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胡文姝 李心怡 +3 位作者 聂淑婷 邵袁缘 鲜锋 周畅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测量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左室应变及扭转参数,探讨其评估IMR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5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IMR及其程度分为单纯冠心病组50例、轻度IMR组35例及中重度IMR组4...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测量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左室应变及扭转参数,探讨其评估IMR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5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IMR及其程度分为单纯冠心病组50例、轻度IMR组35例及中重度IMR组40例,另选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取各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反流容积(Rvol),3D-STE获取左室应变及扭转参数,包括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扭转角度峰值(Twist)、扭矩(Torsion)、心尖段扭转角度(Apical)、基底段扭转角度(Basel)、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数(SDI),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超声心动图参数与Rvol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冠心病组、轻度IMR组、中重度IMR组LVEDV、LVESV、SDI均增大,LVEF、GLS、GCS、GRS、Twist、Torsion、Apical、Basel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单纯冠心病组比较,轻度IMR组、中重度IMR组LVEDV、SDI均增大,LVEF、GLS、Twist、Torsion、Apical、Basel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轻度IMR组比较,中重度IMR组LVEDV、Rvol、SDI均增大,LVEF、GLS、Twist、Torsion、Apical、Basel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VEDV与Rvol呈正相关(r=0.607,P<0.01),GLS、Twist、Apical、Torsion、Basel与Rvol均呈负相关(r=-0.547、-0.617、-0.495、-0.483、-0.269,均P<0.05)。结论3D-STE可准确测量IMR患者左室应变及扭转参数,在评估左室收缩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 三维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左室应变 扭转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外科治疗围术期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2
作者 张魁 闫鹏云 +10 位作者 付威 周宁 刘韬帅 宋跃 曹剑 刘恺闻 贾俊航 吴立松 李扬 郑居兵 董然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70-577,共8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患者外科治疗围术期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以预测此类患者外科围术期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冠... 目的:探索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患者外科治疗围术期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以预测此类患者外科围术期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合并中度IMR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围术期死亡和主要并发症为终点,随机将这些患者的70%划分为训练集,剩余30%的患者划分为验证集。在训练集中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寻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绘制列线图,并在验证集中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的949例患者,179例(18.9%)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围术期死亡或出现主要并发症),训练集(n=664)和验证集(n=285)分别有120例(18.1%)和59例(20.7%)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病史、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内反搏、使用体外循环、体表面积<1.75m^(2)、TnI>0.7μg/mL、LVEF≤40%、肌酐清除率<70 mL/min以及LVEDD≥55mm是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外科术后发生围术期死亡及主要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根据以上8个预测因子构建出的模型在训练集中区分度良好,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为0.715(95%CI:0.665~0.766),且模型的准确度较高。模型在验证集中的C-index为0.722(95%CI:0.645~0.798)。在预测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低于50%的患者中,校准曲线表明预测风险和观测风险基本一致。结论:建立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外科手术围术期风险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此类患者围术期全因死亡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在此类人群中识别出高危手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士俊 刘韬帅 +2 位作者 付威 张魁 董然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评估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远期效果,以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有822例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治疗... 目的:评估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远期效果,以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有822例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治疗,其中750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72例同期行二尖瓣修复(MVP)或二尖瓣置换术(MVR)(CABG+MV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5:1匹配),共有384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CABG组320例,CABG+MV组64例。通过对比,评估两组患者外科治疗术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接受了手术治疗。围术期患者死亡19例,其中CABG组17例(5.3%),CABG+MV组2例(3.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1)。围术期发生MACCE事件21例,其中CABG组18例(5.6%),CABG+MV组3例(4.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3)。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51.48±21.59)个月,期间死亡59例,其中CABG组50例(15.6%),CABG+MV组9例(14.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2)。随访期间发生MACCE事件80例,其中CABG组67例(20.9%),CABG+MV组13例(20.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1)。累积生存率(P=0.88)及MACCE事件免除率(P=0.77)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单纯行CABG术与CABG+MV术相比,近远期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左心室功能低下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
