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龙胆的本草考证
1
作者 杨雁 金航 +4 位作者 杨斌 王馨 马维思 金鹏程 李林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期55-61,83,共8页
目的:研究历代典籍对滇龙胆的文献记载,对滇龙胆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滇龙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结合现代研究文献,对滇龙胆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采收加工以及品质评价进行系统的梳理、考证。结果:经考证... 目的:研究历代典籍对滇龙胆的文献记载,对滇龙胆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滇龙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结合现代研究文献,对滇龙胆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采收加工以及品质评价进行系统的梳理、考证。结果:经考证,滇龙胆始载于《滇南本草》,别名坚龙胆、龙胆草、苦草等,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基原植物为滇龙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龙胆药材的基原植物之一;主产于云南,临沧是其道地产区;滇龙胆一般于秋冬两季采收;加工多以产地初加工为主,即将滇龙胆清洗后阴干或晒干;历代本草典籍中对其质量评价的记载非常少,以“形如枯骨”“根肥长”“脂润”“味苦”“粘牙”作为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现代主要以龙胆苦苷含量作为龙胆药材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之一,辅助以外观性状等的观测。结论:考证结果将为今后滇龙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本草考证 名称 基原 产地 采收加工 品质评价
下载PDF
再造范式:胡适《红楼梦考证》现代论争的思想史价值
2
作者 温庆新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1,共9页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学者对胡适《红楼梦考证》的长时段批评,呈现出赞誉与批判并存的态势。赞誉者主要基于知识“兴味”与“红学史”,肯定该文的“考证”方法契合了现代人的知识结构,推动《红楼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批判者不...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学者对胡适《红楼梦考证》的长时段批评,呈现出赞誉与批判并存的态势。赞誉者主要基于知识“兴味”与“红学史”,肯定该文的“考证”方法契合了现代人的知识结构,推动《红楼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批判者不仅否定该文的“材料”使用与纠缠于“政治问题”,而且意图构建适应现代社会情境的新艺术性研究范式。这是一种以现代学者“当下”需求重构《红楼梦》“过去”意义的言说模式,诱导世人对《红楼梦考证》的“未来”价值予以新的研判。可以说,《红楼梦考证》的现代批评是时人以“新目光新方法”的文艺批评为抓手,努力参与现代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理应引起学界的充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红楼梦考证 范式 经典构建
下载PDF
丁玲小说《在医院中》的历史考证
3
作者 宋剑华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小说《在医院中》是丁玲中期创作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令她在政治上饱受磨难的一部作品。她一生中很少就这篇作品发表意见,甚至可以说是三缄其口、讳莫如深。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对小说《在医院中》如此敏感呢?通过对作品中的“XX医院”“... 小说《在医院中》是丁玲中期创作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令她在政治上饱受磨难的一部作品。她一生中很少就这篇作品发表意见,甚至可以说是三缄其口、讳莫如深。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对小说《在医院中》如此敏感呢?通过对作品中的“XX医院”“人物事件”“创作动因”以及延安文艺整风与丁玲之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的详细考证,可以深入探讨丁玲在1940年的情绪低沉、思想困顿、情感纠葛和自我救赎。通过对相关史料文献的重新梳理,可以揭开丁玲创作《在医院中》的历史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在医院中》 历史考证
下载PDF
瓦楞子的本草考证
4
作者 王巧珍 杨森 +5 位作者 何晗 王福 胡媛 刘友平 陈鸿平 陈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瓦楞子为常用的多基原海洋中药,药用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基原动物为蚶科动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flata Reeve。在查阅历代本草书籍、文献的基础上,对瓦楞子的名称... 瓦楞子为常用的多基原海洋中药,药用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基原动物为蚶科动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flata Reeve。在查阅历代本草书籍、文献的基础上,对瓦楞子的名称、基原、入药部位、产地分布、药性功效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以正本清源,为其深入研究提供思路。经考证,瓦楞子以“魁蛤”之名首载于《名医别录》,瓦楞子一名首见于《本草备要》。在古代蚶科多种属动物均可入药,最早以肉入药,南北朝至唐代起壳与肉均可入药,其肉名“蚶”,甘、平,为药食两用之品,清代至今所用瓦楞子多为其壳。其壳由单一药味“咸”发展为复合药味“甘、咸”,《本草求真》首次记载其“专入肝”,今认为其主入肝经,兼入肺胃二经。沿海广分布。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只收载其壳为瓦楞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楞子 本草考证 基原 入药部位 药性 功效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异功散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考证
