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和医疗在老年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整合探究
1
作者 张小波 李大鹤 +4 位作者 赵园园 陈洪叶 宋安琪 李继光 朱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82-85,共4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高龄化趋势也在不断发展。老年期疾病具有多病共存、慢病高发、并发症多见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老年患者面临严峻的医疗挑战及社会、心理等多种问题,治疗复杂性增加。作为未来临床诊疗的主要力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高龄化趋势也在不断发展。老年期疾病具有多病共存、慢病高发、并发症多见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老年患者面临严峻的医疗挑战及社会、心理等多种问题,治疗复杂性增加。作为未来临床诊疗的主要力量,老年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承担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责任,需通过加强缓和医疗师资队伍建设、增设研究生缓和医疗课程教学、临床实践中增加缓和医疗模式体验、指导研究生向患者与照护者加强缓和医疗知识宣教及健全缓和医疗考核评估体系等,在老年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将缓和医疗知识进行整合,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减轻患者及照护者的医疗负担,并能够有效治疗疾病、避免过度医疗及医患纠纷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医学 研究生 缓和医疗 整合 培养
下载PDF
发展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变化
2
作者 戴晓艳 闫静 +1 位作者 王友培 宁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本研究旨在对该理念推广前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进行分析,以评估缓和医疗对终末期患者死亡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2013年和2019年死亡... 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本研究旨在对该理念推广前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进行分析,以评估缓和医疗对终末期患者死亡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2013年和2019年死亡的终末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终前诊疗细节进行比较。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013年终末期患者36例、2019年终末期患者37例。2013年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72.1±14.0)岁,晚期肿瘤19例。2019年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0.8±15.3)岁,晚期肿瘤27例。相较于2013年患者,2019年患者临终前转入ICU(0比22.2%,P=0.008)、接受心肺复苏(0比16.7%,P=0.011)、气管插管(5.4%比36.1%,P=0.001)、有创机械通气(2.7%比33.3%,P=0.001)、全肠外营养(32.4%比61.1%,P=0.014)的比例均降低,接受缓和医疗会诊(29.7%比0,P<0.001)、得到人文关怀(40.5%比16.7%,P=0.024)的比例均升高。2019年患者中,相较于未接受缓和医疗会诊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者得到人文关怀的比例更高(90.9%比19.2%,P<0.001)。结论缓和医疗理念推广和实践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终末期患者死亡前接受有创治疗的比例明显降低,得到人文关怀的比例显著提高,死亡质量得到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终末期 缓和医疗 理念推广 会诊 死亡状况
下载PDF
缓和医疗教学对医学本科生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
3
作者 叶玲 曾胜 +2 位作者 董莉妮 张湘瑜 张慧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177-180,共4页
目的 探讨缓和医疗教学对医学本科生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选修老年医学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老年医学课程中设置缓和医疗课程,比较授课前后一般情况及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B量表(FATCOD-B... 目的 探讨缓和医疗教学对医学本科生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选修老年医学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老年医学课程中设置缓和医疗课程,比较授课前后一般情况及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B量表(FATCOD-B)得分。结果 授课前后,调查对象在性别、年龄、年级、生源地、独生子女、自愿选择医学专业、宗教信仰、愿意照顾临终患者、照护终末期患者及家属经历、近1年内丧失亲人经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临终关怀教育经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项目中,得分最高的为第1项,得分最低的为第17项。授课前后第22、25、27项得分及FATCOD-B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医学课程中开展缓和医疗教学可使医学本科生临终关怀态度更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临终关怀态度 医学本科生 老年医学
