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秆炭还田对红壤双季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的影响
1
作者 周佳慧 张昆 +1 位作者 谢志坚 王斌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8-975,共8页
为探究稻秆炭对红壤双季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和生物炭(CK)、单施稻秆生物炭(B)、100%氮肥(N_(100))和100%氮肥+稻秆生物炭(N_(100)B)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稻田... 为探究稻秆炭对红壤双季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和生物炭(CK)、单施稻秆生物炭(B)、100%氮肥(N_(100))和100%氮肥+稻秆生物炭(N_(100)B)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CK相比,B和N_(100)B处理土壤pH值分别提高0.05和0.13个单位。与N_(100)相比,N_(100)B处理不仅使土壤有机质、全氮、NO_(3)^(-)、NH_(4)^(+)、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增加5.13%、3.47%、11.7%、14.91%、60.89%、30.75%,还使土壤C/N、C/P、C/K、N/P、N/K化学计量比提升1.88%、2.10%、2.84%、3.62%、5.41%,并提升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2.97%。综上,稻秆炭还田有利于改善双季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本研究结果为合理高效利用南方红壤双季稻区稻秆资源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炭 红壤双季稻田 生态化学计量学 综合肥力指数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兴成 杨叶华 +5 位作者 李渝 刘彦伶 张雅蓉 朱华清 熊涵 蒋太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515,共10页
【目的】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西南地区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为西南稻区土壤培肥和作物产能提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依托农业农村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选取10个不同施肥处理:... 【目的】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西南地区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为西南稻区土壤培肥和作物产能提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依托农业农村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选取10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氮磷肥(NP)、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平衡化肥(NPK)、25%有机肥替代化肥(3/4NP+1/4M)、50%有机肥替代化肥(1/2NP+1/2M)、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化肥配施(NPK+M),测试各处理2016—2020年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养分,运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估算,采用随机森林回归评估土壤性质对综合肥力的影响,基于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不同施肥管理下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通过路径分析明确施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有明显影响,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以N处理最低,NPK+M处理最高;长期施用有机肥各处理(3/4NP+1/4M、1/2NP+1/2M、M、NPK+M)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高于CK和施化肥处理(N、NP、NK、NPK)(P<0.05,下同)。随机森林回归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分别为32.1%和25.0%。水稻产量结果表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3/4NP+1/4M和1/2NP+1/2M)和NPK+M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CK、N和NK处理。施用有机肥各处理(3/4NP+1/4M、1/2NP+1/2M、M、NPK+M)在获得水稻高产的同时,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较高;CK、N和NK处理水稻产量较低,且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路径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促进了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提升,并促进作物增产;当季施用氮肥和磷肥促进水稻增产。【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可提升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并维持水稻高产、稳产和可持续性。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高低的重要养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稳定性指数 可持续性指数 随机森林回归 路径分析
下载PDF
海拔梯度及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北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和综合肥力的影响
3
作者 王平 华红莲 +3 位作者 丁智强 俞小押 谭小爱 李玉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为深入了解北热带海拔梯度各山地土壤带及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次生林、香蕉园、橡胶林)土壤有机质(SOM)、综合肥力(SIF)分布特征,以云南省金平县蝴蝶谷地区为例,区分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测定SOM、pH、全氮、全磷、全钾和速... 为深入了解北热带海拔梯度各山地土壤带及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次生林、香蕉园、橡胶林)土壤有机质(SOM)、综合肥力(SIF)分布特征,以云南省金平县蝴蝶谷地区为例,区分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测定SOM、pH、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氮磷钾,采用修正内梅罗指数法评价SIF,分析限制SIF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拔与SOM、SIF呈显著正相关,6个山地土壤带表层和亚表层SOM、SIF排序为棕壤带>黄棕壤带>黄壤带>红壤带>赤红壤带>砖红壤带(P<0.05)。无论表层还是亚表层,SOM和SIF均以次生林最大,香蕉园次之,橡胶林最小,次生林SOM显著大于香蕉园和橡胶林(P<0.05),SIF则无显著差异。随着海拔升高,限制SIF的因素由速效氮、速效磷转变为速效磷和速效钾,且pH的限制逐渐加强,而维持和限制低海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IF的因素与同海拔段内自然土壤基本一致。未来山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低海拔区域应该注重补充氮肥和磷肥,中高海拔区域注重补充磷肥和钾肥,同时调节适宜的pH更有助于土壤养分释放和植物吸收利用。综上,海拔梯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深刻影响北热带山地SOM含量和SIF空间分异,而人类活动干扰是SOM和SIF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综合肥力 海拔梯度 土地利用 红河蝴蝶谷 北热带山地