5
作者 陈娜 郭景仙 +4 位作者 褚燕琦 贡磊磊 姜新海 胡晓 张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异功散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收录于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儿科部分)》。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古籍文献和现代文献,对异功散的方剂历史源流、组成、剂量、炮制、煎服法和主治功效等进行考证分析... 异功散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收录于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儿科部分)》。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古籍文献和现代文献,对异功散的方剂历史源流、组成、剂量、炮制、煎服法和主治功效等进行考证分析。结果可得,异功散由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5味药组成,其中茯苓需去皮,白术采用土炒法,甘草采用蜜炙法,人参和陈皮用生品;根据古今剂量折算,异功散煎服时须将各药材研为细末,各称取1.6 g,加水300 mL、生姜5片、枣2个,共同煎煮至210 mL,饭前温服。异功散在古籍中记载的主治病证为呕吐泄泻、脾胃虚冷、胸脘痞闷、不思饮食等,在现代广泛应用于免疫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等,涉及小儿厌食症、哮喘、贫血、肿瘤等多种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异功散 文献考证 功效
下载PDF
全蝎炮制历史考证及现代炮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杜沁圆 秦聪聪 +4 位作者 张义敏 孙美灵 马希骏 李成 张思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2-548,共7页
全蝎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中药。本文通过查阅历版本草学著作、历版《中国药典》、各省市地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并对全蝎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与各学者对全蝎炮制方法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对全蝎历版炮制方法进行梳理,对炮制方法的历史沿... 全蝎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中药。本文通过查阅历版本草学著作、历版《中国药典》、各省市地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并对全蝎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与各学者对全蝎炮制方法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对全蝎历版炮制方法进行梳理,对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加以考证。结果表明,历版本草学著作记载的全蝎炮制法主要有净制、米炒、炒制、醋制、药汁制等多种制法,其中以宋、明两代记载最多,现行全蝎炮制多为除去杂质,洗净,干燥,这或许与全蝎需求量逐年增长有关,炮制后全蝎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优于清水煮。本文理清了全蝎炮制的历史脉络,综述了全蝎的炮制方法,以期为全蝎后续的炮制的优选及合理利用提供文献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蝎 炮制 历史沿革 本草考证
下载PDF
经典名方黄芩汤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7
作者 顾思浩 何牟 +2 位作者 朱睿轩 李玲 张彤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通过整理历代古籍文献,从处方溯源与历史发展、方名与药物组成、方义与功效主治、基原与炮制、用药剂量、制法用法6个方面对黄芩汤的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进行梳理与分析,为经典名方黄芩汤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芩汤 经典名方 历史沿革 功效主治 泄泻 溃疡性结肠炎 文献考证
原文传递
蒙药塔日努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概述
8
作者 于淑娟 白小梅 +3 位作者 包文双 白梅荣 胡和珠拉 胡伊力格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83-189,共7页
本文结合经典医籍、历代本草与现代研究,对蒙药塔日努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为相关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从塔日努基原植物、形态、性味、功效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认为蒙医所用塔日努为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的干燥... 本文结合经典医籍、历代本草与现代研究,对蒙药塔日努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为相关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从塔日努基原植物、形态、性味、功效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认为蒙医所用塔日努为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的干燥根,余为代用品或伪品。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炮制方法及炮制对其毒效影响等方面对塔日努现代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塔日努 本草考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普济消毒饮古代文献考证与分析
