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氟康唑联用抗耐药白色念珠菌的协同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张柳平 李灿 +1 位作者 李秀云 王菲菲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与氟康唑(fluconazole,FLC)联用对耐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的协同抗感染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6株耐药CA,通过棋盘微量稀释试验,利用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与氟康唑(fluconazole,FLC)联用对耐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的协同抗感染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6株耐药CA,通过棋盘微量稀释试验,利用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评价联合作用的抗耐药CA作用;及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两药联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通过FICI评价法,证实了EGCG与氟康唑联用具有协同抗耐药CA作用,且二者的协同作用可能与抑制菌丝生长有关。结论EGCG与FLC联用具有协同抗耐药CA的作用,且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菌丝生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白色念珠菌 氟康唑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协同作用 菌丝
下载PDF
查耳酮衍生物的合成及联合氟康唑抗耐药白色念珠菌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沈云虹 陈红洁 +2 位作者 毛泽伟 黄正晓 虎春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4-568,共5页
查耳酮是活性天然产物中常见的化学骨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设计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香豆素片段的查耳酮衍生物5a~5h,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了体外联合氟康唑(fluconazole,FLC),抗耐药白色念珠菌作用... 查耳酮是活性天然产物中常见的化学骨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设计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香豆素片段的查耳酮衍生物5a~5h,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了体外联合氟康唑(fluconazole,FLC),抗耐药白色念珠菌作用评价。结果发现,该类化合物均具有协同FLC抗耐药白色念珠菌活性,特别是化合物5g与FLC联合用药的抗耐药白色念珠菌活性(MIC50=5.60μg/mL)远优于FLC单独用药的活性(MIC_(50)=200μg/mL),可作为抗真菌药物增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耳酮衍生物 合成 抗菌活性 耐药白色念珠菌
下载PDF
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航 龚宝勇 +7 位作者 罗银珠 吴玉娥 陈梅玲 陈锐 刘晓霖 王晖 黄韧 张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29,共5页
目的为新药筛选建立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方法对免疫抑制ICR小鼠静脉注射临床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CaR,通过临床症状、生存情况、组织载菌量、组织病理、细胞因子分析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对模型评价。结果 CaR感染小鼠在接... 目的为新药筛选建立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方法对免疫抑制ICR小鼠静脉注射临床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CaR,通过临床症状、生存情况、组织载菌量、组织病理、细胞因子分析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对模型评价。结果 CaR感染小鼠在接种后第1天出现死亡,相比临床药敏菌株Ca S感染组,16 d观察期内动物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CaR,90.7%;Ca S,86.2%,P=0.158),但观察早期CaR组死亡比Ca S组快。感染第4天,不同组织均可检测到念珠菌,并发现与Ca S组相比,肾、脑组织载菌量具有显著性差异。真菌引起的典型肉芽肿样是肾、脑、心的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肾组织细胞因子,IL-1α、IL-6、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变化显著,与Ca S组比较,IL-1α和IFN-γ显著升高,TNF-α显著下降。CaR和Ca S感染小鼠给予10 mg/kg氟康唑治疗,死亡率分别为83.3%、37.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有望成为抗感染新药研发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白色念珠菌 感染 模型
下载PDF
小檗碱与氟康唑联用对耐药白色念珠菌V-ATPase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任群峰 贺美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77-180,共4页
探索小檗碱(Berberine,BBR)与氟康唑(Fluconazole,FLC)联用协同抗耐药白色念珠菌抗菌的作用机制。方法 BBR、FLC单用与联用干预耐药白色念珠菌前后,利用XTT比色法测定生长曲线,透射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菌体超微结构变化,real-tim... 探索小檗碱(Berberine,BBR)与氟康唑(Fluconazole,FLC)联用协同抗耐药白色念珠菌抗菌的作用机制。方法 BBR、FLC单用与联用干预耐药白色念珠菌前后,利用XTT比色法测定生长曲线,透射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菌体超微结构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V-ATPase蛋白结构上的V1结构域A亚基蛋白STV 1 RNA含量。结果 BBR与FLC联用对耐药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曲线明显较单用时下降(P<0.05),胞内形成空泡膜皱缩且不完整的大空泡,并且V-ATPase酶的相关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BBR与FLC联用通过增强抑制耐药白色念珠菌的V-ATPase酶的表达,发挥协同抗菌效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氟康唑 耐药白色念珠菌 V-ATPASE
