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8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房功能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脉搭桥术后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刘千军 周迪 +7 位作者 董影 杨滔 宋卫香 袁勇 尹刚 赵世华 曲新凯 陆敏杰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297-303,309,共8页
目的研究左房功能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脉搭桥术后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阜外医院行冠脉搭桥手术,并术前完善心脏磁共振检查左室射血分数≤35%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6... 目的研究左房功能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脉搭桥术后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阜外医院行冠脉搭桥手术,并术前完善心脏磁共振检查左室射血分数≤35%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63.8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主要终点事件(MACE),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特征、心脏磁共振参数。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评估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MACE组最大左房容积指数(LAVmax/BSA)高于无MACE组,左房储存期射血分数(LAEFreservoir)、左房泵血期射血分数(LAEFpump)均低于无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Vmax/BSA≥46.72 mL/m 2组和LAEFreservoir<29.94%组无事件生存率较低(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LAEFreservoir[HR 0.964;95%CI(0.94,0.989),P=0.006]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脉搭桥术后远期主要终点事件独立相关。结论LAEFreservoir是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脉搭桥术后远期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缺血性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 心房功能 冠脉搭桥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2
作者 贾丽丽 王亚琦 张永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究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502例年龄≥60岁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比索洛... 目的探究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502例年龄≥60岁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伊伐布雷定联合治疗,两组均需连续接受3个月治疗。治疗前后,检查并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心肌损伤标志物;并记录研究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因病情加重改用其他治疗方案1例,对照组未有脱落,最终有效样本容量:试验组250例,对照组251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心功能分级、LVESV、LVEDV、LVEF、NT-proBNP水平、cTnI、Mb、CK-MB较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可有效改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肌损伤程度,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伐布雷定 比索洛尔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FT3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衰病人因心衰再入院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陈珊 仲崇霞 +4 位作者 刘益海 邹任方 徐标 倪杰 沙杜鹃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病人因心衰再入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89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衰病人,根据此...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病人因心衰再入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89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衰病人,根据此次入院是否为心衰再入院将病人分为心衰再入院组(24例)和非心衰再入院组(65例),比较2组病人住院期间的基线资料、血清学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衰再入院的相关因素。结果心衰再入院组男性比例低于非心衰再入院组,BNP、球蛋白水平高于非心衰再入院组,FT3水平低于非心衰再入院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NP、球蛋白、性别、卒中等因素后,FT3水平下降是心力衰竭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98,95%CI:0.040~0.966)。结论FT3水平下降是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衰病人因心衰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3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影像组学在非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哲涛 任静 +1 位作者 周鹏 王春华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04-209,共6页
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复杂,主要由遗传、心肌代谢、心肌结构改变等所致,而非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脏磁共振(CMR)能够高分辨显示心肌组织特征,并能够提供客观的心功能参数。传统CMR图像观察及分析手段对图像的利用十分有限,而CMR影像组... 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复杂,主要由遗传、心肌代谢、心肌结构改变等所致,而非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脏磁共振(CMR)能够高分辨显示心肌组织特征,并能够提供客观的心功能参数。传统CMR图像观察及分析手段对图像的利用十分有限,而CMR影像组学技术的出现为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将综述CMR影像组学在非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在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 影像组学 诊断 预测 综述
下载PDF
瓜蒌提取物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改善作用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王巍 卢凯 +1 位作者 诸帆 章琪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观察瓜蒌提取物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瓜蒌提取物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5 mg/kg)制备大鼠ICM模型,瓜蒌提取物组灌胃瓜蒌... 目的:观察瓜蒌提取物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瓜蒌提取物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5 mg/kg)制备大鼠ICM模型,瓜蒌提取物组灌胃瓜蒌提取物溶液4 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给药4周,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TGF)-1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半乳糖凝集素(Gal)-3],化学发光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光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TGF-1β、CTGF、Gal-3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瓜蒌提取物组TGF-1β、CTGF、Gal-3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SOD活性低于正常组,MDA含量高于正常组;瓜蒌提取物组SOD活性高于模型组,MDA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高于正常组,瓜蒌提取物组TNF-α、IL-6、CRP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心肌组织血管周围见少量均匀分布的胶原纤维。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可见大量胶原纤维,且深入组织间隙,分布不均匀,形态杂乱。瓜蒌提取物组心肌组织形态基本正常。结论:瓜蒌提取物能够减轻ICM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其作用与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 瓜蒌提取物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大鼠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肌病易感性及预后的关联
6
