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GLT2抑制剂的生殖毒性: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信号挖掘与分析
1
作者 徐宵 叶小飞 +3 位作者 周祥 刘东旭 董子唯 贺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7,共10页
目的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的生殖系统药物毒性进行全面分析,挖掘潜在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信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压缩估计的不相称测定分析,选取报告比值比法(ROR... 目的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的生殖系统药物毒性进行全面分析,挖掘潜在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信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压缩估计的不相称测定分析,选取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成分信息法(IC)对FAERS中2013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有关SGLT2抑制剂的数据进行挖掘,借助重要医疗事件(IME)列表筛选出生殖系统IME。所有的不良事件及IME均由《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4.0版编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信号检测结果及指定不良事件的事件发生时间(TTO)。结果将SGLT2抑制剂作为“首要怀疑”和“次要怀疑”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报告纳入分析,共获得2700条记录。男性生殖系统不良事件发生频率(57.59%,1555/2700)高于女性(35.70%,964/2700),单药治疗与生殖不良事件的关联强度高于联合用药(IC的95%CI下限:1.40 vs 1.21;ROR的95%CI下限:2.65 vs 2.37)。在单药治疗中共检测出56个信号,出现8个强信号和13个IME。常见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是Fournier坏疽、生殖器真菌感染、龟头包皮炎等。说明书中未提及的IME共10个,包括男性外生殖器蜂窝织炎、乳腺癌、阴茎癌等。结论除了已知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SGLT2抑制剂还存在其他重要的生殖系统不良事件信号。不同SGLT2抑制剂的生殖毒性存在差异性,临床医师应充分考量用药的风险与收益,对严重不良事件进行重点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生殖毒性 不良事件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不相称测定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阿昔替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2
作者 林静 杨文宝 吕灵通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0期759-764,共6页
目的:挖掘阿昔替尼相关不良事件(A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比例报告比(PRR)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2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上报的有关阿昔替尼的AE信号进行挖掘。将报告数≥3,PRR≥2且χ^(2)≥4的... 目的:挖掘阿昔替尼相关不良事件(A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比例报告比(PRR)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2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上报的有关阿昔替尼的AE信号进行挖掘。将报告数≥3,PRR≥2且χ^(2)≥4的ADE定义为阳性信号,并采用PRR法对AE信号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阿昔替尼为主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24505例,涉及首选术语(PT)信号1879个。以男性和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报告数较多。通过PRR法计算,分别按报告数和信号强度的前50位并去除重复项后获得80个PT信号,其中上报数位居前3位的PT信号分别为腹泻、疲乏、高血压,PRR值位居前3位的PT信号分别为体表面积减少、免疫介导的肾炎、手足口病。与阿昔替尼最新的药品说明书对比,有35个PT信号尚未被说明书收录,包括气胸、胆囊炎等。结论:临床应用阿昔替尼时,除密切关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口腔炎相关的不良反应外,还应关注气胸、胆囊炎等,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替尼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物警戒 比例报告比法 安全用药
下载PDF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分析伏诺拉生的药物不良事件
3
作者 唐静 毛戈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伏诺拉生引起的药物不良事件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对其安全性进行评判,以期为医疗机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FAERS数据库2016年—2022年2季度的数据,...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伏诺拉生引起的药物不良事件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对其安全性进行评判,以期为医疗机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FAERS数据库2016年—2022年2季度的数据,对照《ICH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不良事件编码,处理数据后,提取以伏诺拉生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通过报告比值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监测信号.结果:提取以伏诺拉生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病例共987例,男女比例为1.33,平均年龄为65.33岁;医师上报的数量为68.90%;94.63%的报告来自日本.伏诺拉生产生不良事件较多的主要集中在胃肠疾病系统、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系统、心脏器官疾病系统.结论:通过FAERS数据库伏诺拉生不良反应的挖掘分析,提高了对这类在我国上市不久、用药经验欠缺的药品安全认识,为临床实际用药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诺拉生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 药物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阿帕他胺不良事件分析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志坚 郭晓晶 +5 位作者 许金芳 胡方圆 梁际洲 陈晨鑫 叶小飞 贺佳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744-749,共6页
