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6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避型群体事件与事后救济型群体事件的博弈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梁罗 王国婷 任荣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6,共5页
从行动爆发的时间和民众维护权利的性质来看,环境群体事件又可分为"先预防型"群体事件与"后救济型"群体事件。文章引入"避型群体事件"来对"先预防型"群体事件进行研究。邻避型群体事件针对的... 从行动爆发的时间和民众维护权利的性质来看,环境群体事件又可分为"先预防型"群体事件与"后救济型"群体事件。文章引入"避型群体事件"来对"先预防型"群体事件进行研究。邻避型群体事件针对的是即将建设的邻避设施,而事后救济型群体事件反对的则是已经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这两类事件在诸多方面都有区别,尤其是博弈过程的不同,导致了政府在处置这两类事件时所扮演角色的差异。文章建立了动态博弈模型来描述两类事件爆发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型群体事件 事后救济型群体事件 动态博弈
原文传递
突发群体事件后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抑郁症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向东 吕淑云 +11 位作者 张莉 李月娥 陈亮 买买提热夏提.吐尔逊 马瑞晨 古丽娜尔.阿布都克里木 夏小龙 米尔孜.艾合买提 吐尔洪.库尔班 肖开提.苏力唐 伊力哈木江.克里木阿吉 买力开木.阿布都克里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1-247,共7页
目的:探讨突发群体事件后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乌鲁木齐市某突发群体事件后2个月,对事发地之一沿街社区年龄≥15岁的居民931人进行调查.由精神科医生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 目的:探讨突发群体事件后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乌鲁木齐市某突发群体事件后2个月,对事发地之一沿街社区年龄≥15岁的居民931人进行调查.由精神科医生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Ⅳ-TR)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进行检查,使用DSM-Ⅳ对各类精神障碍进行诊断,计算PTSD和抑郁症的检出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PTSD7)、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应付方式问卷(CSQ)评估应激症状和人格及应付方式,分析PTSD和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PTSD检出率为13.5%,抑郁症为8.7%,排在所有精神障碍检出率的前两位.将931人按诊断结果分4组,即无病组(n =705)、PTSD组(n=72)、抑郁症组(n=28)和PTSD抑郁症共病组(n=53).无病组EPQ神经质得分小于其他3组[(5.8&#177;4.8) vs.(10.6&#177;5.1),(10.9&#177;4.9),(14.0&#177;5.2)],PTSD组和抑郁症组小于共病组(均P<0.01).无病组的CSQ退避、幻想、自责、合理化4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其他3组,共病组的自责因子得分高于其他3组,无病组和抑郁症组的求助因子得分高于共病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事发时暴露程度高,神经质、掩饰性和自责得分高者更容易出现PTSD(OR=1.03 ~ 3.95)和抑郁症(OR=1.04 ~4.33).结论:突发群体事件后社区居民PTSD和抑郁症检出率较高,心理创伤后PTSD和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大、事发时暴露程度高,以及较高水平的神经质、掩饰性和自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事件 社区居民 创伤后应激障碍 抑郁症 现况调查
下载PDF
网络群体事件政府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刘人境 孙滨 刘德海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1-919,共9页
利用演化博弈模型预测舆论的发展趋势,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事件采取的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在一般化复制动态模型基础上建立网络群体事件舆论的传播方程,将地方政府部门与弱势群体的策略互动和行为演化融入到传染病传播模型中,用以模拟... 利用演化博弈模型预测舆论的发展趋势,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事件采取的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在一般化复制动态模型基础上建立网络群体事件舆论的传播方程,将地方政府部门与弱势群体的策略互动和行为演化融入到传染病传播模型中,用以模拟舆论的扩散和收敛过程。结果表明:在网络群体事件初期,如果弱势群体通过抗争获得政府补偿的概率不断增大,将造成事态的扩大。此时,地方政府应控制信息的交流程度与初始抗争人数,减缓舆论的扩散;在网络群体事件舆论大范围扩散阶段,上级政府介入并采取惩罚措施,及时披露信息,促使网络舆论的收敛平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博弈 网络群体事件 传染病模型 信息交流 社会福利最大化
下载PDF
军队医院平时突发性群体事件应急卫勤保障与救治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海林 肖海 +2 位作者 郑春雨 吴爱平 宋斌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5年第4期309-311,共3页
