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寻国产喜剧电影的美学转型——评《21世纪中国喜剧电影新兴亚类型研究》
1
作者 王原 《传媒》 2024年第3期I0008-I0008,共1页
新世纪以来,我国喜剧电影在发展态势上呈现出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和特点。这些变化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环境变迁以及观众审美的转变密切相关。传统的喜剧元素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观众对喜剧电影的期待更加注重情感表达、人物形象的... 新世纪以来,我国喜剧电影在发展态势上呈现出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和特点。这些变化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环境变迁以及观众审美的转变密切相关。传统的喜剧元素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观众对喜剧电影的期待更加注重情感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剧情思想的深度等方面。同时,政府对电影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电影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电影制作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这为喜剧电影的制作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电影 喜剧元素 观众审美 电影制作技术 亚类型 美学转型 电影产业 支持力度
下载PDF
当代美学转型的一种可能性——读《居间美学》
2
作者 孙彤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I0010-I0010,共1页
《居间美学》一书探讨当代美学转型的一种可能性。作者给出了一个被命名为“居间美学”的方向导引。什么是居间美学?这一概念首先来自对康德《判断力批判》的重审,力图超越以“趣味美学”为核心的对康德美学的理解,重新恢复“自然目的... 《居间美学》一书探讨当代美学转型的一种可能性。作者给出了一个被命名为“居间美学”的方向导引。什么是居间美学?这一概念首先来自对康德《判断力批判》的重审,力图超越以“趣味美学”为核心的对康德美学的理解,重新恢复“自然目的论”判断在“第三批判”中的核心位置,它代表了当代美学转型的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力批判》 美学转型 康德美学 自然目的论 一种可能性 居间 核心位置
下载PDF
清末民初美学转型的语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钟仕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6,共9页
清末民初美学转型在语境上表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新民救国的需要,输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在这种时代思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三传束阁,《论语》当薪"的民族虚无主义使清末民初的美学转... 清末民初美学转型在语境上表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新民救国的需要,输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在这种时代思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三传束阁,《论语》当薪"的民族虚无主义使清末民初的美学转型失去"背景语境",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受到西学冲击和旧学衰颓的双重挤压;第二是美学概念上受到日本等外来词汇的制约,这些词汇中有些是中国古代传进日本,日本因自身语言的贫乏而借以翻译西方美学术语时又赋予它们新的涵义,当中国学者将这些美学概念从日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形成了"双重语境"。无论是外来词还是非外来词的美学概念,惟有把它们放在历史语境和情景语境中,才能追问到它们的本源性和特殊性,才能建成中国美学的"意义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美学转型 语境分析 双重语境
下载PDF
大空间公共建筑结构形态的美学转型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宇 史立刚 刘德明 《华中建筑》 2010年第10期7-9,共3页
大空间公共建筑结构形态表现正从传统的"遮蔽"走向"解蔽"。这样的转型是双重建构的作用结果:于精神层面反映在"崇高"与"优美"两种美感的共济追求;于物质层面的直观反映则是结构形态多层次技术... 大空间公共建筑结构形态表现正从传统的"遮蔽"走向"解蔽"。这样的转型是双重建构的作用结果:于精神层面反映在"崇高"与"优美"两种美感的共济追求;于物质层面的直观反映则是结构形态多层次技术元素的变化与关系的调整。结构形态的发展及其附属效应,是建筑美学内涵增殖的一种投射,同时这些建筑技术的跃迁与蔓生也在丰富着建筑美学批评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公共建筑 美学转型 结构形态
下载PDF
娱乐文化与美学转型——金庸现象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贾丽萍 《华文文学》 2001年第4期52-58,共7页
关键词 金庸 新派武侠小说 连载 刊行 文学现象 文坛 美学转型 篇幅 版本 自觉意识
下载PDF
康德“哥白尼式革命”与当代美学转型 被引量:1
6
作者 甘锋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5,共5页
