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绿原酸对番茄幼苗低温耐性的生理调控效应
1
作者 李艳梅 姜丽娜 +4 位作者 孙向阳 李常保 周明 孙焱鑫 索琳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30,共16页
【目的】番茄苗期常遭遇低温冷害,严重影响花果正常发育。酚酸物质绿原酸是农作物抗逆响应的关键代谢物质,但外源绿原酸是否能增强作物耐冷性尚不明确。因此,以低温耐性不同的两个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根施绿原酸对番茄低温耐性的调... 【目的】番茄苗期常遭遇低温冷害,严重影响花果正常发育。酚酸物质绿原酸是农作物抗逆响应的关键代谢物质,但外源绿原酸是否能增强作物耐冷性尚不明确。因此,以低温耐性不同的两个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根施绿原酸对番茄低温耐性的调控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番茄(Solunum lycopersacum)强耐低温品种京番401(JF401)和弱耐低温品种京番101(JF101)为试验材料开展室内盆栽试验。基于前期试验获得的参数,设置6个绿原酸(CGA)根施浓度处理:0、0.005、0.025、0.05、0.1和0.25 g/L。根施CGA后,番茄幼苗在正常温度下生长5周,然后在低温(昼夜温15℃/5℃)胁迫下生长6天。在低温胁迫结束后2天,用手持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完全展开叶片初始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及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调查番茄幼苗地上部鲜重(SFW)、根系鲜重(RFW)和总鲜重(TFW);测定完全展开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叶绿体色素含量(Chl.a、Chl.b、Car)、自由水含量(LFW)和束缚水含量(LBW);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供试CGA浓度范围内,JF401和JF101番茄幼苗的耐冷性均随CGA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最高耐冷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分别出现在0.1和0.05 g/L。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D值与Fv/Fm、Qp、ФPSII、Chl.a、Chl.(a+b)、SFW、RFW、TFW、SOD、POD、CAT和LBW显著正相关(R=0.72~0.98),与H_(2)O_(2)、NPQ、REC、MDA和LFW显著负相关(R=0.63~0.98)。PCA主成分分析表明,SFW、Chl.b、Chl.(a+b)、Qp、ФPSII和LBW是影响两品种番茄苗期低温耐性的共性关键指标。在CGA最佳浓度下,京番101幼苗的ФPSII、Chl.(a+b)、LBW和SFW较CK的增幅分别为157.7%、35.5%、8.4%和24%,京番401幼苗的增幅分别为223.5%、64.9%、31.2%和62%。【结论】低温胁迫下,根施适量绿原酸可通过改善光能吸收及利用、降低水分生理代谢、增强酶促抗氧化防御和清除活性氧等多途径调控机制,显著提升番茄幼苗低温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刺激素 绿原酸(CGA) 低温胁迫 番茄 叶绿素 束缚水
下载PDF
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的工艺研究
2
作者 韦正 黄秀香 +2 位作者 叶红霞 邵柳红 赖红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的工艺,探讨提取液中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磷酸氢二钾用量和超声功率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 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的工艺,探讨提取液中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磷酸氢二钾用量和超声功率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1%、超声温度61℃、超声时间25 min、磷酸氢二钾用量4.6 g,此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1.53%,与预测值相接近。研究表明,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枇杷叶的资源化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绿原酸 双水相协同超声法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低共熔溶剂提取鱼腥草中绿原酸工艺优化
3
作者 顾东雅 金绍娣 +1 位作者 谢佳伶 史怡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3-576,共4页
目的 优化低共熔溶剂提取鱼腥草中绿原酸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绿原酸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条件为提取溶剂氯化胆碱-乙酸(1∶3),含水量20%,料液比1∶30,... 目的 优化低共熔溶剂提取鱼腥草中绿原酸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绿原酸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条件为提取溶剂氯化胆碱-乙酸(1∶3),含水量20%,料液比1∶3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0 min,绿原酸提取率为5.43%。结论 低共熔溶剂既可提高提取率,又能减轻环境压力,有利于绿色环保提取鱼腥草中绿原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绿原酸 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金银花绿原酸对铝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相关分泌酶、脂氧素A4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农嵩 黄佳铃 +6 位作者 黄翠娟 唐小棉 周维铭 俸翰超 韦翠萍 黄鸥飞 张树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2-166,253,共6页
目的 探讨金银花绿原酸对铝致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相关分泌酶、脂氧素A4(LXA4)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金银花绿原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除正常... 目的 探讨金银花绿原酸对铝致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相关分泌酶、脂氧素A4(LXA4)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金银花绿原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均采用麦芽酚铝腹腔注射染毒建立铝致AD模型,每连续注射5 d间歇2 d,共染毒8周。从染毒第5周开始,金银花绿原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金银花绿原酸溶液40 mg/kg、80 mg/kg、160 m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喂等体积蒸馏水,均1次/d,连续灌胃至第8周末。实验结束,采用Y型水迷宫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记录小鼠达到学会标准时所需的测试次数、20次测试中的记忆错误次数和错误率。