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垫床充气程度与体质指数对卧床患者翻身时间间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姚艳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18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气垫床充气程度不同与体质指数不同对卧床患者局部受压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及自身对照的方法,选择临床病例60例,在平卧气垫床充气1/3满、充气2/3满、充气最足三种状态下逐渐延长间隔时间,对其平卧时两侧肩胛部、骶... 目的:探讨气垫床充气程度不同与体质指数不同对卧床患者局部受压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及自身对照的方法,选择临床病例60例,在平卧气垫床充气1/3满、充气2/3满、充气最足三种状态下逐渐延长间隔时间,对其平卧时两侧肩胛部、骶尾部的压力进行测量。结果:超重体质指数、正常体质指数、低体质指数患者卧气垫床不同充气程度时主要受压部位左肩胛部、右肩胛部、骶尾部局部组织皮肤体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超重体质指数在气垫床充气1/3满时骶尾部平均体压值最大。结论: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使用气垫床的翻身时间间隔具有差异性,超重体质指数可延长至每3小时翻身一次,而正常体质指数和低体质指数可延长至每4小时翻身一次,这样既能减轻频繁翻身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垫床 体质指数 卧床患者 翻身时间间隔
下载PDF
使用减压床垫患者翻身间隔时间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冬花 丁萍 李红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99-103,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探讨使用减压床垫患者有效预防压疮的翻身间隔时间。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万方、中国知网、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5年10月15日。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探讨使用减压床垫患者有效预防压疮的翻身间隔时间。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万方、中国知网、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5年10月15日。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RCT文献,其中英文文献4篇,中文文献9篇,共3 510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翻身间隔时间2h、3h、4h预防压疮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与6h翻身1次压疮预防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与4h翻身1次在预防肺炎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减压床垫患者翻身间隔时间可延长至4h,4h翻身1次不增加压疮和肺炎发生率,可减轻频繁翻身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减少护士工作量,节约医疗卫生资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床垫 压疮 翻身间隔时间 META分析
下载PDF
长期卧气垫床高龄病人翻身间隔时间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凤娟 方青枝 +4 位作者 林艺君 邱雪梅 郑雪晶 叶敏宏 朱海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597-3600,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卧气垫床高龄病人最佳翻身间隔时间。[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干部保健病房长期住院卧气垫床老年病人66例,翻身间隔设定为日间2h1次、夜间4h1次,侧卧翻身角度为30°,翻身时间严格遵循翻身卡设定时间,以保证试验的统... [目的]探讨长期卧气垫床高龄病人最佳翻身间隔时间。[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干部保健病房长期住院卧气垫床老年病人66例,翻身间隔设定为日间2h1次、夜间4h1次,侧卧翻身角度为30°,翻身时间严格遵循翻身卡设定时间,以保证试验的统一性,试验时间为15d。[结果]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3.08%,试验前后病人体重指数及Brad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翻身工作量每例病人每天节约(5.69±1.72)min。66.2%的病人及家属认为夜间4h翻身间隔较试验前提高了病人的睡眠质量,对翻身相关综合满意度由试验前的76.0%上升至试验后的87.1%。[结论]长期卧床高龄病人使用气垫床、30°翻身侧卧及日间2h、夜间4h翻身1次未增加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且提升了病人的睡眠质量及满意度,减轻了夜班护士工作压力,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老年病人 长期卧床 气垫床 翻身间隔时间 满意度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老年卧床病人使用减压床垫翻身间隔时间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凤娟 荆小奚 +2 位作者 许冰蕊 颜环菊 肖燕萍 《循证护理》 2022年第21期2852-2856,共5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探讨减压床垫使用期间老年卧床病人最佳翻身间隔时长。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蚂蚁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base)、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探讨减压床垫使用期间老年卧床病人最佳翻身间隔时长。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蚂蚁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base)、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研究减压床垫延长老年病人翻身间隔时间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7月1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文献资料,根据Cochrane循证医学中心的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共9篇,涉及样本量2554例。结果显示:使用翻身床垫的老年卧床病人4 h翻身间隔时间最佳;4 h翻身间隔时间组每天护理工作量和总护理工作量显著低于2 h翻身间隔时间组(P<0.05),满意率高于2 h翻身间隔时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3 h、4 h翻身间隔时间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长期卧床老年病人使用减压床垫时最佳翻身间隔时间为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减压床垫 压力性损伤 翻身间隔时间 META分析
下载PDF
采用减压床垫病人不同翻身间隔时间预防压疮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宋俐 王欣怡 +3 位作者 张珺 侯宇颖 刘美玲 杨丽梅 《循证护理》 2018年第7期577-583,共7页
