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兔引种群体大小与选种方案对性能和近交的影响
1
作者 陈仕毅 蒋庚龙 +2 位作者 贾先波 秦应和 赖松家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4-170,共7页
与其他畜禽相比,我国兔新品种培育相对落后,工厂化饲养的主流品种还很大程度依赖国外引进。为节约引种成本和提高引种后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分析了引种群体大小与选种方案对引种后繁殖各世代群体生产性能和近交的影响。采用AlphaSimR软件... 与其他畜禽相比,我国兔新品种培育相对落后,工厂化饲养的主流品种还很大程度依赖国外引进。为节约引种成本和提高引种后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分析了引种群体大小与选种方案对引种后繁殖各世代群体生产性能和近交的影响。采用AlphaSimR软件进行群体模拟,共设计了3个不同引种规模、4个选种方案以及3个不同遗传力大小的数量性状,基于系谱信息和动物模型估计个体育种值。结果发现,引种后繁殖各世代群体的生产性能主要取决于性状遗传力的高低与所采用的选种方案,与引种群体大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不同选种方案中,当过分强调性状的性能提高时,群体的近交系数则会快速地上升;相反,不论群体大小如何,在采用随机选种方案时所观察到的近交增量最低。基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在引种群规模较小时,尤其需要注意制定合适的选种方案,以避免过度近交的发生;而当引种群规模较大时,则可以适当强调性能的选育提高。与引种群的大小相比,选种方案对引种后繁殖群体生产性能和近交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大小 选种方案 近交
下载PDF
四川贡嘎山狼的分布、群体大小和活动节律 被引量:1
2
作者 乔江 龚小丽 +6 位作者 贾伟 贾国清 蒋勇 周华明 李佳琦 温安祥 王杰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8-257,共10页
狼(Canis lupu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大型食肉动物之一,曾广布于中国内地,但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类迫害,分布范围锐减。2011—2020年在四川贡嘎山195个1 km×1 km网格(286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结果仅在46个网格、56个位点拍摄到狼,累... 狼(Canis lupu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大型食肉动物之一,曾广布于中国内地,但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类迫害,分布范围锐减。2011—2020年在四川贡嘎山195个1 km×1 km网格(286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结果仅在46个网格、56个位点拍摄到狼,累计278次独立探测,网格与位点的占有率分别为23.6%和19.6%。狼分布海拔为3097~4563 m,3000 m以下区域未拍摄到狼。狼偏好单独活动,群体大小仅为(1.2±0.5)头,不同生境和季节的群体大小没有差异(t=−1.119,P=0.266;t=−0.251,P=0.801)。活动节律显示狼是日夜兼行性动物,旱季(11月至翌年4月)活动高峰在03:00—07:00及15:00—17:00,雨季(5—10月)活动高峰在03:00—07:00及13:00—15:00。狼与6种野生有蹄类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度均较高,旱季与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的重叠度最高(Δ4=0.908),雨季与水鹿(Rusa unicolor)的重叠度最高(Δ4=0.895)。本研究初步探明狼在贡嘎山的分布、群体大小和活动节律,为深入研究打下基础,也为这一大型食肉动物种群的精细管理与保护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贡嘎山 分布 群体大小 活动节律
下载PDF
中蜂分蜂群的群体大小和工蜂体重
3
作者 秦裕本 《中国蜂业》 2023年第11期28-28,42,共2页
中蜂群体大小和工蜂重量是我们了解自然蜂群基本状况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中蜂科学管理最有效、最可靠的依据。2022年春在分蜂旺期,我采用电吹风对蜂柜内壁吹风涂蜡技术并反复利用中蜂最受欢迎的营巢地点,在自家院子很小范围内收到1... 中蜂群体大小和工蜂重量是我们了解自然蜂群基本状况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中蜂科学管理最有效、最可靠的依据。2022年春在分蜂旺期,我采用电吹风对蜂柜内壁吹风涂蜡技术并反复利用中蜂最受欢迎的营巢地点,在自家院子很小范围内收到13群野生中蜂,并通过测定分蜂群重量和工蜂个体平均重量来确定中蜂野外分蜂群的大小,即分蜂群工蜂的个体数量。2023年春季分蜂旺期对收捕到12群野生中蜂分蜂群中的11群进行了重量测定,并对工蜂个体重量进行抽样测定和数量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大小 分蜂 中蜂 涂蜡 个体数量 数量统计 工蜂 蜂群
下载PDF
野外模拟扰动对太湖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桂军 钟春妮 +2 位作者 秦伯强 王玉兵 王晓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3-368,共6页
