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1
作者 杨斌 郑嘉诚 阎雄飞 《农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筛选出防治绿盲蝽(Apolyguslucorum)高效、低毒和安全的杀虫剂,为绿盲蝽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食料浸渍法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和蛇床子素,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 筛选出防治绿盲蝽(Apolyguslucorum)高效、低毒和安全的杀虫剂,为绿盲蝽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食料浸渍法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和蛇床子素,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毒力均随杀虫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对绿盲蝽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蛇床子素,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豆田用药3d后,300mg/L噻虫嗪和600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田间防效均已达到75%以上。在绿豆田用药7d后,600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300 mg/L噻虫嗪和1000 mg/L阿维菌素,田间防效均超过70%,1600 mg/L苦参碱田间防治效果为58.94%,1600 mg/L鱼藤酮和1600 mg/L蛇床子素田间防效约为50%。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均有防治效果,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对绿盲蝽防治效果较好,建议用于绿盲蝽大田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杀虫剂 室内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新疆南疆绿盲蝽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
2
作者 王凯涛 杨龙 +1 位作者 潘云飞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6,共9页
为了明确南疆地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不同季节的寄主植物种类以及在主要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本研究在2021年采用扫网法对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23个科55种植物上的绿盲蝽种群动态进行了周年调查,并于2019年-2021年... 为了明确南疆地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不同季节的寄主植物种类以及在主要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本研究在2021年采用扫网法对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23个科55种植物上的绿盲蝽种群动态进行了周年调查,并于2019年-2021年通过黄板诱捕法系统监测了绿盲蝽种群在当地枣园、棉田的发生情况。绿盲蝽在当地1年发生5代,存在明显的寄主转移现象。绿盲蝽1~2代(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主要在枣树Ziziphus jujuba上为害,枣树花期结束2代成虫大量迁出枣园,3~4代(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主要在棉田为害,5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迁回枣园。除为害主要作物枣树、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外,1代绿盲蝽的寄主植物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藜Chenopodium album、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2~3代的寄主植物有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黄香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甘草、藜、欧洲油菜、骆驼刺Alhagi camelorum、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苜蓿Medicago sativa等,4~5代的寄主植物包括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艾A.argyi、白花草木樨、欧洲油菜、萹蓄等。枣园及棉田绿盲蝽成虫种群消长动态与上述寄主转移规律高度吻合。研究结果为南疆地区果棉生态系统中绿盲蝽的发生测报与科学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绿盲蝽 寄主转移 成虫动态 棉田 枣园
下载PDF
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防治茶绿盲蝽田间药效试验
3