取小鼠大脑,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中β-分泌酶、α-分泌酶、γ-分泌酶、LXA4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取血测定生化指标[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测试次数、记忆错误次数、错误率和脑组织中β-分泌酶、γ-分泌酶、AchE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脑组织中LXA4含量明显降低(P<0.05),α-分泌酶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银花绿原酸各组小鼠学习测试次数、记忆错误次数、错误率和脑组织中β-分泌酶、γ-分泌酶、AchE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金银花绿原酸高剂量组脑组织中LXA4含量明显升高(P<0.05),金银花绿原酸各组脑组织中α-分泌酶含量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糖、TC、TG、ALT、BUN、Cr、UA水平和金银花绿原酸低、中剂量组TC、TG、BUN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模型组HDL-C水平和金银花绿原酸中、高剂量组U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金银花绿原酸各组血糖、ALT、BUN、UA水平和金银花绿原酸中、高剂量组TC、Cr水平及金银花绿原酸高剂量组TG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金银花绿原酸中、高剂量组HDL-C水平和金银花绿原酸高剂组总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金银花绿原酸可能通过调控相关分泌酶、LXA4和各生化指标而起到改善铝暴露致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绿原酸 分泌酶 脂氧素A4
下载PDF
绿原酸与亮氨酸协同对育肥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吴青瑶 殷运菊 +5 位作者 王敏 潘俊毅 李凤娜 赵生国 陈国顺 郭秋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0-1068,共9页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绿原酸与亮氨酸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状、肉品质、背部脂肪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究绿原酸与亮氨酸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效果。【方法】试验选取24头(公母各半)115日龄健康、体重相近(68.3 kg±1.3 kg)的杜...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绿原酸与亮氨酸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状、肉品质、背部脂肪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究绿原酸与亮氨酸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效果。【方法】试验选取24头(公母各半)115日龄健康、体重相近(68.3 kg±1.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绿原酸组(B组)和亮氨酸+绿原酸组(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绿原酸及0.25%亮氨酸+0.025%绿原酸。试验期25 d。试验结束后称重,统计试验猪生长性能;通过前腔静脉采集血液,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试验猪屠宰后进行胴体分割,测定胴体性状、背最长肌肉品质、背部脂肪脂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与A组相比,B、C组育肥猪生长性能均差异不显著(P>0.05);B组育肥猪屠宰率和瘦肉率均显著提高(P<0.05),C组育肥猪瘦肉率显著提高(P<0.05),背膘厚显著降低(P<0.05);屠宰后45 min,B、C组育肥猪背最长肌pH均显著提高(P<0.05),B组背最长肌红度值显著降低(P<0.05),B、C组股二头肌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B组血清葡萄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背部脂肪组织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和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C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ACAT、LPL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C组育肥猪屠宰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GSH-Px和SOD活性及T-AOC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粮添加0.05%绿原酸可以提高育肥猪屠宰率及胴体瘦肉率;添加0.25%亮氨酸+0.025%绿原酸可以显著促进肌内脂肪沉积,降低背部脂肪沉积,提高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亮氨 育肥猪 抗氧化能力 脂质代谢
下载PDF
绿原酸抗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阳昱 李庆蓉 +4 位作者 陈孝红 薛丽 和平安 吕梅 杨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自然存在于多种中药材和食物中,杜仲、金银花和咖啡等植物中含量较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绿原酸作为研究活性物质的焦... 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自然存在于多种中药材和食物中,杜仲、金银花和咖啡等植物中含量较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绿原酸作为研究活性物质的焦点之一,因其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故绿原酸对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逐渐被重视和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绿原酸对多种致病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绿原酸抗菌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控制带来新思路,有助于绿原酸在医药领域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活性多酚 抗菌作用 临床耐药菌 机制
下载PDF
