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桃花中绿原酸、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
作者 李倩 张洁 +6 位作者 雷凤梅 张卢峰 王佳音 宋莲军 乔明武 邝运起 沈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84-293,共10页
目的探讨干燥核桃花中绿原酸、隐绿原酸和新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核桃花中的绿原酸、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以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自变量,以得率的总评归一值(overal... 目的探讨干燥核桃花中绿原酸、隐绿原酸和新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核桃花中的绿原酸、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以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自变量,以得率的总评归一值(overall desirability,OD)为因变量,应用响应面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77℃、乙醇体积分数67%、提取时间28 min,料液比1:23(g/mL)。此时,绿原酸、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总提取率最佳,OD值可达0.91,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IC50)值分别为41.63、41.68和34.43μg/mL。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行,且提取液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核桃花中绿原酸类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花 绿原酸 绿原酸 绿原酸 抗氧化活性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韦正 黄秀香 +2 位作者 叶红霞 邵柳红 赖红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的工艺,探讨提取液中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磷酸氢二钾用量和超声功率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 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的工艺,探讨提取液中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磷酸氢二钾用量和超声功率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1%、超声温度61℃、超声时间25 min、磷酸氢二钾用量4.6 g,此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1.53%,与预测值相接近。研究表明,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枇杷叶的资源化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绿原酸 双水相协同超声法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低共熔溶剂提取鱼腥草中绿原酸工艺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顾东雅 金绍娣 +1 位作者 谢佳伶 史怡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3-576,共4页
目的 优化低共熔溶剂提取鱼腥草中绿原酸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绿原酸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条件为提取溶剂氯化胆碱-乙酸(1∶3),含水量20%,料液比1∶30,... 目的 优化低共熔溶剂提取鱼腥草中绿原酸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绿原酸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条件为提取溶剂氯化胆碱-乙酸(1∶3),含水量20%,料液比1∶3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0 min,绿原酸提取率为5.43%。结论 低共熔溶剂既可提高提取率,又能减轻环境压力,有利于绿色环保提取鱼腥草中绿原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绿原酸 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外源绿原酸对番茄幼苗低温耐性的生理调控效应
4
作者 李艳梅 姜丽娜 +4 位作者 孙向阳 李常保 周明 孙焱鑫 索琳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30,共16页
【目的】番茄苗期常遭遇低温冷害,严重影响花果正常发育。酚酸物质绿原酸是农作物抗逆响应的关键代谢物质,但外源绿原酸是否能增强作物耐冷性尚不明确。因此,以低温耐性不同的两个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根施绿原酸对番茄低温耐性的调... 【目的】番茄苗期常遭遇低温冷害,严重影响花果正常发育。酚酸物质绿原酸是农作物抗逆响应的关键代谢物质,但外源绿原酸是否能增强作物耐冷性尚不明确。因此,以低温耐性不同的两个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外源根施绿原酸对番茄低温耐性的调控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番茄(Solunum lycopersacum)强耐低温品种京番401(JF401)和弱耐低温品种京番101(JF101)为试验材料开展室内盆栽试验。基于前期试验获得的参数,设置6个绿原酸(CGA)根施浓度处理:0、0.005、0.025、0.05、0.1和0.25 g/L。根施CGA后,番茄幼苗在正常温度下生长5周,然后在低温(昼夜温15℃/5℃)胁迫下生长6天。在低温胁迫结束后2天,用手持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完全展开叶片初始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及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调查番茄幼苗地上部鲜重(SFW)、根系鲜重(RFW)和总鲜重(TFW);测定完全展开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叶绿体色素含量(Chl.a、Chl.b、Car)、自由水含量(LFW)和束缚水含量(LBW);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供试CGA浓度范围内,JF401和JF101番茄幼苗的耐冷性均随CGA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最高耐冷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分别出现在0.1和0.05 g/L。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D值与Fv/Fm、Qp、ФPSII、Chl.a、Chl.(a+b)、SFW、RFW、TFW、SOD、POD、CAT和LBW显著正相关(R=0.72~0.98),与H_(2)O_(2)、NPQ、REC、MDA和LFW显著负相关(R=0.63~0.98)。PCA主成分分析表明,SFW、Chl.b、Chl.(a+b)、Qp、ФPSII和LBW是影响两品种番茄苗期低温耐性的共性关键指标。在CGA最佳浓度下,京番101幼苗的ФPSII、Chl.(a+b)、LBW和SFW较CK的增幅分别为157.7%、35.5%、8.4%和24%,京番401幼苗的增幅分别为223.5%、64.9%、31.2%和62%。【结论】低温胁迫下,根施适量绿原酸可通过改善光能吸收及利用、降低水分生理代谢、增强酶促抗氧化防御和清除活性氧等多途径调控机制,显著提升番茄幼苗低温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刺激素 绿原酸(CGA) 低温胁迫 番茄 叶绿素 束缚水
