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明的曙光”和牛河梁遗址的考古实证
1
作者 安志敏 《文物世界》 2002年第4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牛河梁遗址 考古实证 社会发展 文明起源 红山文化
下载PDF
先秦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2
作者 韩建业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2期63-64,共2页
《历史研究》2023年5期,11000字中华文明指中华民族进入国家社会以后所拥有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的综合实体。她起源于距今8000多年,形成于距今5000多年,并发展延续至今。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的大量考古学资料,足以实证中华文明早... 《历史研究》2023年5期,11000字中华文明指中华民族进入国家社会以后所拥有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的综合实体。她起源于距今8000多年,形成于距今5000多年,并发展延续至今。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的大量考古学资料,足以实证中华文明早在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阶段,就已经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中华文明 新石器时代 早期发展阶段 夏商周时期 连续性 考古实证 统一性
原文传递
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巍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76,共7页
中华文明到底有没有5000多年历史?中华5000多年文明究竟“只是个传说”,还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历史真实?中华文明是怎么起源、形成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这是事关中华文明历史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文明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解... 中华文明到底有没有5000多年历史?中华5000多年文明究竟“只是个传说”,还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历史真实?中华文明是怎么起源、形成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这是事关中华文明历史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文明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议?我们认为,考古发现是唯一正确的途径,为此启动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科研项目,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重大科研项目 世界文明史 中华文明起源 考古实证 考古发现 多学科交叉研究 现代科学技术
原文传递
考古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4
作者 徐昭峰 《新华月报》 2022年第13期37-37,共1页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五千年文明史。陈星灿先生在《中国考古学百年成就》中总结道,距今5300年前后,以良者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流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流域和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西辽河流域社会快速发展,启动了文明化进程,各地区密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五千年文明史。陈星灿先生在《中国考古学百年成就》中总结道,距今5300年前后,以良者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流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流域和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西辽河流域社会快速发展,启动了文明化进程,各地区密切互动,形成被称为“中国相互作用圈”的文化共同体,中华文明由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 红山文化 文明化进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文化共同体 仰韶文化 西辽河流域 考古实证
原文传递
《何以中国》:立足考古实证,探索中华文明密码
5
作者 周煜媛 《中国广播影视》 2021年第10期63-65,共3页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何以中国》总导演干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份在福建考察时说的这番话,,就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站在建党百年...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何以中国》总导演干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份在福建考察时说的这番话,,就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站在建党百年、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百年这个特别时点,探源中华文明,共同打造《何以中国》文化精品的特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考古 中华文明 考古实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导演
原文传递
海南渔民开发南海之考古遗迹述略
6
作者 李钊 韩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期97-99,共3页
南海及南海诸岛是我国先民最早发现并逐步开发经营的,是我国固有领海和领土。海南文昌、琼海等地渔民自古以来就在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进行渔业生产,在部分岛礁季节性居住,留下一批遗存。海南渔民组织船队,在南海海域捕捞鱼虾、螺贝、... 南海及南海诸岛是我国先民最早发现并逐步开发经营的,是我国固有领海和领土。海南文昌、琼海等地渔民自古以来就在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进行渔业生产,在部分岛礁季节性居住,留下一批遗存。海南渔民组织船队,在南海海域捕捞鱼虾、螺贝、海参和珊瑚,在一些岛礁修建庙宇祭拜佑海诸神以求平安,在发现、认知、开发南海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明清时期 南海开发 考古实证
下载PDF
“武王伐纣”的三片甲骨卜辞之实证
7
作者 吴晋生 黄历鸿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39-43,共5页
历代史家考证“武王伐纣”的年代的有 43家之多 ,但只有《竹书纪年》一家所载之武王1 2年周历 2月 30日 (前 1 0 50年 2月 1 0日 )是正确的 ,其他 42家皆是推测、臆断 ,故误。作者在大量的甲骨卜辞中寻找到三片实证 ,以证《竹书》所载... 历代史家考证“武王伐纣”的年代的有 43家之多 ,但只有《竹书纪年》一家所载之武王1 2年周历 2月 30日 (前 1 0 50年 2月 1 0日 )是正确的 ,其他 42家皆是推测、臆断 ,故误。作者在大量的甲骨卜辞中寻找到三片实证 ,以证《竹书》所载之“武王伐纣”皆是史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王伐纣 考古实证 甲骨卜辞
