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缺血期一氧化碳和氢气联合膨肺对肺移植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刘思同 郭力甲 +2 位作者 孟超 康继宇 蔡振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07,共7页
目的 观察冷缺血期一氧化碳(CO)和氢气(H_(2))联合膨肺对大鼠移植肺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40只供体和40只受体,8~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O_(2)膨肺组(O_(2)组)、C... 目的 观察冷缺血期一氧化碳(CO)和氢气(H_(2))联合膨肺对大鼠移植肺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40只供体和40只受体,8~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O_(2)膨肺组(O_(2)组)、CO膨肺组(CO组)、H_(2)膨肺组(H_(2)组)和CO和H_(2)联合膨肺组(CH组),每组10对(每对1只供体和1只受体)。供体大鼠切取左肺后,于冷缺血期进行气体膨肺,O_(2)组采用40%O_(2)+60%N_(2)膨肺,CO组采用0.05%CO+40%O_(2)+59.95%N_(2)膨肺,H_(2)组采用3%H_(2)+40%O_(2)+57%N_(2)膨肺,CH组采用0.05%CO+3%H_(2)+40%O_(2)+56.95%N_(2)膨肺,四组体积均为5 ml/kg,每30分钟使用气密针置换气体1次,180 min后行肺移植。受体大鼠于移植前即刻、再灌注后3、60、120、180 min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aO_(2)/FiO_(2)、pH和碱剩余(BE)。再灌注后180 min处死受体大鼠,测定移植肺组织湿/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移植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检测移植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ALF中大聚积体(LA)、小聚积体(SA)和LA/S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移植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LIS)。结果 与O_(2)组比较,CO组、H_(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60、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O组比较,H_(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CH组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H_(2)组比较,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冷缺血期CO和H_(2)联合膨肺抑制移植肺脏炎症反应,降低NF-κB蛋白含量、升高SP-A蛋白含量、维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氢气 联合膨肺 缺血期 肺移植 肺损伤 大鼠
下载PDF
无肝期、冷缺血期、热缺血期对小儿活体肝移植术中肝功能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李英存 张明满 +6 位作者 金先庆 胡燕 蒲从伦 郭春宝 康权 戴小科 邓玉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719-2720,272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活体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冷缺血期、热缺血期对术中肝功能影响,为指导临床手术提供帮助。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23例肝移植患儿,分别记录术中无肝期、冷缺血期、热缺血期时间及术中肝功能,分析肝功能变化与术中无... 目的探讨小儿活体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冷缺血期、热缺血期对术中肝功能影响,为指导临床手术提供帮助。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23例肝移植患儿,分别记录术中无肝期、冷缺血期、热缺血期时间及术中肝功能,分析肝功能变化与术中无肝期、冷缺血期、热缺血期长短是否相关。结果术中无肝期长短与无肝期后总胆红素(TB)上升明显相关(r=0.82,P<0.000 1)。除此之外,术中无肝期、冷缺血期、热缺血期长短与术中肝功能变化无关。结论小儿活体肝移植无肝期长导致未结合胆红素无法经肝代谢为结合胆红素而排出体外,可引起总胆红素上升。因活体肝移植较全肝原位肝移植冷、热缺血时间均短,因此,对术中肝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活体肝移植 无肝 缺血期 缺血期
下载PDF
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保留灌注对供肝缺血期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震宇 杜隽铭 +3 位作者 丁晶 孙丽娟 李济宇 全志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研究肝脏保留灌注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对大鼠供肝缺血期的保护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n=3):空白对照组(乳酸钠林格液LR组)、实验组(低浓度NL组、中浓度NM组、高浓度NH组)和阳性对照组(Co组)、阴性... 目的研究肝脏保留灌注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对大鼠供肝缺血期的保护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n=3):空白对照组(乳酸钠林格液LR组)、实验组(低浓度NL组、中浓度NM组、高浓度NH组)和阳性对照组(Co组)、阴性对照组(Zn组)。实验动物经门静脉灌注实验药物,于灌注后0、1、2h时相点取肝脏组织标本,用比色法测定肝脏SOD酶活性和MDA含量,Banff标准评价损伤的病理表现,胆红素生成试验测定HO-1酶活性。结果NH组和Co组肝脏保留灌注2h后,MDA含量和Banff评分明显低于LR组(P<0.05),SOD酶活性和HO-1酶活性明显高于LR组(P<0.05);Zn组肝脏保留灌注2h后,MDA含量明显高于LR组(P<0.05),SOD酶活性和HO-1酶活性明显低于LR组(P<0.05)。结论保留灌注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可以提高大鼠供肝抗氧化能力,减轻肝脏组织缺血期损伤,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肝脏组织HO-1酶表达上调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灌注 缺血期损伤 NODOSIN 血红素加氧酶-1 肝脏移植
下载PDF