下载PDF
微波条件下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的理化及结构特性
5
作者 高雪丽 马梦龙 +3 位作者 李光辉 王永辉 何胜华 郭卫芸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7,共9页
为探究微波条件下绿原酸对大豆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的影响,采用微波处理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分析其溶解度、持水性、乳化性、持油性和起泡性的变化,进而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观察颗粒形态。结果表明:添加绿原酸使大豆蛋白的溶... 为探究微波条件下绿原酸对大豆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的影响,采用微波处理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分析其溶解度、持水性、乳化性、持油性和起泡性的变化,进而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观察颗粒形态。结果表明:添加绿原酸使大豆蛋白的溶解度、持油性、起泡性降低,分别为290.55μg/mL,269.70%,143.67%,而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升高,分别为21.67%和43.00%;在功率700 W下微波处理5 min,可使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的溶解度、持油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升高,分别达到368.00μg/mL,402.51%,156.30%和52.67%,而持水性降低至432.88%。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衍射峰强度和结晶度下降,并出现新的衍射峰,粒径明显减小,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结构向内部卷曲,且受微波作用影响明显。结论:微波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多酚加入而引起的蛋白质溶解性和持油性的降低,微波条件下加入绿原酸能有效改善大豆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绿原酸 大豆蛋白 理化性质 结构特征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响应面法对金银花叶总黄酮与绿原酸同步萃取工艺的优化
6
作者 李华生 周振华 +2 位作者 骆航 龙鸣 陈瑛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4-8,12,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加压辅助溶剂同步萃取金银花叶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得率“OD值”作为因变量,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液料比、萃取压力、溶剂体积分数、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结... 采用响应面法,对加压辅助溶剂同步萃取金银花叶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得率“OD值”作为因变量,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液料比、萃取压力、溶剂体积分数、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加压辅助溶剂同步萃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6.5 mL/g,萃取压力3.1 MPa,溶剂体积分数60.5%,萃取温度90.3℃,萃取时间32 min。该工艺条件下,从金银花叶中萃取总黄酮得率为205.3 mg/g,绿原酸得率为24.5 mg/g, OD值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 金银花叶 总黄酮 绿原酸 加压萃取工艺
下载PDF
绿原酸通过基因编码基质相互作用分子/钙释放激活钙调节蛋白通路改善糖尿病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7
作者 杨得奖 李新明 +2 位作者 龚欢 谭彧 周凤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绿原酸(CGA)通过基因编码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钙释放激活钙调节蛋白1(Orai1)通路改善糖尿病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GA组,每组各10只。采用高脂饲料饲养加腹腔... 目的探讨绿原酸(CGA)通过基因编码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钙释放激活钙调节蛋白1(Orai1)通路改善糖尿病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GA组,每组各10只。采用高脂饲料饲养加腹腔注射50 mg/kg的链脲佐霉素(STZ)建立糖尿病AS小鼠模型,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等量生理盐水,CGA组建立模型后给予CGA干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动脉斑块情况;CCK-8检测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活力;qPCR检测Stim1、Orai1表达水平。结果CGA组、模型组的斑块沉积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GA组的斑块沉积面积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GA组的VSMCs增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GA组的VSMCs增殖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GA组的Stim1、Orai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GA组的Stim1、Orai1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A能够改善糖尿病AS及VSMC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tim1/Orai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绿原酸 基因编码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 钙释放激活钙调节蛋白1
下载PDF
金银花绿原酸对铝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相关分泌酶、脂氧素A4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农嵩 黄佳铃 +6 位作者 黄翠娟 唐小棉 周维铭 俸翰超 韦翠萍 黄鸥飞 张树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2-166,253,共6页