下载PDF
中药单体联用抗真菌药物抗耐药白色念珠菌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5
作者 万江帆 唐春萍 +1 位作者 沈志滨 江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3,共6页
近年来,针对耐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不断出现,有关中药单体联用抗真菌药物对耐药白色念珠菌作用的研究日趋增多。该文重点采用FICI评价法比较多种中药单体与抗真菌药物联用的协同作用,并对目前已阐明的协同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 耐药白色念珠菌 单体 协同作用 协同机制 体外实验
原文传递
来氟米特对氟康唑体外抗耐药白色念珠菌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翊 王彦 吴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419-2422,共4页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与氟康唑在体外合用对耐药白色念珠菌的抗真菌效果。方法: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来氟米特联合氟康唑对15株临床耐药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80。时间-杀菌曲线验证两药联用对耐药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与氟康唑在体外合用对耐药白色念珠菌的抗真菌效果。方法: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来氟米特联合氟康唑对15株临床耐药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80。时间-杀菌曲线验证两药联用对耐药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来氟米特单药对实验所用白色念珠菌均无抗菌活性(MIC80>320μg·mL-1)。来氟米特联合氟康唑可产生协同抗菌作用,协同指数(FICI)<0.25。用药24 h后,时间-杀菌曲线上联合用药组比单用氟康唑组平均降低了3.9 log10CFU/mL,证实两药具有协同抑菌作用。结论:来氟米特与氟康唑在体外对耐药白色念珠菌具有良好的协同抗真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氟康唑 耐药白色念珠菌 协同效应
原文传递
复方仙鹤草联合氟康唑治疗侵袭性耐药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的药效作用及初步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金泽华 李俊 +4 位作者 李晓宁 李庆松 蒋昕 张祎 王睿睿 《时珍国医国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仙鹤草联合氟康唑抗耐药白色念珠菌的协同作用及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复制免疫力低下系统真菌感染模型,随机分组连续给药并观察15d,绘制生存曲线,末次给药后剖取小鼠肺、肾、... 目的探讨复方仙鹤草联合氟康唑抗耐药白色念珠菌的协同作用及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复制免疫力低下系统真菌感染模型,随机分组连续给药并观察15d,绘制生存曲线,末次给药后剖取小鼠肺、肾、肝等组织,制备组织匀浆并测定其中的活菌数,并进行HE染色以观察其一般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评价两药联用体外抗耐药白念菌的活性作用;采用荧光探针法测定各孔ROS生成量评价两药联用抗耐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作用机制。结果①复方仙鹤草胶囊联合氟康唑对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小鼠有一定的生存保护作用,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且能有效抑制模型小鼠脏器中耐药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及繁殖,病理结果显示两药联用能有效降低模型小鼠肺脏、肾脏及肝脏中炎性浸润,对脏器组织改变有一定的逆转作用,优于小檗碱联合氟康唑的作用。②复方仙鹤草与氟康唑体外联合使用的EC50为44.42μg/ml,FICI为0.20,表明二者有协同作用。③不同浓度的氟康唑联合使用复方仙鹤草后均显著提高了活性氧的生成。结论复方仙鹤草联合氟康唑具有抗耐药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推测其初步作用机制为复方仙鹤草通过促进活性氧的生成而表现出协同氟康唑抗耐药白色念珠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白色念珠菌 氟康唑 复方仙鹤草胶囊 活性氧
原文传递
皱叶重楼根茎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段晓燕 岳美岑 +4 位作者 杨珺 白雪 罗吉凤 李恒 王跃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81-2988,共8页
藜芦科植物皱叶重楼目前仅分布于我国云南省,其化学成分尚未被系统地研究。该研究通过多种柱色谱方法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分离手段,从皱叶重楼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pariposide G(1)、cerin(2)、豆甾-4-烯-3-酮(3... 藜芦科植物皱叶重楼目前仅分布于我国云南省,其化学成分尚未被系统地研究。该研究通过多种柱色谱方法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分离手段,从皱叶重楼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pariposide G(1)、cerin(2)、豆甾-4-烯-3-酮(3)、β-蜕皮激素(4)、麦冬皂苷C′(5)、甲基原纤细薯蓣皂苷(6)、纤细薯蓣皂苷(7)、重楼皂苷H(8)、parisyunnanoside G(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有化合物的抗细菌和真菌活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麦冬皂苷C′对白色念珠菌[MIC90=(4.68±0.01)μmol·L^(-1)]和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MIC90=(4.66±0.02)μmol·L^(-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科 皱叶重楼 甾体皂苷 抗菌活性 白色念珠菌氟康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