风浪扰动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为了解风浪扰动对湖泊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在野外模拟了风浪扰动对太湖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模拟风浪连续扰动24 h,扰动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微囊藻群体大小分别为68.3... 风浪扰动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为了解风浪扰动对湖泊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在野外模拟了风浪扰动对太湖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模拟风浪连续扰动24 h,扰动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微囊藻群体大小分别为68.38和12.56μm,实验组和对照组微囊藻群体大小呈极显著差异;扰动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微囊藻胞外多糖含量分别为1.49×10~^(-6)和1.26×10^(-6)mg/cell,二者差异显著.表明适当强度的风浪扰动短时间内能促使微囊藻群体显著增大,有助于人们对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机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 微囊藻 群体大小 太湖 模拟
下载PDF
群体大小对青幼鱼群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付世建 聂利娟 +2 位作者 吴慧 况璐 黄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062-6070,共9页
为考察群体大小对青幼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群体特征的影响,在(25±0.5)℃条件下对1、2、4和8尾青幼鱼组成的群体(N=12)进行视频拍摄和轨迹分析,得到游泳速度和空间分布特征数据,实验同时测定了不同群体大小对恐吓刺激的反应... 为考察群体大小对青幼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群体特征的影响,在(25±0.5)℃条件下对1、2、4和8尾青幼鱼组成的群体(N=12)进行视频拍摄和轨迹分析,得到游泳速度和空间分布特征数据,实验同时测定了不同群体大小对恐吓刺激的反应差异。结果显示:青幼鱼自发游泳速度多处于0—10 cm/s,不受群体大小的影响,但不同个体速度同步性随群体大小增加而显著下降;青幼鱼最近邻距离多数位于0—10 cm,且随着群体大小增加,最近邻距离和群体排列的极性均随群体数量上升而显著下降;青幼鱼群体中位置分布具有个体差异,且随着群体数量上升差异加剧;青幼鱼对恐吓刺激的反应率不受群体大小的影响,但群体内部不同个体对刺激的反应的一致性随群体大小上升有所下降。结果表明:青幼鱼具备集群性,在2—8个体范围内随群体大小上升凝聚力上升,协调性下降;群体特征的改变对恐吓刺激反应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协调性的下降导致反应一致性降低;青幼鱼群体中不同个体在集群活动中可能存在社会分工,且这种分工的作用在大群体大小上升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行为 群体大小 自发运动 刺激 社会角色
下载PDF
季节、性别和群体大小对鹅喉羚警戒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夏参军 徐文轩 +3 位作者 杨维康 David Blank 乔建芳 刘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动物通过集群降低个体警戒时间,从而增加采食等行为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效应"。除群体大小外,社会及环境因子如季节与性别也可能影响个体警戒水平。本文于2007年至2009年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采用焦点... 动物通过集群降低个体警戒时间,从而增加采食等行为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效应"。除群体大小外,社会及环境因子如季节与性别也可能影响个体警戒水平。本文于2007年至2009年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通过测定鹅喉羚警戒行为比例、平均每次警戒持续时间及10min内警戒频率,研究了季节、性别及群体大小对鹅喉羚个体警戒水平的影响,并验证群体效应。结果表明:由于季节更替而产生的生物量的变化对鹅喉羚个体警戒水平无显著影响;在秋冬季除雄性外,鹅喉羚个体警戒水平均有随群体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并不十分明显。性别则显著影响其警戒水平,夏季由于雌性羚羊处于哺乳期,因而其警戒水平显著高于雄性(P<0.05);受繁殖行为影响,冬季雄性比雌性警觉性更高(P>0.05);春秋季两性间警戒水平没有差异(P>0.05)。不同生理周期是导致鹅喉羚育幼期雌性及繁殖期雄性个体警戒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喉羚 警戒 群体大小 季节 性别
下载PDF
有效群体大小对海湾扇贝F_1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海滨 刘晓 +1 位作者 张国范 张桂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关键词 海湾扇贝 有效群体大小 近交衰退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黑长臂猿的群体大小及组成 被引量:18
8