目的 探讨金银花绿原酸对铝致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相关分泌酶、脂氧素A4(LXA4)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金银花绿原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除正常... 目的 探讨金银花绿原酸对铝致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相关分泌酶、脂氧素A4(LXA4)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金银花绿原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均采用麦芽酚铝腹腔注射染毒建立铝致AD模型,每连续注射5 d间歇2 d,共染毒8周。从染毒第5周开始,金银花绿原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金银花绿原酸溶液40 mg/kg、80 mg/kg、160 m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喂等体积蒸馏水,均1次/d,连续灌胃至第8周末。实验结束,采用Y型水迷宫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记录小鼠达到学会标准时所需的测试次数、20次测试中的记忆错误次数和错误率。取小鼠大脑,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中β-分泌酶、α-分泌酶、γ-分泌酶、LXA4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取血测定生化指标[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测试次数、记忆错误次数、错误率和脑组织中β-分泌酶、γ-分泌酶、AchE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脑组织中LXA4含量明显降低(P<0.05),α-分泌酶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银花绿原酸各组小鼠学习测试次数、记忆错误次数、错误率和脑组织中β-分泌酶、γ-分泌酶、AchE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金银花绿原酸高剂量组脑组织中LXA4含量明显升高(P<0.05),金银花绿原酸各组脑组织中α-分泌酶含量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糖、TC、TG、ALT、BUN、Cr、UA水平和金银花绿原酸低、中剂量组TC、TG、BUN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模型组HDL-C水平和金银花绿原酸中、高剂量组U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金银花绿原酸各组血糖、ALT、BUN、UA水平和金银花绿原酸中、高剂量组TC、Cr水平及金银花绿原酸高剂量组TG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金银花绿原酸中、高剂量组HDL-C水平和金银花绿原酸高剂组总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金银花绿原酸可能通过调控相关分泌酶、LXA4和各生化指标而起到改善铝暴露致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绿原酸 分泌酶 脂氧素A4
下载PDF
绿原酸抗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阳昱 李庆蓉 +4 位作者 陈孝红 薛丽 和平安 吕梅 杨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自然存在于多种中药材和食物中,杜仲、金银花和咖啡等植物中含量较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绿原酸作为研究活性物质的焦... 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自然存在于多种中药材和食物中,杜仲、金银花和咖啡等植物中含量较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绿原酸作为研究活性物质的焦点之一,因其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故绿原酸对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逐渐被重视和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绿原酸对多种致病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绿原酸抗菌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控制带来新思路,有助于绿原酸在医药领域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活性多酚 抗菌作用 临床耐药菌 机制
下载PDF
超声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正交试验设计
10
作者 李玉龙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6-8,共3页
目的:为了获得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对浸渍法和超声法两种不同的提取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设计了超声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A乙醇浓度(40%、50%、60%)、提取时间(20 min、35 min、50 min)、... 目的:为了获得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对浸渍法和超声法两种不同的提取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设计了超声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A乙醇浓度(40%、50%、60%)、提取时间(20 min、35 min、50 min)、超声温度(50℃、60℃、80℃)和液料比(20倍、35倍、40倍)这四个因素三个水平,考察其工艺参数的不同对金银花中绿原酸收率的影响和大小。结果:超声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最佳乙醇浓度为50%,最佳时间是35 min,最佳温度是60℃,最佳液料比为35倍;正交试验影响因素大小为A>D>C>B,最佳提取工艺方案为A_(2)B_(2)C_(2)D_(2)。结论:超声法提取金银花所获得的绿原酸得率要比浸渍法金银花所获得的绿原酸得率要高,产率提高了0.19%;超声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参数是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35 min,超声提取温度是60℃,液料比是35倍。本工艺参数的优化,为使用超声法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提取贵州金银花中的绿原酸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绿原酸 超声提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探索回流法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
11
作者 李玉龙 李绣菊 +1 位作者 马海霞 梁浩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45-49,共5页