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期胃粘膜血流量及再灌注期胃粘膜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姜静宜 单悦梅 高明奇 《微循环学杂志》 2008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A(Sal.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胃粘膜缺血期血流及再灌注期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组织反射光谱法检测胃粘膜表面区域血液量(ΔEr)和血红蛋白氧饱和度(F)的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胃粘膜丙二醛(MDA... 目的:探讨丹酚酸A(Sal.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胃粘膜缺血期血流及再灌注期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组织反射光谱法检测胃粘膜表面区域血液量(ΔEr)和血红蛋白氧饱和度(F)的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胃粘膜丙二醛(MDA)含量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l.AI(1mg/Kg)组显著减少缺血期大鼠ΔEr和F下降程度(P<0.05),再灌注期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Sal.AI(1mg/Kg)组相比,Sal.AII(10mg/Kg)组显著减少缺血期大鼠胃粘膜ΔEr和F下降程度(P<0.01)再灌注期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丹酚酸A能改善缺血期大鼠胃粘膜血流并且降低再灌注时胃粘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提高抗氧化的活性,减轻胃粘膜的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血流量 膜脂质过氧化 缺血期 缺血再灌注 再灌注 丹酚酸A 胃粘膜损伤 大鼠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缺血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98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康红千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46-846,共1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温针灸治疗 缺血期 老年男性 生活质量 灸法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期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μ1-阿片受体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温建忠 郭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缺血期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μ1阿片受体mRNA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以探讨μ1阿片受体在丘脑束旁核痛觉整合和调制中的作用。方法体重260~280g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大组对照组,即非冠状动脉扎闭(noncor...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缺血期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μ1阿片受体mRNA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以探讨μ1阿片受体在丘脑束旁核痛觉整合和调制中的作用。方法体重260~280g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大组对照组,即非冠状动脉扎闭(noncoronaryarteryocclusion、C组)组和扎闭冠脉(coronaryarteryocclusion,CAO组)组。每组又分为T1(CAO1h)、T2(CAO3h)、T3(CAO6h)三个时点。对照组仅在开胸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予结扎;CAO各组则扎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在预定的时点处死动物,取含有大鼠丘脑束旁核的脑片行原位杂交。杂交结果检测采用IDA2000数码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AO后1h、3h、6h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μ1阿片受体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各时点明显增强(P<0.05),对照组各时点表达无明显差异,而CAO组则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表达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CAO后6h表达最强(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可诱发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μ1阿片受体mRNA表达增强,μ1阿片受体参与急性心肌缺血伤害性刺激在丘脑束旁核的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mRNA 核神经元 缺血期 表达变化 artery 急性心肌缺血 丘脑束旁核 图像分析系统 阿片受体 左前降支 非冠状动脉 CAO 半定量分析 伤害性刺激 对照组 不同时间 SD大鼠 原位杂交 缺血时间 表达增强 时点 开胸后 调制
下载PDF
肺保存液复合硫化氢对大鼠供体肺冷缺血期肺组织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7
作者 吴海玲 张凌宇 +3 位作者 郑如洁 陈鹭 林群 雷立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探讨供体肺保存液中加入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大鼠供体肺冷缺血期肺组织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2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LPD组和硫氢化钠(NaHS)组。NaHS组即在低钾右旋糖酐液(LPD液)中加入NaHS,并根据不同剂量(20 mmol/L... 目的 探讨供体肺保存液中加入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大鼠供体肺冷缺血期肺组织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2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LPD组和硫氢化钠(NaHS)组。NaHS组即在低钾右旋糖酐液(LPD液)中加入NaHS,并根据不同剂量(20 mmol/L和40 mmol/L)进一步分为NaHS20组和NaHS40组。对照组大鼠处死后用LPD液行肺灌注后即取标本保存待检,后3组大鼠放血处死后分别用相应的液体行肺灌注后行低温保存肺脏2 h。测定肺组织匀浆中H2S含量、H2S生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观察肺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GRP78及PERK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D组肺组织中H2S含量及CSE活性无显著变化(P >0.05),NaHS组H2S含量及CSE活性显著升高(P<0.05),不同剂量NaH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LPD组及NaHS组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与LPD组相比,NaHS组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NaHS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LPD组及NaHS组肺组织GRP78及PERK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与LPD组相比,NaHS组GRP78及PERK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NaH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肺保存液中复合H2S可显著增加肺组织中H2S含量及CSE活性,降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及PERK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存液 硫化氢 供体肺 缺血期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冷缺血期氢气膨肺对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媛媛 孟超 +2 位作者 刘荣芳 邢景春 周华成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9期1629-1633,共5页