目的: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分析上市后阿帕他胺的用药不良事件,为可疑药品不良事件提供数据支持,挖掘潜在不良事件信号,为安全用药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利用FAERS数据库2018年第一季度到2020年第四季度数据,首先进行数据... 目的: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分析上市后阿帕他胺的用药不良事件,为可疑药品不良事件提供数据支持,挖掘潜在不良事件信号,为安全用药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利用FAERS数据库2018年第一季度到2020年第四季度数据,首先进行数据清洗与目标药物名称标准化,以阿帕他胺为主要怀疑药物作为筛选条件,在16686793条记录中获得5053条阿帕他胺不良事件记录,利用不相称测定分析法中的报告比值法(ROR)和信息成分法(IC)挖掘药品不良事件信号,利用MedDRA 23.0术语集对信号结果进行系统分类并进行中文名称对应。结果:根据所选方法的检出条件,即ROR值置信区间下限大于1或IC置信区间下限大于0为限制条件,共得到90个不良事件信号,经过同义合并和排除药物外所致不良事件共获得69个药品不良信号,阿帕他胺的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脏器官疾病,且存在严重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结局较差。结论:潜在不良事件信号结果为近期日本提示的间质性肺炎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个案报道提供了数据支撑,数据挖掘结果显示该两种严重不良事件反应为阿帕他胺较为强烈的检出信号。此外,检出痴呆、多形性红斑、冠状动脉综合征、细菌性肺炎感染等新的不良信号,为进一步完善药品使用说明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他胺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 药品不良事件 数据挖掘 药物警戒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数据库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郁薇 蒙龙 刘箫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8-333,共6页
目的: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美国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数据库中于2004年1月1日-2019年12... 目的: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美国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数据库中于200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报的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不良事件涉及的人口学特征、不良反应构成和信号。结果: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不良事件报告数分别为1659例,其中女性(1169例,占70.5%)多于男性(345例,占20.8%);年龄主要在45~64岁(519例,占31.3%)。该药的不良反应信号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血液及淋巴系统、胃肠系统、肝胆系统、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系统和全身性不良反应。分析发现了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阳性不良反应信号20个,包括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黄斑水肿、腹痛、吞咽困难、寒战、黄疸、肝衰竭、肝硬化、尿路感染、脓性分泌物、射血分数降低、低钙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骨痛、面瘫、精神状态变化、鼻出血、肺不张等,其中淋巴细胞减少、黄斑水肿、精神状态改变并未记录在该药的药品说明书中,其他则为药品说明书中已记录的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结论:临床应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时,除药品说明书中已提到的不良反应外,还应密切关注其神经毒性、淋巴细胞变化并定期进行眼部与精神状态监测,以避免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或造成患者器官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不良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数据库的利伐沙班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圆圆 郑淑芬 钟诗龙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764-1769,共6页
目的:挖掘利伐沙班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法对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中于2008年9月-2020年12月上报的利伐沙班ADR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分... 目的:挖掘利伐沙班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法对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中于2008年9月-2020年12月上报的利伐沙班ADR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相关ADR报告并映射得到对应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同时,统计报告病例的性别、年龄、适应证等基本信息。结果与结论:共提取到相关ADR报告9373236例,其中以利伐沙班为伴随和怀疑药物的ADR报告有102027例;共挖掘得到ADR信号883个,涉及系统器官27个。102027例ADR报告中,女性(41294例,占40.47%)与男性(41071例,占40.26%)比例相当;年龄主要在>50~75岁(29261例,占28.68%)和>75岁(21470例,占21.04%);上报年份主要集中在2018年(18446例,占18.08%);主要上报国家为美国(75390例,占73.89%);严重的ADR报告有35046例(占34.35%),以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为主。利伐沙班ADR信号的SOC主要集中在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血管疾病、各类检查及神经系统疾病。在ADR报告数排序前20位的ADR首选术语中,除肺栓塞、急性肾损伤和心房颤动外,其余主要为出血相关的ADR,其中颅内出血是较为严重的ADR。当利伐沙班应用于房颤和预防脑血管意外时易引发颅内出血,当应用于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和血栓形成预防时易引发肺栓塞,临床应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比例报告比法 报告比值比法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托珠单抗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被引量:13
7
作者 罗林 张佳颖 +1 位作者 陈力 龙恩武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874-1879,共6页
