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3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1
作者 柏明星 张志超 +3 位作者 陈巧珍 徐龙 杜思宇 刘业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3-564,共12页
应用CO_(2)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提高CH_(4)采收率和CO_(2)埋存率的技术。论述了CO_(2)及其混合气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机理,梳理了CO_(2)混N_(2)/H_(2)及地热辅助CO_(2)提高水合物中CH_(4)采收率的技术进... 应用CO_(2)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提高CH_(4)采收率和CO_(2)埋存率的技术。论述了CO_(2)及其混合气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机理,梳理了CO_(2)混N_(2)/H_(2)及地热辅助CO_(2)提高水合物中CH_(4)采收率的技术进展。研究表明:①应用纯CO_(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时,CH_(4)的采收率较低,而将CO_(2)与N_(2)、H_(2)以不同比例混合后注入天然气水合物藏中进行CH_(4)开采,能够有效提高CH_(4)的采收率。②CO_(2)与N_(2)或H_(2)混合注入水合物层时,多种气体分子在竞争吸附作用下降低了CH_(4)分子与水合物分子笼之间的范德华力,同时降低了混合气中CO_(2)的分压,导致水合物相平衡曲线上移,抑制了置换过程中CO_(2)水合物的生成速率,减轻了包裹作用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CH_(4)采收率。③CO_(2)混合N_(2)注入开采水合物时,N_(2)的混入虽然能够减轻包裹作用的影响,但新形成的N_(2)水合物会堵塞CO_(2)进入水合物分子笼的通道,因此提高CH_(4)采收率效果有限。④在水合物层条件下H_(2)并不会形成新的水合物,而且混入少量的H_(2)又会与N_(2)发生吸附竞争,从而抑制N_(2)水合物的形成,故将低浓度的H_(2)气混入CO_(2)与N_(2)的混合气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水合物中CH_(4)的置换率,从而提高CH_(4)的采收率。因此,混入H_(2)被认为是提高CO_(2)置换开发水合物效果的重要途径。⑤混合气周期注气方式可明显提高水合物中CH_(4)的采收率和CO_(2)水合物藏封存率。⑥应用地热辅助CO_(2)开采水合物的方法也能够降低新形成水合物的包裹作用,同时实现CO_(2)在地热层和水合物层的两次埋存,在提高CH_(4)采收率的同时,大大提高CO_(2)在地层中的埋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包裹作用 埋存率 采收率 CO_(2)混N2/H2置换 CO_(2)置换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王振宇 吴斌 鞠德泉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观察组(全髋...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各34例。对比两组手术与术后恢复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15.73±10.73)min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68.62±41.59)mL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2、22.123,P均<0.05)。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间较长且出血量较多,但患者的术后髋关节恢复更佳、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
3
作者 王晓梅 张舒 寇伯龙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616-620,共5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回民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使用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回民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使用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后疼痛水平、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疼痛水平呈下降趋势,且B组术后1 d、3 d疼痛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疼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arris评分呈上升趋势,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并且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劣,对于手术耐受能力较低的患者选择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更佳,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CO_(2)吞吐置换实验新方法
4
作者 关富佳 林怡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前已有的天然气水合物CO_(2)置换实验的最终置换率与理论置换率75%相差较大。为了提高天然气水合物的最终置换率,从增大置换推动力的角度出发,基于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的逸度与其体积分数正相关的关系,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CO_(2)吞吐置... 目前已有的天然气水合物CO_(2)置换实验的最终置换率与理论置换率75%相差较大。为了提高天然气水合物的最终置换率,从增大置换推动力的角度出发,基于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的逸度与其体积分数正相关的关系,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CO_(2)吞吐置换实验的新方法,即CO_(2)注入-置换-释放混合气体-CO_(2)回注-置换的多轮次吞吐置换。基于提出的实验新方法,在自行设计的反应装置中模拟了压力为2.54 MPa、温度为276.35 K条件下CO_(2)常规置换和多轮次吞吐置换CH_4水合物的置换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同置换条件下,3个轮次吞吐置换实验的最终置换率为46%,是常规置换最终置换率31%的1.48倍;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水合物的置换率不断增大,第3轮吞吐置换实验的最终置换率从第1轮末的28%增加到46%,实验结果证明了天然气水合物吞吐置换实验新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了天然气水合物置换开采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吞吐置换 逸度差 置换
下载PDF
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在治疗中重度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病变中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杜保平 王文革 +3 位作者 李仕臣 吴建临 冯卫东 史帆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39-343,共5页