目的观察冷缺血期氢气膨肺对移植肺脏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冷缺血期,对照组(control组)采用40%氧气+60%氮气膨肺,氢气组(H2组)采用3%氢气+40%氧气+57%氮气膨肺,20min置换一次肺内气体,180 min后肺移植。受体于移植前、再灌注3... 目的观察冷缺血期氢气膨肺对移植肺脏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冷缺血期,对照组(control组)采用40%氧气+60%氮气膨肺,氢气组(H2组)采用3%氢气+40%氧气+57%氮气膨肺,20min置换一次肺内气体,180 min后肺移植。受体于移植前、再灌注3 min、60 min、120 min、180 min行动脉血气分析,再灌注180 min时检测移植肺组织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并行肺组织损伤评分(LIS)。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再灌注120 min、180 min H2组氧和指数(Pa O2/Fi O2)、BE值、p H值显著增加(P<0.05)。H2组MDA浓度、LIS、caspase-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显著低于control组,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冷缺血期氢气膨肺能够抑制移植肺脏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膨肺 缺血期 肺移植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远端缺血期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曼居拉 朱伟 +1 位作者 辛平 魏盟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4期217-219,232,共4页
远端缺血期处理是指靶器官缺血期给予远端器官短暂多次缺血处理,可以明显降低靶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均证实了远端缺血期处理是一项简单、安全、高性价比的干预措施,具有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尽管远端缺血... 远端缺血期处理是指靶器官缺血期给予远端器官短暂多次缺血处理,可以明显降低靶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均证实了远端缺血期处理是一项简单、安全、高性价比的干预措施,具有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尽管远端缺血期处理临床研究已经取得鼓舞人心的结果,但是其保护机制仍不明确。此文就近年来远端缺血期处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缺血期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
下载PDF
肺移植供肺缺血期保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月 李文志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7期1323-1325,共3页
自1983年首例临床肺移植手术成功以来,肺移植已确定成为终末期肺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虽然世界范围内肺移植手术例数逐年增长,但需要接受肺移植治疗的患者数目也呈现更高比例地增加[1]。由于符合标准的供体肺数目无法满足日益增长... 自1983年首例临床肺移植手术成功以来,肺移植已确定成为终末期肺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虽然世界范围内肺移植手术例数逐年增长,但需要接受肺移植治疗的患者数目也呈现更高比例地增加[1]。由于符合标准的供体肺数目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每年在等待合适供肺过程中死亡的患者数目也相当可观。此外,围术期供肺相比其他器官更容易发生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神经源性和流体静力学性肺水肿以及气压伤等组织损伤,供肺的利用率也因此降低。截至2008年,在美国只有17.3%的供肺从捐赠者体内获取成功。另外,肺移植过程中供体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是导致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 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 PGD)的主要机制,而PGD是临床肺移植手术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是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完善供体肺保存措施以减轻移植肺IRI,改善移植肺功能及预后,合理扩大供体肺来源是肺移植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传统供肺保存方法和体外肺灌注( Ex Vivo Lung Per-fusion, EVLP)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手术 肺保存 供肺 缺血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ISCHEMIA 术后早死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冷缺血期氢混合气膨肺对大鼠肺移植后的能量代谢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恩桐 郑盼盼 周华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目的探讨冷缺血期氢混合气膨肺对大鼠肺移植后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8~10周龄,体重250~300 g,随机取21只大鼠为供体大鼠,其余21只为受体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将两组大鼠进一步分为三个亚组(每组7只):对照组、氧气... 目的探讨冷缺血期氢混合气膨肺对大鼠肺移植后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8~10周龄,体重250~300 g,随机取21只大鼠为供体大鼠,其余21只为受体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将两组大鼠进一步分为三个亚组(每组7只):对照组、氧气组和氢气组。冷缺血期对照组不使用气体膨肺,氧气组采用40%O2+60%N2膨肺,氢气组采用3%H2+40%O2+57%N2膨肺,2 h后肺移植。受体大鼠于肺移植前、再灌注3 min、1、2 h时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PaO2、PaCO2、pH、碱剩余(BE),计算氧合指数(OI),留取血清与移植肺组织,术后2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肺组织HE染色,记录肺组织损伤评分(LIS)。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乳酸(Lac)、丙酮酸(PA)、三磷酸腺苷(ATP)浓度,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肺线粒体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灌注2 h氢气组、氧气组pH、BE、OI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氢气组、氧气组血清IL-8、TNF-α浓度明显降低,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氧气组比较,再灌注2 h氢气组OI、pH、BE明显升高(P<0.05);与氧气组比较,氢气组血清IL-8、TNF-α浓度明显降低,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LIS评分氢气组明显高于氧气组(P<0.05)。对照组移植肺组织肺泡中有大量透明膜形成,肺泡内出血明显,肺泡隔和肺泡重度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氢气组、氧气组移植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氢气组轻于氧气组。与对照组比较,氧气组和氢气组受体大鼠移植肺组织中Lac、PA浓度明显降低(P<0.05),ATP浓度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线粒体的面积、周长、费雷特径明显增大(P<0.05),线粒体圆度明显降低(P<0.05),嵴紊乱比例明显小于氧气组(P<0.05)。结论冷缺血期氢混合气膨肺能提高大鼠移植肺氧合功能,降低乳酸/丙酮酸比值,减轻炎症反应,部分改善肺损伤,提高组织ATP含量,保护肺线粒体,对移植肺的能量代谢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这种效果可能是通过对线粒体保护作用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混合气 膨肺 肺移植 缺血期 能量代谢 线粒体