绿原酸生物合成调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治民 李翠 +3 位作者 韦继天 李昕然 刘峄 郭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1,共15页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是一类重要的酚酸类次生代谢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绿原酸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外,它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功能,在抗炎、抗菌和降血糖等方面具有重...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是一类重要的酚酸类次生代谢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绿原酸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外,它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功能,在抗炎、抗菌和降血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植物中绿原酸的含量通常很低,严重制约着其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植物体中绿原酸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众多研究者通过基因工程、逆境胁迫及激素处理等手段在提高植株体内绿原酸含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对绿原酸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也开启了新的探索,以期为提高植物中体内绿原酸含量提供新的思路。鉴于此,本文对绿原酸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合成以及调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系统分析了绿原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限速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C4H)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4CL)等对绿原酸合成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MYB、WRKY和bHLH等转录因子调控绿原酸生物合成的作用机制。与此同时,系统归纳总结了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植物激素以及光质和光周期等外源因素对植株体内绿原酸含量及其合成调控的影响,并介绍了绿原酸在改善动物健康和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机理。最后,对绿原酸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旨在为绿原酸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生物合成 转录因子 外源诱导 调控
下载PDF
甜叶菊绿原酸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8
作者 张珊 肖蕴祺 +1 位作者 陈傲 施寿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6-95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甜叶菊绿原酸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192只体重、产蛋率均相近的6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甜叶菊...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甜叶菊绿原酸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192只体重、产蛋率均相近的6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甜叶菊绿原酸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g/t甜叶菊绿原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绿原酸组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率、产蛋量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料蛋比和破畸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绿原酸组产蛋后期蛋鸡的蛋黄颜色显著增加(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绿原酸组产蛋后期蛋鸡血浆尿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增加的趋势(P=0.099),其他血浆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绿原酸组产蛋后期蛋鸡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00 g/t甜叶菊绿原酸能有效改善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增加蛋黄颜色,改善回肠组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甜叶菊绿原酸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血浆生化指标 肠道组织形态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途径探究绿原酸对泡沫细胞线粒体自噬-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于红红 杨韵琪 +3 位作者 罗培 俞琦 马玉玲 田维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4-920,共7页
目的探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通过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信号通路对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线粒体自噬及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正常(Control)组、模型(Model)组、CG... 目的探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通过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信号通路对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线粒体自噬及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正常(Control)组、模型(Model)组、CGA低剂量(CGA-L)组、中剂量(CGA-M)组、高剂量(CGA-H)组、CGA-H+Mdivi-1(CGA-H+Mdi)组。油红O法鉴定细胞泡沫化;CCK-8法确定CGA干预浓度;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结构改变;ELISA检测IL-1β、IL-18、IFN-γ表达;qRT-PCR及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泡沫细胞模型制备成功。与Model组相比,不同浓度CGA干预后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诱导了PINK1、Parkin、p-Parkin、PHB2、LC3Ⅱ表达,抑制了TOMM20表达,以及降低了IL-1β、IL-18、IFN-γ的表达(P<0.05或P<0.01);与CGA-H组相比,CGA-H+Mdi组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加重,抑制了PINK1、Parkin、p-Parkin、PHB2、LC3Ⅱ表达,诱导了TOMM20表达,以及增强了IL-1β、IL-18、IFN-γ表达(P<0.01)。结论CGA可通过调控PINK1/Parkin通路诱导泡沫细胞线粒体自噬以及抑制了促炎因子IL-1β、IL-18、IFN-γ过表达,这可能是CGA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泡沫细胞 PINK1/Parkin 线粒体自噬 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金银花废渣中绿原酸提取条件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0
作者 袁玉雪 李畅 +4 位作者 代佳和 门德盈 赵存朝 陶亮 田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6,共7页
