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4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住院患者全膝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笑银 包良笑 +4 位作者 谢豪 杨钦烽 高鹏程 王健 史占军 《中国输血杂志》 2025年第2期201-208,共8页
目的 探讨基于大样本量的全膝关节翻修术(TKR)围手术期输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基于美国的全国住院患者样本(NIS)数据库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纳入2015—2019年接受全膝关节翻修术且信息完整的患者,排除年龄<18岁、术前使用抗凝... 目的 探讨基于大样本量的全膝关节翻修术(TKR)围手术期输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基于美国的全国住院患者样本(NIS)数据库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纳入2015—2019年接受全膝关节翻修术且信息完整的患者,排除年龄<18岁、术前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血栓药物、非甾体类药物的病例。根据是否接受输血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评估患者的人口学基线指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医院特征、住院死亡率、合并症和并发症,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TKR围手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从NIS数据库中共获取了67 359例膝关节翻修术的患者。其中输血患者5 271例,输血发生率为7.8%,2015—2019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10.2%下降到6.5%。全膝关节翻修术输血的患者住院时长、总费用、医疗保险使用和住院死亡率均有所增加(P<0.001)。TKR围手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缺铁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胶原蛋白血管疾病、慢性失血性贫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碍、伴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淋巴瘤、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疾病、肾衰竭、心脏瓣膜病、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此外,全膝关节翻修术输血的危险因素与脓毒症、急性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肺炎、尿路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谵妄、伤口感染、下肢神经损伤、出血、血清肿、血肿及伤口裂开、伤口不愈合并发症有关。结论 通过识别并干预全膝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输血的风险因素,建立相应的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翻修 输血 危险因素 发病率 美国住院患者样本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行四关节置换及双髋翻修一例报道
2
作者 董国华 王德志 +4 位作者 宋凤玲 李胜 刘玉龙 张海宁 林庆波 《骨科》 2025年第1期68-69,76,共3页
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人,因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后发生多关节骨坏死,于日照市中医医院先后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手... 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人,因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后发生多关节骨坏死,于日照市中医医院先后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手术,后期因左侧THA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行左侧全髋关节翻修术,因右侧TH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行右侧全髋关节一期翻修术,经过系统完善的围手术期治疗,恢复良好,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 假体周围感染 关节翻修
下载PDF
3D打印精确化截骨导板在胫骨平台后倾角异常增大的前交叉韧带翻修中的应用
3
作者 魏志亨 关天民 +2 位作者 刘青 弓爵 向先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7130-7136,共7页
背景:胫骨平台后倾角异常增大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再断裂患者,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同时联合胫骨前方闭合截骨,但缺少精确化的截骨工具。目的:探究3D打印精确化截骨导板在胫骨平台后倾角过大的前交叉韧带翻修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 背景:胫骨平台后倾角异常增大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再断裂患者,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同时联合胫骨前方闭合截骨,但缺少精确化的截骨工具。目的:探究3D打印精确化截骨导板在胫骨平台后倾角过大的前交叉韧带翻修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30例行前交叉韧带翻修联合胫骨前方闭合截骨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试验组15例行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手术,对照组15例行常规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以下指标:截骨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胫股解剖角、胫骨近端内侧解剖角、胫骨平台后倾角以及计划胫骨平台后倾角矫正角度与实际矫正角度的差值,术前及术后3,24个月KT-2000侧侧差值,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4个月lachman试验和pivot-shift试验结果,术前及术后3,24个月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截骨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胫股解剖角、胫骨近端内侧解剖角与术前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术前胫骨平台后倾角计划度数与术后实际度数的差值(0.64±0.41)°较对照组(2.18±0.54)°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两组患者术后KT-2000侧侧差值与术前相比显著减少(P<0.05);术后3,24个月,试验组术后KT-2000侧侧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24个月lachman试验和pivot-shift试验均为阴性;④两组患者术后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和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和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试验组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和Lysholm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⑤结果表明3D打印精确化截骨导板辅助使胫骨前方闭合截骨更易操作,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术中及术后失血量更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精确化截骨导板 胫骨前方闭合截骨术 前交叉韧带翻修 越顶位 数字化骨科
