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期痴呆的BPSD非药物治疗及其与Apo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朱烨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期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 of dementia,BPSD)的非药物治疗效果及其与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 目的分析老年期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 of dementia,BPSD)的非药物治疗效果及其与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盐酸美金刚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音乐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三组患者的BPSD严重程度、痴呆严重程度、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NPI、CDR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MMSE、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PI、CDR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MMSE、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ApoE共有ε2、ε3、ε4三种等位基因,其中ε3表达频率最高,共55例,其次为ε4和ε2;三组患者的ApoE不同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ε4型患者的NPI评分显著高于ApoEε3型与ApoEε2型(P<0.05)。结论非药物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BPSD和痴呆表现,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poEε4型基因与老年期痴呆患者的BPSD存在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 APOE基因多态性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孙树刚 丁小兵 +1 位作者 龚亚驰 周光燕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期痴呆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对比非痴呆老人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探索进行预防和干预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南通市紫琅医院和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及阳光老年公寓、... 目的:分析老年期痴呆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对比非痴呆老人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探索进行预防和干预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南通市紫琅医院和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及阳光老年公寓、银城康养护理院住院治疗的吸入性肺炎老年患者,筛选出老年期痴呆患者312例为痴呆组,非痴呆患者353例为非痴呆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情况、婚姻状况、慢病共病、居住情况、吞咽功能、护工照护(自理情况)、胃管置入等信息,并对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痴呆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治愈率明显低于非痴呆组,且合并重症肺炎的比例更高;老年患者的年龄、慢病共病、自理能力、胃管置入均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显著相关,为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较非痴呆患者有更多患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临床应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给予控制慢病共病、防治食管反流药物使用、护理干预、精神心理干预等措施,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吸入性肺炎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3
作者 丁若溪 刘肇瑞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6,15,1,共6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痴呆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考虑药物治疗在痴呆患者症状和功能改善疗效上的局限性,非药物治疗已成为痴呆和认知障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从运动康复、心理干预、物理治疗...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痴呆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考虑药物治疗在痴呆患者症状和功能改善疗效上的局限性,非药物治疗已成为痴呆和认知障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从运动康复、心理干预、物理治疗、认知功能训练4个方面梳理非药物治疗的发展情况,通过讨论常见的治疗方法、相应特点及其效果,以期为痴呆的预防和早期干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认知障碍 非药物治疗
下载PDF
我国老年期痴呆现状、困境及中药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鹤 张允岭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202-1205,共4页
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的进程,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受遗传因素、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民族、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影响。目前,我国老年期痴呆的困境包括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及经济负... 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的进程,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受遗传因素、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民族、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影响。目前,我国老年期痴呆的困境包括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及经济负担巨大。中药在防治老年期痴呆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现从单味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药复方等3个方面分别阐述中药防治老年期痴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中药提取物 中成药 中药复方 防治 综述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的中医手法治疗效果初探
