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定胃管置入位置困难患者的综合判断措施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从秀 吴雪兰 +2 位作者 吴丽娟 丁玲玲 王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3年第8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方法无法明确判断胃管置入位置时的应对措施和技巧。方法对184例次留置胃管患者,首先应用抽取胃液法、听气过水声法及气泡逸出法进行常规判断,其中64例置入位置判定困难者再采取观察气泡逸出规律法、结合插管深度和体会插... 目的探讨常规方法无法明确判断胃管置入位置时的应对措施和技巧。方法对184例次留置胃管患者,首先应用抽取胃液法、听气过水声法及气泡逸出法进行常规判断,其中64例置入位置判定困难者再采取观察气泡逸出规律法、结合插管深度和体会插管顺畅性、触诊法、试注生理盐水法及延迟判断法进行判定。结果64例均获得正确判断,未发生一例置管意外;184例次置胃管者,167例次一次置管成功。结论采取上述应对措施,解决了临床上难以确定胃管位置的复杂问题,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重复置管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困难 置入位置 判断措施
下载PDF
判断浅昏迷病人胃管置入位置的新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玉珍 仲淑燕 附红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24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昏迷病人 胃管 置入位置 胃管 应激性溃疡 经口进食 不良反应 吞咽动作
下载PDF
控制假体置入位置减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长度差异的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旭 赵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控制假体置入位置减小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长度差异(LLD)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THA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通过控制髋臼和股骨柄假体置入位置减少LLD的发生,48例)和对照组(通过克氏针固定标记辅助定位减少LLD... 目的探讨控制假体置入位置减小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长度差异(LLD)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THA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通过控制髋臼和股骨柄假体置入位置减少LLD的发生,48例)和对照组(通过克氏针固定标记辅助定位减少LLD的发生,52例)。比较两组临床LLD、影像学LLD、术后髋臼假体的外展角及前倾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1)临床LLD、影像学LLD、术后髋臼假体的外展角及前倾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LLD<5 mm的比例:观察组(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arris评分: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控制髋臼和股骨柄假体置入位置可将THA术后LLD控制在5 mm以内,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换术 下肢长度差异 假体置入位置
下载PDF
昏迷患者37例胃管置入位置判断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秀美 孙艳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胃管 昏迷患者 置入位置 脑血管疾病患者 吞咽反射消失 假性球麻痹 脑出血患者 神经系统
下载PDF
NeuViz 16螺旋CT髋部定量骨密度与髋螺钉置入位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钮建武 葛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2期130-132,136,共4页
目的使用Neu Viz16螺旋CT对髋部不同空间位置骨松质进行骨密度测定,通过骨密度角度探讨内固定术对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髋螺钉位置的合理安放。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患者与50例健康人采用Neu Viz16螺旋CT进行双... 目的使用Neu Viz16螺旋CT对髋部不同空间位置骨松质进行骨密度测定,通过骨密度角度探讨内固定术对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髋螺钉位置的合理安放。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患者与50例健康人采用Neu Viz16螺旋CT进行双侧髋部扫描并测定从髋螺钉入口至股骨头的CT值。对股骨头内密度较高的压力骨小梁及其内、外、前、后方五个区域的骨松质做定量CT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从髋螺钉入口内侧到股骨头下区域的CT值为负值。骨折组PCT及其内、外、前、后侧的定量CT骨密度分别为(230.72±55.54)、(65.13±25.32)、(38.51±21.98△)、(78.95±25.98*)、(79.07±19.92*)mg/cm3,而对照组分别为(297.35±43.32)、(84.21±27.90)、(70.03±20.71▲)、(99.82±27.31#)、(98.71±29.58#)mg/cm3。两组PCT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其周围4个区域(P<0.01)。骨折组5个区域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从骨密度角度进行分析发现,从髋螺钉入口至股骨头下这一区域的组织密度较软组织密度更低,因此对置入的髋螺钉无锚定力量。骨小梁作为髋部密度最高的骨松质,对髋螺钉锚定力量发挥最主要作用。在股骨头外上方、前方及后方3个范围内,骨松质密度显著低于压力骨小梁是髋螺钉发生切割的危险区域。患者中尤其以老年患者为主可能发生严重的骨小梁退变,选择正确放置髋螺钉的位置对促进骨折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及受损功能恢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 Viz16螺旋CT 髋部定量骨密度 髋螺钉置入位置 应用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生物力学的稳定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如森 冯世庆 刘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156-3163,共8页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由于具有牢固的三维固定效果、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较好的复位和矫正畸形作用,被广泛用于脊柱外科,但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折断及螺钉拔出等并发症仍是导致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的:分析脊柱内固...