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子“仁”与“义”美德伦理学的理路及其问题
1
作者 阮航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孟子的“仁”“义”观念分别指示出美德的根源以及美德行为的呈现,以此为核心的孟子式美德伦理学的基本理路有三:一是美德是人类特有且应有的生活方式;二是诸美德各有其特定的道德含义,并构成具有层次和结构的美德体系;三是美德应该依... 孟子的“仁”“义”观念分别指示出美德的根源以及美德行为的呈现,以此为核心的孟子式美德伦理学的基本理路有三:一是美德是人类特有且应有的生活方式;二是诸美德各有其特定的道德含义,并构成具有层次和结构的美德体系;三是美德应该依次呈现于家庭、社会和政治生活,并发挥基础性作用。其美德概念可以回应三方面的问题,即美德的约束力、美德的驱动力、美德的实现问题。其特点主要有其作为美德学说的整全性,其思想实验与对直觉的诉诸,以及其明确的元伦理维度。作为一种传统理论,孟子式美德伦理学要转化为当代形态,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元伦理维度包含的形而上学独断因素。对于其理论的独断因素,可以有三条化解路径,即康德式路径、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路径、反思平衡的方法;对其现实基础性美德即“孝”蕴含的独断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化解,一是回到孔子的相关观点,二是借鉴当代伦理学对美德如何始于家庭的道德心理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式美德伦理 理路 问题
下载PDF
当代美德伦理“可法典化批判”的三层含义及其反思
2
作者 马庆 刘科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6,197,198,共13页
美德伦理与规则伦理的争论焦点之一在于对可法典化的不同态度。规则伦理认为道德行动需要一套明确规则的指导,这些规则等同于一种决策程序,而美德伦理学缺乏此类规则,所以有着“不可法典化(uncodifiability)”的缺陷。与之相对,美德伦... 美德伦理与规则伦理的争论焦点之一在于对可法典化的不同态度。规则伦理认为道德行动需要一套明确规则的指导,这些规则等同于一种决策程序,而美德伦理学缺乏此类规则,所以有着“不可法典化(uncodifiability)”的缺陷。与之相对,美德伦理学者认为不可法典化不仅不是缺陷,反而正是美德伦理学的长处。美德伦理分别从实践推理、规则运用、实践审思三个不同层次上对可法典化进行了批判。这些批评在相当程度上指出了规则伦理学的某些误区。但一些美德伦理学者试图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在批评现代道德哲学进路之余全面否定道德哲学中规则的作用,却使得可法典化批判走向了误区。理解可法典化批判的关键在于跳出目前流行的把普遍规则与具体情境截然对立起来的简单二分法,认识道德规则的限度与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法典化 美德伦理 规则伦理
下载PDF
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人格形塑的价值逻辑
3
作者 王继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美德品质作为人的内在精神特质能够对外在行为进行合理的价值规约和引导。传统伦理学的生态道德人格培育遵循着由外在道德规约到内在美德品质养成的生成逻辑。与此根本不同,生态美德伦理学主张在潜移默化中形塑道德行为者的美德品质,并... 美德品质作为人的内在精神特质能够对外在行为进行合理的价值规约和引导。传统伦理学的生态道德人格培育遵循着由外在道德规约到内在美德品质养成的生成逻辑。与此根本不同,生态美德伦理学主张在潜移默化中形塑道德行为者的美德品质,并在生态道德人格的养成中形成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人格建构通过生态美德教育涵养生态道德的自省觉悟,在生态美德养成中达至生态道德的自觉实现,以及在实践中锤炼生态道德的知行合一品质,形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生态道德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的有机统一,在生态道德实践过程中彰显生态美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德伦理 生态道德人格 美德教育 美德养成 美德实践
下载PDF
儒家生态智慧创造性转化的现实面向与价值阐释——在“第二个结合”中建构儒家生态美德伦理学
4
作者 王继创 《晋阳学刊》 2023年第5期16-20,共5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第二个结合”的现实场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对人的生态美德意识和德行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是儒家生态智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面向。儒家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以人的存在论追问为逻辑起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第二个结合”的现实场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对人的生态美德意识和德行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是儒家生态智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面向。儒家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以人的存在论追问为逻辑起点,诉求对人生价值意义问题进行解答,以行为主体的卓越品性为道德正当性奠基,聚焦道德行为者内在美德品质养成与道德行为实践的知行合一。在推进“第二个结合”中求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时代之问,应科学合理认知儒家生态智慧对于现代生态伦理问题解决具有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儒家生态智慧 生态美德伦理
