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甲酸受体α和β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史光军 鲍建昌 +2 位作者 陈增银 栾绍海 许评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11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α、β在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通过分析其表达了解维甲酸受体-α、β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维甲酸受体-α、β在10例正常胰腺组织及30例胰腺癌组织中的表...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α、β在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通过分析其表达了解维甲酸受体-α、β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维甲酸受体-α、β在10例正常胰腺组织及30例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维甲酸受体-α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低于胰腺癌组织(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随临床病理分期的升高表达量增加,并且随着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量增加(P<0.05),在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P<0.05),但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维甲酸受体-β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胰腺癌组织(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年龄无关(P>0.05),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组中维甲酸受体-β的表达与未转移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甲酸受体-α和维甲酸受体-β与胰腺癌发生相关;维甲酸受体-α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维甲酸受体-β在胰腺癌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维甲酸受体 维甲酸受体
下载PDF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的不同亚型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表现的影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燕莉 张丛丛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4期618-620,共3页
目的分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的不同亚型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选取法选取我院2014至2016年120例APL患者,对比不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亚型的情况。结果 L型在... 目的分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的不同亚型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选取法选取我院2014至2016年120例APL患者,对比不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亚型的情况。结果 L型在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亚型中最普遍,其次是S型和V型。V型患者合并出血的比例明显较L型和S型的低(P<0.05),且中位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比L型和S型的高(P<0.05);S型伴发FMS样酪氨酸酶3内部串联突变率比L型和V型患者高(P<0.05),且CD34表达阳性率较L型和V型高(P<0.05);高、中、低危组维甲酸综合征发生率分别是57.9%、29.6%和17.0%。3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的亚型维甲酸综合征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的亚型对APL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不同影响。L型最为普遍,V型合并出血的比例较低,S型容易伴发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突变和CD34表达阳性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受体α基因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亚型
下载PDF
维甲酸致小鼠胚胎畸形发生过程中维甲酸受体α/β及β-catenin和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变化 (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艳萍 刘凯 武玉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82-1189,共8页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摄入过多维甲酸可致各种发育缺陷,其中神经管畸形最为常见. 因此有必要探明维甲酸致各种发育缺陷的发生机制,以便为各种生长缺陷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用 RT-PCR 及蛋白质印迹技术,探测了过量维...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摄入过多维甲酸可致各种发育缺陷,其中神经管畸形最为常见. 因此有必要探明维甲酸致各种发育缺陷的发生机制,以便为各种生长缺陷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用 RT-PCR 及蛋白质印迹技术,探测了过量维甲酸对昆明小鼠胚胎神经管中维甲酸受体α/β及β-catenin 和 caspase-3 基因表达的调整. 结果显示,在神经管闭合期过量维甲酸显著降低了维甲酸受体α/β及β-catenin 和 caspase-3 的基因表达,神经管闭合后,维甲酸受体β、β-catenin 及 caspase-3 的基因表达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回升过程. 提示,过量维甲酸改变了昆明小鼠胚胎神经管中维甲酸受体α/β及β-catenin 和 caspase-3 基因的正常时间表达模式,这种异常的基因表达模式可能参与了维甲酸致昆明小鼠胚胎畸形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受体 Β-CATENIN CASPASE-3 发育缺陷 维甲酸 小鼠
下载PDF