下载PDF
山东省长期连作杨树人工林的土壤理化特性与综合肥力评价
4
作者 贾国建 杜振宇 +6 位作者 马丙尧 井大炜 刘方春 刘幸红 李世会 董祎琳 马海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5,共8页
土壤理化特性是土壤综合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诊断土壤质量优劣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以山东省杨树主栽区20块长期(10~60年)连作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取样测定15个土壤指标,研究了林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土壤理化特性是土壤综合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诊断土壤质量优劣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以山东省杨树主栽区20块长期(10~60年)连作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取样测定15个土壤指标,研究了林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杨树人工林土壤全钾、碱解氮含量总体上处于“很低”水平,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和电导率(EC)处于“较低”水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容重处于“适中”水平,而毛管孔隙度处于“较高”水平。80%样地为微碱性砂质壤土或壤质砂土,砂粒含量较高,而粉砂粒、粘粒含量较低。不同样地间的土壤综合肥力存在较大差异,以鲁北区杨树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高,显著高于鲁南、鲁西和鲁西南这3个栽培区。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容重、粉砂粒、粘粒8个理化指标均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具有显著影响,而全氮、碱解氮、pH、EC、毛管孔隙度、砂粒、粉粘比7个指标与其相关性均不显著。杨树连作时间、林龄、林分密度对林地土壤肥力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土壤理化特性 综合肥力指数 相关分析 山东省
下载PDF
山东省临沭县北部土壤养分特征及综合肥力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莎 胡自远 +3 位作者 张永帅 孙振洲 邓清海 李付全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3期88-95,共8页
在山东省临沭县北部农耕区进行耕层土壤样品采集,并测定土壤pH、有机质、全量及速效氮磷钾等养分指标来表征土壤肥力,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计算出所有样本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值并进行等级划分来评价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临沭县北部土... 在山东省临沭县北部农耕区进行耕层土壤样品采集,并测定土壤pH、有机质、全量及速效氮磷钾等养分指标来表征土壤肥力,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计算出所有样本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值并进行等级划分来评价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临沭县北部土壤酸化严重,有机质和全氮、速效钾含量较低,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磷比较丰富。因子分析显示TN、OM、AK、AP、TP、pH是影响临沭县北部土壤养分综合状况的主要因素。临沭县北部土壤肥力水平偏低;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值(IFI)具体表现为:郑山街道>青云镇>玉山镇>临沭街道>蛟龙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综合肥力 土壤酸化 山东省临沭县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下黄壤综合肥力演变及作物产量响应 被引量:28
6
作者 黄兴成 李渝 +4 位作者 白怡婧 张雅蓉 刘彦伶 张文安 蒋太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4-1491,共8页
【目的】评价长期不同施肥下黄壤综合肥力的演变特征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响应关系,寻求黄壤综合肥力提升和作物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科学施肥模式,为黄壤耕地保育和地力提升提供依据。【方法】依托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 【目的】评价长期不同施肥下黄壤综合肥力的演变特征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响应关系,寻求黄壤综合肥力提升和作物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科学施肥模式,为黄壤耕地保育和地力提升提供依据。【方法】依托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的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采集10个不同施肥处理2011~2016年的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样品,包括:不施肥(CK)、施氮肥(N)、施氮磷肥(NP)、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氮磷钾肥(NPK)、3/4化肥+1/4有机肥(3/4NP+1/4M)、1/2化肥+1/2有机肥(1/2NP+1/2M)、有机肥(M)、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运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评估土壤性质指标与土壤综合肥力的关联性。采用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不同施肥管理下土壤综合肥力对作物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结果】通过20年的不同施肥管理,黄壤综合肥力发生了显著(P <0.01)的变化,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以NK处理最低,NPK+M处理最高;长期不施肥(CK)或者偏施化肥各处理(N、NP、NK、PK)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低于施用有机肥的各处理(3/4NP+1/4M、1/2NP+1/2M、M、NPK+M)。