9
作者 郑陆峰 李鸿涛 陈广坤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搜集有关普济消毒饮的中医古籍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普济消毒饮的历史源流、药物组成、组方原理、剂量炮制、主治病证、用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经筛选得到普济消毒饮相关古籍文献235条,涉及中医古籍139部。普济消毒饮源于《东垣试效... 搜集有关普济消毒饮的中医古籍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普济消毒饮的历史源流、药物组成、组方原理、剂量炮制、主治病证、用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经筛选得到普济消毒饮相关古籍文献235条,涉及中医古籍139部。普济消毒饮源于《东垣试效方》,由黄芩、黄连、人参、陈皮、玄参、甘草、连翘、牛蒡子、板蓝根、马勃、僵蚕、升麻、柴胡、桔梗14味中药组成,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为上焦热盛所致的大头瘟等疾病。在涉及药味炮制的76条文献中,以甘草最多,多为生(44/45);其次为僵蚕,多为炒(38/44);黄连、黄芩多为酒炒(28/40、24/37);用法上以煮散剂为主,自明末剂型逐渐转变为汤剂。通过数据挖掘整理、系统分析记载普济消毒饮的中医古籍文献,为古代名方的临床应用和现代制剂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中医古籍 考证
下载PDF
藁本基原与辽藁本道地药材本草考证
10
作者 石昌能 边澈 +5 位作者 许亮 任迎彤 于耀辉 李婧 王妍冰 谢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58-61,共4页
文章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文献、地方志、期刊文献等,收集相关资料并归纳总结,从中药的名称、基原植物、功效等方面对藁本进行本草考证,探究辽藁本的道地产区及其历史变迁,挖掘辽藁本的道地性。在考证过程中发现,《植物名实图考》对于藁本... 文章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文献、地方志、期刊文献等,收集相关资料并归纳总结,从中药的名称、基原植物、功效等方面对藁本进行本草考证,探究辽藁本的道地产区及其历史变迁,挖掘辽藁本的道地性。在考证过程中发现,《植物名实图考》对于藁本产地的记载“今山东别有藁本”与其他本草著作均不相同,通过本草考证确定中药藁本的基原植物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Oliv.、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古时辽藁本的道地产区为当今山西省太原市、武宁县等地,近代其道地产区变迁至辽宁省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本 辽藁本 本草考证 道地药材 中药
下载PDF
苎麻根本草考证
11
作者 索晓梅 孙婉萍 谢明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182-188,共7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中医方剂相关记载,并结合现代《中华本草》《中药志》《中药大辞典》进行系统考证。结果发现苎麻根以“苎根”为名,首载于《名医别录》;原植物苎麻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古以“山苎”混用之;性味归经为“甘,寒。归心...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中医方剂相关记载,并结合现代《中华本草》《中药志》《中药大辞典》进行系统考证。结果发现苎麻根以“苎根”为名,首载于《名医别录》;原植物苎麻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古以“山苎”混用之;性味归经为“甘,寒。归心、肝、肾、膀胱经”;功效为清热,安胎,凉血,止血,解毒,主要治疗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消渴,湿热淋证、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证,外治痈肿疮毒等。古代苎麻根所治疾病较多,有混淆品山苎,现已区分,但苎麻叶与苎麻根依然存在混用。通过研究大量本草文献,对苎麻根的名称、产地、基原、药性、功用进行了梳理和考证,探究了苎麻根药物历史演变过程,为中药苎麻根正本清源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根 基原 药性 功用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荠的本草考证
12
作者 郭思妤 孙婉萍 谢明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2期181-187,202,共8页
荠菜作为药材首载于《名医别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在中国各地乡间田野均随处可见,其别名众多。荠类中存在名称混用的现象,历代本草中与荠菜混用最多的是菥蓂,荠类中的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与菥蓂Thlas... 荠菜作为药材首载于《名医别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在中国各地乡间田野均随处可见,其别名众多。荠类中存在名称混用的现象,历代本草中与荠菜混用最多的是菥蓂,荠类中的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与菥蓂Thlaspi arvense L.分属十字花科中的两种药用植物,从五代时期,开始有本草将荠菜子与菥蓂子混为一物,导致后续宋、明、清时期的部分本草对其原植物形态描述发生错误,将荠菜与菥蓂混淆,尤其是明代的部分本草更是将荠菜与菥蓂视为一物。对荠菜的基原进行梳理考证,为荠菜制定国家标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荠菜 菥蓂 品名 基原 本草考证