为研究金银花废渣发酵后绿原酸提取率及其抗氧化活性,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1∶1)复配对金银花废渣进行混合发酵,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提取条件,并研究发酵前后金银花提取液抗氧... 为研究金银花废渣发酵后绿原酸提取率及其抗氧化活性,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1∶1)复配对金银花废渣进行混合发酵,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提取条件,并研究发酵前后金银花提取液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发酵时间71 h,发酵温度32℃,葡萄糖添加量3%,接种量1.5%。在此优化条件下,金银花废渣发酵组绿原酸提取率较未发酵组较由1.12%增加到1.63%。与未发酵组相比,发酵组金银花提取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由82.96%增长到86.64%,ABTS自由基清除率由82.17%提高到86.34%,Fe^(3+)还原力由1.03增加到1.09。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混合发酵能有效提高金银花废渣的绿原酸提取率,并能增强金银花废渣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废渣 提取 绿原酸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技术分析绿原酸与肌原纤维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李杰 郭欣 +3 位作者 袁天帅 屈启超 朱新荣 张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本研究以高白鲑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6、30、150、300μmol/g)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与MP相互作用的结构变化及结合性质。在25℃下孵育形成不同CA-MP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理化性质(... 本研究以高白鲑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6、30、150、300μmol/g)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与MP相互作用的结构变化及结合性质。在25℃下孵育形成不同CA-MP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总巯基,表面疏水性),二级,三级结构变化(傅里叶红外光谱、同步荧光、三维荧光),结合性质(紫外光谱,荧光猝灭及热力学参数)分析CA-MP复合物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在300μmol/g CA存在下,蛋白总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分别骤降25.65%,40.26%(P<0.05);蛋白质二级结构随之展开,α-螺旋含量下降至11.73%,造成蛋白结构稳定性降低;同步荧光与三维荧光光谱表明CA对蛋白荧光具有猝灭作用,且色氨酸比酪氨酸的猝灭效果高7.90%。紫外光谱和荧光猝灭证实CA-MP形成复合物且二者的结合为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进一步验证二者相互作用的主导力为疏水作用力。本研究旨在为多酚与高白鲑MP相互作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对不同结构多酚与高白鲑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肌原纤维蛋白 相互作用 多光谱学 蛋白结构
下载PDF
绿原酸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及机制探索
12
作者 周云鑫 刘柯 丁军颖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70-74,79,共6页
目的明确绿原酸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的抗炎作用,揭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绿原酸干预后RAW264.7的细胞活性;采用LP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预制细胞炎性状态,设置空白对... 目的明确绿原酸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的抗炎作用,揭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绿原酸干预后RAW264.7的细胞活性;采用LP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预制细胞炎性状态,设置空白对照组(K组,n=3)、模型对照组(L组,n=3)和实验组(S组,n=3)分别给药,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分别于24h及48h获取细胞沉淀及上清,以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的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appaB,NF-κB)的mRNA表达。结果1μg/ml的LPS成功预制RAW264.7细胞炎性状态;12.5~200.0μg/ml的绿原酸对RAW264.7无明显毒性,50μg/ml及200μg/ml的绿原酸对RAW264.7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上清中IL-1β蛋白含量明显降低,Arg-1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50μg/ml的绿原酸显著降低LPS诱导的炎性细胞中NF-κB、TGF-β1、PTGS2及HMGB1的mRNA表达(P<0.05)。结论绿原酸对LPS诱导的RAW264.7炎性反应有明确抑制作用,可能与调控HMGB1介导的NF-κB相关通路分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脂多糖 RAW264.7 抗炎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茵栀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
13
作者 赵丽丽 兰新财 +5 位作者 叶菁 缪雨臻 赖笑美 章红兵 李思鸿 安丽娜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茵栀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_(18)柱(250.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1%磷酸(11∶8∶81),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1)nm,流速为1 mL/...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茵栀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_(18)柱(250.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1%磷酸(11∶8∶81),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1)nm,流速为1 mL/min。结果显示,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0.0943~0.7544μg,r=0.99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25%(n=6);栀子苷线性范围为0.1971~1.5766μg,r=0.99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56%(n=6)。该方法检测效率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为茵栀解毒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简便、准确、可靠的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解毒颗粒 绿原酸 栀子苷 RP-HPLC