下载PDF
前路人工椎体重建技术在骨水泥强化手术失败翻修病例中的应用
4
作者 周一峰 赵兴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伤椎次全切除、骨水泥清除、人工椎体植入、前路或后路内固定在骨质疏松骨折经骨水泥强化治疗失败后需要翻修的病例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应用前路手术翻修治疗10例骨水泥强化治疗失败的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前路伤椎次全切除、骨水泥清除、人工椎体植入、前路或后路内固定在骨质疏松骨折经骨水泥强化治疗失败后需要翻修的病例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应用前路手术翻修治疗10例骨水泥强化治疗失败的患者,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55~83岁。翻修原因:术后感染2例,术后神经症状3例,术后椎体塌陷导致后凸畸形5例。其中L_(1)2例,L_(2)4例,L_(3)3例,L_(4)1例。初次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2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8例。二次手术距离初次手术的时间为1~13个月。所有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翻修术前均行X线、CT和MRI检查。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10例均成功施行手术,9例行前路重建+后路经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内固定术;1例患者行前路重建+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前路手术时间90~190 min,前路术中出血130~480 ml。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大血管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切口感染出血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10例获得随访,时间3~20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人工椎体移位、切割、松动等并发症。VAS术前4~8分,末次随访2~3分;ODI评分术前17%~37%,末次随访2%~16%。5例后凸畸形翻修角度明显纠正。与手术前比较,VAS和ODI改善。结论: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人工椎体植入,不仅可清除骨水泥,实现有效清创和直接减压;而且重建前中柱支撑,恢复椎体高度和局部曲度,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完成了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因此对于骨水泥强化术失败需要翻修的患者,前路手术是一个理想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重建 人工椎体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水泥强化 翻修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定制假体在合并严重骨缺损髋关节翻修中的早期临床疗效
5
作者 王洪平 王明友 +3 位作者 杨晓琴 唐茁栋 宋训洲 兰玉平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定制假体在合并严重骨缺损患者髋关节翻修中应用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采用3D打印个性化定制假体行髋关节翻修术患者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28~78(58.9±12.8)岁,所有患者合...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定制假体在合并严重骨缺损患者髋关节翻修中应用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采用3D打印个性化定制假体行髋关节翻修术患者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28~78(58.9±12.8)岁,所有患者合并严重骨缺损(ParproskyⅢ型),其中9例为假体周围感染患者,13例为无菌性假体松动患者。所有患者采用3D打印个性化定制假体的方案,其中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为感染控制后的Ⅱ期翻修。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例失访,另外21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0~15(12.91±1.44)个月。所有患者按计划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5~390(165.4±39.3)min,术前等待时间7~16(10.5±3.3)d。并发症:1例由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术中出现严重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例术中出现股骨大转子骨折。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定制假体位置良好且无假体松动等表现;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局部红肿等表现。末次随访时Harris总分(85.86±7.04)分,较术前(44.86±2.36)分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VAS(2.19±0.87)分,较术前(7.41±0.96)分明显改善(P<0.001)。结论:3D打印个性化定制假体在合并严重骨缺损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临床疗效满意,但由于该方案增加了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故在临床中应用时需掌握一定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个体化定制 假体 严重骨缺损 髋关节翻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关节翻修领域热点问题:感染、康复护理、骨缺损及假体松动
6
作者 梁浩博 王泽宇 +2 位作者 马文龙 刘浩 刘又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63-1971,共9页
背景: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展,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不断增长,与之对应的是关节翻修手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定性、定量分析关节翻修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来关节翻修领域相关... 