目的:为了获得回流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设计了回流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单因素实验采用固定四个因素中的三个因素不变,先后分别只改变A(回流温度)、B(回流时间)、C(乙醇浓度)和D(液料比)... 目的:为了获得回流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设计了回流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单因素实验采用固定四个因素中的三个因素不变,先后分别只改变A(回流温度)、B(回流时间)、C(乙醇浓度)和D(液料比)这四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水平的方法,探索单因素对绿原酸提取效果的影响。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之上进行回流法正交实验设计先后考查回流温度(℃)、回流提取时间(h)、乙醇浓度(%)和液料比(倍)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研究回流法提取贵州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回流提取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回流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最佳温度是70℃,最佳时间是1.5 h,最佳乙醇浓度为70%,最佳液料比为10倍。正交实验中影响因素大小为B>D>A>C。结论:回流提取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A1B2C2D2,回流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1.5 h,乙醇浓度为70%,液料比为10倍。本工艺参数的优化为回流提取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提取贵州金银花中的绿原酸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绿原酸 回流提取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绿原酸与亮氨酸协同对育肥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青瑶 殷运菊 +5 位作者 王敏 潘俊毅 李凤娜 赵生国 陈国顺 郭秋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0-1068,共9页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绿原酸与亮氨酸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状、肉品质、背部脂肪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究绿原酸与亮氨酸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效果。【方法】试验选取24头(公母各半)115日龄健康、体重相近(68.3 kg±1.3 kg)的杜...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绿原酸与亮氨酸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状、肉品质、背部脂肪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究绿原酸与亮氨酸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效果。【方法】试验选取24头(公母各半)115日龄健康、体重相近(68.3 kg±1.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绿原酸组(B组)和亮氨酸+绿原酸组(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绿原酸及0.25%亮氨酸+0.025%绿原酸。试验期25 d。试验结束后称重,统计试验猪生长性能;通过前腔静脉采集血液,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试验猪屠宰后进行胴体分割,测定胴体性状、背最长肌肉品质、背部脂肪脂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与A组相比,B、C组育肥猪生长性能均差异不显著(P>0.05);B组育肥猪屠宰率和瘦肉率均显著提高(P<0.05),C组育肥猪瘦肉率显著提高(P<0.05),背膘厚显著降低(P<0.05);屠宰后45 min,B、C组育肥猪背最长肌pH均显著提高(P<0.05),B组背最长肌红度值显著降低(P<0.05),B、C组股二头肌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B组血清葡萄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背部脂肪组织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和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C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ACAT、LPL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C组育肥猪屠宰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GSH-Px和SOD活性及T-AOC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粮添加0.05%绿原酸可以提高育肥猪屠宰率及胴体瘦肉率;添加0.25%亮氨酸+0.025%绿原酸可以显著促进肌内脂肪沉积,降低背部脂肪沉积,提高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亮氨 育肥猪 抗氧化能力 脂质代谢
下载PDF
甜叶菊绿原酸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珊 肖蕴祺 +1 位作者 陈傲 施寿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6-95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甜叶菊绿原酸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192只体重、产蛋率均相近的6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甜叶菊...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甜叶菊绿原酸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192只体重、产蛋率均相近的6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甜叶菊绿原酸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g/t甜叶菊绿原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绿原酸组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率、产蛋量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料蛋比和破畸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绿原酸组产蛋后期蛋鸡的蛋黄颜色显著增加(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绿原酸组产蛋后期蛋鸡血浆尿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增加的趋势(P=0.099),其他血浆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绿原酸组产蛋后期蛋鸡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00 g/t甜叶菊绿原酸能有效改善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增加蛋黄颜色,改善回肠组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甜叶菊绿原酸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血浆生化指标 肠道组织形态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千里光中绿原酸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凡 吴静 +3 位作者 刘厚权 顾震 谢传奇 吴磊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07,共5页
