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上颌区种植体联合前部种植体修复萎缩上颌无牙颌的临床回顾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瑾 刘堃 +2 位作者 李明 朱志军 汤春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6-292,共7页
目的评估翼上颌区种植体联合前部种植体修复后部萎缩的上颌无牙颌的短期临床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回顾性研究筛选25例行前部和翼上颌区种植体支持的上颌固定修复并随访1年以上的上颌无牙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种植体存留率、种植... 目的评估翼上颌区种植体联合前部种植体修复后部萎缩的上颌无牙颌的短期临床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回顾性研究筛选25例行前部和翼上颌区种植体支持的上颌固定修复并随访1年以上的上颌无牙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周软组织状态(包括探诊深度,改良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边缘骨吸收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前部和翼上颌区种植体的1年存留率分别为96.5%和97.8%(P>0.05)。2种种植体的探诊深度、改良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部种植体的边缘骨吸收为0.62mm±0.44mm(近中)和0.61mm±0.40mm(远中),翼上颌区种植体的边缘骨吸收为0.64mm±0.46mm(近中)和0.68mm±0.41mm(远中),2种种植体近中、远中边缘骨吸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前部与翼上颌区种植体支持的上颌全牙弓义齿具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对于后部萎缩的上颌无牙颌,前部和翼上颌区种植体支持的全牙弓固定义齿具有可以接受的短期临床效果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可预测的和可行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上颌区种植 上颌 上颌无牙颌 边缘骨吸收
下载PDF
翼上颌区种植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测量及分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芷萱 朱宪昕 +1 位作者 杨益 江飞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603-607,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图像分析上颌游离端与非游离端缺牙患者翼上颌区骨量差异,为临床能否将翼上颌区种植技术作为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用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种植术前检查者中上颌一...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图像分析上颌游离端与非游离端缺牙患者翼上颌区骨量差异,为临床能否将翼上颌区种植技术作为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用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种植术前检查者中上颌一侧游离端缺失至前磨牙且骨高度低于5 mm、另一侧非游离端缺失且未曾行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者的锥形束CT数据(共26例),测量翼上颌区牙槽骨在缺牙侧与非缺牙侧宽度、高度、翼突高度和体积的差异。结果除翼突高度外,翼上颌区骨宽度、高度及体积均因上颌后牙缺失而显著减少(P=0.000),其中游离端缺失侧和非游离端缺失侧骨宽度分别为(6.11±1.05)mm、(6.81±0.99)mm,骨高度分别为(15.16±1.39)mm、(16.73±1.44)mm,体积分别为(388.84±81.26)mm^(3)、(465.85±91.98)mm^(3)。结论上颌游离端与非游离端缺牙患者翼上颌区骨量存在显著差异,但仍可在该区域倾斜植入种植体,配合近中短种植体或基牙完成上颌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上颌区种植 上颌后牙 牙槽骨萎缩 上颌结节
下载PDF
翼上颌区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瑾 李明 汤春波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98-303,共6页
上颌后牙区由于上颌窦气化,剩余牙槽嵴骨量减少或骨质差等因素,一直是种植治疗最为困难的区域。过去采用穿牙槽嵴顶或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联合植骨,以增加剩余骨高度,为种植体的植入创造条件。但该术式可能导致上颌窦黏膜破裂和上... 上颌后牙区由于上颌窦气化,剩余牙槽嵴骨量减少或骨质差等因素,一直是种植治疗最为困难的区域。过去采用穿牙槽嵴顶或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联合植骨,以增加剩余骨高度,为种植体的植入创造条件。但该术式可能导致上颌窦黏膜破裂和上颌窦炎等并发症,故有学者提出了将种植体植入翼上颌区的技术。翼上颌区域由上颌结节、腭骨锥突和蝶骨翼突组成的骨性支柱可以提供一定长度的密质骨,植入的长种植体能够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该技术无需使用骨移植物,缩短了愈合时间。此外,翼上颌区种植体能够为上部修复体提供后部支持,避免了远端悬臂,生物机械稳定性较好。联合上颌前部短种植体支持上部修复体,能够帮助无牙颌患者实现即刻负重。本文就翼上颌区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上颌区种植 种植 上颌后牙 倾斜种植 上颌结节
下载PDF
锥形束CT影像评估翼上颌区骨密度及种植体三维位置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兆霞 曲哲 韩文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0-544,共5页
目的:通过CBCT影像对翼上颌区测量,分析翼上颌区骨密度及种植体三维植入位置。方法:本研究对100例上颌后牙缺失并且牙槽骨严重萎缩患者的CBCT影像检查,并在翼上颌区虚拟倾斜植入种植体,测量区域密度以及种植体倾斜角度和位置特点。结果... 目的:通过CBCT影像对翼上颌区测量,分析翼上颌区骨密度及种植体三维植入位置。方法:本研究对100例上颌后牙缺失并且牙槽骨严重萎缩患者的CBCT影像检查,并在翼上颌区虚拟倾斜植入种植体,测量区域密度以及种植体倾斜角度和位置特点。结果:上颌结节区、翼板区骨密度分别为(288.9±168.6)HU、(553.8±188.3)HU。年龄和性别与上颌结节区及翼板区骨密度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得种植体的长度为(13.1±1.8)mm,直径为(3.6±0.5)mm。相对于Frankfort平面,种植体近远中、颊腭向倾斜角度分别(66.17±3.98)°、(83.51±3.24)°。沿种植体长轴骨柱长度(17.0±2.5)mm,穿过翼上颌连接处的距离为(1.7±1.0)mm,种植体肩台中点与上颌结节最后端的距离平均为(6.9±1.5)mm。结论:本研究建议采用长度10~18 mm种植体,以近远中70°左右,颊舌向80°左右角度植入能更充分利用密质骨,提高种植体稳定性,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 翼上颌区种植 上颌后牙严重萎缩