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由于具有牢固的三维固定效果、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较好的复位和矫正畸形作用,被广泛用于脊柱外科,但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折断及螺钉拔出等并发症仍是导致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的:分析脊柱内固定植入物椎弓根钉的生物力学及稳定性探索。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关于椎弓根钉植入后生物力学评价相关的文章,以"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稳定性,生物相容性"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择脊柱内固定植入物生物力学及评价相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6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0篇文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要提高椎弓根螺钉系统对脊柱固定的稳定性,可通过改进内固定材料、设计和操作技术以分散固定界面应力,但对螺钉的改进受椎弓根和椎体大小的限制,如何从内固定系统装置上来增强固定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作者认为椎弓根螺钉植入后的稳定性评价应该结合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包括椎弓根螺钉材质、置入位置、角度、固定装置等因素,还应该针对患者个体化因素进行,即对椎弓根螺钉置入遵循个体化原则,对每一个不同的椎弓根施以不同的置钉入点、方向及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 骨与关节综述 椎弓根钉 螺钉 脊柱 内固定 稳定性 内固定植 生物力学 置入位置 角度 固定装
下载PDF
胰岛素泵针头腹部留置位置的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玉萍 史云菊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7期624-625,共2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腹部留置的最佳位置,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16例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8例。实验组通过测量腹围,评估腹部皮下组织厚度,确定置入位置。对...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腹部留置的最佳位置,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16例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8例。实验组通过测量腹围,评估腹部皮下组织厚度,确定置入位置。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入。比较两组治疗7d后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情况,治疗期间低血糖、高血糖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比较(t=3.55 P<0.01)、餐后血糖比较(t=5.00 P<0.01)、低血糖发生率比较(χ2=4.67P<0.05)、高血糖发生率比较(χ2=7.71 P<0.01)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通过测量腹围、评估皮肤局部情况后,再确定胰岛素泵针头置入位置,治疗效果更满意,血糖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针头置入位置
下载PDF
气道压力法判断喉罩位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青松 沈晓凤 +2 位作者 徐世琴 夏凡 何亮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喉罩 临床观察 气道峰压 压力法 置入位置 气管导管 量化指标 咽喉部
下载PDF
不同方向置入下胫腓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易鑫明 万顺新 +1 位作者 韩东明 张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6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向置入下胫腓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6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5例)... 目的:探讨不同方向置入下胫腓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6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采用经腓骨后外向胫骨前内与水平面成30°方向钻孔置钉;研究组采用胫骨平行定位法置钉。分析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踝关节功能、螺钉置入位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后Bair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胫骨平行定位法置入下胫腓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效果更佳,可提高置钉优良率,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螺钉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螺钉置入位置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胃管位置判断方法改良在临床胃管留置中的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瑞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5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位置判断法在留置胃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将149例需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判断胃管位置,对照组采用常规判断法,比较两组患者胃管位置判断情况。结果观察组判断胃管位置:易判断50例,难判...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位置判断法在留置胃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将149例需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判断胃管位置,对照组采用常规判断法,比较两组患者胃管位置判断情况。结果观察组判断胃管位置:易判断50例,难判断22例,误判断1例;对照组判断胃管位置:易判断36例,难判断32例,误判断8例。结论改良胃管位置判断法在胃管置入过程中可提高胃管位置判断准确率,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置入位置 应用 分析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常规徒手置入腰骶椎椎弓根螺钉精确度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11