作者 穆巴拉克·亚库甫 热甫开提·阿不都哈力克 +1 位作者 孙娟 艾力曼·马合木提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因ICM入院的患者64例为ICM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38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液...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因ICM入院的患者64例为ICM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38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液标本并提取DNA。应用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检测ICAM-1基因rs12462944、rs281430、rs281434、rs3093030、rs5491、rs923366共6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其与ICM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ICM组rs5491位点变异基因型AT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等位基因T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显性遗传模型中,rs281434位点变异基因型(AG+GG)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5491位点AT型携带者ICM风险是AA型的3.428倍(95%CI:1.152~7.74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5491位点AT基因型是ICM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HR=5.075,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T基因型ICM患者较AA基因型3年内死亡风险更高(P<0.05)。结论ICAM-1rs5491基因型的变异提高了ICM的患病风险,AT型ICM患者较AA型预后较差。ICAM-1rs281434多态性可能与ICM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心肌病
下载PDF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及对心室重构、生存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袁正华 柏玉顺 袁先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及对心室重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到2023年9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及对心室重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到2023年9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应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血液生化指标[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Killip心功能分级、心室重构相关指标[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水平,以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问卷(MLHFQ)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BNP、hs-CP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BNP、hs-CPP水平分别为(93.28±8.62)pg/L、(29.12±4.12)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61±10.69)pg/L、(37.12±4.25)mg/L],SOD水平为(108.27±10.69)nU/mL,高于对照组[(93.67±15.45)n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患者Ⅰ级比率为47.50%,高于对照组(25.00%),Ⅲ级、Ⅳ级比率为7.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RI、LVMI为(2.52±0.43)g/mL、(93.43±7.17)g/m^(2),均低于对照组[(2.94±0.24)g/mL、(110.31±11.28)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MLHFQ中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各分值及MLHFQ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各分值及MLHFQ总分分别为(32.56±7.11)、(20.36±4.25)、(33.93±5.13)、(86.87±8.37)分,均高于对照组[(27.87±5.13)、(17.56±4.46)、(30.01±4.05)、(75.44±5.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心血康软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BNP表达水平,同时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提升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情况,进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室重构 生存质量 心功能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与血清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相关性
8
作者 刘俊荣 金德恩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与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与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界首市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2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I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组29例,Ⅱ级组27例,Ⅲ级组43例,Ⅳ级组25例;同时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分为CIMT增厚组41例,CIMT正常组83例。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浓度以及血清NT-proBNP、Hcy浓度;测定入选对象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对入选对象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造影检查,并计算Gensini积分。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与血清NT-proBNP、Hcy浓度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Bonferroni法行多重比较发现,Ⅰ、Ⅱ、Ⅲ、Ⅳ级组患者和CIMT组患者之间血清TSH、NT-proBNP、Hcy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Ⅲ级组患者血清FT3浓度显著低于Ⅰ级组,Ⅳ级组患者血清FT3浓度均显著低于Ⅰ级组和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P<0.0083)。Ⅲ级组和Ⅳ级组患者的LVEF均显著低于Ⅰ级组和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Ⅲ级组和Ⅳ级组患者的LVEDD均显著高于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CIMT增厚组患者血清FT3、FT4浓度和LVEF均显著低于CIMT正常组,血清TSH、NT-proBNP、Hcy浓度和LVEDD、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C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T3、FT4浓度与血清NT-proBNP、Hcy浓度和NYHA心功能分级、CIMT、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FT3、FT4浓度与LVEF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TSH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P<0.05),血清TSH浓度与血清NT-proBNP、Hcy浓度和NYHA心功能分级、CIMT、LVEDD、LAD、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ICM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与血清NT-proBNP、Hcy浓度以及心功能分级、CIMT增厚与否、心脏结构与功能状态、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血清FT3、FT4浓度与血清NT-proBNP、Hcy浓度以及NYHA心功能分级、CIMT、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与LVEF均呈正相关;血清TSH浓度与血清NT-proBNP、Hcy浓度以及NYHA心功能分级、CIMT、LVEDD、LAD、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激素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和心肌损伤的影响
9
作者 王万里 武学军 +2 位作者 张凤国 贺宝卫 王金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张北县人民医院、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等收治的IC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2例,按照...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张北县人民医院、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等收治的IC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左西孟旦联合rhBNP治疗组)和对照组(rhBNP治疗组),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rhBN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西孟旦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悸)评分、心率(HR)、6 min步行距离(6MWD)、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头痛、恶心呕吐、发热)。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61.5%(χ^(2)=6.933,P=0.008);治疗2周后,2组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悸评分,HR、LVEDD、LVESD、IVSD、NT-proBNP、cTnI、CK-MB和Hcy均较治疗前降低,6MWD均延长,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延长或升高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vs. 15.4%,P=1.000)。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rhBNP治疗ICM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心肌损伤,增强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重组人脑利钠肽 临床疗效 心功能 心肌损伤标志物
