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2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未病视角下学生网络使用行为与生理学教学AI应用认知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林国威 《海峡药学》 2024年第3期73-76,共4页
目的考察医药类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以及对生理学教学中人工智能应用的认知态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药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网络使用时间以及对人工智能应用的评价。结果①男女生网络设备使用率相近... 目的考察医药类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以及对生理学教学中人工智能应用的认知态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药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网络使用时间以及对人工智能应用的评价。结果①男女生网络设备使用率相近;②女生社交和购物时间长于男生;③学习时间与支持人工智能选择性应用呈正相关;④娱乐时间与担忧人工智能过度应用呈负相关。结论学生整体持积极态度,但女生较多担忧人工智能过度介入教学。应指导学生规范网络使用,正确认知人工智能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促进人机协同教育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使用行为 治未病 人工智能 生理学教学 大学生
下载PDF
本科护生问题性网络使用演变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
2
作者 姚大志 姜文龙 +4 位作者 霍淑慧 金茜 李梦甜 尹斐 杨楠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识别本科护生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转变模式,分析不同转变模式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关联。方法便利抽样选取901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2年9月(T1)、2023年9月(T2),采用... 目的识别本科护生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转变模式,分析不同转变模式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关联。方法便利抽样选取901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2年9月(T1)、2023年9月(T2),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和青少年NSSI评定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潜在类别分析识别PIU类别,潜在转变分析探讨PIU转变模式,Logistic回归探索不同转变模式与NSSI关联。结果T1和T2时点护生PIU均有3个类别:低PIU组(26.97%/36.07%)、中PIU组(41.95%/39.96%)、高PIU组(31.08%/23.97%)。本科护生PIU整体呈缓解趋势,但13.54%护生仍维持高PIU,命名为高PIU持续组;4.44%、1.89%护生由低PIU转变为中PIU、高PIU,8.55%护生由中PIU转变为高PIU,命名为PIU进展组。进展组(OR=2.73,95%CI:1.62~4.26)及高PIU持续组(OR=3.80,95%CI:2.25~6.12)与NSSI增加有关(均P<0.01)。结论本科护生PIU有3个潜在类别,各类别随时间推移发生转变且对NSSI有不同影响,护理教育者应重点关注保持高PIU组和转变为更高水平PIU组护生,提供相关干预以降低NS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性网络使用 非自杀性自伤 潜在转变分析 本科护生
下载PDF
基于学生网络使用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3
作者 刘劢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4年第4期59-61,共3页
根据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特点,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适合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策略:首先是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其次是结合网络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 根据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特点,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适合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策略:首先是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其次是结合网络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再次是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防范网络风险和危害,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和责任感;最后是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和支持系统。以上策略旨在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以期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信息技术课程 网络使用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当前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4
作者 马蕊俐 权林杉 +2 位作者 李博栋 伍连海 杜旭晨 《互联网周刊》 2024年第9期54-56,共3页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本文通过分发在线调查问卷并分析相应数据的方式,深入探讨了当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多样化,但存在网络依赖及网络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本文通过分发在线调查问卷并分析相应数据的方式,深入探讨了当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多样化,但存在网络依赖及网络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数字素养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在线学习机会、建立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社会监管等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使用 网络依赖
下载PDF
做理性的追“光”者——初中生网络使用主题心理活动课
5
作者 董舒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6期37-40,共4页
【活动背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要让学生“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当今社会,网络本身及其衍生的各种问题成为了青少年学习和生活中不可忽视的挑战因素。网络为中学生的交流、学习、成长提供... 【活动背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要让学生“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当今社会,网络本身及其衍生的各种问题成为了青少年学习和生活中不可忽视的挑战因素。网络为中学生的交流、学习、成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但网络的不合理使用也给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使家长和老师们“闻网色变”。如何引导青少年合理、适度使用网络,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使用 自我管理 活动设计
下载PDF
网络使用、三孩生育意愿与冠姓嵌入——来自成渝地区的证据
6
作者 赵智 阳盼盼 余川江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3-44,共12页
