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黑石斑鱼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49
1
作者 党冉 竺俊全 邱新志 《海洋学研究》 2010年第2期60-66,共7页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了美洲黑石斑鱼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美洲黑石斑鱼含肉率平均值为(73.71±1.93)%,肌肉(鲜样)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9.09±1.34)%,(6.14±1.76)%,(...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了美洲黑石斑鱼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美洲黑石斑鱼含肉率平均值为(73.71±1.93)%,肌肉(鲜样)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9.09±1.34)%,(6.14±1.76)%,(71.86±1.58)%和(1.32±0.17)%;美洲黑石斑鱼肌肉中被测出的常见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定)有17种,其中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2种半必需氨基酸和8种非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占鲜体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7±0.21)%,(1.84±0.08)%和(10.15±0.31)%,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20.26±1.13)%(鲜样)。谷氨酸(Glu)含量占鲜体质量的百分比最高,为(3.27±0.16)%,其次是天冬氨酸(Asp)和赖氨酸(Lys),胱氨酸(Cys)含量占鲜体质量的百分比为最低,仅为(0.27±0.01)%。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占干样的(29.32±0.14)%。鲜样的美洲黑石斑鱼必需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40.82%,干样的为40.81%;鲜样的必需氨基酸总量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81.48%,干样的为81.43%,其构成符合FAO/WHO的标准。同时计算出的美洲黑石斑鱼肌肉蛋白质氨基酸评分(AAS)均大于1,化学评分(CS)均大于0.7,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达到91.18,高于多数海产经济鱼类,说明它能为人体提供大量必需氨基酸,且其组成接近人体的氨基酸需要量模式。美洲黑石斑鱼肌肉中主要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7种,含量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38.66±1.22)%;不饱和脂肪酸(UFA)9种,含量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61.36±0.98)%,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人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脂肪酸EPA和DHA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9.02±0.59)%和(11.73±0.43)%。-ω3族与-ω6族PUFA总量的比值为5.30。分析表明,美洲黑石斑鱼肌肉含肉率高,含有较多的粗蛋白和粗脂肪,氨基酸总量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高,是一种优质蛋白源;美洲黑石斑鱼肌肉富含PUFA,尤其是EPA和DHA含量丰富,并且∑n3/∑n6值较高,因而具有较高的食用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优良养殖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含肉率 肌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突眼症”的病原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建国 陈超 +5 位作者 李炎璐 孙曙光 邵彦翔 张廷廷 刘莉 孙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40,共9页
养殖中患有"突眼症"的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症状表现为眼球白浊、充血、异常增生。从眼球病灶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中部隆起,黄色,有黏性,杆状菌,端生单鞭毛,属于革兰氏... 养殖中患有"突眼症"的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症状表现为眼球白浊、充血、异常增生。从眼球病灶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中部隆起,黄色,有黏性,杆状菌,端生单鞭毛,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定名为CJG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对美洲黑石斑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幼鱼眼球突出、脱落,肌肉溃烂,骨胳外露。解剖感染组的幼鱼发现,患病幼鱼的肝脏、肾脏红肿,脾脏肿大,肠道内有淡黄色液体。其半致死浓度LD50为2.67×10~5 CFU/ml。API 20NE快速鉴定及相关生理生化实验结果显示,菌株CJG01的生长温度为28–37℃,最适温度为28℃,在含盐量为0–5%之间的TSB培养基可生长,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氧化酶反应阳性,鸟氨酸脱羧酶反应阳性,V-P反应阴性,可同化甘露醇、麦芽糖、苹果酸,不能同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癸酸、已二酸、柠檬酸、苯乙酸等,菌株CJG01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一致。对病原菌的16S r DNA序列对比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CJG01与哈维氏弧菌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药敏实验证实,该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诺氟沙星、青霉素、多粘菌素B、阿奇霉素等药物不敏感,对头孢唑林、恩诺沙星、链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抗生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新生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利福平、四环素、米诺环素等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突眼症” 分离鉴定 哈维氏弧菌
