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城市绿地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研究——以上海为例
1
作者 张冬梅 罗玉兰 +3 位作者 张浪 傅仁杰 有祥亮 尹丽娟 《园林》 2024年第4期4-10,共7页
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对于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促进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健康、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的精准调查评价是对城市绿地实施科学规划管控、保护性提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制定科学的调... 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对于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促进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健康、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的精准调查评价是对城市绿地实施科学规划管控、保护性提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制定科学的调查方法是基础。以上海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为例,按照绿地规模、绿地形状、空间布局、植被类型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采取样方法、网格法、样点法等样地设定方法,选定上海世博文化公园28个微样地、272条主干道道路绿地样段、34处商服附属绿地,采用全面普查、重点调查、专项调查等方法,对绿地新优植物、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入侵物种、古树名木、立体绿化植物种类开展调查。形成了一套有代表性且可操作性强的植物物种调查方法,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科精准价、新建绿地新优植物开发利用,以及已建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性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道路绿地 附属绿地 植物物种 生物多样性 调查方法
下载PDF
城市绿地生态保护视角昆虫光谱趋性差异
2
作者 王立雄 黄博超 +4 位作者 刘刚 于娟 郝庆丽 杨萌 陶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48-3359,共12页
照明提升城市夜间安全与活力,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夜间照明的迅速蔓延,改变了城市自然环境的光周期与光分布范围,造成光污染生态风险。其中,趋光昆虫受到的胁迫尤为显著,城市绿地昆虫种类与数量急剧下降,进而通过级联效应,... 照明提升城市夜间安全与活力,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夜间照明的迅速蔓延,改变了城市自然环境的光周期与光分布范围,造成光污染生态风险。其中,趋光昆虫受到的胁迫尤为显著,城市绿地昆虫种类与数量急剧下降,进而通过级联效应,引发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失衡问题。昆虫是典型的生态指示种和光敏动物,明确昆虫的光谱趋性差异,筛选出对昆虫趋光性友好的光谱,可为生态光源的研发提供依据,从而降低城市照明的生态风险。已有研究较多采用实验室内实验箱的设置方法,探究某一特定昆虫属种的趋光行为,尚缺乏对特定生境下的昆虫群落和典型昆虫目的光谱趋性研究。因此,研究在天津市津南区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绿地系统开展野外人工光诱捕昆虫实验,以野外诱捕昆虫的种类与数量为判定依据,分析各光谱的昆虫趋性差异。野外诱虫实验以7种窄光带光谱(单色光)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评价法,设置趋光昆虫最敏感的紫外光(Ultraviolet,369 nm)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天津城市绿地生境中,4类典型趋光昆虫为双翅目(61.1%)、半翅目(19.7%)、鞘翅目(11.1%)、鳞翅目(5.7%)类,占诱捕总量的97.6%;对照紫外光(Ultraviolet,369 nm),4种典型昆虫总体的趋性敏感光谱排序及趋性概率为:远红色光(Far Red,740 nm)0.5%<深红色光(Deep Red,660 nm)2.0%<橘红色光(Red Orange,627 nm)9.0%<青色光(Cyan,500 nm)22.8%<绿色光(Green,519 nm)22.9%<蓝紫色光(Royal Blue,447 nm)27.6%<蓝色光(Blue,478 nm)40.1%;绝对生态光谱为红光,相对生态光谱为青色光(Cyan,500 nm)和蓝紫色光(Royal Blue,447 nm)。在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阶段,研究将有助于生态光源的开发、生态保护和城市光生态建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发光二极管光谱 城市绿地昆虫 趋光性
下载PDF
多模式组合的居住区绿地对热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
3
作者 冯晓刚 杨永佺 +3 位作者 李萌 周在辉 李凤霞 王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9,158,共8页
居住区作为城镇居民三生活动最主要的空间单元,其热环境质量直接决定了小区内居民的舒适感和幸福度.本文在归纳总结城镇居住区绿地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基于非静力流体力学技术和热力学原理,耦合有限差分及交替方向隐式算法对小区范围内不... 居住区作为城镇居民三生活动最主要的空间单元,其热环境质量直接决定了小区内居民的舒适感和幸福度.本文在归纳总结城镇居住区绿地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基于非静力流体力学技术和热力学原理,耦合有限差分及交替方向隐式算法对小区范围内不同模式结构组合的绿地生态系统进行热效应模拟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模式组合的绿地系统热环境效应特征,探寻多模式组合下的居住区绿地与局地热环境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模拟条件下,“中心+宅间”绿地组合模式的热环境效应最好,“组团+宅间”模式次之,“宅间”模式热环境效应最差;模拟区域内三种绿地组合模式的最高最低温度差分别为2.36、2.31和2.34℃,且温度自西南向东北方呈现圈层式分布特征;多绿植类型的组合模式对局地热环境的改善效果依次为:草+灌+乔>草+乔>草+灌>草,灌木对绿地热环境舒适度的改善效果不显著.