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帕替尼上市后不良反应评估:一项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真实世界研究
1
作者 史华慧 许志强 季春梅 《中国药物评价》 2024年第5期419-423,共5页
目的:通过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系统数据库,挖掘与分析乌帕替尼上市后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信号,为其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从FAERS数据库提取2019年第3季度至2023年第1... 目的:通过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系统数据库,挖掘与分析乌帕替尼上市后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信号,为其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从FAERS数据库提取2019年第3季度至2023年第1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对乌帕替尼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信号挖掘与分析。结果:共提取了28743份以乌帕替尼为首要怀疑的不良事件报告,检测出315个阳性信号,涉及20个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SOC)。阳性信号涉及SOC主要为“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及“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报告频次前5位的信号的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s,PT)为疼痛、COVID-19、肢体疼痛、肌肉骨骼强直、尿路感染。信号强度较高但说明书未记载的信号有握力减弱、腕管综合征、肌腱断裂、肌肉骨骼强直、白内障等。严重不良事件结果对应的PT主要为COVID-19、感染性肺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等。结论:临床使用乌帕替尼时,除需关注疼痛、感染等常见不良事件及说明书未提及的新不良事件外,还应重视严重感染、心脑血管意外、肺栓塞等严重不良事件结局检出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帕替尼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分析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相关数据分析服用米诺环素的8~18岁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及其高危因素
2
作者 张旭升 王晓骏 +3 位作者 王丽 任秀丽 沈承武 卢翠翠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14-18,共5页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数据分析8~18岁儿童米诺环素药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米诺环素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FAERS中检索2004年1月—2023年9月中疑似米诺环素导致的药品不良事件(ADE),采用报...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数据分析8~18岁儿童米诺环素药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米诺环素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FAERS中检索2004年1月—2023年9月中疑似米诺环素导致的药品不良事件(ADE),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及综合标准法(MHRA)筛选a≥3、95%CI>1、PRR值≥2、χ^(2)≥4的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对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首选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归类(PT)。结果共得到8~18岁儿童的疑似米诺环素ADE3668份,最终得到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181个,涉及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22个SOC。发生频次前5位的米诺环素ADE分别为药物反应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发热、头痛、特发性颅内压增高和关节痛;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分别为急性甲状腺炎、嗜酸细胞性脑炎、坏死性血管炎、多发性单神经病和嗜酸粒细胞增多性心肌炎。结论8~18岁儿童应用米诺环素时ADE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临床应用中米诺环素ADE包括急性甲状腺炎、嗜酸细胞性脑炎、甲状腺炎和肠梗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四环素 米诺环素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SGLT2抑制剂的生殖毒性: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信号挖掘与分析
3
作者 徐宵 叶小飞 +3 位作者 周祥 刘东旭 董子唯 贺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7,共10页
目的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的生殖系统药物毒性进行全面分析,挖掘潜在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信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压缩估计的不相称测定分析,选取报告比值比法(ROR... 目的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的生殖系统药物毒性进行全面分析,挖掘潜在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信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压缩估计的不相称测定分析,选取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成分信息法(IC)对FAERS中2013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有关SGLT2抑制剂的数据进行挖掘,借助重要医疗事件(IME)列表筛选出生殖系统IME。所有的不良事件及IME均由《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4.0版编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信号检测结果及指定不良事件的事件发生时间(TTO)。结果将SGLT2抑制剂作为“首要怀疑”和“次要怀疑”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报告纳入分析,共获得2700条记录。男性生殖系统不良事件发生频率(57.59%,1555/2700)高于女性(35.70%,964/2700),单药治疗与生殖不良事件的关联强度高于联合用药(IC的95%CI下限:1.40 vs 1.21;ROR的95%CI下限:2.65 vs 2.37)。在单药治疗中共检测出56个信号,出现8个强信号和13个IME。常见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是Fournier坏疽、生殖器真菌感染、龟头包皮炎等。说明书中未提及的IME共10个,包括男性外生殖器蜂窝织炎、乳腺癌、阴茎癌等。结论除了已知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SGLT2抑制剂还存在其他重要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信号。不同SGLT2抑制剂的生殖毒性存在差异性,临床医师应充分考量用药的风险与收益,对严重不良事件进行重点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生殖毒性 不良事件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不相称测定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阿昔替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4