下载PDF
《红楼梦》蔷薇硝的本草考证
13
作者 韩瑞 朱昊 +4 位作者 林墁怡 蔡泳康 何嘉诚 曹晖 吴孟华 《海峡药学》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清代中医药文化有不少描写,自拟方多个,涉及内外妇儿多科,其中蔷薇硝为外用制剂之一。尽管已有文献对蔷薇硝的原料和制备等进行研究,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考证,与蔷薇硝的真实原料大相径庭。为明确蔷薇硝为何物,该文...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清代中医药文化有不少描写,自拟方多个,涉及内外妇儿多科,其中蔷薇硝为外用制剂之一。尽管已有文献对蔷薇硝的原料和制备等进行研究,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考证,与蔷薇硝的真实原料大相径庭。为明确蔷薇硝为何物,该文通过系统的本草文献梳理,对蔷薇的基原、蔷薇液体制剂、硝分别进行考证,并由此推测蔷薇硝的制法与功效。研究结果表明,蔷薇硝所使用的原料系多花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花所制成的蔷薇露,类似现代的蔷薇花精油,所使用的硝为银硝,类似现代的纳米银。蔷薇硝制备方法简便,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消疮、解毒、去热毒、治疗杏癍癣的功效。该文的考证结果可为蔷薇硝的现代开发提供文献支持,并为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中医药方的发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硝 蔷薇 蔷薇露 银硝 本草考证
下载PDF
泽漆汤中紫参的基原考证
14
作者 郭柏村 李子颢 张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97-302,共6页
通过研究历代本草方书、医籍及现代文献,对《金匮要略》泽漆汤中紫参基原进行考证,以期为推进经方原方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支持。据考证结果,历史上对紫参功效的表述较为统一,但植物来源混乱,宋以前对紫参药物形态的记述较为简练,仅能考证... 通过研究历代本草方书、医籍及现代文献,对《金匮要略》泽漆汤中紫参基原进行考证,以期为推进经方原方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支持。据考证结果,历史上对紫参功效的表述较为统一,但植物来源混乱,宋以前对紫参药物形态的记述较为简练,仅能考证为蓼科植物。宋代增设图例,并扩大了紫参植物来源,涉及蓼科、唇形科、毛茛科、百合科、蕨类等多种。明清时期运用紫参组方,而本草方面缺乏开创性成果。近代提出紫参当为重楼、石见穿的观点。考证认为,古代本草著作中紫参基原应为珠芽蓼Bistorta vivipara或拳蓼Bistorta officinalis。结合现代中药学相关考证,认为泽漆汤所用紫参的基原应为蓼科蓼属植物珠芽蓼Bistorta vivipa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漆汤 紫参 基原考证 珠芽蓼
下载PDF
椒目的本草考证
15
作者 段禹彤 杨钧涵 +3 位作者 冉明 隋家欣 孟令杰 孙婉萍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2期357-364,共8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历代本草著作,对椒目的名称、基原产地及采收、功效主治、性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综述。椒目作为药材名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后世也多以“椒目”作为正名;椒目为芸香科植物花椒或青椒的种子,秋季8~10月成熟时采摘,炮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历代本草著作,对椒目的名称、基原产地及采收、功效主治、性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综述。椒目作为药材名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后世也多以“椒目”作为正名;椒目为芸香科植物花椒或青椒的种子,秋季8~10月成熟时采摘,炮制方法有净制、炒制和盐制;能利水消肿,治疗肾虚耳鸣,主治水腹胀满,无毒或小毒。本文对椒目追本溯源,考究药史,厘清椒目的中药基原性能,为椒目的临床正确使用及为国家制定该药材的中药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目 名称 基原采收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本草经集注》记载“今用石斛出始兴”的考证与辨析
16
作者 黄小鸟 祁志林 +4 位作者 于白音 陆伟东 陈华龙 李尚勇 李新峰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3期535-540,共6页
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材,《本草经集注》记载“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似蚱蜢蜱者为佳”。对中国历代郡县制行政制度诞生与演变情况,以及始兴郡的行政区域和本草著作中关于石斛产地、生长环境、质地、色泽、加... 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材,《本草经集注》记载“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似蚱蜢蜱者为佳”。对中国历代郡县制行政制度诞生与演变情况,以及始兴郡的行政区域和本草著作中关于石斛产地、生长环境、质地、色泽、加工方法、品质特性的记载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考证和辨析,结果表明,《本草经集注》提到的“始兴”是始兴郡,其行政区域包括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浈江区、武江区、仁化县、乳源县、始兴县、翁源县、乐昌市和南雄市,以及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连山县、连南县、连州市和英德市等地。推测符合“生石上,色如金,形似蚱蜢蜱”特征并分布于“始兴”的石斛属植物为铁皮石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考证 辨析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龙葵的本草考证
