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群落生态学原理的风景林景观更新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仙湖植物园为例
1
作者 饶显龙 喻敏 +2 位作者 何田恬 楼凌云 包志毅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定位以风景旅游为主要功能之一的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分布有较大面积的风景林,其质量高低对深圳市和仙湖植物园的景观风貌优劣产生重要影响。运用群落生态学的相关调查方法分析和评估风景林的群落演替趋势、结构稳定性、景观动态变化等。... 定位以风景旅游为主要功能之一的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分布有较大面积的风景林,其质量高低对深圳市和仙湖植物园的景观风貌优劣产生重要影响。运用群落生态学的相关调查方法分析和评估风景林的群落演替趋势、结构稳定性、景观动态变化等。研究结果显示,仙湖植物园风景林呈现退化趋势、群落结构简单、乔灌木断层现象严重、植物多样性低、植物群落中缺乏潜在优质的演替建群树种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仙湖植物园风景林的景观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仙湖植物园风景林景观质量更新的原则和策略、目标与措施、建群树种选择及群落的构建模式,以期为仙湖植物园及其他风景林提质更新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林 群落生态 景观更新 仙湖植物园
下载PDF
西藏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生态
2
作者 潘瑛子 扎西拉姆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3-909,共7页
为研究西藏羊卓雍错Yamdrok Lake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生态,探索寄生虫与西藏高原环境和独特的鱼类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肠道寄生蠕虫为对象,于2020年7月对180尾高原裸鲤Gymnocypris waddellii[雌性120尾,雄性60尾,全长22.20... 为研究西藏羊卓雍错Yamdrok Lake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生态,探索寄生虫与西藏高原环境和独特的鱼类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肠道寄生蠕虫为对象,于2020年7月对180尾高原裸鲤Gymnocypris waddellii[雌性120尾,雄性60尾,全长22.20—49.20 cm,平均全长(36.76±4.18)cm,体重77.3—896.7 g,平均体重(425.92±148.27)g]进行了剖检,对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等群落生态进行了分析。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群落由5个物种构成,分别为聂氏似短节绦虫Parabreviscolex niepini、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eudyptulae、束首线虫未定种Streptocara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和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新棘吻虫未定种、聂氏似短节绦虫、异肉吸虫未定种、对盲囊线虫和束首线虫未定种。平均丰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聂氏似短节绦虫、新棘吻虫未定种、束首线虫未定种、异肉吸虫未定种和对盲囊线虫。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5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26,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3,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为0.50,优势物种为聂氏似短节绦虫。有4组物种间存在正关联,关联性从高到代依次为:新棘吻虫未定种与异肉吸虫未定种、对盲囊线虫与新棘吻虫未定种、对盲囊线虫与异肉吸虫未定种、对盲囊线虫与束首线虫未定种。其他寄生蠕虫物种两两不存在种间关联。从感染与否看,被感染的宿主数量超过采样群体宿主数量的一半,其中,以感染1种寄生虫的宿主出现频次最高,感染2种寄生虫的宿主出现频次也较高,3种和4种寄生虫共同感染的宿主出现频次明显降低,未发现5种寄生虫同时感染的宿主。与同位于西藏南部,并曾经相连的哲古措Chugutso Lake相比,两个湖泊尽管地理位置相近,宿主鱼类种类相同,寄生蠕虫物种组成一致,但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群落具有自身特点,即更高的平均丰度,绝大部分寄生蠕虫种群也具有更高的感染率,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也与哲古措不同。种间关联被用来判断肠道寄生蠕虫群落中各种群两两间是否存在共存或排斥关系,即种间亲和性。在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群落中,新棘吻虫未定种与异肉吸虫未定种种间亲和性最高。但这种关系并不稳定,会随着水生态环境和群落中物种组成等的变化而变化。共感染的宿主出现频次变化提示,随着一个亚群落中物种数的增加,种间的相互作用越大,保持共存也越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生态 寄生蠕虫 群落结构 种间关系 羊卓雍错 高原裸鲤 西藏
下载PDF