下载PDF
中国上古演艺述略——《中国演艺史稿》系列之一
8
作者 丁修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3-121,112,共10页
中国演艺史是构建中国演剧体系的基础工程。中国演剧体系是中华文明之"乐文化"的戏剧阐述。中国"乐文化"萌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初始阶段。1978年出土于河南舞阳的距今8000年前的骨笛,音列完备,是具有音律理念指导... 中国演艺史是构建中国演剧体系的基础工程。中国演剧体系是中华文明之"乐文化"的戏剧阐述。中国"乐文化"萌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初始阶段。1978年出土于河南舞阳的距今8000年前的骨笛,音列完备,是具有音律理念指导的乐器,证实了中国"乐文化"的开端。"乐"是歌、诗、乐、舞的总称,许多情况下,"乐"就是演艺,也是上古先民们摆脱蒙昧状态,踏入文明进程的标志之一。上古的"乐",包裹在神话之中。在上古人的眼里,"乐"与神、与圣人、与祖先、与大自然(天)紧密联系在一起。远在国家机构出现之前,氏族部落已经有了管理"乐"事的官员——"典乐",也出现了专业乐舞演员——"乐倡"。产生于史前时期的笛、琴、瑟、磬、钟等等许多乐器,是中国原生文明的产物。乐器和原生原创的中国律学、作曲法及其音乐理念形成的中国音乐学,是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一大贡献,亟待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演艺史 中国演剧体系 太一 神话 传说历 考古实证
下载PDF
发现美洲第一人──东晋高僧法显
9
作者 郭惠民 《今日山西》 1999年第1期38-39,共2页
IT HAS been a matter of commonknowledge that it is Columbus who discov-ered the American Continent. But one davin Julv of 1998 in the courtvard of ShanxiPeople’s Govemment an eldeily person fromTaiwan told an amazing... IT HAS been a matter of commonknowledge that it is Columbus who discov-ered the American Continent. But one davin Julv of 1998 in the courtvard of ShanxiPeople’s Govemment an eldeily person fromTaiwan told an amazing thing that Shanxiought to be proud not onIy of the historicalglory of Shanxi’s commerce but also of thefact that it is a Shanxi’s person, eminentmonk FaXian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whois the first to disc0ver the American conti-nent before Columb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美洲 墨西哥历史 佛国记 高僧 太阳神 山西万荣 中美文化交流 哥伦布 考古实证 古代移民
下载PDF
探寻彩云之南的文明脉络
10
作者 伍晓阳 严勇 《半月谈》 2023年第6期75-77,共3页
2000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神秘古滇国,近年来考古取得新突破。特别是2021年以来,作为古滇文化核心居址区的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大量汉代遗物,表明西汉中央政府已对云南行使治权,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在西南的发展增... 2000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神秘古滇国,近年来考古取得新突破。特别是2021年以来,作为古滇文化核心居址区的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大量汉代遗物,表明西汉中央政府已对云南行使治权,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在西南的发展增添了考古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晋宁 统一多民族国家 古滇国 河泊所 古滇文化 彩云之南 《史记》 考古实证
原文传递
中国舞蹈史学著作能否称之为“信史”——对业界外某些学者相关质疑的回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禾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47,共3页
本文针对非舞蹈学界学者指出的舞蹈研究缺乏自己的方法论和中国舞蹈史学著作是否是"信史"的质疑,进行了友善回应和具有说服力的学术论证,最终证明中国舞蹈史学著作是"信史",舞蹈研究亦有自己的方法论。
关键词 舞蹈史 信史 方法论 古籍文献 考古实证 活材料
原文传递
在中土——虞弘与他的世界
12
作者 杜学文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题记:虞弘墓的发掘对我们研究了解公元以来中亚与世界的联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前已有许多相关的墓葬被发现。但虞弘墓是目前为止少有的经过科学发掘、有确切纪年、保留完整、能够为时代不明的相关遗存提供断代标准的考古实证,其历... 题记:虞弘墓的发掘对我们研究了解公元以来中亚与世界的联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前已有许多相关的墓葬被发现。但虞弘墓是目前为止少有的经过科学发掘、有确切纪年、保留完整、能够为时代不明的相关遗存提供断代标准的考古实证,其历史文化意义非同凡响,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通过对虞弘墓葬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具体地了解中亚连通中原的历史文化风貌及其交流活动情况,特别是粟特民族在丝绸之路及其沿线的活动、影响。他们是汉唐之际丝绸之路上最为活跃、最为重要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风貌 丝绸之路 发掘 断代标准 虞弘墓 历史文化意义 考古实证 汉唐之际
原文传递
粟特飞翔神兽刍议——灵光象征抑或特定神祇的化身
13
作者 李思飞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361-370,533,共11页
有翼复合神兽是中古时期粟特艺术一个常见而独具特色的元素。这些神兽并非自然界实有的动物,而是幻想性的生物或各种幻想性生物的集合体。它们通常出现在粟特壁画或纳骨器图像显要人物的面前,居陪衬或补白地位;有时亦现身于金银细工器物... 有翼复合神兽是中古时期粟特艺术一个常见而独具特色的元素。这些神兽并非自然界实有的动物,而是幻想性的生物或各种幻想性生物的集合体。它们通常出现在粟特壁画或纳骨器图像显要人物的面前,居陪衬或补白地位;有时亦现身于金银细工器物上,或独立构成主题纹饰。由于鲜有文字记载,这些臆想生物的内涵往往呈现出歧义性和复杂性,^(①)但相关考古实证为理解这一神秘元素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兽 粟特 歧义性 中古时期 文字记载 幻想性 考古实证 集合体
原文传递
《古币丛考》前言
14
作者 何琳仪 《中国钱币》 1998年第2期69-71,共3页
《古币丛考》前言何琳仪我国金属铸造货币一般认为启始于春秋中晚期,这有《国语》记载周景王“铸大钱”可以为证。通常所说的“先秦货币”即指春秋晚期至战国末年流通于各国的金属铸造货币。先秦货币自身属一种考古遗物,既包括发掘品... 《古币丛考》前言何琳仪我国金属铸造货币一般认为启始于春秋中晚期,这有《国语》记载周景王“铸大钱”可以为证。通常所说的“先秦货币”即指春秋晚期至战国末年流通于各国的金属铸造货币。先秦货币自身属一种考古遗物,既包括发掘品,也包括传世品。按考古类型学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货币 战国文字 尖足布 货币形制 古币文 空首 中国历史地图集 古遗物 古钱学家 考古实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