下载PDF
两种远隔缺血期适应的脑保护作用对比研究
12
作者 马林林 任长虹 +2 位作者 李宁 吉训明 曾现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研究背景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已成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一项治疗策略,然而目前应用的缺血期适应方法为有创性操作技术,限制了其长期应用的可能性,更难实现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鉴于此,若能使无创性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与有创性肢... 研究背景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已成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一项治疗策略,然而目前应用的缺血期适应方法为有创性操作技术,限制了其长期应用的可能性,更难实现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鉴于此,若能使无创性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与有创性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具有同样的脑保护效果,则更有利于临床推广。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开始通过肢体远端气囊加压法或远隔肢体动脉夹闭(缺血)10 min 再灌注10 min(共3 个循环)方法,制备无创和有创缺血期适应动物模型。根据12分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程度。结果与单纯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无创和有创缺血期适应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改善(P=0.041,0.035)、脑水肿体积(P=0.040,0.028)和梗死灶体积缩小(P=0.001,0.019),但两缺血期适应组之间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程度和梗死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0.946,0.667)。结论无论是有创或无创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均具有保护作用,而两种缺血期适应方法的脑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损伤 四肢 远隔缺血期适应(非MeSH词)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期脱疽22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祥大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脱疽 缺血期 中医
下载PDF
心室纤颤主要发生在缺血期,而非再灌注期——在体猪心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李洵 王树人 沈学宁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4年第1期16-17,共2页
缺血性疾病的首要治疗目标是恢复再灌注;但再灌注也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损害,被称之为再灌注损伤。其中,心脏再灌注室颤被认为是再灌注损伤的主要表现之一。据有的实验研究报导,再灌注可诱发非常高的室颇发生率。但临床上室颤的发生究竟主... 缺血性疾病的首要治疗目标是恢复再灌注;但再灌注也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损害,被称之为再灌注损伤。其中,心脏再灌注室颤被认为是再灌注损伤的主要表现之一。据有的实验研究报导,再灌注可诱发非常高的室颇发生率。但临床上室颤的发生究竟主要由缺血本身所致或主要由再灌注所致尚无明碗定论。据此,我们在麻醉在体猪心上共进行127次缺血一再灌注,并选择不同的缺血时间和缺血程度,以观察室颤究竟主要由缺血引起,或主要发生于再灌时,结果见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心室纤颤 缺血期 缺血性疾病 缺血程度 缺血时间 心律不齐 恶性心律失常 电除颤 电除颇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临界缺血期的腔内和开放性血管重…
15
作者 Largi.,J 邵景范 《德国医学》 1996年第2期 103-106,共4页
<正>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临界缺血期表现为缺血性静息痛和坏死,为避免截肢,需作外科手术或经皮腔内血管重建治疗。外科手术方法已十分成熟,从最初的栓塞血管切除已发展到自体静脉旁路移植和异体血管成形术。经皮腔内血管治疗始... <正>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临界缺血期表现为缺血性静息痛和坏死,为避免截肢,需作外科手术或经皮腔内血管重建治疗。外科手术方法已十分成熟,从最初的栓塞血管切除已发展到自体静脉旁路移植和异体血管成形术。经皮腔内血管治疗始于196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 血管重建 临界缺血期
下载PDF
SWI结合ASL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评估及诊断价值
16
作者 丁昭军 刘文罡 +2 位作者 黄俊昊 曹瑞 黎枝鑫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经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合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的诊断效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就诊的AIS患者50例,用3.0T MRI进行扫描,扫描序列包括FLAIR、DWI、3D-TOF-... 目的:分析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经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合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的诊断效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就诊的AIS患者50例,用3.0T MRI进行扫描,扫描序列包括FLAIR、DWI、3D-TOF-MRA、3D-ASL和SWI,分别评估患者脑梗的灌注状态、梗死核心区周围引流静脉、侧支代偿情况、是否有出血转化以及患者的预后水平。结果:梗死核心区周围引流静脉的分级与患者NIHSS评分呈显著相关(r=0.869,P<0.05);梗死核心区周围引流静脉的分级与患者的预后呈显著相关(r=0.825,P<0.05);梗死核心区灌注状态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呈显著相关(r=0.873,P<0.05);侧支循环代偿状态与患者预后呈显著相关(r=0.883,P<0.05)。结论:SWI联合ASL可以对AIS患者梗死核心区周围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给予准确提示,并且该技术还可以准确评估AIS患者的预后,对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敏感加权成像 血流动力学 预后
下载PDF
眼针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17