作者 蒋学龙 马世来 +3 位作者 王应祥 王强 LK.Sheeran FE.Porier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5-22,共8页
黑长臂猿(Hylobatesconcolor)是长臂猿科中较为原始的类群,对其野外行为生态习性近年来已有所报道,但意见不一。本文根据近两年的野外观察,认为黑长臂猿的群体大小为4.3±1.0只,(范围3—6,n=7... 黑长臂猿(Hylobatesconcolor)是长臂猿科中较为原始的类群,对其野外行为生态习性近年来已有所报道,但意见不一。本文根据近两年的野外观察,认为黑长臂猿的群体大小为4.3±1.0只,(范围3—6,n=7),群体组成为1成年雄性,1—2成年雌性,1—3后代个体,群体之大小除与其本身的特点有关外,还与其赖以生存的生境条件好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长臂猿 社群结构 群体大小
下载PDF
GDSS环境下群体大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席酉民 汪应洛 +1 位作者 王刊良 杨民助 《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 1997年第2期3-12,共10页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的产生促进了对GDSS环境下群体决策的研究.本文着重描述了中文GDSS环境下群体大小的实验研究.研究采用了2×2因子设计,即群体大小(三人群体和六人群体)和技术(GDSS群体和非GDS...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的产生促进了对GDSS环境下群体决策的研究.本文着重描述了中文GDSS环境下群体大小的实验研究.研究采用了2×2因子设计,即群体大小(三人群体和六人群体)和技术(GDSS群体和非GDSS群体).实验主体为大学二年级管理专业学生,群体任务为想法产生类任务.结果表明,GDSS可有效促进群体完成想法产生类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群体大小 实验研究 中国环境
下载PDF
家蚕F_2代不同群体大小的作图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大霞 司马杨虎 +5 位作者 张烈 钱敏 赵爱春 李斌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2-248,共7页
分别以群体大小 91、81、71、6 1、5 1和 4 5个个体为材料 ,分析了不同群体的作图效果 :相同参数条件下 ,随着群体的减小 ,分群数、不连锁标记数都表现出逐步减少的趋势 ;同一群体随着交换值的逐步减小 ,分群数、不连锁标记数和二联体... 分别以群体大小 91、81、71、6 1、5 1和 4 5个个体为材料 ,分析了不同群体的作图效果 :相同参数条件下 ,随着群体的减小 ,分群数、不连锁标记数都表现出逐步减少的趋势 ;同一群体随着交换值的逐步减小 ,分群数、不连锁标记数和二联体数逐步增多 ,总图距和平均图距也相应变小 ;相同群体不同标记数在相同的作图参数条件下 ,随着标记数的减少 ,分群数有减少的趋势 ,但较多的标记群体其二联体数为最少 ,而进入连锁群的标记数和总图距有明显的降低趋势。根据Mapmaker分析对参数的设定要求和所研究的分群作图效果以 91个个体为最佳 ,认为家蚕F2 代作图群体至少不应小于 81个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作图群体 群体大小 分子图谱
下载PDF
杂交一代作图群体大小对茶树QTL效应估计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敏 徐礼羿 +3 位作者 王丽鸳 韦康 成浩 谭礼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3-1148,共6页
利用杂交一代(F_1)作图群体进行遗传定位是研究茶树数量性状的重要手段,然而F_1群体大小对定位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327份龙井43×白毫早F_1群体及它们的春季发芽期、新梢颜色和叶形指数3个性状的田间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随机抽样... 利用杂交一代(F_1)作图群体进行遗传定位是研究茶树数量性状的重要手段,然而F_1群体大小对定位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327份龙井43×白毫早F_1群体及它们的春季发芽期、新梢颜色和叶形指数3个性状的田间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生成60个不同大小的作图群体(n=50,100,150,200,250,300),并利用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进行QTL定位分析,以探讨F_1群体大小对茶树QTL定位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QTL效应估计受群体大小的影响显著;当群体达150份时可基本保证检出效应在10%以上的QTL,但并不能实现对QTL效应值的准确估计,且最高与最低估计值相差可达2. 83倍。因此在研究和育种工作中,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扩大作图群体,对于从较小F_1群体中得到的QTL效应值应谨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F1群体大小 QTL定位 效应估计
原文传递
半滑舌鳎有效群体大小估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伟峰 崔瑜 +3 位作者 蒋丽 王悦玲 王焕岭 李恒德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7-1004,共8页