作者 朱辉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1期56-56,共1页
近年来,图像引导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该技术能够提高脊柱手术中镙钉置入位置的精确度,同时在手术中有效减少患者和医生射线暴露的累积时间。但更高的置钉精确度是否能够真正增进患者的临床效益,目前尚未得到证实。
关键词 置入位置 精确度 椎弓根螺钉 机器人辅助 腰骶椎 徒手 图像引导技术 外科领域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置管及护理失误分析和预防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晓玲 明芳 石红卫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及护理中常见的失误原因 ,提出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 1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所实施的 10 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穿刺置管及护理失误共 11例 ,置管失误病例经有效处理 ,亦获...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及护理中常见的失误原因 ,提出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 1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所实施的 10 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穿刺置管及护理失误共 11例 ,置管失误病例经有效处理 ,亦获成功。置管失败仅 4例 ,总成功率为 96 .2 % (10 1/10 5 )。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性较强 ,有经验的操作者成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护理 失误分析 预防 导管 置入位置
下载PDF
新生儿空肠闭锁置入鼻空肠营养管术后并发肠穿孔一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淑芸 任红霞 +3 位作者 陈兰萍 吴晓霞 赵宝红 靳园园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045-1045,共1页
患儿男,1天,孕35+2周出生,出生体质量1950 g,出生后胆汁性呕吐1 d于2013年5月17日入院。患儿出生后4 h即开始出现胆汁性呕吐,每次约20 ml,每隔1~2 h呕吐1次,少量糖水喂养后症状更明显,不伴腹胀,未排胎粪;入院后行腹部X线片... 患儿男,1天,孕35+2周出生,出生体质量1950 g,出生后胆汁性呕吐1 d于2013年5月17日入院。患儿出生后4 h即开始出现胆汁性呕吐,每次约20 ml,每隔1~2 h呕吐1次,少量糖水喂养后症状更明显,不伴腹胀,未排胎粪;入院后行腹部X线片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提示空肠起始部完全梗阻。诊断为:高位肠梗阻,怀疑空肠闭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予禁食、胃肠减压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急诊行剖腹探查术,证实为空肠起始部闭锁(Ⅲb型),近端盲端距屈氏韧带约15 cm,远端长约10~15 cm,小肠呈“螺旋形改变”,切除近端盲袋,行空肠端端吻合术。因考虑空肠起始部闭锁术后常有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的可能,避免由此造成的患儿术后需较长时间禁食及静脉营养治疗,因此,术中同时留置8号硅胶鼻胃管代替鼻空肠管以备术后肠内营养使用。鼻胃管头端置入位置超过吻合口约20 cm。术后患儿生命体征稳定,于术后24~48 h开始予5%葡萄糖水经鼻肠管持续输注喂养,无胃肠不适,次日起予1∶1稀释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蔼儿舒,瑞士雀巢公司)持续输注(2 ml/h),2 d后渐过渡至4 ml/h持续输注。术后第5天患儿出现反应差、面色发灰、腹胀及腹肌紧张等腹膜炎表现。家长放弃治疗、遗弃患儿,经科内讨论后再次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原吻合口系膜对侧缘哆开、距吻合口约12 cm和25 cm处均可见直径为2~3 mm的穿孔,行穿孔修补、腹腔引流术。术后予抗休克、抗感染、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治疗,于2013年5月26日患儿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空肠营养管 术后并发 空肠闭锁 置入位置 肠穿孔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 新生儿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原文传递
移动车在胸腔闭式引流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守静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第8期172-172,共1页
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是胸外科部分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置管位置视患者的病情而定,如气胸一般在前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置入,积液或积血一般在腋中线与腋后线间第6或第7肋间隙置入。首先胸腔闭式引流瓶需要低于置入位置一定高度... 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是胸外科部分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置管位置视患者的病情而定,如气胸一般在前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置入,积液或积血一般在腋中线与腋后线间第6或第7肋间隙置入。首先胸腔闭式引流瓶需要低于置入位置一定高度才可以正常引流,当患者提着引流瓶行走时,很难对高度进行控制;其次部分患者因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自感下床不便,因此会减少活动,从而延长了拔管时间,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部分家属在协助患者提胸腔闭式引流瓶时与患者行走速度不一致,有意外拔管的安全隐患,因此本科制定了胸腔闭式引流瓶专用设备即移动车,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瓶 胸腔闭式引流管 置入位置 应用 治疗方法 位置 锁骨中线 拔管时间
下载PDF
髋关节三维形态学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 张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018-1020,共3页
关键词 三维形态学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20世纪90年代 形态学研究 全髋关节 计算机技术 置入位置 髋臼假体 早期诊断 二维CT 三维CT 三维空间 X线片 临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