5
作者 李宗民 刘勇泼 +10 位作者 刘洪旺 杜宁 张守字 丁全茂 王红梅 扈盛 王凯鹏 王锡宁 赵祥麟 陈凌霜 陈宏图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对老年期痴呆患者提供中医传统手法治疗并对此疗法在减轻患者精神行为问题和提高日常生活机能与认知功能方面的疗效进行评价,为该病的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和缓解提供新思路。方法:总共71名受试者来自中国十个省市的14个中医院和养老... 目的:对老年期痴呆患者提供中医传统手法治疗并对此疗法在减轻患者精神行为问题和提高日常生活机能与认知功能方面的疗效进行评价,为该病的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和缓解提供新思路。方法:总共71名受试者来自中国十个省市的14个中医院和养老院,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其中50~60岁2人,60~70岁16人,70~80岁23人,80~90岁25人,90以上5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所有病人得到为期为6个月,每周3次,每次40~60分钟的统一规程的中医手法推拿按摩治疗。使用单组治疗前后对照研究,全部参加者在入组时先做基线测查,治疗中期(3个月)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再做一次同样的测查。结果:认知功能(MMSE)三月追踪和基线无显著性统计变化,但六月追踪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性提高(t=2.71;p <0.01)。精神行为问题(NPI)三月追踪(t=-3.15;p <0.01)和六月追踪(t=-4.43;p <0.001)都相对基线有显著性降低。日常生活机能(ADL)三月追踪(t=3.75;p <0.001)和六月追踪(t=6.17;p <0.001)相对基线有显著性提高。这些结果表明,这些患者在接受传统中医手法治疗三个月后,在降低精神与行为问题方面有明显好转,在日常生活机能方面也有明显提高。在连续接受治疗六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还表现出明显的好转。结论:初步证据表明传统中医手法对老年期痴呆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中医手法操作简单易学,在老年期痴呆患者照护实践中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广泛接受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手法治疗 老年期痴呆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互联网+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期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雒晓燕 许秀梅 +1 位作者 崔苗苗 崔仁善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69-73,共5页
老年期痴呆指6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痴呆的总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人数急剧增加。老年期痴呆患者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由于药物干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老年期痴呆患者的非药物干预研究逐渐增多,相... 老年期痴呆指6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痴呆的总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人数急剧增加。老年期痴呆患者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由于药物干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老年期痴呆患者的非药物干预研究逐渐增多,相比药物干预具有安全、易实施等优点。协同护理模式指在各级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家属与患者共同协作完成护理的模式,具有时间成本大等缺点。在如今互联网+大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完成协同护理或将成为大趋势。互联网+协同护理模式可作用于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照顾者负担,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对互联网+协同护理的概述、在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中的干预模式及其效果进行综述,了解该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国内老年期痴呆患者建立高效完善的照料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协同护理模式 互联网+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医共体模式下老年期痴呆的早期管理和流行病学研究
7
作者 王倬 王海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027-0030,共4页
探究医共体模式下老年期痴呆的早期管理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辖区内常住人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选取100例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老年人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 探究医共体模式下老年期痴呆的早期管理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辖区内常住人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选取100例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老年人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医共体模式干预方式,观察对比两组老年痴呆症预防工作的有效性。结果 两组患者MMSE得分在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MMSE得分均有所增高且研究组各项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在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精神行为症状得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平均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有所升高且研究组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医共体模式能发现本区域老年期痴呆及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病率、患病率等数据,了解基层农村的老年期痴呆发病率特点和相关因素;并通过早期干预,期望能在该类疾病的病程进程中提供帮助,建立健康信心,延缓发病年龄,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为健康中国奉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共体模式 老年期痴呆 早期管理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患者照顾者照顾感受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蒋芬 杨如美 +3 位作者 孙玫 陈井芳 吉彬彬 唐四元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94-1996,共3页