该研究能够为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绿地 热环境 模拟 多模式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包红光 闫晓云 +3 位作者 王波 侯秀娟 贾雨龙 秦嘉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88,共7页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对象,于2020—2021年,每个季节选取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各10 d,同步监测07:00—19:00时段,5种不同结构绿地(乔草型、乔灌型、乔木...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为对象,于2020—2021年,每个季节选取晴天、晴间多云为主的天气各10 d,同步监测07:00—19:00时段,5种不同结构绿地(乔草型、乔灌型、乔木型、灌草型、乔灌草型)及对照区(CK)空气负离子浓度及PM10、PM2.5、温度、湿度、风速、大气压强、噪声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季节日变化有所差异;同一季节,复杂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较高,不同结构绿地之间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差异不显著;同一结构绿地,夏、秋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显著高于春、冬季;不同结构绿地空气清洁度夏、秋季较高,空气清洁度评价指数均值分别为0.58~0.78、0.52~0.80。绿地结构、季节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为主效应,绿地结构×季节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交互作用不显著;除此之外,相对湿度、PM10、PM2.5是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城市公园绿地 空气负离子浓度 空气清洁度评价指数
下载PDF
城市邻里绿地与心理健康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曦 金荷仙 曾程程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141-149,共9页
文章从邻里尺度出发,检索3个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10年来邻里绿地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性文献,对达到筛选要求的51篇文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梳理城市邻里空间范围、邻里绿地特征、社会背景与心理健康相... 文章从邻里尺度出发,检索3个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10年来邻里绿地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性文献,对达到筛选要求的51篇文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梳理城市邻里空间范围、邻里绿地特征、社会背景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以居民心理健康为导向的邻里绿地空间规划启示为:对于邻里绿地空间规划,需要综合邻里100~500 m、500~800 m、800~1600 m范围内绿地特征,关注绿道等线性绿地、大型休闲绿地的建设,关注劣势群体聚集区域的绿地规划;对于存量提升的绿地规划,需要优化邻里整体空间的植物结构、丰富植被种类,关注绿地内部品质,尤其重视口袋公园、街道空间的质量提升。未来需要增加纵向研究、绿地量化特征比较研究,以及绿地解释机制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里绿地 心理健康 绿地规划 关系研究
下载PDF
城市绿地碳汇核算和监测研究进展
6
作者 陶晓 杨军 +2 位作者 骆翔宇 章语之 李新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城市绿地在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准确评估城市绿地碳汇能力是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关键工作。在阐述城市绿地碳汇概念的基础上,从城市绿地碳储量变化和碳排放2个方面梳理了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的核算方法... 城市绿地在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准确评估城市绿地碳汇能力是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关键工作。在阐述城市绿地碳汇概念的基础上,从城市绿地碳储量变化和碳排放2个方面梳理了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的核算方法及应用现状,提出了针对不同尺度、不同管理模式的城市绿地碳汇监测体系构建思路。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绿地基线碳汇量、泄漏量等方面阐明了城市绿地碳汇项目减排量的计量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城市绿地碳汇评估的准确性,推动面向“碳中和”的城市绿地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碳汇 碳储量 碳排放 碳交易
下载PDF
基于改进潜能模型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与优化布局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7
