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对致残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网明 田荣华 崔春霞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对致残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154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对致残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154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 RS)、血小板参数变化、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20%(71/77)]与对照组[83.16%(64/7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2,P>0.05)。在NIHSS、m RS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全部出现下降情况,观察组[分别为(1.13±0.19)分,(1.30±0.33)分]相较于对照组[分别为(1.36±0.21)分,(1.62±0.35)分]更低(t=7.126、5.83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PV、PDW[分别为(9.15±1.26) fl、(12.14±1.63)%]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03±1.35) fl、(13.28±1.67)%],PCT[(0.35±0.06)%]高于对照组[(0.28±0.04)%](t=8.933、4.286、8.518,均P<0.05)。观察组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6.49%(5/77)、3.89%(3/77)]与对照组[分别为12.98%(10/77)、7.79%(6/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7、0.472,均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可有效改善致残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血小板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会增加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性缺血性小卒 替罗非班 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复发 神经功能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肾小球滤过率与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2
作者 祝昕宇 尹世琦 +2 位作者 房佳乐 张潇逸 刘睿龙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急性缺血性小卒中(AIM)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M患者126例,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和非END组。对比两组基础资... 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急性缺血性小卒中(AIM)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M患者126例,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和非END组。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eGFR水平,分析eGFR与AIM患者出现END的关系。结果END组年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血清Hcy水平高于非END组,eGFR水平低于非END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大、NIHSS评分高、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及eGFR下降与AIM患者发生END存在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NIHSS评分、Hcy联合eGFR预测AIM后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890,联合预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项指标(P<0.01),联合预测特异度与单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下降与AIM患者END的发生有关,是导致END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NIHSS评分、血清Hcy水平及eGFR有助于对AIM患者END的风险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小卒 肾小球滤过率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毫针刺法联合真方白丸子对缺血性小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储备功能及预后结局的影响
3
作者 张军莉 吕新建 +1 位作者 郎霞萍 王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522-525,共4页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我国发病率高达345.1/10万,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0%以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复发率[1]。缺血性小卒中是缺血性卒中的特殊类型,常表现为突发的眼睛模糊、单侧肢体或面部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头痛等...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我国发病率高达345.1/10万,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0%以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复发率[1]。缺血性小卒中是缺血性卒中的特殊类型,常表现为突发的眼睛模糊、单侧肢体或面部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头痛等,但症状轻微且持续时间短暂。缺血性小卒中需及时治疗,以免反复发作,加重病情。但目前常规西医治疗疗效不理想,停药后复发率高[2-3]。缺血性小卒中可归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与风痰瘀滞经络、脑窍失养密切相关。本研究所用真方白丸子具有祛风通络、燥湿化痰的功效,而毫针刺法常用于调节经络、气血,本次研究旨在观察毫针刺法联合真方白丸子治疗对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小卒 毫针刺法 真方白丸子 脑血管储备功能 认知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调节缺血性脑卒中的胶质瘢痕形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婷 丁智斌 +5 位作者 江楠 韩红霞 侯苗苗 马存根 宋丽娟 李新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8,共8页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主要的致死及致残性疾病之一,经血管再通获益的患者数量极其有限,故探索有效治疗手段迫在眉睫。以星形胶质细胞为主所形成的胶质瘢痕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是阻碍脑卒中后期轴突再生和神经修复...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主要的致死及致残性疾病之一,经血管再通获益的患者数量极其有限,故探索有效治疗手段迫在眉睫。以星形胶质细胞为主所形成的胶质瘢痕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是阻碍脑卒中后期轴突再生和神经修复的主要原因。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星形胶质细胞瘢痕形成的病理过程、关键的信号调节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分析,旨在为干预星形胶质细胞瘢痕形成以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促进脑卒中后康复提供新策略。方法:全面检索2010-2022年在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缺血性脑卒中、脑缺血、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瘢痕、胶质增生、星形胶质细胞增多症”,英文检索词:“Ischemic stroke,Brain ischemi*,Cerebral ischemi*,Astrocyt*,Astroglia*,Glial scar,Gliosis,Astrogliosis”,经筛选后纳入7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稳态的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星形胶质细胞从静息态转变为激活态,由于脑缺血部位损伤的严重程度的不同,其活化呈现从肿胀、增殖到胶质瘢痕形成的动态变化。②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受到刺激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并发生增殖和迁移,是形成胶质瘢痕的主要细胞来源,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脑实质局部神经胶质抗原2(NG2)和室管膜细胞前体细胞也可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内皮素1(ET-1)、水通道蛋白4(AQP4)、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缝隙连接蛋白参与了此过程;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同增殖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形成致密的胶质瘢痕屏障,阻碍了轴突的极化和延伸。③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殖、迁移及促炎作用所涉及的关键信号分子的激活或者抑制调节了胶质瘢痕形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和JAK/STAT3是经典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相关通路,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K)是调节炎症反应的关键分子,而关于Smad泛素化相关因子2(Smurf2)和白细胞介素17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胶质瘢痕形成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值得深入探索。④以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相关的信号通路、细胞增殖调控蛋白和炎症因子为靶点的药物有效抑制了缺血性脑卒中后胶质瘢痕的形成,其中临床常用药物如褪黑素和丙戊酸调节胶质瘢痕形成的作用已被发现,这使得通过抑制胶质瘢痕形成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成为可能。⑤然而,胶质瘢痕在脑卒中急性期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干预时机,以在保持胶质瘢痕发挥保护作用的同时促进局部微环境中的神经再生和修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瘢痕 增殖 炎症 再生 信号通路 治疗
