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相关LncRNA在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樊程程 张新宇 +4 位作者 王奡 王圣澎 孙梦月 王哲 刘继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8,共7页
铁死亡,一种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所驱动的细胞凋亡模式,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此类损伤通常发生在脑部缺血后血流恢复阶段,此时脑组织会经历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在一连串的复杂生理反应中,包括氧化应激、... 铁死亡,一种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所驱动的细胞凋亡模式,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此类损伤通常发生在脑部缺血后血流恢复阶段,此时脑组织会经历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在一连串的复杂生理反应中,包括氧化应激、细胞内钙浓度超标以及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铁死亡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近期研究显示,某些LncRNA能够通过影响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某些LncRNA通过调控与细胞自噬有关的基因表达,从而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关于LncRN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如何影响铁死亡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但这一领域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已经显现。未来,可以更深入地探索LncRNA调控铁死亡的相关作用机制,并努力发现更多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以期找到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灌注损伤 中风 铁死亡 LncRNA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电针预处理调控NLRP3/TRIF/Beclin 1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
作者 贺丽丽 姜春宏 +3 位作者 刘顺畅 白桦 顾一煌 李开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4,I0010-I0013,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心功能、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及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临床实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心功能、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及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临床实践的优势。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生理盐水组、电针+激动剂组,每组12只。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4 h建立I/R模型。电针组、电针+生理盐水组、电针+激动剂组于“内关”行电针干预,每次20 min,1次/d,连续4 d;电针+激动剂组在每次电针前30 min于腹腔注射NLRP3受体激动剂尼日利亚菌素钠盐Nigericin(1 mg/kg);电针+生理盐水组在每次电针前30 min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同激动剂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造模后4h后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评估心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Beclin 1、TRIF、Caspase-1、LC3、IL-18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EF、LVFS值明显降低(P<0.05),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结构模糊、有大片炎性浸润,心肌组织中IL-6水平及NLRP3、TRIF、Beclin 1、LC3 mRNA和蛋白等指标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LVEF、LVFS明显升高(P<0.05),心肌纤维断裂减轻,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组织中IL-6水平、NLRP3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TRIF、Beclin 1、LC3 mRNA和蛋白含量均升高(P<0.05);与电针组相比,电针+生理盐水组LVEF、LVFS及心肌组织中IL-6水平及NLRP3、TRIF、Beclin 1、LC3 mRNA和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电针+激动剂组大鼠LVEF、LVFS明显降低(P<0.05),心肌结构异常,有明显的组织纤维化和炎性浸润,心肌组织中IL-6水平、NLRP3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TRIF、Beclin 1、LC3 mRNA和蛋白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通过调控自噬水平减轻I/R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NLRP3/TRIF/Beclin 1信号通路有关,对中医疗法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预处理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自噬 NLRP3 Beclin 1
原文传递
黄芪甲苷通过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3
作者 马莉 赵俊杰 +2 位作者 王鹏 钱建华 李良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1-508,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通过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inase 1,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抑制氧化应激及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通过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inase 1,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抑制氧化应激及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sham、MCAO/R、AS-IV及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itochondrial division inhibitor-1,Mdivi-1)组。AS-IV及Mdivi-1组腹腔注射AS-IV(20 mg/kg,每天1次,连续7 d),Mdivi-1组同时给予Mdivi-1腹腔注射(1.2 mg·kg^(-1)·d^(-1)),sham和MCAO/R组则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Zea-Longa法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自噬,酶标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MCAO/R组大鼠经AS-IV治疗后,脑组织神经元及线粒体的损伤明显减轻,自噬小体增多(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亦明显减轻(P<0.05),PINK1、parkin及LC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ROS和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Mdivi-1干预后则完全逆转了ASIV的作用,阻抑了PINK1/parkin通路的激活,LC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下调,线粒体明显损伤,自噬小体减少,ROS和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脑梗死体积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加剧(P<0.05)。结论:AS-IV可能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线粒体自噬 氧化应激 缺血灌注损伤