下载PDF
美洲黑石斑鱼消化道的形态结构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海燕 竺俊全 +1 位作者 陈飞 丁理法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1-34,46,共5页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观察了美洲黑石斑鱼消化道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肠构成。口咽腔较大,具颌齿、腭齿及犁齿;舌由基舌骨突出部分覆盖粘膜构成。食道、胃及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构成。食道粘膜...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观察了美洲黑石斑鱼消化道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肠构成。口咽腔较大,具颌齿、腭齿及犁齿;舌由基舌骨突出部分覆盖粘膜构成。食道、胃及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构成。食道粘膜层绒毛分柱状上皮区及扁平上皮区,扁平上皮区表面为杯状细胞层;食道粘膜下层中有食道腺。胃呈V形,由贲门部、胃体部及幽门部组成,胃壁粘膜层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腺位于贲门部与胃体部的固有层中。肠细长,呈S型,由前、中、后肠构成,粘膜层向肠腔突起形成肠绒毛,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游离面有微绒毛密集排列而成的纹状缘,上皮中含有杯状细胞,且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前向后呈递减趋势;肠长/体长约为1.6。胃与小肠相接处有3对指状幽门盲囊,幽门盲囊的组织学结构与肠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消化道 组织学 结构特征
下载PDF
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廷廷 陈超 +2 位作者 邵彦翔 陈建国 孙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5,共8页
通过形态学与连续组织切片的方法,对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1–34 d仔鱼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进行系统观察,分析描述鱼体消化道(食道、胃与肠道)以及消化腺(肝脏与胰腺)的发育过程。对1–15 d仔鱼连续取样,每次取样30尾,15 ... 通过形态学与连续组织切片的方法,对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1–34 d仔鱼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进行系统观察,分析描述鱼体消化道(食道、胃与肠道)以及消化腺(肝脏与胰腺)的发育过程。对1–15 d仔鱼连续取样,每次取样30尾,15 d后隔天取样,每次取样15尾。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4±1)℃、盐度为30–32的条件下,初孵仔鱼卵黄囊体积很大,消化管为封闭的管状结构。美洲黑石斑鱼孵出3 d后,口裂形成、开始摄食,肛门与外界连通,消化道逐渐分化形成食道、胃及肠道,肝脏、胆囊和胰腺也逐渐形成。7 d后,卵黄囊与油球基本消失,食道、胃部以及肠道黏膜褶皱开始形成,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逐渐分化,肝脏出现脂肪颗粒,仔鱼具备了基本的摄食能力。11 d时,仔鱼食道可见黏液细胞,随日龄的增加上皮组织中黏液细胞数量迅速增多,褶皱日益丰富;胃部分化形成贲门部、胃本体与幽门部,胃壁褶皱不断增多、伸长;肝脏血窦与中央静脉明显。20 d时,鱼体胃腺形成,说明胃部消化、吸收蛋白质的能力增强;肠道次级黏膜褶皱出现,肠圈与褶皱更加复杂化;胰脏分布有大量酶原颗粒。32 d时,仔鱼消化道组织结构分明,自腔面向内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与浆膜层,消化道与消化腺结构和功能逐步完善。仔鱼3–7 d为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过渡期,应及时提供充足适口的生物饵料,仔鱼20 d后可以逐渐驯化投喂微型配合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仔鱼 消化系统 组织学
下载PDF
美洲黑石斑鱼的品种优势和养殖前景 被引量:30
5
作者 雷霁霖 卢继武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0-115,共6页
美洲黑石斑鱼属于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Serraninae,俗名有翡翠斑、珍珠斑等美称,是美国近年成功开发的一个新养殖鱼种。它的养殖和市场潜力巨大,活鱼和加工产品极受美国和加拿大消费者的欢迎。我国从2003年引进,试养效果良好;2006... 美洲黑石斑鱼属于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Serraninae,俗名有翡翠斑、珍珠斑等美称,是美国近年成功开发的一个新养殖鱼种。它的养殖和市场潜力巨大,活鱼和加工产品极受美国和加拿大消费者的欢迎。我国从2003年引进,试养效果良好;2006年大规模生产苗种达100余万尾,为在我国推广养殖奠定了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养殖潜力、商业价值和在我国推广养殖的可行性,认为该品种很适合我国东部和东南沿海温带和亚热带水域开展深水网箱、工厂、池塘等模式的养殖,预测产品不仅可以内销而且有望远销欧美各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 L.) 品种 优势 养殖前景