原文传递
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王万里 武学军 +2 位作者 张凤国 贺宝卫 王金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5期37-40,共4页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室重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张北县人民医院、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等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6例,根据信封法分为2组,即新活素组(n=43)给予...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室重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张北县人民医院、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等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6例,根据信封法分为2组,即新活素组(n=43)给予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商品名:新活素)治疗,联合用药组(n=43)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连续治疗7 d并于出院3个月后随访。比较2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清炎性指标[B型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清内皮功能和神经激素指标[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一氧化氮(NO)],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7 d后,2组LVEDD、LVESD、LVMI与BNP、TNF-α、IL-6、ET-1、AngⅡ、ALD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LVEF与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用药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新活素组(P<0.05或P<0.01);出院3个月后,2组CQQC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用药组高于新活素组(P<0.01);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新活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5%vs. 11.63%,χ^(2)=0.104,P=0.747)。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有利于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且对延缓心室重构、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内皮功能和神经激素指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左西孟旦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室重构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服务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古清银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8期13-15,共3页
目的探析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服务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2022年7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选择68例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护... 目的探析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服务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2022年7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选择68例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服务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分]、活动能力(6 min步行距离)、干预后依从性。结果干预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依从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干预后,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服务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护理配合度增强,活动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服务 缺血性心肌病 6 min步行距离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12
作者 赵振宏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究应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蒙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研究,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探究应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蒙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研究,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40例/组。对照组以常规方案(培哚普利叔丁胺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压、B型钠尿肽、心率及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有效率更高(P<0.05)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发生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B型钠尿肽、心率均更低(P<0.05)。观察组的LVEDV、LVESV更低;LVEF、CO更高(P<0.05)。结论: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曲美他嗪可改善患者心功能、血压、心率,促进康复,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临床疗效 心功能
下载PDF
冠心苏合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13
作者 王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36-538,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苏合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试验组加用冠心苏合胶囊。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 目的:观察冠心苏合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试验组加用冠心苏合胶囊。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I、SV、LVEF、CO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NO高于对照组(P<0.05)而ET-1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冠心苏合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能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冠心苏合胶囊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分析
14
作者 任明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178-18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2例DCM患者临床资料,40例ICM患者... 目的: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2例DCM患者临床资料,40例ICM患者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形态、心功能相关指标、心脏瓣膜反流情况,分析DCM和ICM典型超声影像图。结果:DCM患者左心室形态改变以球形为主占比72.73%(16/22),室壁运动以弥漫性减弱为主占比68.18%(15/22);ICM患者左心室形态改变以圆拱门形为主占比67.50%(27/40),室壁运动以节段性减弱为主占比82.50%(33/40),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每搏输出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DCM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ICM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和右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高于ICM组,DCM组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轻度反流比例均显著低于ICM组而中、重度反流比例显著高于ICM组(P<0.0 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DCM和ICM在两者的心脏形态、心功能相关参数和瓣膜反流方面有明显差异,可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上述特征对DCM和ICM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 缺血性心肌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心脏康复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探讨
15
作者 雷小红 黄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56-0059,共4页