下载PDF
葛根汤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黄丽贤 李红艳 +6 位作者 范庆菁 吴兢 李群先 裴雪梅 马洪明 李庆彬 邹忆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639-643,共5页
目的研究葛根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分析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建立左侧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葛根汤低、中、高剂量组与依达拉奉组,另设假手术大鼠为... 目的研究葛根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分析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建立左侧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葛根汤低、中、高剂量组与依达拉奉组,另设假手术大鼠为对照组。各组以相应药物灌胃5天后,测定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形态;HE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元的细胞形态结构及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色法检测血清中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氨基酸-谷胱甘肽代谢通路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溶质载体家族3成员2(SLC3A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葛根汤组及依达拉奉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1),脑梗死面积下降,线粒体损伤减轻,脑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均有改善;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汤中、高剂量及依达拉奉组SOD、GSH显著升高(P<0.05),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GPX4、SLC3A2、SLC7A1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葛根汤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葛根汤 铁死亡 大鼠
下载PDF
JAK2/STAT3信号通路在芹菜素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5
作者 王培培 孙健 +4 位作者 张艳景 吕素君 谢涛 程冉冉 周燕 《科学咨询》 2025年第3期212-215,共4页
芹菜素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芹菜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重点关注JAK2/STAT3信号通路的作用。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芹菜素预处理,观察心肌梗死面... 芹菜素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芹菜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重点关注JAK2/STAT3信号通路的作用。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芹菜素预处理,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指标及JAK2、STAT3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芹菜素预处理可以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本研究为芹菜素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JAK2/STAT3信号通路 炎症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杜鹃花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
6
作者 余孝海 金宇 +2 位作者 孙敏琼 从辉 郭欠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探索杜鹃花总黄酮(TFR)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脑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脑缺血再灌注加药组(TFR 50、100和200 mg/kg组),... 目的:探索杜鹃花总黄酮(TFR)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脑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脑缺血再灌注加药组(TFR 50、100和200 mg/kg组),MCAO组与TFR 50、100和200 mg/kg组行缺血再灌注手术,TFR 50、100和200 mg/kg组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后,连续14 d给予TFR灌胃;14 d后比较神经功能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脑损伤指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构、脑血流图观察脑血流,试剂盒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活性,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MCAO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异常,脑组织微观结构受损严重,脑组织形态学和脑血流变化明显,LDH、NSE的活性升高;IL-1和IL-6水平升高,MDA含量升高,SOD、NOS活性和NO含量降低。与MCAO组相比,TFR 50、100和200 mg/kg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异常恢复,脑组织微观结构受损减轻,LDH、NSE的活性降低;IL-1和IL-6水平降低,MDA含量降低,SOD、NOS活性和NO含量升高。结论:杜鹃花总黄酮可保护脑缺血缺氧性损伤,降低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总黄酮 缺血灌注 缺血缺氧性损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脑络通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自噬及铜死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7
作者 马莉 吴云虎 +4 位作者 梅灯 钱建华 赵俊杰 王鹏 李良勇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95-101,共7页
目的探讨脑络通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自噬及铜死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R组)、脑络通颗粒组(NLT组)。MCAO/R组和脑络通颗粒组大鼠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造模后,药物干... 目的探讨脑络通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自噬及铜死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R组)、脑络通颗粒组(NLT组)。MCAO/R组和脑络通颗粒组大鼠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造模后,药物干预组以20.2 g·kg-1(脑络通颗粒)灌胃相应药物进行处理,1次/d,连续7 d。Zea Longa法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比色法测定线粒体肿胀程度和线粒体ATP含量,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P62、Beclin-1及铜死亡相关蛋白FDX1、LIAS、SLC31A1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CAO/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脑组织线粒体出现明显的肿胀,线粒体ATP含量显著降低,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Beclin-1、P62及铜死亡相关蛋白FDX1、LIAS、SLC31A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MCAO/R组相比,NLT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脑组织线粒体肿胀度明显减轻,线粒体ATP含量明显增加,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62蛋白及铜死亡相关蛋白FDX1、LIAS、SLC31A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络通颗粒可能是通过下调铜死亡相关蛋白,进而增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自噬的活化,维持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络通颗粒 缺血灌注损伤 线粒体自噬 铜死亡