基于成渝地区1812个婚育龄人口样本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网络使用、子女冠姓对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使用、子女冠姓多层面综合影响个体三孩生育意愿,网络使用不频繁、网络信任度高、认可子女冠母姓、愿意多生母姓子女的... 基于成渝地区1812个婚育龄人口样本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网络使用、子女冠姓对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使用、子女冠姓多层面综合影响个体三孩生育意愿,网络使用不频繁、网络信任度高、认可子女冠母姓、愿意多生母姓子女的群体更倾向于生育三孩;子女冠姓在网络使用和个体三孩生育意愿的关系中存在一定的中介调节作用。根据分析结果得出营造积极正向的三孩生育网络环境,以及对同怀异性、子随母姓包容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孩政策 网络使用 子随母姓 生育意愿 成渝地区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关系——以“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为依托
7
作者 赵丽琴 宋欣怡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5期149-154,共6页
社会支持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对大学生群体情绪水平、幸福感以及问题性网络使用存在重要影响。基于“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项目的数据,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社会支持、情绪低落、幸福感与问题性网络使用间的复杂关系。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对大学生群体情绪水平、幸福感以及问题性网络使用存在重要影响。基于“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项目的数据,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社会支持、情绪低落、幸福感与问题性网络使用间的复杂关系。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情绪低落、问题性网络使用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情绪低落与问题性网络使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大学生群体社会支持对问题性网络使用存在直接负向预测作用,且通过情绪低落的独立中介作用、幸福感的独立中介作用、情绪低落与幸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问题性网络使用,情绪低落和幸福感在社会支持与问题性网络使用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问题性网络使用 社会支持 幸福感
下载PDF
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泓懿 张珊珊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88-1594,共7页
目的:识别不同学段中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与抑郁情绪的关联。方法:选取1079名中学生,使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及稳健三步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初... 目的:识别不同学段中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与抑郁情绪的关联。方法:选取1079名中学生,使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及稳健三步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初中生与高中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存在不同潜在模式,初中组分为两组:适度使用型(45.7%),轻微问题型(54.3%);高中生分为3组:适度使用型(31.5%),轻微问题型(45.5%),深度沉迷型(23.0%);②上网时间是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危险性因素,在初中生中,相较于“轻微问题型”,个体上网时间越长,其属于“适度使用型”的发生比会降低16%(OR=0.84,P<0.001);在高中生中,相较于“轻微问题型”,个体上网时间越长,其属于“适度使用型”的发生比会降低19%(OR=0.81,P<0.01),属于“深度沉迷型”的发生比会提高12%(OR=1.12,P<0.001);③各学段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潜在类别在抑郁情绪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50.12,P<0.001),“深度沉迷型”的高中生抑郁得分最高。结论:不同学段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存在群体异质性。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控制中学生每日上网时间来减少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缓解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 抑郁情绪 中学生 潜在剖面分析
原文传递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问题性网络使用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刘志伟 刘寰忠 +5 位作者 孙亮 张大鹏 张兆坤 刘云 姚高峰 杨荣春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发生率较前明显升高。本研究拟探讨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PIU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童年情绪障碍儿童青少年患者,收集一般人... 目的: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发生率较前明显升高。本研究拟探讨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PIU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童年情绪障碍儿童青少年患者,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数据,采用中文版杨氏网络成瘾量表(IAT)评估患者PIU的严重程度。结果:PIU组与非PIU组患者在疾病类别、自身健康水平、体育锻炼、每周早饭次数、入睡困难、夜间多醒、师生关系、家庭经济情况、遭受网络欺凌、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精神障碍患儿共病PIU与较差的健康水平,较少的体育锻炼及每周早饭次数,较差的师生关系、睡眠质量及家庭经济状况,遭受过网络欺凌、既往存在自杀意念或行为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差的自身健康水平、较差的师生关系是精神障碍患儿伴PIU的危险因素。结论:与不伴PIU的精神障碍患儿相比,伴PIU的患儿表现出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睡眠质量欠佳、较多的行为障碍。而PIU的解决可能有效缓解精神障碍儿童的病情程度,同时为疾病预后带来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儿童青少年 问题性网络使用 发生率
下载PDF
朋辈压力对初中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
10
作者 王青春 刘涛 +1 位作者 曹瑞 吴伟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7-85,共9页
为考察初中生互联网使用特点及朋辈压力对初中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开展青少年上网保护提供有益参考,采用中学生网络使用特点问卷、朋辈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量表、朋辈网络过度使用态度量表、网络使用朋辈压力量表和青少年病... 为考察初中生互联网使用特点及朋辈压力对初中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开展青少年上网保护提供有益参考,采用中学生网络使用特点问卷、朋辈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量表、朋辈网络过度使用态度量表、网络使用朋辈压力量表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2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初中生朋辈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和态度、网络使用朋辈压力均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显著正相关,(2)网络过度使用的朋辈行为和态度、朋辈压力均能显著预测中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3)网络使用朋辈压力在网络过度使用的朋辈行为、态度与中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辈压力 朋辈网络过度使用行为 朋辈网络过度使用态度 病理性网络使用
下载PDF
抑郁障碍青少年抑郁水平与网络使用程度的相关性:睡眠障碍的中介作用
11
作者 徐飞宇 栾文杰 +3 位作者 靳成梁 左甜甜 王汝展 杨楹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06-411,共6页