探讨对于患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选择心脏康复治疗作为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因ICM疾病就医的80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数量相同的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作为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采... 探讨对于患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选择心脏康复治疗作为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因ICM疾病就医的80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数量相同的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作为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采用常规疗法与心脏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方案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得出结论,观察组的总疗效率比对照组高(x2=4.114/0.043),P<0.05;相较于对照组的LVEF与TS值,观察组较高,但QTd与Tp-e值较低,(t=3.972、5.694、2.399、3.214),P<0.05。结论:采用常规治疗与心脏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不但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还能提升其心功能,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心脏康复治疗 疗效 临床指标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16
作者 张少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40-0043,共4页
对老年缺血性心肌患者实施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重点评估其对患者心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纳入94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确诊可纳入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的原则进行等量分组,47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患者接... 对老年缺血性心肌患者实施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重点评估其对患者心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纳入94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确诊可纳入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的原则进行等量分组,47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方案是:沙库巴曲缬沙坦+富马酸比索洛尔;47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方案是:常规治疗。结合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等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究,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依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心功能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改善,患者疗效显著且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患者治疗后引发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较低,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心内科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为了有效改善心功能、提升疾病治疗总体效果,同时预防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建议推广的用药方案是:沙库巴曲缬沙坦+富马酸比索洛尔,此方案在应用后,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可继续推广于此类病群的治疗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 沙库巴曲缬沙坦 富马酸比索洛尔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17
作者 卢思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75-0078,共4页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曲美...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内患者疗效相较于对照组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曲美他嗪联合常规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优势,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减轻心脏负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高振 徐增政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期63-65,共3页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伴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ICM伴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82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曲美他嗪)、对照组(78例,应用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伴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ICM伴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82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曲美他嗪)、对照组(78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T-proBNP、收缩压、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常规用药联合治疗ICM伴心力衰竭的效果确切,利于改善心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下载PDF
左西孟旦联合rhBNP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改善作用及对ITBVI、Copeptin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广运 吕树志 +2 位作者 李相芬 陈晓旭 丁旭萌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钠肽(rhBNP)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心衰)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钠肽(rhBNP)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心衰)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BNP。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人和肽素(Copeptin)、大内皮素1(BigET-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血清NT-pro BNP、Copeptin、BigET-1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12 h和24 h后,观察组ITBVI、GEDVI和EVLW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以及APOB/APOA-I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rhBNP可降低ITBVI、Copeptin水平,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心功能水平,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肌病 重组人脑钠肽 左西孟旦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肽素
下载PDF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与心肌损害的关系及对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宿志庆 姚丽红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7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与心肌损害的关系及对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5例I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与心肌损害的关系及对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5例I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98例)和预后不良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30d后的心肌损伤指标和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情况,分析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与心肌损害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M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中年龄<60岁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01),而高血压史比例及各项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01)。预后良好组心电图的ST-T改变、ST段呈斜上及弓背向上型抬高、室性早搏、T波改变发生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Q波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心电图ST-T改变、ST段呈斜上及弓背向上型抬高、室性早搏、T波改变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ST-T改变、ST段呈斜上及弓背向上型抬高、室性早搏、T波改变均是IC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M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密切相关,进行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对疾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且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是影响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心肌损害 预后 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