军队医院应对处理突发群体事件是对医院应急反应能力的锻炼和检验,是促进医院适应市场、服务战场、保障打赢的有效方式。平时应高度重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我院通过严密组织、迅速行动、适时启动战时“应急卫勤预案... 军队医院应对处理突发群体事件是对医院应急反应能力的锻炼和检验,是促进医院适应市场、服务战场、保障打赢的有效方式。平时应高度重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我院通过严密组织、迅速行动、适时启动战时“应急卫勤预案”、全力以赴,在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通过实战,检验了“预案”的可行性,实证了应急卫勤与应急机动卫勤保障能力,展示了救治批量伤员的水平,锻炼和提高了应对突发群体事件的能力,为我军进一步做好未来战争卫勤保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医院 突发性群体事件 应急卫勤保障
下载PDF
突发性群体事件及其演化机理分析 被引量:77
5
作者 罗成琳 李向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3-171,177,共10页
本文通过概述突发性群体事件研究现状和总结我国现阶段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了突发性群体事件演化的主要影响指标和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构建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静态结构和动态流程,提出了演化机理对预... 本文通过概述突发性群体事件研究现状和总结我国现阶段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了突发性群体事件演化的主要影响指标和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构建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静态结构和动态流程,提出了演化机理对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群体事件 演化机理
下载PDF
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框架 被引量:21
6
作者 隋岩 苗伟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34,共9页
本文基于十多年的研究和案例,对中国网络群体事件进行了系统的学术梳理。文章首先总结了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的五种概念取向(行政管理、媒介构建、舆论场域、公共领域和集体行动),接着指出其主体是网民的情绪宣泄和价值表达,议题多为政治... 本文基于十多年的研究和案例,对中国网络群体事件进行了系统的学术梳理。文章首先总结了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的五种概念取向(行政管理、媒介构建、舆论场域、公共领域和集体行动),接着指出其主体是网民的情绪宣泄和价值表达,议题多为政治性官民冲突和社会性公共事件,且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互联网显著性、互动性和极化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分析网络群体事件的三对核心维度,认为网络群体事件的前提是从私人性转化为公共性,在发展过程中情感性和理性相互影响,事件的发展变化则由具体的组织行动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概念 公共性 显著性 互动性 极化 组织行动
下载PDF
网络群体事件信息传播的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肖人彬 张耀峰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以政府部门处理网络群体事件信息传播为背景,建立了政府部门和网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演化博弈模型,对不同规模网络群体事件下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复制动态分析和仿真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参与网络信息传播的人数较多、爆... 以政府部门处理网络群体事件信息传播为背景,建立了政府部门和网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演化博弈模型,对不同规模网络群体事件下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复制动态分析和仿真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参与网络信息传播的人数较多、爆发时间已经较长的大规模网络群体事件,政府部门应及时、公开、透明地予以处理;对参与人数较少、距离爆发时间较短的小规模群体事件可以适当地采取屏蔽手段。政府部门要实现对有害社会秩序的网络群体事件的有效控制,应该建立有效的网络群体事件预警机制,把握处理信息传播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信息传播 演化博弈
下载PDF
社会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和复合生长曲线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潘骏 沈惠璋 陈忠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78,125,共8页
[目的/意义]有别于众多现有群体事件的定性理论研究,文章通过将复杂系统相关知识引入到社会群体事件的分析中来,以真实事件数据为基础、以定量分析方式为手段探讨了社会群体事件在微博网络中的传播机理。这些工作能帮助人们更进一步理... [目的/意义]有别于众多现有群体事件的定性理论研究,文章通过将复杂系统相关知识引入到社会群体事件的分析中来,以真实事件数据为基础、以定量分析方式为手段探讨了社会群体事件在微博网络中的传播机理。这些工作能帮助人们更进一步理解群体事件的网络传播,并对有效预测群体事件的走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过程]结合复杂系统已有研究理论,将社会群体事件的微博网络传播过程理解为一类复杂系统的演化过程,通过构建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来刻画整个微博网络传播的演化机理特别是事件微博发言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如何在摒弃复杂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研究该系统的发展演化机理。[结果/结论]社会群体事件每一发展阶段的微博传播都是一种自组织演化过程且与事件相关的微博累积发言量遵循Logistic模型呈现出"S"型曲线的发展趋势;整个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曲线就是这些不同阶段"S"型曲线的持续组合并表现出螺旋上升的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群体事件 复杂系统 自组织 LOGISTIC方程 演化机理