下载PDF
上颌结节倾斜种植体联冠桥修复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罗翠芬 彭国光 +3 位作者 夏炜 冯远华 沈琳 黄杏香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观察上颌结节倾斜种植体联冠桥修复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上颌后牙种植修复(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无法直接接受常规种植体植入)并采用上颌结节倾斜种植技术的40例患者(80颗种植体)纳入上颌结节倾斜种植体组(... 目的:观察上颌结节倾斜种植体联冠桥修复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上颌后牙种植修复(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无法直接接受常规种植体植入)并采用上颌结节倾斜种植技术的40例患者(80颗种植体)纳入上颌结节倾斜种植体组(A组),选取同期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的42例患者(84颗种植体)纳入上颌窦内提升组(B组)。比较2组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周边缘骨水平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种植手术所需时间及费用等。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访2年,A组种植体存留率为100%,种植体周边缘骨水平吸收(0.31±0.27)mm,上颌窦炎、术中大出血的发生率为0%;B组种植体存留率为96.43%,种植体周边缘骨水平吸收(0.28±0.26)mm,上颌窦炎、术中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9.5%、4.8%,2组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上颌窦黏膜穿孔、术后重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7.5%,手术时间为(30.55±8.21)min,植入每颗种植体平均费用为(0.69±0.05)万元;B组上颌窦黏膜穿孔、术后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4.3%、28.6%,手术时间为(50.32±10.80)min,植入每颗种植体平均费用为(0.98±0.06)万元,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部分上颌后牙骨量不足的患者而言,上颌结节倾斜种植体联冠桥修复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手术难度和痛苦,降低治疗费用,且疗效可靠,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结节 倾斜种植 种植 翼上颌区种植 联冠桥
原文传递
倾斜种植在骨量不足上颌后牙区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必行 张维丹 +3 位作者 潘羽磊 汪婷 俞岚 林海燕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种植修复是解决上颌后牙缺失尤其是游离端缺失的重要方式。由于诸多原因,上颌后牙区往往可用骨量不足,影响种植体的轴向植入。经典的上颌窦底提升等骨增量技术存在治疗时间长、创伤增加等问题,且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近年来,在上颌后牙... 种植修复是解决上颌后牙缺失尤其是游离端缺失的重要方式。由于诸多原因,上颌后牙区往往可用骨量不足,影响种植体的轴向植入。经典的上颌窦底提升等骨增量技术存在治疗时间长、创伤增加等问题,且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近年来,在上颌后牙区利用特殊解剖位置进行倾斜植入的技术在临床上不断发展,除常规种植体倾斜植入外,利用特定规格的长种植体在翼上颌区和颧骨进行倾斜种植的病例也不断增加。本文就倾斜种植应用于骨量不足上颌后牙区的几种技术及其辅助方法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后牙 倾斜种植 翼上颌区种植 穿颧种植 综述
下载PDF
牙列缺失倾斜种植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范震 刘月 王佐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7-385,共9页
倾斜植入技术是指当上、下颌可用骨高度不足时,为避让上颌窦、下牙槽神经、鼻底等解剖结构,采取与水平面呈超过15°、小于45°角度植入种植体,最大限度地利用可用骨,避免大范围骨增量的种植方法。牙列缺失患者常存在骨量不足,... 倾斜植入技术是指当上、下颌可用骨高度不足时,为避让上颌窦、下牙槽神经、鼻底等解剖结构,采取与水平面呈超过15°、小于45°角度植入种植体,最大限度地利用可用骨,避免大范围骨增量的种植方法。牙列缺失患者常存在骨量不足,倾斜种植技术减小了患者的手术创伤,增加了即刻修复的可能性,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牙列缺失患者临床常用倾斜种植技术的适用范围、设计要素、设计方案及并发症作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失 倾斜种植 翼上颌区种植 种植 骨缺损
下载PDF
无牙颌种植固定义齿设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诗瑶 晏奇 施斌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7期511-516,共6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无牙颌患者数量的增加,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正确评估患者的剩余骨量和咬合状态十分重要。上颌通常需要6~8颗种植体,而下颌需要4~6颗种植体以完成种植固定修复,而对于牙槽骨萎缩严重的患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无牙颌患者数量的增加,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正确评估患者的剩余骨量和咬合状态十分重要。上颌通常需要6~8颗种植体,而下颌需要4~6颗种植体以完成种植固定修复,而对于牙槽骨萎缩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All-on-4/6”的治疗方案、短种植体、穿颧穿翼种植体等以避免复杂的植骨手术,以上外科经验要求较高的术式需要谨慎尝试。上部结构按修复方式可以分为整体式修复和分段式修复,整体式修复种植体植入数目少、位置灵活、应力分布合理但后期维护成本大;分段式修复易获得被动就位,方便清洁和后期的维护,但种植体需要数量多,对牙槽骨要求高。咬合设计推荐使用相互保护,尤其在即刻负重时应尽量避免悬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固定修复 无牙颌 全牙弓 修复设计 咬合 外科设计 数字化种植 翼上颌区种植 穿颧骨种植 倾斜种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