原文传递
绿原酸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朱喜锋 陈严轩 +1 位作者 邱建强 彭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9-1398,共10页
绿原酸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保护血管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缩酚酸。近年来发现,绿原酸能够调控营养物质代谢、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繁殖性能、改善产品品质、降低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绿原酸的化学结构... 绿原酸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保护血管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缩酚酸。近年来发现,绿原酸能够调控营养物质代谢、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繁殖性能、改善产品品质、降低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绿原酸的化学结构和来源、生物活性与作用机制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开发绿原酸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生物活性 动物健康 生产应用
下载PDF
绿原酸和咖啡酸对雷州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苗丰帅 李靖 +6 位作者 蒋欣怡 陈宣旭 于海滨 姜平 林紫薇 赵志辉 照那木拉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为了提高冻-解后精液品质,探讨绿原酸和咖啡酸对雷州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笔者在冷冻保存稀释液中分别添加100μmol/L的绿原酸(CGA)和咖啡酸(CA),并以无添加组为对照,实施了冷冻保存实验。通过检测冻-解后精子活率、活力、生存... 为了提高冻-解后精液品质,探讨绿原酸和咖啡酸对雷州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笔者在冷冻保存稀释液中分别添加100μmol/L的绿原酸(CGA)和咖啡酸(CA),并以无添加组为对照,实施了冷冻保存实验。通过检测冻-解后精子活率、活力、生存率、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等指标评估精液品质,并检测了活性氧(ROS)水平、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线粒体膜电位(MMP)等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在冷冻保存稀释液中添加CGA和CA可显著(P<0.05)提高冻-解雷州山羊精液品质(精子活率、活力、生存率等),有效提高SOD、GSH-PX、CAT等酶活性和MMP(P<0.05),降低了精子ROS水平和MDA的含量(P<0.05),从而提高了雷州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结果表明,在冷冻保存稀释液中添加CGA和CA能显著提高冻-解后雷州山羊精液品质和抗氧化性能,进而提高雷州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咖啡 雷州山羊 精液冷冻保存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绿原酸减轻脓毒症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基于抑制caspase-1经典细胞焦亡信号通路
16
作者 房尚萍 孙任珂 +4 位作者 苏慧 翟科程 项毓 高杨梦娜 郭文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3,共7页
目的探讨caspase-1经典的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在绿原酸治疗急性肾损伤小鼠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刺组(CLP组)、CLP+地塞米松组(CLP+DXM组)、CLP+绿原酸组(CLP+CGA组)。S... 目的探讨caspase-1经典的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在绿原酸治疗急性肾损伤小鼠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刺组(CLP组)、CLP+地塞米松组(CLP+DXM组)、CLP+绿原酸组(CLP+CGA组)。Sham组小鼠仅开腹未造模,CLP组CLP+DXM组和CLP+CGA组小鼠均盲肠结扎穿刺(CLP)造模。Sham组、CLP组、CLP+DXM组和CLP+CGA组在造模后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 mg/kg、生理盐水10 mg/kg,注地塞米松1μg/kg和绿原酸15 mg/kg 6 h。各组均在注射药物结束后8 h,比较各组小鼠7 d生存率,肾组织大体形态、HE染色,肾组织细胞凋亡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肾损伤分子1(KIM-1);及肾组织NLRP3炎性小体和caspase-1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绿原酸干预后提高了小鼠7 d生存率,肾组织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肾间质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0.05),降低了肾功能指标BUN、Scr、KIM-1水平;NLRP3炎性小体及caspase-1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结论绿原酸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和caspase-1信号通路,改善盲肠结扎穿刺所致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细胞焦亡 NLRP3炎性小体
下载PDF
绿原酸对昆虫病原线虫卡森斯氏线虫寿命及抗氧化活性的调控
17
作者 陈红 李茜童 +1 位作者 王兴铎 钱秀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为观察绿原酸(CGA)对昆虫病原线虫寿命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探究绿原酸对线虫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本文以卡森斯氏线虫作为抗衰老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绿原酸(0、50、100、500、1000μmol/L)处理,探究其对卡森斯氏线虫寿命、抗氧化活性、脂... 为观察绿原酸(CGA)对昆虫病原线虫寿命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探究绿原酸对线虫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本文以卡森斯氏线虫作为抗衰老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绿原酸(0、50、100、500、1000μmol/L)处理,探究其对卡森斯氏线虫寿命、抗氧化活性、脂褐素水平、相关基因m RNA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绿原酸的潜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用100μmol/L绿原酸刺激线虫后使处理组最长寿命增加了36.36%,显著抑制体内脂褐素的积累;且该浓度刺激线虫体内的SOD和CAT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97倍和2.47倍;此外,q RT-PCR结果显示,100μmol/L CGA喂养线虫后,daf-16、gst-4基因转录水平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78、3.51,而daf-2基因转录水平呈下降的趋势,降低了0.13。综上可知,绿原酸通过胰岛素/IGF-1信号通路提高昆虫病原线虫卡森斯氏线虫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延长昆虫病原线虫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昆虫病原线虫 寿命 抗氧化 胰岛素/IGF-1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凉茶颗粒中7种绿原酸及其类似物的微波辅助萃取条件
