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2篇文章
< 1 2 2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甲酸对热应激小鼠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石一凡 李晓彤 +3 位作者 锁云鹏 刘俊泽 李春梅 李延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维甲酸对热应激小鼠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试验选用40只7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热应激组(HTRA_(0))、5 mg·kg^(-1)·d^(-1)维甲酸处理组(HTRA_(5))和10 mg·kg^(-1)·d^...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维甲酸对热应激小鼠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试验选用40只7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热应激组(HTRA_(0))、5 mg·kg^(-1)·d^(-1)维甲酸处理组(HTRA_(5))和10 mg·kg^(-1)·d^(-1)维甲酸处理组(HTRA_(10))。小鼠灌胃相应剂量维甲酸或玉米油后,42℃全身热应激2 h,处理7 d,试验结束后屠宰采样。[结果]与CON组相比,HTRA_(0)组小鼠睾丸重、最小直径以及生精小管的横截面积、直径和上皮厚度显著降低(P<0.05),附睾精子活力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相关基因(nrf2、ho-1、nqo1、sod1、gpx1)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bax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血睾屏障相关基因(occludin、zo-1、n-cadherin和connexin 43)表达显著增加(P<0.05),精子发生相关基因(plzf、c-kit)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HTRA_(0)比,HTRA_(5)组小鼠生精小管的横截面积、直径和上皮厚度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lzf和c-kit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HTRA_(10)组小鼠生精小管的横截面积、直径和上皮厚度显著升高(P<0.05),精子的活力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nqo1、bax、bcl-2、zo-1、n-cadherin、plzf和c-kit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维甲酸能够改善热应激小鼠的睾丸重、睾丸组织形态和附睾精子活力,使之更接近对照组水平;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小鼠睾丸抗氧化能力、减少生精细胞凋亡、增强血睾屏障、改善生精微环境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维甲酸 小鼠 睾丸 精子活力 氧化应激 血睾屏障
下载PDF
沉默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抑制胶质瘤血管拟态形成的机制分析
2
作者 赵婉莹 张斌斌 +1 位作者 李瑞春 梁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研究沉默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胶质瘤血管拟态(VM)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AEG-1 shRNA慢病毒稳染U87胶质瘤细胞并用含20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培养基干预,分组:空白对照组(U87细胞)... 目的研究沉默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胶质瘤血管拟态(VM)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AEG-1 shRNA慢病毒稳染U87胶质瘤细胞并用含20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培养基干预,分组:空白对照组(U87细胞)、ATRA组(U87细胞+20μmol/L ATRA),siCon组(U87-siCon细胞)、siCon+ATRA组(U87-siCon细胞+20μmol/L ATRA),siAEG-1组(U87-siAEG-1细胞)和siAEG-1+ATRA组(U87-siAEG-1细胞+20μmol/L ATRA)。体外管腔形成实验评估U87细胞体外血管拟态形成能力,实时PCR及Western-Blot检测U87细胞中血管拟态形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建立裸鼠胶质瘤皮下移植瘤模型并以10mg/kg剂量给予腹腔注射ATRA干预,分为:对照组(U87细胞造模)、ATRA组(U87细胞造模+ATRA干预),siCon组(U87-siCon细胞造模)、siCon+ATRA组(U87-siCon细胞造模+ATRA干预),siAEG-1组(U87-siAEG-1细胞造模)与siAEG-1+ATRA组(U87-siAEG-1细胞造模+ATRA干预)。定期测量皮下移植瘤大小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CD34-PAS双染检测移植瘤中血管拟态。结果沉默AEG-1联合ATRA干预(即siAEG-1+ATRA组)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及胶质瘤模型中血管拟态形成及皮下移植瘤生长,干预后胶质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钙黏蛋白(V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上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沉默AEG-1联合ATRA能显著抑制胶质瘤血管拟态形成及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MMP-9以及VE-cadherin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 全反式维甲酸 血管拟态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杨白梅 鲁猛 +4 位作者 骆思君 王志华 伍华英 王芳 赵耀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8-31,36,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HL-60细胞)、...