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死缓、无期徒刑减刑后适用假释的考验期
1
作者 卢有学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3-105,共3页
刑法第83条关于假释考验期限的规定,存在着不周延的问题,无法作为对死缓、无期徒刑罪犯减刑后再适用假释的情况确定考验期的直接依据。根据刑罚的目的和有利于受刑人的原则,10年是假释考验期的上限,在对死缓、无期徒刑罪犯减刑后再适用... 刑法第83条关于假释考验期限的规定,存在着不周延的问题,无法作为对死缓、无期徒刑罪犯减刑后再适用假释的情况确定考验期的直接依据。根据刑罚的目的和有利于受刑人的原则,10年是假释考验期的上限,在对死缓、无期徒刑罪犯减刑后再适用假释的情况确定考验期限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在十年和剩余刑期中选择一个较短的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刑 死缓 适用 减刑 考验期 假释考验期 受刑人 罪犯 刑法 作为 刑罚
下载PDF
试论缓刑考验期满后的法律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郭书山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91-94,共4页
我国实行的是两种缓刑制度 ,即一般缓刑和战时缓刑。《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在效果上应当等同于“刑罚的执行完毕” ,缓刑考验期满后又犯罪的 ,可以构成累犯。
关键词 缓刑考验期 累犯 执行 刑罚
下载PDF
论缓刑考验期满后的累犯认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成 《研究生法学》 2016年第2期74-87,共14页
在缓刑考验期届满之后的五年内再次实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是否构成累犯,在理论上始终存在较大争议。既有的观点以"不再执行"和"人身危险性"这两个概念为中心,并结合缓刑制度的规范性质,对上述问题进行... 在缓刑考验期届满之后的五年内再次实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是否构成累犯,在理论上始终存在较大争议。既有的观点以"不再执行"和"人身危险性"这两个概念为中心,并结合缓刑制度的规范性质,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但以往的研究均无法为缓刑考验期满后的累犯认定构筑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在考察累犯制度设立目的的基础上,揭示累犯从重处罚的规范根据。通过对监狱行刑与社区矫正的具体差异的比较,得出缓刑考验期满之后的特定时段内再犯特定之罪不构成累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刑考验期 累犯 规训 社区矫正
下载PDF
但斌:未来十年是考验期
4
作者 姚恩育 《浙商》 2012年第13期78-79,共2页
一系列货币政策变化的背后是,企业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加艰难的真实处境。而未来十年,是民企重要的考验期。
关键词 考验期 2008年 政策变化 金融危机 货币 企业 民企
下载PDF
缓刑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原因对策分析
5
作者 楼裕丰 《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第11X期271-271,共1页
缓刑是指对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罚确实不致危害社会就规定一定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缓刑是有条件... 缓刑是指对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罚确实不致危害社会就规定一定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缓刑是有条件不执行所判刑罚。缓刑犯指被法院宣告缓刑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犯罪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验期 犯罪分子 原判刑罚 犯罪情节 悔罪表现 情节严重 暂缓执行 缓刑考验期 缓刑制度 缓刑
下载PDF
司法判决后发现漏罪如何处理——针对缓刑考验期满后的情况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施晓玲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2年第7期122-123,共2页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碰到缓刑考验期满后,才发现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情形,即有漏罪。由于缓刑考验期已满,对于是否撤销缓刑,是否对前罪和后罪予以数罪并罚,司法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文章试图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碰到缓刑考验期满后,才发现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情形,即有漏罪。由于缓刑考验期已满,对于是否撤销缓刑,是否对前罪和后罪予以数罪并罚,司法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文章试图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刑考验期 漏罪 数罪并罚
下载PDF
缓刑考验期满发现“漏罪”问题的法理分析
7
作者 王方宝 沈雅君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4期60-62,共3页
我国刑法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撤销缓刑的条件进行了相关规定,但司法实践中人们对其理解仍然存在很多争议,特别是对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漏罪"如何处理意见不一。对这一问题的法理分析表明,对于缓刑考验期满发现漏罪的,... 我国刑法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撤销缓刑的条件进行了相关规定,但司法实践中人们对其理解仍然存在很多争议,特别是对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漏罪"如何处理意见不一。对这一问题的法理分析表明,对于缓刑考验期满发现漏罪的,不应当撤销缓刑,只能考虑对该漏罪进行依法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刑 考验期 漏罪 撤销