背景: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展,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不断增长,与之对应的是关节翻修手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定性、定量分析关节翻修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来关节翻修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动态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2003-01-01/2022-12-31收录的关节翻修的相关文献,使用Note Express(3.9.0.9588)软件剔除重复数据,并采用CiteSpace(6.2.R6)、VOS viewer(1.6.20)和Excel(2016)软件对发文量、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突现及聚类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文献1806篇,近20年该领域年发文量总体态势趋于稳定;②对合作网络分析可知,发文量最多和中介中心性最高的作者是周一新,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周一新任职的北京积水潭医院,而中介中心性最高的机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③对关键词分析可知,关节翻修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髋关节、感染、康复护理、骨缺损和假体松动等方面;④对关节翻修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有利于理清研究脉络,为研究学者们提供研究思路及方法,并揭示该领域的研究态势和前沿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翻修 髋关节 假体 关节置换 CiteSpace VOS viewer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3D打印联合Jumbo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7
作者 付睿军 姬广林 +3 位作者 朱文清 黄金澎 何澄 杨德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联合Jumbo杯用于髋关节翻修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3D打印联合Jumbo杯治疗的22例(23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全关节松动或髋臼侧假体松动)伴髋臼侧骨缺损行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髋关...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联合Jumbo杯用于髋关节翻修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3D打印联合Jumbo杯治疗的22例(23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全关节松动或髋臼侧假体松动)伴髋臼侧骨缺损行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得到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0±1.7)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7.9±5.3)分高于术前的(32.7±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61±0.49)分低于术前的(7.56±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患侧髋关节中心水平距离术前平均(3.05±0.61)cm,术后平均(3.44±0.47)cm,对侧(健侧)平均(3.55±0.43)cm。术后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侧(健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侧髋关节中心垂直距离术前平均(3.09±0.67)cm,术后平均(2.65±0.62)cm,对侧(健侧)平均(2.27±0.64)cm。术后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大于对侧(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侧股骨偏心距术前平均(4.07±0.38)cm,术后平均(4.45±0.28)cm,对侧(健侧)平均(4.45±0.27)cm。术后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侧(健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髋臼旋转中心位置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变,与健侧相比虽然仍稍处于高位,但基本重建了正常的髋臼旋转中心。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假体与骨接触紧密,缺损区被完全填充,植骨整合替代满意,所有患者均无≥2 mm的明显透亮线,没有发现螺钉断裂、假体移位脱位等情况。结论对于存在髋臼骨缺损行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术前完善患侧髋关节3D打印模型,可以准确直观地根据其髋臼缺损情况,按照Paprosky进行分型,PaproskyⅠ、Ⅱ、ⅢA型患者均可使用Jumbo杯进行关节翻修,Jumbo杯的使用可为髋臼假体提供良好的早期稳定及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其短期随访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mbo杯 3D打印 髋关节翻修 髋关节旋转中心
下载PDF
人工关节感染一期、二期翻修结果相当
8
作者 胡孔足(摘译)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711-711,共1页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17~2021年196例人工关节感染行翻修术的患者资料。排除有人工关节感染病史、软组织皮瓣手术、巨大骨缺损需要假体填充的病例。总共126例符合标准,61例膝关节感染患者中22例进行一期翻修,39例进行二期翻修;65例髋关节...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17~2021年196例人工关节感染行翻修术的患者资料。排除有人工关节感染病史、软组织皮瓣手术、巨大骨缺损需要假体填充的病例。总共126例符合标准,61例膝关节感染患者中22例进行一期翻修,39例进行二期翻修;65例髋关节感染患者中38例进行一期翻修,27例进行二期翻修。随访时间(1.95±0.88)年。结果发现,膝关节一期翻修成功率高于二期翻修(77.3%vs 69.2%),感染复发率相当(18.1%vs 17.9%);髋关节一期翻修成功率高于二期翻修(94.7%vs81.5%),二期翻修感染复发率高于一期翻修(18.5%vs 5.3%)。因此,如果病例选择得当,一期翻修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期翻修 一期翻修 人工关节感染 翻修 骨缺损 选择得当 复发率 髋关节
下载PDF
肘管综合征术后翻修疗效评估
9
作者 熊兵 韩国强 +2 位作者 李筹忠 谭赢 姚倍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翻修的原因,总结肘管综合征翻修术中的细节并评估疗效,降低该病的翻修率。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4例肘管综合征翻修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初次手术后尺神经的张力、形态、卡压部位是否解除及术后疗效...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翻修的原因,总结肘管综合征翻修术中的细节并评估疗效,降低该病的翻修率。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4例肘管综合征翻修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初次手术后尺神经的张力、形态、卡压部位是否解除及术后疗效,对比翻修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总结翻修原因并评估翻修术疗效。结果初次手术疗效不佳,术后3个月内无改善或症状持续加重者需行翻修术。翻修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切口设计不规范(14/14),次要原因为未全程松解尺神经卡压点(12/14),少见原因为术区止血不确切(1/14)及对感觉神经保护不足(1/14)。根据顾氏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翻修术优良率为9/14。结论肘管综合征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是手术细节的处理不当,术中规范化操作可降低翻修率,初次手术失败后翻修术仍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原位松解术 治疗失败 尺神经卡压 翻修 前置术