照顾感受是指照顾者由于为患者提供照顾活动而产生的各种体验和感觉,包括消极感受和积极感受两部分,消极感受最常用的概念是照顾负担。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照顾者 照顾感受 负担 积极感受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患者照顾者的照顾感受 被引量:23
9
作者 蒋芬 王卫红 +1 位作者 王庆妍 唐四元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9-762,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期痴呆患者照顾者照顾感受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和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对153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期痴呆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的总分为(... 目的探究老年期痴呆患者照顾者照顾感受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和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对153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期痴呆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的总分为(38.25±14.29)分,积极感受总分为(32.18±8.12)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照顾者自觉经济压力、家中分担照顾人数、照顾者自觉健康状况、每日照顾小时数为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目前与患者的情感关系、"放入养老机构照顾"想法的频率、患者性别、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成为照顾者的动机为积极感受的影响因素。结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家庭照顾与社会正式支持的有效结合,在护理实践中,在关心痴呆患者的同时,也应该关心照顾者,应从消极与积极两个方面全面真实理解照顾者照顾感受,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与指导,以达到减轻照顾者照顾负担、改善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照顾者 照顾负担 积极感受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余华 姜红艳 +3 位作者 赵旭东 伍力 吴雷 卢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验证照顾者体验模型。方法:选取云南省4所医院349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以Kramer's的照顾者适应模型作为理论框架,提出并验证照顾体验结构方程模型,用...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验证照顾者体验模型。方法:选取云南省4所医院349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以Kramer's的照顾者适应模型作为理论框架,提出并验证照顾体验结构方程模型,用于分析和模拟被照顾者病情严重程度、照顾者负担和收获、照顾者积极和消极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被照顾者病情严重程度直接正向影响照顾者负担(β=0.51,P<0.05),进而间接影响消极健康结果 (β=0.63,P<0.05);被照顾者病情严重程度直接负向影响照顾者收获(β=-0.33,P<0.05),进而间接影响积极健康结果 (β=0.75,P<0.05);照顾者负担交叉负向影响积极健康结果 (β=-0.13,P<0.05),但其通径系数绝对值远小于照顾者负担对消极健康结果的通径系数绝对值;照顾者收获对消极健康结果交叉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照顾感受由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两个方面构成,两个方面的主效应强于交叉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家庭照顾者 照顾体验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社区老年期痴呆和老年抑郁症的两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闫芳 李淑然 +11 位作者 刘津 张维熙 陈昌惠 刘棉 许亮 李硕 邵钧 吴红 王玉兰 梁扣华 赵长启 雷晓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45-748,744,共5页
目的 :了解老年期痴呆和老年抑郁症的疾病过程和转归 ;动态观察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和情绪改变。方法 :以 1997年患病率调查时确诊的 40例痴呆和 2 5例抑郁症病人以及 15 2 8名非病例老人作为随访对象。使用随访问卷进行访谈 ,诊断流... 目的 :了解老年期痴呆和老年抑郁症的疾病过程和转归 ;动态观察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和情绪改变。方法 :以 1997年患病率调查时确诊的 40例痴呆和 2 5例抑郁症病人以及 15 2 8名非病例老人作为随访对象。使用随访问卷进行访谈 ,诊断流程和标准同 1997年。结果 :40例痴呆中死亡 17例 ,其标准化死亡比 (SMR)为 3 42。在 2 3例存活的病人中 ,8例加重 ,13例病情不变 ,1例病情波动 ,1例诊断为“假性痴呆” ;2 5例老年抑郁症中 40 %仍为抑郁病例 ,40 %痊愈 ,2 0 %死亡 (其中 1例发展为痴呆 ) ;非病例老人 97年简短心理状况检查(MMSE)低分值组发生痴呆的比率高于 97年MMSE分值正常组 ,97年GDS高分组发生抑郁的比率高于 97年整体恶化量表 (GDS)分值正常组。