下载PDF
缓和医疗之理解与责任
4
作者 郎景和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共2页
缓和医疗的发展方兴未艾,但临床对其认识仍然浅显,且可能存在较大偏颇。本文从缓和医疗的本源出发,阐释缓和医疗的内涵以及重要性,以期加深医务工作者对缓和医疗的理解,从而推动缓和医疗理念在临床的贯彻实施。
关键词 缓和医疗 内涵 医学人文 终极关怀
下载PDF
缓和医疗存在的争议
5
作者 于世英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关于缓和医疗,一直以来主要存在两方面争议:一是缓和医疗照护对象范围是否应扩大,二是缓和医疗的介入时机是否应提前。目前对于上述争议已达成的基本共识包括:缓和医疗照护对象应扩大至身患严重疾病、遭受重大痛苦的所有年龄段患者;缓... 关于缓和医疗,一直以来主要存在两方面争议:一是缓和医疗照护对象范围是否应扩大,二是缓和医疗的介入时机是否应提前。目前对于上述争议已达成的基本共识包括:缓和医疗照护对象应扩大至身患严重疾病、遭受重大痛苦的所有年龄段患者;缓和医疗应早期整合至严重疾病的治疗全过程。然而,缓和医疗照护对象范围的扩大及介入时机的提前同时带来了新的挑战,亟待制定新的战略计划并加以实施,以加快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缓和医疗发展之路。重新认识缓和医疗照护对象及介入时机,有助于加快我国缓和医疗的发展。本文从缓和医疗发展史、定义更新、现有证据及研究进展三方面,结合临床实际需求,针对该两大焦点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缓和医疗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照护对象 医学人文 争议
下载PDF
缓和医疗中的伦理学问题
6
作者 张迪 毕可嘉 徐士婷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随着医疗理念的更新,缓和医疗已成为生命终末期患者照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其所涉及的伦理学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缓和医疗伦理学相关研究,旨在梳理缓和医疗中5个关键的伦理学问题,包括讲真话、预立照护计划、维生干... 随着医疗理念的更新,缓和医疗已成为生命终末期患者照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其所涉及的伦理学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缓和医疗伦理学相关研究,旨在梳理缓和医疗中5个关键的伦理学问题,包括讲真话、预立照护计划、维生干预的使用、缓和镇静、安乐死和协助死亡与缓和医疗的关系,为缓和医疗实践提供了伦理学视角,以期帮助从事缓和医疗的专业人员加深认知,更好地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高质量照护,同时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伦理 维生干预 缓和镇静 生前预嘱
下载PDF
从临床肿瘤学的视角看缓和医疗
7
作者 孙燕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共4页
现代缓和医疗理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该理念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并以“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为切入点在全球加以推广。我国于1990年引入“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这使得临床肿瘤学与缓和医疗的关系更加紧密,推动... 现代缓和医疗理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该理念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并以“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为切入点在全球加以推广。我国于1990年引入“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这使得临床肿瘤学与缓和医疗的关系更加紧密,推动了缓和医疗在中国的进程。缓和医疗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有望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临床肿瘤学 癌症 支持治疗
下载PDF
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的认知现状:一项全国横断面调查
8
作者 余佳文 刘红菊 +6 位作者 徐影影 鲍彦平 时杰 刘志民 张越伦 宁晓红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终末期患者缓和镇静的了解及相关临床能力。方法 2021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全国麻醉医师中开展横断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工作经验、是...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终末期患者缓和镇静的了解及相关临床能力。方法 2021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全国麻醉医师中开展横断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工作经验、是否熟悉缓和医疗、面对终末期患者的感受、是否给重症/终末期痛苦患者实施过缓和镇静及镇静药物选择。结果 来自全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2536名麻醉医师完成了有效问卷,其中仅572名(22.6%,572/2536)医师表示熟悉缓和医疗。男性、有重症/终末期患者接触经历、参与疼痛临床诊疗、医院设立安宁缓和医疗组或相应部门/组织的麻醉医师更熟悉缓和医疗(P均<0.05)。超过40%的麻醉医师面对终末期患者时会感到无力、无助且对临床决策存在困惑,了解缓和医疗的麻醉医师面对重症/终末期患者时信心更足(9.8%比4.4%,P=0.001)。在734名有缓和镇静实施经验的麻醉医师中,151人(20.6%,151/734)曾仅使用阿片类药物作为镇静手段。结论 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药物选择的认识尚不足。加强缓和医疗团队建设、开展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的教育培训或将有助于提高麻醉医师面对重症/终末期患者时的信心,改善终末期患者的诊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缓和镇静 阿片类药物 麻醉医师