康德在形而上学领域发动的"哥白尼式革命"彻底改变了主客体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先验论。正是先验方法在美学领域的运用,才使康德得以超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形成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扭转了当时西方美学的研究方向。在当下美学... 康德在形而上学领域发动的"哥白尼式革命"彻底改变了主客体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先验论。正是先验方法在美学领域的运用,才使康德得以超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形成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扭转了当时西方美学的研究方向。在当下美学转型的语境中,重温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对于超越美学研究中感性话语与理性话语双峰对峙的理论困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白尼式的革命” 先验方法 美学转型
下载PDF
艺术品资格的提出及西方当代美学转型
7
作者 殷曼楟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34,共6页
在西方当代美学的发展中,美学提问从"艺术是什么"向"某物为何是艺术品"的转变是一个重要事件,因为这意味着传统的"艺术品本体论"向"艺术品资格"问题的转向。随着"艺术品资格"问题的... 在西方当代美学的发展中,美学提问从"艺术是什么"向"某物为何是艺术品"的转变是一个重要事件,因为这意味着传统的"艺术品本体论"向"艺术品资格"问题的转向。随着"艺术品资格"问题的提出,西方当代美学转而开始关注艺术品与其具体文化语境的关系,这便是诺埃尔.卡罗尔、斯蒂芬.戴维斯等人所称的"语境论"转向,西方当代美学对作者"意图"及"历史叙事"等的兴趣都与这一转向关系密切。而阿瑟.丹托的艺术界理论和乔治.迪基的艺术体制理论在这一转变中则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转型 艺术品资格 艺术定义 艺术界 艺术体制
下载PDF
孙犁美学转型论纲
8
作者 阎庆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39,共9页
在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视域中 ,孙犁的突出成就在于 :对文艺与政治关系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极大地充实了艺术社会学 ,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整体把握和学理性论析 ,为近代“崇高”保留了必要的地盘 ,为审美主体的人格自塑提供重要的参考。由... 在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视域中 ,孙犁的突出成就在于 :对文艺与政治关系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极大地充实了艺术社会学 ,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整体把握和学理性论析 ,为近代“崇高”保留了必要的地盘 ,为审美主体的人格自塑提供重要的参考。由于自身“审美情结”的强大与心理承受力的偏弱 ,导致孙犁美学转型的艰难性、痛苦性 ,也妨碍他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美学汲取必要的营养 ,但与这方面的缺失同时并存的是 :为中国当代文学和美学不加分析地滑向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美学转型 艺术社会学 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审美情结 和谐 崇高
下载PDF
从哲学的根本转向看当代美学转型
9
作者 李乖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4,共3页
在西方美学史上,“美学”用什么方法研究什么的问题一直是美学研究的核心,据此,美学的分水岭清晰明确:一是用哲学思辨的方法,研究美的“本体”,将美学视为“美的哲学”或“艺术哲学”,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美的规律或艺术美... 在西方美学史上,“美学”用什么方法研究什么的问题一直是美学研究的核心,据此,美学的分水岭清晰明确:一是用哲学思辨的方法,研究美的“本体”,将美学视为“美的哲学”或“艺术哲学”,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美的规律或艺术美,如柏拉图、黑格尔、康德等的美学;二是用科学实证的方法,探究人的认识、语言的形成与发生,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人们的审美经验、审美心理、语言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转型 哲学思辨 当代 美学研究 语言符号 西方美学 “本体” 艺术哲学
下载PDF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转型的思考
10
作者 李欣人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61-63,共3页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转型的思考李欣人自王国维首次将西方美学引入中国以来,中国近现代美学已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岁月已把我们带入了20世纪末叶,站在今日时间起点上,审视中国美学界,有关美学的转型问题,正成为学术领域广泛关注的...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转型的思考李欣人自王国维首次将西方美学引入中国以来,中国近现代美学已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岁月已把我们带入了20世纪末叶,站在今日时间起点上,审视中国美学界,有关美学的转型问题,正成为学术领域广泛关注的话题。综观学术界的主要论点,大致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美学转型 审美文化研究 实践论美学 中国当代 美学的逻辑起点 审美层面 美学研究 审美体验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论当前文学的“本土化”美学转型
11
作者 孔会侠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1-65,共5页
