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踝-后足功能和疼痛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方三华 应康杰 陈维维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6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踝-后足功能和疼痛强度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踝-后足功能和疼痛强度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效果、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PI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3.25、3.51、5.46、5.56、10.21、16.26,P<0.01)。观察组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达优率均为41.1%(23/56),高于对照组的23.2%(13/56)和21.4%(12/56);并发症发生率5.4%(3/56),低于对照组的21.4%(12/56),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4.09、5.03、6.24,P<0.05)。结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AOFAS评分、PPI评分、手术室指标、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优于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作为临床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 美国协会-后功能评分 现时疼痛强度评分
下载PDF
足外洗方Ⅱ号干预[足母]外翻合并跖痛症术后的回顾性研究
2
作者 郭紫嫣 熊冰朗 +3 位作者 孙旭东 潘雅欣 邱佳明 孙卫东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分析足外洗方Ⅱ号干预[足母]外翻合并跖痛症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因中重度[足母]外翻合并跖痛症而行温氏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合并Weil截骨术的患者98例(140足),其中男12例(17足),女86例(123足)。根据术后6... 目的:分析足外洗方Ⅱ号干预[足母]外翻合并跖痛症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因中重度[足母]外翻合并跖痛症而行温氏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合并Weil截骨术的患者98例(140足),其中男12例(17足),女86例(123足)。根据术后6周是否应用足外洗方Ⅱ号,将纳入患者分为治疗组(72足)和对照组(68足)。治疗组于术后6周至术后12周应用足外洗方Ⅱ号,对照组未进行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足部肿胀程度和瘢痕增生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6周、术后12周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01),术后6周足部肿胀程度高于术后2周(P<0.05)、术后12周足部肿胀程度低于术后2周(P<0.05)和术后6周(P<0.001);治疗组患者术后6周瘢痕增生指数高于术后2周(P=0.020)、术后12周瘢痕增生指数低于术后6周(P<0.001),对照组患者术后6周瘢痕增生指数高于术后2周(P<0.05),术后12周瘢痕增生指数高于术后6周(P<0.001)和术后2周(P<0.05)。术后12周,治疗组患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足部肿胀程度、瘢痕增生指数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足外洗方Ⅱ号干预[足母]外翻合并跖痛症患者术后效果较好,能促进患足功能恢复和肿胀消退,抑制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洗方Ⅱ号 [母]外翻 跖痛症 温氏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 Weil截骨术 美国踝骨协会(aofas)-后功能评分 部肿胀 瘢痕增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