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 被引量:87
1
作者 张京慧 唐四元 +4 位作者 贺连香 陈文凤 姜萍岚 胡元萍 陈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8-643,共6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置管信息记录完善、住院和出院间歇期均在医院维护且能全程跟踪随访到的610例...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置管信息记录完善、住院和出院间歇期均在医院维护且能全程跟踪随访到的6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接受"短期速成培训班"学员置管的患者为对照组(n=300),以接受"系统规范化培训与管理班"学员置管的患者为观察组(n=310),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及PICC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学员PICC置管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和疼痛评分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学员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脱出、导管堵塞、心律失常、导管相关血栓、静脉炎、穿刺点渗液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系统规范化培训与管理能提高护士的PICC置管效果,减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 临床置管效果 PICC相关并发症
下载PDF
下肢PICC置管术在新生儿中置管效果及对舒适度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赢赢 张静 +1 位作者 章优 陈晓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30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采用下肢PICC置管术的应用效果及对其舒适度的影响研究,为新生儿寻求最佳静脉置管路径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年2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1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56例新生儿采取上肢静脉穿刺置... 目的探讨新生儿采用下肢PICC置管术的应用效果及对其舒适度的影响研究,为新生儿寻求最佳静脉置管路径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年2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1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56例新生儿采取上肢静脉穿刺置管,研究组的56例新生儿采取下肢静脉穿刺置管。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出血量、留置时间、导管异位发生情况以及置管后的并发症,同时根据穿刺时和穿刺后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结果及新生儿的心率情况进行舒适度比较。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新生儿有明显优势(P均<0.05);研究组新生儿的穿刺时间、出血量、导管异位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穿刺时的NIP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穿刺后1~5 min的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新生儿穿刺时及穿刺后5 min的平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新生儿采用下肢静脉PICC置管术,具有安全可靠的置管效果,在穿刺时和穿刺后对新生儿的疼痛刺激较低,减轻对其舒适度的负面影响,推荐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下肢PICC置管 置管效果 舒适度
下载PDF
新生儿不同部位PICC置管效果、不良情况及疼痛刺激程度比较 被引量:13
3
作者 曹爱芬 熊小云 +3 位作者 陈丽莲 黃颖穗 文春英 江姗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4期113-114,共2页
目的观察与比较新生儿上、下肢PICC置管效果、不良情况及疼痛刺激程度。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本院PICC置管新生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部位的不同将其等分为A组(上肢静脉置管组)和B组(下肢静脉置管组)。比较两组的一次操... 目的观察与比较新生儿上、下肢PICC置管效果、不良情况及疼痛刺激程度。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本院PICC置管新生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部位的不同将其等分为A组(上肢静脉置管组)和B组(下肢静脉置管组)。比较两组的一次操作成功率、出血量、操作时间、留置时间、不良情况发生率及疼痛刺激程度。结果 B组的一次操作成功率高于A组(P <0. 05),出血量小于A组(P <0. 05),操作时间短于A组(P <0. 05),留置时间长于A组(P <0. 05),导管异位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A组(P <0. 05),疼痛刺激程度优于A组(P <0. 05)。结论新生儿下肢PICC置管效果优于上肢置管,且不良情况及疼痛刺激程度控制效果也更好,因此下肢PICC置管在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效果 不良情况 疼痛程度
下载PDF
PDCA管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乐玉珍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PDCA管理模式实施前收治的4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PDCA管理模式实施后收治的45例新生儿作为PDCA组。比较两组新生儿...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PDCA管理模式实施前收治的4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PDCA管理模式实施后收治的45例新生儿作为PDCA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结果PDCA组新生儿置管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新生儿的平均PICC置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PDCA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管理中,能够有效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管理模式 新生儿 PICC置管 并发症 置管效果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小儿置管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黎丽 康育兰 +1 位作者 黄颖 林琴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8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小儿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120例PICC患儿,其中60例由未经过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的护士常规置管(对照组),60例由经过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小儿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120例PICC患儿,其中60例由未经过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的护士常规置管(对照组),60例由经过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的护士操作(观察组)。比较两组PICC一次性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可有效提高PICC一次性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规范化培训 管理 置管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利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6期745-746,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比较我院实施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前后分别收治的44例(对照组)和62例(试验组),经PICC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效果和并发症情...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比较我院实施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前后分别收治的44例(对照组)和62例(试验组),经PICC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护士PICC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成功后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置管后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过系统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后PICC置管成功情况和效果显著提升,并发症发生风险大大降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规范化培训与管理 置管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对新生儿PICC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7
作者 邓小亚 谭琳 《健康之家》 2023年第8期141-143,共3页
目的为分析精细化护理对新生儿PICC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2月~2021年6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需要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为分析精细化护理对新生儿PICC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2月~2021年6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需要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PICC置管效果、家属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PICC置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公精细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轻置管对新生儿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精细化护理 PICC 置管效果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不同胃管留置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培珍 吴熹 徐微微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留置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治疗的需要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留置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治疗的需要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法,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改良胃管留置法,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平均用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留置胃管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管留置法能有效地减少置管过程中不适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胃管留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胃管留方法 置管效果