1990年代后至今的中国文学,发生了"本土化"的美学转型。当前文学的"本土化"美学自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本土化"叙述方式的探索;二是"本土化"文化蕴含的再现;三是"本土化"语... 1990年代后至今的中国文学,发生了"本土化"的美学转型。当前文学的"本土化"美学自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本土化"叙述方式的探索;二是"本土化"文化蕴含的再现;三是"本土化"语言美感的重焕。但是,因为年轻作家"本土化"能力的欠缺,文学的"本土化"美学持续显示出难以持续之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前文学 “本土化” 美学转型 莫言 贾平凹
下载PDF
“读者时代”古装电视剧的美学转型——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大众选秀说开去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菁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132-134,共3页
古装电视剧因袭了传统文化的因子,又兼有现代人的审美格调,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创作机制、包装手法都打上了消费社会的烙印。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大众选秀开始了它的舆论造势,这是一种美学转型的一个实例。电视剧重拍作为对经典... 古装电视剧因袭了传统文化的因子,又兼有现代人的审美格调,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创作机制、包装手法都打上了消费社会的烙印。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大众选秀开始了它的舆论造势,这是一种美学转型的一个实例。电视剧重拍作为对经典文本的再阐释,是时代的要求,但选秀这种代表当代社会"审美潮流"的独特产物,却不一定经得起时间淘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装电视剧 美学转型 消费社会
下载PDF
叙事镜语中共通艺术精神的自觉嬗变——20世纪90年代张艺谋两次美学转型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峻冰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5,共5页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美学转型 张艺谋 叙事 艺术精神 《大红灯笼高高挂》 《秋菊打官司》 《有话好好说》 嬗变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美学转型之路的独特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端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9-61,共3页
祁志祥先生新近出版的《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在反思和规避以往美学史写作弊病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美学观和美学史观为出发点和依据,探索中国现当代美学转型的历程,开拓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现当代美学研究之路。该书在写作体例上将人物... 祁志祥先生新近出版的《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在反思和规避以往美学史写作弊病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美学观和美学史观为出发点和依据,探索中国现当代美学转型的历程,开拓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现当代美学研究之路。该书在写作体例上将人物和观念顾盼参照形成体系有机结合,具有方法论创新意义;选取人物独具匠心,不以人物名望为依据,而以其在该时期对学科的实际建树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转型 现当代 中国 美学研究 写作体例 创新意义 独具匠心 美学
下载PDF
科技、经济发展与美学转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67-72,共6页
一、中国当代美学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科技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这种发展将延续到21世纪。在我国,从80年代开始,经济发展的势头正在形成。如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 一、中国当代美学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科技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这种发展将延续到21世纪。在我国,从80年代开始,经济发展的势头正在形成。如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愈来愈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即将到来。面对新的时代,作为哲学思维的美学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代美学由“热”到“冷”,由“高潮”进入“低谷”,几乎与8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出现较快增长势头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美学转型 审美哲学 科技与经济 文化美学 感性与理性 经济发展 文化发展 文化功能 传统美学
下载PDF
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转型——评《生态美学引论》
16