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从千里光中提取绿原酸,以绿原酸提取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对千里光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基础上,借助响应面法优化千里光绿原酸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显示,超声波... 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从千里光中提取绿原酸,以绿原酸提取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对千里光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基础上,借助响应面法优化千里光绿原酸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千里光绿原酸的优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47℃、提取时间50 min、液料比20 mL/g。在此条件下,千里光绿原酸提取率可达到1.01%。研究表明,试验确定的提取工艺简单高效,可为千里光绿原酸进一步纯化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光 绿原酸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杞菊叶黄素酯颗粒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的含量
15
作者 吴香婷 刘晴 +3 位作者 赵诗聪 程祥 韩晓冉 李海燕 《特产研究》 2024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为建立同时测定杞菊叶黄素酯颗粒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含量的测定方法。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Amethyst C18-H(4.6 mm×250 mm,5μm)作为色谱柱选择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8 nm柱温25... 为建立同时测定杞菊叶黄素酯颗粒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含量的测定方法。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Amethyst C18-H(4.6 mm×250 mm,5μm)作为色谱柱选择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8 nm柱温25℃进样量2μL。结果显示,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分别在0.01~0.07 mg/mL、0.01~0.05 mg/mL、0.03~0.16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0.999 5、0.999 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3%、95.31%、109.60%相对标准偏差为1.59%、1.29%、1.42%;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1%、0.73%和0.45%;稳定性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1.49%、1.26%、0.72%。该方法测得3批产品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的含量均值为(98.94±0.56) mg/100 g、(90.45±0.82) mg/100 g、(145.63±2.21)mg/100g(n=9)。本研究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杞菊叶黄素酯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木犀草苷 绿原酸A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杞菊叶黄素酯颗粒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壮药伊血安无糖型颗粒中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B的含量
16
作者 韦德 李修善 +3 位作者 李金雄 黄小珊 韦锦阳 曾德兴 《现代盐化工》 2024年第4期17-18,112,共3页
目的:优化伊血安无糖型颗粒检验方法,并建立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的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结果:建立伊血安无糖型颗粒中的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含量测定方法,异绿原酸A在0.0230~0.7354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目的:优化伊血安无糖型颗粒检验方法,并建立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的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结果:建立伊血安无糖型颗粒中的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含量测定方法,异绿原酸A在0.0230~0.7354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在98.16%~103.25%,RSD<2.0%;异绿原酸B在0.0253~0.8093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在98.83%~102.82%,RSD<2.0%。结论:优化了伊血安无糖型颗粒质量标准,含量测定操作方法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血安无糖型颗粒 滇桂艾纳香 绿原酸A 绿原酸B 含量
下载PDF
绿原酸调控巨噬细胞改善炎症性疾病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欢欢 陈欢 侯宏卫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4-920,共7页