作者 宗会明 王楚雯 戴技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174,共14页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因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当前国内外研究多聚焦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小城市和典型城市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鲜见,且在案例代表性和数据精度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择西南山地类型的重庆市...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因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当前国内外研究多聚焦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小城市和典型城市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鲜见,且在案例代表性和数据精度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择西南山地类型的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城区为案例,以居民小区出入口与公园绿地出入口为研究主体,构建改进潜能模型和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其空间特征和存在问题,参考位置分配模型与调研结果,得出优化布局方案并检验.结果表明,江津区中心城区城市公园绿地布局与服务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提出拟新建7个游园与5个社区公园,并将部分公园绿地进行合并扩建或新增出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潜能模型 可达性 城市公园绿地 优化布局 重庆市江津区
原文传递
绿化覆盖率对城市绿地破碎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的影响
8
作者 杨纯 蒋恬田 +1 位作者 李欣 李小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8,共7页
优化绿地空间配置(如破碎度)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然而绿地破碎度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可能随绿化覆盖率的变化而变化,对改善城市热环境提出了巨大挑战,但相关研究十分缺乏。以长沙市为例,利用Landsat地表温度表征城市热环境,使... 优化绿地空间配置(如破碎度)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然而绿地破碎度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可能随绿化覆盖率的变化而变化,对改善城市热环境提出了巨大挑战,但相关研究十分缺乏。以长沙市为例,利用Landsat地表温度表征城市热环境,使用解译于高分2号遥感影像的城市绿地图在1 m像元尺度量化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破碎度(用绿地边界密度表征)。以419个1 km格网为分析单元,应用分段线性回归揭示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破碎度间的非线性关系,识别绿化覆盖率阈值并以此为标准将419个1 km格网划分为高绿化覆盖率区和低绿化覆盖率区。以1 km格网平均地表温度为因变量,绿化覆盖率、绿地破碎度、水体覆盖率和裸地覆盖率为自变量从研究区、高绿化覆盖率区和低覆盖率区3个方面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阐明绿地破碎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最后进行方差分解分析绿化覆盖率、绿地破碎度和其他土地覆盖率对地表温度的独立和联合影响。结果显示,1)绿地破碎度随绿化覆盖率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阈值为44.9%。2)整个研究区,4个指标可解释69.1%的地表温度变异,地表温度随绿化覆盖率、水体覆盖率、裸地覆盖率和绿地破碎度的增加显著降低。3)低绿化覆盖率下绿地破碎度显著影响地表温度,高绿化覆盖率下绿地破碎度对地表温度呈不显著正影响。4)在研究区和不同绿化覆盖率区域,绿化覆盖率对地表温度的独立影响均高于绿地破碎度的独立影响。建议长沙城市绿地规划管理在提高绿化覆盖率的同时可提高低绿化覆盖率区域绿地破碎度以改善城市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地 破碎化 边界密度
下载PDF
大型滨水绿地生物多样性感知对心理恢复的影响机制
9
作者 周燕 罗雅文 郭诗怡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9,共9页
【目的】城市大型滨水绿地不仅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还是城市居民的重要休闲游憩场所。探讨滨水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对于心理恢复的影响机制,有利于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效益,为构建健康城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位于武汉中... 【目的】城市大型滨水绿地不仅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还是城市居民的重要休闲游憩场所。探讨滨水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对于心理恢复的影响机制,有利于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效益,为构建健康城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位于武汉中心城区的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城区段5片滨水绿地中的18个相对围合的小型场地为样点,通过调查问卷获取居民对鸟类和植物多样性的多感官维度感知、感知恢复性及心理恢复水平,构建三者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著影响心理恢复的植物多样性感知主要集中在视觉维度,鸟类多样性感知则兼顾了视、听两个维度;植物多样性感知和鸟类多样性感知均可通过感知恢复性这一中介要素间接促进心理恢复,且植物多样性感知还能直接促进心理恢复,而岸线可达性越低的场地,其鸟类多样性感知对于感知恢复性的正向效益越大。【结论】证实了城市大型滨水空间的生物多样性感知水平对居民心理恢复的积极影响,且这一积极影响可由感知恢复性介导。未来可通过加强提升景观异质性、优化植物配置组合、增设滨水设施并加强安全管理、实施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工作等具体措施,提升滨水绿地在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福祉方面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水绿地 生物多样性感知 心理恢复 多维感知
下载PDF
山地城市江滩型非正式绿地游憩机会谱构建——以重庆两江四岸为例