4
作者 李维 陈聪 +6 位作者 付威 吴立松 张魁 郑居兵 刘韬帅 宋跃 董然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37-443,共7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联合二尖瓣手术治疗左心室功能低下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患者的围术期风险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冠心...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联合二尖瓣手术治疗左心室功能低下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患者的围术期风险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外科中心二区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LVEF≤40%合并中度IMR的冠心病患者65例,其中39例行单独CABG(单独组),26例行CABG联合二尖瓣成形或置换(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围术期资料,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资料,二尖瓣反流和NYHA心功能改善情况,并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7例(26.9%)行二尖瓣置换。单独组术后死亡2例(5.1%),联合组3例(11.5%),两组围术期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较长[(271.7±79.5)vs.(329.4±61.)min,P<0.01],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较长[23(22,25)vs.27(25,28)h,(P<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LVEDD[单独组:(52.1±5.4)vs.(58.21±7.7)mm,P<0.001;联合组:(53.8±4.0)vs.(61.9±7.8)mm,P<0.001]、LVESD[单独组:(41.1±7.0)vs.(43.9±8.1)mm,P=0.002;联合组:(38.7±7.4)vs.(47.3±8.8)mm,P<0.001]、和LVEF[单独组:(40.9±7.4)vs.(37.9±7.2)mm,P=0.018;联合组:(41.3±6.9)%vs.(36.2±8.3)%,P=0.012],均较术前改善,且联合组二尖瓣反流面积更小[(1.6±0.4)vs.(3.7±0.8)cm^(2),P<0.01],二尖瓣反流改善的比例更高(P=0.025)。术后平均随访(31±11)个月,联合组NYHA心功能改善比例优于单独组(81.8%vs.55.6%,P=0.041),两组死亡率和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患者累计无MACCE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HR=1.42,95%CI:0.49~4.11,P=0.514)。结论:左心室功能低下合并中度IMR的患者,行CABG联合二尖瓣手术可更好改善反流和心功能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左心室功能低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二尖瓣手术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中医证治探讨
5
作者 李秋忆 赵麟 +2 位作者 张杰 赖润民 徐浩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3期439-441,共3页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冠心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预后,其西医治疗以抗心衰药物、血运重建、外科或介入手术等方式为主。中医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论述较少。本文对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冠心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预后,其西医治疗以抗心衰药物、血运重建、外科或介入手术等方式为主。中医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论述较少。本文对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进行探讨,指出其病因病机与冠心病、心衰相似,属本虚标实,证型以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水泛、大气下陷等为主。其中大气下陷为患者的重要证型,临证以升陷汤加减益气升陷、养阴活血,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心衰 辨证论治 大气下陷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与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王兆东 朱朝晖 +2 位作者 迟增鑫 梁雁翎 姜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42-0045,共4页
分析二尖瓣成形与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应用。方法 选取1年内(截取时间: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78例,分为成形组(二尖瓣成形术)和置换组(二尖瓣置换术),比较两组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围手... 分析二尖瓣成形与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应用。方法 选取1年内(截取时间: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78例,分为成形组(二尖瓣成形术)和置换组(二尖瓣置换术),比较两组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心功能、疾病改善程度、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围手术期的ACCT、ECCT、移植血管支数以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年的LVEF、LVEDD、左心房内径均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组术后1年的MRA明显低于成形组(P<0.05)。置换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形组(P<0.05)。两组术后1年并发症总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置换组复发率低于形成组,置换组血栓或出血发生率高于形成组(P<0.05)。结论 对于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而言,采用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在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速度以及术后心功能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二尖瓣置换术对疾病症状改善程度更高,但是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术后血栓发生率较高,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后的复发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置换术 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下载PDF
心肌梗死部位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熊文峰 赵宝珍 +2 位作者 王尔松 蒋栋 蔡珠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部位和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正常人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及左室、二尖瓣装置重构情况。结果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反流发生率高,程度重;左室和二尖瓣装置重构方面,下壁心肌梗死...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部位和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正常人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及左室、二尖瓣装置重构情况。结果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反流发生率高,程度重;左室和二尖瓣装置重构方面,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功能更低,收缩末期容积指数更大;二尖瓣瓣叶闭合面积、瓣环面积、后乳头肌与二尖瓣前瓣环的距离的增加更为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反流主要决定因素也不同。结论下壁心肌梗死较前壁心肌梗死反流更严重,其原因主要在于左室、二尖瓣装置重构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心肌梗塞