广东佛山机场鸟类群落生态及鸟撞预防的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朱世杰 常弘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0-583,共4页
通过对佛山机场及附近6种生境的6条样带的调查,记录到有鸟类49种,分属10目23科.重要性值分析表明,最重要的种类6种,即池鹭、白鹭、小白腰雨燕、家燕、金腰燕、白头鹎.按鸟类的生境分布系数划分,广性分布有16种,占总种数的32.7%,构成了... 通过对佛山机场及附近6种生境的6条样带的调查,记录到有鸟类49种,分属10目23科.重要性值分析表明,最重要的种类6种,即池鹭、白鹭、小白腰雨燕、家燕、金腰燕、白头鹎.按鸟类的生境分布系数划分,广性分布有16种,占总种数的32.7%,构成了佛山机场各生境鸟类群落组成的主体.根据鸟类习性及其栖息生境的特点分析,提出预防鸟撞事件发生采取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撞预防 鸟类群落生态 驱鸟 佛山机场 鸟撞事件 鸟类 群落生态 机场 佛山 预防
下载PDF
川贝母野生抚育之群落生态研究 被引量:51
4
作者 陈士林 贾敏如 +2 位作者 王瑀 薛刚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8-402,共5页
目的 :为川贝母药材野生抚育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测定川贝母分布的群落样地的相对优势度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刻划川贝母分布的群落类型。结果与结论 :将川贝母野生抚育的适宜群落划定为窄叶鲜卑花灌丛、理塘杜鹃灌丛、硬叶柳... 目的 :为川贝母药材野生抚育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测定川贝母分布的群落样地的相对优势度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刻划川贝母分布的群落类型。结果与结论 :将川贝母野生抚育的适宜群落划定为窄叶鲜卑花灌丛、理塘杜鹃灌丛、硬叶柳灌丛、金露梅 +绣线菊灌丛、香柏灌丛、珠芽蓼 +圆穗蓼草甸等 6种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中药材 野生抚育 群落生态研究 聚类分析方法
下载PDF
鲻鱼(Mugil cephalus)寄生蠕虫群落生态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金英 吕军仪 +2 位作者 曾华 杨大伟 陈志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03-1008,共6页
从 1 0 1 7尾鲻鱼 ( Mugil cephalus)肠道内获得寄生蠕虫 9种 ,均为常见种类 ,即复殖吸虫 ( Digeneans) 8种 ,棘头虫( Acanthodephala) 1种 ,总感染率为 2 4 .0 % ,平均感染强度 8.73 ,种群平均密度 2 .1 0 ,其中惠东拟囊腔吸虫 ( Sacco... 从 1 0 1 7尾鲻鱼 ( Mugil cephalus)肠道内获得寄生蠕虫 9种 ,均为常见种类 ,即复殖吸虫 ( Digeneans) 8种 ,棘头虫( Acanthodephala) 1种 ,总感染率为 2 4 .0 % ,平均感染强度 8.73 ,种群平均密度 2 .1 0 ,其中惠东拟囊腔吸虫 ( Saccocoe-lioideshuidongensis)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密度最大。鲻鱼寄生蠕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为 2 .0 1 93 ,群落均匀度指标为0 .63 70。鲻鱼感染寄生蠕虫种数在 1~ 3种之间 ,优势种 1种 ,为惠东拟囊腔吸虫 ;次优势种 3种 ,分别为鲻长尾吸虫 ( E-longinus mugilus)、单睾椭囊吸虫 ( Elliptobursa singlorchis)和圆颚针鱼新棘吻虫 ( Neoechinorhynchustylosuri) ;非优势种 5种 ,分别为楔形单脏吸虫 ( H aplosplanchnuscuneatus)、长形单脏吸虫 ( H aplosplanchnuselongatus)、双睾原单脏吸虫 ( Pro-haplosplanchusdiorchis)、粤东纵睾吸虫 ( Tandemorchisyuedongensis)和浦里单脏吸虫 ( H aplosplanchnuspurii)。鲻鱼寄生蠕虫复合群落和组分群落在一年四季中均由 9种蠕虫组成 ,其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和平均密度变化各有所不同 ,即从夏季开始 ,鲻鱼寄生蠕虫总感染率和各组分群落的平均密度则逐渐增高 ,冬季达到一个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鲻鱼寄生蠕虫复合群落的平均密度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 寄生蠕虫 群落生态
下载PDF
暗紫贝母的群落生态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士林 肖小河 陈善墉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5-8,共4页
本文以数值分类方法,初步确定了暗紫贝母分布的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群落特征,并研究了其群落类型与松贝(川贝母)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指出绣线菊+金露梅-珠芽蓼群落、窄叶鲜卑花+环腺柳+毛蕊杜鹃群落、委陵菜十条叶银莲花群落所产松贝为品质... 本文以数值分类方法,初步确定了暗紫贝母分布的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群落特征,并研究了其群落类型与松贝(川贝母)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指出绣线菊+金露梅-珠芽蓼群落、窄叶鲜卑花+环腺柳+毛蕊杜鹃群落、委陵菜十条叶银莲花群落所产松贝为品质最优的商品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紫贝母 群落生态 药用植物 贝母