下载PDF
儒家美德伦理融入大学生德性养成的多维价值分析
5
作者 杨威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3期80-83,共4页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首先阐述了相关背景,然后论述了儒家美德伦理的精髓,最后从社会精神动力、高校德育工作理论、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三个层面分析了儒家美德伦理融入大学生德性养成的多维价值。
关键词 儒家美德伦理 德性养成 大学生
下载PDF
探赜与诘难:笛卡尔美德伦理学解读立场再审视 被引量:2
6
作者 左金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9,共8页
近年来,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复兴”,英语学界有学者提出应该以美德伦理学的视角解读笛卡尔的道德理论,其中以加拿大学者丽萨·沙皮洛(Lisa Shapiro)、巴西学者马塞洛·德·阿劳约(Marcelo de Araujo)为代表,他们认为笛卡尔... 近年来,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复兴”,英语学界有学者提出应该以美德伦理学的视角解读笛卡尔的道德理论,其中以加拿大学者丽萨·沙皮洛(Lisa Shapiro)、巴西学者马塞洛·德·阿劳约(Marcelo de Araujo)为代表,他们认为笛卡尔的德性学说是古典美德伦理学的延续,相比于现代伦理学的视角,更应该以美德伦理的立场解读。然而,通过深入考察笛卡尔的德性理论,可以发现这一立场很难成立。首先,笛卡尔虽然规定了“德性是至善”,然而这一规定的内涵是空洞的,并未像其他目的论式的美德伦理学那样给出道德判断的标准。其次,他更为在先地规定了什么是道德正当,并以此为基础定义德性,而非美德伦理学那样通过先定义德性内涵进而规定行为的道德正当。因此,笛卡尔的道德理论并不符合美德伦理学的核心规定,不能用美德伦理学简单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德性 美德伦理 自由意志
下载PDF
试论当前“儒家美德伦理学复兴说” 被引量:1
7
作者 崔罡 赵维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42-348,共7页
美德伦理是当前伦理学领域的主流思想之一。在西方美德伦理学复兴运动的影响下,近20年来在伦理学界兴起了一股以西方美德伦理学研读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学的学术潮流,我们称之为“儒家美德伦理学复兴说”。到目前为止,这股潮流仍然显示出... 美德伦理是当前伦理学领域的主流思想之一。在西方美德伦理学复兴运动的影响下,近20年来在伦理学界兴起了一股以西方美德伦理学研读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学的学术潮流,我们称之为“儒家美德伦理学复兴说”。到目前为止,这股潮流仍然显示出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中西比较”“以西释中”“以中应西”三种研究路向,分别以学者余纪元、陈来、黄勇为代表。他们将儒家伦理作为一种美德伦理,在中西比较视域下对儒家美德伦理进行了解读,在展现传统儒家伦理学当代价值的同时,也是在极力实现儒家美德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伦理 儒家美德伦理 美德伦理学复兴 “儒家美德伦理学复兴说”
下载PDF
孔子:理想的美德伦理学的奠基者
8
作者 胡婉琪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3,共6页
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以及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美德伦理学范式的反思,有学者在比较朱熹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得出了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的结论。然而,从儒家思想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角度来看,朱熹对于美德的推崇以及核... 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以及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美德伦理学范式的反思,有学者在比较朱熹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得出了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的结论。然而,从儒家思想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角度来看,朱熹对于美德的推崇以及核心概念“仁”的推演都是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孔子崇德贵仁开创了儒家崇德的传统,孔子以“仁”言人为朱熹将“仁”视为人性奠定了基础。因此,如果承认朱熹是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那么孔子则是理想的美德伦理学的奠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伦理 朱熹 孔子