作者 林静 杨文宝 吕灵通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0期759-764,共6页
目的:挖掘阿昔替尼相关不良事件(A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比例报告比(PRR)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2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上报的有关阿昔替尼的AE信号进行挖掘。将报告数≥3,PRR≥2且χ^(2)≥4的... 目的:挖掘阿昔替尼相关不良事件(A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比例报告比(PRR)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2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上报的有关阿昔替尼的AE信号进行挖掘。将报告数≥3,PRR≥2且χ^(2)≥4的ADE定义为阳性信号,并采用PRR法对AE信号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阿昔替尼为主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24505例,涉及首选术语(PT)信号1879个。以男性和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报告数较多。通过PRR法计算,分别按报告数和信号强度的前50位并去除重复项后获得80个PT信号,其中上报数位居前3位的PT信号分别为腹泻、疲乏、高血压,PRR值位居前3位的PT信号分别为体表面积减少、免疫介导的肾炎、手足口病。与阿昔替尼最新的药品说明书对比,有35个PT信号尚未被说明书收录,包括气胸、胆囊炎等。结论:临床应用阿昔替尼时,除密切关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口腔炎相关的不良反应外,还应关注气胸、胆囊炎等,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替尼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物警戒 比例报告比法 安全用药
下载PDF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调研克唑替尼在儿童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
5
作者 李江 毛凯丽 +3 位作者 叶清清 邓志辉 赵敏 谢升阳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4-269,共6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与分析克唑替尼治疗儿童肿瘤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1年第3季度至2022年第3季度的FAERS数据,检索克唑替尼治疗儿童肿瘤的病例。采用...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与分析克唑替尼治疗儿童肿瘤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1年第3季度至2022年第3季度的FAERS数据,检索克唑替尼治疗儿童肿瘤的病例。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法(PRR)对药物不良事件(ADE)报告进行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结果共获取克唑替尼治疗儿童肿瘤的病例103例,首选术语(PT)312个,累及系统器官分类(SOC)20个,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各类检查、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感染及侵染类疾病与代谢及营养类疾病等。挖掘出脓毒症、分泌物排出、缺氧等新的PT,还有耳及迷路类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与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等新的SOC。报告频数位列前五的PT依次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腹泻、死亡、恶心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信号强度位列前五的PT依次为食管炎、分泌物排出、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缺氧和视觉损害。结论基于FAERS的药物警戒研究,应对儿童使用克唑替尼发生频数较高以及新发的不良事件予以重视。在开始使用克唑替尼前,儿童患者应接受眼科基线检查,并在随后治疗中监测眼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唑替尼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真实世界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瑞波西利安全警戒信号挖掘与分析
6
作者 吴玉佩 尹岳松 +1 位作者 张丽娜 孙杰威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21-1627,共7页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挖掘瑞波西利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AERS数据库2017年第2季度—2023年第1季度的瑞波西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挖掘瑞波西利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AERS数据库2017年第2季度—2023年第1季度的瑞波西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数据,利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联合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到瑞波西利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54160份,涉及患者11566例,共挖掘出瑞波西利ADE信号312个;对信号进行二次筛选后得到信号175个,累及17个系统;其中说明书中未提及的新信号共113个,累及16个系统。不良反应结局报告为死亡的患者2396例(20.72%),与非死亡病例相比,性别、年龄、体重、发生时间对不良反应的结局影响显著(P<0.05);肺水肿、腹水、黄疸、血乳酸脱氢酶升高等报告死亡结局的风险更高。结论:在真实世界中使用瑞波西利时须全面监测患者的ADE并及时干预,重点关注患者的肺水肿、腹水、黄疸、血乳酸脱氢酶升高等死亡风险较高的ADE,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波西利 不良事件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分析伏诺拉生的药物不良事件
7