目的:挖掘托珠单抗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反应报告系统中2015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2季度共22个季度的托珠单抗相关ADE报告数据,经数据标准化后,采用比例失衡法进行ADE信号挖掘。结果:... 目的:挖掘托珠单抗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反应报告系统中2015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2季度共22个季度的托珠单抗相关ADE报告数据,经数据标准化后,采用比例失衡法进行ADE信号挖掘。结果:共提取以托珠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163718份,涉及患者26674例。在26674例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73.69%)高于男性(19.04%),年龄以60~74岁(21.19%)为主。在163718份ADE报告中,报告国家以美国(70.15%)、加拿大(15.95%)、日本(3.33%)、澳大利亚(3.05%)、巴西(1.43%)为主;消费者(31.35%)和医师(24.94%)是主要上报人群。共挖掘出托珠单抗ADE信号747个,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疼痛等较为常见,以残疾评估量表分数增加、残疾评估量表分数降低、舒张压异常、收缩压异常等信号较强;共发现托珠单抗药品说明书中未记录的ADE信号共33种,以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降低、心率异常等实验室指标异常为主。ADE主要累及的系统器官共27个,涉及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全身性疾病以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等。结论:临床应用托珠单抗时,除关注药品说明书中已提及的ADE外,还应密切关注血氧饱和度、血压、血常规等各项实验室指标,并在ADE发生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珠单抗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比例失衡法 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丙戊酸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8
作者 丁雁鸣 柳丽丽 +3 位作者 刘艳萍 温晓娜 张飞雨 朱明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906-2909,共4页
目的对抗癫痫药物丙戊酸(VPA)不良事件(AE)信号进行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CPNN)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3年第1季度至2022年... 目的对抗癫痫药物丙戊酸(VPA)不良事件(AE)信号进行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CPNN)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3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VPA相关AE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结果共得到首选语(PT)阳性信号1253个(ROR法)和1109个(BCPNN法),涉及27个系统器官(SOC),主要集中在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方面;挖掘出药品说明书中未出现的阳性信号主要累及眼器官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2个SOC。结论VPA作为一线广谱抗癫痫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除了要关注药品说明书中常见的AE外,也需要关注眼毒性及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药品不良事件 比例失衡法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抗癫痫药物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盐酸决奈达隆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9
作者 蒋罗兰 蒋新华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4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通过挖掘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关于盐酸决奈达隆的相关数据,探讨该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09年第3季度至2022年第1季度共51季度的盐酸决奈达... 目的通过挖掘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关于盐酸决奈达隆的相关数据,探讨该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09年第3季度至2022年第1季度共51季度的盐酸决奈达隆的ADR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法(PRR)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分析药物不良事件安全信号。结果共提取到盐酸决奈达隆相关ADR报告15926份,共5142例患者,除去信息未知的情况,其中女性2466例(47.96%),男性2221例(43.19%);年龄主要分布在65~85岁(2623例,占51.01%)。经过多重筛查,ROR法与PRR法得到的信号均一致,合计88个且挖掘出50个未在说明书收录的警戒信号,主要体现在心脏器官疾病、各类检查、呼吸系统、胸及纵膈疾病、肝胆系统疾病等不良事件。结论利用FAERS数据库可较全面深入地分析盐酸决奈达隆的ADR,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决奈达隆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比例失衡法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AERS的伊沙佐米风险信号挖掘
10
作者 杨莉 赵新才 +1 位作者 徐嵘 张剑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770-2774,共5页
目的 挖掘伊沙佐米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Open Vigil 2.1在线工具,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自伊沙佐米在美国上市(2015年11月20日)至Open Vigil网站最近更新(2023年3月31日)的药品不良事件(A... 目的 挖掘伊沙佐米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Open Vigil 2.1在线工具,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自伊沙佐米在美国上市(2015年11月20日)至Open Vigil网站最近更新(2023年3月31日)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PRR)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进行数据挖掘,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5.1版对信号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进行标准化编码。结果 共提取到以“伊沙佐米”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13 841份,涉及患者以男性稍多(49.53%),且年龄多为65岁及以上(72.48%);报告来自57个国家/地区,以美国(52.90%)为主。共挖掘到阳性信号186个,强、中、弱信号分别有51、99、36个,累及SOC 19个。发生频次和PRR信号强度均排在前50位的PT包括周围神经病(414例,强信号)、血小板计数降低(379例,强信号)、血小板减少症(360例,强信号)、血细胞减少症(75例,强信号)、神经病学症状(41例,强信号),累及SOC为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检查和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累及胃肠系统疾病(2 588例)的ADE发生次数最多,包括腹泻(1 077例,强信号)、恶心(737例,中信号)、呕吐(459例,中信号)、便秘(275例,中信号)等;感染及侵染类疾病阳性信号包含PT最多,且多数未被药品说明书记载,其中强信号12个(1 030例)、中信号30个(627例),主要涉及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脓毒症、带状疱疹等;心脏器官疾病中的心脏淀粉样变性(7例,强信号)、急性冠脉综合征(14例,强信号)和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肾功能损害(91例,中信号)均为较强信号且均未被药品说明书记载。结论 除需常规关注的伊沙佐米相关胃肠系统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等常见ADE外,临床还需关注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感染,密切监测其心血管毒性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沙佐米 不良事件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地舒单抗的肌肉骨骼相关毒性:基于FAERS对地舒单抗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11
