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茶籽水溶性提取物的物化性质研究
1
作者 许威 孙浩敏 +4 位作者 牛姿义 贺雅雯 王颖 罗登林 李佩忆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8,共6页
利用水提法提取绿茶籽水溶性物质(TSW),通过热凝胶法制备质量分数15%的TSW凝胶。使用DPPH法和试剂盒法,测定提取物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利用乳析指数和显微观察判断其稳定乳液的能力,测定TSW凝胶的凝胶指数和凝胶保水性。结果表... 利用水提法提取绿茶籽水溶性物质(TSW),通过热凝胶法制备质量分数15%的TSW凝胶。使用DPPH法和试剂盒法,测定提取物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利用乳析指数和显微观察判断其稳定乳液的能力,测定TSW凝胶的凝胶指数和凝胶保水性。结果表明:TSW质量分数为0.3%时,DPPH清除率最大,为17.53%,证实TSW质量分数越大,抗氧化能力越强;油相体积分数增加可提高TSW乳液的储存稳定性;质量分数15%的TSW溶液在90℃完全成胶,室温下凝胶保水性均大于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籽 水溶性提取物 乳液 抗氧化性
下载PDF
海南绿茶籽茶皂素提取工艺及茶籽油成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纪明慧 舒火明 +2 位作者 孙振范 郭飞燕 王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7077-17079,共3页
[目的]探讨提取海南绿茶籽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茶籽油成分。[方法]以海南绿茶籽为原料,采用加热回流法和微波辅助提取绿茶籽中的茶皂素,并将其提取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用GC-MS对茶籽油成分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提取海南绿茶籽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茶籽油成分。[方法]以海南绿茶籽为原料,采用加热回流法和微波辅助提取绿茶籽中的茶皂素,并将其提取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用GC-MS对茶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影响茶皂素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温度>无水乙醇>辐射时间>微波功率;微波法提取海南绿茶籽茶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绿茶籽质量与无水乙醇体积比为40∶300(g/ml)微波提取功率为600W,微波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50min,在该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47.89%。海南绿茶籽油经GC-MS分析鉴定出8种化合物,以酸类化合物为主。[结论]与加热回流提取法相比,采用微波法缩短了提取茶皂素的时间,提高了茶皂素的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绿茶籽
下载PDF
绿茶籽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的研究
3
作者 彭勇 何县 李阳芳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17期44-46,共3页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绿茶的种植及茶叶的加工关注较多,但忽视了绿茶籽的开发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操作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文中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绿茶籽油的工艺,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绿茶籽油得率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绿茶的种植及茶叶的加工关注较多,但忽视了绿茶籽的开发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操作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文中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绿茶籽油的工艺,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绿茶籽油得率的影响。在优化的萃取工艺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绿茶籽油的得率为33.2%,比传统有机溶剂法得率高,且萃取时间短、无溶剂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籽 超临界CO2 萃取 绿色分离
下载PDF
蛋白酶水解绿茶籽粉的工艺优化
4
作者 侯周平 田铁刚 +3 位作者 樊亮 费少康 任欣 付静 《饮料工业》 2012年第7期13-17,共5页
以脱脂绿茶籽粉为原料,用不同来源的蛋白酶在最适条件下对其进行水解,确定绿茶籽粉最适水解酶;并以水解度为指标,设计了4因素3水平试验,运用Design-Expert8.0.6统计分析软件,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绿茶籽粉蛋白酶解的最适酶为Al... 以脱脂绿茶籽粉为原料,用不同来源的蛋白酶在最适条件下对其进行水解,确定绿茶籽粉最适水解酶;并以水解度为指标,设计了4因素3水平试验,运用Design-Expert8.0.6统计分析软件,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绿茶籽粉蛋白酶解的最适酶为Alcalase;最佳水解工艺:pH8.85、酶用量938.6U/g、温度54.1℃、水解时间4.3h。在此条件下,预测水解度为71.2%,验证试验得到的水解度为71.66%,与预测值非常接近,证明研究中分析所得优化模型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籽 酶解 水解度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特种油脂纳米乳液超声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巍 白新鹏 +4 位作者 刘亚文 时振振 何坤明 王国锭 孙光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31-139,共9页
为了得到富含绿茶叶籽油和分提椰子油的特种油脂纳米乳液,研究了主要因素表面活性剂含量、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超声制备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条件并对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进行评价。... 为了得到富含绿茶叶籽油和分提椰子油的特种油脂纳米乳液,研究了主要因素表面活性剂含量、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超声制备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条件并对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表面活性剂含量2.2%、超声功率351 W、超声时间12 min,所得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183.00±1.58) nm。所制备的纳米乳液在pH6~8、热处理温度40~80℃条件下以及5、27℃的长期贮藏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纳米乳液体系显著提高了绿茶籽油和分提椰子油的体外消化率,游离脂肪酸释放率最终达到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籽 分提椰子油 超声 纳米乳液 稳定性 体外消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