下载PDF
美德伦理视域下高校道德教育研究
9
作者 张贝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2-45,共4页
美德伦理是将美德概念作为基本概念的伦理类型,它认为行为者的美德品质能为其行为提供正确指南,这种伦理研究进路不仅弥补了规范伦理的实践缺陷,推动了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深化,而且从重建道德主体性、指导道德实践及继承美德教育资源等层... 美德伦理是将美德概念作为基本概念的伦理类型,它认为行为者的美德品质能为其行为提供正确指南,这种伦理研究进路不仅弥补了规范伦理的实践缺陷,推动了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深化,而且从重建道德主体性、指导道德实践及继承美德教育资源等层面显示出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积极意义。以美德伦理为理论基础的高校道德教育应从加强道德理论教育、实施道德情感教育、丰富道德实践教育等多方面完善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道德教育 美德伦理 规范伦理 道德理论教育 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实践教育
下载PDF
麦金太尔的语言理论及其美德伦理意涵
10
作者 蒋福明 王海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17,共7页
麦金太尔认为:语言根植于传统,特定的语言是特定传统的自我表达;现代语言脱离了传统,由此造成一系列语言现代性问题;虽然不同传统间存在语言翻译的困难,但译不准恰恰为语言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些语言理论是麦金太尔美德伦理思想... 麦金太尔认为:语言根植于传统,特定的语言是特定传统的自我表达;现代语言脱离了传统,由此造成一系列语言现代性问题;虽然不同传统间存在语言翻译的困难,但译不准恰恰为语言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些语言理论是麦金太尔美德伦理思想在其语言观上的投射,分别对应于他关于道德与传统间关系的基本主张、他的现代道德批判理论以及他为打通不同道德传统间的隔阂而作出的尝试。基于麦金太尔语言理论与美德伦理思想的同构性,对其语言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既能为当下的语言现代性问题提供必要的反思,又能为考察其美德伦理思想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金太尔 语言理论 美德伦理 现代性
下载PDF
阳明“致良知”的美德伦理学解读
11
作者 张春蕾 《知与行》 2023年第6期82-88,共7页
美德伦理学从行为者的美德出发探讨行为及其结果,“善”基于行为者本身,而不在于道德行为及其结果。美德伦理学可为阳明学研究提供新颖的视角。麦金太尔提出了“美德”和“实践”概念,美德只有在实践、历史和社群中才能定义。相比之下,... 美德伦理学从行为者的美德出发探讨行为及其结果,“善”基于行为者本身,而不在于道德行为及其结果。美德伦理学可为阳明学研究提供新颖的视角。麦金太尔提出了“美德”和“实践”概念,美德只有在实践、历史和社群中才能定义。相比之下,王阳明的“良知”是超越古今、联通宇宙的“大心”,是人之为人的道德规定性,其超越性似乎与美德伦理学中“美德”的现实性不相关。但在阳明“即体即用,体用一源”的模式下,良知兼赅体用。只有在具有历史性和社群性的日常道德实践中,良知“发用流行”的一面才能落实,良知才能成为真实的道德实践活动。“致良知”工夫中的“知行合一”内涵也与美德伦理学中德行联结的倾向相似:在“致良知”的日常敦伦守礼实践中,良知从形上的超越世界下贯落实到形下的现实世界。美德伦理学的实践性、历史性、社群性品格可将阳明学研究的焦点更多地投向良知的落实“流行”,从而扭转过分关注良知本体的倾向,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致良知 美德伦理 麦金太尔
下载PDF
因“至善”而“和谐”——李泽厚美德伦理探究
12
作者 张恒瑞 《哲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909-1915,共7页
本文深入剖析了李泽厚的美德伦理思想,揭示了其将人性、伦理、道德以及美德等多重概念有机融合,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伦理理论体系。在他看来,美德的价值在于实现至善,即人类整体的延续与进步。其中,实现“和谐”被视为实现至善的必然... 本文深入剖析了李泽厚的美德伦理思想,揭示了其将人性、伦理、道德以及美德等多重概念有机融合,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伦理理论体系。在他看来,美德的价值在于实现至善,即人类整体的延续与进步。其中,实现“和谐”被视为实现至善的必然要求。这种和谐不仅表现为人际间的和睦相处,还涵盖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唯有在和谐的基础上,人类社会才能够实现健康而稳定的发展。综上所述,李泽厚将和谐视作美德伦理的至高目标,也是其美德伦理追求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泽厚 伦理思想 美德伦理
下载PDF