下载PDF
肘关节置换术后定制假体翻修1例
10
作者 张兴州 徐鹏 +4 位作者 李冰 何樟宁 朱文杰 刘怡振 袁亚兵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60-460,共1页
患者,男,65岁,15年前因右肘创伤性关节炎在当地医院行肘关节置换术治疗,2023年9月27日再次摔伤右肘部,于10月6日至我院就诊。X线片显示:右肘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骨折移位明显伴假体松动。予3D打印定制假体,在颈丛+吸入复合麻醉下... 患者,男,65岁,15年前因右肘创伤性关节炎在当地医院行肘关节置换术治疗,2023年9月27日再次摔伤右肘部,于10月6日至我院就诊。X线片显示:右肘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骨折移位明显伴假体松动。予3D打印定制假体,在颈丛+吸入复合麻醉下行翻修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骨缺损 定制假体 术后翻修
下载PDF
个体化3D打印髋臼假体辅助全髋关节翻修1例
11
作者 吴龙 李鹏 陆志东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22-324,共3页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中。随着做THA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多、手术患者年轻化,需行全髋关节翻修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THA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磨...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中。随着做THA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多、手术患者年轻化,需行全髋关节翻修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THA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磨损颗粒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从而引起假体无菌性松动,其他原因包括假体位置不良、感染、反复脱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翻修 髋关节骨关节炎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髋臼假体 3D打印 磨损颗粒
下载PDF
二期翻修联合万古霉素持续灌洗治疗TKA术后感染疗效分析
12
作者 徐炜 王奔 卜延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1-0024,共4页
研究二期翻修联合万古霉素持续膝关节腔灌洗治疗TKA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8月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骨科及天津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TKA术后感染51例患者资料,上述患者均采用二期翻修联合万古霉素持续膝关节... 研究二期翻修联合万古霉素持续膝关节腔灌洗治疗TKA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8月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骨科及天津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TKA术后感染51例患者资料,上述患者均采用二期翻修联合万古霉素持续膝关节腔灌洗的治疗策略,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二期翻修联合膝关节腔万古霉素持续灌洗治疗TKA术后感染患者51例,其中46例患者获得了治愈,治愈率高达90.2%,感染控制失败5例,失败率为9.8%。ROM由翻修术前的50.6±10.9提高至末次随访时 96.1±12.4;KSS评分由翻修术前的35.1分±9.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 82.1分±9.5分;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8.1分±9.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7.4分±11.3分。结论 二期翻修联合万古霉素持续灌洗治疗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感染控制率高,患膝功能恢复良好,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周围感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Ⅱ期翻修 治疗
下载PDF
高龄髋关节翻修并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感染一例
13
作者 褚风龙 杨倩倩 +3 位作者 李文卓 李京玉 贾代良 王海滨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1297-1298,共2页
病人,女,82岁。既往冠心病、肝硬化病史多年。因左髋关节翻修并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感染于2020年9月2日入院。病人23天前因髋关节假体松动并脱位(图1)行翻修术,术中致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拍片发现(图2);给予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钢... 病人,女,82岁。既往冠心病、肝硬化病史多年。因左髋关节翻修并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感染于2020年9月2日入院。病人23天前因髋关节假体松动并脱位(图1)行翻修术,术中致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拍片发现(图2);给予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钢丝捆绑术(图3);7天后出现感染。体格检查:精神差,大腿外侧可见一长约40 cm的手术切口,皮温高,远近端各有一约5~8 cm切口裂开,远端切口可见稀薄脓液流出,钢板外露(图4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翻修 假体周围骨折 感染
原文传递
激光微加工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维护和翻修工作中的应用
14
作者 孙旭东 李霞 高明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6期155-158,共4页
航空发动机长期处于高温、高频率的工况时,发动机叶片等零部件老化速度较快,需要对发动机定期开展维护和翻修工作。使用激光微加工技术可以进行快速的表面处理,包括进行涂覆层的重构、去除表面污垢等。分析在航空发动机维护和翻修工作... 航空发动机长期处于高温、高频率的工况时,发动机叶片等零部件老化速度较快,需要对发动机定期开展维护和翻修工作。使用激光微加工技术可以进行快速的表面处理,包括进行涂覆层的重构、去除表面污垢等。分析在航空发动机维护和翻修工作中如何使用激光微加工技术进行微纳构造处理、激光清洗,以及如何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帮助维修技术人员了解激光微加工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方法,提高航空发动机维护和翻修工作水平,保证发动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维护 翻修 激光微加工技术
下载PDF
全膝置换术后感染的一期翻修:一项现代理念回顾分析
15
作者 胡孔足(摘译)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93-693,共1页