作者 李志强 于志波 +3 位作者 张振葆 王本祥 曹秋华 段永春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为确定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藜芦胺)对防治茶绿盲蝽的效果,进行了不同浓度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各处理防效和对照药剂防效均达最高值,0.5%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6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高,为80.43%,各处理与0.3%苦参碱水剂... 为确定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藜芦胺)对防治茶绿盲蝽的效果,进行了不同浓度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各处理防效和对照药剂防效均达最高值,0.5%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6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高,为80.43%,各处理与0.3%苦参碱水剂无显著差异。本试验结果总体来看,0.5%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防治茶绿盲蝽速效性、持效性相对较好,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也有较好的兼治作用;同时,对茶园主要益虫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 绿盲蝽 田间药效试验
下载PDF
绿盲蝽综合防治技术
4
作者 唐文颖 张路生 +2 位作者 牛雯雯 吴翠霞 关秀敏 《农业知识》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随着抗虫棉的推广使用,绿盲蝽从棉田次要害虫逐渐成为主要害虫,其危害日趋加重,本文简述了绿盲蝽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绿盲蝽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果园绿盲蝽防控须趁早
5
作者 吴佳文 《农家致富》 2024年第8期30-31,共2页
绿盲蝽是江苏省果园主要害虫之一,喜欢取食桃、梨、葡萄、柑橘、枣等果树的幼芽、嫩叶、花序和幼果,并因危害幼果而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该虫早期发现难且多寄主转移危害,春季防治是压基数、控危害、保产量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 绿盲蝽 幼果 寄主转移 果园 柑橘 幼芽 葡萄
下载PDF
葡萄绿盲蝽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6
作者 王贵升 《河北果树》 2024年第1期40-41,共2页
1绿盲蝽危害症状。绿盲蝽主要以成虫、若虫进行危害,危害部位既包括葡萄欲萌发的幼芽和刚刚展开的幼嫩叶片、也危害花蕾和幼果。其危害过程是虫体的口针刺入植物体内进行刺吸,在刺吸的过程中分泌有毒物质并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造成危害... 1绿盲蝽危害症状。绿盲蝽主要以成虫、若虫进行危害,危害部位既包括葡萄欲萌发的幼芽和刚刚展开的幼嫩叶片、也危害花蕾和幼果。其危害过程是虫体的口针刺入植物体内进行刺吸,在刺吸的过程中分泌有毒物质并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造成危害的部位生长受到抑制或畸形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危害部位 幼嫩叶片 危害症状 有毒物质 虫体 葡萄 发生规律及防治
下载PDF
性诱捕器悬挂高度对绿盲蝽、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田间诱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谦 安静杰 +2 位作者 窦亚楠 李耀发 祁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9-243,共5页
为更好地发挥性诱捕器对棉花主要害虫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监控及诱杀作用,进一步优化性诱捕器田间设置技术,笔者研究了不同悬挂高度对3种害虫性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的影响... 为更好地发挥性诱捕器对棉花主要害虫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监控及诱杀作用,进一步优化性诱捕器田间设置技术,笔者研究了不同悬挂高度对3种害虫性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挂高度对3种害虫的诱集效果均存在显著影响,绿盲蝽性诱捕器悬挂高度高于棉株顶尖40 cm时效果最好,与顶尖持平和高于顶尖20 cm的诱集效果略低,三者差异不显著;棉铃虫性诱捕器悬挂高度0~40 cm时诱集效果均较好,诱捕器处于顶尖以下时诱集效果显著降低;甜菜夜蛾性诱捕器悬挂高度在高于顶尖20 cm和40 cm时诱集效果差异不显著,高于顶尖40 cm时诱集效果最好。棉花打顶前,绿盲蝽和棉铃虫性诱捕器随着棉花株高变化可适当减少调整频次,但低于棉花顶尖时应及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捕器 悬挂高度 绿盲蝽 棉铃虫 甜菜夜蛾
下载PDF
绿盲蝽表皮蛋白基因AlCP17的克隆、多克隆抗体制备及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谭永安 张杰钰 +3 位作者 姜义平 赵静 肖留斌 戈林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表皮蛋白(cuticular protein,CP)基因AlCP17、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和分析其时空表达特性,为AlCP17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解析绿盲蝽表皮发育过程中的信号通路图谱提供依据。...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表皮蛋白(cuticular protein,CP)基因AlCP17、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和分析其时空表达特性,为AlCP17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解析绿盲蝽表皮发育过程中的信号通路图谱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克隆绿盲蝽AlCP17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AlCP17原核表达载体pCZN1-AlCP17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进行体外表达,利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制备AlCP17蛋白多克隆抗体;qRT-PCR检测AlCP17在绿盲蝽不同发育阶段(1-5龄若虫和成虫)和3龄初期若虫不同组织(头、胸、足、中肠、脂肪体和表皮)中的表达谱。