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0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骨手法联合功能锻炼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吴霖贤 苏昭元 徐志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9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联合使用正骨手法和功能锻炼在其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4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 目的:探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联合使用正骨手法和功能锻炼在其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4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骨手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手术当天、术后1周、术后3周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评分表(HH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负重时间、消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3周HH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正骨手法和功能锻炼联合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中,可降低患者的VAS评分,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手法 功能锻炼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疼痛程度 髋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骨化三醇、蛙鱼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柯毓清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蛙鱼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以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诊断的患者总计6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术后接受药物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蛙鱼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以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诊断的患者总计6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术后接受药物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其中以骨化三醇、蛙鱼降钙素治疗为对照组,另以骨化三醇、蛙鱼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术后3个月)检测血清学指标、骨代谢指标,术后不同时间段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在治疗后,两组骨代谢指标中T-PINP、N-MID及骨钙素指标较治疗前提升,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而骨代谢指标中β-CTX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伴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arris评分均稳步上升,其中研究组更高;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以骨化三醇、蛙鱼降钙素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治疗后骨代谢及骨钙素指标,提升髋关节功能,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蛙鱼降钙素 仙灵骨葆胶囊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治疗疗效
下载PDF
不同体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刘绍然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59-161,共3页
目的分析侧卧位与仰卧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4—2023-09禹州市中医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体位分为侧卧组和仰卧组... 目的分析侧卧位与仰卧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4—2023-09禹州市中医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体位分为侧卧组和仰卧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围术期指标。末次随访时,依据Harris量表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获8~10个月随访。侧卧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仰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仰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侧卧位与仰卧位行PFNA内固定术,均有确切效果,其中侧卧位PFNA内固定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和患者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侧卧位 仰卧位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4
作者 孙长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45-048,共4页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对我们医院骨科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分段随机化分组法,参照组、治疗组分别实施内固定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对我们医院骨科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分段随机化分组法,参照组、治疗组分别实施内固定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的髋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术后下床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评分、出院时间的差异很大(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和安全性都是很高的,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尽快的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度和正常功能,使得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效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活血舒筋生骨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唐建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6期115-117,共3页
目的 分析活血舒筋生骨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恢复情况、康复指标、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3年12月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 目的 分析活血舒筋生骨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恢复情况、康复指标、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3年12月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根据术后干预方案进行分组,常规组(40例)患者术后均予以补液、抗炎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7~14 d,中药组(40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活血舒筋生骨汤治疗,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康复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 中药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总优良率高于常规组;与常规组比,中药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均缩短;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中药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水平均升高,中药组均高于常规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中药组患者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水平降低,中药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常规组患者上述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舒筋生骨汤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可改善髋关节,调节骨代谢,促进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 活血舒筋生骨汤 骨代谢
下载PDF
自拟补肾活血壮骨方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恒恒 薛鹏 +1 位作者 李换男 陈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09-2211,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壮骨方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及髋关节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开展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自拟补肾活血壮骨方内...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壮骨方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及髋关节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开展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自拟补肾活血壮骨方内服,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后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骨代谢标志物[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PIN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β降解产物(β-CTX)],骨密度(BMD)值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出血量,疼痛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比较,治疗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比较同期对照组发现,治疗组tPINP、BM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β-CTX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方面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自拟补肾活血壮骨方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改善骨折愈合后恢复情况,缩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提高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缓解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壮骨方 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7