下载PDF
多期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远 王浩 +1 位作者 朱杰 宋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多期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按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组。通过改良Tan评分... 目的:探讨多期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按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组。通过改良Tan评分评估多期CT血管成像显示的侧支循环情况,侧支循环不良为闭塞大脑中动脉区域的侧支循环小于对侧1/2,侧支循环良好为闭塞大脑中动脉区域的侧支循环大于对侧1/2。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性能,DeLong检验比较AUC间的差异。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较低入院NIHSS评分和动脉晚期侧支循环良好是AIS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AUC分别为0.72(0.65~0.79)和0.75(0.68~0.81)。两者联合时AUC可达0.79,显著高于单一预测因素(DeLong检验,均P<0.05)。结论:动脉晚期侧支循环良好和较低入院NIHSS评分是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血管内治疗 CT血管成像 预后
下载PDF
慢性直立不耐受人群血流动力学模式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贯绯 张逊娟 +1 位作者 庞猛 李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3-480,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直立不耐受(OI)人群血流动力学模式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为早期评估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提供依据。方法:以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吉林省长春市3个街道/乡镇≥40岁63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直立倾... 目的:探讨慢性直立不耐受(OI)人群血流动力学模式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为早期评估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提供依据。方法:以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吉林省长春市3个街道/乡镇≥40岁63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直立倾斜试验(HUTT)评估OI人群血流动力学模式,建立OI研究队列;按血流动力学改变模式将患者分为直立位低血压(OH)组、直立位高血压(OHT)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组和直立性脑低灌注综合征(OCHOs)组;对入选的研究对象每半年随访1次,随访2年;以首次缺血性卒中发病为观察终点,收集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和随访期间缺血性卒中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关联的因素。结果:121例研究对象符合OI诊断标准,其中OH组80例(66.12%),OHT组35例(28.93%),POTS组5例(4.13%),OCHOs组1例(0.82%);随访期间,总体人群确诊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共43例;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以非OI者为参照,OI全人群、OH和OHT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1.527倍[风险比(HR)=2.527,95%CI:1.269~5.032,P<0.01]、2.268倍(HR=3.268,95%CI:1.603~6.663,P=0.001)和2.153倍(HR=3.153,95%CI:1.213~8.916,P=0.008)。结论:OI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其中OH组和OHT组患者发病风险增加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不耐受 直立位低血压 直立位高血压 缺血性 经颅多普勒 直立倾斜试验
下载PDF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旭明 柯先金 +1 位作者 孙波 孙振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 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联合HbA1c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 目的 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联合HbA1c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AIS老年住院病人共234例,依据急性期内复查CT或MRI结果,将病人分为HT组(n=50)和非HT组(n=184)。收集并比较2组病人临床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SHR、HbA1c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后HT的价值。结果 2组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FPG、HbA1c水平,房颤、TOAST分型和梗死大面积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SHR(OR=39.443,95%CI:1.847~842.343)、HbA1c(OR=1.777,95%CI:1.091~2.859)以及大面积梗死(OR=3.093,95%CI:1.359~7.036)是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SHR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风险的AUC分别为:0.631(95%CI:0.541~0.721)、0.656(95%CI:0.654~0.748)、0.741(95%CI:0.665~0.816)。HbA1c联合SHR预测的AUC显著大于两指标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水平SHR和HbA1c是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可更好地预测老年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HT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出血转化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 糖化血红蛋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影像学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白帆 王效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203,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复发患者具有更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尽早确定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风险人群、筛查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降...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复发患者具有更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尽早确定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风险人群、筛查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延缓复发进展。本文就影像学预测CIS复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强对复发性CIS的认识,减少复发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复发 影像学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娟 王艳 +5 位作者 韩雅娜 刘晓彤 王月红 王腾 张海娇 唐丽梅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2215-2217,2221,共4页
目的 研究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6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伤残接受度量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焦虑自... 目的 研究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6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伤残接受度量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量表得分为(65.63±11.30)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对病情了解情况(P<0.05),自我管理能力与其伤残接受度呈正相关(r=0.557,P<0.01),社会支持度与其伤残接受度呈正相关(r=0.363,P<0.05),焦虑与其伤残接受度呈负相关(r=-0.665,P<0.01)。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接受水平较低,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与焦虑呈负相关,医务人员应给予重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促进伤残接受度水平的提高,改善其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伤残接受度 影响因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CRNKL1基因rs16981448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中医证候显著关联 被引量:1
10
作者 古联 杨怡冰 +3 位作者 苏莉 梁宝云 宋潇宵 罗伟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9-1553,共5页
