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国语境里的中国文化:华裔文化 |
徐颖果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2
|
从中国文化到华裔美国文化——论当代华裔美国作家的中国文化观 |
王惠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9 |
10
|
|
3
|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新视角——评胡勇的专著《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 |
张典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3 |
1
|
|
4
|
论当代华裔美国作家的中国文化观——以徐忠雄、伍慧明、梁志英为例 |
关冬梅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
1
|
|
5
|
美国华裔文学的中国戏剧翻译研究——以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英译本为例 |
徐海雁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19 |
2
|
|
6
|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对美国华裔文学翻译的启示 |
都庭芳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7
|
中食西渐:以一道美国化的中国菜为例的考察 |
于力群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1
|
|
8
|
浅析华裔美国文化的翻译技巧 |
鲁赫
|
《才智》
|
2014 |
1
|
|
9
|
中国文化符号与美国的亚洲化 |
徐颖果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10
|
解构美国华裔男性的刻板形象 |
牟为姣
邹丽丹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1
|
《骨》:家园回忆的模仿与身份生产的再现 |
姚璐璐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