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HL-60细胞)、Ara-C组(加入0.5μmol/LAra-C)、ATRA组(加入2μmol/LATRA)、ATRA+Ara-C组(加入2μmol/LATRA和0.5μmol/LAra-C),继续培养24、48、72h,采用CCK8检测HL-60细胞活力,AnnexinV双染法检测HL-60细胞凋亡,qRT-PCR检测PI3K、AKT-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活力高于Ara-C+ATRA组、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活力高于Ara-C+ATRA组(均P<0.05)。Ara-C+ATRA组HL-60细胞凋亡率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HL-60细胞胞体多呈圆形,可见瘤状突起,胞核多为类圆形,Ara-C组、ATRA组染色质凝聚,颜色变深,部分胞核变小,Ara-C+ATRA组染色质凝聚,颜色变深,可见核固缩、核碎裂。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PI3K、AKTmRNA表达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PI3K、AKTmRNA表达高于Ara-C+ATRA组(均P<0.05)。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高于Ara-C+ATRA组(均P<0.05)。结论:Ara-C+ATRA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促进HL-60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HL-60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抑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和血红素加氧酶1加重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表达
4
作者 董毅玲 张文文 +1 位作者 闫琰 覃志成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41-745,I0003,共6页
目的 观察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抑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否会加重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表达。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选取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切除右肾,并按随机数... 目的 观察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抑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否会加重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表达。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选取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切除右肾,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即假手术组(Sham)、肾脏缺血再灌注(I/R)组、全反式维甲酸(I/R+ATRA)组。其中Sham组和I/R组给予腹腔注射玉米油(1 m L·kg^(-1)·d^(-1))1周,ATRA组则给予腹腔注射溶于玉米油的ATRA(10 mg·kg^(-1)·d^(-1))1周后,3组大鼠用10%的水合氯醛(0.3 m L/100 g)进行麻醉后固定四肢,将其在37℃条件下沿腹中线打开腹腔并分离出左肾动脉。其中Sham组切除右肾,不予以夹闭左肾动脉;I/R组和ATRA组采用右肾切除联合左肾动脉夹闭45 min后再灌注24 h的方法建立大鼠肾脏I/R模型。实验结束后收集3组大鼠血清及肾组织标本,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浓度;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TUNEL法进行肾组织细胞凋亡的检测;二氢乙啶(DHE)荧光染色评估肾组织活性氧的表达情况;通过比色法检测肾组织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蛋白质印迹法分别对Nrf2、HO-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肾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0.01),活性氧表达量增加,SOD活性下降,MDA含量、血清Scr、BUN浓度升高(P<0.01),肾小管损伤评分及凋亡细胞表达较高(P<0.05),其中Nrf2蛋白和HO-1蛋白分别为0.52±0.09和0.37±0.79,高于Sham组的0.06±0.01和0.02±0.01。与I/R组相比,I/R+ATRA组大鼠肾组织Nrf2、HO-1蛋白显著减少(P<0.01),活性氧表达量明显增加,SOD活性严重下降,MDA含量、血清Scr、BUN浓度明显升高(P<0.01),肾小管损伤评分显著增加,肾脏凋亡细胞表达亦增高(P<0.05),其中I/R+ATRA组Nrf2蛋白和HO-1蛋白分别为0.29±0.04和0.15±0.03,显著低于I/R组。结论 Nrf2/HO-1通路参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ATRA可能通过抑制Nrf2/HO-1通路,加重氧化应激,进一步加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全反式维甲酸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维甲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娴 徐志红 +1 位作者 陈磊垚 许立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502-1506,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40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桃红四物汤高剂量、低剂量组(0.4、0.2 g/kg)以及阳性药仙灵骨葆胶囊组(0.4 g/kg)。各组连续灌胃3...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40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桃红四物汤高剂量、低剂量组(0.4、0.2 g/kg)以及阳性药仙灵骨葆胶囊组(0.4 g/kg)。