作者使用Embase、Medline、Pub Med等数据库,检索到了232项全膝置换术后感染的一期翻修研究,最终选取26项。一期翻修总体成功率为73%~100%,与二期翻修相当。一期翻修的指针为:确定微生物、充分的软组织覆盖、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耐受抗... 作者使用Embase、Medline、Pub Med等数据库,检索到了232项全膝置换术后感染的一期翻修研究,最终选取26项。一期翻修总体成功率为73%~100%,与二期翻修相当。一期翻修的指针为:确定微生物、充分的软组织覆盖、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耐受抗生素。一期翻修与二期翻修的最大区别是间隔期为几分钟和6周。适当的局部和术中应用抗生素、术后充分全身应用抗生素是确保成功的关键。一期翻修的主要优势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包括纤维化和麻醉相关并发症)、优化功能、早期恢复活动、减少假体相关机械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翻修 全膝置换术 患者满意率 二期翻修 机械并发症 相关并发症 术中应用 间隔期
下载PDF
不同移植物在前交叉韧带翻修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国立 李亮 +4 位作者 谢坤南 尹向辉 张艳蕊 易凡 戴士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47-2652,共6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翻修过程中选用的移植物类型被认为是影响翻修术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关于不同移植物材料之间比较的报道较少。目的:探究自体韧带、同种异体韧带、LARS人工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翻修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前交叉韧带翻修过程中选用的移植物类型被认为是影响翻修术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关于不同移植物材料之间比较的报道较少。目的:探究自体韧带、同种异体韧带、LARS人工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翻修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20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关节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首次翻修患者67例,男41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83±7.39)岁,根据翻修手术中移植物不同分3组:自体韧带组(n=24)、同种异体韧带组(n=22)与LARS人工韧带组(n=21)。翻修术后随访36个月以上,评估翻修效果。结果与结论:①3组患者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3组间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3组患者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KT-1000侧侧差值均低于术前(P<0.05),LARS人工韧带组末次随访的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阳性率高于自体韧带组、同种异体韧带组(P<0.05);③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测结果显示,重建骨隧道无明显扩大,移植物固定物无明显失效表现,骨关节炎无明显加重表现,但部分老年患者出现骨质密度降低;④结果表明,LARS人工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翻修可提供较好的初始稳定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病例的稳定性趋于降低,甚至重建韧带失效;同种异体韧带与自体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翻修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翻修手术 移植物 同种异体韧带 LARS人工韧带 关节镜
下载PDF
金属垫块结合Jumbo臼杯在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锋侦 司文腾 +2 位作者 田爱利 周宇 陈明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金属垫块结合Jumbo臼杯在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行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重建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42例采用金属垫块结合Ju... 目的:探讨金属垫块结合Jumbo臼杯在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行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重建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42例采用金属垫块结合Jumbo臼杯方式进行翻修为A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4~72(60.57±4.62)岁;41例采用金属垫块联合骨水泥型臼杯进行翻修为B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2~71(58.74±4.25)岁。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golue scale,VAS);根据X线片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髋臼外展角、股骨偏心距以及影像学标准合格率,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25.36±3.59)个月。两组术后1个月Harris疼痛、功能、畸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12个月Harris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P<0.05),且术后12个月A组Harris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1、12个月VAS均依次降低(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股骨偏心距均升高(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旋转中心高度及髋臼外展角均降低(P<0.05),且A组旋转中心高度低于B组(P<0.05),但两组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影像学合格率高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垫块结合Jumbo臼杯治疗髋臼骨缺损可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股骨偏心距以及髋臼外展角,临床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垫块 Jumbo臼杯 人工髋关节翻修 髋臼骨缺损
下载PDF
多平面重建及3D打印在前交叉韧带翻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杰晖 吴松 +7 位作者 沈民仁 鲁安洁 谭凌捷 罗洁文 封景 曹阳博 王姣菊 何金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12,共18页