结论 :老年期痴呆和老年抑郁症的预后差 ,死亡率高 ,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损害与痴呆和抑郁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 ,抑郁情绪影响老人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老年期痴呆 老年抑郁症 随访研究 精神病学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事件相关电位内源性成分改变与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薛寿儒 徐培锡 +2 位作者 许丽珍 陈谋森 章佰松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5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本研究对32例老年期痴呆、17例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及2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龚氏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及临床记忆量表(甲套)的检测,结果发现痴呆... 本研究对32例老年期痴呆、17例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及2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龚氏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及临床记忆量表(甲套)的检测,结果发现痴呆组ERPs内源性成分N2、P3PL比神经精神疾病组和正常老年组明显延长(P<0.01),推测与痴呆辨认和加工刺激信息速度明显减慢有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痴呆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程度,随病程延长加重,P3PL延长更加明显,与该组MMSE、WAIS-RC及临床记忆量表测试评分低于正常老年组结果相符。因此,ERPs内源性成分PL延长可反映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在反映认知缺陷方面,P3PL是比MMSE、WAIS-RC测试更敏感而且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障碍 痴呆
下载PDF
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检测在老年期痴呆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方宇 张璐 +3 位作者 朱红灿 魏建科 谈颂 罗志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561-2562,共2页
老年期痴呆临床上常见的类型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42)、总tau蛋白(t-tau)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181)在两者鉴别中的价值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 老年期痴呆临床上常见的类型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42)、总tau蛋白(t-tau)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181)在两者鉴别中的价值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关注〔1,2〕。但早期诊断至今仍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最佳敏感性与特异性的脑脊液标记物还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鉴别诊断
下载PDF
2010~2030年中国老年期痴呆的预测 被引量:73
14
作者 李昂 殷淑琴 +1 位作者 徐勇 张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708-3711,共4页
目的预测中国2010~2030年老年期痴呆患病情况。方法检索1990~2013年相关数据库及其他网络资源的相关资料,对28个研究应用Meta Analyst Beta3.13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得出患病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预测2015年、2020年、2025年和2... 目的预测中国2010~2030年老年期痴呆患病情况。方法检索1990~2013年相关数据库及其他网络资源的相关资料,对28个研究应用Meta Analyst Beta3.13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得出患病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预测2015年、2020年、2025年和2030年的各年龄段人数,继而得出相应患病人数。结果 2030年老年期痴呆人数将达1 645.6万人,男687.1万人,女958.5万人。年龄组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85岁年龄组患病人数分别为105.4万、138.7万、160.7万、309.6万、324.7万、606.5万。结论如果没有相应的预防措施,中国老年期痴呆患病人数在未来20年里将会大幅增长。2030年老年期痴呆患病人数为2010年的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患病人数
下载PDF
《内经》中有关老年期痴呆的病机阐释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燕清 张俊龙 +2 位作者 郭蕾 秦亚莉 韩诚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2期115-116,121,共3页
老年期痴呆是人类在衰老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是一组大脑智能损害的慢性进展的衰退性疾病。老年期痴呆包括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内经》中无老年期痴呆病名,相关描述散见于"善忘""健忘"&qu... 老年期痴呆是人类在衰老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是一组大脑智能损害的慢性进展的衰退性疾病。老年期痴呆包括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内经》中无老年期痴呆病名,相关描述散见于"善忘""健忘""癫狂"等疾病中。现根据《内经》中相关条文论述,并结合历代中医文献以及现代研究,总结老年期痴呆病机有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五脏功能失衡。在老年期痴呆的临床治疗中,应该整体辨证,调整阴阳,气血,恢复五脏和调,才能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老年期痴呆 病机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防治老年期痴呆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I——组方作用协同性与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林志宏 朱丹妮 +1 位作者 严永清 余伯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6-19,共4页
分别用东莨菪碱与反复缺血再灌注制备阿尔采末病 (AD)与血管性痴呆 (VD)模型 ,考察当归芍药散 (DSS)防治老年期痴呆的配伍机理。避暗法与跳台法检测发现 ,AD组较正常组潜伏期缩短 (P <0 .0 1) ,错误次数增多 (P <0 .0 5~ 0 .0 1)... 分别用东莨菪碱与反复缺血再灌注制备阿尔采末病 (AD)与血管性痴呆 (VD)模型 ,考察当归芍药散 (DSS)防治老年期痴呆的配伍机理。避暗法与跳台法检测发现 ,AD组较正常组潜伏期缩短 (P <0 .0 1) ,错误次数增多 (P <0 .0 5~ 0 .0 1) ;VD组较假手术组潜伏期缩短 (P <0 .0 1) ,错误次数增多 (P <0 .0 1) ,DSS中活血补血药组 (DCS)与健脾利湿药组 (FBZ)可协同延长AD小鼠潜伏期 ,减少错误次数 (P <0 .0 5~ 0 .0 1) ;对VD小鼠 ,仅FBZ可延长潜伏期 (P <0 .0 5 ) ,减少错误次数 (P <0 .0 1) ,提示FBZ较DCS可能具有更大的防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老年期痴呆 东莨菪碱 缺血再灌注 学习记忆 中医药 疗法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认知功能检查量表在老年期痴呆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7