各组连续灌胃30 d。大鼠皮下注射四环素、钙黄绿素标记骨组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分析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苏木素-伊红和番红固绿染色观察股骨病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破骨细胞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股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高剂量组大鼠能够改善骨小梁网状结构;骨密度[(0.07±0.02)g·HA^(-1)·cm^(-3)比(0.18±0.04)g·HA^(-1)·cm^(-3)]、骨小梁与骨组织面积比(4.39±0.87比9.02±1.56)、骨小梁宽度[(0.09±0.01)mm比(0.11±0.02)mm]和骨小梁数量[(0.46±0.07)个/毫米比(1.34±0.12)个/毫米]显著升高(P<0.05),骨小梁分离度[(1.27±0.28)mm比(0.86±0.09)mm]显著降低(P<0.05),荧光周长[(1.67±0.30)mm比(3.55±0.82)mm]、骨矿化表面积比(10.28±2.35比14.08±3.74)、双荧光间平均距[(6.93±2.09)µm比(8.76±1.14)µm]、骨矿化沉积率[(0.69±0.21)µm/d比(0.88±0.11)µm/d]增加(P<0.05)、骨形成率[(33.84±25.27)µm^(3)·µm^(-2)·a^(-1)比(45.06±14.05)µm3·µm^(-2)·a^(-1)]增加;破骨细胞数量减少,BMP-2表达增多。结论桃红四物汤能够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促进骨组织的动态形成,改善骨微观结构,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桃红四物汤 维甲酸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维甲酸对体外热处理猪精子活力、抗氧化性能及其糖脂代谢的影响
6
作者 石一凡 李晓彤 +2 位作者 刘俊泽 李春梅 李延森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共10页
旨在探究维甲酸(RA)对体外热处理猪精子活力、抗氧化性能及其糖脂代谢的影响。将相同来源的精液离心重悬于EBSS培养基,随机分为5组,在39℃环境条件下分别孵育0、1、2、3和4 h后,测定精子活力,筛选合适的孵育时间。将相同来源精液离心重... 旨在探究维甲酸(RA)对体外热处理猪精子活力、抗氧化性能及其糖脂代谢的影响。将相同来源的精液离心重悬于EBSS培养基,随机分为5组,在39℃环境条件下分别孵育0、1、2、3和4 h后,测定精子活力,筛选合适的孵育时间。将相同来源精液离心重悬后,随机分为6组:对照(CON)组、10、50、100、1000 nmol·L^(-1)RA组和DMSO组,在39℃环境条件下孵育3 h,测定精子活力,筛选RA适宜添加剂量。将相同来源精液离心重悬后,随机分为4组:37℃、37℃+RA、39℃、39℃+RA。37℃+RA组和39℃+RA组培养基中RA浓度为100 nmol·L^(-1),37℃组和39℃组培养基中不含RA,37℃组和37℃+RA组于37℃环境下孵育,39℃组和39℃+RA组于39℃下孵育,测定精子活力,并利用蛋白荧光免疫方法,检测维甲酸受体α(RARα)蛋白定位表达,收集精子用于精子抗氧化和糖脂代谢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1)39℃处理条件下,随着孵育时间的增加,精子的运动性能逐渐变差。2)39℃处理3 h条件下,RA能改善精子运动性能,且浓度为100 nmol·L^(-1)时效果最好。3)与37℃组相比,39℃培养会显著降低精子总活力及前进运动精子比例(P<0.05),显著提高不运动精子比例(P<0.05);与39℃组相比,培养基中含100 nmol·L^(-1)RA能显著提高精子总活力、前进运动精子比例以及快速运动精子比例(P<0.05),显著降低不运动精子比例(P<0.05);与37℃组相比,39℃培养能显著增加精子丙二醛(MDA)水平(P<0.05),降低T-SOD活力(P<0.05);与39℃组相比,培养基中含100 nmol·L^(-1)RA能显著降低精子MDA水平(P<0.05),提高精子T-SOD活力(P<0.05)。39℃培养和RA处理对精子丙酮酸、葡萄糖、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影响。4)RARα蛋白表达主要集中在精子尾部的主段和末段,头部和富含线粒体的中段有较弱表达,但不明显。100 nmol·L^(-1)RA未明显改变RARα蛋白表达位置。结论:猪精子能够表达RARα蛋白,热处理使精子运动性能显著降低,RA能改善热处理猪精子的运动性能,这可能与RA能降低精子MDA含量,增加T-SOD活性,提高精子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猪精子 热处理 抗氧化 糖脂代谢 维甲酸受体Α
下载PDF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对HEK293细胞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通路的影响
7
作者 陈姿亦 何盛盛 +3 位作者 闫晶男 吴怡蓉 张雨婷 高有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0-2843,共14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信号通路是机体重要的抗病毒作用途径。宽体金线蛭体内含有抗凝血的活性物质,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等疾病,但对于该信号通路的影响尚无任何报道。本试验目的是采用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建立HEK293细胞...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信号通路是机体重要的抗病毒作用途径。宽体金线蛭体内含有抗凝血的活性物质,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等疾病,但对于该信号通路的影响尚无任何报道。本试验目的是采用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建立HEK293细胞RLRs信号通路激活模型,在此基础上揭示宽体金线蛭提取物(LE)对HEK293细胞RLRs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首先转染3个不同质量浓度(1、2、4μg·mL^(-1))的Poly I∶C至HEK293细胞,并分别处理12 h、24 h和48 h,以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为RLRs通路激活的指标。RLRs信号通路激活之后,采用LE对HEK293细胞进行处理,共设置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2μg·mL^(-1) Poly I∶C转染组、2μg·mL^(-1) Poly I∶C转染且添加150μg·mL^(-1)的水蛭提取物、2μg·mL^(-1) Poly I∶C转染且添加300μg·mL^(-1)的水蛭提取物。