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散瞳眼底照相仪与直接眼底镜诊断老年眼底病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新颖 《医疗装备》 2019年第8期82-83,共2页
目的比较免散瞳眼底照相仪与直接眼底镜在老年眼底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行眼底检查的疑似眼底病老年患者145例,所有对象均接受免散瞳眼底照相仪与直接眼底镜检查,并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比较... 目的比较免散瞳眼底照相仪与直接眼底镜在老年眼底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行眼底检查的疑似眼底病老年患者145例,所有对象均接受免散瞳眼底照相仪与直接眼底镜检查,并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眼底病检出情况及检查时间。结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明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5例,黄斑病变19例,视网膜动脉硬化16例,视神经萎缩8例,青光眼6例。免散瞳眼底照相仪检查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24%、3.57%、1.64%,直接眼底镜检查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93%、2.38%、1.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散瞳眼底照相仪检查时间与直接眼底镜检查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散瞳眼底照相仪与直接眼底镜在老年眼底病诊断中均有较高准确度,但前者操作简单,检查时间相对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散瞳眼底照相仪 直接眼底 老年眼底病
下载PDF
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在老年眼底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付先花 林英 《智慧健康》 2021年第9期16-18,共3页
目的探究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在老年眼底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体检或视力检查的200例可疑眼底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分别采用常规的90D前置镜眼底检查... 目的探究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在老年眼底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体检或视力检查的200例可疑眼底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分别采用常规的90D前置镜眼底检查和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检查两种形式。比较两组检查效果、和检查时间。结果对照组的检查时间要高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观察组检查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诊断对老年眼底病患者有很高的准确率,其操作较为简单,检查时间较短。此外,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 老年眼底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基于肾虚血瘀视角探讨老年性眼底病证治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伟道 冯俊 +2 位作者 李欣 陈杰 杨桂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24-127,共4页
老年性眼底病与衰老密切相关,肾虚、血瘀致衰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肾虚血瘀是老年性眼底病的病机核心,五脏虚损、肾为本是老年性眼底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目窍失养、血瘀为标是老年性眼底病发生的局部表现。老年性眼底病在中医整体... 老年性眼底病与衰老密切相关,肾虚、血瘀致衰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肾虚血瘀是老年性眼底病的病机核心,五脏虚损、肾为本是老年性眼底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目窍失养、血瘀为标是老年性眼底病发生的局部表现。老年性眼底病在中医整体观念的视角上,肾虚为本,目为标;从局部辨证出发,血瘀为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络脉瘀阻为发病的病理基础,气血失和、目窍失养为发病的关键病机。由此提出老年性眼底病治疗原则为调补五脏,以肾为本;活血化瘀,剔络为要;祛邪扶正,通补兼施;为老年性眼底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眼底 肾虚血瘀 活血化瘀 剔络 中医治疗
原文传递
老年性眼底病证治规律初探
4
作者 张长银 梅海云 《四川中医》 1995年第11期3-4,共2页
老年性眼底病类似于祖国医学的“高风内障”、“云雾移睛”、“视瞻昏渺”、“青盲”、“暴盲”等,统属于内障疾病.老年人五脏俱虚,六腑薄弱,气血两衰,血瘀痰阻,因此,老年性眼底病变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探如下.一... 老年性眼底病类似于祖国医学的“高风内障”、“云雾移睛”、“视瞻昏渺”、“青盲”、“暴盲”等,统属于内障疾病.老年人五脏俱虚,六腑薄弱,气血两衰,血瘀痰阻,因此,老年性眼底病变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探如下.一、老年性眼底病变特点1.阴血不足,目窍不濡《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与目.”目以阴血为养,血足而目能视,故《审视谣函》也指出:“失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生发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而人到老年,阴血亏虚,若遇体弱久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眼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