下载PDF
基于前景理论的环境污染群体事件演化均衡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谭德庆 徐浩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1-170,共10页
环境污染导致的群体事件作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正确分析事件参与者及政府之间的复杂利益关系及行为机理,对预防与及时处置此类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前景价值函数构建了环境污染企业... 环境污染导致的群体事件作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正确分析事件参与者及政府之间的复杂利益关系及行为机理,对预防与及时处置此类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前景价值函数构建了环境污染企业与周边群众对收益及损失的感知价值并通过演化博弈建模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刻画了更加贴近现实的参与者认知与决策规律。研究结论表明,环境企业与周边群众具有收益感知与损失规避的特征,在此特征下群体事件发生的概率与政府对环境企业的成本分担、双方达成和解时的补贴、企业相关损失的感知价值以及周边群众对收益及参与成本的感知价值等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最后,根据数值分析并与未考虑前景价值情况下进行对比而得到相关结论与管理启示,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控制此类事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群体事件 前景理论 感知价值 演化博弈
下载PDF
网络群体事件的形成模式与舆论传播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斌成 何芝莹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8-172,共5页
网络群体事件是近年出现并频发的网络现象,它是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问题在网络上的反映。网络群体事件主要有四种形成模式:现实基层矛盾在网络中的放大模式;网络公关公司不规范的网络公关行为模式;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煽动民众情绪模式... 网络群体事件是近年出现并频发的网络现象,它是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问题在网络上的反映。网络群体事件主要有四种形成模式:现实基层矛盾在网络中的放大模式;网络公关公司不规范的网络公关行为模式;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煽动民众情绪模式;民族利益冲突引发模式。网络群体事件的舆论传播机制主要表现为一连串不可分割的前后延续过程,有潜伏期、扩散期、爆发期、蔓延期、终结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舆论特点和引导策略都不相同。深入研究网络群体事件的形成模式和舆论传播机制,能够为相关管理部门更好地进行舆情引导和治理提供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事件 形成模式 舆论传播机制
下载PDF
基于Agent的突发性群体事件人群聚集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鹏 陈建国 袁宏永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24期21-26,共6页
针对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大规模人群聚集行为,建立了基于人群中单个个体的Agent行为模型,研究了人群规模对群体行为发展的影响效应。其中构建的Agent行为模型主要模拟了突发性群体事件中个体在人群中的三个典型行为,即非理性情绪的产生... 针对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大规模人群聚集行为,建立了基于人群中单个个体的Agent行为模型,研究了人群规模对群体行为发展的影响效应。其中构建的Agent行为模型主要模拟了突发性群体事件中个体在人群中的三个典型行为,即非理性情绪的产生、个体之间的谣言传播以及不同类型个体之间的合作与对抗行为。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在一定的环境下如果人群的密度越高、谣言传播的强度越大,则人群从稳定的聚集状态向暴力性骚乱行为转化的过渡过程持续时间就越短,但人群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对群体行为的影响效应将不再显著;此外,增加现场的警力数量能够有效延缓人群的行为向群体骚乱方向转化的速度,但无法阻止群体行为稳定性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事件 集群效应 AGENT 仿真模拟
下载PDF
急诊护士在突发公共卫生群体事件救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玉勤 金晔 +1 位作者 陈毓霞 杨志梅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94-295,共2页