作者 排合日丁·卡米力江 安外尔·阿皮孜 +2 位作者 李建 杨春波 柴瑞峰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资料,按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n=8)与非DVT组(n=68)。术后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资料,按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n=8)与非DVT组(n=68)。术后2 d,检测所有患者的HDL-C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进行X线静脉造影检查,判断DVT的发生情况。对比2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凝血四项指标、患者基本情况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DVT组HDL-C水平低于非DVT组,D-二聚体高于非DVT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纤维蛋白原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DL-C、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DVT形成存在相关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显示HDL-C、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都为导致DVT形成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较高,多伴随有血清HDL-C水平降低、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异常,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HDL-C水平与DVT形成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蒋晓伟 王强 +3 位作者 应璞 江文涛 钱志渊 陆苇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6期111-115,共5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SPSS 22.0进行倾向性...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SPSS 22.0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匹配分为观察组(血府逐瘀汤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支持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术后相关康复治疗指标,并对两组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证候积分,术后第5、7天患肢肿胀程度,VAS评分,术后第3、7天血清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第7天血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和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联合血府逐瘀汤内服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恢复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肢肿胀程度,在更短时间内缓解患者局部疼痛,减少术后隐性失血,提升Harris评分,快速恢复髋关节功能,且不增加患者用药安全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老年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血府逐瘀汤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围术期中的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燕丹 赵爱丽 任慧琳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974-977,共4页
目的:为了深入探究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围术期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入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全部患者均... 目的:为了深入探究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围术期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入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全部患者均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采用数字编号方式对入选患者进行标记,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干预)与研究组(快速康复外科干预措施),各43例患者,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满意度、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为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32±1.13)d、首次下地时间为(4.17±1.21)d、输血量为(183.73±11.83)ml、失血量为(274.29±10.83)ml;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9.27±1.48)d、首次下地时间为(9.72±1.28)d、输血量为(236.95±11.86)ml、失血量为(312.71±10.92)ml,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为(2.46±0.65)分,对照组为(4.7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为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围术期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产生,还能增强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术 围术期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加味桃红四物汤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莉 谢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OF)患者术后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老年IFOF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研究组(n=41)。两组均接受股骨...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OF)患者术后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老年IFOF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研究组(n=41)。两组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56%(40/41)]较对照组[80.49%(33/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均升高,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PAgR)、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下降,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下降,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IFOF患者术后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凝血功能,调节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加味桃红四物汤 髋关节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晨 谢敏波 +1 位作者 万永民 庄传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65-69,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FIF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置换组与PFNA组,各41例。置换组实施关节置... 目的:比较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FIF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置换组与PFNA组,各41例。置换组实施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实施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术前、术后第7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自理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评分(HHS)]。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切口感染、压疮、静脉血栓)。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置换组,术中失血量少于置换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晚于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显著轻于术前,且PFNA组较置换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FIM评分、HHS均显著高于术前,相较于PFNA组,置换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FIF患者临床治疗中,PFNA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肢体肿胀轻,而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功能独立性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安强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4期22-25,共4页
目的 研讨人工股骨头置换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IFO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 目的 研讨人工股骨头置换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IFO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福清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IFO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式处理,观察组采取PFNA术式处理,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指标、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基本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估量表疼痛、功能、畸形、关机活动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5)。结论 PFNA术式用于老年IFOF患者的临床处理效果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式理想,可更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并加快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辅助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硕 贾传广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7期156-158,共3页
目的评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期间辅以中医综合疗法的价值。方法纳入8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参照组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试验组在... 目的评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期间辅以中医综合疗法的价值。方法纳入8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参照组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骨折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无显著区别(P>0.05);术后12h、1d、3d、7d,试验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78±0.27)、(3.12±0.14)、(1.92±0.25)、(1.21±0.14)分,均比参照组的(3.39±0.25)、(5.59±0.13)、(3.61±0.15)、(2.79±0.28)分低(P<0.05)。试验组骨痂生成时间(8.39±1.32)周、住院时间(2.48±0.27)周、术后负重时间(9.12±1.14)周、骨折愈合时间(21.92±3.25)周均比参照组的(13.40±2.28)、(4.92±0.25)、(11.59±2.13)、(27.61±3.15)周短,髋关节功能评分(86.21±4.14)分比参照组的(73.79±4.28)分高(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参照组的20.45%(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辅助PFNA内固定对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作用显著,能够减轻其术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中医综合疗法 并发症 耳穴压豆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绿色通道治疗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饶文涛 何祥 +3 位作者 万明民 周加勉 叶强 矢庆明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传统手术治疗模式与绿色通道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前等待时间&...