下载PDF
缓刑考验期中的判决确定之日的理解 被引量:3
8
作者 彭忠华 吴颖桢 《知识经济》 2013年第21期29-29,共1页
缓刑考验期的起算关系到缓刑犯罪分子的合法权益保护,及刑法的正确使用。在现行的法律架构内,缓刑考验期中的判决确定之日应理解为生效裁判文书的宣告之日。
关键词 缓刑考验期 判决确定之日 判决宣告之日 判决生效之日
下载PDF
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罪可构成累犯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书占 唐大伟 赵霞 《中州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累犯制度 刑法 缓刑 考验期 中国 法律处理
下载PDF
缓刑考验期不能“并罚”
10
作者 顾国新 何跃斌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6-66,共1页
某法院判决认定宋某某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对以上判决中缓刑考验期的确定是否正确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这两个缓刑考验... 某法院判决认定宋某某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对以上判决中缓刑考验期的确定是否正确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这两个缓刑考验期起点是一致的,性质一致,缓刑考验期应为最长考验期,如上述案例中的缓刑考验期应为二年,此为吸收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刑 考验期 刑法 刑罚执行制度
下载PDF
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刑罚适用若干问题
11
作者 谭尘 《犯罪研究》 2017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六条、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应当撤销假释,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立法看似简单明了,但在实践中涉及刑罚适用时该撤销哪些内容、何为未执行的主刑刑期、
关键词 假释考验期 刑罚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新罪 数罪并罚 撤销 判处 立法
下载PDF
缓刑考验期间又犯罪的可以适用缓刑
12
作者 王建华 《检察实践》 2002年第3期32-32,共1页
缓刑,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缓刑本身不是刑罚,而是具体运用刑罚的一种制度。因此,我们探讨缓刑考验期间又犯罪的能否适用缓刑,应该从刑... 缓刑,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缓刑本身不是刑罚,而是具体运用刑罚的一种制度。因此,我们探讨缓刑考验期间又犯罪的能否适用缓刑,应该从刑罚运用这一角度出发,即如何有利于改造罪犯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 缓刑考验期 适用 犯罪 附条件 判处 判刑 制度 执行 概念
下载PDF
缓刑考验期内应注意什么
13
作者 张永辉 《人大建设》 2009年第6期56-56,共1页
编辑同志:我的一个亲戚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判决书已经生效。请问.他应注意哪些事项才能顺利度过缓刑考验期?
关键词 缓刑考验期 故意伤害罪 徒刑 判决书 判处 同志 生效
下载PDF
宁波房地产业如何渡过“考验期”
14
作者 陆淞敏 《宁波通讯》 2009年第3期26-27,共2页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期,房地产市场也处于洗牌整合的下行阶段。业界认为,今年上半年是房地产业的"考验期",房地产企业稳定顺利渡过这一"考验期"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如何在冷静中反思...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期,房地产市场也处于洗牌整合的下行阶段。业界认为,今年上半年是房地产业的"考验期",房地产企业稳定顺利渡过这一"考验期"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如何在冷静中反思,修正以往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业 考验期 企业 第三产业 企业管理 浙江 宁波 楼市
下载PDF
四川简阳:“心灵阳光工程”提升考验期矫治成效
15
作者 陈珍建 何雨珊 《方圆》 2018年第19期76-76,共1页
近年来,四川省简阳市检察院在附条件不起诉中,以“心灵阳光工程”为抓手,着力提升考验期矫治成效,为走好未来人生夯实基础。该院自2009年探索开展附条件不起诉以来,共有61名涉罪少年被附条件不起诉,仅有1人被撤销后起诉,其余均在得到矫... 近年来,四川省简阳市检察院在附条件不起诉中,以“心灵阳光工程”为抓手,着力提升考验期矫治成效,为走好未来人生夯实基础。该院自2009年探索开展附条件不起诉以来,共有61名涉罪少年被附条件不起诉,仅有1人被撤销后起诉,其余均在得到矫治的基础上出罪,多人考上大学或就业、创业,无人再犯罪。建立自学自省督促疏导机制,强化心灵洗礼。一是编写专门读本《心灵阳光》。该院针对考验期缺少合适学习资料等问题,编写了附条件不起诉专用简明读本《心灵阳光》,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可读性。二是督促自学自省。在设置附加条件时,要求涉罪少年自学读本,结合学习内容拟写心得体会。三是定期检查讲解。被附条件不起诉人每月在监护人的陪同下,向检察官汇报一月来的生活、学习或工作情况。检察官在听取汇报、检查学习笔记的基础上,以互动方式有针对性地讲解、讨论读本内容,帮助他们理解法治、法律和道德修养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工程 考验期 四川省 心灵 矫治 附条件不起诉 学习资料 检查
下载PDF
浅议缓刑考验期的折抵
16
作者 边志伟 石天宝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第13期265-265,271,共2页