下载PDF
PICC置管前系统评估对置管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梁熙德 刘冬梅 林妙芬 《现代医学》 201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前系统评估对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制定置管前系统评估流程,将2014年应用该流程进行置管前系统评估与2013年未行置管前评估患者的置管方式、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非计划...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前系统评估对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制定置管前系统评估流程,将2014年应用该流程进行置管前系统评估与2013年未行置管前评估患者的置管方式、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2014年进行置管前系统评估的患者,选择B超引导下置管方式比例、置管后导管末端到达合适位置比例、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2013年的患者(P<0.01、P<0.05、P<0.01),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2013年的患者(均P<0.01)。结论:进行PICC置管前系统评估,有助于采取合适的置管方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使导管末端到达合适位置,降低非计划拔管和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入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前评估 置管效果
原文传递
改良胃管置管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运露 陈庆妙 李美娴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349-135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置管方法在脑卒中患者胃管置管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需留置胃管鼻饲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胃管置管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胃管置管方法。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置管过程患者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置管方法在脑卒中患者胃管置管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需留置胃管鼻饲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胃管置管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胃管置管方法。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置管过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置管的耐受性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置管过程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过程的耐受性及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管置管法能有效减少脑卒中患者置管过程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胃管置管 改良方法 置管效果
下载PDF
新生儿经上肢及下肢置入PICC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绮婷 左雪梅 叶鸥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9期1247-1249,共3页
目的对比新生儿经上肢及下肢置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PICC置入的70例新生儿,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6)。对照组行上肢静脉穿刺,观察组行下肢静脉穿刺,比较... 目的对比新生儿经上肢及下肢置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PICC置入的70例新生儿,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6)。对照组行上肢静脉穿刺,观察组行下肢静脉穿刺,比较2组置管效果、置管障碍发生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障碍总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一次成功率77.78%,高于对照组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略低于对照组的14.71%,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选择下肢静脉置入PICC效果更优,可有效提升置管效果,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置管障碍发生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新生儿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置管效果
下载PDF
床旁超声引导与传统触摸法在ICU老年危重患者足背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佩璠 王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引导与传统触摸法在ICU老年危重患者足背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接受救治的72例老年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均≥65岁,均选择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并进行动脉压力监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软件将72例患者...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引导与传统触摸法在ICU老年危重患者足背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接受救治的72例老年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均≥65岁,均选择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并进行动脉压力监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软件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触摸法穿刺置管,实验组在ICU床旁超声仪引导全程可视下穿刺并留置套管针。比较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动脉压监测准确率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86.11%,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00%,动脉压监测准确率为100.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3.89%、80.56%、83.33%,穿刺置管平均时间为(1.09±0.33)min,短于对照组的(1.31±0.3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足背动脉穿刺置管能显著提高ICU老年危重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和动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减少血肿和瘀斑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足背动脉穿刺术 床旁超声引导 传统触摸法 置管效果
下载PDF
应用ADOPT模式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置管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梁丽 张素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2098-210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ADOPT模式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置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置管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置管期间应... 目的:探讨应用ADOPT模式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置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置管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置管期间应用ADOPT模式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置管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置管依从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出血、导管堵塞、导管滑脱、导管异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OPT模式能有效提高肿瘤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置管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置管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PT模式 肿瘤 PICC置管 自我管理 置管效果
原文传递
不同导管末端位置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置管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唯 施卸丽 汪佳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6期3758-376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导管末端位置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置管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10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末端的位置情... 目的探讨不同导管末端位置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置管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10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末端的位置情况将其分为中心组(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系统附近,83例)和非中心组(导管末端位于非中心静脉系统附近,18例)。