作者 胥甜甜 万青 +1 位作者 焦守峰 毕群群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9期1095-1100,共6页
目的 评价地舒单抗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地舒单抗在美国上市后连续46个季度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进行信号挖掘,以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 目的 评价地舒单抗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地舒单抗在美国上市后连续46个季度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进行信号挖掘,以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得到的602个不良反应信号表明,肌肉骨骼疾病是发生频率和强度最高的不良反应类型,对SOC项下“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颌骨骨坏死、关节痛、肢体疼痛、背痛、肌痛、骨痛等,这些都有在说明书中记录,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未被记录在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例如颌骨外生性骨疣、颌部瘘管、动脉瘤样骨囊肿,颌骨疼痛、肌痉挛等。结论 临床上常应用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和骨肿瘤等骨骼相关疾病,但是该药的骨骼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强度最高,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与肌肉骨骼疾病相关的不良反应,并区分原发疾病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舒单抗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比例失衡法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替格瑞洛相关不良事件信号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季春梅 周建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5期632-635,640,共5页
目的:挖掘与分析替格瑞洛上市后的药品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提取2011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共42个季度的替格瑞洛所致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 目的:挖掘与分析替格瑞洛上市后的药品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提取2011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共42个季度的替格瑞洛所致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上述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提取到以替格瑞洛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记录共34 611条,检测到不良事件信号共317个,涉及13 930例次不良事件报告,涉及20个系统和器官分类,其中主要为心脏疾病(3 269例,占23.47%),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3 014例,占21.64%)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1 407例,占10.10%)。发生频次较高的不良事件信号与药品说明书总体一致;未在药品说明书中提及的、临床需关注的信号主要有血压升高、记忆受损、感受异常、听力减退和室性心律等。结论:使用替格瑞洛时,除了常见的呼吸系统、出血等不良反应外,其他少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如颅内出血、心动过缓和潮式呼吸也应得到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不良事件 信号分析
下载PDF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数据库的依瑞奈尤单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13
作者 李烨 徐乐加 +1 位作者 郑丹微 麦海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539-2544,共6页
目的:挖掘依瑞奈尤单抗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对FDA不良事件数据库中于2018年5月至2022年9月上报的依瑞... 目的:挖掘依瑞奈尤单抗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对FDA不良事件数据库中于2018年5月至2022年9月上报的依瑞奈尤单抗ADR报告进行数据挖掘,统计报告病例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对新的ADR信号进行分析。结果:以依瑞奈尤单抗为怀疑药物的ADR报告有9890例,其中女性(6215例,占62.84%)多于男性(845例,占8.54%);年龄主要在45~64岁;上报年份主要集中在2019年;主要上报国家为美国。共挖掘得到ADR信号53个,涉及系统器官分类13个,主要集中在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和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除说明书已经收录的注射部位反应、便秘、脱发等ADR,还挖掘出雷诺现象、心血管相关不良反应、月经异常等新的ADR信号。结论:临床应用依瑞奈尤单抗时,除药品说明书中已提到的ADR外,还应密切关注雷诺现象和月经异常现象,并对患者心血管风险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瑞奈尤单抗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对未成年人群肝衰竭ADE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冰 梁力 +3 位作者 陈燕 郭宇航 刘霞 郭晋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44-2148,共5页