【结果】克隆获得绿盲蝽AlCP17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OM302231),其开放阅读框长594 bp,编码19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21.69 kD,理论等电点为6.11。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典型的表皮蛋白结构特征,含有节肢动物表皮蛋白几丁质保守结合域(non-cysCBD),即Chitin_bind_4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结果对显示,AlCP17与半翅目(Hemiptera)臭虫科(Cimicidae)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的CPA2B-like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76.29%);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CP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与温带臭虫的CPA2B-like和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的CP7-like相似性高。IPTG诱导获得原核表达重组蛋白AlCP17,经纯化后制备的AlCP17多克隆抗体纯化效果较好,可以用于后续实验。AlCP17在绿盲蝽不同发育阶段和3龄初期若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初孵1龄若虫中表达量达到峰值,且在若虫各龄期的末期表达量显著上升;在3龄初期若虫中肠中表达量最高。【结论】克隆了绿盲蝽AlCP17基因cDNA全长序列,AlCP17具有昆虫表皮蛋白的典型特征,AlCP17在绿盲蝽体内的表达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这些结果为今后研究这一蛋白在绿盲蝽表皮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表皮蛋白 RACE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1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棉铃虫、绿盲蝽触杀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丛胜波 万鹏 +3 位作者 李文静 李栋 孙俊 尹海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0-253,310,共5页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是两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害虫。为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防治新手段,本文对10种中草药提取物触杀活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种中草药提取物中,苦杏仁杀虫活性最高,药后7 d棉铃虫、绿...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是两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害虫。为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防治新手段,本文对10种中草药提取物触杀活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种中草药提取物中,苦杏仁杀虫活性最高,药后7 d棉铃虫、绿盲蝽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4%和100%。发现苦杏仁粗提物经不同溶剂萃取后发现,氯仿萃取时析出物对绿盲蝽触杀活性最高,药后7 d校正死亡率可达96.9%。硅胶柱分离结果表明,流分L36-48具有较高的触杀活性,药后7 d校正死亡率为84.7%。本研究评价了1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棉铃虫和绿盲蝽的触杀活性,并对苦杏仁有效成分开展了初步的分离鉴定,以期为两种害虫高效安全的新型药剂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绿盲蝽 触杀活性 苦杏仁 提取物
下载PDF
绿盲蝽取食对茶树营养物质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春 孟泽洪 +3 位作者 李帅 沈强 张小琴 陈正武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9-164,共6页
为明确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取食为害对茶树生理生化的影响,采用酶标仪、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受害程度茶树叶片的防御酶活性、初级营养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中初级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 为明确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取食为害对茶树生理生化的影响,采用酶标仪、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受害程度茶树叶片的防御酶活性、初级营养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中初级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受害程度的加深而持续降低,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随受害程度加深而不断升高。健康叶片与受害叶片中保护酶活性差异较大,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随着受害程度加深而不断升高,其中CAT活性在轻度受害下便迅速升高,POD和PPO活性在重度受害下急剧升高;绿盲蝽取食为害可致茶树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下降,其中GR活性下降幅度较大,为43.9%~53.9%。健康叶片与受害叶片中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水杨酸甲酯含量随着受害程度加深而不断降低,下降幅度在50%以上;轻度受害叶片中茉莉酸甲酯含量最低,后随着为害程度加深含量升高。综上表明,脯氨酸、POD、CAT、PPO等物质积极参与茶树应对绿盲蝽取食的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取食 茶树 防御酶 水杨酸甲酯 脯氨酸