目的 探讨CRNKL1基因rs16981448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缺血性脑卒中(IS)及其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774例IS患者、793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使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I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Massarray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 目的 探讨CRNKL1基因rs16981448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缺血性脑卒中(IS)及其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774例IS患者、793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使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I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Massarray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运用PLINK软件进行遗传关联统计分析。结果 CRNKL1基因rs16981448多态性与IS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加性模型、显性模型),且与IS痰证(加性模型、显性模型)、血瘀证(加性模型、显性模型)及气虚证(加性模型、显性模型)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0.05,P<0.01)。另外,rs16981448多态性与IS患者尿酸(UA,显性模型)、同型半胱氨酸(Hcy,加性模型、显性模型)、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加性模型、显性模型)和三酰甘油(TG,加性模型、显性模型)具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CRNKL1基因rs16981448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IS常见危险因素(UA、Hcy及血脂代谢)而影响IS痰证、血瘀证和气虚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NKL1 单核苷酸多态性 缺血性脑卒 医证候
下载PDF
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乐 黄丽娜 +1 位作者 蒋冰容 杨复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1∶1的比例随机分成4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C组为常... 目的探讨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1∶1的比例随机分成4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C组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坐式偏瘫复原操锻炼、D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择时穴位贴敷和坐式偏瘫复原操,各30例。4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采用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量表、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简式Fugl-Meyer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4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D组各项评分优于A、B、C组(P<0.05)。结论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坐式偏瘫复原操锻炼,能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择时 穴位贴敷 坐式偏瘫复原操
下载PDF
中药塌渍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云霞 李晓晖 +3 位作者 尚祥岭 王红燕 袁鑫帅 李晨郢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5-67,7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疗法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3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排除院前肺部感染,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疗法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3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排除院前肺部感染,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塌渍疗法进行治疗,经治疗后比较两组肺部感染评分表、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表。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肺部感染评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塌渍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及相应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探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塌渍疗法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脑血容量指数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远期预后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琦 杨树 +2 位作者 成旭东 黎炳护 余能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指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4例诊断AIS且经EVT的患者并进行1年随访。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良好预后)。所有患者根据低灌注强度比(HIR)(&... 目的探讨CT灌注指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4例诊断AIS且经EVT的患者并进行1年随访。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良好预后)。所有患者根据低灌注强度比(HIR)(<0.3 vs≥0.3)和脑血容量(CBV)指数(>0.7 vs≤0.7)进行分组,将组间临床资料及术后1年mRS评分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1年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1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术后1年达到良好预后的有34例(55.7%)。高CBV组良好预后率明显高于低CBV组(76.9%vs 40%),低HIR组良好预后率明显高于高HIR组(73.9%vs 44.7%)(P<0.05)。CBV指数是术后1年良好预后的保护因素(P=0.046)。结论CBV指数可预测AIS患者EVT远期预后情况,有望为患者EVT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血管内治疗 CT灌注 脑血容量指数 低灌注强度比
下载PDF
益气活血汤联合特色中医延续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珂 来艳丽 《光明中医》 2024年第8期1639-1641,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益气活血汤联合特色中医延续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筛选后分为2组,均接受特色中医延续护理,对照组49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目的 探讨应用益气活血汤联合特色中医延续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筛选后分为2组,均接受特色中医延续护理,对照组49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采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均治疗1个月。对比2组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优;治疗后,2组患者S-QOL评分、BI评分、ADL评分、NGF、BDN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更高;2组患者CRP、IL-6、TNF-α、ET-1、PTX-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更低(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益气活血汤联合特色中医延续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益气活血汤 特色医延续护理
下载PDF
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海娜 梁慧 +4 位作者 王振平 冯志慧 赵应满 钟健 秦鑫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磁共振(HR-MRI)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应用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AIS患者,均予以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后90 d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其纳入预后良好组...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磁共振(HR-MRI)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应用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AIS患者,均予以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后90 d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其纳入预后良好组(66例,mRS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组(26例,m RS评分>2分)。所有患者于入院1周内行MagnetomTrio型3.0T HR-MRI检查,对比管腔狭窄率、最狭窄处管腔面积、斑块负荷、T_(2)加权成像(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及斑块强化率参数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0THR-MRI参数对AIS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I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梗死灶直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74,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最狭窄处管腔面积低于预后良好组,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及斑块强化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8、4.443、4.413、3.89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及斑块强化率预测AI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43、0.739、0.706和0.7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灶直径>3.0 cm、T_(1)WI信号强度指数、T_(2)WI信号强度指数、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及斑块强化率是影响AI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89、257.151、105.073、4.091、1.121,P<0.05)。