下载PDF
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手术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尹博 王晓龙 +10 位作者 刘愚勇 郑铁 贡鸣 李海洋 刘欧 关欣亮 彭小乐 姜文剑 黄琦 郭冬 张宏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5-353,共9页
目的该研究主要比较二尖瓣修复术和二尖瓣置换术两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的效果,确定二尖瓣手术方式的不同是否会对患者手术病死率、生存率、反流纠正效果及预后产生影响,探索哪种患者能够... 目的该研究主要比较二尖瓣修复术和二尖瓣置换术两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的效果,确定二尖瓣手术方式的不同是否会对患者手术病死率、生存率、反流纠正效果及预后产生影响,探索哪种患者能够从二尖瓣修复术或二尖瓣置换术中获益。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从2003年至2013年的296例患者,均为IMR,反流情况为中、重度,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基础上分别进行二尖瓣修复(mitral valve repair,MVP)和二尖瓣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回顾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方式、术前及出院后心脏超声结果、围术期事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长期生存率及心功能状况、再住院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在基线数据及手术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置换及修复组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3)长期生存率:①随访中发现置换组有优于修复组的总体生存曲线(P<0.05);②在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置换组较修复组生存率有优势(P<0.05);③在年龄>65岁的高龄组,置换组的生存率优于修复组(P<0.05);④在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置换组和修复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术后情况中,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总住院天数和住院花费方面,修复组要优于置换组(P<0.05);5)在以心脏超声结果为反流纠正效果的衡量标准的比较中,对于反流的纠正的效果和纠正的完全率上,置换组优于修复组。6)在再住院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术后随访存活患者心功能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对于反流的纠正效果,置换组优于修复组;2)两组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换组长期生存率总体要优于修复组;3)应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获得更好预后:①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为获取更好的长期生存率,建议行置换;②在年龄>65岁的高龄组,建议行二尖瓣置换;③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置换组和修复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年轻患者考虑未来抗凝相关合并症问题,建议进行修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二尖瓣置换 二尖瓣修复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PCI治疗前后乳头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姜薇 孙微 +1 位作者 关莹莹 程小磊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定量评估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二尖瓣乳头肌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伴轻中度IMR患者72例,根据心肌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Ant-MI组...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定量评估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二尖瓣乳头肌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伴轻中度IMR患者72例,根据心肌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Ant-MI组)33例和下壁心肌梗死组(Inf-MI组)39例,于PCI术前48 h内及PCI术后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检查。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反流容积;2D-STI参数包括二尖瓣前外、后内乳头肌纵向应变峰值(APM-S、PPM-S)及值达峰时间(APM-T、PPM-T),计算达峰时间差(DT)=∣APM-T-PPM-T∣。结果2组患者LVEDd、LVEDV、LVESV、LVEF及二尖瓣反流容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PCI术前相比,2组患者PCI术后LVESV降低,LVEF升高,二尖瓣反流容积减少(P<0.05);而LVEDV、LVEDd无明显变化(P>0.05)。Ant-MI组术前及术后∣APM-S∣均低于Inf-MI组,∣PPM-S∣均高于Inf-MI组(P<0.05)。与术前相比,Ant-MI组患者术后∣APM-S∣升高,DT降低(P<0.05),∣PPM-S∣、APM-T及PPM-T无明显变化(P>0.05);Inf-MI组患者术后∣PPM-S∣升高,DT降低(P<0.05),∣APM-S∣、APM-T及PPM-T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2D-STI技术可较敏感地评价二尖瓣乳头肌功能,PCI可明显改善轻中度IMR患者乳头肌的功能,减轻反流程度,改善左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 超声心动图 斑点追踪成像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炬倩 李晨 饶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6期919-922,共4页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心肌梗死所致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左室重构基础上发生的瓣叶栓拉与关闭动力失衡,瓣环形变等多种因素参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发生。心脏超声不仅可评估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心肌梗死所致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左室重构基础上发生的瓣叶栓拉与关闭动力失衡,瓣环形变等多种因素参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发生。心脏超声不仅可评估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还能明确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和左室壁结构功能改变,有助于确诊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心脏超声 冠心病
下载PDF