目的通过对急诊护士进行多年的培训、考核、演练和实际抢救操作,不断提高急诊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群体事件的处置能力。方法通过对2010年~2014年收治408批1535人次在突发公共卫生群体事件受伤患者进行救治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突发公... 目的通过对急诊护士进行多年的培训、考核、演练和实际抢救操作,不断提高急诊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群体事件的处置能力。方法通过对2010年~2014年收治408批1535人次在突发公共卫生群体事件受伤患者进行救治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突发公共卫生群体事件的特点,吸取护理应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挥护理管理者的职能,进一步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群体事件救治机制,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群体事件救治流程。结果每位急诊护士都能熟练掌握突发公共卫生群体事件的护理应急预案和流程,与医生密切配合,使受伤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后,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及时正确诊断和救治,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急诊护士具有全面的应急处置知识和娴熟的抢救技能,使得急诊护士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群体事件救治时思路清晰、沉着冷静、积极正确的采取护理应急措施,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打下牢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士 突发群体事件救治 作用
下载PDF
社交媒体在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作用分析——以什邡事件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清源 王毅萍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29,共3页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突发性群体事件日益增多。以什邡事件为例,发现新近出现的社交媒体,具有即时信息的发布与获取,通过关键节点和弱连接等进行人际网络的构建和维护等特征,有助于激活突发性群体事件,有助于虚拟社会的组织化,从而为突...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突发性群体事件日益增多。以什邡事件为例,发现新近出现的社交媒体,具有即时信息的发布与获取,通过关键节点和弱连接等进行人际网络的构建和维护等特征,有助于激活突发性群体事件,有助于虚拟社会的组织化,从而为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突发性群体事件 社会网络 传播
下载PDF
突发性群体事件演化过程中的网络舆情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文卫勇 胡嘉 徐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59,共5页
网络作为传播速度最快、幅度最广的现代媒体,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展演化过程产生着重要作用。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演化可分为诱因产生阶段、矛盾升级阶段、群体事件产生阶段、冲突爆发阶段和事态平息阶段等五个阶段。网络舆情在放大镜、... 网络作为传播速度最快、幅度最广的现代媒体,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展演化过程产生着重要作用。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演化可分为诱因产生阶段、矛盾升级阶段、群体事件产生阶段、冲突爆发阶段和事态平息阶段等五个阶段。网络舆情在放大镜、加速器和助燃器的作用下,缩短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生命周期,提高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概率,延长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展路径。为此,建议加快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监控平台和应急引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群体事件 网络舆情 演化过程
下载PDF
突发性群体事件伤员安全感与心理状况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淑云 徐向东 +7 位作者 夏叶玲 贾丽娜 李月娥 张莉 马瑞晨 陈晓英 王丽萍 陈亮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研究突发性群体事件伤员安全感与心理状况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关系.方法 对受伤住院伤员161人在受伤第3~4周进行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事件影响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 目的 研究突发性群体事件伤员安全感与心理状况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关系.方法 对受伤住院伤员161人在受伤第3~4周进行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事件影响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安全感量表等测评.2个月后用SCID-I/P对伤员进行检查.结果 安全感总分、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与4种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呈负相关.无病组、PTSD组和其他诊断组安全感总分、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6,P=0.18;F=1.20,P=0.31;F=2.01,P=0.14).结论安全感高的人总体上精神症状较轻,良好的安全感具有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事件 安全感 心理状况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下载PDF