处理时长分别为24 h和48 h。试验结果表明,转染3个剂量的Poly I∶C在3个处理时长均引起细胞活力降低,2μg·mL^(-1)和4μg·mL^(-1) Poly I∶C转染HEK293细胞12 h、24 h和48 h均显著提高了RIG-I蛋白的表达量,4μg·mL^(-1)的Poly I∶C转染组RIG-I mRNA转录水平在24 h和48 h显著提高。选择Poly I∶C质量浓度2μg·mL^(-1),处理24 h和48 h作为后续试验激活RLRs的处理条件。质量浓度为150μg·mL^(-1) LE可以显著抑制Poly I∶C介导的细胞活力降低;300μg·mL^(-1)的LE显著降低了RIG-I的蛋白水平;150μg·mL^(-1)和300μg·mL^(-1) LE处理24 h和48 h后均显著抑制了β干扰素的mRNA转录和生成。据此得出如下结论:Poly I∶C转染HEK293细胞成功地激活了RLRs信号通路,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具有促进HEK293细胞活力和抑制β干扰素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 宽体金线蛭 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 HEK293细胞 维甲酸诱导基因I β干扰素
下载PDF
莪连颗粒对胃癌种植瘤裸鼠肿瘤生长及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刘畅 陈阳 +1 位作者 叶佳 朱梅萍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7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莪连颗粒对胃癌种植瘤裸鼠肿瘤生长及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γt,RORγt)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裸鼠人胃癌SGC-7901种植瘤模型,实验组予莪连颗粒灌胃,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灌胃28... 目的:探讨莪连颗粒对胃癌种植瘤裸鼠肿瘤生长及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γt,RORγt)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裸鼠人胃癌SGC-7901种植瘤模型,实验组予莪连颗粒灌胃,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灌胃28天后处死小鼠并测定种植瘤体积及瘤重,计算抑瘤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RORγt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瘤重及肿瘤体积均低于对照组,抑瘤率为53.3%;实验组肿瘤组织RORγt表达较对照组减少。结论:莪连颗粒可抑制胃癌肿瘤生长,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RORγt表达,减轻由辅助性T细胞17介导的免疫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 T细胞17 莪连颗粒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9
作者 刘淑芳 赵映 李丽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MDS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4...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MDS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4)。对照组患者采用地西他滨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西他滨、ATRA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输血、生存时间、血液学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计数(RBC)]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66.04%,高于对照组(44.44%),红细胞输注量、血细胞数输注量分别为(7.60±1.03)、(75.36±7.29)U,均低于对照组[(7.95±0.65)、(79.25±10.10)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生存时间为(24.39±8.02)个月,长于对照组[(17.54±6.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EUT、PLT分别为(1.75±0.41)×10^(9)/L、(72.67±9.52)×10^(9)/L,均高于对照组[(1.60±0.19)×10^(9)/L、(67.51±6.34)×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MCV、R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ATRA较地西他滨单药治疗对老年MDS的治疗效果更佳,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全反式维甲酸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维甲酸结合蛋白CRABPs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林国粹 张颖 张庆余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3159-3164,共6页
