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雪》中的人性、悲悯与诗意——兼论路翎“朝鲜战争”书写的美学意涵
1
作者 翟崇光 郭雅娴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2-78,96,共8页
路翎于新中国初期深入朝鲜战场,创作了独具个性的“朝鲜战争”题材作品,与其时表现重大题材的写作不同,他并未把战争作为叙事的主要部分,而是将其作为演绎人之内心的广阔幕布,注重挖掘战争幕布下平凡人物的内心活动及生存状态。路翎的... 路翎于新中国初期深入朝鲜战场,创作了独具个性的“朝鲜战争”题材作品,与其时表现重大题材的写作不同,他并未把战争作为叙事的主要部分,而是将其作为演绎人之内心的广阔幕布,注重挖掘战争幕布下平凡人物的内心活动及生存状态。路翎的写作承继着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说”论,亦受到东西方审美文化的影响,《初雪》是其“朝鲜战争”书写中最具美学内涵的作品,展现了崇高美学之外的秀美与温情,表现出了人性美、悲悯美与诗意美。“平凡”英雄形象的塑造、叙事副线的巧妙运用、中朝友谊的生动摹写,使路翎的写作在主流战争观之外提供了理解战争与人性的新视角,而且这种温情化的“朝鲜战争”书写,还呈现出了国际主义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翎 《初雪》 朝鲜战争 美学意涵
下载PDF
宋代点茶“盏贵青黑”文化成因及美学意涵
2
作者 叶锦霓 丁铮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50,共8页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点茶斗茶的兴起也催生出不同于别代以青白色茶盏为主的黑釉盏。本文将从宋徽宗所著的《大观茶论》里提到的“盏色贵青黑”中着手探究盏色何以贵青黑?是对宋代文人何种茶道审美精神的外化体现?本文...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点茶斗茶的兴起也催生出不同于别代以青白色茶盏为主的黑釉盏。本文将从宋徽宗所著的《大观茶论》里提到的“盏色贵青黑”中着手探究盏色何以贵青黑?是对宋代文人何种茶道审美精神的外化体现?本文通过对宋代文人茶类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挖掘黑釉盏于宋代的繁盛与饮茶风格的变化关联性,从“盏贵青黑”映射出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崇尚自然的道家思想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对宋人点茶审美的联系与影响。深挖宋代茶文化美学精神内核有助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拓展道路,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点茶 黑釉盏 道家思想 美学意涵
下载PDF
从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看“书势”美学意涵
3
作者 韦思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6-103,共8页
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堪称秦汉竹简书法作品的佳构,是介于篆、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书体典范,处于古文字与现代汉字的转捩点,在书法美学与艺术史中至关重要。在内容上,它不仅是早期兵学文献的瑰宝,而且还是一部关于书法“势”的诠释著作... 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堪称秦汉竹简书法作品的佳构,是介于篆、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书体典范,处于古文字与现代汉字的转捩点,在书法美学与艺术史中至关重要。在内容上,它不仅是早期兵学文献的瑰宝,而且还是一部关于书法“势”的诠释著作,堪称“文书双璧”。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对后来书法艺术创作与审美产生深远影响,最为明显地体现在书法美学、书法理论中关于“势”的范畴论述上。文章从美学角度分析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书法的“势”,即文字用笔之“势”、结体之“势”、章法之“势”,与《孙子兵法》当中言及的“内在之气势”“自然之形势”“战争之局势”相契合。书法整体章法之“势”统摄了用笔与结体之“势”,突破了兵法当中“战争之局势”统合“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的单一维度,从而发展成多元化的经典审美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雀山汉简 孙子兵法 书势 美学意涵
下载PDF
论“阴阳两仪”思想范式的美学意涵 被引量:7
4