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土壤性质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H值、碱解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极显著地直接影响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高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作物产量呈极显著的直接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04^(**),通径系数达0.716~*。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维持作物高产、稳产和可持续性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各处理具有高综合肥力和作物高产,不施肥或偏施化肥各处理具有低综合肥力和作物低产;NPK和NPK+M处理作物在获得高产的同时,能够维持产量的高稳定性和高可持续性;CK和PK处理作物低产,并且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低。【结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能够客观反映黄壤生产力的高低,长期施用有机肥促进了黄壤综合肥力提升并维持作物高产。合理平衡施用化肥或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维持较高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长期施肥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产量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评价及其效应 被引量:27
7
作者 包耀贤 黄庆海 +1 位作者 徐明岗 于寒青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81,共8页
以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长期试验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及统计学方法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及其效应研究,以期达到土壤培肥的目的。结果表明,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物理性粘粒、团聚度和团聚体稳定率为研究区土壤肥力评价最小... 以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长期试验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及统计学方法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及其效应研究,以期达到土壤培肥的目的。结果表明,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物理性粘粒、团聚度和团聚体稳定率为研究区土壤肥力评价最小数据集,由其所得评价结果具有高度代表性和科学性。NPKM的SFI值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均呈显著差异。NPKM、2NPK、NPK各处理SFI值分别高出对照(CK)31.3%、13.0%和10.1%。SFI值的时间演变为NPKM处理先增后降,临界年限在第12年,N和CK处理缓降,其它处理缓增。一定范围内,二次曲线较直线更能揭示作物产量与SFI的关系,进一步拟合发现,SFI和作物相对产量间符合"S"型波尔兹曼生长曲线,SFI增至0.60时,相对产量增幅趋零,NPKM处理(SFI=0.688)已属于此;模拟可知,作物产量趋稳时相应施肥年限表现为NPKM(2a)<2NPK(8a)<NPK(9a)<NP(11a)<K、NK(13a)<P(14a)处理。综上,长期平衡施肥(NPKM、2NPK和NPK)明显提高土壤综合肥力,NPKM更为显著,但其现状对作物增产已无效,应减施或不施若干年;长期偏施肥对土壤肥力贡献不力,尤其是长期单施氮反使土壤肥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长期施肥 综合肥力评价 相对产量
下载PDF
河南省烤烟种植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海生 魏跃伟 +1 位作者 刘国顺 陈伟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136,0+2,共6页
在分析河南省烤烟种植区各项肥力因子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内植烟田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S型或抛物线型作物效应曲线建立了各项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因子权重,从而求得每个评价单元的综合指标值。使用M... 在分析河南省烤烟种植区各项肥力因子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内植烟田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S型或抛物线型作物效应曲线建立了各项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因子权重,从而求得每个评价单元的综合指标值。使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了该区域内植烟田土壤综合肥力适宜性评价图。研究表明:研究区内的信阳市全部和南阳市的西部由于土壤中有机质丰富,pH值适宜,全N含量高,因此土壤综合肥力为最适宜区,这部分面积为1.18万hm2,占河南省烟草种植总面积的13.69%;驻马店、许昌、平顶山和洛阳由于Cl-含量适中,有效P和有效K含量丰富,因此土壤综合肥力为适宜区,这部分面积为3.03万hm2,占河南省烟草种植总面积的35.01%,河南省北部和东部的一些烟草种植区由于pH值和Cl-含量太高,P的有效性偏低,因此土壤综合肥力为次适宜区,这部分面积为4.24万hm2,占河南省烟草种植总面积的4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烤烟 评价因子 权重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的复垦土壤综合肥力评价和趋势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卓理 耿鹏旭 王海荣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4,共4页
采集了平顶山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和塌陷地、正常农田土壤的表层混合样,测试分析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建立了综合肥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了各指标的隶属度。结果显示:复垦11年、6年、4年和2年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0.69... 采集了平顶山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和塌陷地、正常农田土壤的表层混合样,测试分析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建立了综合肥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了各指标的隶属度。结果显示:复垦11年、6年、4年和2年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0.69、0.73、0.65和0.62;用SPSS13.0对复垦土壤的肥力演化进行了回归分析,提出了回归函数模型。为评价煤矿塌陷区复垦地土壤肥力质量水平,提供了定量的科学的方法;为土地复垦的验收,以及复垦地土壤的改良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壤 隶属函数 综合肥力评价 回归分析
下载PDF