下载PDF
绿盲蝽、Q型烟粉虱、赤拟谷盗对云木香气味物质的嗅觉反应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海辰 许冬 +4 位作者 杨妮娜 李栋 丛胜波 杨甜甜 万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6,142,共9页
选择17种云木香挥发物测定绿盲蝽对其电生理及行为学反应。结果表明,芳樟醇和5-羟甲基糠醛可引起绿盲蝽强烈的电生理反应,且芳樟醇对绿盲蝽雌、雄虫均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选择反应率均低于40%。而5-羟甲基糠醛原液与100倍稀释液均能... 选择17种云木香挥发物测定绿盲蝽对其电生理及行为学反应。结果表明,芳樟醇和5-羟甲基糠醛可引起绿盲蝽强烈的电生理反应,且芳樟醇对绿盲蝽雌、雄虫均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选择反应率均低于40%。而5-羟甲基糠醛原液与100倍稀释液均能显著地引诱绿盲蝽,选择反应率分别为51.43%和70.59%。此外,芳樟醇原液对Q型烟粉虱驱避与5-羟甲基糠醛对其的引诱作用同样显著。将这两种化合物组合形成“推-拉”策略后,寄主上绿盲蝽和Q型烟粉虱平均虫量分别为(2.2±0.6)头和(1.9±1.0)头,粘虫板上虫量分别为(7.7±0.7)头和(21.9±1.6)头,与对照组差异显著。5-羟甲基糠醛未对赤拟谷盗表现出引诱作用,但芳樟醇驱避作用显著,选择反应率为25%。表明利用“推-拉”策略防治经济害虫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拉”策略 绿盲蝽 赤拟谷盗 Q型烟粉虱 挥发物
下载PDF
酸枣绿盲蝽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丽欣 梁国军 +1 位作者 施丽丽 郭聪聪 《河北果树》 2023年第2期60-61,共2页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别名花叶虫、小臭虫等。近年来,内丘县酸枣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绿盲蝽的危害日益严重,已逐渐成为我县酸枣产区的主要防治害虫。该虫主要危害酸枣的幼芽、嫩叶、花蕾和幼果,造成新梢不能抽生,叶片空洞连连,甚至造成...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别名花叶虫、小臭虫等。近年来,内丘县酸枣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绿盲蝽的危害日益严重,已逐渐成为我县酸枣产区的主要防治害虫。该虫主要危害酸枣的幼芽、嫩叶、花蕾和幼果,造成新梢不能抽生,叶片空洞连连,甚至造成绝产。尤其对于新的酸枣种植户来说,不注意绿盲蝽的防治,常常造成很大损失。本文介绍了酸枣绿盲蜡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方法 绿盲蝽 酸枣 种植户 花叶 内丘县 半翅目
下载PDF
茶园绿盲蝽防治要点
13
作者 苏茶 《农家致富》 2023年第6期28-29,共2页
一、发生规律绿盲蝽在长江中下游茶区1年发生4~5代,以卵在豆类、茶树茎梢、树茬、剪口、杂草内越冬为主,越冬卵在3月底4月初孵化,4月上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若虫孵出后均集中在新梢顶端危害尚未展开的幼叶,若虫期平均长达27天,成虫期30... 一、发生规律绿盲蝽在长江中下游茶区1年发生4~5代,以卵在豆类、茶树茎梢、树茬、剪口、杂草内越冬为主,越冬卵在3月底4月初孵化,4月上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若虫孵出后均集中在新梢顶端危害尚未展开的幼叶,若虫期平均长达27天,成虫期30天以上。其生活隐蔽,爬行迅速,成虫善于飞翔,晴天日间多隐蔽在茶丛内,夜晚、晨昏爬至芽叶开始活动危害。至5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后则陆续飞出,迁至其他植物上。10月中旬前后,最后一代绿盲蝽成虫回迁到茶树上产卵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虫羽化 绿盲蝽 防治要点 若虫期 越冬卵 成虫期 茶园 茶树
下载PDF
皇菊蚜虫和绿盲蝽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14
作者 金关根 周婧 姚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0期78-81,共4页
针对皇菊蚜虫和绿盲蝽难以防治的现状,分别进行了不同药剂大田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30%噻虫嗪悬浮剂与10%丙联苯菊酯乳油双联包对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21 d校正防效分别为97.63%、72.93%,具有一定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针对皇菊蚜虫和绿盲蝽难以防治的现状,分别进行了不同药剂大田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30%噻虫嗪悬浮剂与10%丙联苯菊酯乳油双联包对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21 d校正防效分别为97.63%、72.93%,具有一定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作为防治皇菊蚜虫的药剂使用;0.5%苦参碱水剂是生物农药,施药前期药效相对较低,后期药效缓慢上升,药后7、21 d校正防效分别达到82.20%、77.73%,可作为蚜虫发生前期的预防药剂;45%丙溴·辛硫磷乳油对绿盲蝽防治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 d能达到最高防效(95.25%),药后21 d校正防效仍保持在70%左右,可作为防治皇菊绿盲蝽的药剂使用;12%噻虫·高氯氟表现为速效性较差、持效性较好,药后7 d校正防效达到78.09%,药后21 d校正防效仍维持在70%左右,可作为防治绿盲蝽的轮换药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菊 蚜虫 绿盲蝽 校正防效
下载PDF
7种杀虫剂对茶树绿盲蝽3龄若虫的毒力效果比较
15
作者 王廷成 马全朝 +3 位作者 甄军辉 娄兆仑 范晓磊 金银利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期129-132,共4页