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具有疏水性,需与脂质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结合而进行细胞运输。脂质结合蛋白包括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1(cellular retinoic acid binding protein 1,CRABP1)和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2(CRABP2)及脂... 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具有疏水性,需与脂质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结合而进行细胞运输。脂质结合蛋白包括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1(cellular retinoic acid binding protein 1,CRABP1)和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2(CRABP2)及脂肪酸结合蛋白5(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5)。CRABPs在胚胎中广泛表达,但它们通常不会共存于同一细胞中,表明两种CRABP在RA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RA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死亡在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CRABPs在正常成人组织中表达低,而在各类肿瘤中异常升高,但却不共同表达,提示二者在肿瘤进展发挥不同作用。本文综述了CRABP1和CRABP2在各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CRABPs参与肿瘤发展的作用与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结合蛋白 维甲酸 肿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治疗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驰 章晓云 +1 位作者 柴源 陈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5634-5641,共8页
背景:金天格胶囊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已得到临床研究证据证实和临床应用指南推荐,但其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靶点仍未明确。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药效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 背景:金天格胶囊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已得到临床研究证据证实和临床应用指南推荐,但其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靶点仍未明确。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药效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通过灌胃给予维甲酸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14 d后灌胃给予生理盐水;金天格组和阳性对照组通过灌胃给予维甲酸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14 d后分别灌胃给予金天格、阿仑膦酸钠,各组连续给药14 d。给药结束后,取股骨做micro-CT扫描和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涉及的功能、信号通路及蛋白互作关系,并筛选核心蛋白。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分离度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与金天格组大鼠股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增高(P<0.05),骨小梁分离度降低(P<0.05);②共筛选出模型组与空白组间差异蛋白2749个,涉及ATP代谢过程、缺氧反应、细胞铁离子稳态等生物学进程,铁死亡、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脂肪酸代谢等信号通路;金天格组与模型组间差异蛋白773个,涉及骨化、过氧化氢生物合成、缺氧反应等生物学进程,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脂肪酸代谢、氧化磷酸化等信号通路;③共得到金天格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靶点453个,包含转铁蛋白、核糖体蛋白S14、核糖体蛋白S21等49个一级核心蛋白,核糖体蛋白S6、核糖体蛋白S20、核糖体蛋白S28等15个二级核心蛋白;④结果显示,金天格胶囊可能通过下调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花生四烯酸-15-脂加氧酶、转铁蛋白、CREB结合蛋白抑制脂质过氧化和铁蓄积而负调控铁死亡,改善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量减少和骨小梁微结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天格胶囊 骨质疏松症 蛋白质组学 维甲酸 铁死亡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甲基化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世鲁 张丽 +5 位作者 温文杰 张启伦 武晓影 薛竞帆 周婉 叶山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N组、DN+ATRA组,每组10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DN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N组、DN+ATRA组,每组10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DN大鼠模型,对照组和DN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DN+ATRA组给予5 mg/kg ATRA灌胃,连续干预4周。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和血液生化指标,肾脏组织行HE染色和PAS染色,选择MS-PCR检测各组大鼠肾脏中TGF-β1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选择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升高(均P<0.05)。与DN组比较,DN+ATRA组大鼠FBG、BUN、Scr、24 h尿蛋白降低,但高于对照组(均P<0.05)。HE染色和PAS染色DN组肾小球形状不规则,系膜基质增多着玫瑰红色,部分肾小管有萎缩且存在管腔扩张,肾小管周围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增生,DN+ATRA组大鼠肾脏组织病变情况明显减轻。DN组大鼠肾脏组织TGF-β1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DN+ATRA组大鼠肾脏组织TGF-β1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相较于DN组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大鼠肾脏组织TGF-β1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低于DN组,DN+ATRA组大鼠肾脏组织TGF-β1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低于DN组(均P<0.05)。结论:ATRA能通过升高TGF-β1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抑制DN大鼠肾脏组织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改善DN大鼠肾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糖尿病肾病 肾脏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甲基化