用聚类分析法对北京十大公园土壤综合肥力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克锋 杜晓林 +1 位作者 石爱平 郝玉兰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64-67,共4页
本文采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属十大公园土壤综合肥力进行分类,按土壤综合肥力,将十大公园土壤分成4类。
关键词 公园土壤 综合肥力 分类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下紫色土综合肥力演变及作物产量响应 被引量:43
11
作者 陈轩敬 赵亚南 +3 位作者 柴冠群 张珍珍 张跃强 石孝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39-144,共6页
为了综合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紫色土肥力的变化趋势,寻求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能获得高产的紫色土科学施肥模式,该文以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 ... 为了综合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紫色土肥力的变化趋势,寻求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能获得高产的紫色土科学施肥模式,该文以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 a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肥力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趋势,长期不施肥(对照)与偏施化肥氮肥、氮钾肥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IFI)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平衡施肥的氮磷钾、氮磷钾+牛粪、1.5倍氮磷钾+秸秆还田、氮磷钾+秸秆还田处理的IFI指数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的波动,但相对于试验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平衡施肥处理年均IFI值比对照分别提高34.5%,36.8%,52.3%,50.1%;通过IFI指数与各养分指标之间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含量对紫色土土壤肥力的贡献较大;20 a产量变化趋势表明,平衡施肥产量明显高于偏施肥处理,其中长期秸秆还田配施NPK肥,增产效果最佳;相对产量与IFI指数呈S型曲线关系,紫色土IFI指数维持在1.63~2.01之间,可以实现相对最高产量;作物产量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二者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应用改良的内梅罗指数法计算的综合肥力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长期平衡施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其中氮磷钾化肥配合秸秆还田是维持土壤肥力、实现作物高产的最佳培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肥料 作物 紫色土 长期施肥 综合肥力评价 产量
下载PDF
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综合肥力与大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魏永霞 石国新 +2 位作者 冯超 吴昱 刘慧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5-294,共10页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持水性能、土壤养分以及大豆生长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年的观测。按照生物炭施加量,2015年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持水性能、土壤养分以及大豆生长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年的观测。按照生物炭施加量,2015年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m^2)、C100(100 t/hm^2)5个处理,2016—2018年分别连续施加等量的生物炭。结果表明:连续4年,0~6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随施炭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对60~1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影响不显著;连续4年,饱和含水率随施炭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2015年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随施炭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2016—2018年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连续4年,施加生物炭提高了大豆各生育阶段的株高和叶面积,同期相对较优处理分别为C75、C50、C50、C25;连续4年,大豆冠层覆盖度与施炭量呈抛物线变化(R^2均在0.89以上,P<0.01),连续施加2年的C50处理各生育期提高量最大,与C0相比提高了81.4%、36.7%、31.5%和39.6%;连续4年,土壤pH值和有机质、速效钾含量随施炭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相对较优处理为C50、C50、C25、C25。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模型计算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产量呈正相关(R^2=0.8615,P=0.0012,RMSE为0.75),土壤综合肥力水平最高的生物炭施用模式为连续2年施加50 t/hm^2的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物炭 土壤储水量 大豆冠层覆盖度 改进的内梅罗指数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下载PDF
西南紫色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综合肥力评价与比较 被引量:21
13
作者 谢军 方林发 +3 位作者 徐春丽 张淑香 张跃强 石孝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0-1507,共8页
