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1篇文章
< 1 2 2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型分布及在不同遗传基因背景下的耐药谱分析
1
作者 梁进 付明霞 +4 位作者 李娜 王凤霞 陈宇佳 胡远芳 纪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7,共9页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菌株各分子分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耐药谱模型。方法:选取来源于医院25个科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共计204株,采用全自动VITEK 2 Compact细...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菌株各分子分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耐药谱模型。方法:选取来源于医院25个科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共计204株,采用全自动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及E-test条检测菌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mecA基因作为确证实验,比较头孢西丁(FOX)和(或)苯唑西林(OXA)作为表型检测方法筛选MRSA的能力。采用PCR法检测MRSA菌株的分子分型,包括S.aureus A蛋白分型(spa)、附属基因调节器分组(agr)、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S.aureus染色体盒mec分型(SCCmec)。结合药物敏感实验和分子分型结果,构建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耐药谱。结果:通过检测mecA基因共获得39株MRSA。通过检测FOX和OXA共获得51株表型MRSA。spa分型中,共鉴定出包括5种新型(t20226、t20227、t20228、t20229和t20230)在内的57种不同型别,主要为t309(30.9%)、t078(11.8%)和t437(11.8%)。agr分型,94.9%的MRSA属于agrⅠ。MLST分析MRSA种群,ST59克隆(61.5%)最流行,其次为ST72(20.5%)。87.2%的MRSA携带Ⅳ型SCCmec,其中亚型Ⅳa 24株,亚型ⅣF 10株。结论:MRSA的主要基因型为ST59-t437-agrⅠ-Ⅳa,其耐药谱主要表现为FOX-OXA-青霉素(PEN)-红霉素(ERY)-克林霉素(C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西丁 苯唑西林 抗菌谱
下载PDF
回毒银花散中各药及药物不同配比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李雨芬 姜爽 +6 位作者 宋伍 姜涛 刘畅 周豪芳 唐亚婷 魏琳 苏鑫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1,共9页
目的研究《外科正宗》中回毒银花散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能力以及毒力因子α-溶血素(α⁃hemolysin,Hla)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同时探究回毒银花散最佳配比为古... 目的研究《外科正宗》中回毒银花散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能力以及毒力因子α-溶血素(α⁃hemolysin,Hla)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同时探究回毒银花散最佳配比为古方新用提供实验支撑。方法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纸片扩散法(K⁃B法)分析回毒银花散及组方中各味药对MRSA菌株USA300的抑制效果,溶血实验、Hla中和实验、Hla寡聚实验、免疫印记(Western blot)实验验证药物以何种形式抑制毒力因子Hla的活性,生物被膜形成实验评价回毒银花散对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最后正交实验探究回毒银花散的最佳配比。结果回毒银花散抑制MRSA菌株,MIC_(90)为64 mg/mL,MBC为256 mg/mL,抑菌圈直径为(7.50±0.50)mm。回毒银花散还通过抑制Hla的释放抑制Hla的活性,最小有效浓度(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MEC)为16 mg/mL,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MEC为8 mg/mL。回毒银花散中金银花、黄芪只影响MRSA溶血活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但不抑制细菌的生长,两药溶血活性MEC以及生物被膜形成MEC均为32 mg/mL;甘草抑菌能力较强,MIC_(90)为8 mg/mL,生物被膜MEC为1 mg/mL,在亚抑菌浓度下未表现出抑制溶血活性。最后正交实验显示,当回毒银花散中金银花、黄芪、甘草比例为1∶2∶4时,MIC_(90)为16 mg/mL,溶血活性MEC为8 mg/mL,生物膜形成MEC为4 mg/mL,均为9组中最低。结论回毒银花散在亚抑菌浓度下可影响MRSA的溶血活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其中金银花、黄芪、甘草的最佳比例为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回毒银花散 α-溶血素 生物被膜
下载PDF
南充某三甲医院血培养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邵俊杰 谢宁 +2 位作者 廖涛 刘婧 郭杨柳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了解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临床特征,探究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2022年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分析血培养分... 目的了解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临床特征,探究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2022年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分析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17—2022年血培养标本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181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9株,总检出率27.07%,各年检出率变化无明显趋势。分离率科室构成比前三位为肾内科(20.41%)、骨科(10.20%)、儿科(10.20%)。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其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83.67%)和肺部感染(48.98%)为主。4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100%)、红霉素(87.76%)和克林霉素(73.47%)耐药率较高;132株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青霉素(91.67%)耐药率较高。