下载PDF
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
9
作者 曾耀鑫 宁晓红 +4 位作者 郑莹 张志媛 王奕又 张雨 康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构建科学、实用的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为安宁缓和医疗门诊的运行及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基于文献分析、访谈、专家小组会议,初步确定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 目的构建科学、实用的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为安宁缓和医疗门诊的运行及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基于文献分析、访谈、专家小组会议,初步确定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8名从事安宁缓和医疗及医护联合门诊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1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第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1。最终构建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形成人员构成、工作结构、效果评价共3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62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创新性、延续性,可为安宁缓和医护联合门诊的运行及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缓和医疗 医护一体化 全程管理模式 德尔菲法
下载PDF
安宁缓和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池金正 张宇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302-304,308,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及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1]。一旦患者出现CHF的症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及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1]。一旦患者出现CHF的症状,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并成为主要治疗的疾病[2]。安宁缓和医疗(hospice palliative care,HPC)又称为安宁疗护或缓和医疗,是针对伴有致命性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早期认识,准确评估并及时处理患者躯体、社会、心理、精神等问题,来达到预防和缓解痛苦的目的。HPC作为独立学科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重要的学术地位,很多国家将其纳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性疾病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心血管系统疾病 慢性心力衰竭 安宁疗护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群 缓和医疗
下载PDF
如何负责任地回应他人痛苦?——对中国缓和医疗的再思考
11
作者 Eric L.Krakauer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笛卡尔医学模式导致过度医疗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现代缓和医疗的兴起正是源于对笛卡尔医学模式的反思,其主要目的是缓解重病患者的痛苦,同时关注医学技术本身带来的不必要伤害。本文结合相关病例提出问题,围绕解除痛苦的历史溯源、笛... 笛卡尔医学模式导致过度医疗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现代缓和医疗的兴起正是源于对笛卡尔医学模式的反思,其主要目的是缓解重病患者的痛苦,同时关注医学技术本身带来的不必要伤害。本文结合相关病例提出问题,围绕解除痛苦的历史溯源、笛卡尔医学模式的观点与弊端、维持生命技术的应用与善终等方面展开讨论,启发对中国缓和医疗发展的进一步思考与深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医学模式 过度医疗 缓和医疗 善终
下载PDF
缓和医疗服务政策环境与运行机制的背反
12
作者 高山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本文从揭示我国缓和医疗服务遭遇的发展政策环境良好与实际运行受阻的“二律背反”现象入手,介绍当前缓和医疗服务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情况,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底层运行机制客观阻碍缓和医疗服务发展的成因、路径和行为,并指出这一机... 本文从揭示我国缓和医疗服务遭遇的发展政策环境良好与实际运行受阻的“二律背反”现象入手,介绍当前缓和医疗服务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情况,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底层运行机制客观阻碍缓和医疗服务发展的成因、路径和行为,并指出这一机制下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面对缓和医疗服务的不同行为方式。相信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支付方式的改革,原有机制将会发生相应变化,并在多方面促进缓和医疗服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政策 运行机制 医疗卫生