联合检测维甲酸受体α、β及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周虹 钟玲 常淑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6-299,I0001,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维甲酸受体α、β(RARα、β)、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探讨维甲酸受体和雌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类及肌层浸润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维甲酸受体α、β(RARα、β)、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探讨维甲酸受体和雌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类及肌层浸润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切片48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RARα、RARβ、ER及PR的表达,评估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RARα及RAR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92%(23/48)、25.00%(12/48),RARα的表达高于RARβ(P<0.05)。②随着手术病理分期的增加,RARα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P<0.05),随着组织分化程度的增加,RARα的阳性表达率却逐渐下降(P<0.05),但与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③RARβ、ER和PR的表达随着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P<0.05;P<0.01;P<0.05),但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④ER、PR表达率随着RARβ的阳性表达率增高而增高,随着RARα的表达率增高而降低。结论:子宫内膜癌中存在RARα、RARβ的表达,RARβ的表达缺失及RARα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ER、PR的表达和RARα、RARβ表达有明显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维甲酸受体α、β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前后异维甲酸受体α在银屑病中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焱 彭振辉 +4 位作者 谭升顺 郗彦萍 张磐谏 王国荣 周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 研究他扎罗汀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前后异维甲酸受体α(RXRα)的变化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用药前后RXRαmRNA的表达。结果 在银屑病皮损中 ,可见基底层和基底上层RXRαmRNA的表达 ... 目的 研究他扎罗汀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前后异维甲酸受体α(RXRα)的变化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用药前后RXRαmRNA的表达。结果 在银屑病皮损中 ,可见基底层和基底上层RXRαmRNA的表达 ,他扎罗汀治疗后可见RXRα表达于表皮全层 ,基底上层有显著上升的趋势 (P<0 .0 1)。结论 他扎罗汀通过促进RARγ RXRα的结合 ,上调银屑病表皮基底上层中RXRα的表达 ,抑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维甲酸受体α 他扎罗汀 进行期 寻常型银屑病
下载PDF
维甲酸受体为靶点的高通量药物筛选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峰 刘彦信 +1 位作者 郑德先 蒋澄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08-911,共4页
目的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以维甲酸受体为靶点的高通量药物筛选细胞模型,用于筛选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银屑病、痤疮以及肿瘤的新型药物。方法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含有8个串连维甲酸受体应答元件(RARE)并连接报... 目的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以维甲酸受体为靶点的高通量药物筛选细胞模型,用于筛选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银屑病、痤疮以及肿瘤的新型药物。方法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含有8个串连维甲酸受体应答元件(RARE)并连接报告基因E-GFP的重组载体。将体外培养的细胞株用该重组载体进行稳定转染,然后进行单克隆培养,最终挑选出敏感、高效、稳定表达的单克隆细胞,用于筛选针对维甲酸受体的小分子有机药物。结果建立了高效的药物筛选细胞模型。此模型筛选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结果稳定。结论挑选出的细胞株作为药物筛选模型可用于大规模高通量药物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受体 高通量药物筛选 细胞模型
下载PDF
Am80通过促进KLF4与维甲酸受体α相互作用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被引量:2
7
作者 吕心瑞 徐晓 +3 位作者 陈明亮 贾建新 王保芳 刘建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0-634,共5页
目的:通过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手术,探讨维甲酸受体α(RARα)激动剂Am80是否通过上调Krüppel样因子4(KLF4)与RARα相互作用而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增生。方法:用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腹腔注射Am80 14 d后,HE染色观察血管新生内膜增... 目的:通过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手术,探讨维甲酸受体α(RARα)激动剂Am80是否通过上调Krüppel样因子4(KLF4)与RARα相互作用而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增生。方法:用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腹腔注射Am80 14 d后,HE染色观察血管新生内膜增生的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LF4和血管壁中cyclin D1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血管壁中KLF4和RARα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KLF4和RARα的相互作用。结果:与球囊损伤模型组比较,Am80腹腔注射组中,内膜与中膜厚度比率明显降低,KLF4和RARα表达水平升高;而且Am80可以促进损伤血管中KLF4和RARα的相互作用。结论:Am80促进KLF4与RARα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80 Krüppel样因子4 维甲酸受体Α 内膜增生
下载PDF
维甲酸受体在各类组织细胞中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洁英 缪金明 +5 位作者 王燕婷 赵劲秋 邵念贤 朱学宏 方智雯 欧阳仁荣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13-315,共3页