为了解半滑舌鳎当前的群体遗传结构,探究半滑舌鳎有效群体大小(Ne)发展趋势及现状,实验通过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随机鉴定了800尾半滑舌鳎的遗传性别,选取297个遗传雌性半滑舌鳎样本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2b-RAD),获得了64 416个可用SNP标记... 为了解半滑舌鳎当前的群体遗传结构,探究半滑舌鳎有效群体大小(Ne)发展趋势及现状,实验通过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随机鉴定了800尾半滑舌鳎的遗传性别,选取297个遗传雌性半滑舌鳎样本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2b-RAD),获得了64 416个可用SNP标记,利用这些标记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连锁不平衡分析得到各染色体上连锁不平衡分布;根据标记间不同物理间距进行半滑舌鳎有效群体大小的估计,初步了解各历史世代下有效群体规模;通过选择0.1、0.2、0.5、1.0、2.0、5.0、10.0 Mb等7个不同染色体片段大小反映出半滑舌鳎群体遗传结构经过自然与人工共同选择的历史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半滑舌鳎有效群体大小随其连锁不平衡程度衰减而呈连续下降趋势,至2世代前其有效群体大小仅为29尾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简化基因组测序(2b-RAD) 连锁不平衡 有效群体大小
下载PDF
群体大小对微囊藻细胞昼夜垂向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永刚 朱伟 +2 位作者 李明 代晓炫 肖曼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6-391,共6页
针对群体形态对微囊藻昼夜间上浮下沉规律的影响问题,利用柱状培养装置对室内培养的单细胞、群体细胞以及在太湖采集的群体细胞进行了昼夜间分层观测实验,探讨了细胞形态对微囊藻垂向迁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迁... 针对群体形态对微囊藻昼夜间上浮下沉规律的影响问题,利用柱状培养装置对室内培养的单细胞、群体细胞以及在太湖采集的群体细胞进行了昼夜间分层观测实验,探讨了细胞形态对微囊藻垂向迁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迁移规律,但无论是室内培养群体细胞还是太湖采集的群体细胞,都未观察到显著的昼夜上浮下沉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太湖采集的群体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漂浮特点.由此认为,室内培养的细胞与实际湖泊细胞之间存在比重上的差异,群体的大小对于上浮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群体大小 垂向迁移 昼夜变化 太湖
下载PDF
有效群体大小对蛤仔F_1生长和存活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力强 梁健 +2 位作者 闫喜武 霍忠明 杨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9,共6页
对不同有效群体大小(Ne=2、4、8、16、32、200)的蛤仔F1代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期,各试验组幼虫壳长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Ne=200的存活率低于其他各实验组,并随着日龄的增长,差异越来越显著;稚贝... 对不同有效群体大小(Ne=2、4、8、16、32、200)的蛤仔F1代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期,各试验组幼虫壳长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Ne=200的存活率低于其他各实验组,并随着日龄的增长,差异越来越显著;稚贝期,各实验组的壳长和存活率的变化规律和浮游期基本一致。对壳长变异情况分析表明,浮游期,随着群体有效含量的增大,子代开始出现小型个体和大型个体,壳长分布变异逐渐明显;稚贝期,各试验组组内壳长变异进一步加剧,除Ne=2试验组稚贝壳长介于400μm和600μm之间外,其他各试验组均出现明显的小型和大型个体,表现为有效群体越大,组内稚贝壳长变异越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仔 有效群体大小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鲜枣群体大小检测算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志明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16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前,鲜枣的分级一般都是由人工测量分级的,效率低,且需要大量劳动力。该文通过建立鲜枣群体大小检测软硬件平台,利用黑白校正获取较清晰的鲜枣目标图像,采用HSV加权法灰度化得到轮廓鲜明的鲜枣图像,采取图像处理技术对鲜枣的轮廓进行... 目前,鲜枣的分级一般都是由人工测量分级的,效率低,且需要大量劳动力。该文通过建立鲜枣群体大小检测软硬件平台,利用黑白校正获取较清晰的鲜枣目标图像,采用HSV加权法灰度化得到轮廓鲜明的鲜枣图像,采取图像处理技术对鲜枣的轮廓进行弧段组合及弧段分割,获取单个鲜枣的整体边缘,最后通过最小二乘法椭圆拟合得到鲜枣的直径大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检测每个鲜枣的大小,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枣 群体大小 机器视觉 椭圆拟合
下载PDF
构建全基因组导入系所需BC_1F_1群体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英文)