下载PDF
我国卫生健康体系亟需缓和医疗融入
13
作者 宁晓红 阎格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死亡过程被技术化和医学化,但因衰老和疾病而引发的痛苦仍广泛存在,缓和医疗可缓解这一痛苦过程,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已从立法层面将安宁疗护列入国家卫生健康体系,但缓和医疗相关国家政策仍...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死亡过程被技术化和医学化,但因衰老和疾病而引发的痛苦仍广泛存在,缓和医疗可缓解这一痛苦过程,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已从立法层面将安宁疗护列入国家卫生健康体系,但缓和医疗相关国家政策仍为空白。因缓和医疗学科建设滞后,绝大多数医疗工作者仍缺乏对缓和医疗理念的认识和具体实践能力,导致我国重病、终末期患者的照护品质堪忧。缓和医疗融入卫生健康体系需逐步有序开展,通过统一定义与原则、发布国家及地方政策、倡导相关实践、开展医学生教育、发展基层缓和医疗网络、制定国家层面的发展标准,以及强调本土化发展,帮助人们在疾病终末期避免接受徒劳或失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死亡质量 医疗系统 政策制定
下载PDF
从推广生前预嘱的角度谈缓和医疗照护对象
14
作者 王博 江伟 罗峪平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前,世界上所有提供缓和医疗服务的国家和地区,均将生前预嘱以及具有表达个人意愿功能的相似文件作为开展此项医疗服务的合法性前提。缓和医疗照护对象这一问题不仅仅涉及伦理道德或专业技术问题,其范围也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水平的发... 目前,世界上所有提供缓和医疗服务的国家和地区,均将生前预嘱以及具有表达个人意愿功能的相似文件作为开展此项医疗服务的合法性前提。缓和医疗照护对象这一问题不仅仅涉及伦理道德或专业技术问题,其范围也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水平的发展而被不断修正和完善。与此同时,生前预嘱的概念和推广方式也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更新和变化。缓和医疗的本质是对人的尊重,是科技膨胀的时代人们重新认识生命本质的产物,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作为推广生前预嘱和“尊严死”这一理念的社会组织,期待缓和医疗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前预嘱 缓和医疗 照护对象
下载PDF
死亡素养:安宁缓和医疗的新公共卫生视角
15
作者 周雨欣 周明飞 纪光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7,共6页
基于新公共卫生视角,对死亡素养的概念起源与内涵、评估工具、养成方式、发展前景进行探讨。死亡素养的提高,有助于生命末期与死亡相关的沟通与实践在社区中常态化,帮助社区为生命末期的照护做好准备。死亡素养在我国的发展需基于社会... 基于新公共卫生视角,对死亡素养的概念起源与内涵、评估工具、养成方式、发展前景进行探讨。死亡素养的提高,有助于生命末期与死亡相关的沟通与实践在社区中常态化,帮助社区为生命末期的照护做好准备。死亡素养在我国的发展需基于社会文化情境,进一步拓展其文化内涵,开发适用于我国的死亡素养评估量表,并注重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养成与实践。此外,构建符合我国文化环境的社会和公共卫生干预,如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死亡咖啡馆和在线死亡教育,以促进死亡素养在社会层面上的养成,帮助社区更好地应对临终与死亡相关的沟通、决策和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素养 安宁疗护 缓和医疗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生命末期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缓和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帆 杨冰香 +2 位作者 喻思红 陆丽娟 刘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2-116,共5页
介绍心力衰竭患者缓和医疗的服务内容和益处,总结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缓和医疗的时机,结合文献回顾和临床实践现状,归纳医护人员可用于早期识别心力衰竭患者缓和医疗需求的评估方法,旨在帮助我国医护人员尽早识别有缓和医疗需求的心力... 介绍心力衰竭患者缓和医疗的服务内容和益处,总结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缓和医疗的时机,结合文献回顾和临床实践现状,归纳医护人员可用于早期识别心力衰竭患者缓和医疗需求的评估方法,旨在帮助我国医护人员尽早识别有缓和医疗需求的心力衰竭患者,并及时提供缓和医疗照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缓和医疗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评估工具 转诊 安宁疗护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生前预嘱选择缓和医疗的伦理法律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怀谷 乔木 汪文新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43,52,共5页
