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安新区不同营建模式下城市森林群落更新特征
1
作者 王琬璐 董丽 杨文婷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4,共8页
森林更新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长演替的关键因素,也是表征森林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雄安新区3种典型营建模式下的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对比雄安新区不同营建模式植物群落林木层及林下更新层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研究雄安新区城... 森林更新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长演替的关键因素,也是表征森林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雄安新区3种典型营建模式下的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对比雄安新区不同营建模式植物群落林木层及林下更新层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研究雄安新区城市森林群落更新特征,并分析林分结构对城市森林更新的影响,为雄安新区城市森林营建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结果表明:物种组成上,林木层共计树种22科41属55种,林下更新层共计树种11科17属19种,其中发现16种树种可以进行自我更新;小斑块混交林的林下更新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另外两种营建模式;林下更新层更新密度大小依次为大斑块混交林>小斑块混交林>行列式混交林。分析了6个林分结构因子与5个更新特征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林下更新层物种丰富度(S_(r))、Shannon-Wiener指数(H_(r))、Pielou均匀度指数(E_(r))及更新密度(RD)受到了郁闭度(CD)的显著影响,且随着郁闭度增加,物种多样性提升;S_(r)、H_(r)、E_(r)受平均冠幅(AC)的显著影响,随着平均冠幅增大,物种丰富度提升;人为干扰程度(DI)与H_(r)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限制了更新层物种多样性状况。综上,雄安新区不同营建模式的群落更新状况有所差异,小斑块混交林的更新状况最好;群落更新特征对物种生态特性、群落结构变化的响应不同,林木层种源、CD、AC、DI是影响研究区群落更新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城市森林 营建模式 群落更新 林分结构
下载PDF
湘中丘陵区南酸枣阔叶林群落特征及群落更新 被引量:15
2
作者 易好 邓湘雯 +4 位作者 项文化 方晰 赵丽娟 李家湘 崔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63-3471,共9页
南酸枣阔叶林群落是湘中丘陵区的重要的森林群落类型之一,在森林演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湘中丘陵区长沙县大山冲林场的代表性群落——南酸枣阔叶林群落(The Choerospondias axillaries broad-leaved community)设立1 hm2固定样地... 南酸枣阔叶林群落是湘中丘陵区的重要的森林群落类型之一,在森林演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湘中丘陵区长沙县大山冲林场的代表性群落——南酸枣阔叶林群落(The Choerospondias axillaries broad-leaved community)设立1 hm2固定样地,对其群落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其植物多样性和更新动态。结果表明:群落中胸径≥1cm的乔木树种共有25科42属59种。乔木层中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es)的重要值最大(23.57),是群落中的建群种;南酸枣胸径和树高结构均呈正态分布,南酸枣幼苗(1.0cm≤DBH<1.5cm)只有6株;群落中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ensis)的重要值(10.46)排第二,但胸径小于1.5 cm的幼树数量较多(占种群数量的22.0%),格药柃(Eurya muricata)、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和毛豹皮樟(Lindera coreana)的重要值分别为7.98(幼树数占种群数量的16.8%),5.39(幼树数占种群数量的11.7%),4.17(幼树数占种群数量的11.0%),这4个乔木树种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林分的成层结构中,上层木主要为南酸枣,下层木主要为四川山矾、格药柃、千年桐和毛豹皮樟。林下幼苗主要为常绿阔叶树种,且更新良好,并将成为下一个演替阶段的建群种。南酸枣的幼苗更新不良情况说明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在逐年降低,而四川山矾、格药柃、千年桐、毛豹皮樟等树种的优势地位呈上升趋势,表明湘中丘陵区的南酸枣阔叶林群落正在朝常绿阔叶林的方向演替。灌木、草本层中共有植物37种,重要值前5位的种为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乌饭(Vaccinium bracteatum)、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分别为54.59、21.85、4.98、4.63、4.53,其中,檵木和满山红在灌木层中的优势地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酸枣 植物多样性 落叶阔叶林 群落更新
下载PDF