下载PDF
贵州贞丰喀斯特石漠峰丛苔藓植物群落生态特征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荣相 王智慧 张朝晖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4-741,共8页
调查和分析了贵州贞丰县喀斯特石漠地区的3座典型峰丛、3个山段上苔藓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生态特征。研究区域内,苔藓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12科16属19种。苔藓植物群落共21个类型,其中纯群落占83.3%,两种及两种以上苔藓组成的群落占2... 调查和分析了贵州贞丰县喀斯特石漠地区的3座典型峰丛、3个山段上苔藓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生态特征。研究区域内,苔藓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12科16属19种。苔藓植物群落共21个类型,其中纯群落占83.3%,两种及两种以上苔藓组成的群落占26.7%,占优势的群落是皱叶牛舌藓群落(Anomodetum)、卷叶湿地藓群落(Hyophiletum)和卷叶毛口藓群落(Trichostometum)。苔藓植物群落物种为适应旱生、干燥和强光直射的环境,生活型仅有交织型和矮丛集型两类。由于人类强烈的活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苔藓群落的分布在石漠峰丛中显示出了特异性,苔藓群落的丰富度为山顶>山腰>山脚。各山段的皱叶牛舌藓群落均有最大的生态优势度,具有治理石漠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群落 喀斯特石漠 峰丛 群落生态
下载PDF
梁子湖水-陆交错区水生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詹存卫 于丹 +2 位作者 吴中华 刘春花 李中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3-580,共8页
对梁子湖水 -陆交错区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长型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交错区内共分布有 9种植物群落 :1)微齿眼子菜 (Potamogeton maackianus)群落 ;2 )狐尾藻 (Myriophyllum spicatum) +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金... 对梁子湖水 -陆交错区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长型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交错区内共分布有 9种植物群落 :1)微齿眼子菜 (Potamogeton maackianus)群落 ;2 )狐尾藻 (Myriophyllum spicatum) +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金鱼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群落 ;3)微齿眼子菜 +金鱼藻群落 ;4)金鱼藻 +狐尾藻 +微齿眼子菜群落 ;5 )金鱼藻 +狐尾藻 +荇菜 (Nymphyoides peltatum)群落 ;6 )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菱 (Trapabispinosa) +菰 (Zizania latifolia)群落 ;7)菹草 (Potamogeton crispus)群落 ;8)菰 +荇菜 +水蓼群落 ;9)湿生植物(Helophyte)群落。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为 :狐尾藻 +苦草 +金鱼藻群落 2 414g· m- 2 ,金鱼藻 +狐尾藻 +微齿眼子菜群落 4379g· m- 2 ,微齿眼子菜 +金鱼藻群落 1486 g· m- 2 ,微齿眼子菜群落 2 80 5 g· m- 2。交错区内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群落内优势种的生长方式、人为活动的干忧以及个体生态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水-陆交错区 群落生态 水生植物 湖泊
下载PDF
闽江口以南近海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蓝虹 郑崇荣 +1 位作者 周时强 董炜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1期52-56,共5页
对闽江口以南近海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的分布和多样性及其与底质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叙述和讨论。结果表明:本次调查获得大型底栖生物标本经初步鉴定为114种,其中多毛类63种占首位,占总种数的55%。总生物量为14.42 g/... 对闽江口以南近海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的分布和多样性及其与底质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叙述和讨论。结果表明:本次调查获得大型底栖生物标本经初步鉴定为114种,其中多毛类63种占首位,占总种数的55%。总生物量为14.42 g/m2,总栖息密度为161个/m2。在总生物量组成中,甲壳动物占优势为29.7%,在总密度组成中,多毛类占优势为37.9%。从多样性方面来分析,多样性好的群落,多样性指数高、丰度高、均匀度亦高。在泉州湾口、镇海角和浮头湾有文昌鱼分布,值得重视和保护;而在莆田的兴化湾、东山的诏安湾出现了大量的短吻螠,具有资源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 群落生态 闽江口
