢轴命题 论确定性 斯特劳森
下载PDF
基于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人—机语言游戏
10
作者 郑炳楠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人工智能被理解为有智能的机器。机器诞生之初是对人类功能的辅助和延伸,人工智能将模仿人类的智能,参与到人类的生活实践之中。对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智能,各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而人与机器都将参与生活实践,生活实践... 人工智能被理解为有智能的机器。机器诞生之初是对人类功能的辅助和延伸,人工智能将模仿人类的智能,参与到人类的生活实践之中。对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智能,各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而人与机器都将参与生活实践,生活实践无法脱离语言,因此人与机器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着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在他的语言游戏理论中主张,语言的意义在于语言的使用,语言与人的生活活动不能完全分离;语言游戏进行的基础是具有一致性的生活形式。因此,可以期待的是一个由人和机器共同构建的生活形式,这是一个不同于我们今天的一个新的生活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语言游戏 维特根斯坦 图灵检验 生活形式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实践观
11
作者 张学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6,共12页
在众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尤其是拉姆齐和斯拉法的激烈批评之下,维特根斯坦逐渐走出《逻辑哲学论》的抽象语言实践观,在以《哲学研究》为代表作的后期哲学中展现了人类语言实践的广阔背景,并以此为依据揭示传统哲学由于误解语言用法而产生... 在众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尤其是拉姆齐和斯拉法的激烈批评之下,维特根斯坦逐渐走出《逻辑哲学论》的抽象语言实践观,在以《哲学研究》为代表作的后期哲学中展现了人类语言实践的广阔背景,并以此为依据揭示传统哲学由于误解语言用法而产生的种种问题。虽然维特根斯坦以“语言游戏”“家族相似”“生活形式”等独创性概念以及举例分析和对话辩驳的独特方法所开展的是一种“语法性研究”,但正是“人类学”转向才使他看清人类语言实践的本来面目,看清语言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从而为这种研究、为批判传统哲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哲学研究》依据人类语言实践从简单到复杂的演进历程,循序渐进地揭示了以“名称对象”模型为主要误解图像而产生的种种哲学问题,不仅提供了反省哲学本性的经典案例,而且为哲学的实践转向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 《哲学研究》 语言实践
下载PDF
前期维特根斯坦对数学中形而上学预设的批判
12
作者 朱文瑞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6-10,共5页
前期维特根斯坦致力于祛除数学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预设。在数学对象的实在性方面,他主张数学对象并不存在,实在性唯当在科学中谈论才有意义;在数学命题的真理性方面,他则主张数学命题不表达思想,更不关乎命题真假问题,真理性概念也只涉及... 前期维特根斯坦致力于祛除数学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预设。在数学对象的实在性方面,他主张数学对象并不存在,实在性唯当在科学中谈论才有意义;在数学命题的真理性方面,他则主张数学命题不表达思想,更不关乎命题真假问题,真理性概念也只涉及科学命题。前期维特根斯坦从运算方向上给出了数的形式定义与等式的形式证明。这类定义与证明消解了逻辑主义的发问方式,使得逻辑主义框架下诸如“数学对象存在吗”“算术命题可以证明吗”这类问题丧失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数学对象 数学命题 运算 形而上学
下载PDF
日常语言的回归——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病”的治疗
13
作者 何迪 《学理论》 2023年第3期44-46,共3页
维特根斯坦认为以往哲学总是用概念建构理论,采用或本质主义的或片面的或抽象的僵化模式认识和思考问题,导致日常语言的误用,从而产生“哲学病”。因而要对哲学进行治疗:实现对概念的考察,让语言回归日常生活,既要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语言... 维特根斯坦认为以往哲学总是用概念建构理论,采用或本质主义的或片面的或抽象的僵化模式认识和思考问题,导致日常语言的误用,从而产生“哲学病”。因而要对哲学进行治疗:实现对概念的考察,让语言回归日常生活,既要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语言的“家族相似”,又要通过“综览”把握语词用法,在语词的使用中呈现日常语言生动、丰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哲学病” 哲学治疗 语言游戏 家族相似
下载PDF
数理逻辑下维特根斯坦的可说与不可说问题探究
14
作者 黄恩浩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3期58-61,共4页
维特根斯坦在其著作《逻辑哲学论》中对语言本身的规范性进行了探究,意图通过逻辑图示的提出明确可说与不可说部分的界限。对此问题的探究,通过数理逻辑的方式,以集合和图象的说明方式,分别从概念本身和反证法两个方面论证了该界限本身... 维特根斯坦在其著作《逻辑哲学论》中对语言本身的规范性进行了探究,意图通过逻辑图示的提出明确可说与不可说部分的界限。对此问题的探究,通过数理逻辑的方式,以集合和图象的说明方式,分别从概念本身和反证法两个方面论证了该界限本身存在的矛盾性,但这种矛盾性只是针对界限的明确性而言,也就是说,并不存在这样一种“公式”可以将所有可说的说清楚,而这种可说与不可说的分类方式却是成立的,也是合理的。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可说与不可说是存在的但不是分离的,如果将二者完全剥离开就会陷入二元对立的矛盾中,对于世界而言,可说与不可说在同一件事物上的表现形式是混杂的、复合的,这也是维特根斯坦后期为何转入语言游戏的猜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 逻辑图示 数理逻辑 可说与不可说
下载PDF
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比较研究——以现象学为视角
15
作者 肖朗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3-20,共8页
现象学不能被狭义地理解为一个概念和流派,而是回到事情本身这一宗旨下的哲学思想和方法。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作为西方同时代的大思想家,两人都对西方一直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做出了颠覆性批判,都反对对象化概念式的思维方... 现象学不能被狭义地理解为一个概念和流派,而是回到事情本身这一宗旨下的哲学思想和方法。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作为西方同时代的大思想家,两人都对西方一直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做出了颠覆性批判,都反对对象化概念式的思维方式,提倡哲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点在两人的语言哲学、美学和伦理思想方面都有所体现。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源头是古希腊,他要回归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世界;而维特根斯坦并不主动建构自己的哲学,他只是提倡回到日常生活世界,消解传统的哲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海德格尔 维特根斯坦 生活世界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16