使用头孢菌素过往史和年龄为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培养分离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使用头孢菌素过往史和年龄的因素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应注意相关危险因素,合理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关键耐药蛋白PBP2a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李彩霞 刘盼盼 +2 位作者 陈晓慧 罗小凤 王桂琴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本试验旨在为探究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 AP)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关键耐药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2a(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 2a, PBP2a)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本试验旨在为探究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 AP)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关键耐药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2a(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 2a, PBP2a)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P对PBP2a编码基因mecA的转录影响,通过在线软件SWISS-MODEL等对蛋白质结构进行分析,经PyMOL以及AutoDock 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来探究AP与PBP2a结合的可能机制,运用动力学模拟来验证AP与PBP2a蛋白结合的可靠性,进一步原核表达PBP2a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AP作用下MRSA中PBP2a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64μg/mL的AP即可显著下调mecA的转录水平,AP与PBP2a蛋白的GLU170、GLU239和THR238之间可以形成稳定的氢键作用力;成功表达并纯化获得38 kDa的PBP2a蛋白转肽酶区,且制备出的多克隆抗体可以与PBP2a蛋白特异性结合;随着AP浓度的升高,PBP2a的表达量逐渐降低。总之,本研究分子模拟提示AP对PBP2a蛋白存在抑制潜力,试验结果表明AP可以通过抑制mecA的转录进而抑制PBP2a表达,从而揭示了AP使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增敏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PBP2A 穿心莲内酯 分子模拟
下载PDF
某院47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5
作者 杜凤英 刘一凡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杏林实时监测系统,收集该院2019—2022年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MRS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 目的回顾分析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杏林实时监测系统,收集该院2019—2022年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MRS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054株,其中MRSA 479株,平均检出率45.45%。MRSA科室分布前5位依次是儿科(18.16%)、重症医学科(16.70%)、普通外科(9.60%)、中医烧伤科(8.77%)、耳鼻喉口腔科(7.72%)。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49.06%)和创面分泌物(35.07%)。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感染(48.85%)、皮肤软组织感染(16.08%)。感染类型中社区获得性感染占比最高(51.77%),其次是院内感染(14.61%)和定植(33.61%)。新生儿科和儿科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科以院内感染为主。MRSA对头孢西丁、青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均是100.00%,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均在9%以下,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等耐药率均为0。结论该院MRSA检出率较高,对常用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感控部门要对MRSA检出率高和院内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加强防控措施落实督查,减少MRSA在院内感染或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医院内感染 药性
下载PDF
呋喃妥因对脊髓损伤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梁碧彦 李尚 +2 位作者 李秀凤 张海平 曹玲娟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分析呋喃妥因对脊髓损伤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伴有MRSA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分别于呋喃妥因治疗... 目的分析呋喃妥因对脊髓损伤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伴有MRSA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分别于呋喃妥因治疗前、治疗7 d和治疗14 d进行血清炎症指标、尿常规指标检测,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评估疗效。结果治疗7 d或14 d后,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指标中的亚硝酸盐(U-NIT)、白细胞脂酶(LE)和尿细菌培养数的阳性率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7 d和14 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的总有效率达92.3%,高于治疗7 d的总有效率(8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有效例数29例(87.9%)。结论呋喃妥因可减轻脊髓损伤伴MRSA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效抑制MRSA,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妥因 脊髓损伤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复杂性尿路感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郝月明 杨变转 +1 位作者 程美龄 陈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7期16-18,共3页