下载PDF
安徽沿江城郊蔬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路有成 王宗英 +2 位作者 罗爱武 陈发扬 徐韩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0-76,共7页
对沿江蔬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的研究表明 ,1 82 2 2个标本分隶于 6门 1 4纲 2 9目72科 ,其中以弹尾目、螨目和线虫纲动物数量最多 .同种青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丰富性( S)、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值以 7月最大 ,1 2月最小 ;个体数、密度和优... 对沿江蔬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的研究表明 ,1 82 2 2个标本分隶于 6门 1 4纲 2 9目72科 ,其中以弹尾目、螨目和线虫纲动物数量最多 .同种青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丰富性( S)、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值以 7月最大 ,1 2月最小 ;个体数、密度和优势性值以 1月最大 .在不同品种菜菜地 ,8月以青菜和韭菜 S值最大 ,豇豆、毛豆次之 ,萝卜最小 .但随着不同品种生长周期的变化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也发生变化 .肥力高的黑砂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土壤动物 菜地 群落生态
下载PDF
灵昆岛围垦滩涂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葛宝明 鲍毅新 郑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6-453,共8页
于 2 0 0 3年秋季在浙江温州灵昆岛进行了不同围垦年份的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 ,通过以空间替换代替时间替换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围垦年份滩涂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 ,并探讨了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调查共... 于 2 0 0 3年秋季在浙江温州灵昆岛进行了不同围垦年份的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 ,通过以空间替换代替时间替换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围垦年份滩涂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 ,并探讨了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 33种 ,隶属于 6门 8纲 2 0科。主要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多毛类。在潮沟的不同位置即草滩 (GF)、边滩 (Ba C)和潮沟底 (Bo C) ,物种的组成和数量有所不同 ,草滩发现的大型底栖动物为 18种 ,边滩 2 3种 ,潮沟底 13种。草滩上的种类主要是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多毛类种类较少 ,软体动物的种数多于节肢动物的种数 ,以底上运动迟缓型的面上生活类群 (GS)为主。边滩底栖动物群落主要是由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多毛类组成 ,底内型和穴居型的面下生活类群 (GSB)为主。潮沟底发现种类大多为甲壳动物 ,以底内型和游泳型种类为主。草滩、边滩和潮沟底的种类 GS/ GSB分别为1.4 3、0 .4 4和 0 .4 4。 (2 ) 3条潮沟草滩、边滩和潮沟底的密度 GS/ GSB平均值分别为 3.86、1.14和 0 .2 1。(3) 3条潮沟同一站位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为 :草滩 5 8.81g/ m2 ,边滩 6 7.0 7g/ m2 ,潮沟底 14 .38g/ m2 ,按照大小排序为 :边滩 >草滩 >潮沟底。潮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昆岛 围垦滩涂 潮沟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生态
下载PDF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碳硫比对群落生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任南琪 王爱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56,共5页
通过产酸脱硫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硫酸盐废水的连续流试验 ,从群落动态的角度研究碳硫比 (COD/SO2 - 4)从 4 2降低到 2 0的过程中 ,pH值、氧化还原电位 (ORP)、碱度 (ALK)和末端产物 (VFAs)组成、优势种群分布等群落生态特征的变化规律 ... 通过产酸脱硫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硫酸盐废水的连续流试验 ,从群落动态的角度研究碳硫比 (COD/SO2 - 4)从 4 2降低到 2 0的过程中 ,pH值、氧化还原电位 (ORP)、碱度 (ALK)和末端产物 (VFAs)组成、优势种群分布等群落生态特征的变化规律 .试验证明 ,在此过程中ORP和ALK提高 ,而 pH值和VFAs中乙酸的分布比例降低 ,群落类型由高碳硫比稳定型转化为低碳硫比亚稳定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脱硫反应器 碳硫比 群落生态特征 硫酸盐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与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6