为了筛选出防治茶树绿盲蝽若虫的有效药剂,指导茶园施药,采用浸叶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茶树绿盲蝽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茚虫威、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唑虫酰胺、虫螨腈和噻虫嗪对茶树绿盲蝽3龄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药剂处理... 为了筛选出防治茶树绿盲蝽若虫的有效药剂,指导茶园施药,采用浸叶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茶树绿盲蝽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茚虫威、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唑虫酰胺、虫螨腈和噻虫嗪对茶树绿盲蝽3龄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药剂处理24 h后,分别为78.06、157.85、170.71、278.98、142.60、169.56和560.03 mg/L;药剂处理48 h后,分别为33.73、42.98、50.61、57.67、96.03、100.86和311.09 mg/L。可见,茚虫威的毒力最高,噻虫嗪的毒力最低。该研究可为茶园绿盲蝽的区域性应急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指导茶园科学用药和实现农药减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毒力测定 杀虫剂 浸叶法
下载PDF
菏泽市绿盲蝽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
16
作者 刘吉运 时文明 《种子科技》 2023年第21期126-128,共3页
棉花、冬枣以及其他作物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农药用量偏少,极易导致绿盲蝽大面积暴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对绿盲蝽为害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分析了菏泽市绿盲蝽发生为害的具体情况,探索绿盲蝽发生为害的原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技... 棉花、冬枣以及其他作物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农药用量偏少,极易导致绿盲蝽大面积暴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对绿盲蝽为害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分析了菏泽市绿盲蝽发生为害的具体情况,探索绿盲蝽发生为害的原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技术降低绿盲蝽导致的农作物损失,促进菏泽市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为害情况 防治技术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绿盲蝽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被引量:45
17
作者 门兴元 于毅 +3 位作者 张安盛 李丽莉 张君亭 戈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16-1219,共4页
组建了5个不同温度(17,20,23,26和29℃)下绿盲蝽Lygus lucorum实验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绿盲蝽的发育速率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若虫期、产卵前期、卵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10.04~... 组建了5个不同温度(17,20,23,26和29℃)下绿盲蝽Lygus lucorum实验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绿盲蝽的发育速率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若虫期、产卵前期、卵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10.04~27.63,8.33~19.33,6.74~15.00,25.11~61.96d。绿盲蝽的若虫、产卵前期和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5,7.28和6.28℃,有效积温分别为210.25、191.83和160.12日度,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有效积温为555.04日度。在实验温度范围内,23℃时绿盲蝽的世代存活率最高(82.3%),雌成虫的产卵历期最长(41.67d),单雌繁殖若虫数最多(35.42头/雌),种群趋势指数也最高(14.58);在较低的温度(17℃)和较高的温度(29℃)下,绿盲蝽的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仅为8.44和9.06,均不利于其种群数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温度 生命表 有效积温 种群趋势指数
原文传递
低温和光周期对绿盲蝽越冬卵滞育解除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卓德干 李照会 +4 位作者 门兴元 于毅 张安盛 李丽莉 张思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为了探讨温度和光周期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r越冬卵滞育解除和发育历期的影响,系统调查了绿盲蝽越冬卵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组合下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显示:绿盲蝽的越冬卵均为滞育卵,低温和光周期对绿盲蝽越冬卵的... 为了探讨温度和光周期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r越冬卵滞育解除和发育历期的影响,系统调查了绿盲蝽越冬卵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组合下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显示:绿盲蝽的越冬卵均为滞育卵,低温和光周期对绿盲蝽越冬卵的滞育解除均有影响。