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实践”“翻译思想”“翻译理论”三元一体关系探析
1
作者 张思永 《语言教育》 2024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国内译学界围绕翻译的三类“史”——“翻译史”“翻译思想史”和“翻译理论史”的研究常常出现交叉混用情况,影响了三者各自作为学术史的独立品格。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相应的三个概念——“翻译实践”“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之间的... 国内译学界围绕翻译的三类“史”——“翻译史”“翻译思想史”和“翻译理论史”的研究常常出现交叉混用情况,影响了三者各自作为学术史的独立品格。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相应的三个概念——“翻译实践”“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之间的整体关系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作为整体的翻译实践、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的三元一体关系,并对之进行了辨析和阐释。本研究通过澄清概念、阐明关系,希望助力具有独立学术史品格的中国翻译史、翻译思想史和翻译理论史的研究和撰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实践 翻译思想 翻译理论 “三元一体”关系
下载PDF
以钱钟书翻译思想对《聊斋志异》翟里斯英译本再阐释
2
作者 申芸凡 《海外英语》 2024年第5期27-29,共3页
《聊斋志异》描写花妖狐魅的故事,以其迷幻曲折的色彩声名斐然,其英国汉学家翟里斯的英译本在西方世界也深受读者的欢迎。在当时乃至现在东西方都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差和文化价值差异,由此可见翟里斯所英译的《聊斋志异》有其深厚的研究... 《聊斋志异》描写花妖狐魅的故事,以其迷幻曲折的色彩声名斐然,其英国汉学家翟里斯的英译本在西方世界也深受读者的欢迎。在当时乃至现在东西方都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差和文化价值差异,由此可见翟里斯所英译的《聊斋志异》有其深厚的研究价值。在西方译论主导翻译学术研究的局面下,以钱钟书先生的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对翟里斯译本进行再阐释,从“诱、讹、化”三方面探析翟里斯英译本的特色,发现其经典化的原因为忠实传达中国的宗教、文化、历史等,“讹”译的部分体现其时代局限性,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翻译思想 化境论 《聊斋志异》 翟里斯 典籍英译
下载PDF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东平 杨梓暄 《今古文创》 2023年第5期100-103,共4页
谈到近代西方翻译史,就不难想到两位著名的语言学和翻译学方面的专家——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他们提出的翻译学说,轰动了整个翻译界,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对后来世界翻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研究者们的研究视... 谈到近代西方翻译史,就不难想到两位著名的语言学和翻译学方面的专家——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他们提出的翻译学说,轰动了整个翻译界,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对后来世界翻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研究者们的研究视角和侧重点均不相同,所以他们所主张的理论也就有明显的差异。而他们的翻译思路,虽然在不少地方有相同甚至重合的地方,但在许多问题上也存在着不一致的观点。他们的理论对彼此影响甚远,却也各有特色。因此本文将对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思想中一些基础问题的观点加以分析并探讨,梳理归纳二者翻译理论的同与异,目的是加深对两位学者翻译思路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奈达 彼得·纽马克 翻译思想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译者翻译思想之身份归因研究——以翻译家葛浩文为例
4
作者 毕冉 李涛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7-79,共3页
译者身份决定译者的翻译思想。本文在剖析葛浩文的多重身份——汉学家身份、翻译家身份、作为美国人的“他者”身份、全球公民身份的基础上,探讨每一种身份如何影响其翻译思想。
关键词 葛浩文 翻译思想 身份
下载PDF
林语堂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5
作者 殷鸯 陈科芳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杰出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者,其翻译思想别具特色,为中国翻译学界留下了诸多有待深挖的话题。生态翻译学从整体关系论视角出发,可以进一步拓宽和深化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本文通过对《浮生六记》英译本的解析,对... 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杰出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者,其翻译思想别具特色,为中国翻译学界留下了诸多有待深挖的话题。生态翻译学从整体关系论视角出发,可以进一步拓宽和深化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本文通过对《浮生六记》英译本的解析,对林语堂在《论翻译》一文中所体现的翻译思想进行生态翻译学诠释。林语堂翻译思想在理论层面体现了翻译标准的“多维整合”、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和翻译主体的“译者中心”,在实践层面则表现为文本选择的“多维适应选择”、文化策略的“汰弱留强”和语言表述的“译有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翻译思想 生态翻译 《浮生六记》