群体事件中的集体认同生成及其干预路径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中起 龚维斌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0,共5页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大量看似偶然的群体事件背后,有着深刻的集体认同逻辑,而其生成的内在路径基本上遵循着一种"边界标记——集体共意——行动仪式"的结构模式。由此,执政者应对策略重点在微观层面需要通过疏导公共话语沟...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大量看似偶然的群体事件背后,有着深刻的集体认同逻辑,而其生成的内在路径基本上遵循着一种"边界标记——集体共意——行动仪式"的结构模式。由此,执政者应对策略重点在微观层面需要通过疏导公共话语沟通和监控公共空间仪式表征用以阻断行动参与者的情境定义与集体共意,引导事件回归理性轨道;宏观层面通过维持和提高低地位群体成员的自我激励和信仰体系,改变其内隐社会认知与社会预期,消解行动参与者特别是潜在行动者的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从而达到终结集体行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事件 集体认同 情境定义
下载PDF
谣言传播规律以及对群体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玉忠 陈业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7-40,共4页
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信息系统混乱,会产生谣言,并引发群体事件,产生衍生损失。谣言的传播与传染病的传播存在类似之处。文章应用传染病SIR模型对谣言在几种情景下的传播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增加人群对谣言的免疫力、建立信息收... 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信息系统混乱,会产生谣言,并引发群体事件,产生衍生损失。谣言的传播与传染病的传播存在类似之处。文章应用传染病SIR模型对谣言在几种情景下的传播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增加人群对谣言的免疫力、建立信息收集机制以及时发现谣言和尽早启动应急方案等应对策略,以减少谣言引起的群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突发事件 谣言 群体事件 SIR模型
下载PDF
网络群体事件传播机制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25
18
作者 林凌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24,共6页
我国网络群体事件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地危害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活安宁。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在短期内呈现井喷式爆发的原因: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难以回避的矛盾通过网络集中爆发;网络技术创新远远超前于网络舆论引导方法创新,增加了网络群... 我国网络群体事件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地危害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活安宁。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在短期内呈现井喷式爆发的原因: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难以回避的矛盾通过网络集中爆发;网络技术创新远远超前于网络舆论引导方法创新,增加了网络群体事件管理难度;用传统的舆论引导观念和方法管理网络舆论,激化了网络群体事件。从网络群体事件发生机制看,发生网络群体事件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网络舆论强度、网络舆论恒度和网络舆论发展动力。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网络群体事件,更不会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危机事件。解决网络群体事件主要方法是:政府和传媒依法监控网络舆情,及早发现、处理网络群体事件;把引发网络群体事件的网络话题变成死火山话题,防止诱发新的网络话题或反复出现类似网络话题;保障网民表达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舆论 群体事件 舆情
下载PDF
情绪主导型群体事件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文凤华 杨晓光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4,共3页
根据群体事件中个体的心理状态,本文将群体事件分为有组织的群体事件、自组织形式的群体事件以及情绪主导型群体事件三类。其中情绪主导型群体事件具有突发性、极强的破坏性与容易被利用等特征,具有"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特殊现... 根据群体事件中个体的心理状态,本文将群体事件分为有组织的群体事件、自组织形式的群体事件以及情绪主导型群体事件三类。其中情绪主导型群体事件具有突发性、极强的破坏性与容易被利用等特征,具有"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特殊现象,是最值得关注的群体事件。个体在形成情绪主导型群体的过程中要经历情绪积累、情绪激发与接受暗示三个阶段,融入情绪主导型群体后的个体具有典型的非理性特征,所以要以理性、宽容的态度对待情绪主导型群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主导型群体事件 非直接利益冲突 内隐社会认知
下载PDF
网络群体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及其规范化途径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斌成 韦雪敏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4-58,共5页
网络群体事件是伴随着网络迅猛发展而在近年出现的一种网络现象,它是部分利益受损群体或网民利用网络围绕某一主题或利益事件,采取网络聚集、围观、声援或人肉方式制造社会舆论,影响事件进程或结果的传播活动;
关键词 网络现象 群体事件 舆论引导 利益受损 社会舆论 传播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