美德伦理如何复兴? 被引量:29
13
作者 万俊人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9,共6页
当代美德伦理的复兴有着现实而复杂的社会实践背景和文化理论成因。然而,美德伦理的当代复兴究竟意味着什么?美德伦理学能否真正复兴?又如何复兴?其理论复兴——假如其复兴是可能且现实的——的当代前景又会怎样?文章试图对这些问题作... 当代美德伦理的复兴有着现实而复杂的社会实践背景和文化理论成因。然而,美德伦理的当代复兴究竟意味着什么?美德伦理学能否真正复兴?又如何复兴?其理论复兴——假如其复兴是可能且现实的——的当代前景又会怎样?文章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初步的解释和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伦理 美德伦理 “现代性”问题
下载PDF
儒家环境美德伦理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9-165,184,共7页
探究环境问题的美德伦理进路,较之更流行的道义论和功用论进路,具有明显的长处。但现有的环境美德伦理学基本上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主义路线,从人的福祉出发关注环境问题,因而有人类中心论之弊。儒家的环境美德伦理,特别是以王阳明... 探究环境问题的美德伦理进路,较之更流行的道义论和功用论进路,具有明显的长处。但现有的环境美德伦理学基本上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主义路线,从人的福祉出发关注环境问题,因而有人类中心论之弊。儒家的环境美德伦理,特别是以王阳明为代表的版本,则与此不同。一方面,儒家环境美德伦理学的核心在于有德之人与万物一体,因此,有德之人的福祉也就意味着宇宙万物的福祉,从而可以避免人类中心论。另一方面,王阳明将传统儒家的"爱有差等"观念扩展到处理人与人之外的存在者之间的关系。依此,有德之人与万物一体并不意味着无差别地对待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 美德伦理 环境美德伦理 儒家 王阳明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教育精神与美德伦理学探讨
15
作者 吴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3年第3期0131-0134,共4页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回顾、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和经历,并形成了新的理念和思想。本论文将从美德伦理学的角度对党的“二十大”教育精神进行解读,并对中国教育加以展望,同时用党的“二十...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回顾、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和经历,并形成了新的理念和思想。本论文将从美德伦理学的角度对党的“二十大”教育精神进行解读,并对中国教育加以展望,同时用党的“二十大”教育精神对美德伦理学进行指导和启发,以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以用于其它会议精神与美德伦理学之间的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教育精神 美德伦理 解读 展望
下载PDF
环境美德伦理研究论纲 被引量:6
16
作者 姚晓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0-26,共7页
环境美德伦理学是从美德伦理视角研究环境伦理,是环境伦理学的新兴视域。环境伦理学在规范伦理学向度建构的困境和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复兴方面提出了环境美德伦理学问题;环境美德伦理学的主题是"美德与自然",中西方伦理学有一... 环境美德伦理学是从美德伦理视角研究环境伦理,是环境伦理学的新兴视域。环境伦理学在规范伦理学向度建构的困境和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复兴方面提出了环境美德伦理学问题;环境美德伦理学的主题是"美德与自然",中西方伦理学有一定的思想资源;美德统摄并反映人的存在,环境美德反映人在生态之维的存在,并且共同体孕育人的美德,故而环境美德是反应人的生态存在并由生态共同体生活孕育的美德;根据拓展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路径,环境美德的德目包括敬畏、仁爱、简朴、节约、平等、公正、责任等。乡土教育和日常生活批判中进行环境美德教育是培育具有环境美德人格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 美德伦理 环境美德伦理
下载PDF
环境伦理学的新出路——环境美德伦理学的兴起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敏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98-99,共2页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环境伦理学这门"绿色学科"逐渐兴起,但因其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而陷入了实践困境。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为环境伦理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法,用美德伦理的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而形成的环境美德伦理学...