从自由意志与生命权之处置两个角度入手,探讨生前预嘱与缓和医疗相关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发现自由意志系生前预嘱的生效基础,对于不涉及生命权处置的预立医疗计划依现行法律“当然有效”;而对于选择缓和医疗、放弃治疗等涉及生命权消极... 从自由意志与生命权之处置两个角度入手,探讨生前预嘱与缓和医疗相关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发现自由意志系生前预嘱的生效基础,对于不涉及生命权处置的预立医疗计划依现行法律“当然有效”;而对于选择缓和医疗、放弃治疗等涉及生命权消极处置的生前预嘱,则需严格限定其生效条件,且医院应当建立一套机制对此予以审查。此外,亦探讨了生前预嘱确定的消极治疗所带来的其他问题,有助于相关领域的继续深入与补充立法,并对医生选择绝症患者的治疗方案及减小医院法律风险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前预嘱 缓和医疗 放弃治疗 生命权
下载PDF
开展安宁缓和医疗对生命末期老年病人医疗状况影响的纵向研究
18
作者 刘国樑 郑辉 +1 位作者 秦明照 刘谦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了解开展安宁缓和医疗(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HPC)对生命末期老年病人医疗状况的影响。方法连续查阅2014~2021年我院老年医学科死亡病人的病历,记录一般情况、心肺复苏意愿、生命支持手段的应用及临终前抢救措施。根据开展HP... 目的了解开展安宁缓和医疗(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HPC)对生命末期老年病人医疗状况的影响。方法连续查阅2014~2021年我院老年医学科死亡病人的病历,记录一般情况、心肺复苏意愿、生命支持手段的应用及临终前抢救措施。根据开展HPC教育及临床工作的时间(以2018年1月为界点),将病例分为2014~2017年、2018~2021年2组进行纵向研究;并对2018~2021年开展HPC期间的病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254例死亡病人:2014~2017年死亡131例,2018~2021年死亡123例。2组年龄、性别、入院时躯体功能状况、1年内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死亡原因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口服药物数量、多重用药比例、呼吸机使用率、使用白蛋白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选择临终前不行心肺复苏及心外按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除颤、简易呼吸器、血管活性药物、呼吸兴奋剂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2021年与2018~2019年相比,生命末期老年病人多重用药率(37.3%比51.4%,P<0.05)、临终前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49.0%比77.8%,P<0.05)、呼吸兴奋剂使用率(15.7%比50.0%,P<0.05)进一步下降。结论对于老年生命末期病人,开展HPC能够减少部分生命支持手段的使用,降低临终前无效医疗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缓和医疗 生命末期 老年人 生命支持
下载PDF
依靠缓和医疗避免晚期重危癌症患者治疗的经济毒性
19
作者 张凤鸣 乔楠 刘慧龙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6-19,24,共5页
癌症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就会产生经济毒性,通过对经济毒性现状分析可得到,与早期患者相比,转移性或晚期癌症患者的经济负担可能进一步加剧,因此晚期患者更需要缓和医疗的介入来减轻躯体及精神上的痛苦,降低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但缓和医... 癌症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就会产生经济毒性,通过对经济毒性现状分析可得到,与早期患者相比,转移性或晚期癌症患者的经济负担可能进一步加剧,因此晚期患者更需要缓和医疗的介入来减轻躯体及精神上的痛苦,降低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但缓和医疗的落实面临诸多挑战,应从社会、医疗机构、医患沟通等多方面着手大力发展缓和医疗,通过合理的缓和医疗来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控制经济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 经济毒性 缓和医疗
下载PDF
成为缓和医疗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20
作者 宁晓红 《叙事医学》 2023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缓和医疗于1967年起源于英国并获得快速发展,目前已是一门独立学科。2014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议,呼吁所有成员国将缓和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疾病早期与治疗性措施共同提供。末期患者照顾的理念于1988年... 缓和医疗于1967年起源于英国并获得快速发展,目前已是一门独立学科。2014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议,呼吁所有成员国将缓和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疾病早期与治疗性措施共同提供。末期患者照顾的理念于1988年进入我国,但是一直以来发展缓慢。2017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在多个城市开始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缓和医疗并不完全等同于安宁疗护,两者在概念上有所差别,缓和医疗是指对重症、生命有限的患者开展的“身心社灵”全方位照护,不仅照护患者,还照护家属,与现行的综合治疗并行。安宁疗护则是针对生命末期患者的最后6个月提供的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缓和医疗在国内尚未有正式的学科建制,还需要在学界和业界获得更广泛的传播、认同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卫生大会 安宁疗护 实践指南 学科建制 缓和医疗 疾病早期 照护 综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