下载PDF
亚砷酸钠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小鼠神经干细胞活力及分化的影响
13
作者 艾合买提·艾不拉 白娇娇 +3 位作者 孙红光 申晨晨 古力乃则尔·阿不都外力 马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究亚砷酸钠(NaAsO_(2))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的小鼠神经干细胞NE-4C细胞活力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0、0.5、1.0、5.0μmol/L的ATRA诱导NE-4C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E-4C细胞中的神经... 目的 探究亚砷酸钠(NaAsO_(2))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的小鼠神经干细胞NE-4C细胞活力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0、0.5、1.0、5.0μmol/L的ATRA诱导NE-4C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E-4C细胞中的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巢蛋白(Nestin)、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RNA结合蛋白fox1(Rbfox1)、III类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髓鞘碱性蛋白的mRNA,筛选ATRA的适宜作用浓度。将适宜浓度的ATRA作用于NE-4C细胞,建立神经干细胞分化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1、2、3、4组,实验1、2、3、4组分别给予0.3、0.6、0.9、1.2μmol/L的NaAsO_(2)干预,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培养7 d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分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的Nestin、NSE、βⅢ-Tubulin、GFAP。结果 ATRA作用后,NE-4C细胞活力降低,Sox2、Nestin mRNA表达下调,βⅢ-Tubulin、NSE、Rbfox1 mRNA表达升高,作用呈浓度依赖性,0.5μmol/L的ATRA作用时细胞活力和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最高(P均<0.05)。建立神经干细胞分化细胞模型后,对照组和实验1、2、3、4组NE-4C细胞活力和Nestin、NSE、βⅢ-Tubulin、GFAP表达依次降低(P均<0.05)。结论 NaAsO_(2)可降低ATRA诱导的NE-4C细胞活力,并抑制NE-4C细胞向神经元分化,NaAsO_(2)浓度越高则其对NE-4C细胞活力和分化的抑制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亚砷酸钠 神经元 细胞分化
下载PDF
维甲酸和甲状腺激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中的作用
14
作者 尹宏宇 魏华 刘瑾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8-264,共7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素(thyroxine,T3)和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软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在3种条件培养基中培养和诱导猪BMSCs成软骨分化:对照组使用软骨生成培养基(含10-7mo... 目的 探讨甲状腺素(thyroxine,T3)和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软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在3种条件培养基中培养和诱导猪BMSCs成软骨分化:对照组使用软骨生成培养基(含10-7mol/L地塞米松和1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RA组采用软骨生成培养基加1μmol/L RA,T3组采用软骨生成培养基加100 nmol/L T3。采用MTT法单层检测BMSCs的增殖情况。收获第3代BMSCs,离心形成细胞颗粒,分为3组分别进行软骨细胞诱导。4周后采集3组的细胞颗粒,通过组织学染色和半定量基因表达分析进行软骨形成评估。结果 T3组BMSCs增殖高于对照组(P<0.05);RA组BMSCs增殖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BMSCs颗粒中观察到软骨特征的类腔隙结构和甲苯胺蓝阳性染色,RA组未见;RA组软骨发生标志基因ColⅡ、蛋白聚糖(aggrecan)和Sox9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肥大标志基因ColX的表达在RA组显著增加,成骨相关基因ColⅠ和Runx2的表达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组ColⅡ、aggrecan和Sox9的表达显著增加,Col X的表达也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ColⅠ和Runx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可抑制BMSCs的增殖和软骨形成,T3可促进BMSCs的增殖和软骨形成,但可诱导软骨细胞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甲状腺素 软骨形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内成骨
下载PDF