目的 总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致化脓性扁桃体炎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入院前后诊治过程。结果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 目的 总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致化脓性扁桃体炎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入院前后诊治过程。结果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常为敏感菌感染所致,诊断较容易,大多疗效较好。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和不合理使用,耐药菌逐年增加。传统的经验性治疗存在盲目性和风险,如果不及时发现耐药菌感染,可使疗程延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增加健康风险。结论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细菌导致的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细菌感染菌群特征发生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比例明显增高,且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明显增加。临床应警惕化脓性扁桃体炎耐药菌感染,诊治过程中应尽早完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检测,缩短疗程,避免延误诊治,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扁桃体炎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药性
下载PDF
某院新生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赵峻英 梅小亿 +2 位作者 杨雷 何建春 王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08-0112,共5页
了解某院新生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耐药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措施预防与控制MRSA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重庆市大足区... 了解某院新生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耐药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措施预防与控制MRSA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儿童中心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住院新生儿的病历资料和耐药情况,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及来源分为MRSA组(感染组)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MSSA)组(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85株MRSA被检测出,检出率41.06%。MRSA的主要标本类型为痰液,占84.71%,其次是脓液分泌物,占15.29%。MRSA对苯唑西林、头孢西丁、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产妇患乳腺炎、发病地点、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基础疾病、导管相关感染、抗生素使用情况与MRSA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发病地点、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是新生儿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新生儿MRSA检出率高,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发病地点、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是影响新生儿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应加强新生儿护理宣教、注意手卫生、严格控制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MRS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新生儿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社区与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及耐药性比较
9
作者 张海旺 梁美春 +6 位作者 周宜庆 阮永春 李明晖 王丹 茅国峰 苏美霞 于丽侠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1期2268-2273,共6页
目的比较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与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的分子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共分离获得耐甲氧西林... 目的比较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与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的分子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共分离获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4株,其中CA-MRSA 7株(占20.6%),HA-MRSA 27株(占79.4%)。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全基因组测序法进行分子分型[包括葡萄球菌mec盒式染色体(SCCmec)分型、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多位点基因序列类型(MLST)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CA-MRSA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磷霉素、四环素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85.7%;HA-MRSA对庆大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的敏感率均在80%以上。两种不同来源菌株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以及SCCmec、spa、MLST分型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MRSA的lukF-PV、lukS-PV检出率均明显高于HA-MRSA菌株(均P<0.05),sea检出率明显低于CA-MRSA菌株(P<0.05)。HA-MRSA的环丙沙星耐药基因gyrA检出率明显高于CA-MRSA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RSA同时携带1~6种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头孢西丁-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为优势耐药谱;HA-MRSA同时携带1~9种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头孢西丁-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西丁-青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西丁-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为优势耐药谱。结论本院CA-MRSA分离率较高,其携带毒力基因lukF-PV、lukS-PV的比例高于HA-MR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子特征 毒力基因 药基因