下载PDF
从钱锺书翻译思想看译者的隐形与现身
6
作者 周玲琪 许多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5-109,135,共6页
钱锺书翻译思想可谓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钱氏翻译思想与中国传统译论思想一脉相承,皆崇尚通顺的、透明的译文。其翻译理念一以贯之,从初入译坛的感悟,到“不隔”论,再到“化境”说,都主张译文要保存原文风味,其中“不隔”更是与“译者... 钱锺书翻译思想可谓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钱氏翻译思想与中国传统译论思想一脉相承,皆崇尚通顺的、透明的译文。其翻译理念一以贯之,从初入译坛的感悟,到“不隔”论,再到“化境”说,都主张译文要保存原文风味,其中“不隔”更是与“译者隐形”有异曲同工之处。钱氏翻译思想的现代性体现在对林纾翻译“媒”之作用的肯定。从翻译效果的视角出发,钱氏跳出文本内研究的传统束缚,积极思考译者现身行为所起的传播作用,具有一定的现代性。钱锺书翻译思想下的译者的隐形与现身对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思想 译者隐形 译者现身 钱锺书
下载PDF
林语堂诗词翻译思想研究
7
作者 张阳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5期109-112,共4页
林语堂的诗词翻译思想是其诗词翻译实践的内在底色,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将许多经典诗词著作对外翻译传播,在西方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参照林语堂的诗学观、译诗言论和他... 林语堂的诗词翻译思想是其诗词翻译实践的内在底色,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将许多经典诗词著作对外翻译传播,在西方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参照林语堂的诗学观、译诗言论和他的诗词翻译实践,探究其诗词翻译思想的特质和价值。研究发现,雅致经典与通俗闲趣相结合的文本意识、练词精练恰当以传神的诗歌意境意识、用韵得当又倚重自然节奏的旋律意识构成了林语堂诗词翻译思想特质的主体。林语堂的诗词对外译介兼具个人兴趣和家国情怀,为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外译介提供了思想源泉、实例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诗词翻译 翻译思想 对外译介
下载PDF
“赞助人”理论下梁启超翻译思想的解读——以《论译书》为例
8
作者 李健梅 王天剑 王文婷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9期40-43,共4页
文章基于勒弗菲尔的“翻译操纵论”,从“赞助人”角度对于梁启超《论译书》中所体现的翻译思想进行了解读。笔者首先概述了“赞助人”理论,然后对《论译书》中译书“当首立三义”的思想进行了阐述。最后,围绕“赞助人”所包含的三个要素... 文章基于勒弗菲尔的“翻译操纵论”,从“赞助人”角度对于梁启超《论译书》中所体现的翻译思想进行了解读。笔者首先概述了“赞助人”理论,然后对《论译书》中译书“当首立三义”的思想进行了阐述。最后,围绕“赞助人”所包含的三个要素,即意识形态、经济要素、社会地位,对梁启超的赞助人身份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在晚清社会中,“赞助人”因素对于译者和翻译行为的影响。希望能为日后有关梁启超翻译贡献的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助人 梁启超 《论译书》 翻译思想
下载PDF
语音与忠实:罗曼·英伽登的翻译思想探究
9
作者 杨宇 王忠一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2-80,共9页
罗曼·英伽登是波兰文版《纯粹理性批判》的译者,基于这一翻译经历以及对语言问题的关注,他围绕翻译实践中常见的忠实之难,提出“双层”忠实翻译观。区别于传统的忠实翻译标准,英伽登在语义忠实的基础上,结合文学作品的层次结构,着... 罗曼·英伽登是波兰文版《纯粹理性批判》的译者,基于这一翻译经历以及对语言问题的关注,他围绕翻译实践中常见的忠实之难,提出“双层”忠实翻译观。区别于传统的忠实翻译标准,英伽登在语义忠实的基础上,结合文学作品的层次结构,着重强调了语音忠实翻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对各类“语言—发音”造体,如“节奏质”“乐调”等典型语音形象质进行现象学式的描述分析,视其为影响文学作品“复调和谐”的重要审美相关质,在此基础上探讨语音层在文学作品语言转换中的重要性。他的作品本体论以及语言学思想在其翻译观中得到了更为具体、清晰的展现,英伽登的语音翻译思想为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文学和翻译之间的跨学科沟通提供可供参考的“交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英伽登 语音 忠实标准 翻译思想
下载PDF
“雅言”“自力”与郭沫若早期翻译思想整体观
10
作者 刘希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37-146,共10页
郭沫若在《雅言与自力》中回避对尼采思想的概括,原因并非知识技术的不足,而是对“自力”的强调。以“自力”为中心,《雅言与自力》不仅集中体现了郭沫若对翻译的译法与读法等的态度,还成为理解郭沫若早期翻译思想的切口。作为郭沫若同... 郭沫若在《雅言与自力》中回避对尼采思想的概括,原因并非知识技术的不足,而是对“自力”的强调。以“自力”为中心,《雅言与自力》不仅集中体现了郭沫若对翻译的译法与读法等的态度,还成为理解郭沫若早期翻译思想的切口。作为郭沫若同一人格支撑的不同翻译观点,尽管所受褒贬不同,但实际仍有相互关系。“自力”强调的经验积淀、情感共鸣是“风韵译”的重要实现路径,“自力”需要的研究态度、翻译方法与“媒婆处女论”中郭沫若对翻译研究状况的批评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言与自力》 郭沫若 翻译思想 整体观