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环境伦理学这门"绿色学科"逐渐兴起,但因其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而陷入了实践困境。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为环境伦理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法,用美德伦理的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而形成的环境美德伦理学,对环境伦理学脱离困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 美德伦理 环境美德伦理
下载PDF
中外美德伦理学对比视角下职校美德建设的启示
18
作者 张翌鸣 杨婷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4-76,共3页
职业美德教育既是社会从业人员在职场活动中应当接受的教育,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从职业院校到社会都过于追求功利价值,缺失了对人性发展的关照,更不符合职业教育要"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本研究从国外... 职业美德教育既是社会从业人员在职场活动中应当接受的教育,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从职业院校到社会都过于追求功利价值,缺失了对人性发展的关照,更不符合职业教育要"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本研究从国外美德伦理学关于美德、品德、行为规范等的规定角度,对比中国儒家伦理想对仁、义、礼等的不同释义,提出提高职业美德教育主体美德涵养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对于加强职校生美德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 幸福 美德伦理 儒家美德伦理
下载PDF
规范美德伦理学 被引量:26
19
作者 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 邵显侠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4,共9页
人们通常认为美德伦理学并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任何认为美德伦理学可以替代道义论和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人都会发现自己面对这样一个人们普遍接受的诘难 :“美德伦理学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因为它无法告诉应该怎么做。因此 ,它... 人们通常认为美德伦理学并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任何认为美德伦理学可以替代道义论和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人都会发现自己面对这样一个人们普遍接受的诘难 :“美德伦理学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因为它无法告诉应该怎么做。因此 ,它无法成为替代道义论和功利主义的规范性理论。”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反驳这一诘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伦理 美德伦理 规范美德伦理
下载PDF
“红医精神”中的美德伦理意蕴
20
作者 张珊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8期879-885,共7页
红医精神是中国特有的医学伦理思想,是蕴含了信仰信念、道德情操、技术要求等多种元素的思想体系。红医精神中包含着深厚的美德伦理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美德伦理的视角看,它符合马克思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式的美德观,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 红医精神是中国特有的医学伦理思想,是蕴含了信仰信念、道德情操、技术要求等多种元素的思想体系。红医精神中包含着深厚的美德伦理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美德伦理的视角看,它符合马克思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式的美德观,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高善,倡导为了实现这种善而奋斗献身;从西方传统美德伦理的视角,它符合美德理论中对伦理德性的界定。特别是关于“幸福”的论断可以对其“越是艰苦卓绝的环境越能被激发”的特点提供解读依据;从儒家美德伦理的视角,红医精神深受仁、义、礼、智、勇人格,以及注重气节,不惧生死,以身殉道等伦理要求的重大影响。红医“美德”的价值在于追求“至善”的动机,能够使执行者产生比普通医务人员更强大的道德自律和情感动力,不断自我超越,为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医精神 美德伦理 马克思主义 西方传统美德伦理 儒家美德伦理 伦理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