13
作者 刘长海 骆有庆 +1 位作者 陈宗礼 廉振民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64-1569,共6页
主要综述了国内外蚯蚓种群、捕食性线虫、蚂蚁、跳虫、螨类等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以及蚯蚓、白蚁、蜗牛、线虫等土壤动物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提出了该学科今后的研究趋势。该学科未来要融合土壤动物和整个农林生态系统... 主要综述了国内外蚯蚓种群、捕食性线虫、蚂蚁、跳虫、螨类等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以及蚯蚓、白蚁、蜗牛、线虫等土壤动物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提出了该学科今后的研究趋势。该学科未来要融合土壤动物和整个农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为一体,把农林的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及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关系结合起来,耦合土壤动物与植物根系-根际微生态环境,链接农林土壤动物与土壤健康及其害虫生态调控,分析探究它们内在的联系和机制,加强立地调控措施,为森林健康和土壤健康提供科学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生态 生态环境 森林健康 土壤健康
下载PDF
沉水植物附植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纪海婷 谢冬 +3 位作者 周恒杰 冷欣 郭璇 安树青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3-170,共8页
在高等水生植物表面经常附着生长着藻类、真菌和细菌等,这些有机群体组成附植生物群落,在大中型浅水湖泊中普遍存在.附植生物群落具有特定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并随季节推移和沉水植物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附植生物群落与宿... 在高等水生植物表面经常附着生长着藻类、真菌和细菌等,这些有机群体组成附植生物群落,在大中型浅水湖泊中普遍存在.附植生物群落具有特定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并随季节推移和沉水植物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附植生物群落与宿主植物及周围水体环境联系密切,不仅能够表征水体营养盐、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特征,与沉水植物、食草动物、浮游植物等水生生物类群也存在不同的相互作用.水生生态系统中,附植生物群落参与水体营养物质转化,在草-藻型湖泊生态系统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较高的初级生产力作为水生动物重要的食物来源,增加了食物网的多样性;同时,附植生物群落因其独特的生理生态特征正逐渐被应用于水质净化和水环境质量监测.本文在综述近年来附植生物群落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附植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变化特征,阐述了附植生物群落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可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尤其是沉水植被的生态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植生物群落 群落生态 沉水植物 附生藻类 营养物质转化
下载PDF
河南省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栎林群落生态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翟元杰 胡楠 +3 位作者 范玉龙 柳静 廖秉华 丁圣彦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1-287,共7页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短柄枹林、锐齿栎林等栎林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
关键词 栎林 群落生态特征 自然保护区 伏牛山 河南省
下载PDF
吉林省人参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生态特征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睿 刘志恒 +2 位作者 杨红 白晓穆 徐怀友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针对吉林省主要人参产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和通化市3个地区的125份人参根际土壤进行了土壤真菌分离、鉴定和区系分析。试验共分离鉴定土壤真菌16个属,其中鉴定到种的有12个属。分析结果表明:延边、白山市和通化市的真菌种类分布... 针对吉林省主要人参产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和通化市3个地区的125份人参根际土壤进行了土壤真菌分离、鉴定和区系分析。试验共分离鉴定土壤真菌16个属,其中鉴定到种的有12个属。分析结果表明:延边、白山市和通化市的真菌种类分布有所不同,其群落生态特征有所差异。延边和白山市的群落组成结构相似,两地的真菌种类多于通化市;而通化市土壤中真菌种类分布均匀度高,群落较稳定。分析认为这与3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其他生态影响因素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土壤真菌 群落生态特征 区系分析