[目的]基于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探讨使用减压床垫的压疮危险者的最佳翻身间隔时间。[方法]计算机检索了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等中外... [目的]基于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探讨使用减压床垫的压疮危险者的最佳翻身间隔时间。[方法]计算机检索了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资源,纳入探讨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采用减压床垫病人压疮预防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6年11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版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RCT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均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采用ADDIS软件及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最终纳入12项RCT,共2 799例病人。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6h翻身1次相比,2h、3h和4h翻身1次在预防压疮发生方面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DDIS排序结果,3h翻身1次成为最好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高。[结论]使用减压床垫的压疮危险病人翻身间隔时间延长至3h不增加其发生压疮的危险。未来研究应关注不同翻身时间对病人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减压床垫 翻身间隔时间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翻身间隔时间循证审慎延长法在急诊抢救室病例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肖丽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0306-0307,共2页
观察翻身间隔时间循证审慎延长法在急诊抢救室病例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至6月于急诊科抢救室接受救治的急危重症者80例为研究样本,单号日期收治者40例为对照组,双号日期收治的40例病例为试验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 观察翻身间隔时间循证审慎延长法在急诊抢救室病例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至6月于急诊科抢救室接受救治的急危重症者80例为研究样本,单号日期收治者40例为对照组,双号日期收治的40例病例为试验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翻身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翻身间隔时间循证审慎延长法应用于急诊抢救室病例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领域,在不增加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同时可显著提升患者翻身护理满意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身间隔时间 循证护理 审慎延长 急诊 抢救室 压力性损伤
下载PDF
改变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压疮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稳银容 谭梅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8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改变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压疮的作用,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患者104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每2 h翻身1次,实验组患者采取翻身循环卧位。对比两组在压疮发生率... 目的探讨改变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压疮的作用,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患者104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每2 h翻身1次,实验组患者采取翻身循环卧位。对比两组在压疮发生率、护患满意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较低,护患满意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改变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压疮有满意的效果,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翻身间隔时间 预防压疮 神经内科 应用效果
下载PDF
3.5 h翻身间隔时间对老年压疮高危病人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不同部位体压水平及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夏 陈倩 +1 位作者 于静亚 董珍珍 《全科护理》 2022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3.5 h翻身间隔时间对老年压疮高危病人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HAPU)发生率、不同部位体压水平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5例老年压疮高危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3.5 h翻身间隔时间对老年压疮高危病人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HAPU)发生率、不同部位体压水平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5例老年压疮高危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2.0 h翻身1次,观察组采取3.5 h翻身1次。观察两组病人HAPU发生情况、体压值、舒适度及护理工作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压力性损伤风险率(15.87%)及HAPU发生率(3.17%)与对照组(17.74%,6.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骶尾部、左肩胛、右肩胛、左外踝、右外踝、耳郭及肘部体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舒适度为93.65%,高于对照组的79.03%(P<0.05);观察组每天护理工作量及总护理工作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每次护理工作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 h翻身间隔时间应用于老年压疮高危病人可改善其舒适度,减少每天工作量及总护理工作量,不增加压力性损伤情况及各体位体压水平,同时不影响每次护理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高危 老年病人 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翻身间隔时间
下载PDF
改变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压疮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燕 钟长娥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5期230-231,共2页
目的:分析改变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压疮的作用。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分析改变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压疮的作用。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防御性办法对其压疮进行护理,每2-3个小时为其翻身一次。为观察组患者在按照对照组的方法进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翻身循环卧位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及两组患者受到护理后发生压疮的状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压疮,其压疮为骶尾部I期,其压疮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发生压疮,其中有1例髋尾部的I期压疮患者,有2例骶尾部I期的压疮患者,有2例足跟部I期压疮患者,有4例骶尾部Ⅱ期压疮患者,其压疮的发生率为22.5%。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压疮的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变翻身间隔的时间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身间隔时间 神经内科 压疮 作用
下载PDF
重症患者不同翻身间隔预防压疮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树云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25期3374-3375,共2页