16
作者 闫龙 刘慧勇 +2 位作者 李英慧 张孟臣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4,共5页
全基因组导入系是遗传和育种研究的重要材料。导入系经受体亲本和供体亲本间连续杂交、回交构建而成,BC1F1群体大小是获得理想导入系群体的关键参数。然而,各物种所需要的最小群体尚不清楚,并且难以通过试验确定。本研究通过编写程序,... 全基因组导入系是遗传和育种研究的重要材料。导入系经受体亲本和供体亲本间连续杂交、回交构建而成,BC1F1群体大小是获得理想导入系群体的关键参数。然而,各物种所需要的最小群体尚不清楚,并且难以通过试验确定。本研究通过编写程序,模拟减数分裂时的重组过程研究适宜的群体大小,并通过数学运算和试验验证程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编程模拟与数学计算和试验结果一致。BC1F1群体大小与连锁群数目、连锁群长度和基因密度之间均为正相关。当模拟连锁群从5个增加到40个时,群体大小需要由6.06增加到9.49;当模拟连锁群长度从80cM增加到200cM时,需要的群体大小从7.14增加到8.64;当模拟基因密度从每基因20cM缩小到每基因5cM时,群体大小从7.65增加到8.22。为测试该程序的应用范围,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进行了BC1F1群体大小模拟,在保证95%的概率覆盖全基因组条件下,水稻需要的群体最少,为12个个体,小麦和大豆均需13个个体,玉米需要的个体数最多,为14~1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入系 群体大小 模拟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艳晴 杨桂军 +4 位作者 秦伯强 周健 许慧萍 王颖 吴雅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9-566,共8页
大量微囊藻群体的形成和聚集是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条件,光照强度是影响微囊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了解光照强度对水华微囊藻(Microe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增长的影响,以太湖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之一的水华微囊藻作为研究对... 大量微囊藻群体的形成和聚集是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条件,光照强度是影响微囊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了解光照强度对水华微囊藻(Microe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增长的影响,以太湖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之一的水华微囊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光照强度对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增长的影响研究.共设置5个不同光强处理组,依次为G1:2000lx:G2:4000lx;G3:8000lx;G4:16000lx;G5:变化光照强度(模拟野外光强).实验期间,G1~G5组大于100细胞群体的平均大小分别为255、480、630、763和662cells/群体.胞外多糖含量分析显示水华微囊藻形成的群体越大,胞外多糖含量越高.结果表明,低光照强度不利于太湖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增长,而变化光照强度和高光照强度有利于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增长.研究结果解释了太湖夏季野外变化光照强度和高光照强度有利于微囊藻水华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水华微囊藻 群体大小 胞外多糖 太湖
下载PDF
扰动方式对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芮政 杨桂军 +4 位作者 刘玉 韩丽华 秦伯强 杨宏伟 钟春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5-364,共10页
风浪扰动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为了解扰动方式对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模拟不同扰动方式(持续扰动和间歇扰动)对太湖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间歇扰动组水华... 风浪扰动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为了解扰动方式对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模拟不同扰动方式(持续扰动和间歇扰动)对太湖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间歇扰动组水华微囊藻群体从35.09μm迅速增大至43.73μm,实验第17天时为59.00μm;而持续扰动组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先从35.07μm增大到43.51μm,实验第17天时减小至13.95μm;不扰动组整个实验期间群体大小相对稳定,实验初为35.38μm,实验第17天时为33.67μm.方差分析显示,间歇扰动组群体大小显著大于持续扰动组和不扰动组,持续扰动组显著小于不扰动组.实验第17天时间歇扰动组藻细胞密度(1.675×10~6cells/ml)显著高于持续扰动组(0.344×10~6cells/ml)和不扰动组(1.461×10~6cells/ml).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强度下的间歇扰动能促使水华微囊藻群体显著增大和生长,而长时间的持续扰动则会抑制水华微囊藻群体的聚集和生长,该结果有助于人们对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机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扰动 持续扰动 水华微囊藻 群体大小 太湖