作者 唐静 毛戈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伏诺拉生引起的药物不良事件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对其安全性进行评判,以期为医疗机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FAERS数据库2016年—2022年2季度的数据,...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伏诺拉生引起的药物不良事件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对其安全性进行评判,以期为医疗机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FAERS数据库2016年—2022年2季度的数据,对照《ICH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不良事件编码,处理数据后,提取以伏诺拉生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通过报告比值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监测信号.结果:提取以伏诺拉生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病例共987例,男女比例为1.33,平均年龄为65.33岁;医师上报的数量为68.90%;94.63%的报告来自日本.伏诺拉生产生不良事件较多的主要集中在胃肠疾病系统、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系统、心脏器官疾病系统.结论:通过FAERS数据库伏诺拉生不良反应的挖掘分析,提高了对这类在我国上市不久、用药经验欠缺的药品安全认识,为临床实际用药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诺拉生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 药物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司来帕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8
作者 梁玲丽 廖昌能 +2 位作者 银倍侨 辛田田 周伟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52-58,共7页
目的 挖掘分析司来帕格上市后潜在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司来帕格自2015年12月21日上市至2023年11月9日接收的ADE报告,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去重和标准化。采... 目的 挖掘分析司来帕格上市后潜在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司来帕格自2015年12月21日上市至2023年11月9日接收的ADE报告,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去重和标准化。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进行ADE信号挖掘。结果 共检索到以司来帕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10 007例。经ROR法和BCPNN法进行检测筛选,获得325个首选术语(PT)信号,累及19个系统器官分类,ADE报告频次以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最多(17.24%),其次是胃肠系统疾病(13.62%)、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10.86%)、神经系统疾病(10.17%)、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9.30%)、各类检查(6.61%)、感染及侵染类疾病(5.23%)等。与药品说明书进行比对发现,司来帕格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PT有301种,如呼吸困难、肺动脉压力升高、疲劳、心力衰竭等,临床需给予高度关注。结论 对司来帕格真实世界的ADE进行挖掘,提示临床需慎重评估司来帕格ADE危险因素,加强用药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来帕格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 信号挖掘 药物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不同年龄段人群多西环素风险信号分析
9
作者 王璐 曾露 魏安华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509-514,共6页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和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多西环素不良事件(A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FAERS数据库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期间多西环素AE报告数据,使用报...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和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多西环素不良事件(A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FAERS数据库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期间多西环素AE报告数据,使用报告比值比(ROR)法、比例报告比值(PRR)法及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HRA)的综合标准法对多西环素的AE报告进行挖掘,并分析不同年龄段病例的AE风险信号。结果共收集到以多西环素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13603例,涉及AE 39920例次,其中有效信号数517个,涉及26个系统/器官。≥18岁患者常见的AE有药物性超敏反应、恶心、呕吐、皮疹、光敏性反应等,与药品说明书收载的常见不良反应一致;8~17岁的患者常见的AE有药品说明书收载的呕吐、恶心、食管溃疡、食管炎和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药品说明书未收载的雅里希-赫克斯海默反应、硬化性胆管炎、抑郁和自杀想法;<8岁的患者发现了牙齿变色、颅内压增高等药品说明书特别警示的罕见不良反应,以及药品说明书未收载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结论多西环素在临床使用中除需要关注常见胃肠道、皮肤、免疫系统等AE外,还应警惕罕见的或药品说明书未收载的可疑AE,尤其是对于<8岁的患者,需重点关注用药安全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不良事件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羧基麦芽糖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10
作者 关丽叶 吴玉佩 段宝京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46-51,58,共7页
目的 挖掘并分析羧基麦芽糖铁上市后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13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羧基麦芽糖铁相关的ADE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 目的 挖掘并分析羧基麦芽糖铁上市后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13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羧基麦芽糖铁相关的ADE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法(MHRA法)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以羧基麦芽糖铁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6685例,排除与药物治疗无关的信号,经ROR法和MHRA法挖掘到ADE信号206个,涉及20个系统器官分类,累计报告13 152例次,主要累及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胃肠系统疾病等。ADE报告数排名前20位的首选术语(PT)中,排名前10位的PT依次为低磷血症、恶心、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瘙痒、荨麻疹、焦虑、关节痛、肌痛,在药品说明书中均有记载,情绪困扰、快感缺乏和胸部不适3个PT未在药品说明书中记载;信号强度排名前20位的PT中,排名前10位的PT依次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增加、低磷血症、输液部位变色、高磷酸盐尿、尿磷增加、Fishbane反应、血磷降低、低磷血症性骨软化症、血1, 25-二羟胆钙化醇降低、给药部位褪色,FGF-23增加、高磷酸盐尿、尿磷增加、Fishbane反应、血1, 25-二羟胆钙化醇降低、给药部位褪色等10个PT均未在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结论 羧基麦芽糖铁上市后常见ADE的发生情况与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建议针对有慢性基础疾病、代谢性碱中毒等的患者选用其他静脉铁剂;给药过程中应减慢滴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麦芽糖铁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数据挖掘 药物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利奈唑胺风险信号挖掘