作者 仪平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在东方文化和美学观念中,“阴阳两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范畴和文化命题。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种东方式、中国式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哲学,而且也反映了一种东方式、中国式的美学思想范式。其美学意涵主要有四:一是“耦两”美观念,即强... 在东方文化和美学观念中,“阴阳两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范畴和文化命题。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种东方式、中国式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哲学,而且也反映了一种东方式、中国式的美学思想范式。其美学意涵主要有四:一是“耦两”美观念,即强调在相反相对的两种矛盾因素之间思考美、创造美;二是“中和”美意识,即讲究在两两相对的矛盾因素之间实现均衡持中、不偏不倚的和谐之美。其核心范畴是“中”。三是“刚柔”美理想,既讲究阳刚与阴柔这两种审美理想之间的相成相济,又有偏重阴柔之美的趋向。四是“虚实”美境界,在阴与虚、阳与实的对应中,既强调虚与实之间的互用相生,又讲究以虚为体、以实为用,从而推动“意境”美学理论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两仪 思想范式 美学意涵
下载PDF
论白先勇小说的漂泊主题及其美学意涵 被引量:2
5
作者 廖哲平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1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漂泊,指的是一种行踪不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和20世纪中叶的台湾社会相契合的。而台湾文学的漂泊主题,是在包括白先勇、王文兴、余光中、於梨华、聂华苓等在内的一批带着“外省人”标签的作家笔下呈现出来的。作为这批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漂泊,指的是一种行踪不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和20世纪中叶的台湾社会相契合的。而台湾文学的漂泊主题,是在包括白先勇、王文兴、余光中、於梨华、聂华苓等在内的一批带着“外省人”标签的作家笔下呈现出来的。作为这批作家中的代表人物,白先勇的小说也打上了很强的时代烙印。综观其小说的漂泊主题,可以观察到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情感上的无依感、空间上的无家感、时间上的无力感。这三种看似负面的漂泊情绪,却通过白先勇的文字,向读者传递了共同的孤独美、悲剧美和诗境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漂泊 情感 空间 时间 美学意涵
下载PDF
讽刺性描写:《歧路灯》的美学意涵及审美价值
6
作者 李延年 康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9-94,共6页
在《歧路灯》中含有大量的讽刺性描写,几乎占了《歧路灯》三分之一的篇幅,此种现象颇值得探究。然而时至今日,海内外却鲜有撰写专文、专著对此作系统而详细的研探。有鉴于此,笔者力图拾遗补缺,弥补此方面研究的缺憾。本文从表象和事实... 在《歧路灯》中含有大量的讽刺性描写,几乎占了《歧路灯》三分之一的篇幅,此种现象颇值得探究。然而时至今日,海内外却鲜有撰写专文、专著对此作系统而详细的研探。有鉴于此,笔者力图拾遗补缺,弥补此方面研究的缺憾。本文从表象和事实不和谐构成的反讽叙事、独具特色的讽刺艺术、滑稽与崇高的二重奏、喜剧形式下的悲剧意蕴等角度切入,探析《歧路灯》中讽刺性描写的美学意涵及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讽刺性描写 美学意涵 审美价值
原文传递
《老子》运展式思维方式的美学意涵
7
作者 何长仁 《大庆社会科学》 2013年第3期144-152,共9页
运展式思维方式在《老子》中颇具原创性。运展式思维方式主要是指审美主体个体在审美实践中为发掘生存智慧,以揭示事物发生发展规律为主题取向,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流审美价值,以多向性、变通性、批判性、辩证性为主要思维策略,以... 运展式思维方式在《老子》中颇具原创性。运展式思维方式主要是指审美主体个体在审美实践中为发掘生存智慧,以揭示事物发生发展规律为主题取向,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流审美价值,以多向性、变通性、批判性、辩证性为主要思维策略,以探索和领悟高远人生奥妙为审美情趣的思维模式。《老子》美学的生存智慧,为中国古典美学形成"中国式的"、"独创性的"格局奠定了理论思维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美学 《老子》 运展式思维方式 审美情趣 美学意涵
下载PDF
汉代漆器的美学意涵与传承创新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斌慧 《天工》 2020年第4期10-11,共2页
漆器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还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漆器拥有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在汉代达到鼎盛。首先对汉代漆器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然后分别从纹饰、造型设计两个方面对汉代漆器的美学意涵进行了剖析,最后对汉代漆器文... 漆器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还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漆器拥有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在汉代达到鼎盛。首先对汉代漆器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然后分别从纹饰、造型设计两个方面对汉代漆器的美学意涵进行了剖析,最后对汉代漆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漆器 美学意涵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论朱光潜的京派文学评论及其美学意涵