辽东栎林林隙特征及其对群落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吕醉 王孝安 +1 位作者 郭华 李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35-1840,共6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林隙的定量研究,发现其林隙大小以20~40和40~60m2的中小林隙居多,林隙的年龄结构以中期和后期数量居多,林隙形成方式以枯立和干基折断占总数的70.31%,林隙形成木多为1~3个,说... 通过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林隙的定量研究,发现其林隙大小以20~40和40~60m2的中小林隙居多,林隙的年龄结构以中期和后期数量居多,林隙形成方式以枯立和干基折断占总数的70.31%,林隙形成木多为1~3个,说明该地区辽东栎林隙多为自然干扰形成,林隙边缘木中辽东栎的株数占绝大多数。在林隙中,不同生活史阶段的辽东栎多度对林隙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幼苗多度与林隙面积和边缘木高度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R2=0.429,P<0.01),幼树多度与散射光的强度有极显著相关关系(R2=0.286,P<0.01),而成树多度与林隙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不明显,但与林隙内幼树的多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2=0.175,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辽东栎林 林隙特征 生活史阶段 群落更新
下载PDF
低强度林火对兴安落叶松群落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杜嘉林 胡海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368-2370,共3页
依据地表可燃物损耗量确定林火强度的基础上,对大兴安岭新林区落叶松林混交林的低强度林火迹地更新状况进行3 a连续调查和比较分析研究,寻求自然条件下林火对兴安落叶松群落的影响规律,为今后开展林火促进更新方面的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 依据地表可燃物损耗量确定林火强度的基础上,对大兴安岭新林区落叶松林混交林的低强度林火迹地更新状况进行3 a连续调查和比较分析研究,寻求自然条件下林火对兴安落叶松群落的影响规律,为今后开展林火促进更新方面的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3 a调查的15块落叶松林标准地585个样方中,发现林缘中实生幼苗有12.64株/m2,株数较多,占更新频度39%;空地中实生幼苗有9.51株/m2,株数较多,占更新频度29%;疏林地中实生幼苗有6.40株/m2,株数居中,占更新频度20%;林地中实生幼苗有3.05株/m2,株数较少,占更新频度9%;成熟林中实生幼苗有0.97株/m2,株数最少,占更新频度3%。通过更新均值分析可反映低强度林火对林型更新影响大小为林缘、空地、疏林地、林地、成熟林。通过同比分析可反映不同林型间的更新差异,揭示了在3 a中不同林型更新状况及过程,即更新的扩展性、更新的竞争性、更新的过渡性、更新的艰难性。通过环比分析可消除更新均值带来的误导,表明低强度林火的影响特性,即低强度林火后1 a为更新最佳状态,2 a、3 a更新均低于平均速率。综上所述这些特性对计划用火促进更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林火 群落更新 更新速率
下载PDF
白龙江上游云冷杉群落更新的研究
5
作者 曲永宁 白星 《甘肃林业科技》 1996年第4期45-48,58,共5页
经对白龙江上游全面更新调查表明:海拔在3800m以下更新的云杉人工林,直径分化符合自然规律,生长正常,有望成林、成材;海拔高于3800m的冷杉迹地更新粗枝云杉,造林初期就表现出不良的症状,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地径与树高生... 经对白龙江上游全面更新调查表明:海拔在3800m以下更新的云杉人工林,直径分化符合自然规律,生长正常,有望成林、成材;海拔高于3800m的冷杉迹地更新粗枝云杉,造林初期就表现出不良的症状,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地径与树高生长递减,大约28年后,郁闭度大于0.7的林地感病率、死亡率较高,在该区域更新是否有所突破,还须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 群落更新 白龙江上游
下载PDF
林下小径竹类有助于乔木种子留存进而促进群落更新
6
《世界竹藤通讯》 2016年第3期48-48,共1页
林冠层乔木种子的留存状况是影响森林群落更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认为,过度发育的林下植被,能够强烈地改变森林底部微环境,对林下乔木幼苗更新产生重要影响;林下小径竹类通过其强大的地下茎和快速克隆生长的能力,能够迅速... 林冠层乔木种子的留存状况是影响森林群落更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认为,过度发育的林下植被,能够强烈地改变森林底部微环境,对林下乔木幼苗更新产生重要影响;林下小径竹类通过其强大的地下茎和快速克隆生长的能力,能够迅速占据林窗或林下的灌木层,成为优势种,甚至是单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更新 乔木 种子 竹类 小径 森林群落 更新过程 林下植被
下载PDF
北京小西山3种人工林天然更新群落谱系结构及主要树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阳 金莹杉 +3 位作者 王平玺 王梦 程峥 贾忠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62,共9页
对北京小西山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纯林、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纯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天然更新群落的乔木种类进行调查,基于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NRI)和净最近种间亲缘关系指数(NTI)对3种人工林天然更新群落的谱... 对北京小西山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纯林、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纯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天然更新群落的乔木种类进行调查,基于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NRI)和净最近种间亲缘关系指数(NTI)对3种人工林天然更新群落的谱系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方差比率(VR)、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联结系数对主要树种(重要值大于或等于10%)的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松纯林、栓皮栎纯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天然更新群落树种分别有9科12属12种(含变种,下同)、12科16属20种和12科13属17种,主要树种分别有7、9和8种。