维甲酸对小型猪牙周膜干细胞成骨诱导能力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张鹏涛 张蕾 +4 位作者 张远 马路平 丁成 王进涛 钟良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0期1426-1430,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小型猪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并使用不同浓度的维甲酸(RA)对其进行成骨方向诱导,观察各浓度RA诱导后小型猪PDLSCs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成骨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组织块法获得小型猪PDLCs,有限稀释法纯化小型猪...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小型猪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并使用不同浓度的维甲酸(RA)对其进行成骨方向诱导,观察各浓度RA诱导后小型猪PDLSCs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成骨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组织块法获得小型猪PDLCs,有限稀释法纯化小型猪PDLSCs,免疫荧光法检测STRO-1、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波形蛋白、角蛋白鉴定小型猪PDLSCs。分别使用0.5μm、1μm、2μm RA对小型猪PDLSCs进行成骨诱导,14 d后行ALP染色,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诱导14 d后对比各组细胞ALP活性。Real-time PCR定量分析各组RA诱导小型猪PDLSCs第21天ALP、OPN、OCN、Col I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纯化后小型猪PDLSCs STRO-1,波形蛋白阳性表达,角蛋白阴性表达,各组RA诱导14 d后,ALP染色阳性,诱导21 d后各诱导组细胞茜素红染色阳性。ALP活性检测显示,小型猪PDLSCs诱导至第14天,ALP活性随RA浓度增高而增高(P<0.001)。Real-time PCR分析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ALP、OCN基因表达与RA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0.5μm、1μm、2μm三种浓度的RA均可诱导小型猪PDLSCs分化为成骨样细胞,并且其成骨诱导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随着RA浓度增高而增强,可以认为RA可能是一种更优秀的成骨诱导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牙周膜干细胞 小型猪 成骨诱导
下载PDF
转谷氨酰胺酶2通过mTOR通路和自噬调控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白血病细胞HL60和U937的髓系分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梅超 孟依灵 +1 位作者 应影霞 李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5,共9页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具有融合基因PML-RARα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异的靶向治疗药物。此外,ATRA在无PML-RARα融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其它一些肿瘤中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但ATRA治疗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或发生愈后复发。因此,对A...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具有融合基因PML-RARα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异的靶向治疗药物。此外,ATRA在无PML-RARα融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其它一些肿瘤中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但ATRA治疗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或发生愈后复发。因此,对ATRA诱导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转谷氨酰胺酶2(TGM2)是一种多功能酶,能调控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等。ATRA能诱导APL细胞中TGM2表达上调,TGM2敲低抑制ATRA诱导的细胞分化。但其调控机制及涉及的信号通路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在HL60和U937细胞中,ATRA能够上调CD11b和TGM2的表达(P<0.05),抑制mTOR信号通路,并增强自噬;与对照相比,敲低TGM2,mTOR信号通路增强,自噬被抑制,而ATRA诱导的CD11b表达被抑制(P<0.05),分化减弱,被ATRA抑制的mTOR信号通路得到部分恢复,而被ATRA增强的自噬适当减弱。这表明ATRA使HL60和U937细胞发生髓系分化,并诱导TGM2表达升高;而TGM2通过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途径调控ATRA诱导的髓系分化。该研究将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ATRA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过程和机制,也有利于加深对TGM2的多功能性的认识;有助于对APL等白血病及其它癌症的药物诱导疗法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转谷氨酰胺酶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TOR信号通路 自噬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17