9
作者 邓慧茹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2-25,46,共5页
朱光潜作为著名美学家,也曾对京派文学作品进行过评论。他通过对京派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的文学批评活动,总结京派“言近旨远”“静穆”“节制”“和谐”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理想。他将“美感的态度”“不即不离”的距离说、“物我交融... 朱光潜作为著名美学家,也曾对京派文学作品进行过评论。他通过对京派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的文学批评活动,总结京派“言近旨远”“静穆”“节制”“和谐”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理想。他将“美感的态度”“不即不离”的距离说、“物我交融”的移情说等美学理论运用到文学批评中,使其文学批评展现出系统性和全面性。朱光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学批评,不仅在京派文学批评家中独具特色,而且对推动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京派 文学评论 美学意涵
下载PDF
禅韵、画影里的山水诗——加里·斯奈德元图像山水诗的美学意涵解读
10
作者 毕建程 《外国语言文学》 2024年第1期62-72,112,135,共13页
当代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创作的一系列具有东方画韵的诗作以中国山水画为题材,并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是一种与中国山水画形神相似的“图像山水诗”。本文试图以中西结合、古今并用的理论体系探讨斯奈德诗歌作品艺术形态的审美... 当代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创作的一系列具有东方画韵的诗作以中国山水画为题材,并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是一种与中国山水画形神相似的“图像山水诗”。本文试图以中西结合、古今并用的理论体系探讨斯奈德诗歌作品艺术形态的审美意义。首先借助西方文艺理论知觉现象学和后现代阅读理论来解释“图像”与“文本”如何在图像山水诗中有机和谐地并置;随后用中国哲学和古典山水美学理论来挖掘诗歌的思想内涵和品鉴艺术风格;最后通过画中、画上和画外三种艺术视角分析图像山水诗的欣赏层次。以此证明加里·斯奈德的诗歌作品是东西方思想和艺术融合的典范,体现出人类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极大的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斯奈德 图像山水诗:《山河无尽》 美学意涵
原文传递
李清照词作中的植物意象及其美学意涵
11
作者 武珺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8期5-7,共3页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女性文学家,其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著作题材广泛,美学意涵丰富,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其词作中包含许多不同的植物意象,如梅花、菊花、桂花等,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蕴...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女性文学家,其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著作题材广泛,美学意涵丰富,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其词作中包含许多不同的植物意象,如梅花、菊花、桂花等,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蕴含有独特的美学意义。本文意图通过李清照词作中的植物意象,领略其人生感悟,探究其中的审美意蕴,以求前人之美照今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植物 美学意涵
下载PDF
“桌面电影”的美学新探与发展隐忧——以《网络谜踪》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梦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58,共5页
2018年"桌面电影"步入大众视野,全新的影像表达方式广受学界、业界与阅听众关注与热议。《网络谜踪》一改传统影像表达方式,将现实中的电脑桌面"转移"至电影银幕,在叙事结构、演员表演、场域体验方面颇具新意,模糊... 2018年"桌面电影"步入大众视野,全新的影像表达方式广受学界、业界与阅听众关注与热议。《网络谜踪》一改传统影像表达方式,将现实中的电脑桌面"转移"至电影银幕,在叙事结构、演员表演、场域体验方面颇具新意,模糊了影像中虚拟与真实的边界,让阅听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交叉置入的情景体验,更试图将互联网隐私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融入影片叙事。全新的尝试探索是对传统影像美学的丰富拓展还是戏谑调侃?探究"桌面电影"的特质与局限性可为未来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桌面电影” 美学意涵 隐忧