油松纯林天然更新群落的NRI和NTI值在5 m×5 m、5 m×10 m和10 m×10 m取样尺度均为负值;栓皮栎纯林天然更新群落的NRI和NTI值在5 m×5 m、5 m×10 m、10 m×10 m和10 m×20 m取样尺度均为正值;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天然更新群落的NRI值在4个取样尺度均为正值,NTI值在5 m×5 m、5 m×10 m和10 m×20 m取样尺度均为负值。油松纯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天然更新群落主要树种的VR值分别为0.90和0.97,统计量(W)分别为21.52和23.28,说明群落总体为不显著负关联。油松纯林的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联结系数分析获得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1.3、0.8和1.3,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0.8、1.2和0.9。栓皮栎纯林天然更新群落主要树种VR值为0.47,W值为11.28,说明群落总体为显著负关联;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联结系数分析获得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0.6、1.0和0.7。综合分析认为,北京小西山油松纯林和栓皮栎纯林天然更新群落谱系结构分别以发散和聚集为主,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天然更新群落谱系结构为不显著聚集,但在近缘种上主要表现为不显著发散。3种人工林天然更新群落主要树种的总体关联性为负关联,群落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小西山 人工林 天然更新群落 谱系结构 种间关联性 森林经营
下载PDF
更新过程在滨海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中的作用
8
作者 于振林 史欢欢 汪承焕 《生物学教学》 2023年第6期2-4,共3页
滨海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由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滨海湿地面积锐减,原有的植物群落遭到破坏,进而导致湿地功能退化。本文从群落构建机制的角度分析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在滨海湿地植物更... 滨海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由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滨海湿地面积锐减,原有的植物群落遭到破坏,进而导致湿地功能退化。本文从群落构建机制的角度分析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在滨海湿地植物更新过程的各个阶段中所起的作用,以期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群落构建 群落更新
下载PDF
迷人杜鹃群落天然更新障碍的化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朝婵 钱沉鱼 +3 位作者 全文选 唐凤华 许塔艳 欧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3,共5页
为明确影响野生迷人杜鹃群落天然更新的化学因子,探明迷人杜鹃各土壤层中的化感物质状况。通过发芽试验比较了不同土壤层的水浸提液处理的迷人杜鹃种子的萌发状况,采用衍生化气质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不同层次土壤中的化感物质。实验... 为明确影响野生迷人杜鹃群落天然更新的化学因子,探明迷人杜鹃各土壤层中的化感物质状况。通过发芽试验比较了不同土壤层的水浸提液处理的迷人杜鹃种子的萌发状况,采用衍生化气质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不同层次土壤中的化感物质。实验结果表明:迷人杜鹃不同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差异显著,其中枯枝落叶层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显著抑制种子萌发;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和土壤层中所含的化感物质总量表现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土壤层,各土壤层中的化感物质均以棕榈酸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人杜鹃 化感效应 群落更新 化感作用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合平 艾顺儒 田大伦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8-13,共6页
从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和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出发,根据定位研究和群落样地调查结果,分析和比较了湖南杉木中心产区会同杉木人工林不同采伐方式迹地上更新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迹地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85科164属254种,其... 从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和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出发,根据定位研究和群落样地调查结果,分析和比较了湖南杉木中心产区会同杉木人工林不同采伐方式迹地上更新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迹地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85科164属254种,其中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分别为53种、85种、39种和77种;皆伐和间伐后物种多样性指数高;皆伐8a后迹地群落与皆伐2a后群落相似性较小,而与间伐8a后群落相似性较大;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种类成分变更快.提出了合理经营和保护杉木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采伐迹地 更新群落
下载PDF