作者 钟子龙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7-63,共7页
基于SSCI和A&HCI数据库,借助CitNetExplorer软件,对1983—2023年期间的505篇语言游戏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考察,追踪语言游戏论研究热点话题。研究发现,相关研究聚焦语言游戏论在语言哲学领域的影响、在语言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在认知科... 基于SSCI和A&HCI数据库,借助CitNetExplorer软件,对1983—2023年期间的505篇语言游戏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考察,追踪语言游戏论研究热点话题。研究发现,相关研究聚焦语言游戏论在语言哲学领域的影响、在语言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在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未来可从探讨语言游戏和实践活动的关系、不同语境下语言游戏的异同、语言游戏和思维的关系、语言规则和语言变化的关系以及拓宽跨学科研究范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论 CitNetExplorer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思想比较探究
17
作者 杨昊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9-32,共4页
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都是著名的哲学家,两者在存在哲学、语言哲学、心理学等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上都突破了传统的表象主义和形而上学语言观,在语言的存在论上和真理观上都具有相似观点。维... 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都是著名的哲学家,两者在存在哲学、语言哲学、心理学等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上都突破了传统的表象主义和形而上学语言观,在语言的存在论上和真理观上都具有相似观点。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虽然都对语言哲学的研究具有同质性,但因所处时代背景和哲学流派的不同,两者研究语言哲学时的思维方式不同,对源初语言的界定以及针对传统形而上学观点的反对程度也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海德格尔 语言哲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浅析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比较
18
作者 郇立玮 《哲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2023-2028,共6页
作为二十世纪的最伟大的哲学家,现当代西方哲学欧陆传统和英美传统,海德格尔是前者现象学解释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是后者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二位在学理层面上的共同点是克服形而上学,其方法上的各有不同,维... 作为二十世纪的最伟大的哲学家,现当代西方哲学欧陆传统和英美传统,海德格尔是前者现象学解释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是后者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二位在学理层面上的共同点是克服形而上学,其方法上的各有不同,维特根斯坦是语法分析,海德格尔是语言建构存在论基础。本文分别从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对语言与存在关系的初期思考与维特根斯坦的主体“界限”分析展开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之异同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维特根斯坦 基础存在论 语言哲学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当房子成为逻辑-《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建筑:文献》札记
19
作者 方振宁 《建筑师》 2023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关于这本书1926年,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图2)在维也纳为他的姐姐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房子。这是维特根斯坦平生设计的唯一一座建筑,它体现了维特根斯坦的建筑哲学-即以其清晰、精确和朴素著称... 关于这本书1926年,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图2)在维也纳为他的姐姐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房子。这是维特根斯坦平生设计的唯一一座建筑,它体现了维特根斯坦的建筑哲学-即以其清晰、精确和朴素著称。这座建筑上除了体现维特根斯坦对比例、细节和色彩的关注之外,也是一个人与这座非凡建筑的关系的故事:1971年,美国建筑师和作家伯恩哈德·莱特纳(Bernhard Leitner)在拯救维特根斯坦之家免遭破坏,推动该建筑被奥地利政府宣布为国家地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哲学 维特根斯坦 地标 伯恩哈德 房子 建筑师
原文传递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对翻译的启示——以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为例
20
作者 邵欣悦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3期109-112,共4页
本文基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探讨了“生活形式”“意义及使用”和“遵守规则”等哲学思想中所隐含的翻译启示,并结合辜鸿铭在英译《论语》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进行了例证分析。以此启示当今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积极从语言哲... 本文基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探讨了“生活形式”“意义及使用”和“遵守规则”等哲学思想中所隐含的翻译启示,并结合辜鸿铭在英译《论语》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进行了例证分析。以此启示当今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积极从语言哲学中寻取合适的翻译方法,实现自身的翻译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论 翻译原则 辜鸿铭 《论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