下载PDF
槲皮素与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8
作者 董静宇 王闻渤 +1 位作者 刘洋 李娜 《药学前沿》 2025年第3期506-515,共10页
缺血/再灌注(I/R)损伤会导致活性氧(ROS)和促炎细胞因子增加,引起细胞死亡并加重器官功能损伤。天然植物化合物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物活性。本综述展示了槲皮素通过影响多种分子途径(如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磷... 缺血/再灌注(I/R)损伤会导致活性氧(ROS)和促炎细胞因子增加,引起细胞死亡并加重器官功能损伤。天然植物化合物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物活性。本综述展示了槲皮素通过影响多种分子途径(如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和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胱天蛋白酶),降低ROS水平及抑制炎症反应,在多器官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并指出了槲皮素在联合应用、纳米粒子制剂、提高生物利用率以及临床试验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为槲皮素减轻I/R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缺血灌注损伤 研究进展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麻醉处理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王海霞 刘忠涛 张苗苗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DEX)麻醉诱导对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81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给予观... 目的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DEX)麻醉诱导对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81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DEX、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和丙泊酚麻醉诱导,随后给予DEX、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滴注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DEX,其余麻醉用药与观察组相同。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结果在肝门阻断、麻醉后1 h、麻醉后6 h和麻醉后24 h时,对照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98.1±10.8)U/L、(168.5±13.2)U/L、(196.7±14.9)U/L和(179.1±13.7)U/L,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分别为(86.6±10.1)U/L、(124.3±11.3)U/L、(143.8±12.4)U/L和(121.3±11.5)U/L,P<0.05】,AST水平分别为(118.4±11.7)U/L、(186.3±14.0)U/L、(226.3±16.5)U/L和(192.3±15.4)U/L,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分别为(92.3±12.1)U/L、(133.6±13.4)U/L、(161.8±15.3)U/L和(136.8±14.0)U/L,P<0.05】,在麻醉后6 h和24 h,对照组血清TBIL水平分别为(26.4±5.1)μmol/L和(31.5±4.8)μmol/L,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分别为(18.2±4.8)μmol/L和(22.4±5.0)μmol/L,P<0.05】;在麻醉后1 h、麻醉后6 h和麻醉后24 h时,观察组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SOD和G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DEX加入诱导麻醉能减轻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的PLC患者HIRI,可能与缓解了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和抑制细胞因子分泌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叶切除术 右美托咪定 缺血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细胞因子 诱导麻醉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川芎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王丹 刘鉴达 +5 位作者 侯保旭 刘子赫 方薇 高昕 刘爽 李松泽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5年第2期88-94,共7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川芎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的分子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获得川芎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以“spinal cord ischemi...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川芎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的分子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获得川芎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以“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为关键词检索获得疾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2.1找出川芎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3.7.2构建药物-关键化学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2绘制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找出关键靶点蛋白。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川芎治疗SCII的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4.2和PyMol进行核心成分和靶点对接以及可视化处理。结果筛选得到川芎的活性成分7个,其对应靶点25个,疾病靶点726个,川芎治疗SCII作用靶点13个,对应活性成分5个。网络拓扑分析得到关键核心靶点PTGS2、PPARG、MAPK14、NR3C1;GO富集分析得到13个富集条目,主要为炎症调节和趋化性调节;KEGG富集分析获得5个有显著差异的通路,主要通路为VEGF信号通路,通过促血管生成、抗炎、抗氧化等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川芎治疗SCII的重要活性成分杨梅酮与核心靶点PTGS2、PPARG、MAPK14、NR3C1有良好的结合力。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探析了川芎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SC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川芎 脊髓缺血灌注损伤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波 陈文 +7 位作者 马岁录 何志军 宋渊 李金鹏 刘涛 魏晓涛 王威威 谢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0-1238,共9页