高强度采伐对天山云杉更新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禹思慧 王振锡 +2 位作者 王雅佩 刘梦婷 李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4-1285,共12页
【目的】分析高强度采伐后群落物种组成与不同采伐等级和采伐时期下,天山云杉更新群落主要植物种重要值变化特征,研究物种组成角度解释更新群落的变化规律,为天山云杉更新群落物种组成与天保工程实施和伐后森林恢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分析高强度采伐后群落物种组成与不同采伐等级和采伐时期下,天山云杉更新群落主要植物种重要值变化特征,研究物种组成角度解释更新群落的变化规律,为天山云杉更新群落物种组成与天保工程实施和伐后森林恢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重要值定量分析法,分析天山云杉更新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种在不同高强度采伐等级和采伐时期下的动态变化。【结果】高强度采伐后更新群落中共有植物33科61属67种,双子叶植物占决定性优势。乔木层发达,灌木植物发育不良,草本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其中菊科种类最多,伴随出现一定数量特征鲜明的单科单属、单属单种植物种类。干扰强度增加,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重要值小程度降低,天山桦(Betula tianschanica)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呈先上升后小幅度下降趋势。采伐发生时间越远,更新天山云杉重要值和相对优势度减小,天山桦相反。物种丰富度在小灌木和草本层随采伐强度变化不明显,优势种是林下植物高山羊角芹(Aegopodium alpestre)。在采伐> 40年时物种丰富度最小,森林更新修复后物种丰富度增大,近20 a来天保工程禁伐措施的实施使得植物群落竞争加剧,弱势种减少,林下物种丰富度小程度减少。【结论】人为干扰强度增加和采伐发生时间离现在越远,乔木层天山云杉重要值小程度降低,天山桦的重要值和相对优势度增加;灌木、草本层物种丰富度随采伐强度变化的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 高强度采伐 更新群落 物种组成 重要值
下载PDF
植物自然更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09
12
作者 李小双 彭明春 党承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81-2088,共8页
植物自然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它对种群的增殖、扩散、延续和群落稳定及演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植被动态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多数研究主要从更新过程中的某一或几个阶段入手,分析各生态因子对更新的影响,或从林窗、... 植物自然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它对种群的增殖、扩散、延续和群落稳定及演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植被动态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多数研究主要从更新过程中的某一或几个阶段入手,分析各生态因子对更新的影响,或从林窗、火烧、动物等干扰对自然更新影响的角度揭示植被自然更新的机制。本文从植物自然更新方式、干扰对更新的影响及群落的更新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更新 干扰 群落更新
下载PDF
青藏高原“黑土滩”次生毒杂草群落成体植株与幼苗空间异质性及相似性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尚占环 龙瑞军 +1 位作者 马玉寿 丁路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57-1165,共9页
在样线调查基础上,用半方差函数、分形维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青藏高原"黑土滩"次生毒杂草群落地上成体植株、幼苗空间的异质性,二者物种构成的相似性及其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土滩"次生毒杂草群落在... 在样线调查基础上,用半方差函数、分形维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青藏高原"黑土滩"次生毒杂草群落地上成体植株、幼苗空间的异质性,二者物种构成的相似性及其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土滩"次生毒杂草群落在较大尺度上地上成体植株物种数的空间依赖性强,异质性高,而个体密度则较均匀;幼苗物种数在小尺度上空间异质性高,幼苗密度在大尺度上空间异质性较高,幼苗密度独立于其物种分布,高密度的幼苗分布在微地形下和群落间隙中,"黑土滩"毒杂草植物幼苗充分利用空余生态位进行群落补充;"黑土滩"群落在不同尺度上地上成体植株与幼苗物种构成相似性变化的规律性不大;"黑土滩"群落幼苗靠其高密度特征完成群落更新,植物群落幼苗更新力强,导致"黑土滩"毒杂草群落趋于稳定。因此,建议加强干扰以减弱"黑土滩"次生毒杂草群落稳定趋势,这对恢复"黑土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黑土滩”退化草地 毒杂草 幼苗 空间异质性 群落更新
下载PDF
湖南省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研究Ⅰ.甜槠林 被引量:13
14
作者 左家哺 田伟政 +2 位作者 彭代文 李明红 彭珍宝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为更好地了解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 ,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 ,对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甜槠林进行了调查研究 .南岳自然森林植被计 7个植被型 2 1个群系 .甜槠林是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之一 ,可命名为甜槠 -花竹 +云和新木姜子 -淡竹叶 +莎草群丛 ... 为更好地了解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 ,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 ,对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甜槠林进行了调查研究 .南岳自然森林植被计 7个植被型 2 1个群系 .甜槠林是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之一 ,可命名为甜槠 -花竹 +云和新木姜子 -淡竹叶 +莎草群丛 ,是一种尚未报道过的群落类型 ;群落属的区系成分主要是泛热带和北温带两种分布区类型 ,而种的区系成分主要以华夏、东亚和华东 -华中 3种分布式样为主 ;群落木本植物占绝对多数 ;群落明显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 3个层次 ;甜槠林在长期演替过程中虽然能够保持常绿阔叶林的性质 ,但其优势种甜槠可能被云和新木姜子、黄丹木姜子等取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林 原生性森林群落 南岳 生物多样性 区系成分 群落组成 群落更新