目的 比较重度膝骨关节炎(KOA)内侧间室病变中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内翻畸形病人121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UKA组(n=61,固定平... 目的 比较重度膝骨关节炎(KOA)内侧间室病变中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内翻畸形病人121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UKA组(n=61,固定平台UKA治疗)和TKA组(n=60,不保留后交叉韧带TK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早期恢复速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ROM);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TK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床时间、可步行1 min时间、可屈曲90°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0.25±4.14)min、(10.32±2.31)cm、(142.17±18.34)mL、(1.87±0.30)d、(4.95±0.33)d、(8.14±0.89)d、(10.24±2.76)d,UKA组分别为(29.37±3.25)min、(7.43±0.78)cm、(63.78±5.28)mL、(1.12±0.25)d、(2.96±0.47)d、(6.26±0.78)d、(7.76±0.62)d。与TKA组比较,UK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时间、可步行1 min时间、可屈曲90°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1、7、14 d,与TKA组(4.27±0.32)分、(3.09±0.23)分、(2.26±0.17)分比较,UKA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3.36±0.27)分、(2.47±0.24)分、(1.57±0.18)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3、6个月,与TKA组比较,UKA组Lysholm评分均显著升高,ROM均显著增加(P<0.05)。两组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标准,无UKA转行TKA病人,出院时均具有较好的状态。随访期间,两组病人均无切口感染、严重疼痛、假体脱位或松动下沉、翻修等不良事件。结论 重度KOA内侧间室病变中UKA与TKA均可获取较好的中期疗效,但UKA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疼痛轻,且恢复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内侧间室病变 固定平台单髁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6
作者 颉朝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9-0052,共4页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5月至8月收治的100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TKA与UKA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后,UKA患者LKSS?HSS及AKS评分均有了明显改...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5月至8月收治的100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TKA与UKA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后,UKA患者LKSS?HSS及AKS评分均有了明显改善,疼痛减轻,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针对KOA患者而言,UKA比TKA治疗效果更好,显著提高生命品质,疼痛效果减轻明显,易于快速恢复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单髁置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头置换的疗效对比
7
作者 张大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66-0070,共5页
在探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不同手术置换方式对疗效和价值的影响时,我们选择了60名老年患者,这些患者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被诊断患有股骨颈骨折,并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而另一组接受了双极头... 在探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不同手术置换方式对疗效和价值的影响时,我们选择了60名老年患者,这些患者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被诊断患有股骨颈骨折,并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而另一组接受了双极头置换手术。我们进行了疗效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双极头置换手术的患者,在统计学上,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另外,接受全髋关节替换手术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明显较低,相比之下,接受双极头替换手术的患者则表现出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在统计学上这种差异是显著的(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疗效,且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双极头置换 人工股骨头置换
下载PDF
小转子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
8
作者 马瑞 葛莹 +1 位作者 王坤正 杨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0-1884,共5页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同期行小转子重建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分析小转子重建对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柄...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同期行小转子重建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分析小转子重建对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因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的45例高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小转子是否重建(复位并固定)分为2组,小转子重建组25例,小转子非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以及随访期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小转子重建组需要的手术时间(99.72±13.41)min较非重建组(88.90±16.53)min更长(t=2.369,P=0.023),二者在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3个月时,重建组的Harris评分(69.06±5.64)分高于非重建组(63.35±5.93)分(t=2.982,P=0.005);术后6个月时,重建组的Harris评分(86.67±4.49)分也高于非重建组(82.34±5.68)分(t=2.782,P=0.009);③此外重建组和非重建组在随访期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χ2=0.008,P=0.927);④提示对于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行小转子重建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是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早期的髋关节功能,初步说明小转子重建在高龄Evans-Ⅲ型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小转子重建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重建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罗斯曼指数对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非计划再入院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思睿 黄坤 +2 位作者 柏帆 刘利 周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35-2839,共5页