作者 王宇 周鸿飞 +5 位作者 黄金秀 王哲 包烨华 路漫漫 王一钧 林小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87-191,共5页
目的观察眼针作为独立施加因素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处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眼针治疗。每日1次,... 目的观察眼针作为独立施加因素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处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眼针治疗。每日1次,每周5 d,休息2 d。总疗程均2周。以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汉密尔顿评分量表(HAMD)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NHISS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NH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作为独立施加因素可以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缺血性中风急性 神经功能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活血利水方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急性期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焦文鑫 张莹莹 +3 位作者 赵子德 林冀鲁 周芷伊 王影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期289-294,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活血利水方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急性期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活血利水方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根...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活血利水方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急性期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活血利水方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根据文献报道补充未预测到的活性成分的已知靶点;采用Cytoscape 3.9.0软件进行可视化;采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获取AION急性期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活血利水方治疗AION急性期PPI网络,并借助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靶点;DAVID数据库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 1.1.2对关键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活血利水方活性成分159个,筛选的关键靶点主要涉及MAPK14、FOS、MYC、ESR1等。KEGG富集分析显示AGE-RAGE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可能是活血利水方治疗AION急性期的关键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血利水方的关键活性成分可以对MAPK14、FOS、MYC、ESR1等核心靶点产生调控作用。结论活血利水方中的活性化合物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AION急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利水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急性
下载PDF
心肌缺血期肢体缺血处理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勇 殷桂林 +2 位作者 朱水波 王荣平 孙宗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9-611,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期肢体缺血处理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期肢体缺血处理组(RP组)。经胸骨下段切口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期肢体缺血处理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期肢体缺血处理组(RP组)。经胸骨下段切口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监测心电、左心室压力,比较心律失常评分、左心室压力变化率、左心室压峰值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等。结果再灌注早期RP组心律失常评分为(1.50±0.97),与IR组(2.33±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组的左心室压峰值及变化率均介于S组与IR组之间,但与IR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与S组的c-TN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P与IR及S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心肌缺血期肢体缺血处理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减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缺血 再灌注 缺血期处理
原文传递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期脑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浩 凌锋 +4 位作者 吉训明 赵喜庆 苏万东 田欣 祝自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脑温度变化的规律。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15只。对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使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缺血3h再灌注48h。持续监测缺血后1h和再灌注后1h大鼠... 目的探讨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脑温度变化的规律。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15只。对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使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缺血3h再灌注48h。持续监测缺血后1h和再灌注后1h大鼠纹状体和脑皮质的温度变化,同时监测肛温。保持室温在22~25℃,湿度在60%。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在缺血早期,纹状体温度下降1.3℃,脑皮质温度下降1.5℃,肛温变化不明显;再灌注后,纹状体和脑皮质温度反跳性升高0.5~0.8℃,其中脑皮质温度快速升至(36.3±0.6)℃,纹状体温度升至(36.8±0.8)℃。肛温变化仍不明显。假手术组脑温度相对稳定。结论缺血期脑温度先下降后缓慢升高,再灌注时脑温度反跳式升高后稍有下降,随后缓慢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温度变化规律 损伤 缺血一再灌注 动脉闭塞模型 脑皮质 纹状体 脑温度 sD大鼠 持续监测 同时监测 下降 升高 对照组 线栓法 缺血 肛温 反跳性 缺血期 手术 lh 不明 缓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