背景:皮瓣移植技术是治疗严重组织缺损的常用外科手术方式,但术后因缺血再灌注损伤容易引发皮瓣坏死,因此提高移植皮瓣的存活率仍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目的:综述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最新治疗进展。方法:检索CNKI、万方和Pu... 背景:皮瓣移植技术是治疗严重组织缺损的常用外科手术方式,但术后因缺血再灌注损伤容易引发皮瓣坏死,因此提高移植皮瓣的存活率仍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目的:综述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最新治疗进展。方法:检索CNKI、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中2014-2024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Ca^(2+)超载,细胞凋亡,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信号通路,冲击波,预处理”,英文检索词为“flap,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nflammatory response,oxidative stress,Ca^(2+)overload,apoptosis,mesenchymal stem cells,platelet-rich plasma,signaling pathways,Shock wave,Pretreatment”。通过阅读文章剔除研究内容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质量较差及内容陈旧文献,最终纳入77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损伤可能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Ca^(2+)超载、细胞凋亡等病理因素有关,引起皮瓣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皮瓣坏死。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富血小板血浆、信号通路调节剂、冲击波及预处理等治疗方法均可以从不同方向在不同程度上缓解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移植皮瓣的坏死率和坏死面积。关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然而临床还未形成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也未进行对比研究,并且大部分研究都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临床观察研究甚少,因此未来还需要进行大量研究,逐步由动物实验向临床迈进,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缺血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Ca^(2+)超载 细胞凋亡 间充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信号通路 冲击波 预处理
下载PDF
中药单体调控铁死亡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2
作者 申晓秋 王振涛 +1 位作者 邱月清 宋成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333-4340,共8页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涉及铁超载、脂质过氧化、内质网应激等多种过程。研究发现,铁死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成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新的靶点与视点。中药具有多靶点...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涉及铁超载、脂质过氧化、内质网应激等多种过程。研究发现,铁死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成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新的靶点与视点。中药具有多靶点、多层次、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领域效果显著,影响深远。目的:以铁死亡为切入点,对近年来研究中出现的葛根素、白藜芦醇、川芎嗪、黄芪甲苷Ⅳ等中药单体调控铁死亡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述和总结。方法:以“铁死亡,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信号通路,中药单体,黄酮,多酚类,生物碱,萜类,醌类”为中文检索词,以“Iron death,myocardial injury,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signaling pathway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nomer,flavonoids,polyphenols,alkaloids,terpenes,quinone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24年6月发表的有关铁死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药单体调控机制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相关性不高、重复及过时的文献。共检索出1524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76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大量动物和细胞实验研究表明,铁死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②中药单体如黄芩苷、白藜芦醇、川芎嗪等可调节铁代谢,减少铁沉积,抑制心肌细胞铁死亡;牡荆素、槲皮素及红景天苷等可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③中药单体可通过调节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二氢乳酸脱氢酶/辅酶Q10、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等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信号通路 中药单体 作用机制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lncRNAs 调控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淑文 王江峰 +1 位作者 白明 牛小伟 《心脏杂志》 2025年第1期73-78,93,共7页
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在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角色。近年研究表明,lncRNAs能够调节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线粒体分裂和融合、自噬及能量代谢等生物学过程。本文综述了lncRNAs通过调控线粒体结构与功... 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在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角色。近年研究表明,lncRNAs能够调节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线粒体分裂和融合、自噬及能量代谢等生物学过程。本文综述了lncRNAs通过调控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影响MI/R损伤的研究进展,并总结lncRNAs作为干预靶点的应用研究,以期为改善MI/R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s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线粒体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泛凋亡关键基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丽容 郭乾 +7 位作者 杨洁 张秋雯 何贵柠 虞燕青 文宁 董建辉 李海滨 孙煦勇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目的探讨泛凋亡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之间的关系,筛选HIRI的泛凋亡关键基因。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泛凋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PDG)。通过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以及基因集富集... 目的探讨泛凋亡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之间的关系,筛选HIRI的泛凋亡关键基因。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泛凋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PDG)。通过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以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索PDG相关的生物学途径。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基因,评估关键基因的诊断价值,并在HIRI小鼠中进行验证。