下载PDF
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福忠 王开运 +1 位作者 杨万勤 鲁叶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5年第3期79-84,共6页
大熊猫主食竹是大熊猫生存繁衍的基础,同时也是大熊猫栖息地林下最为优势的层片,深刻影响着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功能的发挥。目前,各专家学者围绕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量生产、制约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大熊猫主食竹是大熊猫生存繁衍的基础,同时也是大熊猫栖息地林下最为优势的层片,深刻影响着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功能的发挥。目前,各专家学者围绕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量生产、制约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的养分循环、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的克隆生长与群落更新、大熊猫主食竹开花机理假说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结果还具有许多不确定性,这对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的深入了解还非常不够,同时也很难满足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需要。因此,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强不同环境条件下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以及养分循环的动态研究、大熊猫主食竹克隆生长与群落更新互动过程的研究以及大熊猫主食竹开花机理的控制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主食竹 生态学过程 进展 大熊猫栖息地 系统生态学 群落更新 主食竹 过程研究 生物量生产 非生物因素
下载PDF
滨海湿地土壤种子库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潜在价值
16
作者 贾鹏 贾静 李德志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共4页
滨海湿地是海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对其群落更新机制的理解,有助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土壤种子库是群落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储藏效应”缓冲外界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维持... 滨海湿地是海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对其群落更新机制的理解,有助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土壤种子库是群落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储藏效应”缓冲外界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阐明土壤种子库形成机制和功能特征的基础上,从土壤种子库的分布格局、与地上植被以及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湿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现状,以及土壤种子库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意义;提出将入侵种影响下的野外自然群落研究和土壤种子库结构研究相结合,深入了解群落更新能力、预测群落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开展被入侵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教学及探究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入侵 群落更新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植物群落动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7
作者 周灿芳 《生态科学》 CSCD 2000年第2期53-59,共7页
以植物群落动态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 ,即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更新、群落的波动以及边缘效应为内容 ,分别从它们的定义、理论、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群落演替 群落更新 群落被动 边缘效应 植物群落
下载PDF
野生露珠杜鹃林不同分解层的土壤化感潜力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朝婵 钱沉鱼 +2 位作者 全文选 唐凤华 欧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909-4916,共8页