背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在老年群体中有广泛应用,但临床中缺乏对患者非计划再次入院和术后并发症的准确预测方法。目的:探讨罗斯曼(Rothman)指数对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背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在老年群体中有广泛应用,但临床中缺乏对患者非计划再次入院和术后并发症的准确预测方法。目的:探讨罗斯曼(Rothman)指数对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择期髋、膝关节手术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90 d内是否非计划再次入院分为再入院组(n=21)和非再入院组(n=132)。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统计所有患者一般性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手术关节类型等,参照文献评估Rothman指数,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再入院组和非再入院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关节类型、住院时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共病数量、年龄、Rothman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病数量、年龄和Rothman得分均是老年髋、膝关节疾病患者术后90 d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表明,Rothman指数预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90 d再入院曲线下面积为0.824,敏感度为80.85%,特异度为78.85%,最大youden指数为0.597,最佳截断值为46分;④Rothman<46分的老年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Rothman≥46分的老年患者(P<0.05);⑤提示Rothman指数可较为准确地预测老年髋、膝关节疾病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同时Rothman指数低于46分者发生并发症总体风险较高,关节恢复较差,可用于临床中改善患者术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hman指数 老年 人工关节置换 非计划再入院 并发症
下载PDF
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的设置
10
作者 程悦 杨旭 +5 位作者 吴欣娟 徐园 李芳芳 黄莉 孙湘雨 曹晶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3-598,共6页
目的:设置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确保医联体转诊护理交接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优化护理转诊交接流程。方法:以身份、背景、现状、评估和建议沟通模式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髋、... 目的:设置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确保医联体转诊护理交接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优化护理转诊交接流程。方法:以身份、背景、现状、评估和建议沟通模式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6.7%、92.3%,专家判断系数为0.98,专家熟悉程度为0.86,专家权威程度为0.92,构建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59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体系可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科学、全面的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为构建医联体护理转诊平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膝关节置换 医联体 向下转诊 护理交接 指标
原文传递
双髁置换术与全膝置换术治疗内外双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11
作者 刘洋 李文伟 +4 位作者 杨志超 魏明 赵靖 朱晨 黄威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43-47,52,共6页
目的对比观察双髁置换术(bicompartmental kneearthroplasty,B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内外双间室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23年2月至2023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 目的对比观察双髁置换术(bicompartmental kneearthroplasty,B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内外双间室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23年2月至2023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10例行BKA和10例行TKA的内外双间室KOA患者。比较BKA组和TK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kneesocietyscore,KSS)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of motion,ROM)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2±1.2)个月。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BKA组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TKA组,但手术时间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深静脉血栓及假体松动等。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膝关节ROM、VAS和K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此外,BKA组膝关节ROM、VAS和KSS评分均优于TKA组(P<0.05)。结论对于内外双间室KOA的患者,TKA和BKA均是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在术后早期BKA对于膝关节疼痛减轻及功能锻炼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双间室膝骨关节炎 双髁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基于链置换扩增的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
12
作者 刘伟 张蕴哲 +3 位作者 杨倩 范少华 田益玲 张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1,共10页
为构建一种基于链置换扩增技术(SDA)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技术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根据OTA特异性适配体设计发卡结构,并在发卡结构的茎部设置SDA反应识别位点,进行SDA扩增。将扩增产物与修饰二茂铁(Fc)的电化学探针进行杂... 为构建一种基于链置换扩增技术(SDA)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技术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根据OTA特异性适配体设计发卡结构,并在发卡结构的茎部设置SDA反应识别位点,进行SDA扩增。将扩增产物与修饰二茂铁(Fc)的电化学探针进行杂交,使电信号发生变化,从而建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OTA的方法。通过对7组不同毒素的测定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测定其灵敏度和检出限,并与赭曲霉毒素A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国家标准(GB 5009.96-2016)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灵敏度线性范围为0.1 pg/mL~10 ng/mL,检出限(LOD)为0.05 pg/mL。当OTA存在时,检测结果为阳性,当OTA不存在时,检测为阴性,说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在人工加标试验中,该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加标回收率为96.60%~99.04%,ELISA(国家标准)的加标回收率为94.00%~98.50%,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优于国家标准。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的OTA,具有实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核酸适配体 置换扩增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井筒-地层定压实验的重力置换窗口研究