比较两组新生儿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并对拔管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心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非中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新生儿中,非中心组的静脉外渗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导管末端位置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置管效果影响不大,对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不产生影响,非中心组新生儿静脉外渗的发生率高于中心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新生儿 导管末端位 置管效果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基于特征性P波与QRS主波关系在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流程构建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赖美春 刘秀芳 +2 位作者 陈金莲 黄丹 莫秀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5期787-790,共4页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特征性P波与QRS主波关系在PICC置管尖端定位流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置管效果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肿瘤放疗科2019年6月—2020年11月置入PICC导管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基础资料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特征性P波与QRS主波关系在PICC置管尖端定位流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置管效果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肿瘤放疗科2019年6月—2020年11月置入PICC导管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基础资料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特征性P波与QRS主波关系的腔内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尖端定位技术置管,比较两组PICC置管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置管耗时、异位率及二次修剪率,PICC置管周围出血率、局部感染率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耗时、异位率及二次修剪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置管周围出血、局部感染率等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基于特征性P波与QRS主波关系的PICC置管尖端定位流程,可有效提升PICC置管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缩短置管耗时,降低异位率及二次修剪率,缓解PICC置管周围出血、局部感染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性P波与QRS主波关系 心电图引导 PICC置管尖端定位 置管效果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齐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1期2090-2091,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对临床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arent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7年1月在郸城县人民医院五官科行P...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对临床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arent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7年1月在郸城县人民医院五官科行PICC置管的5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CQI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60例)和观察组(270例),比较CQI前后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PICC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及操作时间分别为228(87.69%)、216(83.07%)、(35.73±4.69)min,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261(96.66%),置管成功率为258(95.56%),操作时间为(26.58±3.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7%,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1.85%,出血渗液发生率为2.96%,堵管发生率为2.22%,脱落移位发生率为1.11%,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0.37%,均低于对照组的18.5%、3.84%、13.5%、5.77%、6.15%、4.6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QI能提高PICC置管效果,降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规范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早产儿经上肢与下肢置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效果对比
17
作者 郑凤钗 熊晓萱 李雪萍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1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究早产儿经上肢与下肢置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效果差异。方法筛选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PICC置入早产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下肢静脉穿刺)和对照组(上肢静脉穿刺),每组各48例... 目的探究早产儿经上肢与下肢置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效果差异。方法筛选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PICC置入早产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下肢静脉穿刺)和对照组(上肢静脉穿刺),每组各48例,比较两组置管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PICC留置时间更长;观察组送管困难率、导管异位率分别为4.17%、2.08%,低于对照组的16.67%、14.58%,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92%)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0.83%);穿刺置管时,两组患儿心率明显加快,但观察组穿刺置管时、穿刺置管即刻、置管后5 min、置管后15 min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ICC置管早产儿,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置管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早产儿 置管效果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下载PDF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上肢和下肢静脉留置PICC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印玉静 马月兰 刘小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12期1842-1845,共4页
目的观察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中经下肢和上肢不同静脉途径留置PICC导管的置管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确定最佳留置导管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医院201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经上、下肢不同静脉途径留置PICC导管。将上... 目的观察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中经下肢和上肢不同静脉途径留置PICC导管的置管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确定最佳留置导管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医院201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经上、下肢不同静脉途径留置PICC导管。将上肢静脉置管者155例作为对照组,将下肢静脉置管者4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送管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止血时间、留置时间等置管效果指标,以及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局部渗液、静脉炎和怀疑或明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送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所需时间、止血时间、留置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下肢静脉置管较上肢静脉置管在置管过程中操作简化,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可在综合考虑患儿的健康和血管各项因素之后,将经下肢静脉留置PICC作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首选置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彦汝 《医疗装备》 2020年第23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接收的112例住院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心静脉置管途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6例...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接收的112例住院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心静脉置管途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锁骨下静脉置管,试验组给予PICC,比较两组置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给予PICC,能够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置管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化疗 置管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应用
20
作者 杨柳 杨武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221-223,共3页
探讨分析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技术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因手术需要而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困难血管穿刺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信封随机法对患者分组,其中60例为参照组采用常规穿刺置管... 探讨分析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技术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因手术需要而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困难血管穿刺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信封随机法对患者分组,其中60例为参照组采用常规穿刺置管,应用超声引导技术进行穿刺置管的为研究组(60例),观察对两组的置管效果。结果 比较置管对两组日常生活以及舒适度的影响,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置管时间、穿刺次数以及留置时间,研究组均少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置管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技术有着极为理想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降低对患者的穿刺次数,延长置管的留置时间。同时,能够大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可以有效降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其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留针穿刺 超声引导技术 置管效果 并发症 成功率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