11
作者 李国妍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挖掘利奈唑胺的不良事件(AE)信号,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0年第2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收录的利奈唑胺A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进行AE风险信号挖掘。结果:共收集到以利奈唑胺为首... 目的:挖掘利奈唑胺的不良事件(AE)信号,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0年第2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收录的利奈唑胺A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进行AE风险信号挖掘。结果:共收集到以利奈唑胺为首要怀疑(PS)药物的首选术语(PT)93个,7个PT在药品说明书中标记为“未知”,2个PT在药品说明书中标记为“罕见”,8个PT在药品说明书中标记为“少见”,1个PT(低血糖)在说明书中有提及但未进行分类。62个PT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其中10个与感染及侵染类疾病有关,9个与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有关,7个与各类检查有关。结论:利奈唑胺上市后发生的AE与药品说明书当中收录的类别较为一致。临床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应加强对已在说明书中标记为“未知”“罕见”“少见”的17个AE及低血糖风险的关注。本次共挖掘出63个新的可疑风险信号,需提高对该类可疑信号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 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数据挖掘 信号处理 计算机辅助 利奈唑胺
原文传递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露 陈力 +2 位作者 何绪成 陈佳 徐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9-647,共9页
目的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非布司他、别嘌醇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其潜在的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提取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共22个季度有关非布司他、别嘌醇的不良事... 目的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非布司他、别嘌醇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其潜在的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提取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共22个季度有关非布司他、别嘌醇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ROR法及PRR法对非布司他、别嘌醇不良事件(AE)进行信号挖掘。结果别嘌醇AE报告5060份,集中于≥60岁患者,累及系统器官分类项目(SOC)共计25项,主要累及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40.01%),发现说明书中未累及系统12项,非布司他AE报告905份,累及SOC共计17项,主要累及在心脏器官疾病(40.17%),发现说明书中未累及系统2项。别嘌醇、非布司他累及感染及侵染类疾病(5.51%、0.49%),肝胆系统疾病(5.35%、0.87%),但别嘌醇说明书中均未收录。别嘌醇累及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0.55%),妊娠期、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0.03%),但非布司他未发现累及以上SOC。结论别嘌醇较非布司他,说明书收录不良反应较不充分,新发现的累及SOC及AE为完善别嘌醇说明书不良反应可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累及SOC差异,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醇 非布司他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 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下载PDF
基于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肺炎疫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砚韬 张伶俐 +2 位作者 林芸竹 陈力 王丽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期96-100,116,共6页
目的通过对肺炎球菌疫苗的不良反应信号进行挖掘与研究,为肺炎疫苗的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对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 目的通过对肺炎球菌疫苗的不良反应信号进行挖掘与研究,为肺炎疫苗的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对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进行分析,挖掘其中有关肺炎球菌疫苗(23价和13价)的ADR信号。结果23价肺炎疫苗经ROR和PRR法检测得到36个信号,其中7个未在说明书中提及,信号强度最高的ADR是白细胞增多症。13价肺炎疫苗ROR和PRR分别得到103和102个ADR信号,其中36个信号未在说明书中提及,信号强度较高的ADR多为胃肠系统疾病、感染及侵袭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结论临床使用肺炎疫苗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ADR,特别是说明书未提及的,应及时做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疫苗 药品不良反应 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比法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利奥西呱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14
作者 杨健 郭丽萍 +1 位作者 万盟 赵拯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448-453,共6页