【目的】为探求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和土壤综合肥力的演变,寻求合理评价西南紫色土区域土壤综合肥力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以7年的定位试验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内梅罗指数法、相关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不施肥对照(CK)、化... 【目的】为探求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和土壤综合肥力的演变,寻求合理评价西南紫色土区域土壤综合肥力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以7年的定位试验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内梅罗指数法、相关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不施肥对照(CK)、化肥优化施用(OP)、在化肥优化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MF)、在化肥优化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 4个处理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下蔬菜和玉米的平均产量均表现为MF处理最大。在蔬菜季,MF处理显著提高了产量,相比OP和OM处理,榨菜分别增产27.8%和16.0%,大白菜分别增产28.6%和8.7%;在玉米季,MF处理的产量最大,为9907kg/hm^2,显著高于OP和OM处理,分别增产1199 kg/hm^2和1273 kg/hm^2。通过分析土壤单项肥力指标与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与作物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对紫色土土壤肥力贡献大,是表征紫色土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用3种评价方法计算的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值(IFI)均表现为OM> MF> OP> CK,施用有机肥处理(MF和OM)处理IFI值要显著高于优化施肥处理。3种评价方法的IFI值与作物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关系,但3种评价方法的相关系数平均值从大到小表现为相关系数法(0.5292)>内梅罗指数法(0.5252)>因子分析法(0.5130),表明相关系数法比内梅罗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更可靠。【结论】在蔬菜-玉米轮作体系下,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能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水平。从3种评价方法的精确性来看,相关系数法比内梅罗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更可靠,在实践中优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 产量 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内梅罗指数法 因子分析法 相关系数法
下载PDF
重庆花椒主产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综合肥力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勇 王帅 +10 位作者 赵敬坤 彭清 王洋 李志琦 蔡国学 杨林生 徐文静 张建伟 王洁 张跃强 石孝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58,共11页
通过分析重庆市江津花椒主产区2013年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分布特征,并对126个定点监测椒园(2006-2013年)的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和肥力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期为重庆市花椒园土壤综合肥力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3年全区椒园土壤pH均值... 通过分析重庆市江津花椒主产区2013年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分布特征,并对126个定点监测椒园(2006-2013年)的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和肥力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期为重庆市花椒园土壤综合肥力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3年全区椒园土壤pH均值为6.0,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4.2 g/kg,在空间上分布较均匀,但处于缺乏水平;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85.8 mg/kg, 119.1 mg/kg,中等及以上样点占比分别为35.4%和55.3%,但南北差异较大;土壤速效磷平均质量分数为7.6 mg/kg,处于缺乏水平,极缺乏的样点占比22.0%,且集中在西南片区;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平均质量分数为1.9~107.7 mg/kg,均达到很丰富的水平,除有效锌、有效锰在空间上为均匀分布外,其余呈斑块状分布.此外,126个定点监测椒园的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土壤pH值平均下降0.5个单位,土壤酸化严重;较2006年,除有机质和有效钾基本不变外,2013年土壤碱解氮提高了34.2%,而速效磷降低了21.9%;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是2006年的2.2~3.6倍,2013年各指标变异系数较2006年平均下降了16.8%.最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定点监测椒园土壤综合肥力水平,表明重庆花椒主产区土壤综合肥力在7年间分别提升了13.3%和18.2%,但仍处于较低水平(Ⅲ级),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为主要限制因子.建议在椒园进行枝条还田、种植绿肥或施用有机肥来提高土壤有机质、调节土壤pH,并结合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合理施肥以保障花椒绿色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青花椒 土壤养分 土壤综合肥力 养分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白菜品质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谢志坚 倪国荣 +5 位作者 危群星 康丽春 黄群招 李春阳 涂李俊 周春火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1-1071,共11页
土壤肥力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作物品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既可为维持农田较高生产力提供理论指导,又可为研究作物体内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提供新思路。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索不同畜禽粪便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小白菜品质与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肥力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作物品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既可为维持农田较高生产力提供理论指导,又可为研究作物体内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提供新思路。