巨噬细胞是炎症发生的一线免疫细胞,具有特异性和可塑性,经激活后极化为以促炎为主的M1型和以抗炎为主的M2型,M1型产生TNF-α、IL-6等促炎因子,M2型产生抗炎因子。炎症状态下,促炎与抗炎因子比例失衡,长期存在导致组织损伤,发展为炎症... 巨噬细胞是炎症发生的一线免疫细胞,具有特异性和可塑性,经激活后极化为以促炎为主的M1型和以抗炎为主的M2型,M1型产生TNF-α、IL-6等促炎因子,M2型产生抗炎因子。炎症状态下,促炎与抗炎因子比例失衡,长期存在导致组织损伤,发展为炎症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针对该类疾病,临床上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患者易产生耐药性等副作用。因此,亟需寻找新的治疗方向。绿原酸作为一种典型的天然酚类化合物,在杜仲叶、金银花、咖啡等多种植物中的含量较高,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本文综述了绿原酸的分布、代谢,以及其如何调节巨噬细胞M1/M2失衡进而改善肠炎、肝炎、肺炎、关节炎和神经炎症等炎症性疾病的机制。以期充分挖掘其临床药用价值,为炎症性疾病多靶点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代谢 巨噬细胞 炎症性疾病
原文传递
基于PINK1/Parkin途径探究绿原酸对泡沫细胞线粒体自噬-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红红 杨韵琪 +3 位作者 罗培 俞琦 马玉玲 田维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4-920,共7页
目的探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通过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信号通路对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线粒体自噬及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正常(Control)组、模型(Model)组、CG... 目的探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通过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信号通路对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线粒体自噬及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正常(Control)组、模型(Model)组、CGA低剂量(CGA-L)组、中剂量(CGA-M)组、高剂量(CGA-H)组、CGA-H+Mdivi-1(CGA-H+Mdi)组。油红O法鉴定细胞泡沫化;CCK-8法确定CGA干预浓度;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结构改变;ELISA检测IL-1β、IL-18、IFN-γ表达;qRT-PCR及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泡沫细胞模型制备成功。与Model组相比,不同浓度CGA干预后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诱导了PINK1、Parkin、p-Parkin、PHB2、LC3Ⅱ表达,抑制了TOMM20表达,以及降低了IL-1β、IL-18、IFN-γ的表达(P<0.05或P<0.01);与CGA-H组相比,CGA-H+Mdi组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加重,抑制了PINK1、Parkin、p-Parkin、PHB2、LC3Ⅱ表达,诱导了TOMM20表达,以及增强了IL-1β、IL-18、IFN-γ表达(P<0.01)。结论CGA可通过调控PINK1/Parkin通路诱导泡沫细胞线粒体自噬以及抑制了促炎因子IL-1β、IL-18、IFN-γ过表达,这可能是CGA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泡沫细胞 PINK1/Parkin 线粒体自噬 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金银花废渣中绿原酸提取条件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玉雪 李畅 +4 位作者 代佳和 门德盈 赵存朝 陶亮 田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6,共7页
为研究金银花废渣发酵后绿原酸提取率及其抗氧化活性,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1∶1)复配对金银花废渣进行混合发酵,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提取条件,并研究发酵前后金银花提取液抗氧... 为研究金银花废渣发酵后绿原酸提取率及其抗氧化活性,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1∶1)复配对金银花废渣进行混合发酵,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提取条件,并研究发酵前后金银花提取液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发酵时间71 h,发酵温度32℃,葡萄糖添加量3%,接种量1.5%。在此优化条件下,金银花废渣发酵组绿原酸提取率较未发酵组较由1.12%增加到1.63%。与未发酵组相比,发酵组金银花提取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由82.96%增长到86.64%,ABTS自由基清除率由82.17%提高到86.34%,Fe^(3+)还原力由1.03增加到1.09。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混合发酵能有效提高金银花废渣的绿原酸提取率,并能增强金银花废渣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废渣 提取 绿原酸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技术分析绿原酸与肌原纤维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杰 郭欣 +3 位作者 袁天帅 屈启超 朱新荣 张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本研究以高白鲑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6、30、150、300μmol/g)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与MP相互作用的结构变化及结合性质。在25℃下孵育形成不同CA-MP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理化性质(... 本研究以高白鲑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6、30、150、300μmol/g)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与MP相互作用的结构变化及结合性质。在25℃下孵育形成不同CA-MP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总巯基,表面疏水性),二级,三级结构变化(傅里叶红外光谱、同步荧光、三维荧光),结合性质(紫外光谱,荧光猝灭及热力学参数)分析CA-MP复合物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在300μmol/g CA存在下,蛋白总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分别骤降25.65%,40.26%(P<0.05);蛋白质二级结构随之展开,α-螺旋含量下降至11.73%,造成蛋白结构稳定性降低;同步荧光与三维荧光光谱表明CA对蛋白荧光具有猝灭作用,且色氨酸比酪氨酸的猝灭效果高7.90%。紫外光谱和荧光猝灭证实CA-MP形成复合物且二者的结合为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进一步验证二者相互作用的主导力为疏水作用力。本研究旨在为多酚与高白鲑MP相互作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对不同结构多酚与高白鲑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肌原纤维蛋白 相互作用 多光谱学 蛋白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