结论:3.0THRMRI在AIS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效能,能通过观察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最狭窄处管腔面积、斑块强化率等参数变化,为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且上述参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往往代表患者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HR-MRI)成像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AIS)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晶 李环 +1 位作者 张硕 姜立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6-790,共5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38例AIS患者作为AIS组,并按照病例对照研究原则,选取同期体验的健康体验者4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38例AIS患者作为AIS组,并按照病例对照研究原则,选取同期体验的健康体验者4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cy水平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I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组患者血清中Hcy、hs-CRP、TNF-α、IL-6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AI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hs-CRP、TNF-a、IL-6和MD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15,P<0.05;r=0.632,P<0.05;r=0.598,P<0.05;r=0.612,P<0.05),与SOD活性呈负相关关系(r=-0.325,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中Hcy水平与炎症因子及氧化损伤有密切关联。Hcy能够促进氧化自由基及炎症因子产生,并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在AIS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同型半胱氨酸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百会穴久留针法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节 高婷 +2 位作者 朱婷婷 何其英 杨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 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手术造模后第1天起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分别给予百会穴久留针和普通留针治疗,连续14 d。另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2组、模型2组、久留针2组、久留针3组,每组10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针灸治疗前分别给予腺相关病毒100μl单次尾静脉注射。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及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评价神经功能。结果与假手术1组比较,模型1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1组比较,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且久留针1组上述变化较普通留针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久留针2组比较,久留针3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中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16.41±2.25)%vs(7.59±1.09)%;1.46±0.16 vs 0.94±0.12,P<0.05]。结论百会穴久留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激活BDNF/TrkB通路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百会 留针 神经保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B通路
下载PDF
系统化整体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静 苏丽丽 +1 位作者 刘梦珂 索莉娜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整体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情绪评分、认知功能。结... 目的探讨系统化整体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情绪评分、认知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状态焦虑量表(SAI)评分降低,且观察组S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整体护理可减轻IS患者焦虑情绪及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整体护理 缺血性脑卒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后不同时间加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彦 张志勇 +1 位作者 张艳丽 李亚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63-667,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不同时间加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rt-PA静脉...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不同时间加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加用替罗非班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溶栓后6 h内,n=52)、中期组(溶栓后6~12 h,n=38)和晚期组(溶栓后12~24 h,n=30)。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组患者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功能[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血栓调节蛋白(TM)]、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中期组、晚期组,中期组患者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vWF、VE-cadherin、T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vWF、VE-cadherin、T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vWF、VE-cadherin、TM水平显著低于中期组、晚期组(P<0.05);治疗后,晚期组患者vWF水平显著高于中期组(P<0.05),中期组与晚期组患者VE-cadherin、TM水平差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hs-CRP、Hcy、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hs-CRP、Hcy、IL-1β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hs-CRP、Hcy、IL-1β水平显著低于中期组和晚期组,中期组患者hs-CRP、Hcy、IL-1β水平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再闭塞、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中期组、晚期组(P<0.05);中期组与晚期组患者再闭塞、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后不同时间加用替罗非班后均可促进AIS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功能恢复,同时可抑制炎症反应,其中早期加用替罗非班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替罗非班 神经血管功能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孝琴 骆志显 +3 位作者 郭文君 周晓军 夏能志 洪伟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MC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并实现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4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CE将患者分为MCE...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MC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并实现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4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CE将患者分为MCE组(n=89)和非MCE组(n=31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00例行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中,男277例,女123例,年龄(68.09±12.17)岁。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组的舒张压高于非M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E组的ASPECT评分低于非MCE组,更可能位于前循环位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舒张压(OR=1.022,95%CI=1.005~1.039,P=0.010)、术前ASPECT评分(OR=0.742,95%CI=0.655~0.840,P<0.001)、NIHSS评分(OR=1.043,95%CI=1.004~1.083,P=0.031)以及前循环血栓(OR=8.942,95%CI=2.595~30.816,P=0.001)是术后M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低ASPECT评分、高NIHSS评分以及前循环血栓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后舒张压升高会增加术后发生MCE风险。术后血压管理尤其是降低舒张压可能减少患者术后发生M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机械取栓术 恶性脑水肿 血压 舒张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