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索不同畜禽粪便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小白菜品质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和菜地土壤综合肥力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与单施化肥相比,猪粪沼渣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显著增加小白菜地上部全磷、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7.73%~48.0%,提高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10.6%~124.8%,继而显著提升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15.0%;鸡粪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显著增加小白菜地上部全磷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6.42%~11.4%,降低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8.79%~27.3%,但其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和IFI影响不显著;猪粪沼渣和鸡粪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显著提高其小白菜地上部C/N化学计量比14.0%和22.7%,降低其地上部硝酸盐含量、N/P与C/P化学计量比12.7%~71.0%和10.7%~75.8%。另外,小白菜地上部全碳含量与C/N和C/P化学计量比显著正相关;全氮含量与C/N和C/P化学计量比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N/P化学计量比和IFI极显著正相关;全磷含量与C/P化学计量比和IFI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与地上部全氮、全磷含量以及IFI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N和C/P化学计量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小白菜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与其全氮含量和N/P化学计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N化学计量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施用猪粪沼渣或鸡粪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有效提升菜地综合土壤肥力和小白菜品质,为畜禽粪便高效资源化利用和设施蔬菜化肥减施提质及其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畜禽粪便 小白菜 品质 生态化学计量学 综合肥力指数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杏园土壤综合肥力对人工生草模式的响应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根旺 宋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9,共11页
为了揭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杏园土壤综合肥力对3种不同人工生草管理模式(模式A:杏树+黄花菜;模式B:杏树+紫花苜蓿;模式C:杏树+黄花菜+紫花苜蓿)及对照组CK(杏树+清耕)的响应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 为了揭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杏园土壤综合肥力对3种不同人工生草管理模式(模式A:杏树+黄花菜;模式B:杏树+紫花苜蓿;模式C:杏树+黄花菜+紫花苜蓿)及对照组CK(杏树+清耕)的响应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等14项土壤环境指标。结果表明: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分别在模式A和C下活性最高,分别为18.18±0.51μg·g^(-1)·h^(-1)和213.15±3.69μg·g^(-1)·h^(-1),而土壤脲酶则在模式B和C中活性最高,分别为25.52±0.79μg·g^(-1)·h^(-1)和26.44±0.57μg·g^(-1)·h^(-1),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在3个模式间无显著差异,但模式B(36.46±1.84 mg·kg^(-1))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生草模式下均呈模式C>模式B>模式A>CK,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在模式B和模式C之间无显著差异。NMDS排序结果表明,影响杏树林不同生草模式土壤肥力差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Patrick丰富度指数(r^2=0.8489)和土壤脲酶(r^2=0.8111)。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酶活性及理化特性的总叠加效应共同解释杏树根际土壤综合肥力变异的79%,而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学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41%),土壤理化特性(3%)的独立效应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要明显低于土壤酶活性(15%)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园 人工生草 管理模式 土壤综合肥力 陇东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不同秸秆生物炭对黄壤理化性质及综合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5 位作者 邓晓梅 索全义 卢志宏 陈芬 余高 谭杰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9-59,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生物炭对黄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影响的差异,并对添加不同生物炭的黄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土壤改良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500℃炭化得到的生物炭为添加材料...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生物炭对黄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影响的差异,并对添加不同生物炭的黄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土壤改良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500℃炭化得到的生物炭为添加材料,以贵州省地带性黄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室内培养试验,以未添加生物炭处理为对照,分析比较添加量为1%,2%,4%的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生物炭处理黄壤体积质量、pH、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模糊数学原理计算不同生物炭处理黄壤的综合肥力水平。【结果】与对照相比,生物炭降低了0~10cm土层土壤的体积质量,其中0~5cm土层降幅较大(1.54%~8.46%)。添加生物炭使土壤pH明显增大,其中以添加4%油菜秸秆生物炭处理的pH最大,为7.33。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对生物炭类型及添加量的响应不同。与对照相比,不同生物炭处理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46.80%~445.63%;添加4%油菜秸秆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碱解N含量,较对照升高了31.23%;有效P、速效K和全N、全P、全K含量均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分别为28.04%~134.58%,19.76%~162.48%,13.85%~112.31%,6.25%~43.75%和10.53%~31.58%。