作者 闵宝权 贾建平 +5 位作者 楚长彪 张新卿 周卫东 杨培洁 张燕莉 董会卿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期30-31,41,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扩充痴呆量表(ESD)、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长谷川改良痴呆量表(HDS-R)认知功能检查量表在老年期痴呆诊断中的敏感性。方法收集老年期痴呆患者86例,按痴呆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对各组均进行MMS... 目的观察和比较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扩充痴呆量表(ESD)、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长谷川改良痴呆量表(HDS-R)认知功能检查量表在老年期痴呆诊断中的敏感性。方法收集老年期痴呆患者86例,按痴呆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对各组均进行MMSE、ESD、HDS和HDS-R等量表评分,分析各量表检查结果与痴呆临床诊断的符合程度。结果上述各量表对中、重度痴呆均能作出诊断,对轻度痴呆以ESD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程度最好,达85.4%,依次是HDS-R(75.0%)、MMSE(66.7%)和HDS(58.3%)(P<0.05)。结论在上述4个认知功能检查量表中ESD敏感性最高,将ESD与MMSE或HDS-R合用,可提高老年期痴呆的检出率;MMSE或HDS-R适合门诊筛诊时使用,对可疑的痴呆患者再行ESD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认知功能 量表
下载PDF
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检测对老年期痴呆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丁新生 程虹 +5 位作者 张雪玲 王琨 王颖 姚娟 邓晓萱 董海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 (AD)和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脑脊液 (CSF)中β淀粉样蛋白 (Aβ或βA4)的含量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 2 4例 AD患者、14例 VD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 CSF中 Aβ1 - 4 0 和 Aβ1 - 4 2...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 (AD)和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脑脊液 (CSF)中β淀粉样蛋白 (Aβ或βA4)的含量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 2 4例 AD患者、14例 VD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 CSF中 Aβ1 - 4 0 和 Aβ1 - 4 2 的浓度并计算其比值。结果  (1) AD和 VD患者 CSF中 Aβ1 - 4 2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Aβ1 - 4 0 则无显著差异 ;(2 )正常对照组 Aβ比值 (Aβ1 - 4 0 / Aβ1 - 4 2 )较稳定 (4 .70± 2 .85 ) ,而 AD和 VD患者 Aβ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13.5 1± 11.86和 12 .6 9± 7.41) ,差异有显著性 (均 P<0 .0 5 ) ;(3)以 Aβ比值 10 .4为临界点 ,诊断老年期痴呆的敏感性为 6 0 .5 0 % (2 3/ 38) ,特异性为 88.46 % (2 3/2 6 )。结论  AD及 VD患者 CSF中 Aβ1 - 4 2 水平较低 ,Aβ1 - 4 0 / Aβ1 - 4 2 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CSF Aβ比值用于诊断老年期痴呆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脑脊液 Β淀粉样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法 诊断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的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贾玉洁 成海燕 +2 位作者 于涛 于建春 韩景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348,共6页
老年期痴呆是一种没有意识改变,但获得性全面皮质功能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通常指由智能的异常恶化而影响认知功能如抽象思维、定向判断和记忆力等多个方面。目前国际分类分为:①老年性痴呆: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临床治疗进展
下载PDF
上海市老年期痴呆患病现况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季敏 姚新伟 +4 位作者 吕军 薛海波 张云 刘寅 虞慧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6期513-515,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65岁及以上人群痴呆患病情况。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以上海3个街道(镇)共计15158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经过量表筛查和精神科医生确诊2个阶段,实施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 目的了解上海市65岁及以上人群痴呆患病情况。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以上海3个街道(镇)共计15158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经过量表筛查和精神科医生确诊2个阶段,实施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筛查阳性率为9.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阳性率为9.9%;有2306名老人作为可疑患者进入确诊流程;最终确诊老年期痴呆患者1271例,65岁及以上社区人群老年期痴呆粗患病率为8.1%,年龄标化后为6.1%,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有关(P<0.01)。结论老年期痴呆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筛查 患病率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