目的:挖掘和分析利奥西呱上市后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3年10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原始数据导入SAS 9.4软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以及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对利奥西... 目的:挖掘和分析利奥西呱上市后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3年10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原始数据导入SAS 9.4软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以及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对利奥西呱不良事件信号进行挖掘,分层分析考察不同性别、年龄和体重的人群服用利奥西呱发生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以利奥西呱为主要可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共计10528份,不良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83 d。共挖掘出305个不良事件信号,涉及20个系统和器官分类,发生频次较高的不良事件信号与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说明书未记载的不良事件包括肠道梗阻、食管炎、反应迟缓、听觉障碍等。女性患者出现头痛、心悸和颌骨疼痛的概率显著高于男性,而男性患者发生咯血的概率显著高于女性。18~64岁的患者发生头痛、心悸、颌骨疼痛和咯血概率显著高于64岁以上患者,而后者出现外周水肿(肿胀)、舒张压降低和贫血的概率显著增加。结论:临床使用利奥西呱时,应关注性别和年龄对不良事件的影响,以及说明书未载入的不良事件,加强药学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奥西呱 肺动脉高压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下载PDF
艾司洛尔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15
作者 赵俊 董丽 +3 位作者 王洋 梁瑜 杨雪 李恩泽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8期925-930,共6页
目的分析艾司洛尔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从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中艾司洛尔致不良反应/事件个案报道,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基于美国... 目的分析艾司洛尔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从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中艾司洛尔致不良反应/事件个案报道,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4季度)进行挖掘验证其一致性。结果文献检索共纳入14篇个案报道,14例患者发生艾司洛尔不良反应/事件;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15~94岁,平均年龄59.79岁;发生时间最短为立即发生,最长9 d;不良反应主要有癫痫发作、谵妄、低钠血症、心脏骤停、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多巴酚丁胺应激超声心动图假阳性冠状动脉痉挛等。美国FAERS数据库中艾司洛尔不良事件报告208例,发生不良事件559例次,累及系统--器官分类(SOC)21个;不良事件信号强度排序为:交界异位性心动过速、心搏出量降低、无脉性电活动、外渗、热射病、心室机能障碍、室颤、输液部位渗出、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痉挛等,与文献收集的病例报告一致性较高。结论艾司洛尔临床应用广泛,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多为轻微且短暂,但有严重的且说明书未记载的不良反应/事件。建议临床使用时仍需谨慎,对不良反应/事件早期判断、及时停药、尽早给予相关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神经系统 低钠血症 心脏 药品不良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
下载PDF
基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地舒单抗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艳鑫 邹剑 +4 位作者 董长江 陈力 何绪成 舒亚民 吴攀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为地舒单抗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6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共22个季度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MHRA)法对... 目的为地舒单抗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6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共22个季度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MHRA)法对地舒单抗的相关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有效信号后,再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3.1首选语(PT)进行编码,并对有信号的首选语在系统/器官分类(SOC)项下进行归类。结果获得地舒单抗报告数122924个,ADE信号数875个。信号涉及26个SOC,主要集中于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分别累计ADE报告数45081个、29049个、19175个。涉及13个事件未被药品说明书收录,包括步态障碍(PT数868,ROR=2.67,PRR=2.66),感觉减退(PT数470,ROR=2.05,PRR=2.04),骨髓炎(PT数374,ROR=12.21,PRR=12.17),龋齿(PT数310,ROR=22.02,PRR=21.95),乳腺癌(PT数310,ROR=2.51,PRR=2.51),高钙血症性肾病(PT数4,ROR=221.02,PRR=221.01),牙吸收(PT数36,ROR=209.46,PRR=209.38),动脉瘤样骨囊肿(PT数5,ROR=184.19,PRR=184.18),外耳道骨坏死(PT数24,ROR=171.15,PRR=171.15),糖尿病性终末器官损伤(PT数3,ROR=132.61,PRR=132.61)、植入物周围炎(PT数11,ROR=127.97,PRR=127.95),低磷酸酯酶症(PT数6,ROR=69.80,PRR=69.79)、骨肉瘤(PT数3,ROR=66.31,PRR=66.30)。在上报的99698份ADE报告中,女性占比(78.84%)远高于男性(10.89%),年龄主要集中在65岁及以上(44.65%),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50.63%),上报国家主要为美国(77.21%)。结论应重视地舒单抗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新的ADE,及时监测发生的ADE,采取必要干预措施,促进地舒单抗的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舒单抗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综合标准法
下载PDF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风险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力 李海龙 +6 位作者 刘迅 陈晨 易秋莎 张川 刘丹 宋海波 张伶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180-187,共8页