探明野生杜鹃群落不同层次土壤浸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为阐明杜鹃群落天然更新障碍与化感作用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从化学生态学角度解释群落天然更新障碍的原因。通过种子发芽试验,比较凋落物层(L层)、腐殖质层(H层)和土壤表... 探明野生杜鹃群落不同层次土壤浸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为阐明杜鹃群落天然更新障碍与化感作用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从化学生态学角度解释群落天然更新障碍的原因。通过种子发芽试验,比较凋落物层(L层)、腐殖质层(H层)和土壤表层(S层)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采用内标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等技术鉴定土壤浸提液所含的有机化合物。(1)种子发芽试验显示,露珠杜鹃不同土壤层浸提液的化感效应不同。L层的抑制作用最为强烈,其浸提液显著抑制自身种子的萌发。H层和S层对自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不显著;(2)鉴定了不同层次土壤浸提液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L层、H层和S层均检测出31种组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5%的组分分别有6、8和8种。L层浸提液主要化感成分为丙三醇和棕榈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9.56%和19.17%;H层主要化感成分为2-羟基丙酸和棕榈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4.05%和12.48%;S层土壤浸提物的主要化感成分为棕榈酸和2-羟基乙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4.91%和12.79%。野生露珠杜鹃不同土壤浸提物的化感物质含量以L层最高,L层作为群落土壤化感物质的主要来源;从化感物质组分来分,长链脂肪酸和有机酸类是H层和S层主要的化感物质种类,长链脂肪酸类和醇类是L层主要的化感物质种类。杜鹃群落林下土壤中存在的化感物质可能是其天然更新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杜鹃 土壤 化感效应 群落更新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大白山高山林线动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7
19
作者 常锦峰 王襄平 +1 位作者 张新平 林鑫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3-711,共9页
高山林线植被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大白山高山林线的树木生长和群落更新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火干扰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林线树木的生长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但其敏感性随着海拔的降低... 高山林线植被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大白山高山林线的树木生长和群落更新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火干扰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林线树木的生长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但其敏感性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减弱;在高海拔,林线树木的径向生长与上年生长季后期(8月)降水负相关,而与上年初秋(9月)温度正相关,这些限制作用随着海拔的降低而逐渐消失;与此相反,低海拔树木生长与当年冬末春初(3月)的温度负相关,但随着海拔上升这种限制作用消失。分析结果还表明,本地区的群落更新主要受火干扰驱动,而与气候变化没有显著关系。不同树种在火灾后更新的时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又因海拔的不同而异,反映出不同树种的更新策略及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差异。大兴安岭北部的高山林线在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群落更新动态等方面均与干旱区林线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与气候条件、树种、更新驱动力等方面的不同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林线 树轮年代学 气候变化 群落更新 大兴安岭北部 火干扰
下载PDF
红树植物对低光照水平的生长及生理生态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刁俊明 彭逸生 +1 位作者 郑明轩 陈桂珠 《嘉应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9-74,共6页
一般低光照水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不利的。这些不利的影响也体现在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红树植物身上。低光照水平下红树植物的繁殖体萌发受到影响,依受体植物的不同,这种影响既有促进作用亦有抑制作用。生理生态方面的响应包括... 一般低光照水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不利的。这些不利的影响也体现在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红树植物身上。低光照水平下红树植物的繁殖体萌发受到影响,依受体植物的不同,这种影响既有促进作用亦有抑制作用。生理生态方面的响应包括植株的光合速率下降、植物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植物个体生长发育方面的茎高生长增加但生物量下降。由于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以及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和活跃化,低光照水平导致红树植物群落的更新和演替也同样受到抑制。虽然低光照水平在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上对红树植物产生的影响大部分是不利的,但深入探究红树植物对低光照水平的生长及生理生态响应,可以为红树林的育苗、造林和演替阶段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光照水平 萌发 生长发育 生理生态响应 群落更新与演替 红树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