10
作者 罗丹 邵文怡 罗融融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2,共9页
【目的】江滩是山地城市中具有重要游憩价值的特殊的非正式绿地类型,当前存在游憩需求与游憩环境不适配、游憩体验下降的问题。为了探寻合理的江滩空间利用途径,需要从游憩机会的角度对江滩非正式绿地进行识别和分类优化。【方法】明确... 【目的】江滩是山地城市中具有重要游憩价值的特殊的非正式绿地类型,当前存在游憩需求与游憩环境不适配、游憩体验下降的问题。为了探寻合理的江滩空间利用途径,需要从游憩机会的角度对江滩非正式绿地进行识别和分类优化。【方法】明确山地城市江滩型非正式绿地定义与特征,选取重庆两江四岸范围内20个江滩空间单元,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建立游憩机会指标体系并构建游憩机会谱。【结果】识别出自然体验型、日常生活型、人文特色型和城市观光型4种江滩游憩环境类型及对应特征,构建重庆两江四岸江滩型非正式绿地游憩机会谱,从整体与分类2个维度提出江滩游憩环境品质提升策略。【结论】山地城市江滩型非正式绿地游憩机会谱的构建与应用,可进一步指导各类型江滩及其周边环境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对山地城市蓝绿空间开放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非正式绿地 游憩机会谱 江滩 重庆市
下载PDF
游客感知视角下城市绿地空间社会价值评估与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罗巧灵 荣佳雨 +1 位作者 周俊方 马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城市绿地空间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最容易被人类感知和利用,对其量化评估与影响因素探究可为城市绿地空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现有研究较少考虑服务设施对游客感知城市绿地社会价值的影响。因此,以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为例,利用SolVES模型将... 城市绿地空间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最容易被人类感知和利用,对其量化评估与影响因素探究可为城市绿地空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现有研究较少考虑服务设施对游客感知城市绿地社会价值的影响。因此,以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为例,利用SolVES模型将6类游客社会价值感知数据进行空间量化,并探究自然资源环境要素和服务设施兴趣点密度对社会价值指数与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游客对东湖风景区社会价值偏好为文化价值>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康体价值>可持续价值;社会价值热点区域集中在听涛景区和磨山景区,且大多分布在高程20~40m、坡度2°~6°、距离水体100m范围内;在影响因素上,旅游景点设施和植被覆盖度对各类社会价值影响的贡献值最大,且与社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游客感知 城市绿地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 社会价值
下载PDF
社区绿地空间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12
作者 冷红 许晟凡 袁青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2期33-39,共7页
【目的】绿地空间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效应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集中于发达国家,且多涉及区域绿化平均水平方面,因此探索中国社区层面下绿地空间各要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运用多元线性... 【目的】绿地空间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效应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集中于发达国家,且多涉及区域绿化平均水平方面,因此探索中国社区层面下绿地空间各要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绿地规模、质量、布局3个方面,探索社区绿地与城市居民心血管健康的统计学关联性,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结果】住区绿地率、绿地感知质量、街道绿地邻近性、公园绿地邻近性与居民心血管健康显著相关,且各要素在不同经济水平下的社区相关程度不同。【结论】明确了绿地空间在社区层面对居民心血管健康的作用,可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心血管健康 社区绿地 绿地规模 绿地质量 绿地布局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13
作者 郭丽娟 孙异 孙玉英 《教师》 2024年第6期9-11,共3页
新工科背景下,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依据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应用型本科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从课程目标、教学内... 新工科背景下,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依据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应用型本科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从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探索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课堂的方法,真正使学生在专业课程中接受思政教育,使隐形与显性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相互补充,促进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新工科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专业课程
下载PDF
杭州市临安区居住区外围周边绿地植物资源调查
14