目的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未成年人群中引起肝衰竭的药物进行数据挖掘,以期为相关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美国FAERS数据库2013年第1季度—2022年第3季度未成年(小于18岁)人群发生肝衰竭的药物... 目的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未成年人群中引起肝衰竭的药物进行数据挖掘,以期为相关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美国FAERS数据库2013年第1季度—2022年第3季度未成年(小于18岁)人群发生肝衰竭的药物不良事件(ADE)报告数据并对其进行挖掘与分析,按不同年龄段分为婴儿(≤1岁)、幼儿(>1~<6岁)、儿童(6~<12岁)和少年(12~<18岁),利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ROR)法、比例报告比值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筛选ADE信号。结果 共收集到未成年人群的肝衰竭ADE报告1 051份,涉及60种药物。少年的肝衰竭发生率最高(410例,占39.01%),其次是幼儿(297例,占28.26%);有14个药物的说明书未提及肝胆系统损伤和肝衰竭风险,包括左乙拉西坦31例(占2.95%),甲硝唑18例(占1.71%),托吡酯、甲泼尼龙各16例(各占1.52%),地塞米松12例(占1.14%),替沙仑赛11例(占1.05%),硫酸亚铁、二甲双胍和白消安各10例(各占0.95%),丙泊酚9例(占0.86%),onasemnogene abeparvovec 8例(占0.76%),苯海拉明、奥美拉唑各5例(各占0.48%),sebeliesterase α 4例(占0.38%),共计165例,占报告总数的15.70%。其中二甲双胍与已知的肝脏安全性相反;甲硝唑和左乙拉西坦作为新的风险信号,引起的临床结局较为严重。结论 发现了导致未成年人群肝衰竭的14个新的药物警戒信号,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该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其中二甲双胍既不经过肝脏代谢,也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其引发的肝衰竭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甲硝唑和左乙拉西坦引起的临床结局较为严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群 肝衰竭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用药安全 药物不良事件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美法仑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
15
作者 狄潘潘 梁海 +2 位作者 王杰 胡云飞 贾淑云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93-1497,共5页
目的挖掘美法仑的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OpenVigil 2.1数据平台,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2季度的美法仑相关ADR报告,利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 目的挖掘美法仑的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OpenVigil 2.1数据平台,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2季度的美法仑相关ADR报告,利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综合标准法(MHRA)进行数据挖掘,根据《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4.0版)ADR术语集中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DR报告进行描述和分类。结果共检索到目标药物美法仑相关ADR报告17046份,ADR报告数呈波动上升趋势;ADR报告涉及患者以男性为主(43.28%),且集中于50~<75岁(35.09%),主要上报国家为美国(23.97%);共涉及严重结局22842例次,以住院或延长住院为主(24.45%)。共挖掘到403个ADR信号,涉及23种SOC,主要为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801例次,13.77%),其次为眼器官疾病(755例次,12.97%)和感染及侵袭类疾病(716例次,12.30%)。报告例次排名靠前的ADR信号涉及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发热及黏膜炎等PT,肺炎、脓毒症、玻璃体积血、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PT未被药品说明书收录;信号强度排名靠前的ADR信号涉及脉络膜营养不良、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眼球萎缩等PT,且上述3种PT均未被药品说明书收录。结论美法仑导致的ADR主要包括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眼器官疾病和感染及侵袭类疾病;使用美法仑前,临床应做好用药评估,并在治疗期间重点关注患者的血液指标和眼部毒性反应,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法仑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物不良反应 数据挖掘 比值失衡法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地诺孕素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16
作者 李轶凡 王安妮 冯欣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挖掘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中地诺孕素上市后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例失衡分析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检索FAERS数据库2004年1季度至2022年1季度收... 目的挖掘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中地诺孕素上市后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例失衡分析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检索FAERS数据库2004年1季度至2022年1季度收录的地诺孕素相关报告挖掘不良事件信号。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术语集进行汉化及分析查询。结果以地诺孕素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数共检测出790例报告,66个信号。安全信号表现为操作后肺栓塞、小脑卒中、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以及斯蒂尔病和静脉栓塞等。主要累及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等系统器官。结论利用挖掘FAERS数据库可较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地诺孕素上市后的不良事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临床应用地诺孕素时,应密切关注该药的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诺孕素 不良事件报告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巴瑞替尼不良反应的信号挖掘与分析
17
作者 骆巧 李刚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9期15-19,共5页