对缓刑犯考验期是否应当折抵的问题目前少有研究,在司法实践中,也因缺乏相关规定而产生了分歧。本文结合真实案例,就缓考验期是否应当折抵,以及如何折抵等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缓刑 考验期折抵 再审
下载PDF
缓刑考验期宜从社区矫正报到之日起算
17
作者 何其伟 张承娟 《方圆》 2017年第20期73-73,共1页
缓刑,作为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是指“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根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缓刑执行的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考察,如果在考验期内没有重新犯罪也没有严重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 缓刑,作为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是指“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根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缓刑执行的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考察,如果在考验期内没有重新犯罪也没有严重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应该说,社区矫正制度对于那些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良好,没有人身危险性的犯罪分子而言,是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该制度也可以有效防止罪犯在监狱中受到交叉感染,更有利于其在考验期内融入社会,减少重新犯罪的概率,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修复性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机构 缓刑考验期 刑罚执行制度 起算 社区矫正制度 犯罪分子 重新犯罪 刑事诉讼法
下载PDF
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关于被判处徒刑宣告缓刑仍留原单位工作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能否调动工作的批复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 1997年第2期60-60,共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你院(1996)桂检监字第21号《关于被判处徒刑宣告缓刑后仍留原单位工作的人员在缓刑考验期内,能否调动工作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根据刑法第七十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由公...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你院(1996)桂检监字第21号《关于被判处徒刑宣告缓刑后仍留原单位工作的人员在缓刑考验期内,能否调动工作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根据刑法第七十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为严肃缓刑的考察执行,被判处徒刑宣告缓刑仍留原单位工作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一般不得调动工作,对缓刑考验期已经过二分之一以上,并有认罪、悔罪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验期 司法解释 犯罪分子 调动工作 基层组织 调动手续
下载PDF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报送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改判死刑被告人在死缓考验期内故意犯罪应当执行死刑的复核案件的通知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4年第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审判监督程序 故意犯罪 被告人 考验期 最高人民法院 死刑复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死缓 通知
下载PDF
缓刑考验期起点和计算标准的确定与考量
20
作者 冯杨 杨梦峰 《人民检察》 2023年第S02期168-170,共3页
伴随着我国刑罚的轻缓化趋势,缓刑在刑罚执行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缓刑适用率不断上升。2020年社区矫正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相继出台,进一步完善了缓刑的具体执行制度... 伴随着我国刑罚的轻缓化趋势,缓刑在刑罚执行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缓刑适用率不断上升。2020年社区矫正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相继出台,进一步完善了缓刑的具体执行制度。通过对司法实践中相关缓刑案件进行考察,发现当前缓刑的法律适用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一、问题提出以赵某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为例:赵某、王某、宋某等人均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其中赵某于2017年5月3日被刑事拘留,同年6月9日被逮捕,2019年12月2日被取保候审,2020年12月2日被监视居住;王某于2017年5月11日被刑事拘留,同日被取保候审,后于2019年3月5日被监视居住;宋某于2017年4月14日被刑事拘留,同年5月5日被逮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取保候审 社区矫正法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缓刑适用 缓刑考验期 轻缓化 矛盾和冲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