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传统手术治疗模式与绿色通道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前等待时间>48 h定义为传统治疗组,术前等待时间≤48 h定义为绿色通道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ASA分级)和术中数据(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数据(术后并发症、总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年死亡率)。结果10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ASA分级以及术中数据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统计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绿色通道治疗组(22.41%)<传统治疗组(45.65%),绿色通道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小于传统治疗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绿色通道治疗组(89.66%)大于传统治疗组(73.91%);术后1年死亡率绿色通道治疗组小于传统治疗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绿色通道早期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达到早期功能锻炼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学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绿色通道 多学科联合诊疗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通脉饮联合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影响
15
作者 柏青 李想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分析通脉饮联合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2022年1月一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100例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数据进行分析,将其随机为试验组... 目的分析通脉饮联合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2022年1月一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100例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数据进行分析,将其随机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在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术后于麻醉恢复室观察,经麻醉科医师评估后送至病房行一般生命体征的动态监护。术后对照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通脉饮治疗。2组均治疗35d,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2组下肢情况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2组下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及术后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术后10d、15d,试验组下肢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t=5.781~17.295,P均<0.001)。经相同干预时间7d后,试验组血凝相关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2.047~5.021,P均<0.05)。出院后随访,试验组有6例发生出血事件,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9例发生出血事件,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χ^(2)=0.706、4.000,P=0.401、0.046)。结论通脉饮联合利伐沙班有利于降低老年患者术后风险,促进患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通脉饮 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载PDF
PFNA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洪亚 刘磊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4期33-35,共3页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患者常伴有明显的功能障碍,严重者会长期卧床,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不仅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临床多采取保守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出现褥疮、下肢血栓、肺部感染...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患者常伴有明显的功能障碍,严重者会长期卧床,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不仅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临床多采取保守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出现褥疮、下肢血栓、肺部感染、肺栓塞、再次骨折等并发症,甚至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本院采用PFNA螺旋刀片(PFNA)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内固定术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PFNA微创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原因分析
17
作者 朱小虎 丁克海 胡智雅 《西藏医药》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PFNA微创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原因。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PFNA微创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隐性失血结果及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b... 目的研究PFNA微创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原因。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PFNA微创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隐性失血结果及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b值变化情况。结果6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微创手术的平均显性失血量为(208.66±89.03)m l,平均总失血量为(968.29±345.12)ml,平均隐形失血量为(738.46±412.43)ml,PFNA手术围术期隐形失血量约占总出血量的76.24%;除了性别、BMI指数无显著影响外,在高龄、合并基础疾病、不稳定型骨折等类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均高于非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及稳定型骨折类患者(P<0.05);手术后的Hb值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结论采用PFNA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形失血主要是高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及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发生的机率更高,临床应加强预防和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微创手术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性失血 原因
下载PDF
手术室整体护理配合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娜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3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患者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中应用手术室整体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IT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患者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中应用手术室整体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IT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整体护理配合。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骨折愈合、独立行走、术后首次下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ITF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中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配合,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康复进程,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治疗 手术室整体护理 膝关节功能 疼痛程度
原文传递
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贵州省湄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股骨粗隆近... 目的:研究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贵州省湄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股骨粗隆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和观察组(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髋关节评分(Harris评分)、骨关节密度等,探究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8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骨密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骨密度、关节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内固定术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关节功能恢复 影响
下载PDF
罗哌卡因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孟汉青 薛芸薇 +1 位作者 王倩 邓国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21期9-12,17,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采用罗哌卡因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2024年5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采用罗哌卡因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2024年5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0.1%罗哌卡因术后持续FICB,研究组采取0.2%罗哌卡因术后持续FICB。比较两组疼痛水平、应激指标、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激素指标水平。结果:术后6、8、12 h,研究组静息、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8、12 h,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曲马多补救镇痛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游离胆固醇(FC)、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观察组FC、NE和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0.2%罗哌卡因连续FICB能够获得更完善、有效的术后镇痛效果,可降低患者机体应激效应和激素水平,促进其术后恢复,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 术后镇痛 应激指标 罗哌卡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