二尖瓣修复/置换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大庆 谷天祥 +1 位作者 修宗谊 喻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6-320,F0003,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瓣膜置换或修补两种处理方式(瓣膜置换或修补)的临床疗效(近期及远期生存率)有无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有关中外文献,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搜集二尖瓣修复/置换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期...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瓣膜置换或修补两种处理方式(瓣膜置换或修补)的临床疗效(近期及远期生存率)有无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有关中外文献,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搜集二尖瓣修复/置换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的已经发表以及尚未发表的灰色文献,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外科处理相关的研究文献(瓣膜置换vs瓣膜修补),筛选后行meta分析,对比瓣膜置换vs瓣膜修补的近期与远期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共有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无中文文献入选。瓣膜置换组和瓣膜修补组患者术前一般特征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平均射血分数及严重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所占比率相似,瓣膜置换组近期死亡率(院内死亡率)较瓣膜修补组高,OR=1.92(95%CI 1.37~2.21);两组远期死亡率(随访5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OR=1.20(95%CI 0.95~1.5)。【结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瓣膜修补术的近期疗效较瓣膜置换术要好,但是远期疗效(随访5年)并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置换 二尖瓣修复 META分析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与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近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潘砚鹏 陈红卫 +4 位作者 陈文宽 陈刚 王娟 刘旭 袁义强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比较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10年至2017年,成人冠心病合并重度IMR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二尖瓣成形/置换术共106例,其中二尖瓣成形56例,... 目的:比较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10年至2017年,成人冠心病合并重度IMR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二尖瓣成形/置换术共106例,其中二尖瓣成形56例,二尖瓣置换50例。研究主要终点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二级终点:死亡、中风、二尖瓣再次手术、心力衰竭、NYHA分级恶化、二尖瓣再次反流、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30 d、1年复合心脏事件终点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术后1年LVESVI及LVEF改善、基于SF-12评分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二尖瓣成形组再发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明显高于二尖瓣置换组(P=0.002)。结论:对于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均可获得较好的近中期临床效果;全瓣保留二尖瓣置换术更低的远期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发生率可能使患者更多的获益,但要权衡人工瓣膜置换的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外科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韬帅 张魁 +2 位作者 付威 穆军升 董然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07-511,共5页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探讨是否同期处理二尖瓣是否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从而优化围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诊断为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探讨是否同期处理二尖瓣是否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从而优化围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诊断为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并行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0d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早期存活组与早期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外科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并行外科治疗的1185例患者,术后早期总死亡率为4.8%(57/1185)。在调整术前危险因素后,是否行二尖瓣成形术不是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OR=0.668,95%CI:0.262~1.700,P=0.397)。二元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950,95%CI:2.121~7.357,P<0.001)、近3个月心肌梗死(OR=2.319,95%CI:1.287~4.176,P=0.005)、高血压病史(OR=2.346,95%CI:1.227~4.488,P=0.010)、慢性阻塞性肺病(OR=4.739,95%CI:1.525~14.728,P=0.007)、肌酐水平(OR=1.004,95%CI:1.001~1.006,P=0.006)、LVEF(OR=0.944,95%CI:0.916~0.973,P<0.001)、手术时长(OR=1.692,95%CI:1.423~2.013,P<0.001)是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是否同期行二尖瓣手术不是影响中度IMR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女性、近3个月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史、慢阻塞性肺病、肌酐水平、LVEF、手术时长是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外科治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乳头肌功能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文峰 赵宝珍 +2 位作者 王尔松 蒋栋 蔡珠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乳头肌功能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41例,按球形度分为两组,第一组球形度基本正常,第二组球形度增大。评价二尖瓣反流程度及左室、二尖瓣装置重构情况及与乳头肌收缩功能的关... 目的探讨乳头肌功能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41例,按球形度分为两组,第一组球形度基本正常,第二组球形度增大。评价二尖瓣反流程度及左室、二尖瓣装置重构情况及与乳头肌收缩功能的关系。结果第二组较第一组左室和二尖瓣装置重构的程度更大,后乳头肌面积变化率和全组患者的反流程度不相关但却和第二组相关,存在乳头肌功能越好,反流越重的趋势,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后乳头肌面积变化率不是反流的主要决定因素。结论乳头肌功能障碍并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主要原因,在某些情况其反而可能会减轻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乳头肌
下载PDF