18
作者 陆剑华 陈其钊 +5 位作者 王桂华 高裕锋 陈嘉敏 韩秋珍 黄可静 李颖茵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时,以凉茶颗粒样品中7种绿原酸及其类似物总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优化了萃取溶剂甲醇溶液的体积分数(因素A)、萃取时间(因素B)、萃取温度(因素C)和料液比[样品用量和提取溶剂体积的比值,单位g:... 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时,以凉茶颗粒样品中7种绿原酸及其类似物总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优化了萃取溶剂甲醇溶液的体积分数(因素A)、萃取时间(因素B)、萃取温度(因素C)和料液比[样品用量和提取溶剂体积的比值,单位g:mL,因素D]等微波辅助萃取条件。取1.00 g凉茶颗粒样品,加入20 mL 70%(体积分数,下同)甲醇溶液,涡旋溶解1 min,置于微波萃取仪中,于80℃萃取2.0 min。萃取液过0.22μm滤膜,滤液按照色谱条件测定。在色谱分析中,以ZORBAX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磷酸溶液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325 nm波长下检测。结果显示: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通过四因素三水平试验建立了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其中A2,B2对7种目标物总含量的影响极显著,AD,D2影响显著,且交互因素的影响和等高线、响应面所得的一致;在优化的微波辅助萃取条件下,7种目标物的总测定值为32.98 mg·kg^(-1),是预测值(41.10 mg·kg^(-1))的80.3%,说明回归模型的可靠性较高;7种目标物的质量浓度均在0.01~4.0 mg·L^(-1)内和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12~0.60 mg·kg^(-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7种目标物的回收率为97.5%~10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4%~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茶颗粒 绿原酸 响应面法 微波辅助萃取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绿原酸治疗特异性皮炎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聂文凯 徐颖 +3 位作者 于宗睿 杨慧文 刘冰 王桂香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1-103,共13页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实验验证,探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治疗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作用靶点及潜在机制。方法利用STITCH、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出CGA的相应作用靶...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实验验证,探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治疗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作用靶点及潜在机制。方法利用STITCH、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出CGA的相应作用靶点。从DisGeNET、OMIM和GendCards数据库中收集并筛选出与AD相应的靶点。采用Venny 2.1.0在线工具获取CGA和AD的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通过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将PPI网络图通过Cytoscape3.10.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CytoNCA插件筛选出核心靶点。采用DAVID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探讨CGA治疗AD的关键途经,并用分子对接评估CGA与核心靶点结合亲和力。建立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构建AD模型,通过皮炎评分、脾脏指数、病理染色和RT-qPCR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的结果。结果共筛选出了CGA的241个靶点和AD的1450个靶点,将两者做交集,共获得69个交集靶点。其中,通过PPI网络拓扑分析确定了13个核心靶点,关键靶点包括MMP9、HSP90AA1、HRAS、NOS2和RHOA,分子对接表明CGA与这些核心靶点结合较强。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TNF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VEGF信号通路等交集靶点均显著富集。体内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GA能有效降低小鼠表皮厚度、皮炎评分以及脾脏指数。RT-qPCR结果显示,CGA可明显降低MMP9和HSP90AA1 mRNA的表达,减少TNF信号通路相关基因TNF-α、TNFR1和AKT1的表达。结论CGA可通过调节TNF信号通路来有效改善AD症状,为后续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特异性皮炎 绿原酸 TNF信号通路 机制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长孢洛德酵母菌中2种绿原酸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20
作者 唐洁 张国栋 +3 位作者 朱平川 冯钰涵 朱文虎 樊宪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68,共5页
以长孢洛德酵母P212菌株发酵液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绿原酸和新绿原酸。以2种绿原酸和总绿原酸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90 W、提取温... 以长孢洛德酵母P212菌株发酵液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绿原酸和新绿原酸。以2种绿原酸和总绿原酸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9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0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在此条件下菌株发酵液中的总绿原酸含量达(3.80±0.62)mg/L。提取的发酵液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均显著增加,分别为72.18%、73.26%、60.11%,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孢洛德酵母菌 绿原酸 正交试验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