作者 张楠 王小德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等方法,在调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城中心12个居住区外围周边绿地的基础上,对应用的植物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其生活型、应用频率、种植方向与种植形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绿化植物78种,隶属49科69属,共应用乔木19... 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等方法,在调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城中心12个居住区外围周边绿地的基础上,对应用的植物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其生活型、应用频率、种植方向与种植形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绿化植物78种,隶属49科69属,共应用乔木19科27属33种,灌木24科33属34种,草本5科8属8种,藤本3科3属3种;应用频度较高的植物为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其中桂花应用频度达100%;绿地处于居住区南向的数量较多,达50%,绿化种植形式较多采用群植与篱植。最后提出遵循植物配置原则,保证良好景观效果;适当提高植物种数,打造丰富多样景观;加强藤本植物应用,丰富绿化种植形式等建议,以期为居住区外围周边绿地的研究和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围周边绿地 植物资源 调查 居住区 杭州市临安区
下载PDF
基于“客群动因”的城市绿地与公共道路交通融合度研究
15
作者 胡天君 董家蔚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的“绿心”,是人们日常休闲旅游、放松心情的最佳去处,其内部交通系统的便捷度、与城市道路交通的融合程度也成为衡量绿地功能性、有效性、便捷性的重要标准。以往封闭的“口袋式”城市绿地虽然在内部形成了完... 目的: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的“绿心”,是人们日常休闲旅游、放松心情的最佳去处,其内部交通系统的便捷度、与城市道路交通的融合程度也成为衡量绿地功能性、有效性、便捷性的重要标准。以往封闭的“口袋式”城市绿地虽然在内部形成了完整的游玩观赏道路系统,但是以绿地本身为核心的内向型绿地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不符。方法:通过分析“客群动因”了解游客到达场地的原因及手段,判断游客在城市绿地中的具体行为。将“客群动因”作为目的导向,在设计绿地道路时考虑其与城市道路的融合程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绿地的便捷性与使用率。“以流定形”作为一种基于服务对象自身行为的统筹与分析的设计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城市绿地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融合度不足等问题。文章在“以流定形”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绿地交通系统与城市道路系统的关系。结果:将“客群动因”作为“以流定形”设计方法的“流”,可以使城市绿地具有便捷高效、功能良好的优势。结论:城市公共绿地的交通系统在城市总体的交通系统中的占比虽然没有城市道路大,但直接影响着人们在城市中生活的感受。交通需求的产生与游客入场目的有关,“客群动因”作为设计基点与绿地道路设计相符,能够实现城市绿地收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公共道路 交通 “客群动因” “以流定形”
下载PDF
应对热岛效应的遵义市绿地系统优化策略
16
作者 伍肖肖 《南方农机》 2024年第7期194-198,共5页
【目的】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微气候、调控热岛效应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遵义市绿地系统优化措施,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小气候、提升遵义市城市环境质量。【方法】以遵义市中心建成区为... 【目的】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微气候、调控热岛效应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遵义市绿地系统优化措施,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小气候、提升遵义市城市环境质量。【方法】以遵义市中心建成区为例,基于2019年8月13日的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采用大气校正法,对热岛效应空间特征及其与城市绿地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遵义市中心建成区热岛效应较为明显,表现为热岛的区域总计占比29.77%;2)NDNI(归一化植被指数)与LST(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提高绿地覆盖率可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结论】根据分析结果,为遵义市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几点绿地系统优化策略:1)增加绿地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2)加强垂直绿化,增加城市三维绿化量;3)优化植被空间结构,增强绿地降温效益;4)建立“一脉多廊”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5)构建“绿色棋布,城绿交融”的绿地景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地表温度 绿地系统 绿地优化 Landsat 8
下载PDF
利用色彩元素营造多彩公路绿地景观方法分析
17
作者 李岩 《现代园艺》 2024年第5期128-130,134,共4页
通过对色彩学与现代公路绿地景观之间关系的研究,对现代公路绿地景观设计中色彩学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从色彩学的角度设计公路绿地景观,改善公路景观,赋予公路更多的色彩,拓展公路景观的视觉范围,创造宜人的公路景观环境。论述了... 通过对色彩学与现代公路绿地景观之间关系的研究,对现代公路绿地景观设计中色彩学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从色彩学的角度设计公路绿地景观,改善公路景观,赋予公路更多的色彩,拓展公路景观的视觉范围,创造宜人的公路景观环境。论述了合理搭配绿地景观色彩的方法,将色彩理论有效地融入公路景观设计实践中,有利于协调城市景观环境色彩。此次研究总结公路绿地景观的构成要素与特点,力求提高我国现代公路绿地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色彩应用对策,为美化我国公路景观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设计理论 色彩元素 公路绿地景观 色彩设计方法