目的挖掘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不良事件(AE)的风险信号,探讨LPV/r的临床安全性,为该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0年第1季... 目的挖掘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不良事件(AE)的风险信号,探讨LPV/r的临床安全性,为该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0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AE报告数据中LPV/r相关的风险信号进行挖掘,检测阈值为报告数大于3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大于1的AE,并对AE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进行统计和分类,选取AE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FAERS数据库共收到LPV/r为首要可疑药物的AE报告13335例,检测出报告数>3且ROR的95%CI下限>1的AE风险信号455个,涉及AE报告7718例。涉及AE报告数占比居前2位的系统器官依次为"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13.6%(1051/7718)]和"妊娠期、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11.7%(899/7718)],但在"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所涉及的1051例AE报告中与妊娠期药物暴露有关者为998例,占95.0%;信号数占比居首位的系统器官为"各种先天性家族遗传性疾病"[16.3%(74/455)]。另外,药物相互作用所致AE共144例,在AE报告数中排第7位。结论检测出LPV/r妊娠期用药相关胎儿、新生儿和婴儿异常等风险信号,提示应关注孕妇和婴幼儿使用LPV/r的风险。LPV/r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相互作用也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冠状病毒属 冠状病毒感染 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信号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基于FDA报告系统的乌司奴单抗严重不良事件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滕威 沈皓 +2 位作者 焦敏 周晶晶 于鲁海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3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乌司奴单抗上市后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FAERS数据库自2009年第4季度至202... 目的: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乌司奴单抗上市后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FAERS数据库自2009年第4季度至2022年第1季度的乌司奴单抗相关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及信号检测。结果:共得到乌司奴单抗相关药物警戒信号90个(116 311例次),同时满足ROR法及PRR法识别并排除同义合并、药物外不良事件,共得到38个药品不良信号(44 515例次),涉及12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13个信号未在乌司奴单抗药品说明书中提及,涉及心脏器官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主要累积器官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9543例次)、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9366例次)以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5801例次)等;涉及死亡结局信号28个(811例次),按频次排序排名前二的分别为肺炎(95例次)和牛皮癣(60例次)。结论:应关注药品说明书中尚未涉及的严重的、新的药物警戒信号。用药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给药部位、肌肉骨骼系统、皮肤系统及感染药物警戒信号,及早科学识别药品不良事件,做好相应防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奴单抗 药物警戒 信号挖掘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拉米夫定肾脏及泌尿系统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19
作者 李金洋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0期1154-1158,I0001-I0003,共8页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拉米夫定肾脏及泌尿系统不良事件相关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的不良事件,根据首要怀疑药物,以替诺福韦、奈韦拉平、...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拉米夫定肾脏及泌尿系统不良事件相关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的不良事件,根据首要怀疑药物,以替诺福韦、奈韦拉平、齐多夫定、阿德福韦为对照组,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结合压缩估计算法对拉米夫定肾脏及泌尿系统(含各类检查中肾脏、泌尿道检查及尿液分析)不良事件进行信号挖掘,并分别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进行亚组信号挖掘。结果拉米夫定组和对照组发生的肾脏及泌尿系统(含各类检查中肾脏、泌尿道检查及尿液分析)不良事件分别为1165、2713例次。与对照相比,拉米夫定的肾功能损害风险更高。除肾功能损害外,HIV组肾衰、HBV组中毒性肾病风险均较对照更高。HIV合并HBV感染是拉米夫定引起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论提示拉米夫定存在肾脏及泌尿系统损害的风险,该发现可为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核苷(酸)类 肾脏 泌尿系统 肾功能损害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药品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致急性胰腺炎的风险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敏 黄承龙 +1 位作者 黄振光 钟秋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6-819,共4页
目的: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致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分析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结果:共检索到... 目的: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致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分析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结果:共检索到SGLT-2抑制剂致急性胰腺炎报告264份,整体SGLT-2抑制剂、卡格列净、恩格列净和达格列净致急性胰腺炎事件的ROR分别为4.95(95%CI:4.37~5.59),4.34(95%CI:3.59~5.24),4.27(95%CI:3.42~5.32)和8.06(95%CI:6.44~10.09)。联合用药分析显示,SGLT-2抑制剂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联合用药致急性胰腺炎的ROR为8.81(95%CI:6.72~11.56),与不联用GLP-1类似物相比ROR增加了99.32%。SGLT-2抑制剂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联合用药致急性胰腺炎的ROR为8.40(95%CI:6.35~11.1),与不联用DPP-4抑制剂相比ROR增加了87.92%。结论:SGLT-2抑制剂可能增加急性胰腺炎风险,联合应用DPP-4抑制剂或GLP-1类似物时,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急性胰腺炎 报告比值比 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