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郁公关”的心理影响机制:网络道德情感
1
作者 牛梓瑜 许泳晴 +1 位作者 边鲁丽 苑媛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5期2036-2047,共12页
抑郁公关是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覆盖和普及而新兴的一种公关手段。为了考察抑郁公关得以奏效的心理机制,本文以社会公众为被试,采用问卷法与实验法,通过两个子研究先后测量144名与171名被试对不同网络群体的道德情感及在不同群体类型下... 抑郁公关是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覆盖和普及而新兴的一种公关手段。为了考察抑郁公关得以奏效的心理机制,本文以社会公众为被试,采用问卷法与实验法,通过两个子研究先后测量144名与171名被试对不同网络群体的道德情感及在不同群体类型下对负面信息的接受程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公众对抑郁症群体与非抑郁症群体的网络道德情感存在差异,对于抑郁症群体有着更高的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情感是抑郁公关能够奏效的重要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公关 网络道德情感 网络责任感 心理影响机制
下载PDF
网络道德情感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礼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133,共9页
迅速崛起的网络社会改变了网民的行为方式,极易引发新的道德风险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我国网民的网络道德情感主要包括网络责任感、网络羞耻感、网络正义感、网络移情四种基本道德情感。其中,网络移情包括网络认知移情和网络情感移情两... 迅速崛起的网络社会改变了网民的行为方式,极易引发新的道德风险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我国网民的网络道德情感主要包括网络责任感、网络羞耻感、网络正义感、网络移情四种基本道德情感。其中,网络移情包括网络认知移情和网络情感移情两个维度,网络羞耻感包括侵权羞耻、虚假羞耻和暴力羞耻三个维度,网络责任感涵盖网络他人责任感、网络自我控制力及网络自我责任感三个维度,网络正义感包括鄙视非正义和伸张正义两个维度。通过对533名网民进行问卷测试,检验相关指标适合度,网络道德情感量表呈现出较好信度和效度,能够为我国网民的网络道德情感与网络行为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道德情感测量 网络责任感 网络羞耻感 网络正义感 网络移情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帅 牟瑶 +1 位作者 郝晓文 张庆美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51-165,共15页
通过理论建构和调查分析,编制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调查问卷。对957名大学生进行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总体正向积极但亟待提升,总量表及正义感、向上感、责任感得分处于稍高于中间值的位置,但羞耻感得分偏低;大学生网... 通过理论建构和调查分析,编制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调查问卷。对957名大学生进行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总体正向积极但亟待提升,总量表及正义感、向上感、责任感得分处于稍高于中间值的位置,但羞耻感得分偏低;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较为均衡,效应量指标均为较小的群体差异;但传统差异检验显示,女生的网络正义感显著高于男生、羞耻感显著低于男生,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显著低于其他两类院校("双一流"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在年级上表现为羞耻感的"回升现象",及网络道德情感其他方面的"滑坡现象"。未来应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系统探讨网络道德情感的发展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的教育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道德情感 正义感 向上感 责任感 羞耻感
原文传递
大学生亲社会倾向、网络道德情感、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杨帅 乔晓熔 赵翼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0年第2期147-162,共16页
通过在成渝地区选取76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亲社会倾向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以及网络道德情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大学生亲社会倾向与网络道德情感呈正相关,这两者与网络偏差行为呈负相关。回归分析验证调节效应表明,网... 通过在成渝地区选取76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亲社会倾向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以及网络道德情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大学生亲社会倾向与网络道德情感呈正相关,这两者与网络偏差行为呈负相关。回归分析验证调节效应表明,网络道德情感在亲社会倾向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且主要表现为网络道德情感得分低时,亲社会倾向得分越高,网络偏差行为得分越低。这说明亲社会倾向能够负向预测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网络道德情感在其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且网络道德情感得分低的情况下,网络偏差行为受亲社会倾向的影响更敏感。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下道德情感、偏差行为等概念的内涵和测量方法,将网络偏差行为的预防置于动态多元的关系模型中进行系统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倾向 网络道德情感 网络偏差行为
原文传递
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64
5
作者 马晓辉 雷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8-997,共10页
青少年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在使用互联网中表现出的偏差行为与道德的关系值得关注。该研究使用问卷法探讨了496名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特点与网络偏差行为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表现较积... 青少年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在使用互联网中表现出的偏差行为与道德的关系值得关注。该研究使用问卷法探讨了496名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特点与网络偏差行为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表现较积极,网络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青少年的网络偏差行为不算严重,但男生的网络过激行为和网络色情行为显著多于女生,且网络过激行为随着年级升高而减少:其中网络攻击性、易怒、敌意和冲突水平都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4)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认知和意向对网络偏差行为有反向预测作用,网络道德情感不能预测其网络偏差行为表现。网络道德越积极,表现出来的网络偏差行为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道德认知 网络道德情感 网络道德意向 网络偏差行为
下载PDF
中学生网络道德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晓琳 肖少北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27,共3页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卷对87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中学生网络道德认知、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向的状况及在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和网龄上的差异。研究发现:(1)总体来看,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比较积极,但网络道德认知、情感...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卷对87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中学生网络道德认知、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向的状况及在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和网龄上的差异。研究发现:(1)总体来看,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比较积极,但网络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向发展不平衡,网络道德认知水平最高,网络道德意向水平最低;(2)男生的网络道德发展比女生滞后;(3)中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网络道德情感体验也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积极,但网络道德意向在初二达到最低水平;(4)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学生网络道德没有显著差异,网龄对网络道德也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网络道德认知 网络道德情感 网络道德意向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9
7
作者 马晓辉 雷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3-428,共6页
青少年是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的网络道德和亲社会行为表现值得关注。该研究使用问卷法探讨了447名中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发现: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较积极;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表现的亲社会行为类型由... 青少年是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的网络道德和亲社会行为表现值得关注。该研究使用问卷法探讨了447名中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发现: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较积极;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表现的亲社会行为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紧急型、利他型、情绪型、匿名型、依从型、公开型,其网络亲社会行为水平较高;青少年的网络亲社会行为水平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网络道德认知和网络道德情感对网络亲社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道德认知 网络道德情感 网络道德意向 网络亲社会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