目的通过调查抑郁障碍青少年人群,分析抑郁水平各维度与网络使用程度的相关性,并检验睡眠障碍的中介作用。方法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部及门诊部选取符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青少年,对其通过IAT、CDI、PSQI等量表进行调查,共收... 目的通过调查抑郁障碍青少年人群,分析抑郁水平各维度与网络使用程度的相关性,并检验睡眠障碍的中介作用。方法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部及门诊部选取符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青少年,对其通过IAT、CDI、PSQI等量表进行调查,共收集397份问卷,进行一般人口学信息统计、单因素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年龄是青少年网络使用程度和抑郁程度的共同影响因素,抑郁水平与网络使用程度和睡眠问题均呈正相关(r=0.48,r=0.68,P<0.001),睡眠问题与网络使用程度呈正相关(r=0.35,P<0.001)。通过构建多元线性模型,发现负性情绪(β=0.14,P=0.030)、低效能(β=0.21,P<0.001)、人际问题(β=0.13,P=0.018)、睡眠障碍(β=0.16,P=0.002)和网络使用程度呈正相关;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发现睡眠障碍在负性情绪、低效能、人际问题与网络使用程度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52、0.88和1.20,相对中介占比分别为25.07%、24.62%和29.78%。结论在抑郁障碍青少年人群中,负性情绪、低效能和人际问题通过睡眠障碍的中介作用影响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的网络使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障碍 病理性网络使用 睡眠障碍
下载PDF
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冲突竞争的中介效应
12
作者 闫悦 张长英 张馨仪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5657-5664,共8页
社交网络的出现改变了青少年之间的交往方式。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94名中职生进行了研究,探讨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同伴关系以及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 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中等,同伴关系良好,存... 社交网络的出现改变了青少年之间的交往方式。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94名中职生进行了研究,探讨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同伴关系以及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 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中等,同伴关系良好,存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情况;2) 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同伴关系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存在显著正相关;3) 未来时间洞察力、冲突竞争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具有正向预测作用;4) 冲突竞争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之间起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减少中职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 同伴关系 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
下载PDF
主动性社交网络使用与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未满足归属需要的中介作用
13
作者 毛建 谢嘉顺 +2 位作者 熊宸琳 吴杰德 王坚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性社交网络使用对孤独感的影响及未满足归属需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主动性社交网络使用量表、孤独感量表、归属需要强度量表以及一项人际关系满意度题项(未满足归属需要以归属需要强度与人际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水平表示... 目的探讨主动性社交网络使用对孤独感的影响及未满足归属需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主动性社交网络使用量表、孤独感量表、归属需要强度量表以及一项人际关系满意度题项(未满足归属需要以归属需要强度与人际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水平表示)对308名有社交网络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主动性社交网络使用与孤独感和未满足归属需要呈显著负相关(r=-0.14,P<0.05;r=-0.16,P<0.01);未满足归属需要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01);未满足归属需要在主动性社交网络使用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主动性社交网络使用通过降低未满足归属需要水平进而减少大学生的孤独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性社交网络使用 未满足归属需要 孤独感 大学生
下载PDF
大学新生网络社会排斥对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4
作者 李佳霖 张野 张新昊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8-122,132,共6页
目的:探讨网络社会排斥、错失焦虑和网络社会支持对大学新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错失焦虑问卷、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问卷和网络社会支持问卷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728份。结果:在控制性别的条件下,网... 目的:探讨网络社会排斥、错失焦虑和网络社会支持对大学新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错失焦虑问卷、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问卷和网络社会支持问卷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728份。结果:在控制性别的条件下,网络社会排斥显著正向预测大学新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t=10.03,P<0.001);错失焦虑在网络社会排斥与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间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均不含0);网络社会支持在错失焦虑与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间起调节作用(β=0.06,P<0.05)。结论:网络社会排斥通过错失焦虑影响大学新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网络社会支持调节了大学新生错失焦虑与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排斥 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 错失焦虚 网络社会支持 大学新生
下载PDF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网络使用的异质性影响研究
15
作者 韩鸿 刘丁香 万立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5-187,共13页
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法,以成都市8所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儿童为样本,探究体现社会宏观结构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微观层面的儿童网络使用状况之间的关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采用父母双方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职业三个变量进行... 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法,以成都市8所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儿童为样本,探究体现社会宏观结构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微观层面的儿童网络使用状况之间的关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采用父母双方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职业三个变量进行分析。经回归模型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儿童网络使用的重要因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儿童在假期(周末及节假日)的日均屏幕时间越短,网络依赖程度越低,网络使用技能水平越高。研究认为,我国儿童群体的网络使用已从访问机会差异转向使用质量差异,这一转变实质上是家庭阶层差异在数字空间中的延伸与重现,并可能在代际资本传递的作用下引发阶层的再生产。未来,弱化儿童网络使用质量的家庭阶层区隔亟需社会各界共同发力,为缓解数字不平等的低龄化现状创造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屏幕时间 网络依赖 网络使用技能