下载PDF
合肥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银娣 黄颖 +5 位作者 李婷婷 张昌峰 成组群 沈继录 李霞 胡付品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4-988,共5页
目的 研究合肥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携带mec基因簇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分型及药物敏感性,了解合肥地区MRSA流行株的耐药表型和分型特征。方法 从5所教学医院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264株非重... 目的 研究合肥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携带mec基因簇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分型及药物敏感性,了解合肥地区MRSA流行株的耐药表型和分型特征。方法 从5所教学医院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264株非重复MRSA菌株,利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MRSA,采用PCR扩增mec A基因,采用多重PCR进行MRSA的SCCmec分型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分析不同SCCmec型别MRSA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64株MRSA菌株中,SCCmecⅡ型156株(59.1%),Ⅳa型92株(34.8%),Ⅲ型4株(1.5%),12株(4.5%)未分型。SCCmecⅡ型和Ⅳa型MRSA对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SCCmecⅡ型MRSA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SCCmecⅣa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分型的MRSA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唑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合肥地区MRSA菌株SCCmec分型以Ⅱ型和Ⅳa型为主,不同分型MRSA对某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动态监测这类细菌的分型和药物敏感性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SCCmec分型 药物敏感性 MECA 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
原文传递
基于TLR-NF-κB通路探讨如意金黄散对大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炎症的影响
11
作者 刘现周 戴睿 徐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6期2191-2196,2208,共7页
目的探究如意金黄散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创面炎症及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1只清洁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10只、75%酒精组10只、莫匹罗星组10只、金黄散酊组11只。各组均制备M... 目的探究如意金黄散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创面炎症及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1只清洁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10只、75%酒精组10只、莫匹罗星组10只、金黄散酊组11只。各组均制备MRSA感染创面,造模成功后次日,生理盐水组、75%酒精组、莫匹罗星组、金黄散酊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75%酒精、莫匹罗星软膏、如意金黄散酊换药,每日1次,连续14 d。记录治疗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创面面积,测定创面菌落计数,采用ELISA法检测肉芽组织中NF-κB p6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治疗第7天肉芽组织中1-TLR2、1-TLR4 mRNA表达情况。结果MH羊血琼脂培养平板菌落计数,金黄散酊组治疗第3天和第14天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均<0.05);MRSA显色培养平板菌落计数,莫匹罗星组治疗第3天和第7天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均<0.05),金黄散酊组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75%酒精组(P<0.05),莫匹罗星组治疗第14天明显低于75%酒精组与金黄散酊组(P均<0.05)。治疗第3天,金黄散酊组NF-κB p65含量明显高于75%酒精组(P<0.05),IL-6含量明显低于莫匹罗星组(P<0.05);治疗第7天,金黄散酊组IL-10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及75%酒精组(P均<0.05),莫匹罗星组IL-10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治疗第14天,金黄散酊组和莫匹罗星组IL-10含量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及75%酒精组(P均<0.05)。治疗第7天,莫匹罗星组和金黄散酊组1-TLR2、1-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均<0.05),且金黄散酊组1-TLR2、1-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75%酒精组(P均<0.05)。结论如意金黄散对于大鼠MASR感染创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单一菌落中多样共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中,而在单一MRSA菌落生长的环境中,如意金黄散对其抑制作用并不明显。如意金黄散具有控制MRSA感染创面炎症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NF-κB通路的1-TLR2、1-TLR4受体的表达,从而调控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创面 如意黄散 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通路 炎症
下载PDF
