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吊缝线后退术矫正内斜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苏楠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悬吊缝线后退术矫正内斜视的疗效。方法对内斜视39例(共同性内斜视37例、外伤后固定性内斜视2例)实施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术加外直肌缩短术。结果术后远期正位35例。正位率89.74%;好转2例。总有效率94.87%。欠矫1例,欠矫率2.56%... 目的探讨悬吊缝线后退术矫正内斜视的疗效。方法对内斜视39例(共同性内斜视37例、外伤后固定性内斜视2例)实施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术加外直肌缩短术。结果术后远期正位35例。正位率89.74%;好转2例。总有效率94.87%。欠矫1例,欠矫率2.56%;过矫1例,过矫率2.56%。无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视 眼外肌 线后退
下载PDF
TAO致限制性斜视患者行直肌后徒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钱海华 廖友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限制性斜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01/2015-01收治的48例71眼重度TA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眼球高度... 目的:探讨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限制性斜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01/2015-01收治的48例71眼重度TA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眼球高度突出(exophthalmos,EM)组25例35眼,压迫性视神经病变(compressive optic neuropathy,CON)组12例20眼及暴露性角膜病变组(exposure keratopathy,EK)11例16眼,患者均接受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治疗,记录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mo时视力、临床活动性评分(clinical activity score,CAS)及复视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显著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N组、EM组及EK组患者术后眼球突出度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ON组眼球回退值大于其余两组(P<0.01)。三组患者术后C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术后复视分级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其中CON组术后复视级别下降程度大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能有助于恢复TAO限制性斜视患者视力恢复及眼球回退,消除患者复视,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直肌后徙 后部巩膜线固定 疗效
下载PDF
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对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睑缘活动度及美观性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5期2273-2275,共3页
目的研究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对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睑缘活动度及美观性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80例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皮肤轮匝肌瓣悬吊... 目的研究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对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睑缘活动度及美观性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80例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对照组行额肌缝线悬吊术。比较两种手术疗效、患者眼睑活动度美观性改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美观性满意率分别为97.5%和70%,对照组分别为85%和4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睑活动度为(4.81±1.43)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0±1.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眼睑活动度,改善美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轮匝肌瓣 额肌缝线悬吊术 先天性上睑下垂 眼睑活动度
下载PDF
巩膜层间固定术与传统手术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4
作者 林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503-1505,共3页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固定术与传统手术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IOL植入患者75例(75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37眼)和观察组38例(38眼)。对照组接受传统睫...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固定术与传统手术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IOL植入患者75例(75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37眼)和观察组38例(38眼)。对照组接受传统睫状沟缝线悬吊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视力情况、人工晶状体(IOL)稳定性、角膜内皮细胞。结果:术后半年,两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7 d升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IOL倾斜度、垂直倾斜度、水平偏心值、垂直偏心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7 d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较术前7 d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相对于传统睫状沟缝线悬吊术更能够恢复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视力,维持术后IOL的稳定性,减少术后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沟缝线悬吊术 线巩膜层间固定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应用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术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秦云凤 朱伟杰 郭臻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术矫正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行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手术。分别检查并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1、3、6、12个月的斜视度变化并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术矫正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行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手术。分别检查并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1、3、6、12个月的斜视度变化并进行比较。观察眼位、残余斜视度和视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周正位81例,正位率96.4%;过矫1例,过矫率1.2%;欠矫2例,欠矫率2.4%。术后1周斜视度与术前斜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具有双眼单视功能者比率为42.86%,术后1年明显提高为7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患儿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显著。无巩膜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术矫正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可靠有效,简便易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直肌线后退 儿童 内斜视 调节性 矫正 斜视度 视功能
原文传递
提上睑肌缩短术在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詹冬梅 马雅玲 牛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39例(56眼)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经皮肤-睑结膜入路提上睑肌缩短术。并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39例(56眼)随访2~18mo,除2眼矫正不足外,余均获... 目的:观察应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39例(56眼)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经皮肤-睑结膜入路提上睑肌缩短术。并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39例(56眼)随访2~18mo,除2眼矫正不足外,余均获得良好效果。上睑缘弧度及双重睑形成良好,术后仅部分病例早期有轻度睑裂闭合不全,无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可适用于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在矫正畸形和改善外观方面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上睑肌缩短 治疗 先天性上睑下垂 缝线悬吊术
下载PDF
额肌扇形缝线悬吊并重睑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陈基黎 何朝永 +1 位作者 马利 由雷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年第11期87-88,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额肌扇形缝线悬吊并重睑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额肌扇形缝线悬吊并重睑成形术治疗。结果45只眼矫正良好,半个月后闭眼良好活动自如,双侧对称,重睑线自然,均无并发症。... 目的观察分析额肌扇形缝线悬吊并重睑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额肌扇形缝线悬吊并重睑成形术治疗。结果45只眼矫正良好,半个月后闭眼良好活动自如,双侧对称,重睑线自然,均无并发症。结论额肌扇形缝线悬吊并重睑成形术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一种简单有效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额肌扇形缝线悬吊术 重睑成形
原文传递
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性斜视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才素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第1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性斜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盘锦市中心医院辽河院区收治的36例限制性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比... 目的探讨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性斜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盘锦市中心医院辽河院区收治的36例限制性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斜视度、复视情况及立体视觉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的斜视度为(5±3)△,明显低于手术前的(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43,P<0.05);手术后患者的复视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立体视觉的恢复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性斜视患者经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治疗可以有效消除复视,改善斜视情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限制性斜视 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线固定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