不停跳冠脉搭桥对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杰春 王宜青 +2 位作者 庞烈文 孙笑天 施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 研究冠心病伴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行不停跳冠脉搭桥单纯血运重建手术后对二尖瓣反流的影响.探讨冠心病伴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59例冠心病伴中度IMR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对30例冠心病伴中度IMR... 目的 研究冠心病伴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行不停跳冠脉搭桥单纯血运重建手术后对二尖瓣反流的影响.探讨冠心病伴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59例冠心病伴中度IMR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对30例冠心病伴中度IMR行体外循环下搭桥术(CABG)同期二尖瓣成形术(MVP).术后随访7~71(35.69±17.88)个月,比较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二尖瓣反流程度、心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平均吻合血管数无差异;OPCAB组术后引流量平均(591±346)ml,明显少于CABG+MVP组[(706±371)ml],P〈0.05.术后6个月两组NYHA心功能均优于术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BG+MVP组IMR减轻程度明显大于OPCAB组(P〈0.05);OPCAB组术后LVEDD无改善,CABG+MVP组术后LVEDD减小(P〈0.05);两组术后LVESD均无明显变化;术后LVEF两组均改善(P〈0.05),改善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PCAB单纯血运重建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及二尖瓣反流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虽然二尖瓣成形术在降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方面更有效.但对于中度IMR和有高度手术风险的患者,OPCAB可能是更优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不停跳冠脉搭桥术
下载PDF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帅 侯剑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546-550,共5页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也称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或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二尖瓣反流的发生会加速左心室重构和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心力衰竭。尽管在医学和外科治疗方面取得...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也称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或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二尖瓣反流的发生会加速左心室重构和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心力衰竭。尽管在医学和外科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IMR的患者与因其他原因而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相比生存率较差。在外科治疗方面,此类患者,尤其是中度及重度IMR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将从二尖瓣反流机制和不同程度IMR患者的外科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的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外科治疗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乳头肌损伤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束起源位置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皋月娟 高文宏 +3 位作者 江峰 张岩峰 张智超 熊文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733-7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乳头肌受损后二尖瓣反流束的起源及其相应的机制。方法应用超声对40例前侧壁心肌梗死(前侧壁心梗组)和34例下后壁心肌梗死(下后壁心梗组)患者二尖瓣反流束的起源、反流程度及其相应的左室和二尖瓣装置的重构指标进行检查分... 目的探讨不同乳头肌受损后二尖瓣反流束的起源及其相应的机制。方法应用超声对40例前侧壁心肌梗死(前侧壁心梗组)和34例下后壁心肌梗死(下后壁心梗组)患者二尖瓣反流束的起源、反流程度及其相应的左室和二尖瓣装置的重构指标进行检查分析。结果前侧壁心梗组二尖瓣反流主要为前外型(17例)和中央型(23例),下后壁心梗组二尖瓣反流主要为后内型(15例)和中央型(19例),各组中央型的反流程度、左室和二尖瓣重构的大部分指标包括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收缩期瓣环面积瓣环面积等均明显异于前外型或后内型。结论前、后乳头肌受损后可使二尖瓣反流出现于相应瓣口的前外和后内部位,当左室明显重构时则影响对侧瓣口而于瓣口中央出现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下载PDF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付威 张魁 +3 位作者 赵洋 吴立松 曹剑 董然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9期989-991,1003,共4页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mitral regurgitation, IMR)也称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或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其病理生理学不同于粘液性二尖瓣、风湿性二尖瓣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二尖瓣疾病^([1])。IMR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主要的基础...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mitral regurgitation, IMR)也称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或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其病理生理学不同于粘液性二尖瓣、风湿性二尖瓣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二尖瓣疾病^([1])。IMR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主要的基础机制是心室肌疾病而不是瓣膜本身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病理生理学 MITRAL 心室肌 粘液性 功能性二尖瓣 二尖瓣疾病
下载PDF
二尖瓣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佳 傅强 +2 位作者 陈若峰 郭建浩 李志樑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573-1576,共4页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探讨二尖瓣手术(MVS)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o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CABG及CABG+MVS治疗中重度IMR患...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探讨二尖瓣手术(MVS)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o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CABG及CABG+MVS治疗中重度IMR患者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非随机试验和1个随机对照试验,其中CABG组1 549例,CABG+MVS组1 0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MVS+CABG与CABG组远期死亡率、术后远期纽约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S+CABG在改善远期二尖瓣反流分级方面优于CABG(P<0.05)。结论在治疗中重度IMR方面是否有必要联合CABG与MVS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