赶黄草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覃俊媛 孙晨 +1 位作者 彭成 谢晓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 探究赶黄草水煎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MRSA)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赶黄草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目的 探究赶黄草水煎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MRSA)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赶黄草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根据MIC和MBC绘制杀菌曲线,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观察赶黄草水煎液对SA和MRS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通过测定胞外多糖和胞外DNA的含量研究赶黄草水煎液破坏SA和MRSA生物膜的作用方式。结果 赶黄草水煎液对SA的MIC和MBC分别为1.36和2.71 mg/mL,对MRSA的MIC和MBC为2.71和5.73 mg/mL;赶黄草水煎液可使SA和MRSA均生长受到抑制,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减少胞外多糖和胞外DNA的释放。结论 赶黄草水煎液对SA和MRSA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通过抑制胞外多糖和DNA的分泌破坏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黄草 黄色葡菌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 细菌生物膜
下载PDF
HL-J6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转录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浩 刘婧怡 +3 位作者 曹宇 张珊珊 李海波 马雷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4期43-50,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吲哚苯醌类化合物HL-J6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长的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HL-J6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并采用基因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HL-J6对MRSA基因表达的影响,并... 目的探讨新型吲哚苯醌类化合物HL-J6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长的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HL-J6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并采用基因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HL-J6对MRSA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进行验证。结果HL-J6对MRSA252的MIC和MBC分别为2μg/mL和8μg/mL。基因RNA-seq结果提示,HL-J6可能通过影响MurA,MurD,MurG,MraY等肽聚糖合成相关基因、dfrB等叶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sA等甘油磷脂代谢相关基因、MntC等ABC转运相关基因、SecA等细菌分泌系统相关基因以及rpsD等核糖体相关基因来抑制MRSA的生长,real-time RT-PCR结果证实HL-J6下调了MurA和MurD的表达。结论HL-J6可抑制MRSA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肽聚糖、叶酸的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ABC转运、细菌分泌系统以及核糖体等相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J6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基因测序 转录组学
下载PDF
杭州地区2012~2018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云颖 王媛 +3 位作者 肖婷婷 嵇金如 沈萍 肖永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74-1084,共11页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患者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因此明确MRSA耐药性和时空分布的多态性对于其感染的诊治和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收集本院...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患者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因此明确MRSA耐药性和时空分布的多态性对于其感染的诊治和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收集本院162株MRSA菌株,将所有菌株根据标准区分为社区获得性(community-associated)MRSA(CA-MRSA)和医院获得性(hospital-associated)MRSA(HA-MRS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定MRSA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序列(staphylococcal chromosome cassette mec,SCCmec)、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基因多态性,以及杀白细胞毒素(Panton-Valentine leucocidin,PVL),分析了杭州地区不同年份(2012~2018年)MRSA菌株的分子特征。结果共发现16种ST型和30种spa型。ST型以ST5型为主(96/162,59.3%),spa分型以t311型为主(83/162,51.2%)。发现5种SCCmec分型,以SCCmec II型最为常见(101/162,61.7%),ST5-II-t311是本地区的第一优势MRSA克隆。2014~2018年,ST5型MRSA的患病率逐渐下降,而ST59型MRSA的患病率上升。同时,本研究检出家畜相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livestock-associat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LA-MRSA)ST398和ST9。PVL基因阳性MRSA菌株共28株(28/162,17.3%),最常见的PVL阳性克隆是ST59-IVa-t437。CA-MRSA与HA-MRSA相比,ST型为ST5的比例较低(9.1%vs 67.1%,P=0.000),ST59的比例较高(63.6%vs 11.4%,P=0.000),且CA-MRSA携带PVL阳性基因的可能性更高(36.4%vs 14.3%,P=0.028)。