作者 焦凯仑 于日成 何涛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 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利用CCK-8方法选取ATRA和SAHA联合...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 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利用CCK-8方法选取ATRA和SAHA联合的最佳配伍浓度。建立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PBS)、ATRA组(0.84 mg/kg ATRA)、SAHA组(0.42 mg/kg SAHA)和ATRA+SAHA组(0.84 mg/kg ATRA+0.42 mg/kg SAHA),每组5只裸鼠;待各组移植瘤长至100 mm3时,按照分组连续皮下给药2周后,取眼眶静脉血,断颈处死裸鼠后取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及脏器指数;用ELISA法检测裸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含量,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肿瘤增殖和转移相关蛋白Caspase-3、MMP-9、MMP-2以及抑癌基因蛋白p53、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检测结果表明,0.40 mg/mL ATRA和0.15 mg/mL SAHA联合处理时MCF-7细胞活性最低,为SAHA和ATRA的最佳配伍浓度。与对照组及各单药组比较,ATRA+SAHA组裸鼠抑瘤率明显提高(均P<0.05),血清中IL-6R的含量降低(均P<0.05),肝脏指数均显著降低(均P<0.01);ATRA+SAHA组脾脏指数亦较ATRA组明显降低(P<0.05)。ATRA+SAHA组移植瘤肿瘤组织以重度坏死为主,肿瘤组织中MMP-9、MMP-2、EGFR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及各单药组明显下降(均P<0.05),p53、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ATRA与SAHA联合用药具有协同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裸鼠 全反式维甲酸 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 抑瘤作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8种维甲酸类药物的不确定度评定
18
作者 张小媚 刘小娟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5期93-97,共5页
建立了数学模型,考察《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8种维甲酸类药物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对各组分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显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包含因子k=2,化妆品中他卡西醇、他扎罗... 建立了数学模型,考察《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8种维甲酸类药物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对各组分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显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包含因子k=2,化妆品中他卡西醇、他扎罗汀、阿维A、异维甲酸、维甲酸、维胺酯、依曲替酯、阿达帕林质量分数分别为0.0077%、0.0448%、0.0418%、0.0409%、0.0473%、0.0377%、0.0406%和0.0159%时,其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0024%、0.00128%、0.00128%、0.00119%、0.00139%、0.00121%、0.00126%和0.00055%。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拟合、天平称量以及测量重复性,因此分析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校正级别高的玻璃量器,增加系列标准溶液的校准点数及平行测量次数,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维甲酸类药物 不确定度 化妆品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在消化道肿瘤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鲍英 袁耀宗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3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为目前用于临床床肿瘤化学治疗的一种常用的诱导分化剂,近年来已被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并初显成效。大量研究表明ATRA的这种作用与某些消化道肿瘤基因表达的抑制、失活或活化有关。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全反式维甲酸 基因表达 维甲酸结合蛋白 维甲酸受体
下载PDF
苯扎贝特联合维甲酸对APPswe M17细胞分化的影响
20
作者 王祯莲 宋国强 祝雄伟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86-92,共7页
通过Western blot法、细胞形态检测等方法研究联合运用苯扎贝特(Bezafibrate,Beza)和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诱导Appswe M17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和机制。结果发现,Vector M17细胞几乎不表达APP,APPswe M17细胞表达高水平的AP... 通过Western blot法、细胞形态检测等方法研究联合运用苯扎贝特(Bezafibrate,Beza)和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诱导Appswe M17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和机制。结果发现,Vector M17细胞几乎不表达APP,APPswe M17细胞表达高水平的APP。10μmol/L RA可以诱导Vector M17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联合运用250μmol/L Beza和10μmol/L RA可以诱导APPswe M17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调APPswe M17细胞中的DLP1的表达恢复APPswe M17细胞的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贝特 全反式维甲酸 APPswe M17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