研究人不同组织中维甲酸受体(RAR)的分布及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中RAR的一些生物学特性。方法:使用受体放射配体结合分析的方法。结果:在所研究的肝、脾、胃、结肠、肾、脑、肺等组织和白细胞中,组织间RAR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 研究人不同组织中维甲酸受体(RAR)的分布及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中RAR的一些生物学特性。方法:使用受体放射配体结合分析的方法。结果:在所研究的肝、脾、胃、结肠、肾、脑、肺等组织和白细胞中,组织间RAR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脑、脾、结肠组织中的含量较高。在APL细胞中除正常RARa外,尚存在融合受体(PML-RARα),该受体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亲和力较RARα为低(9.5±0.51nM/3.3±0.25nM)。结论:这种分布差异反映了这些组织接受维甲酸调控能力的差异,及维甲酸受体不同亚型之间的比例不同。PML-RARα的存在可能是ATRA作用的分子基础,也可能是APL发病的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受体 白血病 早幼粒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维甲酸受体-β基因联合维甲酸对Tca8113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万涛 何荣根 +2 位作者 周晓健 刘兴坤 张志愿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 研究已证实维甲酸受体 -β( Retinoic acid receptor-beta,RARβ)对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细胞有诱导分化和凋亡作用。现观察转导 RARβ基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 ( 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 Tca8113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 先应... 目的 研究已证实维甲酸受体 -β( Retinoic acid receptor-beta,RARβ)对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细胞有诱导分化和凋亡作用。现观察转导 RARβ基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 ( 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 Tca8113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 先应用脂质体将 RARβ基因导入 Tca8113细胞中 ,然后采用活细胞计数、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 ATRA对转基因细胞的凋亡影响和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转 RARβ基因 Tca8113细胞在 1μmol/LATRA作用 10天后 ,细胞生长抑制率达 90 .2 % ;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都可见到典型形态变化的凋亡细胞 ;FCM测定结果表明 ,细胞凋亡率高达 80 .7%。而母本细胞 Tca8113凋亡率小于 2 0 %。结论  RARβ基因可能是 ATRA诱导 Tca8113细胞产生显著凋亡作用的“靶分子”。 RARβ基因联合维甲酸治疗某些口腔鳞癌将是有效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受体 鳞状细胞癌 凋亡 基因治疗
下载PDF
维甲酸受体在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令成 吴欣宁 +3 位作者 叶飞 韩林 张所军 雷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277-3280,共4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维甲酸受体表达在维甲酸分化抵抗中的角色。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80例原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维甲酸受体的表达。结果: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维甲酸受体阳性细胞比例为(40±12)%,显著... 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维甲酸受体表达在维甲酸分化抵抗中的角色。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80例原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维甲酸受体的表达。结果: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维甲酸受体阳性细胞比例为(40±12)%,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其阳性细胞比例约为(75±10)%(P<0.05)。约(85±10)%的分化肿瘤细胞呈现维甲酸受体阳性,约(50±8)%的胶质瘤干和(或)前体细胞呈现维甲酸受体阳性,阳性染色均一致的定位于胞浆。结论:胶质母细胞瘤中维甲酸受体的低表达以及异常的胞浆分布,可能是胶质瘤细胞维甲酸抵抗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受体 脑胶质母细胞瘤 维甲酸抵抗
下载PDF
肝脏异维甲酸受体α调控脂代谢通路的基因组靶点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詹琪 聂玉强 李瑜元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异维甲酸受体α(RXRα)的基因组靶点特征及其下游通路与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将6只小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只,分别给予维甲酸150 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7 d,测定血脂,并用染色体免疫沉淀测序和定量PCR比... 目的探讨肝脏异维甲酸受体α(RXRα)的基因组靶点特征及其下游通路与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将6只小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只,分别给予维甲酸150 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7 d,测定血脂,并用染色体免疫沉淀测序和定量PCR比较RXRα靶基因谱和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肝脏RXRα的基因组靶点和靶基因数均较对照组增加,以转录起始区靶点增幅最大(约58%)。RXRα的下游通路包括氧化还原、脂肪酸代谢和脂质转运等。观察组脂代谢相关靶基因中约48%(11/23)显著下调,22%(5/23)上调。结论肝脏RXRα及其下游通路是介导维甲酸调控脂代谢通路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受体α 脂代谢 受体 染色体免疫共沉淀测序
下载PDF
河南食管癌高、低发区居民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组织维甲酸受体β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文彬 高珊珊 +10 位作者 刘宾 白永敏 范宗民 齐义军 刘刚 郭花芹 张延瑞 冯常炜 李吉林 焦新英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6-768,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正常食管上皮和各级癌前病变组织中维甲酸受体 β(RARβ)蛋白表达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食管癌高发区患者 70例 ,低发区患者 77例 ,采用卵白素 生物素 辣根过氧化氢酶复合物 (ABC)...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正常食管上皮和各级癌前病变组织中维甲酸受体 β(RARβ)蛋白表达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食管癌高发区患者 70例 ,低发区患者 77例 ,采用卵白素 生物素 辣根过氧化氢酶复合物 (ABC)法 ,检测高、低发区居民食管组织中RARβ蛋白表达。 