上述结果表明,MRSA的分子类型越来越多样化,ST5-II-t311是本地区MRSA的优势克隆,但在2014~2018年呈下降趋势,而社区相关性克隆菌株ST59型MRSA在2014~2018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社区获得性 医院获得性 分子流行病学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的乳酸菌粗提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爽 黄晓英 +4 位作者 苏雅航 白霞 朱鹏程 李东亮 唐俊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目的 探究乳酸菌HS011(LactobacillusplantarumMG5276)、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HS023(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strain NDO4)、嗜热链球菌HS033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3233)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 目的 探究乳酸菌HS011(LactobacillusplantarumMG5276)、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HS023(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strain NDO4)、嗜热链球菌HS033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3233)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的抑菌机制。方法 以MRSA为研究对象,探索乳酸菌粗提物对MRSA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的影响、抗菌药物复合作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抽提物对MRSA生物被膜抑制和清除效果,以及抽提物对MRSA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作用等。结果 乳酸菌粗提物HS011、HS023、HS033对MRSA的MIC分别为5.75、5.00、6.00mg/mL;指示菌MRSA的生长过程受到粗提物明显抑制,在6h时HS011、HS023、HS033对MRSA的抑菌率分别为28.69%、69.20%和42.19%;3株乳酸菌粗提物与四环素复合使用时对MRSA的抑菌效果增强,抑菌直径分别提高了39.33%、32.00%、37.43%,但与亚胺培南复合使用时,其抑菌效果却减弱了;3株乳酸菌粗提物在1MIC时对MRSA生物被膜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清除效果,对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27.30%、18.20%、17.57%,对成熟被膜的清除率分别为42.10%、54.50%、45.50%;通过测定指示菌的核酸泄漏量、胞外蛋白含量以及扫描电镜成像发现乳酸菌粗提物处理过的MRSA,其细胞膜被破坏。结论 3株乳酸菌的粗提物通过破坏MRSA的细胞膜有效抑制MRSA的生长和生物被膜的形成,本研究结果为乳酸菌的抑菌机制探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机制
原文传递
猪源ST9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前噬菌体的流行状况与转导分析
16
作者 江南松 吉星 +6 位作者 王亚新 孙城涛 汪洋 陈红梅 程龙飞 黄瑜 吴聪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8-350,共13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猪源ST9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中前噬菌体的流行情况、结构特点和转导能力,探究前噬菌体在猪源MRSA流行克隆形成中的作用。基于全基因组信息,分析了近年来从我国多省分离的131株ST9型M... 本研究旨在分析猪源ST9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中前噬菌体的流行情况、结构特点和转导能力,探究前噬菌体在猪源MRSA流行克隆形成中的作用。基于全基因组信息,分析了近年来从我国多省分离的131株ST9型MRSA中前噬菌体的流行率、分型、亲缘关系和结构特征;选取含不同分型前噬菌体的菌株进行诱导,对诱导获得的噬菌体颗粒进行转导,测定转导子的耐药表型及体外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猪源ST9型MRSA的前噬菌体携带率为78.6%(103/131株),其中,63株携带完整前噬菌体序列,所有前噬菌体序列均不含耐药基因,仅2.9%(3/103株)的前噬菌体序列含毒力基因;前噬菌体谱型丰富,其整合酶分型主要为Sa2int和Sa4int;各型别前噬菌体结构同源性较高,完整前噬菌体可被诱导为长尾噬菌体;噬菌体颗粒可包装供体菌的aadD、tet(L)耐药基因并转导至受体菌中;转导子可获得卡那霉素、四环素耐药表型,体外生长能力与受体菌株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猪源ST9型MRSA的前噬菌体携带率较高,谱型丰富,不携带耐药基因,部分噬菌体可包装供体菌的耐药基因转导至受体菌,产生的适应性代价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ST9 前噬菌体 转导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新型控制策略研究新进展
17
作者 乔红亮 丁宁 +4 位作者 邓凯红 刘彬彬 董传江 陈晓波 邹黎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76-687,共12页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之一,被称为“超级细菌”。随着MRSA耐药机制的不断进化,通过传统抗生素治疗MRSA感染的困难不断增加。近年来,针对MRSA感染的新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之一,被称为“超级细菌”。随着MRSA耐药机制的不断进化,通过传统抗生素治疗MRSA感染的困难不断增加。近年来,针对MRSA感染的新型控制策略从各个层面不断深入。纳米材料的独特结构具有抗菌活性,也可作为一种高效的抗菌药物输送载体。光动力疗法通过光激活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与分子氧或底物作用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促进细胞氧化应激。中草药多种机制的抗菌特性已经被广泛证实。免疫疗法在对抗MRSA的免疫逃逸机制、多价疫苗和混合抗体的使用取得了突破。以mecA基因为代表的基因靶点正在不断被发掘。靶向硫醇依赖的氧化还原系统(thiol-dependent redox system,TDRS)尤其是硫氧还蛋白系统(thioredoxin system,Trx system)的新型候选抗菌化合物将是未来充满潜力的生力军。本文将MRSA的新型控制策略进行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纳米技术 光动力疗法 中药疗法 免疫疗法 基因策略 新型候选抗菌化合物
下载PDF