下载PDF
养殖新品种——美洲黑石斑鱼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波 朱明远 毛兴华 《河北渔业》 2003年第5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养殖 品种 美洲黑石斑鱼 分类 分布 生态习性 形态性状 繁殖 年龄 生长
下载PDF
前景广阔的海水养殖新品种美洲黑石斑鱼 被引量:2
7
作者 雷霁霖 卢继武 《农村百事通》 2007年第3期40-40,共1页
美洲黑石斑鱼,中文名为条纹锯和黑锯,通称黑石斑。其体表旱深褐色或蓝黑色,各鳍较大并有大量条纹和白色点状色块分布,头部与鳍边晕翡翠色。绚丽多彩.所以有翡翠斑、珍珠斑、天星斑、宝石斑等多种美名.是美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商业捕... 美洲黑石斑鱼,中文名为条纹锯和黑锯,通称黑石斑。其体表旱深褐色或蓝黑色,各鳍较大并有大量条纹和白色点状色块分布,头部与鳍边晕翡翠色。绚丽多彩.所以有翡翠斑、珍珠斑、天星斑、宝石斑等多种美名.是美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商业捕捞对象、重要的游钓鱼种和观赏鱼类。它的肉质丰腴、口感鲜软清爽、富含营养、骨刺少、骨肉容易分离、方便加工利用,很符合欧美人的口味。所以被认为是当今美国东南沿海最具商业开发价值的鱼类之。在过去的20年间,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需求一直趋旺.价格持续攀升.导致对大西洋自然种群捕捞压力的不断增强,而出现过度利用的局面。另外,由于近年美同黑石斑鱼寿司市场日趋火爆,产品供不应求,政府则积微倡导开展养殖生产,而使黑石斑值的养殖业顺势而起。养殖试验证明:黑石斑鱼属于暖温性和广温、广盐性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海水养殖 新品种 观赏鱼类 市场需求
下载PDF
美洲黑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与养殖潜力 被引量:12
8
作者 卢继武 刘敏 李豪 《渔业现代化》 2006年第6期21-22,28,共3页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生物学特性 养殖 潜力 人工繁殖技术 BLACK 墨西哥湾 抗逆性强
下载PDF
美洲黑石斑鱼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邱金海 林星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112,共6页
测定了美洲黑石斑(Centropristis striata)幼鱼全鱼、成鱼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钙、磷)的含量及鱼肉中微量元素、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含量,评价了其营养价值,并与其它鱼类和畜禽动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美洲黑石... 测定了美洲黑石斑(Centropristis striata)幼鱼全鱼、成鱼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钙、磷)的含量及鱼肉中微量元素、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含量,评价了其营养价值,并与其它鱼类和畜禽动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美洲黑石斑鱼体干物质含量较高,蛋白含量高;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占鲜样的17.51%;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58%,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84.4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57.71,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5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37%,支链/芳香族氨基酸的值为2.83。肌肉中含有22.3%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达,尤其富含有EPA和DHA。根据AAS、CS评价和综合分析认为,其是一种味美、营养价值高、有很大开发潜力的鱼类,同时为下一步配制人工配合饲料和扩大养殖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引进美洲黑石斑鱼海水网箱养殖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明涛 《现代渔业信息》 2011年第8期28-29,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美洲黑石斑鱼海水网箱养殖试验整个流程和技术要点,着重述说了养殖海区的选择、网箱设计、苗种、放养和养殖管理等,仅供养殖者参考。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海水网箱 养殖
下载PDF
引进美洲黑石斑鱼海水网箱养殖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瑞棠 《河北渔业》 2011年第10期28-29,共2页
美洲黑石斑鱼隶属艏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俗称鱼会鱼,是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它具有抗病能力强、病害少、生长快等优点,是海水养殖开发理想的品种之一。美洲黑石斑鱼营养丰富、美味、市场经济价值昂高、极受消费者欢迎。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海水养殖鱼类 网箱养殖试验 石斑鱼亚科 抗病能力 营养丰富 经济价值 消费者
下载PDF
美洲黑石斑鱼海水网箱养殖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瑞棠 《海洋与渔业》 2012年第4期59-59,共1页
美洲黑石斑鱼是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隶属于艏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俗称鱼会鱼。美洲黑石斑具有抗病能力强、病害少、生长快等优点,且营养丰富、美味,是海水养殖开发理想的品种之一。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海水养殖鱼类 网箱养殖技术 石斑鱼亚科 抗病能力 营养丰富 俗称 病害