结果 :RARβ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高、低发区居民食管正常上皮和各级病变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阳性反应 ,从正常→基底细胞过度增生 (BCH)→间变 (DYS)→鳞状细胞癌 (SCC) ,高发区免疫阳性率分别为 16 %、2 7%、31%、6 0 % ,低发区分别为 13%、38%、4 0 %、6 6 %。随SCC分化程度升高 ,RARβ阳性反应百分率亦呈升高趋势 ;高发区居民高、中、低分化SCC组织中RARβ的免疫阳性率为 95 %、73%、2 5 % ,低发区分别为 95 %、77%、39% ,两地区间分化程度相似的SCC组织中RARβ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但是 ,高发区低分化与中、高分化SCC组织免疫反应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与低发区SCC结果相似。结论 :RARβ蛋白表达发生于食管癌变的各个阶段 ,食管癌高、低发区存在相似的改变 ,其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随SCC分化程度升高而显著升高 ,提示RARβ改变可能与食管癌细胞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食管癌 低发区 高发区 居民 食管癌前病变 癌组织 维甲酸受体
下载PDF
依曲替酸和窄谱中波紫外线对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维甲酸受体γ mRNA表达的协同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素菊 彭振辉 +4 位作者 郑焱 徐浩翔 周少娜 李晓莉 王国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31-1634,共4页
目的研究依曲替酸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维甲酸受体γ(R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6mol/L依曲替酸和/或100mJ/cm2NB-UVB处理正常人KC后,继续培养12h,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别检... 目的研究依曲替酸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维甲酸受体γ(R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6mol/L依曲替酸和/或100mJ/cm2NB-UVB处理正常人KC后,继续培养12h,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KC增殖和RARγ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10-6mol/L依曲替酸或100mJ/cm2NB-UVB处理后12h,KC的增殖均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8.7%和14.4%,二者联合作用时,对KC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19.7%。正常人KC可表达一定量的RARγ mRNA,10-6mol/L依曲替酸处理后,RARγ mRNA的表达增高至正常对照组的2.3倍,100mJ/cm2NB-UVB照射对RARγ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为正常对照组的0.9倍,二者联合作用时,对RARγ mRNA的表达诱导作用最强,为正常对照组的2.8倍。结论依曲替酸和NB-UVB可协同诱导RARγ mRNA表达,并可能参与介导二者对KC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窄谱中波紫外线 维甲酸受体 依曲替酸
下载PDF
乳腺癌维甲酸受体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卫理 周士福 +1 位作者 费伯健 金留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琢、茁和酌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方法检测维甲酸受体琢、茁和酌(RAR琢、茁和酌)在49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RAR琢、茁和酌的mRNA表达分别为41/4...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琢、茁和酌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方法检测维甲酸受体琢、茁和酌(RAR琢、茁和酌)在49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RAR琢、茁和酌的mRNA表达分别为41/49(84%),23/49(47%)和43/49(87.76%)。乳癌组织中RAR茁丢失明显高于RAR琢和RAR酌(P<0.001)。RAR茁的丢失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有关。结论:RAR茁的丢失可能与乳腺癌的发展有关并影响维甲酸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维甲酸受体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受体在阿霉素致足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秀萍 覃远汉 +4 位作者 雷凤英 蒋玲 周添标 李正一 白丽春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556-560,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RAR)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足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待6孔板足细胞融合90%后正常组在正常培养基培养24 h,模型组在含0.15μg/ml阿霉素(ADR)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建立损伤模型。造模后,光镜、电镜...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RAR)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足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待6孔板足细胞融合90%后正常组在正常培养基培养24 h,模型组在含0.15μg/ml阿霉素(ADR)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建立损伤模型。造模后,光镜、电镜检查足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足细胞nephrin、podoc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维甲酸受体α、β和γ(RAR-α,β,γ)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光镜下模型组足细胞肥大和细胞碎片增多,电镜下部分足细胞萎缩,足突融合、回缩,甚至消失;(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足细胞的nephrin和podocin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5),TGF-β1和α-SMA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均<0.05),RAR-α和RAR-γ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均<0.05),而RAR-β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无显著改变(P均>0.05);(3)模型组足细胞的RAR-α和RAR-γ蛋白表达与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与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阿霉素致足细胞损伤中,足细胞的RAR-α和RAR-γ表达均显著降低,可能参与了足细胞损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损伤 维甲酸受体 阿霉素