儿童突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1例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朱惠怡 孙小瀑 +4 位作者 杨森 郭一霖 张亚文 卢成瑜 陈德晖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3年第4期227-234,共8页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极少引起肠炎,MRSA肠炎一般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及胃肠手术后的患者。本例患儿无长期用药史及手术史,突然出现发热、呕吐、转移性右下腹痛而就诊,病初疑...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极少引起肠炎,MRSA肠炎一般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及胃肠手术后的患者。本例患儿无长期用药史及手术史,突然出现发热、呕吐、转移性右下腹痛而就诊,病初疑诊阑尾炎,完善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后未发现阑尾炎影像学征象,反而可见肠管异常扩张及气粪潴留,经肛管引流出大量墨绿色水样便。经咽拭子和粪便病原学检查,患儿确诊MRSA肠炎。给予万古霉素口服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患儿康复出院。本文通过分析本病例及MRSA肠炎相关文献,对MRSA肠炎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进行深入剖析,为MRSA肠炎的规范化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炎 儿童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2联合万古霉素对万古霉素耐药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抑菌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霄霄 邵海连 +3 位作者 戈伟 汪定成 董轲 应后群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h2联合万古霉素对万古霉素耐药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抑菌效果的影响。方法 诱导万古霉素耐药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分别用10μg/m L、30μg/mL、90μg/m L人参皂苷Rh2处理VRSA作为不同浓...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h2联合万古霉素对万古霉素耐药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抑菌效果的影响。方法 诱导万古霉素耐药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分别用10μg/m L、30μg/mL、90μg/m L人参皂苷Rh2处理VRSA作为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h2处理组;VRSA分别用1μg/mL、4μg/mL、16μg/mL万古霉素处理,作为不同浓度万古霉素处理组;10μg/mL人参皂苷Rh2和1μg/mL万古霉素共同作用VRSA记为10μg/mL人参皂苷Rh2+1μg/mL万古霉素组;不作处理的VRSA作为空白对照组。原始分离的对万古霉素敏感型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VSSA组。结晶紫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检测fnbA、atlA表达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菌活性。结果 与VSSA组比较,VRSA组生物膜的光密度值及fnbA、atl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6μg/mL万古霉素及10μg/mL人参皂苷Rh2+1μg/mL万古霉素处理的VRSA增殖活性明显降低,而10μg/mL人参皂苷Rh2+1μg/mL万古霉素处理的VRSA增殖活性明显低于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h2处理组,且明显高于4μg/mL万古霉素处理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h2处理的VRSA生物膜的光密度值明显降低,fnbA、atl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万古霉素处理的VRSA中fnbA、atl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4μg/mL和16μg/mL万古霉素处理的VRSA生物膜的光密度值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μg/mL人参皂苷Rh2组及10μg/mL人参皂苷Rh2+1μg/mL万古霉素组VRSA生物膜的光密度值及fnbA、atl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nbA、atl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10μg/mL人参皂苷Rh2+1μg/mL万古霉素组VRSA生物膜的光密度值及fnbA、atl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10μg/mL人参皂苷Rh2组,但明显低于1μg/mL万古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参皂苷Rh2可抑制VRSA生物膜形成,但不抑菌;万古霉素可抑菌但不能抑制生物膜形成,两者联用能抑制生物膜形成且增强万古霉素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H2 万古霉素 药性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活性
下载PDF
3株乳酸菌复合发酵制备的后生元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机制
20
作者 兰冬雪 瞿茜楠 +5 位作者 于浩东 黄天 彭传涛 姚国强 赵金山 李兆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54-161,共8页
为制备一种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后生元,研究其抑菌作用及抑菌机制,通过乳酸乳球菌乳亚种Postbio-F3、副干酪乳酪杆菌Postbio-P6、发酵粘液乳杆菌Postbio-Q7复合发酵,制备对MRSA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后生元... 为制备一种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后生元,研究其抑菌作用及抑菌机制,通过乳酸乳球菌乳亚种Postbio-F3、副干酪乳酪杆菌Postbio-P6、发酵粘液乳杆菌Postbio-Q7复合发酵,制备对MRSA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后生元(命名YDFF),通过抑菌圈法和生长曲线评估YDFF对MRSA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测定YDFF对MRSA生物膜的影响、菌体超微结构变化、DNA泄漏以及ROS产生初步探究YDFF对MRSA的抑菌作用机制;采用棋盘法,研究YDFF对MRSA耐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后生元YDFF对MRSA具有较好抑菌活性,对MRSA的抑菌圈直径为19.1±1.5 mm,且该活性具有较好的pH耐受范围(pH3.0~9.0);YDFF中的胞外多糖无抑菌活性,蛋白酶K可以使YDFF抑菌活性完全失活,说明YDFF中的抑菌活性物质主要为蛋白类成分;YDFF可以显著抑制生物膜的形成,破坏菌体完整性导致DNA泄漏,并可引起细菌胞内ROS浓度升高;YDFF与甲氧西林联合使用时对MRSA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降低至0.38,表明YDFF可以降低MRSA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性。后生元YDFF通过抑制生物膜形成、破坏细胞膜结构、提高胞内ROS发挥对MRSA的抑菌作用,且可以显著降低MRSA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后生元在食品、医疗中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元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 抑菌机制 生物膜 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