目的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的全面分析,以探究巴瑞替尼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E),为该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三季度共27个季度的巴瑞替尼ADE报告,... 目的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的全面分析,以探究巴瑞替尼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E),为该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三季度共27个季度的巴瑞替尼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PRR)法,挖掘巴瑞替尼相关的ADE风险信号。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DE报告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提取ADE报告7201690例,以巴瑞替尼为主要怀疑对象为6344例。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栓栓塞事件、感染、血脂异常、肿瘤、肝细胞损伤、疱疹病毒感染等。可能存在的新的风险信号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缺血性脑卒中、呼吸衰竭、呼吸心跳骤停、急性胰腺炎等。结论巴瑞替尼在临床使用中,除了关注说明书中提及的不良事件外,还需加强监护,防范COVID-19、脑卒中、猝死等严重情况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瑞替尼 美国fda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风险信号挖掘 新冠肺炎
下载PDF
达罗他胺ADE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18
作者 乔丽娟 陈金花 康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 挖掘并分析达罗他胺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收集2019年第3季度到2022年第3季度达罗他胺相关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 目的 挖掘并分析达罗他胺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收集2019年第3季度到2022年第3季度达罗他胺相关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 提取到达罗他胺相关的ADE报告565份,其中以达罗他胺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356份,挖掘得到38个ADE信号,涉及15个系统器官分类(SOC),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达罗他胺ADE信号的SOC主要集中在各类检查,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状和息肉状),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等。该药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E信号有13个,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吞咽困难、认知障碍、勃起功能障碍、横纹肌溶解、男性乳腺发育、血小板计数降低等。结论 临床在使用达罗他胺时,除了关注该药说明书中提及的ADE外,还应密切关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横纹肌溶解、男性乳腺发育、血小板计数降低等潜在ADE,以避免因ADE引起的停药或器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罗他胺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芳香化酶抑制剂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琪琳 丁玉峰 +1 位作者 陈力 舒亚民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目的对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信号进行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取2015年第1季度—2021年第2季度共26个季度的与AIs相关的ADE报告,数... 目的对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信号进行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取2015年第1季度—2021年第2季度共26个季度的与AIs相关的ADE报告,数据规范化后,利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对ADE报告进行数据筛选与分析。结果共获得以AIs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16501份,筛选后得到ADE信号1150个(依西美坦209个,来曲唑377个,阿那曲唑564个),累及23个系统,主要涉及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报告数前50位的ADE中未在说明书中出现的信号有47个(依西美坦15个,来曲唑11个,阿那曲唑21个),新信号主要集中在血液、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结论本研究挖掘出的常见ADE信号和其累及系统与说明书一致,但3种AIs的ADE具有差异性且发现新信号,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 芳香化酶抑制剂 信号挖掘 不良事件 比例失衡法
原文传递
基于FAERS数据库的阿昔替尼ADE信号挖掘与分析
20
作者 夏茹楠 应婷 +3 位作者 梁海 戴加惠 王亚东 解雪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896-2900,共5页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阿昔替尼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12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的阿昔替尼药品不良事件(ADE)数据,利用比值失衡测量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与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的综...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阿昔替尼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12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的阿昔替尼药品不良事件(ADE)数据,利用比值失衡测量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与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的综合标准法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共获得阿昔替尼相关ADE报告13962份,患者年龄集中于65~85岁(43.25%),性别以男性为主(65.23%),上报国家以美国为主(60.01%),严重ADE结局多为住院或延长住院(31.51%)。共检测到ADE风险信号172个,涉及18个系统和器官分类(SOC),主要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3749例次,30.84%)和胃肠系统疾病(2067例次,17.00%)。发生频次较多的ADE风险信号与该药的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如腹泻、疲劳及高血压;需临床关注的、新的ADE风险信号主要为死亡,免疫介导性肾炎和各种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肿和息肉)等SOC包含的PT信号。结论对于阿昔替尼发生频次多且其药品说明书已载入的ADE(如高血压、腹泻等),在用药前应充分做好评估,尤其是针对联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伴有基础高血压的患者;对于其信号较强、新的ADE(如死亡、疾病进展、肿瘤进展等),在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关注可能致死的ADE;对于其罕见的ADE(如免疫介导性肾炎、阴囊溃疡、非感染性脑炎等),应进一步加强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替尼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比值失衡测量法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