下载PDF
维甲酸类化合物和维甲酸受体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睿博 欧阳仁荣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19-322,共4页
关键词 维甲酸类化合物 维甲酸受体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维甲酸受体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娟 张锡宝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维甲酸受体属于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个子受体,包括两类子受体家族即RARs和RXRs。维甲酸受体与维甲酸结合后被激活,通过维甲酸信号通路作用于特异性靶基因而发挥不同效应,其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维甲酸、维甲酸受体及其分类... 维甲酸受体属于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个子受体,包括两类子受体家族即RARs和RXRs。维甲酸受体与维甲酸结合后被激活,通过维甲酸信号通路作用于特异性靶基因而发挥不同效应,其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维甲酸、维甲酸受体及其分类、维甲酸信号通路、维甲酸受体在皮肤中的表达和功能,以及维甲酸受体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维甲酸受体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人类维甲酸受体α的克隆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林梅 韩跃武 王君霞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构建人类维甲酸受体α基因的高效表达系统。方法:提取人肝组织总RNA,RT-PCR扩增Retinoid X receptorα(RXRα)的cDNA。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Duet-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Duet-1/RXRα。将已构建好的表达载体pETDuet-1/RXRα重... 目的:构建人类维甲酸受体α基因的高效表达系统。方法:提取人肝组织总RNA,RT-PCR扩增Retinoid X receptorα(RXRα)的cDNA。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Duet-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Duet-1/RXRα。将已构建好的表达载体pETDuet-1/RXRα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异丙基硫代-8-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重组载体pETDuet-1/RXRα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glⅡ和AatⅡ双酶切鉴定,得到符合预期大小的核酸片段。SDS-PAGE可见与预期大小相符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证实该条带即为RXRα。并对重组质粒pETDuet-1/RXRα在BL21菌株的表达效率进行评价,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百分比为65.8%。结论:成功建立了pETDuet-1/RXRα的高效表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维甲酸受体α 逆转录PCR 限制性内切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α基因第6外显子碱基突变
19
作者 楚瑞琦 彭振辉 +4 位作者 谭升顺 杨闰平 刘平 王冬云 袁景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α基因序列。方法 选取对维甲酸有不同反应性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有核细胞 ,提取其基因组DNA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维甲酸受体α的第 6外显子序列 ,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第 6外显子第... 目的 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α基因序列。方法 选取对维甲酸有不同反应性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有核细胞 ,提取其基因组DNA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维甲酸受体α的第 6外显子序列 ,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第 6外显子第 93位碱基存在差异 ,出现C→G的改变。但从我们选取的对维甲酸反应性不同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 ,未发现彼此间外显子碱基序列存在差异。结论 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α第 6外显子碱基序列发生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维甲酸受体 Α基因 第6外显子 碱基 基因突变 基因序列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α内含子碱基突变
20
作者 楚瑞琦 彭振辉 +5 位作者 谭升顺 刘平 杨闰平 王冬云 袁景奕 杜岳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 分析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外显子附近的内含子碱基序列 ,寻找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基底细胞维甲酸受体低表达的原因。方法 选取对维甲酸有不同反应性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有核细胞 ,提取其DNA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维甲酸受体α(RARα... 目的 分析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外显子附近的内含子碱基序列 ,寻找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基底细胞维甲酸受体低表达的原因。方法 选取对维甲酸有不同反应性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有核细胞 ,提取其DNA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维甲酸受体α(RARα)的外显子序列 ,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与已报告的维甲酸受体碱基序列相比 ,第七内含子第 17位碱基存在差异 ,出现T→G改变 ,而第 18位和第 5 5位出现碱基T的缺失 ,但选取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间未发现彼此间内显子碱基序列存在差异。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维甲酸受体α第七内含子碱基序列发生突变 ,由于目前对第七内含子的功能知之甚少 ,还不能确定其在维甲酸受体表达中具体的作用 ,但从目前对内含子的研究结果推测其可能与维甲酸受体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银屑病 维甲酸受体Α 内含子 基因突变 碱基序列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