13
作者 陶振宇 樊洪海 +3 位作者 罗胜 刘玉含 邓嵩 叶宇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0-2338,共9页
为了处理重力置换引起的溢漏事故,首先需要了解重力置换发生的条件,分析重力置换窗口,判断井下是否发生重力置换,并采取对应的处理方法。通过自主研制的井筒-地层重力置换实验装置,开展气液、液液重力置换临界点实验,基于理论及实验分析... 为了处理重力置换引起的溢漏事故,首先需要了解重力置换发生的条件,分析重力置换窗口,判断井下是否发生重力置换,并采取对应的处理方法。通过自主研制的井筒-地层重力置换实验装置,开展气液、液液重力置换临界点实验,基于理论及实验分析,定量计算地层重力置换窗口,并拟合了重力置换窗口临界点压力曲线,拟合公式与实测值误差小于10%。在该实验条件下,当钻井液密度为0.998 g/cm3时,气液重力置换窗口为-5 800~10.6 Pa,液液地层重力置换的窗口为-1 192~16.6 Pa。结果表明,气液、液液重力置换窗口与流体密度差基本呈线性关系;现场实际井下重力置换窗口远高于此,所以需要在钻进时考虑重力置换窗口的影响。据此,提出了预防重力置换发生的方法,以及发生重力置换溢漏事故后对应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置换实验装置 地层重力置换窗口 井筒-地层定压实验 抑制措施
下载PDF
胸肋间筋膜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方兆晶 张勇 +3 位作者 王晓亮 史宏伟 鲍红光 赵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胸肋间筋膜阻滞(PIFB)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4~75岁,BMI 18~30 kg/m 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PIFB组(P组)和全麻组(C组),每组4... 目的探讨胸肋间筋膜阻滞(PIFB)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4~75岁,BMI 18~30 kg/m 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PIFB组(P组)和全麻组(C组),每组40例。P组麻醉诱导后行双侧胸肋间筋膜平面阻滞,C组不行神经阻滞,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采用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价术前24 h、术后24、72 h恢复情况,记录诱导前、切皮时、锯胸骨时、关胸时、出手术室时的HR和MAP,拔管后4、8、12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和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组术后24、72 h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拔管后4、8、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中和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拔管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HR和MAP、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未发生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PIFB可以降低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肋间筋膜阻滞 心脏瓣膜置换 正中胸骨切口 术后恢复质量
下载PDF
丙泊酚镇静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杜守峰 师文华 +1 位作者 孙君隽 韩冬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镇静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丙泊酚镇静深度将患者分为观察A组[50≤脑电双频指数(BIS)<... 目的探讨丙泊酚镇静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丙泊酚镇静深度将患者分为观察A组[50≤脑电双频指数(BIS)<60]和观察B组(35≤BIS<45),每组76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障碍、营养障碍、焦虑、抑郁、吸烟史、饮酒史、术前心功能不全、术中低氧血症、术中低蛋白血症、术后急性肾损伤、二次插管、大量输血、过度疼痛、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手术方式、CPB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评估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比较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5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有36例发生术后谵妄,发生率为23.68%。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分别为38.16%(29/76)、9.21%(7/76),观察A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B组(χ^(2)=17.617,P<0.05)。性别、BMI、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合并认知障碍、合并睡眠障碍、合并营养障碍、合并焦虑、合并抑郁、吸烟史、饮酒史、术中低氧血症、术中低蛋白血症、术后急性肾损伤、二次插管、大量输血、手术方式与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无关(P>0.05);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心功能不全、过度疼痛、术后LVEF、CPB时间与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心功能不全、过度疼痛、CPB时间≥100 min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LVEF≥50%、丙泊酚镇静深度35≤BIS<45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丙泊酚镇静深度为35≤BIS<45、术后LVEF≥50%可有效降低患者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年龄≥60岁、术前心功能不全、过度疼痛、CPB时间≥100 min会增加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镇静深度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 术后谵妄
下载PDF
置换蒸煮终点Kappa值软测量的设计与实现
16
作者 党世红 于东伟 李明辉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针对纸浆置换蒸煮过程中数据采集困难、缺乏工艺终点Kappa值在线测量仪表的现实问题,本课题分别用RPLSR、RBF和RPLSR-RBF 3种算法建立了Kappa值软测量模型,并用MATLAB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使用单一RPLSR或RBF算... 针对纸浆置换蒸煮过程中数据采集困难、缺乏工艺终点Kappa值在线测量仪表的现实问题,本课题分别用RPLSR、RBF和RPLSR-RBF 3种算法建立了Kappa值软测量模型,并用MATLAB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使用单一RPLSR或RBF算法建立的模型,RPLSR-RBF算法建立的软测量模型精度较高、相对误差较小。此外,本课题设计得到了Kappa值在线软测量系统实现框图和工作流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蒸煮 软测量建模 KAPPA值 MATLAB