下载PDF
基于街区小气候环境冬夏协同优化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精准修复
18
作者 王敏 潘文钰 《园林》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越来越多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性优化并存发展的阶段,生态安全优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风景园林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多发导致的人居环境... 越来越多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性优化并存发展的阶段,生态安全优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风景园林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多发导致的人居环境宜居性下降问题,目前基于气候适应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关注促进自然通风以缓解夏季热岛效应,尚忽视了其冬季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从气候调节视角切入,探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在协同冬夏季小气候环境中的低效空间识别与精准修复技术方法。以江苏省昆山市密集城区的189个街区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反演的方法对其冬、夏季小气候环境进行分析,聚类获得7类小气候特征街区。之后,叠加现状绿地生态网络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风环境结果,提取现状适于通风的生态廊道,从宽度、方向、类型等方面分析其潜在通风效能,耦合街区冬夏小气候环境特征,识别研判现状绿地生态网络在冬夏温湿环境调节上存在的低效问题,并提出冬夏协同的精准修复策略,为优化人居环境宜居性、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气候调节 温湿环境 生态修复 遥感反演 数值模拟 夏热冬冷地区
下载PDF
城市绿地对人身心健康效益的影响路径分析
19
作者 黄秋月 井泽慧 《现代园艺》 2024年第4期15-17,共3页
城市绿地对公共健康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但城市绿地影响人类健康的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探讨绿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路径,通过文献梳理城市绿地影响人体健康的相关实证研究,总结城市绿地影响人体健康的4步路径,即“物理属性... 城市绿地对公共健康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但城市绿地影响人类健康的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探讨绿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路径,通过文献梳理城市绿地影响人体健康的相关实证研究,总结城市绿地影响人体健康的4步路径,即“物理属性—绿地暴露—自然体验—健康效益”,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城市绿地对人类健康的具体作用方式及每个中间过程的内容和测量方法与指标,以期改善人们对城市绿地发挥健康效益机制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健康效益 绿地暴露 自然体验
下载PDF
高密度城区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生态连通性影响——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
20
作者 焦亚楠 李飞雪 +2 位作者 陈振杰 张启舜 赵鑫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07,共12页
文章通过识别生态源地、提取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基于最小阻力模型,分析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支持与阻隔生物流通情景下的生态网络,探讨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高密度城区生态连通性的影响,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福田区中部莲花山公园、东部... 文章通过识别生态源地、提取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基于最小阻力模型,分析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支持与阻隔生物流通情景下的生态网络,探讨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高密度城区生态连通性的影响,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福田区中部莲花山公园、东部荔枝公园、南部皇岗公园生态连通性受其周围居住用地内连片或连续分布的带状附属绿地影响较大。2)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生态连通性的影响体现在减小廊道阻力,其中对中阻力廊道的影响最大(单位成本距离下降29.2%);使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连片;能缓解在高密度建成区中的狭窄低阻力通道处形成夹点的情况。3)不同居住用地附属绿地连通情景下、不同阻力阈值下生态网络中重复出现的生态夹点被定为是最具有保护价值的一级夹点。根据不同情景下重复出现的生态夹点位置的重要性等级分类,针对性提出支持城市生态连通性的保护措施。建议加强新洲路福民路交汇处等一级夹点4处,优先保护靠近源地且位于源地间拓扑连接上的、规模超过平均规模5920.22 m^(2)的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生态网络 电路理论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高密度城区 深圳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