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使用气垫床时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压疮发生的影响。方法将使用气垫床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每隔4 h翻身叩背1次;对照组56例,每隔2 h翻身叩背1次。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皮肤潮湿感、压疮和肺部感染发生情... 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使用气垫床时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压疮发生的影响。方法将使用气垫床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每隔4 h翻身叩背1次;对照组56例,每隔2 h翻身叩背1次。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皮肤潮湿感、压疮和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CU患者使用气垫床后,翻身叩背延长至4 h 1次,不会增加患者发生压疮与肺部感染的概率,同时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压疮 预防 翻身间隔时间 气垫床
下载PDF
压疮高危患者使用气垫床翻身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浈 陈赛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3期117-117,119,共2页
目的探讨压疮高危患者使用喷气式气垫床时翻身间隔时间。方法应用Braden评估表预测神经内科新入院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将90例压疮高危患者分为3组,即2h翻身组、3h翻身组、4h翻身组,均使用喷气式气垫床,观察其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2h翻身... 目的探讨压疮高危患者使用喷气式气垫床时翻身间隔时间。方法应用Braden评估表预测神经内科新入院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将90例压疮高危患者分为3组,即2h翻身组、3h翻身组、4h翻身组,均使用喷气式气垫床,观察其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2h翻身组与3h翻身组压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翻身组压疮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对于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采取3h翻身1次,即可减少压疮发生率,又可减少护士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预防 翻身间隔时间 气垫床
下载PDF
探讨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在ICU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及改善压疮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朱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0105-0105,共1页
总结分析在ICU患者护理干预中应用不同翻身间隔时间的效果及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溧阳市中医医院ICU在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入的78例重症患者,根据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分为实验组(n=40例)和对照组(n=38例),对照组对患者的翻身... 总结分析在ICU患者护理干预中应用不同翻身间隔时间的效果及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溧阳市中医医院ICU在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入的78例重症患者,根据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分为实验组(n=40例)和对照组(n=38例),对照组对患者的翻身间隔时间为4h,实验组对患者的翻身间隔时间为3h,比较两组Braden评分及压疮发生率。结果:入住ICU时,两组Braden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入住一周后,均提高,且实验组Braden评分更加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压疮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ICU患者护理干预中间隔3h翻身一次,效果良好,既不增加压疮风险,也能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护理干预 翻身间隔时间 预防 压疮 效果
下载PDF
适时翻身替代定时翻身预防临终癌症患者压疮的探讨 被引量:43
13
作者 林岩 镇艳 +1 位作者 潘丽芬 吴琛 《护理学报》 2007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适时翻身替代定时翻身预防临终癌症患者压疮效果的异同。方法调查及分析临终癌症患者采用定时翻身(2 h/次)与适时翻身(<6 h/次)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出现不适感、压疮发生率、对翻身满意度等。结果与定时翻身相比,延长... 目的探讨适时翻身替代定时翻身预防临终癌症患者压疮效果的异同。方法调查及分析临终癌症患者采用定时翻身(2 h/次)与适时翻身(<6 h/次)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出现不适感、压疮发生率、对翻身满意度等。结果与定时翻身相比,延长翻身间隔时间为6 h内,患者出现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睡眠不足、烦躁等不适感明显下降(P<0.0001);但压疮的发生率并未增加(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定时翻身组(P<0.05)。结论传统的定时翻身原则不利于临终癌症患者对翻身的耐受,且不符合该类患者的治疗原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在适当的时间给予临终癌症患者翻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临终患者 翻身间隔时间 压疮 不适感 护理
下载PDF
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在ICU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及改善压疮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佩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第13期125-125,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在ICU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及改善压疮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每2h翻身1次,B组每3h翻身1次,C组每4h翻身1次。比较三组Braden评分、压疮发生率及压疮程度。结果入... 目的探讨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在ICU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及改善压疮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每2h翻身1次,B组每3h翻身1次,C组每4h翻身1次。比较三组Braden评分、压疮发生率及压疮程度。结果入ICU当天,三组患者Braden评分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及1周后A、B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显著较B组和A组低(P <0.05);A组与B组比较压疮总发生率及压疮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严重程度明显较C组低(P <0.05);压疮首发时间A、 B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明显早于B组(P<0.05)。结论 ICU患者间隔3h翻身1次预防压疮的效果与间隔2h相当,但显著较间隔4h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身间隔时间 ICU 压疮 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