下载PDF
美洲黑石斑鱼营养成分的分析
13
作者 邱金海 林星 《农家之友》 2009年第6期16-17,共2页
以美洲黑石斑鱼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其体内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水分、灰分、钙、磷)的含量,并对鱼肉中蛋白质的氨基酸进行测定。通过与其他淡水鱼和海水鱼类的营养成分的比较,表明其是一种味美、营养价值高的鱼类,同... 以美洲黑石斑鱼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其体内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水分、灰分、钙、磷)的含量,并对鱼肉中蛋白质的氨基酸进行测定。通过与其他淡水鱼和海水鱼类的营养成分的比较,表明其是一种味美、营养价值高的鱼类,同时为下一步配制人工配合饲料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营养成分 氨基酸 测定
下载PDF
美洲黑石斑鱼血清IgM纯化及其兔抗血清部分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磊 马振宁 +3 位作者 吴斌 樊海平 唐凤翔 郭养浩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4-498,共5页
采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对健康美洲黑石斑鱼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M)进行分离纯化。实验结果表明,蛋白A亲和层析法一步纯化即可得到电泳纯IgM,其重链和轻链的分子量约74.1 ku和26.0 ku。用纯化的黑石斑鱼IgM免疫实验兔,获得效价高达1∶128 ... 采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对健康美洲黑石斑鱼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M)进行分离纯化。实验结果表明,蛋白A亲和层析法一步纯化即可得到电泳纯IgM,其重链和轻链的分子量约74.1 ku和26.0 ku。用纯化的黑石斑鱼IgM免疫实验兔,获得效价高达1∶128 000的兔抗黑石斑鱼IgM血清。Western-blot和间接ELISA检测证明,本工作制备的兔抗美洲黑石斑鱼IgM血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为后续的黑石斑鱼免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蛋白A亲和层析法 抗鱼IgM血清
原文传递
美洲黑石斑鱼的育苗与养成技术 被引量:7
15
作者 褚衍伟 《齐鲁渔业》 2004年第1期12-12,共1页
美洲黑石斑隶属鱼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主要分布于美国华盛顿洲等水深100 m内的海水中。鱼体侧扁而粗壮,椭圆形,口大,体被细小栉鳞,色深蓝近黑,带淡白或白斑。喜栖礁石底,白日进食,喜食蟹、鱼、贝类。美洲黑石斑作为名贵的海水... 美洲黑石斑隶属鱼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主要分布于美国华盛顿洲等水深100 m内的海水中。鱼体侧扁而粗壮,椭圆形,口大,体被细小栉鳞,色深蓝近黑,带淡白或白斑。喜栖礁石底,白日进食,喜食蟹、鱼、贝类。美洲黑石斑作为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具有病害少、生长快等优点,是海水养殖业进行海洋生物高值化技术开发理想的选择。现就其育苗及养成技术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育苗 养成技术 成鱼养殖
原文传递
美洲黑石斑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元潮 杨心德 陆波 《水产养殖》 CAS 2013年第2期31-32,共2页
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striata),中文名条纹锯诣,通称黑石斑。美洲黑石斑隶属角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美洲黑石斑鱼属温性海洋鱼类,适温范围为5—30℃,最低和最高致死温度分别是3.7℃和33.3℃,最适生长温度为17~2... 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striata),中文名条纹锯诣,通称黑石斑。美洲黑石斑隶属角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美洲黑石斑鱼属温性海洋鱼类,适温范围为5—30℃,最低和最高致死温度分别是3.7℃和33.3℃,最适生长温度为17~25℃,其在5℃以上即可越冬,在30℃下仍能摄食,在32℃下没发现有不良反应。适盐范围为5~36,最适盐度为20~30,养殖中盐度应保持在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鱼种培育技术 规格 最适生长温度 石斑鱼 石斑鱼亚科 海洋鱼类 致死温度
下载PDF
美洲黑石斑幼鱼长途运输及越冬技术
17
作者 王彦怀 魏翠 +2 位作者 卢玉荣 马艳 刘长燕 《齐鲁渔业》 2007年第12期3-5,共3页
美洲黑石斑鱼学名条纹锯鮨(Centropnstis striata L.1758),俗称巨大硬鳞鮨,分类地位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鮨科、锯鮨属。自然分布于美国东海岸即大西洋沿岸,从马萨诸塞到佛罗里达,从科德角中部大西洋湾到卡纳维拉尔角,缅因州和... 美洲黑石斑鱼学名条纹锯鮨(Centropnstis striata L.1758),俗称巨大硬鳞鮨,分类地位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鮨科、锯鮨属。自然分布于美国东海岸即大西洋沿岸,从马萨诸塞到佛罗里达,从科德角中部大西洋湾到卡纳维拉尔角,缅因州和南佛罗里达也有少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越冬技术 长途运输 佛罗里达 美国东海岸 硬骨鱼纲 分类地位 条纹锯鮨
原文传递
渔业纵览
18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0-41,I0001,共3页
关键词 渔业管理 美洲黑石斑鱼 沿海养殖 锯缘青蟹 大麻哈鱼 龙江省 星火计划 山东蓬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