下载PDF
扰动强度对太湖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玉 杨桂军 +3 位作者 韩丽华 秦伯强 钟春妮 杨宏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61-1968,共8页
风浪扰动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为了解扰动强度对湖泊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模拟研究了不同扰动强度(0、50、100、200和400 r·min^(-1))对太湖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 风浪扰动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为了解扰动强度对湖泊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模拟研究了不同扰动强度(0、50、100、200和400 r·min^(-1))对太湖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模拟风浪连续扰动24 h,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大,水华微囊藻群体先增大后减小,扰动强度50 r·min^(-1)和100 r·min^(-1)水华微囊藻群体分别从10.72μm和10.58μm迅速增大为17.92μm和39.50μm,二者群体大小都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6,0.000);而扰动强度200 r·min^(-1)和400 r·min^(-1)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161,0.727)。扰动结束时,扰动强度100 r·min^(-1)和200 r·min^(-1)的总胞外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0.006),而扰动强度50 r·min^(-1)和400 r·min^(-1)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180,0.089)。该研究结果表明,短时间内适当强度的扰动能促使水华微囊藻群体显著增大,而过强的扰动则没有显著的促进水华微囊藻群体在短时间内的快速聚集。该结果有助于人们对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机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 水华微囊藻 群体大小 胞外多糖
下载PDF
群体大小和觅食环境变化对东黑冠长臂猿日移动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兴康 钟旭凯 +4 位作者 韦绍干 崔亮伟 范朋飞 管振华 马长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8-397,共10页
日移动距离是反映动物觅食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树栖小型类人猿,主要生活在一夫二妻制的群体中,平均群体大小6.3只,... 日移动距离是反映动物觅食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树栖小型类人猿,主要生活在一夫二妻制的群体中,平均群体大小6.3只,目前对于该物种的日移动距离仍然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我们以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群东黑冠长臂猿群作为研究对象,在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两个时期对其进行了157个全天跟踪,使用5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法记录长臂猿的取食行为和食物类型,每30 min记录长臂猿的位点,并使用轨迹法测算出日移动距离。结果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在两个观察时期的不同食物类型取食比例有显著差异,全年的平均日移动距离为1373 m(354-2837 m),相比于低纬度地区营一夫一妻制(平均群体大小3.8只)生活的长臂猿类群没有明显增加。这一结果说明,虽然群体更大,但是东黑冠长臂猿并没有增加每天的觅食努力,不符合生态限制模型的预测。更大的食物斑块、更小的种间竞争和低群体密度可能是支持东黑冠长臂猿无需付出更多的觅食努力来维持更大群体的原因。另外,我们还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在人类干扰强度低的研究时期果实类取食比例提高,日移动距离更长,且在果实丰富的雨季日移动距离显著高于果实匮乏的旱季,表明它们可能采取能量保守的策略来应对高质量食物匮乏的环境。总的来说,本研究在更大数据量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和详细地描述了东黑冠长臂猿的日移动距离,并以此探究长臂猿对高质量食物匮乏环境的响应,为该极度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日移动距离 群体大小 人类干扰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