下载PDF
朱光潜翻译思想对小说翻译的技巧和作用初探——以分析译本《幸福的结局》为例
11
作者 田继娜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4期100-102,共3页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家,翻译家,他的翻译思想是我国翻译界的重要理论之一。朱光潜的翻译思想可简单概括为忠实,他的翻译思想内容丰富,将翻译与美学、哲学思想结合,促进了翻译思想的新发展。本文从朱光潜的翻译思想出发,举例分析王志耕...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家,翻译家,他的翻译思想是我国翻译界的重要理论之一。朱光潜的翻译思想可简单概括为忠实,他的翻译思想内容丰富,将翻译与美学、哲学思想结合,促进了翻译思想的新发展。本文从朱光潜的翻译思想出发,举例分析王志耕的小说译本《幸福的结局》,进而提出翻译技巧,挖掘并总结其思想对小说翻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翻译思想 技巧 作用
下载PDF
中国翻译思想的历史积淀与近年来翻译思想的诸种形态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向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1-158,共8页
"翻译思想"是研究和思考翻译问题而产生的有创意的思考与表达,需要在翻译研究与翻译理论中加以概括和提炼。"翻译思想史"属于"思想史"的范畴,与"翻译研究史"、"译学理论史"多有不同... "翻译思想"是研究和思考翻译问题而产生的有创意的思考与表达,需要在翻译研究与翻译理论中加以概括和提炼。"翻译思想史"属于"思想史"的范畴,与"翻译研究史"、"译学理论史"多有不同。中国翻译思想经历了三个时期的积淀:从道安到玄奘的400年是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史的奠基期;从严复到钱锺书的100年,是以解决"如何译"为中心的"泛方法论"时期;从1990年代至今的20多年间是翻译思想的活跃期,翻译研究实现了学科化之后又走向超学科化,翻译理论体系化并有了学派化的倾向,出现了许渊冲的"翻译创作"论、谢天振的"译介学"、王秉钦的"文化翻译学"、辜正坤的中西诗歌鉴赏与翻译的理论体系与理论模式、冯天瑜等的翻译语研究及"历史文化语义学"等诸种思想形态,使得翻译思想有了更多的产出、更多的建树。同时这30多年也是翻译思想史研究的"灯下暗"时期,需要努力加以确认和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理论 翻译思想 中国翻译思想
下载PDF
何为翻译思想与翻译思想研究何为 被引量:8
13
作者 蓝红军 《英语研究》 2020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翻译思想是翻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我国译学界对翻译思想的研究为时并不长,存在着诸多将翻译思想与翻译理论等同起来的现象。翻译思想是人们对翻译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理性认识,表达个人或群体如何通过翻译看社会和如何通过社会看翻译。... 翻译思想是翻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我国译学界对翻译思想的研究为时并不长,存在着诸多将翻译思想与翻译理论等同起来的现象。翻译思想是人们对翻译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理性认识,表达个人或群体如何通过翻译看社会和如何通过社会看翻译。翻译思想蕴于社会历史,寄于翻译实践,也现于理论论述,开展翻译思想研究应遵循语境化、动态观和整体性原则,研究者应掌握文本分析、概念分析、心理分析、比较研究,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思想 翻译思想研究 界定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和谐返璞,译事之所向兮——胡庚申与王寅翻译思想比较研究
14
作者 吴小芳 程家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2-45,166-167,共4页
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和王寅的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是新世纪中国译界两大翻译思想。这两者的最大联系充分体现在"和谐论"上。本文主要从和谐翻译哲学基础、和谐翻译含义、和谐翻译实现者、翻译和谐术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两种翻译思想... 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和王寅的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是新世纪中国译界两大翻译思想。这两者的最大联系充分体现在"和谐论"上。本文主要从和谐翻译哲学基础、和谐翻译含义、和谐翻译实现者、翻译和谐术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两种翻译思想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和谐返璞乃新世纪翻译研究之依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胡庚申翻译思想 王寅翻译思想 比较
下载PDF
论鲁迅翻译思想的多元性
15
作者 赵秀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3-28,共6页