作者 郭玉越 《美育学刊》 2022年第1期I0007-I0007,共1页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英语词组"ecological aesthetics"在国内被翻译为"生态美学"。但是在汉语中,"生态"是一个名词,而在英语中,ecological则是一个形容词。基于此,在《生态美学引论》一书中,程相占明确指出...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英语词组"ecological aesthetics"在国内被翻译为"生态美学"。但是在汉语中,"生态"是一个名词,而在英语中,ecological则是一个形容词。基于此,在《生态美学引论》一书中,程相占明确指出:"生态美学"就是"生态的美学"。这样一来,"生态"就不是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存在于生态美学的知识框架中,而是作为一种"生态的"哲学思维方式与美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知识框架 哲学思维方式 专有名词 英语词组 美学转型 生态文明时代 引论
下载PDF
简论和平发展时代的美学转型
17
作者 孙跃纲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1年第10期16-19,共4页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整个人类精神文化也将面临全面的转型。美学受到网络时代大众审美情趣的冲击和哲学转型的引领,也正在发生由实践美学向发展美学的转换。当代美学的研究也要体现发展的主题,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整个人类精神文化也将面临全面的转型。美学受到网络时代大众审美情趣的冲击和哲学转型的引领,也正在发生由实践美学向发展美学的转换。当代美学的研究也要体现发展的主题,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广大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企盼。发展美学要揭示发展进程中主体的美学意义与审美价值,破解发展主题中美的生产与消费的诸种难题,把美学发展推进到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转型 和平发展 简论 人类社会 发展美学 精神文化 哲学转型 审美情趣
下载PDF
向生态美学转型——一个有机美学的视角
18
作者 樊美筠 刘锦诺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23年第4期155-160,10,17,共8页
生态文明是扬弃现代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具体而言,生态文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和文化的总和,它刷新了人类文明的既有内容,是一场伟大的系统性变革。生态美学被生态文明激活并产生新的美学范式。作为建立于怀特海有机哲学之上... 生态文明是扬弃现代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具体而言,生态文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和文化的总和,它刷新了人类文明的既有内容,是一场伟大的系统性变革。生态美学被生态文明激活并产生新的美学范式。作为建立于怀特海有机哲学之上的生态美学,它对美是什么有其独特的界定。中国传统美学通过面向生态美学的转型可完成自身的创造性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 人类可持续发展 美学范式 美学转型 有机哲学 现代工业文明
原文传递
中国美学转型与生活美学新范式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确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8,共6页
人类的美学进程的确值得反思,人们为了“美本身”而歧视“美的东西”,为了“理念”把感性贬为手段,为了“合目的性”而使审美判断力沦为连接自然概念领域和自由概念领域的媒介,这种出于在有限中获得无限的考虑自然无可厚非,但我们... 人类的美学进程的确值得反思,人们为了“美本身”而歧视“美的东西”,为了“理念”把感性贬为手段,为了“合目的性”而使审美判断力沦为连接自然概念领域和自由概念领域的媒介,这种出于在有限中获得无限的考虑自然无可厚非,但我们无法回避美学是感性学,人的感性只发生在生活的感受、体验和情感反应之中这样一个事实,美学的真正家园是现实、是生活世界、是人的身体机能与日常生活之流激情相逢的张力。生活美学的提出是对以往美学的纠偏甚至拯救。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学者就相继提出了“审美文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生活美学”这些关键词,它们的所指虽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思想主旨是一致的,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的说法来把握它们,也许与生活美学的思想方法存在着更多的共鸣,因此我们的讨论将以“生活美学”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中国学者 美学转型 日常生活审美化 20世纪90年代初 范式 “家族相似” 自然概念
原文传递
当代美学转型与美育的理论困境——兼论美学与美育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席格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100,共5页
美学主要从审美活动、审美价值与审美理想三个层面为美育提供了理论支撑,美育也由此从美学维度获得了学科的基本规定性。但美学向美育的理论转化,一直缺乏稳定有效的对接范式。加之美学研究转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二... 美学主要从审美活动、审美价值与审美理想三个层面为美育提供了理论支撑,美育也由此从美学维度获得了学科的基本规定性。但美学向美育的理论转化,一直缺乏稳定有效的对接范式。加之美学研究转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二者之间便产生了错位,从而致使美育因缺乏美学的有效支撑而陷入理论狭隘、僵化与匮乏的困境,最终暴露出美学与美育之间理论对接研究的缺失。而当代美学转型的新发展,在理论层面又为美育摆脱困境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美育 美学转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