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炭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由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可知,不同生物炭处理土壤的IFI值为46.09~59.55,均高于对照(IFI40.11),且IFI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大而升高,油菜秸秆生物炭处理的土壤肥力水平优于玉米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结论】生物炭对酸性黄壤的体积质量、pH、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具有明显影响,且生物炭类型及其添加量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生物炭能明显提高黄壤肥力水平,其中添加4%油菜秸秆生物炭是提高酸性黄壤肥力水平的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土 作物秸秆 生物炭 综合肥力
下载PDF
有机肥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养分与综合肥力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阔 王雪梅 +3 位作者 陈波浪 柴仲平 刘茂 罗湘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99-2604,共6页
为掌握有机肥在库尔勒香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黑炭和羊粪)的田间调控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养分与综合肥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肥的CK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能有效改变果园土壤颗粒组... 为掌握有机肥在库尔勒香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黑炭和羊粪)的田间调控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养分与综合肥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肥的CK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能有效改变果园土壤颗粒组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显著促进果园土壤综合肥力提高。施用黑炭、羊粪27 000 kg/hm2的处理效果较为显著,其中施用黑炭27 000 kg/hm2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效果较好,施用羊粪27 000 kg/hm2对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及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市 有机肥 香梨园 土壤养分 肥力综合指数
下载PDF
沙蒿生物质炭配施有机物料对沙蒿林土壤化学性质和综合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4 位作者 索全义 邓晓梅 陈芬 刘敏 王祖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1,共7页
[目的]研究沙蒿生物质炭单施或与有机物料配施对沙蒿林土壤化学性质和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沙蒿林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培育试验,以不施用任何物料沙土为对照(CK),分析施用沙蒿生物质炭(T1)... [目的]研究沙蒿生物质炭单施或与有机物料配施对沙蒿林土壤化学性质和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沙蒿林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培育试验,以不施用任何物料沙土为对照(CK),分析施用沙蒿生物质炭(T1)、羊粪(T2)、沙蒿粉(T3)、沙蒿生物质炭+羊粪(T4)和沙蒿生物质炭+沙蒿粉(T5)培养60和150 d后对瘠薄沙土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模糊数学法计算不同处理土壤的肥力综合指数(IFI),对土壤改良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相比,T1~T5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沙土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P<0.05),其中T5、T4、T1处理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与培养60 d相比,培养150 d时不同处理沙土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是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明显增加。当培养60 d时,各处理的IFI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T5>T4>T1>T2>T3>CK;当培养150 d时,IFI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T4>T5>T1>T2>T3>CK,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沙蒿生物质炭单施或与羊粪、沙蒿粉配施均能明显提高沙土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含量及IFI,其中沙蒿生物质炭与羊粪配施是提高沙蒿林土壤综合肥力的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生物质炭 有机物料 土壤养分 综合肥力
下载PDF
福建北部引种邓恩桉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昌华 《桉树科技》 2016年第3期24-29,共6页
为研究在福建北部高纬度区引种邓恩桉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以闽北建阳市引种的邓恩桉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由土壤养分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所得的土壤综合肥力值,结果表明:邓恩桉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为0.669,土壤肥力等级为第Ⅱ级,土... 为研究在福建北部高纬度区引种邓恩桉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以闽北建阳市引种的邓恩桉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由土壤养分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所得的土壤综合肥力值,结果表明:邓恩桉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为0.669,土壤肥力等级为第Ⅱ级,土壤肥力状况良好;杉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值分别为0.511和0.406,土壤肥力等级均处于第Ⅲ级,土壤肥力状况一般。此外,邓恩桉人工林相对于造林前其土壤综合肥力值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纬度区 邓恩桉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