2℃的低温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其滞育解除,在0~65d范围内,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增长,其滞育解除时间缩短,未经低温处理的越冬卵T50为68.5d,低温处理65d的T50为12.25d,绿盲蝽越冬卵在2℃低温处理65d后完全解除滞育;在0~40d范围内,低温处理时间越长,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率越高,在25℃、全光照的条件下不经低温处理的孵化率为68.65%,低温处理40d后在25℃的条件下的孵化率达到99.46%。在20~26℃范围内,绿盲蝽越冬卵的滞育后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短,随着光周期的延长而缩短。结果说明低温处理能够提高绿盲蝽越冬卵滞育解除率,但不是其滞育解除的必要条件,低温处理与自然变温对绿盲蝽滞育解除的作用相似;高温和长光照能够促进绿盲蝽的滞育解除,缩短发育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滞育 越冬卵 低温处理 光周期 滞育解除 发育历期
原文传递
绿盲蝽危害对棉花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诱导 被引量:42
19
作者 谭永安 柏立新 +2 位作者 肖留斌 魏书艳 赵洪霞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9-485,共7页
以2种转基因棉品种国抗22、sGK321及其亲本泗棉3号、石远321为材料,研究受绿盲蝽危害胁迫后,其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动态。结果表明:接种绿盲蝽前后,2种转基因棉花品种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与其亲本棉花相... 以2种转基因棉品种国抗22、sGK321及其亲本泗棉3号、石远321为材料,研究受绿盲蝽危害胁迫后,其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动态。结果表明:接种绿盲蝽前后,2种转基因棉花品种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与其亲本棉花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对棉花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无影响。同一棉花品种在绿盲蝽不同刺吸诱导的时间中,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品种和接虫时间互作效应中,SOD、MDA、PAL活性或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品种与接虫时间在这几个指标水平上存在真实的交互作用,而其余生理指标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绿盲蝽 危害 防御性酶 丙二醛
下载PDF
绿盲蝽危害后枣、桃、樱桃、葡萄叶片生理代谢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30
20
作者 高勇 门兴元 +1 位作者 于毅 周洪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627-4634,共8页
【目的】探讨北方果树(枣、桃、樱桃、葡萄)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变化与绿盲蝽对其偏好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果树在虫害胁迫下自身生理防卫机制及耐害补偿机制的差异,为绿盲蝽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受绿盲蝽危害的不同果树... 【目的】探讨北方果树(枣、桃、樱桃、葡萄)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变化与绿盲蝽对其偏好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果树在虫害胁迫下自身生理防卫机制及耐害补偿机制的差异,为绿盲蝽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受绿盲蝽危害的不同果树的被害指数并确定偏好度,生物化学方法研究受绿盲蝽危害后果树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受害后除桃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外,其它果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以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87.83%;各果树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除偏好程度较高的桃树叶片内蛋白质显著下降外,其它果树受害叶片内蛋白质含量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增加,增加率与绿盲蝽危害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受害后4种果树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112.9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仅樱桃树叶片内有所下降,其它果树叶片受害后SOD活性均有增加,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40.95%;4种果树受害叶片内CAT活性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内不同生理代谢指标变化规律存在差异。4种果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POD和SOD活性变化率与绿盲蝽偏好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蛋白质含量和CAT活性与绿盲蝽对其偏好程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生理指标 樱桃 葡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