下载PDF
相遇之美——谈《驿路梨花》中的“遇见”构建
13
作者 张思思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32期83-85,共3页
小说《驿路梨花》是彭荆风的经典代表小说,作者借用陆游的诗句作为小说的题目,具有独特的用意和思考。小说中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主要情节内容,展现了“军民一家亲”的红色主题。小说借用散文化手法突出“三美”:语言美、景色美、人情... 小说《驿路梨花》是彭荆风的经典代表小说,作者借用陆游的诗句作为小说的题目,具有独特的用意和思考。小说中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主要情节内容,展现了“军民一家亲”的红色主题。小说借用散文化手法突出“三美”:语言美、景色美、人情美,在“美”的背后是各种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的“相遇”,展现出生命中神奇的“相遇之美”。各种不期而遇让小说的情节更加迭起,矛盾更加突出,增加了小说的艺术张力和可读性,并进一步升华了小说的主题,铸造了同题材的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驿路梨花》 红色主题 美学意涵
下载PDF
主体升华与本质复归: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审美旨趣
14
作者 李金梅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83-87,共5页
当今社会,劳动具有“审美-谋生”双重属性。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被过分强调,而其具有的审美性质却被忽略。因此,劳动教育相应地也应具有“审美-谋生”双模式。劳动教育者要从关注劳动者主体升华、本质复归的角度挖掘劳动的审美意涵,开展... 当今社会,劳动具有“审美-谋生”双重属性。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被过分强调,而其具有的审美性质却被忽略。因此,劳动教育相应地也应具有“审美-谋生”双模式。劳动教育者要从关注劳动者主体升华、本质复归的角度挖掘劳动的审美意涵,开展劳动教育,以激发劳动者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美学意涵 审美模式
下载PDF
剧场·叙事·仪式——从民族交响剧场《康僧会》看当前的民族音乐创作
15
作者 贾波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6-20,共5页
民族器乐音乐创作一直以来是中国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许志斌创作的民族交响剧场《康僧会》是一部在体裁、结构与创作手法等方面都颇具新意的作品,从剧场、叙事以及仪式等层面对其进行解析,进而阐释其音乐创作特色及美学意涵,并... 民族器乐音乐创作一直以来是中国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许志斌创作的民族交响剧场《康僧会》是一部在体裁、结构与创作手法等方面都颇具新意的作品,从剧场、叙事以及仪式等层面对其进行解析,进而阐释其音乐创作特色及美学意涵,并结合该作品反思当前的民族音乐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响剧场 《康僧会》 创作观念 美学意涵
下载PDF
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音乐创作手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陆佳敏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4期32-36,共5页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摘得2019年文华大奖,它在审美上给人一种全新的理念,是一部不同凡响的红色题材的优秀舞剧作品。与之相伴的是好的原创舞剧音乐,其交响化的音乐创作方式值得关注。文中将分析舞剧作曲家运用的"核心主题"...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摘得2019年文华大奖,它在审美上给人一种全新的理念,是一部不同凡响的红色题材的优秀舞剧作品。与之相伴的是好的原创舞剧音乐,其交响化的音乐创作方式值得关注。文中将分析舞剧作曲家运用的"核心主题"的音乐创作手法,阐明"核心主题"的创作构想在舞剧中的贯穿性以及在舞剧中产生的美学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音乐 《永不消逝的电波》 核心主题 美学意涵
原文传递
简单性:从历史偏爱到主体信念
17
作者 王金柱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6,共4页
缕析简单性的四个维度:简单性的历史偏爱,简单性的美学意涵,简单性的理性经济,简单性的主体信念。简单性是主体把握世界的经济理性,经济理性反映了主体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内在愿望和倾向。
关键词 简单性 历史偏爱 美学意涵 理性经济 主体信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