鲁迅的一生,为我国的翻译理论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所阐发的译学见解,深刻独到,自成体系,是我们译学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但是我们对鲁迅翻译理论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他所作的十三篇谈翻译的专论,而忽视了鲁迅丰富的译文序跋。本文结合鲁... 鲁迅的一生,为我国的翻译理论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所阐发的译学见解,深刻独到,自成体系,是我们译学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但是我们对鲁迅翻译理论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他所作的十三篇谈翻译的专论,而忽视了鲁迅丰富的译文序跋。本文结合鲁迅丰富的翻译专论和译文序跋,深入挖掘其中蕴涵着的丰富的理论资源,认为鲁迅的探索广泛涉及翻译的功用、标准、方法以及翻译接受等领域的多元性阐发,虑远思精,鞭辟入里,启人疑窦。事实上,当我们将这些专论和译文序跋中的观点和思想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时,可以更加完整地把握鲁迅科学而多元化的翻译思想体系,因为这些专论是鲁迅较为系统而深刻阐述自己翻译思想的著述的一部分,而译文序跋是鲁迅在非论战状态下写就的文字,既是冷静的纯学术思考,同时又是紧贴于翻译实践的理性升华,所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使我们更接近鲁迅更为真实的翻译观,同时也是我们今天研究鲁迅翻译思想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翻译思想 鲁迅翻译专论 鲁迅译文序跋 鲁迅翻译思想多元化
下载PDF
论奈达翻译思想的“不变”与“变”——兼《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的再解读
16
作者 刘竞 《文教资料》 2009年第6期66-67,共2页
本文作者通过大致梳理奈达翻译思想的脉络,发现了其“翻译科学”思想的一贯坚持及其在“翻译科学”观指导下具体研究视野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了奈达对翻译理论的价值产生动摇的认识基础。在此基础上,作者试对《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一... 本文作者通过大致梳理奈达翻译思想的脉络,发现了其“翻译科学”思想的一贯坚持及其在“翻译科学”观指导下具体研究视野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了奈达对翻译理论的价值产生动摇的认识基础。在此基础上,作者试对《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一文进行重新分析,以期进一步深化对奈达翻译思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达翻译思想 翻译科学 翻译思想 翻译理论 翻译实践
下载PDF
一部晚清与民国的翻译思想史——《翻译与文学之间》评介
17
作者 谭晓丽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33-137,共5页
现有的翻译思想史研究流于史料汇编,大多从译者和论者的角度阐述个人思想,总结理论,没有与翻译理论史区分开来。王宏志的新著《翻译与文学之间》以晚清、民国为时代背景,以"翻译与政治的关系"为主线,以发生在文学领域的翻译... 现有的翻译思想史研究流于史料汇编,大多从译者和论者的角度阐述个人思想,总结理论,没有与翻译理论史区分开来。王宏志的新著《翻译与文学之间》以晚清、民国为时代背景,以"翻译与政治的关系"为主线,以发生在文学领域的翻译事件为主要对象,不仅重视名人言说和翻译观念,在研究方法上也注重对翻译现象与宏观文化语境之间的互动式阐释,揭示了具体翻译行为和事件背后更深层的社会价值观和群体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与文学之间》 翻译思想 翻译思想
下载PDF
鲁迅翻译思想之伦理审视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云 赵艳艳 陈度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103,共5页
从事外国文学翻译是鲁迅实践其文艺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鲁迅的翻译理论触及了翻译目的、翻译选材、翻译策略与方法、译作读者分类、翻译评价等方面,始终贯穿了"窃得洋火照人间"、为大众读者服务的翻译价值取向。其翻译价值观、... 从事外国文学翻译是鲁迅实践其文艺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鲁迅的翻译理论触及了翻译目的、翻译选材、翻译策略与方法、译作读者分类、翻译评价等方面,始终贯穿了"窃得洋火照人间"、为大众读者服务的翻译价值取向。其翻译价值观、"他者"文化价值观、译者责任观蕴含了颇为深刻的翻译伦理思想,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翻译思想 翻译伦理 价值取向
下载PDF
亦步亦趋:卞之琳的诗歌翻译思想——从卞译《哈姆雷特》谈起 被引量:10
19
作者 许宏 王英姿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3-88,共6页
公认卞之琳翻译的《哈姆雷特》在诸中译本中质量最佳。笔者通过分析卞译《哈姆雷特》认为,卞之琳"亦步亦趋"诗歌翻译思想是对我国翻译传统的传承,它具有较高的文化战略意义及很强的指导性。其思想基础源于卞先生对白话诗歌语... 公认卞之琳翻译的《哈姆雷特》在诸中译本中质量最佳。笔者通过分析卞译《哈姆雷特》认为,卞之琳"亦步亦趋"诗歌翻译思想是对我国翻译传统的传承,它具有较高的文化战略意义及很强的指导性。其思想基础源于卞先生对白话诗歌语言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哈姆雷特 翻译思想 亦步亦趋
下载PDF
施莱尔马赫翻译思想的哲学溯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雪 胡叶涵 谷婷婷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63-266,共4页
通过对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进行哲学溯源,发现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与其哲学视界紧密关联。他在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和阐释哲学方面独到的见解无不影响其翻译理论的形成。追溯施莱尔马赫的哲学思想是理解其翻译思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翻译思想 语言哲学 心灵哲学 阐释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