17
作者 胡港 俞赟丰 +2 位作者 邓羿駃 曾洁 王孟清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3期101-109,共9页
通过收集整理本草古籍和现代文献,考证经典名方中龙葵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炮制、性味、功效。经考证,历代主流均以“龙葵”为正名,尚有多个别名,多源于其形态和性味功效。龙葵的正品基原应为今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龙葵... 通过收集整理本草古籍和现代文献,考证经典名方中龙葵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炮制、性味、功效。经考证,历代主流均以“龙葵”为正名,尚有多个别名,多源于其形态和性味功效。龙葵的正品基原应为今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龙葵(Solanum nigrum),其全国均有产,常在夏秋采收,品质以茎叶色绿、带果者为佳。古代炮制多为阴干或使用鲜品,与现代较为一致,但近现代多加以切段。古今龙葵常以生品入药。古代多认为其味苦性寒且无毒,而1977年版《中国药典》载其性味苦、微甘,寒,有小毒,用于治疗疮疖肿痛、肿瘤等。古代含龙葵的方剂龙葵膏、龙葵根散、龙葵散主要用于疮疡,而人参散用于吐血;现代含龙葵的方剂白英清喉汤、软坚解毒汤、泄肺逐饮汤、山甲龙葵汤、祛瘀散结汤、龙葵苡仁汤均用于各种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 基原 炮制 性味功效 本草考证
下载PDF
“中国现代冰雪运动登陆地”考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18
作者 张贵海 李松梅 鞠坤依 《商业经济》 2024年第2期5-7,30,共4页
采用文献检索法、实物考证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多元分析法、筛选法和社会综合分析法等多维度方法手段,梳理了中国现代冰雪运动起源线索,循着现代冰雪运动在黑龙江省登陆的历史印记,大量史料可证黑龙江流域哈尔滨市为中国现代... 采用文献检索法、实物考证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多元分析法、筛选法和社会综合分析法等多维度方法手段,梳理了中国现代冰雪运动起源线索,循着现代冰雪运动在黑龙江省登陆的历史印记,大量史料可证黑龙江流域哈尔滨市为中国现代冰雪运动登陆地。中国现代冰雪运动登陆地IP的形成将进一步促进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等产业快速发展及文化旅游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扩大冰雪文化IP产业链效应,赋予地方经济发展新动能,对黑龙江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冰雪运动 登陆地 考证 经济影响
下载PDF
清金化痰汤方源考证及其类方衍化
19
作者 邱舒月 金梦婷 胡方林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对经典名方清金化痰汤的源流、治疗思路和制法进行了考证,对清金化痰汤的类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以期对清金化痰汤及其类方衍化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为清金化痰汤的临床应用和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依据。火嗽理论在秦汉时期开始产生,历代医... 对经典名方清金化痰汤的源流、治疗思路和制法进行了考证,对清金化痰汤的类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以期对清金化痰汤及其类方衍化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为清金化痰汤的临床应用和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依据。火嗽理论在秦汉时期开始产生,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完善。元代朱丹溪结合六郁学说和百病兼痰的思想,完善了火嗽的理法方药,提出了清金化痰法,至此火嗽理论基本成型。至明代,叶文龄融合朱丹溪清金化痰法,针对木火刑金所致火嗽创制了清金化痰汤,全方共奏清金解郁、化痰止咳之效。清金化痰汤后被其他医书所摘录,衍生出同名异方和同方异名的汤方。清金化痰汤的类方则随着痰与火的理论发展,在功用方面向化痰和补虚两个方面衍化,在适应证方面则向肺经病证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金化痰汤 类方 清金化痰法 火嗽 《医学统旨》 文献考证
下载PDF
蒙药瑞香狼毒的本草考证及临床应用研究
20
作者 胡和珠拉 白小红 +2 位作者 阿字亚 胡伊力格其 财吉拉胡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20-24,共5页
目的:对瑞香狼毒进行本草考证,并综述临床应用。方法:通过系统查阅传统和现代蒙医药书籍,对瑞香狼毒名称、性味功效、植物形态、基原、炮制进行全面考证,并结合现代文献报道对瑞香狼毒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瑞香狼毒味苦、辛,性平,... 目的:对瑞香狼毒进行本草考证,并综述临床应用。方法:通过系统查阅传统和现代蒙医药书籍,对瑞香狼毒名称、性味功效、植物形态、基原、炮制进行全面考证,并结合现代文献报道对瑞香狼毒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瑞香狼毒味苦、辛,性平,效糙、动、轻,有毒,有杀黏、逐水、消肿、止痛、祛腐之效,治肌痈、胃痈、脉痈、乳腺肿、腮肿、痘疹等疾病。瑞香狼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香豆素类、二萜类、木脂素及苯丙烯醇苷类。结论:今后应加强瑞香狼毒质量评价、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工作,促进临床应用和现代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瑞香狼毒 本草考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