下载PDF
舟山朱家尖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群落生态Ⅰ、岩相生态学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尤仲杰 王一农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8-45,共8页
五十年代中期吴宝华曾对舟山群岛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作过报道,其中提到有数种分布于朱家尖岛潮间带;八十年代初蔡如星等在进行全省海岸带生物调查过程中就该岛潮间带动物做过定点观察。但是对该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尚未见专题报... 五十年代中期吴宝华曾对舟山群岛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作过报道,其中提到有数种分布于朱家尖岛潮间带;八十年代初蔡如星等在进行全省海岸带生物调查过程中就该岛潮间带动物做过定点观察。但是对该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尚未见专题报告。随着朱家尖旅游胜地的开发和对外开放,搞清该岛生物分布及其资源状况,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就显得十分紧迫;在动物区系划分上,该岛正处在北太平洋区的远东亚区和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国—日本亚区的过渡带上,了解该岛的生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在区系区划上也具有一定意义。为此我们于1986年2月到1987年1月对该岛潮间带的软体动物进行了逐月连续采集,获得了丰富的生态学资料。现就该岛潮间带岩相软体动物的群落组成、垂直分布以及数量的季节变化提出报告,以供水产和环保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软体动物 群落生态
下载PDF
嵊泗列岛潮间带群落生态学研究Ⅰ.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45
18
作者 杨万喜 陈永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05-309,共5页
对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研究表明,受盐度及海岸开敞度影响,该列岛岩相潮间带生活着低盐性、广盐性及高盐性3种类型群落.多毛类数量,从西部到东部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软体动物密度和生物量顺序分别为SS4>HL3>S... 对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研究表明,受盐度及海岸开敞度影响,该列岛岩相潮间带生活着低盐性、广盐性及高盐性3种类型群落.多毛类数量,从西部到东部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软体动物密度和生物量顺序分别为SS4>HL3>SJ2>DY1和DY1>SJ2>HL3>SS4;甲壳动物分别为DY1>SJ2>HL3>SS4和SS4>HL3>SJ2>DY1;藻类生物量顺序为HL3>SS4>SJ2>DY1.垂直分布上,多毛类数量,断面DY1及SJ2为中湖区>低潮区>高潮区,断面HL3及SS4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藻类生物量顺序均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藻类生物量一般以春秋季最高,夏季较低;底栖动物生物量,DY1以夏秋季生物量较大,冬季最小,SJ2、HL3分别以春秋生物量最大,SJ2以冬季最小,HL3以春季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生态 嵊泗列岛 潮间带 底栖生物群落
下载PDF
蜡梅群落生态学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功锡 龚双姣 李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906-1912,共7页
本文从群落分布与群落环境,区系组成、外貌和结构,种群结构及生理生态学等方面综述了蜡梅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现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若干重点领域和方向.
关键词 蜡梅 群落 群落生态
下载PDF
九龙江口红树区底相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 被引量:29
20
作者 高世和 李复雪 《台湾海峡》 CAS 1985年第2期179-191,共13页
红树林动物生态是潮间带五种生态类型之一。关于我国潮间带岩相、软相动物的生态已有许多论述,而有关红树林动物生态的研究,国内至今尚未见报道。红树林生态系是世界上高生产力的生态系之一,其中尤以十足甲壳的生产力更为突出。因此,研... 红树林动物生态是潮间带五种生态类型之一。关于我国潮间带岩相、软相动物的生态已有许多论述,而有关红树林动物生态的研究,国内至今尚未见报道。红树林生态系是世界上高生产力的生态系之一,其中尤以十足甲壳的生产力更为突出。因此,研究红树区底栖动物的生态,不仅可以了解这些动物与红树林生境的特殊关系,而且能为红树林经济动物的开发、利用及其养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 底相 蟹守螺科 中腹足目 九龙江口 相手蟹 群落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