下载PDF
同伴依恋、孤独感和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研究
16
作者 夏海莲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3期651-657,共7页
目的:探索青少年同伴依恋、孤独感和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孤独感量表》《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评估问卷》,对辽宁高校35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1) 总体而言,高中生... 目的:探索青少年同伴依恋、孤独感和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孤独感量表》《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评估问卷》,对辽宁高校35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1) 总体而言,高中生的同伴依恋、孤独感和社交网络使用水平都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仅信任维度存在性别差异;2) 高中生的孤独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其社交网络使用情况,与其呈正相关;3) 同伴依恋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其社交网络使用情况,具体维度而言,仅与疏离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沟通呈负相关,与信任在统计学上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依恋 孤独感 社交网络使用
下载PDF
网络使用线索对不同动机使用者上网欲望的诱发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锋 沈模卫 +1 位作者 周艳艳 马定松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99-1304,共6页
以67名信息获取性动机者和54名人际情感性动机者为被试,以基于实景照片的网络信息获取线索、网络情感满足线索和负性情绪线索为刺激材料,采用线索暴露范式探讨了网络使用线索对网络使用者上网欲望的相对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网络信息获... 以67名信息获取性动机者和54名人际情感性动机者为被试,以基于实景照片的网络信息获取线索、网络情感满足线索和负性情绪线索为刺激材料,采用线索暴露范式探讨了网络使用线索对网络使用者上网欲望的相对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网络信息获取线索仅对信息获取性动机者的上网欲望具有显著的诱发作用,而情感满足线索和负性情绪线索仅对人际情感性动机者的上网欲望具有显著的诱发作用。该研究为解释人际情感性动机者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特征提供了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使用线索 线索暴露范式 网络使用动机 上网欲望
下载PDF
网络使用与大学生低欲望状态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霍文杰 褚杨杨 王会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2-67,73,共7页
在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全媒体时代影响的背景下,引入界壳理论,探讨了网络在社会信息传递中对大学生信息获取模式的影响和对大学系统周界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由此发展趋势产生的低欲望状态。为进一步验证网络使用与大学生低欲望状... 在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全媒体时代影响的背景下,引入界壳理论,探讨了网络在社会信息传递中对大学生信息获取模式的影响和对大学系统周界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由此发展趋势产生的低欲望状态。为进一步验证网络使用与大学生低欲望状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北方某地方高校调研数据,选择考察网络使用时长对大学生低欲望状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当修复大学系统界壳,调整开放度的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壳理论 低欲望 网络使用
下载PDF
病理性网络使用者社会认知神经心理学分析
19
作者 沈志华 徐睿思 +3 位作者 周相宜 韩雨 杨肖潢浩 林倩倩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9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探讨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患者社会认知神经心理学损害特点。方法选取30例PIU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青年(对照组)完成失言觉察任务、眼区任务和爱荷华博弈任务测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在心理阅读任务和失... 目的探讨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患者社会认知神经心理学损害特点。方法选取30例PIU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青年(对照组)完成失言觉察任务、眼区任务和爱荷华博弈任务测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在心理阅读任务和失言觉察问题上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在控制问题和性别判断任务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爱荷华博弈任务中,从阶段3以后计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IU患者不仅存在社会信息知觉加工损害,还存在社会问题解决加工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网络使用 失言觉察任务 眼区任务 爱荷华博弈任务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对其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的影响——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
20
作者 邓芷君 朱秀凌 《新闻知识》 2023年第2期45-52,94-95,共10页
随着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网络医疗众筹行为也日益普遍。本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39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大学生在社交网络新情境中社交网络使用对其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的影响,... 随着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网络医疗众筹行为也日益普遍。本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39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大学生在社交网络新情境中社交网络使用对其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的影响,并揭示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这三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在影响机制中发挥的效应。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社交网络使用强度对其社会资本和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对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也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同时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在社交网络使用强度和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使用 医疗众筹 捐赠意愿 社会资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