目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韧带重建手术存在较高的失败率,骨道异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失败因素。数字骨科技术可以在术前较为精准地制订翻修手术过程中骨道的实施方案,提高翻修手术成功率。本研究术前通过多... 目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韧带重建手术存在较高的失败率,骨道异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失败因素。数字骨科技术可以在术前较为精准地制订翻修手术过程中骨道的实施方案,提高翻修手术成功率。本研究术前通过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测定骨道位置和直径及3D打印模型建立模拟骨道,以制订前交叉韧带翻修术方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至2021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行前交叉韧带翻修术的12名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制订的膝关节3D打印模型及术前膝关节CT数据。测量骨道直径及位置,以此为基础指导术中翻修骨道的建立,并对术后的骨道进行再次测量及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包括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Evaluation Form,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运动等级评分]。结果:术前通过测量发现4名患者的股骨骨道位置和2名患者的胫骨骨道位置欠佳,通过MPR与3D打印技术指导术中新骨道的建立,术后测量所有患者的骨道位置满意。术前的股骨与胫骨骨道内口直径测量值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P<0.05)和0.889(P<0.001),组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11(P<0.05)和0.784(P<0.05);术中建立的股骨与胫骨骨道内口直径与术后复查CT测量的股骨及胫骨骨道内口直径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P<0.001)和0.987(P<0.001)。12名患者末次随访的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1),再次手术率为0。结论:MPR与3D打印技术能较为精准、有效地测量前交叉韧带重建骨道参数,为重建失败患者制订个性化的翻修方案,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翻修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翻修 骨道测量 多平面重建 3D打印 数字骨科学
下载PDF
两种翻修术式治疗寰枢椎后路复位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庆海 王超 +4 位作者 闫明 许南方 田英轮 王圣林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4,共9页
目的:研究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IAAD)患者因寰枢椎术后复位不足而进行翻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21年8月因寰枢椎复位不足产生神经压迫症状而接受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研究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IAAD)患者因寰枢椎术后复位不足而进行翻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21年8月因寰枢椎复位不足产生神经压迫症状而接受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翻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经口齿状突切除术)和B组(“后前后”联合入路,即后路内固定拆除及植骨块截骨、前路经口咽寰枢松解复位、再次后路固定融合术)。研究本组病例手术前后的脊髓功能的变化、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手术过程有无并发症及并发症的种类和数量,手术前后延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的大小。其中脊髓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的改善率(JOA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7-治疗前评分)]×100%。寰枢关节脱位的影像学改善率用延脊髓角改善率[CMA改善率=(术后角度-术前角度)/术前角度×100%]表示,并在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2例因寰枢椎复位不足行翻修术的IAAD患者术前均存在脊髓病,其中A组14例,B组18例。A组术前JOA评分13.00±1.96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15.54±1.08分,术前CMA 132.66°±9.36°,术后末次随访CMA 144.74°±11.18°,住院时间21.93±14.07d,手术时间211.43±92.64min,术中出血量279.29±345.17mL。B组术前脊髓功能JOA评分11.78±3.23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14.97±1.47分,术前CMA 126.28°±11.06°,术后末次随访CMA 154.71°±6.50°,住院时间35.83±26.19d,手术时间368.83±118.55min,出血量534.50±324.66mL。A组翻修手术并发症率为57.1%,JOA改善率为(68.00±15.16)%,CMA改善率为(9.23±6.23)%;B组翻修手术并发症率为33.3%,JOA改善率(63.59±10.89)%,延脊髓角改善率(23.21±9.83)%。A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而两组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性。B组的CMA改善率显著优于A组,而两组的脊髓病改善率(JOA改善率)及翻修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寰枢椎后路复位不足病例的翻修术并发症较高、临床疗效较差。后前后联合手术相对于经口齿状突切除术的CMA改善率较优,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解除脊髓压迫的同时可完全恢复颈椎力线。初次手术应做到寰枢解剖复位,尽量避免在寰枢复位不足状态下实行固定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修手术 寰枢关节脱位后入路手术 骨性脱位经口松解
原文传递
颗粒骨移植处理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骨缺损 被引量:16
20
作者 黄明 陆斌 +2 位作者 冯磊 秦骥 陈伯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56-1458,共3页
[目的]介绍髋臼翻修术中采用颗粒骨移植的方法处理骨缺损的体会.[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采用颗粒骨植骨行髋臼假体松动合并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41~76岁,平均56.3岁.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分类标... [目的]介绍髋臼翻修术中采用颗粒骨移植的方法处理骨缺损的体会.[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采用颗粒骨植骨行髋臼假体松动合并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41~76岁,平均56.3岁.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分类标准Ⅰ型5例;Ⅱ型12例;Ⅲ型5例;Ⅳ型1例.手术中假体骨水泥固定5例,非骨水泥固定18例.[结果]颗粒骨植骨术后X线检查骨愈合良好,包容假体牢固,原骨缺损区骨质得以修复.翻修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分,术后随访平均为85分.[结论]髋臼翻修中采用自体或异体颗粒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行挤压植骨可使颗粒骨与假体金属表面直接接触.观察证明移植颗粒骨生长好,达到了修复骨缺损和固定假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翻修 骨移植 假体松动 骨水泥 骨缺损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 髋臼骨缺损 颗粒骨移植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 Harris评分 假体松动 骨水泥固定 髋关节翻修 移植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