基于转录样本中不同细胞类型相对丰度算法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经筛选共获得16个PDG。GO结果显示,PDG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KEGG结果显示,PDG主要富集在细胞凋亡等细胞死亡途径以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GSEA结果显示,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筛选出DFFB和TNFSF102个关键基因,其在诊断HIRI方面准确度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4、1.000。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静息自然杀伤细胞、M2型巨噬细胞等浸润较多,HIRI组M0型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初始细胞等浸润较多。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HIRI组小鼠肝组织DFFB信使RNA相对表达量增加,TNFSF10信使RNA相对表达量降低。Cibersort分析结果显示,初始B细胞浸润丰度与DFFB表达呈正相关(r=0.70,P=0.035),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丰度与TNFSF10表达呈正相关(r=0.68,P=0.045)。结论泛凋亡相关基因DFFB和TNFSF10可能是HIRI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缺血-灌注损伤 泛凋亡 生物信息学 免疫微环境 治疗靶点 DFFB TNFSF10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质网应激-自噬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
15
作者 张硕 崔应麟 +3 位作者 周盼盼 李毅乐 王蕾 邹倩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325-4332,共8页
背景: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引起的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自噬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环节,内质网跨膜蛋白PERK、IRE1α、ATF6与GRP78/BIP解离激活后介导的细胞自噬对神经元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而中药可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自噬,减少神... 背景: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引起的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自噬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环节,内质网跨膜蛋白PERK、IRE1α、ATF6与GRP78/BIP解离激活后介导的细胞自噬对神经元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而中药可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自噬,减少神经元损伤或死亡,发挥脑保护作用。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研究进展。方法: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损伤,缺血性中风,内质网应激、自噬,中药,复方,信号通路,皂苷,多酚,生物碱”为中文检索词,以“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schemic stroke,brain injury,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autopha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pounds,signaling pathways,saponins,polyphenols,alkaloid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2015年1月至2024年5月中国知网以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内质网应激、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药调控机制的文献,排除与研究内容不相符、过时及重复的文献。共检索出1197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7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质网应激-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②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及复方可通过调控PERK-eIF2α-ATF4、IRE1α-ASK1-JNK、IRE1α-XBP等信号通路调节内质网应激-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自噬 缺血灌注损伤 内质网跨膜蛋白 中药 信号通路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基于泛凋亡探讨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16
作者 何树诺 张威 +2 位作者 马贤德 刘继东 王哲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6-220,I0010,共6页
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达83%左右,主要治疗方法是采用溶栓治疗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而血液恢复会进一步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目前,大量研究证明中医药可通过调控细胞焦亡、细胞凋亡... 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达83%左右,主要治疗方法是采用溶栓治疗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而血液恢复会进一步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目前,大量研究证明中医药可通过调控细胞焦亡、细胞凋亡及坏死性凋亡减少脑梗死面积,保护神经元细胞,改善CIRI。在此基础上,泛凋亡作为其产生的全部生物效应在细胞凋亡、细胞焦亡和坏死性凋亡成分之间发生重叠调控的新机制,为中医药防治CIRI提供新思路。故文章将阐述CIRI中存在泛凋亡机制的可能性,基于泛凋亡机制中医药防治CIRI的可行性,为科研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泛凋亡 缺血灌注损伤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电针预处理基于mTOR/NLRP3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17
作者 姜春宏 贺丽丽 +3 位作者 刘顺畅 白桦 顾一煌 李开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6,I0027-I0029,共8页
目的基于mTOR/NLRP3信号通路探讨电针预处理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生理盐水组,电针+MHY1485(mTOR激动剂)组,各14只。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脏功能指标心室射... 目的基于mTOR/NLRP3信号通路探讨电针预处理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生理盐水组,电针+MHY1485(mTOR激动剂)组,各14只。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脏功能指标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分数(LVFS),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FS、EF值下降(P<0.05);心肌组织出现肌纤维断裂、结构模糊、炎性细胞浸润等现象,心肌组织内TNF-α含量升高(P<0.05),Caspase-I、ASC、IL-1β、IL-18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P<0.05)与mTOR、NLRP3、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FS、EF值上升(P<0.05),心肌组织肌纤维结构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心肌组织内的TNF-α含量降低(P<0.05),Caspase-I、ASC、IL-1β、IL-18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P<0.05)与mTOR、NLRP3、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均下调;与电针+生理盐水组比,激动剂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加重,心肌组织内TNF-α含量升高(P<0.05),Caspase-I、ASC、IL-1β、IL-18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P<0.05)与mTOR与NLRP3、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均上调。结论mTOR激动剂MHY1485可减弱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电针预处理能减轻MIRI大鼠心肌细胞炎性反应,进而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组织损伤;因此推断电针预处理改善大鼠MIRI损伤的机制可能与mTOR/NLR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电针预处理 炎症 mTOR/NLRP3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抗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8