下载PDF
CroweⅢ-Ⅳ型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满意及相关因素分析
17
作者 赵鹏 李玉军 +1 位作者 窦勇 王达成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满意度及造成不满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9例CroweⅢ-Ⅳ型DDH患者,通过...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满意度及造成不满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9例CroweⅢ-Ⅳ型DDH患者,通过微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手术总体满意度、10项日常功能满意度和患者认为对自己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大的前5个问题。手术前后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收到完整调查问卷145份,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5(3.23±1.22)年。145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手术疗效满意的118例,不满意的27例,手术总体满意率81.38%(118/145)。患者认为对生活影响比较大的前5个问题分别是术后髋部疼痛,肢体明显不等长、行走、上下楼梯、蹲起。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组术后Harris评分较低。术后髋关节疼痛、肢体不等长是影响手术不满意的直接因素。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Ⅲ-Ⅳ型DDH患者手术难度大;术后髋关节疼痛(轻度以上),肢体不等长(>2 cm)是术后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脱位 髋关节发育不良 CroweⅢ-Ⅳ 全髋关节置换 满意度
下载PDF
机器学习法优化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治疗策略
18
作者 费俊梁 马成 +5 位作者 王黎明 蒋纯志 李旭祥 王思娜 赵杨 曾逸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29-236,共8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法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和进入ICU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预测...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法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和进入ICU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预测模型和进入ICU的预测模型,并且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探讨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治疗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和F1得分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获得预测性能最佳的模型预测变量的重要性评分。结果:以输血为结局变量,平衡数据前随机森林的AUC值、准确率及特异度均是4个模型中最高的;平衡数据后支持向量机的AUC值、准确率、特异度以及F1得分均是最高的。以是否进ICU为结局变量,平衡数据前随机森林算法的AUC值最高,随机森林算法表现较好;平衡数据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AUC值和F1得分最高,表现最好。以是否输血为结局变量,预测变量重要性评分结果显示,术前血红蛋白和术前肌酐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以是否进ICU为结局变量,预测变量重要性评分结果显示,平衡数据前术前血红蛋白、年龄和术前肌酐具有较高的重要性;而平衡数据后术前肌酐和术前白蛋白具有较高的重要性。结论:围手术期重点关注患者的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肌酐、术前白蛋白,加强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管理,有助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 输血 ICU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三轴应力下CO_(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实验研究
19
作者 王婷婷 赵建忠 +1 位作者 高强 张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4-591,共8页
为模拟海域真实环境,在三轴应力、氯化钠体系以及水合物储层富水状态的条件下,开展针对氯化钠体系、储层初始饱和度以及置换压应力对液态CO_(2)置换开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研究表明:在三轴应力以及孔隙度约46.70%的条件下,氯化钠... 为模拟海域真实环境,在三轴应力、氯化钠体系以及水合物储层富水状态的条件下,开展针对氯化钠体系、储层初始饱和度以及置换压应力对液态CO_(2)置换开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研究表明:在三轴应力以及孔隙度约46.70%的条件下,氯化钠体系对CH4置换效率影响较小,但对CO_(2)水合物合成表现出抑制作用;储层初始饱和度与CH4置换效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且高的储层含水率更有利于CO_(2)封存;CH4置换效率随着置换压应力的增长有一定幅度的提高,置换压应力的增大为CO_(2)水合物合成提供了高的驱动力,进而提高了CO_(2)封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二氧化碳 甲烷 氯化钠 置换 三轴应力 储层初始饱和度
原文传递
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固定方式对假体生存的影响
20
作者 白国玺 刘晓红 +3 位作者 杨艳 李战宁 李建武 吕尚军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固定方式对假体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04至2013-11武警陕西总队医院骨科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且需要翻修病例146例,根据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固定组(61例),非骨水泥固定组(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固定方式对假体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04至2013-11武警陕西总队医院骨科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且需要翻修病例146例,根据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固定组(61例),非骨水泥固定组(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两种固定方式的假体生存时间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4287),骨水泥固定组假体生存时间0.5~240个月,平均(75.741±7.507)个月;非骨水泥固定组假体生存时间0.3~228个月,平均(67.656±6.689)个月。两组病例假体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骨水泥固定类形假体生存时间与非骨水泥固定类型假体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种固定方式对假体生存无影响,翻修风险相同,临床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骨水泥 非骨水泥 生存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