作者 李灵玉 魏华锋 +4 位作者 罗豪 王浩 贺佳辉 姚雅韡 吕兴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06-2712,共7页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参与多种损伤修复过程,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外泌...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参与多种损伤修复过程,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获取外泌体并鉴定;②采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检测外泌体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脏中的分布;③C57/BL6雄性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肾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Compound C组、肾缺血再灌注+外泌体组、肾缺血再灌注+外泌体+Compound C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再灌注24 h建立肾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假手术组+Compound C组和外泌体+Compound C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AMPK抑制剂Compound C;外泌体组和外泌体+Compound C组在肾蒂夹闭前15 min经尾静脉注射外泌体。再灌注24 h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肾组织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典型的茶托形态,直径分布在40-160 nm范围内,表达外泌体表面特异性标志膜蛋白;②与假手术组相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脏更易聚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③外泌体预处理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小鼠肾损伤,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并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被AMPK抑制剂所逆转。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发挥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YAP1通路抗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AMPK-YAP1通路 凋亡 缺血灌注损伤
下载PDF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9
作者 陈苏颖 徐慧 +4 位作者 何天琦 邢雨润 刘以勤 何伯圣 顾锦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6,共7页
目的研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R)中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IR组、IR+NADPH(10 mg/kg)组和IR+NADPH(20 mg/kg)组。体内构建短暂性肠IR损伤小鼠模型,通过激光散斑血... 目的研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R)中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IR组、IR+NADPH(10 mg/kg)组和IR+NADPH(20 mg/kg)组。体内构建短暂性肠IR损伤小鼠模型,通过激光散斑血流仪判断模型是否构建成功;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湿干重比观察肠道黏膜损伤和肠道水肿程度;采用RT-PCR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通过丙二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的水平探索NADPH的抗氧化能力;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Bcl-2关联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2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内肠IR损伤引起肠道血供显著减少,再灌注后肠道血流再通,肠道组织红肿瘀血。与IR组相比,NADPH加药组显著减轻肠IR小鼠肠道黏膜损伤和肠道水肿程度(P<0.05)。与IR组相比,NADPH加药组可以降低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P<0.05),显著减轻IR损伤后的炎症反应。NADPH加药组有效降低肠道中的丙二醛水平,增高GSH/GSSG比值(均P<0.05),显著减轻损伤后的氧化应激。NADPH加药组可以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显著减轻IR损伤后的凋亡水平(P<0.05)。结论NADPH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炎症水平及凋亡水平,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缺血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 凋亡
下载PDF
线粒体生物发生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晶晶 李瑞青 +5 位作者 张建云 张帅迪 黄梦玲 李欣然 黄金 金小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4,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指脑血管突然受阻或闭塞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国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治疗目标是在症状出现后尽快恢复血流,常采用静脉溶栓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但是溶栓后血液再通易导致脑缺血...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指脑血管突然受阻或闭塞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国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治疗目标是在症状出现后尽快恢复血流,常采用静脉溶栓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但是溶栓后血液再通易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CIRI是IS的关键病理过程,因此寻找减轻CIRI的方法至关重要。线粒体生物发生(mitochondrial biogenesis,MB)是指从现有线粒体协调合成新的线粒体。当脑缺血发生时,机体通过激活MB维持机体线粒体稳态,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使机体免受进一步的损伤。了解MB的分子机制及其激活路径可望为治疗CIRI提供新方向。该文总结了MB的分子机制,MB通过维持线粒体稳态、抑制IS后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CIRI产生保护的机制,以及激活MB改善CIRI的潜在治疗手段,以期为临床治疗CIRI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线粒体生物发生 缺血性脑卒中 PGC-1Α SIRT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